1 /13

返回文章

用紙創造超現實漩渦!德國雕塑家Angela Glajcar《紙的顛覆與構築》看見紙雕無限魔幻

用紙創造超現實漩渦!德國雕塑家Angela Glajcar《紙的顛覆與構築》看見紙雕無限魔幻

用紙創造超現實漩渦!德國雕塑家Angela Glajcar《紙的顛覆與構築》看見紙雕無限魔幻

用紙創造超現實漩渦!德國雕塑家Angela Glajcar《紙的顛覆與構築》看見紙雕無限魔幻

用紙創造超現實漩渦!德國雕塑家Angela Glajcar《紙的顛覆與構築》看見紙雕無限魔幻

用紙創造超現實漩渦!德國雕塑家Angela Glajcar《紙的顛覆與構築》看見紙雕無限魔幻

用紙創造超現實漩渦!德國雕塑家Angela Glajcar《紙的顛覆與構築》看見紙雕無限魔幻

用紙創造超現實漩渦!德國雕塑家Angela Glajcar《紙的顛覆與構築》看見紙雕無限魔幻

用紙創造超現實漩渦!德國雕塑家Angela Glajcar《紙的顛覆與構築》看見紙雕無限魔幻

用紙創造超現實漩渦!德國雕塑家Angela Glajcar《紙的顛覆與構築》看見紙雕無限魔幻

用紙創造超現實漩渦!德國雕塑家Angela Glajcar《紙的顛覆與構築》看見紙雕無限魔幻

用紙創造超現實漩渦!德國雕塑家Angela Glajcar《紙的顛覆與構築》看見紙雕無限魔幻

用紙創造超現實漩渦!德國雕塑家Angela Glajcar《紙的顛覆與構築》看見紙雕無限魔幻

返回文章

返回文章

用紙創造超現實漩渦!德國雕塑家Angela Glajcar《紙的顛覆與構築》看見紙雕無限魔幻

德國雕塑家Angela Glajcar亞洲首展

+13
+13
+13
+13
+13
+13
+13
+13
+13
+13
+13
+13
+13

紙,輕巧、脆弱,然而那超乎形而上的強大力量,讓人不容忽視。作為繪畫史中最常使用的載具,紙的作品總以平面視角觀看、並創造虛構的透視視角,然而紙是否只能作為書寫與繪畫的載體呢?以藝術巨擘畢卡索來說,這位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就曾巧妙運用紙結合線稿做立體雕塑,創作出《Head of a Woman, Mougins》讓人驚艷的雕塑大作。無獨有偶,德國前衛藝術家安格拉格萊札(Angela Glajcar)同樣玩轉紙的可能性,她直接讓紙作為雕塑材質,顛覆傳統柔軟認知,讓它擁有光影變化、空間節奏及重量!


IMG_0518


身為當代前衛雕塑家的Angela Glajcar,其亞洲首個大型雕塑展  《Terforation紙的顛覆與構築》於近期亮相Bluerider ART 台北•敦仁,展出自2015年起,以紙做為雕塑主題的 《Terforation》 系列。「Terforation」 一字源自拉丁文的組合:Terra 土地、Foramen孔,透過紙的裂孔表現光影與空間關係。此次個展主要作品,包括一件長達六米、由二件三米紙雕組合而成的作品,自展場正中懸吊、懸掛的紙張連續重疊,並撕裂其中部分區塊,撕裂痕跡通過層層疊疊的光線折射,在紙邊緣及表面上產生了戲劇性的光影效果,紙張邊緣線條相對銳利,與內部撕裂的空間產生了強烈的衝突感,和動人的韻律感,另外包括7件中小不同尺幅單一無版次作品,展現多樣型態紙雕塑,由藝術家現場組裝創作。


IMG_0497


在雕塑的意義上,極簡主義(Minimalism)將型態或色彩純粹化,像是美國藝術家唐納德賈德 (Donald Clarence Judd)在 1965 年所發表的概念特定物件《Specific Object》,便將型態或色彩影響降低至最極限,作品非繪畫也非雕塑,而是特定物體,呈現作品「此時此刻、存在於此」的當下狀態。Glajcar的作品同樣流著類似理念,她使用單一材質、單色的紙,突出紙的純粹性,而她再進一步顛覆這樣的純粹性,讓造型與空間更多變化,產生觀看的戲劇性效果。


IMG_0655


當我們對照義大利空間藝術家盧齊歐封塔納 (Lucio Fontana),那在畫布上畫一刀的經典作品《Concetto Spaziale, Attesa》,企圖把平面繪畫及框外空間的界線打破,藉此挑釁觀者對「繪畫—雕塑—空間」的構築、想像與再出發。Glajcar雕塑作品正帶給觀者「空洞」的延伸韻律,透過精確的撕裂空洞,光線得以進入洞中,觀者看到由光影構築的多重空間,開啟對四度空間的想像。透過紙的顛覆、與空洞的撕裂、構築,意味著一種破壞性,在真實空間留下了傷痕。


IMG_0530


Angela Glajcar作品具有深層的思辨,她對於人類存在的課題提出相反的兩個面向:動態與靜態、美麗與毀壞、光亮與沉重、律動與安靜。因為紙的本質,脆弱卻堅韌,誰能想到平時所翻閱的書本及紙張,可以懸掛在高空、自由地飄浮。撕裂產生的漩渦狀空缺,像是幾何形狀的隧道,毫無止盡地延伸,彷彿冰川或岩層上鋸齒狀的山脊與深邃的洞穴。Angela Glajcar作品關乎日常生活的空間、環境,並展現「紙」在光線、動態、時間、聲音的多種面貌,如此堅韌又如此自由奔放。透過紙的顛覆與構築,作品在此成全超乎現實所有的想像。


IMG_0510


Angela Glajcar 

於紐倫堡美術學院取得藝術學士學位,現居住創作於德國。Glajcar 以紙為創作媒材,顛覆傳統、並透過紙作品本身的質量色系、重新構築光影變化及空間場域氛圍。其作品在許多知名大型公共藝術展出,如:科隆聖彼得大教堂、法蘭克福市文化部、傑克遜維爾當代藝術博物館、美因茨古騰堡博物館等大型場域,展現媒材極大的適應性、及改變空間氛圍的能力。作品永久收藏於美國傑克遜維爾當代藝術博物館、德國威斯巴登博物館、德國美因茨藝術與科學中心和奧地利的漢滕施密特家族等。


曾接受知名英國雕塑家Tim Scott的指導,Angela Glajcar做為一位前衞雕塑家,過去以鋼鐵、木質或玻璃纖維等材料主要創作,近年則專注在使用「紙」 的材質來創作。她的創作理念,除了探索紙這個媒材,具有顛覆傳統及其構築空間的雙重特性,透過紙作品本身,帶來的質量色系、改變空間光影變化及氛圍。她使用特殊紙,跳脫傳統對紙細膩、柔軟的觀念,筆直銳利的邊緣,呈現幾何塊面及延伸性畫面,也讓原有空間創造出新的想像。展出的場域,不只限於美術館等公共空間,也在其它讓藝術物件具有特殊意涵的空間,像是教堂與紀念館,她的作品改變觀者在這些特別空間的觀看方式,產生奇妙的視覺體驗,雖是非宗教性的雕塑,卻能從空間中產生嶄新的視角觀點、令雕塑展現特有的多重能量。同時,紙作為材料,吸收了周圍環境的光與色,因溫濕度產生捲曲,擁有一種暫時性的變化,Glajcar 讓紙自由地飛翔在空間中,綻放它的姿態及溫暖。


《Terforation 紙的顛覆與構築》 Angela Glajcar 亞洲首個展

地點:台北市大安路一段101巷10號1樓(Bluerider 敦仁館)

展期: 2.15 - 4.2

時間:Mon.-Sun., 10am - 7pm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