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台北場!羊毛氈電影院、微光編織酒吧16組作品亮點

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

自2018年開展,由Home Hotel與孩在聯手策畫的「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邁入第三屆,儘管今年一度因為疫情來攪局暫停計畫,好在最終仍舊成形,隨著過往主要展覽空間Home Hotel做為防疫旅館使用,今年展場則改到同樣位於大安區的富邦藝旅台北大安Folio Hotel Daan Taipei,藉由一整層客房藝術廊道,串起16組藝術家團隊,以「13個房間 ❛ 看不見的城市」為主題,各自形塑出想像中的城市面貌,搭建出截然不同的奇幻世界!

富邦藝旅 Folio Hotel

今年「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創作者們搜集著對世界城市不同視角的觀察,可能是一家嚮往開的店,或是內心期待城市的某個樣貌,融合了可能與不可能的元素,顛覆對城市的想像,以各自擅長的創作媒材組合打破虛實界線,重新建構了一個「看不見的城市」,人們進入這座城市不用護照、不需搭飛機,可以從白天逛到夜晚,穿梭在一間又一間由創作者打造、顛覆虛實的魔幻場域,在角落路邊隨時會出現街頭藝人即興拉奏,喜歡就打個賞,跟著旋律一起搖擺。

▶台北大安區5家風格店化身「13個房間」

13個房間 ❛ 看不見的城市 台北客房作亮點

順著一樓大廳旁的通道往上,由插畫家紅林繪製的可愛圖像穿插在整個展場走廊,幽默小街景,將出其不意的出現在眼前,帶你前往城市裡的各個區域。沒有既定路線,16個暗藏玄機的客房一一等待你發掘,先轉入左側,五間風格客房等待著你。

Phytooo 「水族館」

將房間想成是泡泡聚集的水族館,除了海洋生物外,也記載泡泡的根源。實驗飾品創作團隊Phytooo利用布料、回收紗線與特殊材質,構築他們心目中的海底世界,切割成魚兒形狀的玻璃裝置於天花板,人們走入其中,就像是在海底往上仰望水面上的世界。團隊也以柔軟觸角裝置建構海中地形,利用繽紛色彩堆積層層疊疊以生命與時間累積的小小堡壘。

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看不見的城市客房作品 水族館

島東譯電所「樣板公園」

當叢林搬進客房內?來自花蓮的島東譯電所模擬人們開車前往近郊,遠遠看到山坡上「CHILL」的大標誌,構築出假想的樣板公園。在這裡,樣板公園是蹓躂好去處,公園裡有著各式各樣的活動,有早晨的瑜伽課、下午即興的音樂表演,還有深夜播放的DJ電音趴。可以在這裡品味獨特野餐,在草地上滑手機,吸收雪松香味,然後跟著綠意植栽拍攝風景照,只不過眼前究竟是真還是純粹是樣板,只待你自己發掘。

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看不見的城市客房作品 樣板公園_1

María Ramírez & Harper Ouk 「El Hotel del Hotel 飯店」

飯店裡還有另一間飯店?不過這裡是城市裡僅有的一間飯店,24H歡迎隨時入住。

 

Check in後,印上眼簾的是擅長在形狀的重複性裡探索創作的西班牙藝術家María與以顏色與物件去記憶日常片刻的插畫家Harper,他們各自跨越一萬公里的距離來到這裡,記錄下在這個城市裡的旅行速寫。入住飯店的人們,也可躺在白淨椅子上,透過他們速寫視角,重新感受旅行與生活、日常與創作中的切換,回顧這趟城市旅行的縮影。

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看不見的城市客房作品El hotel del hotel 飯店2

今晚我是手「不完整的書店」

轉角的那家書店,每一本書都被選擇過,從天文、科學、藝術到文學,帶著哲學辯證思考的形式,重新思考文字與解讀之間的矛盾。文字、影像創作者今晚我是手,將飯店房間想像成挑高透光的書店,書本懸浮在空中,有的躺臥在床邊,覆上老闆以繡或寫的文字註解。

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看不見的城市客房作品 不完整的書店2

來到書店,你可以停留一個下午,再一次使用屬於他們的解讀方式,閱讀那些永遠不完整的書本及文字。

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看不見的城市客房作品 不完整的書店

余沛紜「閣樓的博物館」

不起眼舊公寓,樓梯滿佈塵埃,慢慢爬上頂樓,隱身著只有當地人才知道的「閣樓的博物館」。私人博物館,收藏著生活中流動著、留下漣漪的片段,擦肩而過的行人、劃過天際的鳥、不停流轉的城市即景。在雕塑藝術家余沛紜手裡,它們化身成殘缺、不完美的形體,像是來不及畫完的速寫,訴說著待續的故事。它們靜靜留在這裡,由時間收藏,偶遇無意間踏入這裡的人們,也許可以在他們身上找到屬於自己的漣漪。

 

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看不見的城市客房作品 閣樓的博物館3


tiger milk「Fluffy Cinema」

熱鬧的市中心,有一個大人小孩都喜愛的毛茸茸電影院,不只播放的電影軟Q,電影院更是以3D立體羊毛氈打造!電影院正放映著最新動畫作品《Love&Lost》,用上千張照片製作成定格動畫,逐格拍攝一個小女孩和貓的故事。甫上映即獲得廣大迴響,故事源自於導演的自身經歷,失去第一隻貓之後,對愛與死亡的體會與感受。

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看不見的城市客房作品Fluffy Cinema

臍加厝手路金工「小手路工具店』

彎進巷子走到盡頭,專門出產迷你工具的專門店在此登場,臍加厝手路金工幫各行各業的人製作屬於他們的工具,像是牙醫請他做牙鏡與麻醉針、廚師請他打了幾把不同尺寸與用途的刀、即將遠行到另一個國度進行考古研究的考古學家,想在臨行前帶走一把用得稱手的考古鏟。有人說,想了解這個城市,去一趟小手路工具店,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看不見的城市客房作品 小手路工具店

鐵鏽物件 「鐵鏽五金行」

河岸邊,有一間佈滿鐵鏽五金零件的百年老店,老闆長年搜集著有故事的老舊物件,珍藏那些經過時間流淌的記憶。藝術家陳穎亭蒐羅工廠報廢老件再利用,不斷實驗以各種纖維媒材承接鏽色,經由時間的醞釀,讓斑駁感在纖維上呈色,染下物件的沁痕,再組構出新的五金零件。像是完美脫殼而出,每件鐵鏽後的紙材擁有了特色形體,像是保留了最璀璨的一刻。

 

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看不見的城市客房作品 鐵鏽五金行

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看不見的城市客房作品 鐵鏽五金行_1

Fafa papercutting「紙溫室」

這是一座用薄紙打造的億年幻想溫室,記載著從遠古至現代,從酷熱到極寒,從真實到荒謬,從科普到文學的異想植物大全。植物們薄如蟬翼,光影如魅,從屋頂到地板恣意蔓延;航海時代的植物圖鑑裡,繁花草莖種子細胞,有如動物般棲息在一起,彷彿隨時會打呵欠或神秘地微小顫動;世界最古老的植物,藻類在三十五億年前出現,顯微鏡之下,它們簡直是科幻電影中的濕潤異型生物。

 

穿梭在以紙恆溫的植物叢林中,光影隨著枝葉搖擺,請留意影子映襯下的美麗步伐。

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看不見的城市客房作品 紙溫室

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看不見的城市客房作品 紙溫室_1

C.pic_  「黑默馬戲團」

香港拼貼藝術家C.pic_帶來一場別出心裁的「黑默馬戲團」,在看不見的城市廣場盛大表演著!他網羅標奇立異的團員與猛獸,帳幕下正開始他們的驚世表演,包括老虎跳火圈,高空跳水池,寶箱逃脫,矇眼射飛刀,然而令人嘖嘖稱奇的表演,上方確有天羅地網覆蓋著,彷彿這一切看似美好的大秀,卻都藏著醜陋的真相。首次開放的馬戲團後台,更可以窺見團員們的幕後日常,彷彿在布幕後方上演另一齣尚未公開的暗黑劇碼。

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看不見的城市客房作品 黑默馬戲團_1

Miki Wei「Playground  遊樂場」

迷你遊樂場由各式五金零件、日常用具打造而成,在太陽熾熱的照射下,各種植物在遊樂場裡玩耍。可能會巧遇鬱金香在盪鞦韆,翹翹板上的紅玫瑰,或是在摩天輪上旋轉的滿天星。

 

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看不見的城市客房作品  Playground 遊樂場

各種生活中的小物件,因為「玩」的角度賦予新觀點,脫去原先的功能性,以其造型爲創造的起點,並結合花藝表現中的四個要素—Naturalness 自然、Movement 動態、Balance 平衡、Simplicity 簡化,重新詮釋下的一座植物與人造、自然與非自然並存的想像樂園。

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看不見的城市客房作品 Playground 遊樂場

z i a i 自愛「步登公寓」

遁入老時光吧!漫步在璃光社區,那裡保留著尚未被都更的「步登公寓」,記憶著這座城市60、70年代最普遍的都市建築,也收納著那段時光的常民生活。你可以觀察步登公寓構築的城市地景,有的陽台佈滿植物、有的晾掛著衣服,還有各式帶鏽的鐵窗花。這些以樓梯串連的公寓住宅生活,都融合在街景中、鑲嵌在每日作息與步行韻律裡,成為我們記憶的日常所在。

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看不見的城市客房作品 步登公寓_1

Johnnp 「十字路口」

人們總是在這裡交會,卻也擦身而過,形成不斷交叉又平行的人際網絡。來到這個路口,也許這次可以稍作停留.尋找似曾相識的面孔。插畫家Johnnp以人門在十字路口交會那短暫片刻為想像,利用攝影全景模式,模擬你來我往那短暫的腦中記憶。

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看不見的城市客房作品 十字路口

Yuyao  「未來菜市場」

摩天大樓裡的菜市場,溫度直下零度,這裡販售的生鮮從未來直送,經過高科技處理,永不會過期。人們買菜的口味直接依照當天心情選購,「快樂」「興奮」「遺忘」,可切片,也可秤斤論兩販售。

 

它們取自大地原料—植物花草動物,總是可以看到來自土地的原型。經過大自然的細心培育,反璞對真實感受的關照,每一口都可以讓心靈的飲食均衡。

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看不見的城市客房作品 未來菜市場.

taitai live wild & 山陽山陰「山小屋」

想體驗走進高山的感受?鑽進四座山小屋,先將行囊擱置,你可以近距離享受涓流取水的山林野生,或者入住山中小屋檢查配備,還是記憶那些走進山中的美好,甚至烙印在腦海中的浩瀚星空。心情低落嗎?躲進能暫時拋開煩憂的山小屋。

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看不見的城市客房作品 山小屋3

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看不見的城市客房作品 山小屋2

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看不見的城市客房作品 山小屋

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看不見的城市客房作品 山小屋5

桌上行•纖維實驗所「微光編織酒吧」

走入城市盡頭,這間酒吧微光與微醺交錯,入夜之後,城市裡的人們總愛來這裡聚集,結束一天的疲憊。剛下班的女孩啜飲著雞尾酒,三五成群的好友們也不時來偷一杯閒,還有醉臥在床邊的酩酊醉漢。調酒師總在夜晚記下每個人微醺的姿態,白天編織成各式酒瓶。日復一日,纖維編織成曲,酒是水質的詩,變成酒吧裡最迷人的招牌。

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看不見的城市客房作品 微光編織酒吧

「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客房展區台北場8月13日到16日以及20日到23日在富邦藝旅展出;台中場9月18日到20日在SOF Hotel植光花園酒店展出,旅客須購票入場;店家裝置展區即日起至8月31日在boven cafe、Draft Land、Congrats Cafe、巧偶花藝設計、詹記麻辣火鍋敦南店展出,供民眾免費參觀。 

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 ❛ 看不見的城市 台北場

日期:2020/8/13 – 8/16、8/20-8/23   13:00-21:00

地點:富邦藝旅 Folio Hotel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0巷23號 )

入場規範:購票入場 (點此)

Text、Photo:Ian Liu

via Home Hotel

延伸閱讀

RECOMMEND

《鐵達尼號傳奇》體驗展有多震撼?5大亮點開箱倫敦站:VR重現撞冰山、公開歷史藏品,還能坐進船艙咖啡廳喝下午茶

《鐵達尼號傳奇》體驗展有多震撼?5大亮點開箱倫敦站:VR重現撞冰山、公開歷史藏品,還能坐進船艙咖啡廳喝下午茶

鐵達迷請出列!外媒好評《鐵達尼號傳奇》沉浸式展覽即日起至2025年11月2日於倫敦Dock X空間登場,匯合多元科技重新演示113年前的輝煌與殞落。13展區不僅帶來從船隻建造、旅客登船、航行到沉船的完整體驗,更集結豐富藏品供觀者認知歷史事件各面向細節。本文5大亮點統整2小時精彩絕倫的觀展行程。

國際名導詹姆斯卡麥隆(James Cameron)執導的1997年電影《鐵達尼號(Titanic)》為1912年北大西洋上的重大船難賦予了史詩般的浪漫色彩,使之愈發深刻地永存於世人心中。縱然看過n次,〈My Heart Will Go On〉的催淚力度始終不減;更別說兩年前全球重映的25周年紀念版本,再度讓鐵達迷們透過3D畫面切身感受甲板俯瞰海洋的壯麗,以及沉船時海水灌入船艙、船體快速傾斜的真實恐懼。

現在,較3D影像更為滿足的體驗型展覽《鐵達尼號傳奇》(The Legend of the Titanic: The Ultimate Titanic Exhibition)正巡迴歐洲開啟全新視界。融AR(擴增實境)VR(虛擬實境)乃至互動式Metaverse(元宇宙)等先進技術打造魔幻展間,帶著所有觀眾直接「持票上船」,親身走入多個代表性場面,並綜覽由藏家所提供、來自真正鐵達尼號船上的珍貴歷史遺物,以及1997年電影拍攝使用的服裝道具。

從啟航到沉船,零距離重溫《鐵達尼號》故事

眾所周知鐵達尼號當年打著「永不沉沒」的旗號,卻在首航第5日即因擦撞冰山一角以致船身破裂進水,最終沉船造成1,500餘人罹難。而此次《鐵達尼號傳奇》特展作為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鐵達尼號相關展覽,2025年5月份率先於德國慕尼黑揭幕(展至2026年1月11日),即日起至2025年11月2日接續登陸英國倫敦加拿大塘(Canada Water)區內一占地達3,000平方公尺的大型活動場館「Dock X」,10月份則再駛向奧地利維也納

倫敦站共分13展區,結合歷史與科技打造約2小時的沉浸旅程,領觀眾重溫鐵達尼號從南安普敦港(Port of Southampton)盛大啟航、直至悲劇性結局的完整故事。開展以來,官方公開的場內影音盡現硬體場景的逼真還原,觀眾反饋亦多讚其概念上可謂一場極致、偉大、震撼人心,遠不止於「展覽」層次的難忘體驗。以下5大亮點為大家筆記必看之處。

《鐵達尼號傳奇》倫敦站亮點#01

VR還原經典場景、重現關鍵場面

觀眾將從宏偉的船艙大廳、標誌性樓梯,漸進揭開三等艙的真實景象,在滿足視覺感官的同時亦探索鐵達尼號所反映出嚴實社會階級下巨大的生活差距。最受好評者非搭配VR頭戴裝置的環節莫屬,此時所有觀眾皆可於展廳內自由步行,穿梭各房間、深入引擎室抑或上甲板一覽日落風光;並身處充盈細緻聲光變化的360度投影廳內,經驗巨輪撞上冰山時的驚悚瞬間。

宏偉的船艙大廳、標誌性樓梯被逼真重現眼前。(圖片來源:The Legend of the Titanic London)
宏偉的船艙大廳、標誌性樓梯被逼真重現眼前。(圖片來源:The Legend of the Titanic London)
體驗者可於VR環節自由走動。(圖片來源:The Legend of the Titanic London)
體驗者可於VR環節自由走動。(圖片來源:The Legend of the Titanic London)
並「實地」經驗巨輪撞上冰山時的驚悚瞬間。(圖片來源:Fever)
並「實地」經驗巨輪撞上冰山時的驚悚瞬間。(圖片來源:Fever)

《鐵達尼號傳奇》倫敦站亮點#02

同步展出歷史遺物、1997年電影服裝道具

除身歷其境的體驗之外,亦能欣賞到引人入勝的多樣藏品,通過來自鐵達尼號姊妹船「奧林匹克號(RMS Olympic)」和其所屬母公司英國白星航運公司(White Star Line)所保存的精緻瓷器、閃亮銀器等歷史文物,一窺船舶的奢華陳設和船上乘客的日常用度。

歷史遺物和1997年電影服裝道具同步展出,互有映照。(圖片來源:The Legend of the Titanic London)
歷史遺物和1997年電影服裝道具同步展出,互有映照。(圖片來源:The Legend of the Titanic London)
包括救生衣等珍貴藏品。(圖片來源:Fever)
包括救生衣等珍貴藏品。(圖片來源:Fever)

《鐵達尼號傳奇》倫敦站亮點#03

復刻船上咖啡廳,重返1912年榮光

五感自是不能漏掉味覺,展場內特別復刻的巴黎咖啡廳Café Parisien不僅將時光倒回1912年,更供應茶飲和糕點,予觀眾充分享受如同頭等艙乘客在順航那5日間的下午茶時光。

透過各樣展品得以一窺當時乘客的日常用度。*圖僅示意,非咖啡廳實景。(圖片來源:Fever)
透過各樣展品得以一窺當時乘客的日常用度。*圖僅示意,非咖啡廳實景。(圖片來源:Fever)

《鐵達尼號傳奇》倫敦站亮點#04

邀集50位音樂家錄製交響樂,致敬鐵達尼樂隊

面對近在眼前的死亡,鐵達尼樂隊仍堅定演奏,試圖安撫人心與秩序(否則不排除有更多人無法即時逃生),絕對是船上最令人動容的時刻之一。因此本展特別邀集超過50位音樂家共同錄製配樂,並透過360度環繞音效與虛擬實境,為觀眾再次響起他們當時演奏的最後一曲〈NearerMy God, to Thee〉,作為對其勇氣的致敬。

現場除可聽到沉船前的最後一曲〈Nearer, My God, to Thee〉,另有由作曲家René Merkelbach操刀的原創音樂。(圖片來源:The Legend of the Titanic London)
現場除可聽到沉船前的最後一曲〈Nearer, My God, to Thee〉,另有由作曲家René Merkelbach操刀的原創音樂。(圖片來源:The Legend of the Titanic London)

《鐵達尼號傳奇》倫敦站亮點#05

特設互動式遊戲空間、拍照布景,不分老少都盡興

展覽尾聲設有適合所有年齡層的親子友善空間,供小小探險家們在繪畫區揮灑受鐵達尼號啟發的創作靈感,並可於大螢幕上欣賞自己的作品投影。另亦安排大小朋友都能投入其中的互動式主題遊戲,將整段冒險的高昂興致加以延伸。當然,堪稱影史經典一幀的「甲板背後抱」也有機會由觀眾親自上陣留影。

展覽尾聲設有老少皆宜的互動式主題遊戲。(圖片來源:The Legend of the Titanic London)
展覽尾聲設有老少皆宜的互動式主題遊戲。(圖片來源:The Legend of the Titanic London)
甲板拍照布景供影迷們留下屬於自己的經典一幀。(圖片來源:Fever)
甲板拍照布景供影迷們留下屬於自己的經典一幀。(圖片來源:Fever)

「《鐵達尼號傳奇》的互動式元宇宙體驗,揭示了如今靜靜長眠於深海之船,那攝人心魄的美。」那麼,如果大家下半年準備到歐洲一趟,這場百年穿越或許是個寓教於樂的好行程。

《鐵達尼號傳奇》倫敦站將展至2025年11月2日,不失為下半年倫敦旅遊一個寓教於樂的好行程。(圖片來源:Fever)
《鐵達尼號傳奇》倫敦站將展至2025年11月2日,不失為下半年倫敦旅遊一個寓教於樂的好行程。(圖片來源:Fever)

《鐵達尼號傳奇》體驗展|倫敦站

  • 時間:即日起至2025年11月2日週一至週六9:00-18:45、週日9:00-18:00 *購票時直接選擇觀展日期與時段;15分鐘為一區間,遲到超過15分鐘可能導致無法入場
  • 地點:英國倫敦Dock X空間(Dock X, Unit 1 Canada Water, Surrey Quays Rd, London SE16 2XU)
  • 票價:成人24歐元起/兒童16歐元起/3歲以下免費;15歲以下需由18歲以上成人陪同,元宇宙及VR體驗建議5歲以上兒童參與
  • 注意事項:需提前下載「The Legend of Titanic」App,以便體驗所有展覽內容

>> 點此前往Fever購票網主頁。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走進大阪百年古蹟看展!《魔幻臺灣-臺灣文學展》以6大主題呈現多時代的文學樣貌

走進大阪百年古蹟看展!《魔幻臺灣-臺灣文學展》以6大主題呈現多時代的文學樣貌

走進大阪市中央公會堂(Osaka City Central Public Hall)的三樓特別室,彷彿踏入一個時空交錯的劇場。挑高的格局裡,華麗的拱形窗景與天花板壁畫交相輝映,而在這座承載百年歷史的建築空間中,一場關於台灣文學的魔幻之旅正在上演。《魔幻臺灣-臺灣文學展》選在盂蘭盆節期間於此登場,彷彿呼應著東亞文化中對於靈異世界的共同想像。即日起至8月20日,展覽將台灣文學中那些充滿神魔色彩的故事,帶到這座紅磚與白色飾帶交織的典雅建築裡。

設計靈感來自臺灣傳統宗教中的酬神戲臺,基座運用鏡面材質,映射出漂浮的視覺效果。(圖片提供:宜東文化)
設計靈感來自臺灣傳統宗教中的酬神戲臺,基座運用鏡面材質,映射出漂浮的視覺效果。(圖片提供:宜東文化)

戲臺上的文學劇場

策展團隊以3組戲臺作為主要展示結構,這個設計巧思來自台灣傳統民俗中的酬神戲臺概念。每座戲臺雙面展開不同主題內容,層層疊疊的構圖營造出劇場般的空間感。觀眾在觀展時,能隔著戲臺看見對面的人影,形成若隱若現的對望之感,這種空間安排本身就充滿了魔幻氛圍。

透過翻閱文字、觀賞影像,都能在多重感官的交錯中,重新認識臺灣文學的神秘面貌。(圖片提供:宜東文化)
透過翻閱文字、觀賞影像,都能在多重感官的交錯中,重新認識臺灣文學的神秘面貌。(圖片提供:宜東文化)

戲臺基座更運用鏡面材質,映射出漂浮的視覺效果;頂部則展示角斯角斯的畫作《怪生島》,與特別室天花板描繪的日本創世神話壁畫在色彩與構圖上形成奇妙呼應。現實與幻想在此交錯,建築本身成為了作品的一部分。

頂部展示插畫家角斯角斯的畫作《怪生島》,與特別室天花板描繪日本創世神話的壁畫在色彩與構圖上形成奇妙呼應,讓現實與幻想交錯。(圖片提供:文化部)
頂部展示插畫家角斯角斯的畫作《怪生島》,與特別室天花板描繪日本創世神話的壁畫在色彩與構圖上形成奇妙呼應,讓現實與幻想交錯。(圖片提供:文化部)

6大主題「戲演」原住民神話到當代小說

展覽設定6大主題,完整呈現台灣多族群、多時代的文學樣貌。「原住民文化」單元展現了島嶼最初的神話世界;「日本文化的影響」則回望殖民時期文學的複雜面貌;「台灣民俗再發掘」挖掘在地傳統中的靈性力量。在「當代通俗文學」單元中,司馬中原的鬼故事集、軍中鬼故事,以及臺大醉月湖女鬼等膾炙人口的校園傳說,帶著濃厚的時代氣息與在地色彩。這些故事長年在坊間流傳,承載著集體記憶中的恐懼與想像。

「臺灣民俗再發掘」展區,展出許丙丁1931年發表的《小封神》,描寫臺南各大寺廟的神怪趣談。(圖片提供:文化部)
「臺灣民俗再發掘」展區,展出許丙丁1931年發表的《小封神》,描寫臺南各大寺廟的神怪趣談。(圖片提供:文化部)
《魔幻臺灣—臺灣文學展》展出日治時期日本作家佐藤春夫的《女誡扇綺譚》,作品中等待未婚夫的千金所說「汝哪毋較早來咧」,恰巧與展覽意象「爾來了」巧妙對應。(圖片提供:文化部)
《魔幻臺灣—臺灣文學展》展出日治時期日本作家佐藤春夫的《女誡扇綺譚》,作品中等待未婚夫的千金所說「汝哪毋較早來咧」,恰巧與展覽意象「爾來了」巧妙對應。(圖片提供:文化部)

「小說的魔幻與寫實」單元則聚焦當代台灣知名小說,包括已譯為日文的《鬼地方》與《天橋上的魔術師》。展場設計了互動裝置,讓觀眾拍攝與書籍封面結合的照片,寓意「閱讀文學,映照自己」——文學不只是文字,更是一面反映內心世界的鏡子。

小圖015. 「小說的魔幻與寫實」單元則呈現當代臺灣知名小說,包括已譯為日文的《鬼地方》與《天橋上的魔術師》,並透過互動裝置,讓觀眾拍攝與書籍封面結合的照片,寓意「閱讀文學,映照自己」。(圖片提供:文化部)
小圖015. 「小說的魔幻與寫實」單元則呈現當代臺灣知名小說,包括已譯為日文的《鬼地方》與《天橋上的魔術師》,並透過互動裝置,讓觀眾拍攝與書籍封面結合的照片,寓意「閱讀文學,映照自己」。(圖片提供:文化部)

展覽不僅展出文學作品,更跨界融合多種藝術形式。角斯角斯的《怪生島》畫作以濃烈色彩與奇幻造型,描繪出神祕的島嶼意象;土偶藝術家陳瑋軒帶來充滿怪誕氣息的精靈土偶,與文學中的神魔世界相映成趣。現場的環場音效設計也別具巧思,《鬼地方》、《夜官巡場》等著作的封面圖像與聲響交織出沉浸式氛圍。觀眾在視覺與聽覺的包覆中,能更深刻感受台灣文學所蘊含的情感與能量。

土偶藝術家陳瑋軒所創作的充滿怪誕氣息的精靈土偶,與文學中的神魔世界相映成趣。(圖片提供:文化部)
土偶藝術家陳瑋軒所創作的充滿怪誕氣息的精靈土偶,與文學中的神魔世界相映成趣。(圖片提供:文化部)
觀眾可點選螢幕中的文學作品,藉由影像與文字,認識臺灣文學的神秘面貌。(圖片提供:宜東文化)
觀眾可點選螢幕中的文學作品,藉由影像與文字,認識臺灣文學的神秘面貌。(圖片提供:宜東文化)

百年建築中的文化對話

選擇大阪市中央公會堂作為展場,本身就是一個富有象徵意義的決定。這座建築見證了大阪的歷史變遷,而今成為台灣文學與日本觀眾對話的橋樑。在「We TAIWAN臺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的大框架下,這場展覽不只是文化展示,更是一次深度的文化交流。

從山林、海洋到街弄巷道,從民俗、傳統到宗教儀式,這些生活元素在創作者的轉化下,化為小說、詩歌等作品中的靈性力量,構築出獨屬於台灣文學的神祕魅力。而在這座百年建築的氛圍中,觀眾將與人、與鬼、與歷史展開對話,體驗一場專屬於台灣的文學盛宴。

台灣文學作品中的「妖、魔、鬼、怪、神、靈」齊聚大阪中央公會堂,邀請民眾在盛夏來場具有「寒意」的臺灣神怪聚會。(圖片提供:文化部)
台灣文學作品中的「妖、魔、鬼、怪、神、靈」齊聚大阪中央公會堂,邀請民眾在盛夏來場具有「寒意」的臺灣神怪聚會。(圖片提供:文化部)

《魔幻臺灣臺灣文學展》

展覽日期|2025810日(日)~820日(三)
展覽地點|大阪市中央公會堂3F特別室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