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字體美學 !跟著justfont走進大稻埕窺探台北街頭字體運用

台北字體美學 !跟著justfont字型設計總監林霞走進大稻埕 深入窺探台北街頭字體運用

如果要用字體來看台北,什麼字體最能代表台北這座城市?跟著中文字型設計團隊justfont字型設計總監林霞走進歷史悠久的大稻埕,透過設計師之眼指路,一起深入窺探台北街頭的字體運用,以及不同時代帶來的珍貴視覺風景。


▲ 走在台北街頭,林霞與justfont 設計團隊習慣留意路上有趣的招牌,用字體想像城市的脈絡。

引領街頭文字風景的劉體楷書

字體在一本雜誌裡,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小至內容版面,大到整體的視覺印象,都直接深刻地影響閱讀者的觀感,更不用說從踏出家門開始,商店的招牌、宮廟的牌匾,到餐廳的菜單上都是。儘管容易被忽略,卻總是點滴細微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放眼台北這座城,百年來匯聚了來自五湖四海、為了「討生活」而落地生根的異鄉人,帶來不同的美學與觀念,也一起交織成台北街上的獨特文字風景。

街道上不可少的小吃攤,總是大方地將菜單放上招牌。「滷肉飯」、「雞肉飯」、「四神湯」,文字一貫渾厚圓潤,閱讀起來清楚明瞭,觀感上也帶有濃厚入味、香氣四溢的氣息,勾起人們的食慾。這種被業界稱作「劉體楷書」的字體,來自1970 年代劉元祥出版的《商用字彙》書法字帖, _因為清晰好看,成為製作店家招牌的範本字體,從小吃店到商業店家,業界採用率之高,可說是台灣街道的文字風景代表。

台北字體美學 !跟著justfont字型設計總監林霞走進大稻埕 深入窺探台北街頭字體運用

也因為劉體楷書的普及,店家間為了能比其他業者更顯眼,以增強自己的商業競爭力,招牌設計興起了越大、越紅就越能聚眾的思維。結果招牌一個比一個大、色彩爭奇鬥豔,巴不得讓所有人一眼就能看見。這番招牌爭奪戰,對台灣人並不陌生, _但看在外國人眼中卻彰顯了台灣獨特的街道美學。在眾多攝影師、畫家的作品中, 留下獨一無二的美麗紀錄。

一條街縮影一座城

作為一個大都市,台北沒有明顯的住商分離或產業分野,無論東西南北,都能看到不同型態的店家比鄰而居,彼此間生活緊密交織。林霞表示,如大稻埕因其地利之便,自清光緒開始便是商賈聚集之地,一路跨越日本時期、民初到現代,街道上的店家一批換過一批,招牌從過往手繪到印刷、典雅到鳴放,至今依然懷舊地保留了每個時期的獨特樣貌,走在這條街區,宛如閱讀一本台北城的字體演變史。

藝術感的手繪招牌

「台灣人從小到大最常接觸的就是廟宇,偏偏廟裡的字體,卻是最常被忽略的。」林霞笑說,宮廟的匾額與字牌,集結了全台灣最具藝術性的書寫。以迪化街上的台北霞海城隍廟為例,這座走過百年歷史、吸取跨世代香火與心願的廟宇,儘管經過多次修葺,「霞海城隍廟」五個大字總是炯炯有神地撐起信徒的期盼。而其他懸掛在廟宇內的匾額與楹聯,大都來自地方官員及仕紳的進獻,上頭的字體往往委託詩人或書法家題字。林霞特別留意到,廟宇使用的字體容許較為自由、奔放的發展,所以多半帶有書寫者與當地的個性,特別有味道。


▲ 印刷尚未普及的時代,招牌會委由詩人或書法家題字,字體常帶有書寫者的個性。

站在永樂市場廣場前,「兩江醫院」店面早已易主,但手繪字體招牌依然高掛,在那個印刷尚未普及的時代,店家多半委人手繪,再刻成招牌。這樣的字體以清楚為主,但又帶有書寫者的創意延伸;以「兩江醫院」來說,因應醫院的需求,混合隸書、篆書特徵的圓體,帶來心平氣和與信任的觀感。同一條街上的「慶源藥行」,帶有20 世紀早期圓體的美術字風格,縮小字面、調整筆鋒,看來舒服、和緩,是醫療院所在招牌擇字上的小技巧。同樣是醫療院所,迪化街的「屈臣氏大藥房」選字不同於香港屈臣氏標準的稜角分明魏碑筆畫,改以圓潤溫柔的魏碑體書寫,保有楷書的韻味,同時帶有台灣特有的和氣圓融性格。

小招牌設計展個性

時序來到現代,設計意識抬頭,加上網路資訊發達,人們不需完全仰賴招牌就能找到店家。因此設計師開始在招牌上大玩字體設計,同時也趨向不過度招搖的小巧個性美學。林霞認為,這樣的趨勢為台北的街道風景翻開新的篇章,不再以搶鋒頭為目的,店與店之間和氣相容,為整體街景調性帶來完美的平衡。咖啡店、服飾店、個性手作工作室進駐城市的各個角落,有的改造老屋,有的藏身公寓2 樓,小小的招牌挑戰各種材質與印刷,以手繪或設計字體融合門面,不需過度招搖,地圖找得到足矣。就像「幻猻家咖啡」懸掛在柱子上的招牌,字體無圓角的復古設計,讓人聯想到日本昭和時代的喫茶館,摩登十足。



▲碩大亮眼的招牌依舊是台北街頭最常見的景象,但隨著近幾年設計意識抬頭,小巧個性的招牌也開始興起。(右圖:攝影/羅健宏)

不管是商業區的正式黑體、醫療院所的溫潤圓體、小吃五金的劉體楷書,還是融合設計師創意與品牌性格的設計字體,都能在台北這座城市找到自己的篇章。林霞笑說:「人的美學會構築一個地方的樣貌。」台北集結了形形色色的人,造就了多元基礎,養出了豐富的內裡,就像大稻埕,因為囊括歷年的招牌字體,展現了活潑又獨特的一面。如果台北是一本雜誌,你也許無法從封面一窺全貌,但待你翻開內頁, 就能在不同章節中,找到多元豐富的生活樣貌,以及契合自己美感的舒適篇章。

文-Stella Tsai 攝影-林軒朗、羅健宏

本文出自《台北畫刊》第626期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日本藝術總監八木彩談品牌建立:以設計經營信念,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左圖:tricot / FUJIMI / 包裝設計。右圖:tricot / FUJIMI / 包裝設計。(圖片來源:《企業主管必修的設計課》)

為了建立起品牌與顧客之間的良好關係,需要經過複雜的程序和時間。正因如此,花時間慢慢用誠實的態度建立起來的關係,才會更加堅固牢靠,難以輕易被捨棄。正因為商品已經飽和,人們更會尋求真正美麗的、有價值的、想要長久珍惜的事物。為了成為在接下來的時代受到喜愛的品牌,我們要提供的不僅僅是商品,而是有價值的豐富體驗。為此,和品牌相關的人們也必須抱持著信念持續經營下去。

設計可以將想法和願望可視化

透過品牌建立的工作,我親身體會到設計不僅是改變表面的美觀,更可將人們的想法和願望可視化。即便每一個設計作品都可能隨著時間消失,但我相信這種本質上的價值會持續不斷地累積下去。此外,既然開始參與創造長久價值的工作,我也感受到自己肩負著社會責任。參與經營和產品開發的行為,在某種程度上必然會對社會產生影響。

電通/ DENTSU RECRUIT 2020 /海報。(圖片來源:《企業主管必修的設計課》)
電通/ DENTSU RECRUIT 2020 /海報。(圖片來源:《企業主管必修的設計課》)

我認為自己工作所累積的成果必須為未來帶來更美好的改變。
由於我抱持著這樣的想法,除了每個工作的具體目標外,我在心中為自己設下了以下三個標準。

① 美麗與否

「美麗」這項價值極為抽象化,我認為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把美的尺,是唯有自己才能決定的指標。因此,在AI等技術普及的現代,我認為它是必要的感性。

如今的時代,可以利用市售的服務和圖庫的照片輕易地做出設計。但我認為,真正能撼動人心的美麗並無法輕易量產。設計師及創意工作者所創造的價值,隨著AI等科技的發展與普及,其他的東西越是均質化,反倒越能突顯出其獨特性。

攝影、排版和插畫等涉及設計的各種專業領域當中,飽含了經過歷史的洗禮所淘選出價值觀,以及巧匠的技術。雖然美並無標準答案,但我認為必須去了解人類歷史上被視為美麗的事物,培養自己的眼光,並不斷更新美的基準。

左圖:tricot / FUJIMI / 主視覺。右圖:tricot / FUJIMI / 包裝設計。(圖片來源:《企業主管必修的設計課》)
左圖:tricot / FUJIMI / 主視覺。右圖:tricot / FUJIMI / 包裝設計。(圖片來源:《企業主管必修的設計課》)

② 能否獲利

由於本書中提到「不要只以銷售額當作指標」,乍看之下這點可能會顯得矛盾,但我很重視設計是否能促進企業的銷售以及最終對獲利做出貢獻。設計對企業來說是一種投資。「完成了美麗的成果就感到滿足了」這種想法,應該很難獲得企業內外利益關係人的理解。但如果因投資了設計而吸引到更多粉絲,提高了品牌價值,這樣無論是誰都能接受的。

品牌壯大後,員工的薪水也會上升,而設計師的薪水也會上升。如果企業明白投資設計能帶來利潤,企業就會開始善用設計,最終會讓社會變得更豐富多元。希望設計不僅僅是單純的裝飾,而是一種有意義的投資,目標是讓設計能成為經營戰略的一環發揮作用。

Kracie葵緹亞 / ICHIKAMI天然和草系列 / 交通廣告。(圖片來源:《企業主管必修的設計課》)
Kracie葵緹亞 / ICHIKAMI天然和草系列 / 交通廣告。(圖片來源:《企業主管必修的設計課》)

③ 能否改善未來

我認為懷有「這個品牌能否讓未來變得更美好」的道德感也是非常重要的。設計能讓事物看起來更美好,但這也意味著不好的事物也可能被美化。從事工作時,為了追求利潤,有時選項中會出現不環保的材料。除此之外,也會看到一些透過煽動顧客的恐懼來行銷商品的呈現方式。

當我覺得專案陷入這種狀況時,我會儘量指出問題點。第一,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對品牌而言,倫理道德也會轉化為品牌價值;再者,我本身就不喜歡參與欠缺道德觀念的品牌計畫。如果團隊中的某個成員出現這樣的感受,我認為最終一定會破局。

雖說我自己也仍在不斷嘗試錯誤,並未能達成所有目標,但我心中始終都有著一把尺。並且,我認為這些標準對品牌而言也相當重要。

為了建立起品牌與顧客之間的良好關係,需要經過複雜的程序和時間。正因如此,花時間慢慢用誠實的態度建立起來的關係,才會更加堅固牢靠,難以輕易被捨棄。正因為商品已經飽和,人們更會尋求真正美麗的、有價值的、想要長久珍惜的事物。

為了成為在接下來的時代受到喜愛的品牌,我們要提供的不僅僅是商品,而是有價值的豐富體驗。為此,和品牌相關的人們也必須抱持著信念持續經營下去。

多摩市.UR都市機構 / 多摩新市鎮 / 海報。(圖片來源:《企業主管必修的設計課》)
多摩市.UR都市機構 / 多摩新市鎮 / 海報。(圖片來源:《企業主管必修的設計課》)

本文內容節錄自La Vie出版書籍《企業主管必修的設計課:從賣產品到創造粉絲,設計如何協助企業打造受歡迎的品牌?》

出版日期|2025/05/10

作者|八木彩

本書詳細分享品牌設計的過程與案例,希望能擔任商業活動與設計的橋梁,讓企業了解設計不僅是單純的裝飾,而是一種有意義的投資。如果能巧妙地將設計融入商業活動中,便能將企業文化、產品魅力以及管理者的心意等看不見的價值傳達給客戶,有助於建立品牌形象及情感連結,成為消費者心中「獨一無二的存在」。

✹ 更多新書資訊 ⭢ La Vie 圖書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花蓮觀光品牌嶄新設計!專屬IP「小石花」象徵震後堅韌生命力,山海及原民編織融入色彩

花蓮觀光品牌新設計!陳普設計「小石花」寓意震後重建生命力

乘著暑假觀光熱潮,花蓮公布全新城市觀光品牌形象!新亮相的城市專屬IP「小石花」,集海濱鵝卵石、花朵破土而出等意象,呼應花蓮地景及震後重建的堅韌與希望。源自花蓮山海的全新色彩計畫也同步推出,象徵岩石的灰、稻浪的黃、海洋的藍……與「小石花」一同描繪花蓮生意盎然的觀光新貌。

花蓮觀光品牌新設計!陳普設計「小石花」寓意震後重建生命力
(圖片提供:繁花盛開 We Bloom!)

「小石花」象徵花蓮堅韌生命力

花蓮觀光品牌計畫「繁花盛開 We Bloom!」由聚焦台灣風土的生活風格品牌「神農生活」主導,攜手藝術家陳普率領的「日目247Visualart」設計團隊一同完成。陳普向來擅長從大自然提取靈感,將動植物等元素融入視覺、裝置、小型雕塑等不同形式的創作,這次他揉想像力於花蓮自然紋理,為花蓮創造專屬形象IP——「小石花」。

花蓮觀光品牌新設計!陳普設計「小石花」寓意震後重建生命力
(圖片提供:繁花盛開 We Bloom!)

「小石花」視覺可拆解成3部分:水藍色「鵝卵石」呼應花蓮沿海景觀;花朵自岩石裂縫中拔起,寓意花蓮的堅韌生命力;小花根莖以「h」線條勾勒而成,源自花蓮英譯「Hualien」首個字母。

花蓮觀光品牌新設計!陳普設計「小石花」寓意震後重建生命力
(圖片提供:繁花盛開 We Bloom!)
花蓮觀光品牌新設計!陳普設計「小石花」寓意震後重建生命力
(圖片提供:繁花盛開 We Bloom!)

在陳普的想像中,「小石花」是生命源於花蓮岩層的神秘生物,能漂浮至城市各處散步生機,夜晚還會自體發光點亮城市角落,為土地帶來希望和祝福。童趣設計不僅傳遞災後重生的寓意,更展現花蓮人面對自然挑戰時的勇氣與善良。

花蓮觀光品牌新設計!陳普設計「小石花」寓意震後重建生命力
(圖片提供:繁花盛開 We Bloom!)

色彩計畫呼應海洋、稻浪等自然人文景觀

設計團隊也為花蓮觀光品牌訂下全新色彩系統,4大主色靈感來自花蓮山海地景與族群共融:「水青藍」源於海洋及溪流的、「石頭灰」呼應壯麗地質景觀、「豐盛黃」令人聯想金黃稻浪,「繁花紅」則取自原住民傳統服飾布料及花朵的鮮豔色彩。

花蓮觀光品牌新設計!陳普設計「小石花」寓意震後重建生命力
(圖片提供:繁花盛開 We Bloom!)

從藝術、音樂到水上娛樂,花蓮下半年活動盤點

「繁花盛開 We Bloom!」嶄新形象將於花蓮下半年多檔活動正式亮相,從七星潭自然美術館「太平洋國際疊石藝術季」、鯉魚潭「花蓮FUN暑假」水上樂園、聚焦原民文化的「太平洋南島聯合豐年節」,到以唯美金針花海為背景的「花蓮忘憂大地感謝祭」等,帶領旅人深入探索花蓮山海、農村及原住民文化的多元精彩。以下盤點710月將在花蓮發生的7檔活動:

海洋藝術:太平洋國際疊石藝術季5/178/31|七星潭

夏日水趣:花蓮FUN暑假7/128/10|鯉魚潭

文化體驗:太平洋南島聯合豐年節7/187/20|德興大草坪

音浪狂想:夏戀嘉年華7/237/27|東大門廣場

休閒漫遊:自行車騎乘樂|串聯親子路線與挑戰路線,深入花蓮山海

流星花蓮:星光音樂會8/28/23|富里、七星潭

賞花踏青:花蓮忘憂大地感謝祭810月|六十石山

花蓮觀光品牌新設計!陳普設計「小石花」寓意震後重建生命力
(圖片提供:繁花盛開 We Bloom!)
花蓮觀光品牌新設計!陳普設計「小石花」寓意震後重建生命力
(圖片提供:繁花盛開 We Bloom!)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