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字體美學 !跟著justfont走進大稻埕窺探台北街頭字體運用

台北字體美學 !跟著justfont字型設計總監林霞走進大稻埕 深入窺探台北街頭字體運用

如果要用字體來看台北,什麼字體最能代表台北這座城市?跟著中文字型設計團隊justfont字型設計總監林霞走進歷史悠久的大稻埕,透過設計師之眼指路,一起深入窺探台北街頭的字體運用,以及不同時代帶來的珍貴視覺風景。


▲ 走在台北街頭,林霞與justfont 設計團隊習慣留意路上有趣的招牌,用字體想像城市的脈絡。

引領街頭文字風景的劉體楷書

字體在一本雜誌裡,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小至內容版面,大到整體的視覺印象,都直接深刻地影響閱讀者的觀感,更不用說從踏出家門開始,商店的招牌、宮廟的牌匾,到餐廳的菜單上都是。儘管容易被忽略,卻總是點滴細微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放眼台北這座城,百年來匯聚了來自五湖四海、為了「討生活」而落地生根的異鄉人,帶來不同的美學與觀念,也一起交織成台北街上的獨特文字風景。

街道上不可少的小吃攤,總是大方地將菜單放上招牌。「滷肉飯」、「雞肉飯」、「四神湯」,文字一貫渾厚圓潤,閱讀起來清楚明瞭,觀感上也帶有濃厚入味、香氣四溢的氣息,勾起人們的食慾。這種被業界稱作「劉體楷書」的字體,來自1970 年代劉元祥出版的《商用字彙》書法字帖, _因為清晰好看,成為製作店家招牌的範本字體,從小吃店到商業店家,業界採用率之高,可說是台灣街道的文字風景代表。

台北字體美學 !跟著justfont字型設計總監林霞走進大稻埕 深入窺探台北街頭字體運用

也因為劉體楷書的普及,店家間為了能比其他業者更顯眼,以增強自己的商業競爭力,招牌設計興起了越大、越紅就越能聚眾的思維。結果招牌一個比一個大、色彩爭奇鬥豔,巴不得讓所有人一眼就能看見。這番招牌爭奪戰,對台灣人並不陌生, _但看在外國人眼中卻彰顯了台灣獨特的街道美學。在眾多攝影師、畫家的作品中, 留下獨一無二的美麗紀錄。

一條街縮影一座城

作為一個大都市,台北沒有明顯的住商分離或產業分野,無論東西南北,都能看到不同型態的店家比鄰而居,彼此間生活緊密交織。林霞表示,如大稻埕因其地利之便,自清光緒開始便是商賈聚集之地,一路跨越日本時期、民初到現代,街道上的店家一批換過一批,招牌從過往手繪到印刷、典雅到鳴放,至今依然懷舊地保留了每個時期的獨特樣貌,走在這條街區,宛如閱讀一本台北城的字體演變史。

藝術感的手繪招牌

「台灣人從小到大最常接觸的就是廟宇,偏偏廟裡的字體,卻是最常被忽略的。」林霞笑說,宮廟的匾額與字牌,集結了全台灣最具藝術性的書寫。以迪化街上的台北霞海城隍廟為例,這座走過百年歷史、吸取跨世代香火與心願的廟宇,儘管經過多次修葺,「霞海城隍廟」五個大字總是炯炯有神地撐起信徒的期盼。而其他懸掛在廟宇內的匾額與楹聯,大都來自地方官員及仕紳的進獻,上頭的字體往往委託詩人或書法家題字。林霞特別留意到,廟宇使用的字體容許較為自由、奔放的發展,所以多半帶有書寫者與當地的個性,特別有味道。


▲ 印刷尚未普及的時代,招牌會委由詩人或書法家題字,字體常帶有書寫者的個性。

站在永樂市場廣場前,「兩江醫院」店面早已易主,但手繪字體招牌依然高掛,在那個印刷尚未普及的時代,店家多半委人手繪,再刻成招牌。這樣的字體以清楚為主,但又帶有書寫者的創意延伸;以「兩江醫院」來說,因應醫院的需求,混合隸書、篆書特徵的圓體,帶來心平氣和與信任的觀感。同一條街上的「慶源藥行」,帶有20 世紀早期圓體的美術字風格,縮小字面、調整筆鋒,看來舒服、和緩,是醫療院所在招牌擇字上的小技巧。同樣是醫療院所,迪化街的「屈臣氏大藥房」選字不同於香港屈臣氏標準的稜角分明魏碑筆畫,改以圓潤溫柔的魏碑體書寫,保有楷書的韻味,同時帶有台灣特有的和氣圓融性格。

小招牌設計展個性

時序來到現代,設計意識抬頭,加上網路資訊發達,人們不需完全仰賴招牌就能找到店家。因此設計師開始在招牌上大玩字體設計,同時也趨向不過度招搖的小巧個性美學。林霞認為,這樣的趨勢為台北的街道風景翻開新的篇章,不再以搶鋒頭為目的,店與店之間和氣相容,為整體街景調性帶來完美的平衡。咖啡店、服飾店、個性手作工作室進駐城市的各個角落,有的改造老屋,有的藏身公寓2 樓,小小的招牌挑戰各種材質與印刷,以手繪或設計字體融合門面,不需過度招搖,地圖找得到足矣。就像「幻猻家咖啡」懸掛在柱子上的招牌,字體無圓角的復古設計,讓人聯想到日本昭和時代的喫茶館,摩登十足。



▲碩大亮眼的招牌依舊是台北街頭最常見的景象,但隨著近幾年設計意識抬頭,小巧個性的招牌也開始興起。(右圖:攝影/羅健宏)

不管是商業區的正式黑體、醫療院所的溫潤圓體、小吃五金的劉體楷書,還是融合設計師創意與品牌性格的設計字體,都能在台北這座城市找到自己的篇章。林霞笑說:「人的美學會構築一個地方的樣貌。」台北集結了形形色色的人,造就了多元基礎,養出了豐富的內裡,就像大稻埕,因為囊括歷年的招牌字體,展現了活潑又獨特的一面。如果台北是一本雜誌,你也許無法從封面一窺全貌,但待你翻開內頁, 就能在不同章節中,找到多元豐富的生活樣貌,以及契合自己美感的舒適篇章。

文-Stella Tsai 攝影-林軒朗、羅健宏

本文出自《台北畫刊》第626期

延伸閱讀

RECOMMEND

FOCASA馬戲團全新識別!Bito融入走鋼索、疊高等馬戲元素,訂製動態識別系統及互動工具

FOCASA馬戲團全新識別亮相!Bito融走鋼索、疊高等馬戲元素,訂製動態識別系統

馬戲團的形象怎麼做?FOCASA從品牌識別就是一場表演!FOCASA馬戲團成立15週年之際,邀請曾獲英國D&AD黃鉛筆殊榮的設計團隊Bito,打造一套屬於馬戲的動態識別系統,其以動態設計串連馬戲帳篷、肢體表演動作等馬戲意象,讓這套新識別如同FOCASA的表演與品牌精神,自由、活潑、總是予人無限歡快。

FOCASA馬戲團全新識別亮相!Bito融走鋼索、疊高等馬戲元素,訂製動態識別系統
(圖片來源:Bito)
FOCASA馬戲團全新識別亮相!Bito融走鋼索、疊高等馬戲元素,訂製動態識別系統
(圖片來源:Bito)

新形象宣告FOCASA週年慶典正式揭幕

近年,BitoTAIWAN台灣觀光、金馬獎重塑品牌識別系統,從觀光品牌到影視頒獎典禮,皆打破既定的靜態呈現,融入動態思維,讓動態表現為品牌說故事,在觀眾心中留下強而有力的印象。此次BitoFOCASA馬戲團操刀之作,亦延續團隊擅長的動態設計(motion design),並巧妙將馬戲表演動作濃縮其中。這套全新識別將隨10/2揭幕的第二屆「FOCASA馬戲藝術節」首次亮相,期待藉由設計與表演藝術的結合,宣告FOCASA十五週年慶典正式揭幕,長期則讓台灣馬戲在品牌形象上與國際接軌。

3大關鍵馬戲元素:丟球、走鋼索、疊高

Bito團隊眼中,FOCASA像是一座能自由伸縮與變形的馬戲帳篷,在城市與人群之間自在伸展;不僅是集結特技、雜耍、舞蹈、武術、戲劇等各方好手的馬戲團,更是個充滿歡笑與想像的場域。

FOCASA馬戲團全新識別亮相!Bito融走鋼索、疊高等馬戲元素,訂製動態識別系統
(圖片來源:FOCASA)
FOCASA馬戲團全新識別亮相!Bito融走鋼索、疊高等馬戲元素,訂製動態識別系統
(圖片來源:Bito)

欣賞過多次馬戲表演後,Bito選擇以馬戲人熟悉的丟球、走鋼索及疊高為概念,創造一套屬於馬戲團的動態系統(motion system)——當字母一字排開,如同演員們各就各位,好戲準備上演!有趣的是,新識別中特別選用兩種寫法的字母「a」,分別代表觀眾(audience)與表演者(artist)在同一頂帳篷內交會。

FOCASA馬戲團全新識別亮相!Bito融走鋼索、疊高等馬戲元素,訂製動態識別系統
(圖片來源:Bito)
FOCASA馬戲團全新識別亮相!Bito融走鋼索、疊高等馬戲元素,訂製動態識別系統
(圖片來源:Bito)
FOCASA馬戲團全新識別亮相!Bito融走鋼索、疊高等馬戲元素,訂製動態識別系統
(圖片來源:Bito)

跟文字一起「玩」場馬戲

更好玩的來了!Bito也從這次的識別動態(Dynamic logo)延伸設計出一套專屬於馬戲的互動式工具(generative tool)。使用者只要輸入文字,字母們就會即時出現在帳篷內表演丟球、疊高、走鋼索等動作,還能透過聲音大小的變換,與字母們互動。這套工具將能運用在手機、螢幕、展演空間等跨媒體載體,靈活配合各式活動體驗及宣傳。

FOCASA馬戲團全新識別亮相!Bito融走鋼索、疊高等馬戲元素,訂製動態識別系統
(圖片來源:Bito)
FOCASA馬戲團全新識別亮相!Bito融走鋼索、疊高等馬戲元素,訂製動態識別系統
(圖片來源:Bito)

3個子品牌開啟下個15年:馬戲、慶典、教育

在下一個15年,FOCASA將透過3個子品牌:「Circus 馬戲」、「Festival 慶典」及「Education 教育」,持續帶給觀眾在馬戲表演、《Do Circus》馬戲專門刊物以外,更豐富多彩的內容。在3個品牌的設計上,Bito將「Circus」以馬戲團的帳篷與表演布簾呈現;「Festival」透過連接的攤位與現場的巨篷表現;「Education」則以共同成長的階梯和平台為意象。從一頂臨時帳篷到馬戲之家,FOCASA帶著家的重量,用快樂與夢想連結人心,期待每一位觀眾都能感受到馬戲的溫度與無限的可能。

FOCASA馬戲團全新識別亮相!Bito融走鋼索、疊高等馬戲元素,訂製動態識別系統
(圖片來源:Bito)
FOCASA馬戲團全新識別亮相!Bito融走鋼索、疊高等馬戲元素,訂製動態識別系統
(圖片來源:Bito)

2025 FOCASA馬戲藝術節在高雄,十月登場!

第二屆「FOCASA馬戲藝術節」即將登場,10/310/12於高雄展覽館輕軌旁大草地舉行,現場將首度搭建3頂巨型馬戲帳篷,打造沈浸式的「馬戲水手村」,匯聚來自世界各地的馬戲藝術家,帶來百餘場國際級演出,讓港都在秋日海風中交織笑聲與驚嘆。若想到現場感受馬戲氛圍,活動門票現正販售中,有興趣可點此了解更多。

FOCASA馬戲團全新識別亮相!Bito融走鋼索、疊高等馬戲元素,訂製動態識別系統
(圖片來源:FOCASA)

延伸閱讀

RECOMMEND

當文化南國,成為設計前線!方序中、聶永真等大師陣容齊聚,「南國設計沙龍」即將開跑!

說到屏東,人們總會先想到那綿延的山巒、湛藍的海水,以及挾揉著鹹味的南國微風。然而,近年來,在這片熟悉的山海之間,正長出一道道令人驚豔的設計風景;與此同時,一場以設計為名的聚會「南國設計沙龍」也悄然成形。

設計全明星陣容齊聚!讓文化南國,成為設計前線

原來,作為南方首座設計共學平台,由屏東縣政府推出的「南國設計沙龍」邀請來自視覺、包裝、體驗、互動、產品設計等多元領域的重量級講師齊聚國境之南,以一連串精彩講座交流靈感,並把設計帶進文化治理、產業創新與公共空間的日常。這不僅承襲啟蒙時代以來的「沙龍」聚會文化,更成為一場文化行動,讓設計不再只是少數人關心的議題,而是每位南國居民的共同語言。 

屏東縣政府
究方社創意總監方序中(左)、永真急制負責人(左)

這系列別具意義的講座,由屏東東港共和新村出身、同時擔任三金典禮視覺總監的究方社創意總監方序中揭開序幕,暢談品牌設計的溝通之道。接著,返鄉設計師方智弘將分享如何讓設計與地方共感,並從生活滋養中成長。IF OFFICE 創辦人馮宇則帶領學員開啟品牌企劃的思維視野;影像設計創作者陳慕溪與無氏製作創辦人吳孝儒,也分別從實例出發,談如何從日常、地方文化與產業脈絡汲取靈感;禮拜文房具主理人蔡孟仰,更不藏私地公開用視覺設計為品牌發聲的方法。

屏東縣政府
視覺設計師陳慕溪 (左)、方自設計創辦人方智弘(右)
屏東縣政府
無氏製作創辦人吳孝儒(左)、禮拜文房具主理人蔡孟仰(右)

不只如此,知名平面設計師聶永真更將剖析如何依據品牌特性、受眾背景與訊息情境,選擇最適合的視覺語言與敘事方式;瑜悅設計創辦人黃國瑜則聚焦於設計方法如何有效傳遞作品核心理念;接著,PHDC 創辦人許博軒帶來從品牌美學到空間活化的實踐經驗;均勻製作總監胡忻儀則從策展切入,分享設計溝通的關鍵。透過一場場跨界對談,來自不同領域的大師們,將讓設計與地方文化交織成南國最迷人的創意風景。

屏東縣政府
IF OFFICE 創辦人馮宇(左)、瑜悅設計創辦人黃國瑜(右)
屏東縣政府
均勻製作總監胡忻儀(左)、PHDC 創辦人許博軒(右)

設計不只錦上添花,更成為南國前進的引擎

事實上,「南國設計沙龍」的誕生,可以追溯至屏東近年的美學治理策略,像是堅持「設計共伴、放大格局」、「美學導入、有感治理」等,將設計融入公共空間改造、農產品包裝、活動策劃等方方面面,讓設計不只是錦上添花的點綴,也是推動屏東轉型的關鍵力量,更讓這片國境之南的土地,在文化與設計的交織中,蛻變成台灣設計新熱點。

屏東縣政府

舉例而言,由日治時期屏東菸葉廠轉身而成的「屏菸1936文化基地」,不僅展現建築歷史風華,也在設計加乘下,讓人見證台灣今昔產業與文化魅力,更獲得德國紅點設計等超過10項國內外設計大獎殊榮;全台唯一以王船文化為主題的「王船文化館」、融合恆春歌謠與世界音樂潮流的「半島世界歌謠祭」以及保留既有建築輪廓,重新串連空間與城市關係的「屏東縣立圖書館總館」等,也分別榮獲國家卓越建設獎、日本Good Design Award、德國iF設計獎等獎項,讓屏東躍上國內外設計舞台。在此基礎上,「南國設計沙龍」不僅是設計大師講談,更是屏東持續深化設計共治的里程碑,更讓設計走出美術館、設計週,鑽進田間小路、進入市場攤位,貼近生活與土地,並邀請每個人都成為改變的一員。

從南方的山海之間起飛,設計逐漸成為南國的共同語言,「南國設計沙龍」開放民眾免費參與。無論你是設計師、農夫、公務員、學生,或只是單純對美感與創意好奇的旅人,都能在這裡找到一席之地。歡迎持續關注「屏東縣政府文化處」臉書,加入這場盛會,從南國設計沙龍開始,展開屬於你的設計之旅。

「南國設計沙龍」報名網址:

https://www.accupass.com/go/pingtungdesignsalon

文 | 郭 慧  圖片提供 | 屏東縣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