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一代設計展公布新Logo識別!專訪聶永真設計背後真心話

2021新一代設計展新Logo!專訪設計背後聶永真的真心話1

2021新一代設計展40週年,由永真急制Workshop操刀主視覺,替144個設計系所客製化專屬海報,3月挑選20個系所海報公開,更宣布新一代設計展,同樣由永真急制Workshop帶來全新識別,也就是一改用了好久的yodex Logo,換了一個全樣貌。從Logo到海報設計,由「永真急制Workshop」負責人聶永真,親解這一連串設計背後的小故事:

157830650_262013135493396_6200989729746160673_n

從海報到全新識別Logo

一開始「永真急制Workshop」只負責主視覺設計,後來才決定連Logo也一併由他們設計,「我們期待,能做出一個Logo,未來能適用任何一屆海報,無論是文靜、狂暴的調性,都不會干擾主視覺,成為最邊緣的存在,字體本身的表情也不能太明確。」最後Logo,以90度轉角的形式登場,「各種媒介都是四方形,它可以存在4個角落。」未來無論搭配哪一種主視覺,都能被放在(最不起眼的)角落,如果是和其他Logo並排,也可以獨立使用,不一定非得放在角落不可。

158397767_262013215493388_2903844588509417944_n

除了yodex字母組合,他們也客製了「新一代設計展」的中文、並選配「young designer’s exhibition」的英文搭配字形,聶永真解釋:「以往多半只會使用yodex這個Logo,這次設研院特別要求,是不是可以一起加入中英全銜,示範如何排列,以及如何和yodex一起存在,比較像陪襯,不一定會出現的字。」

158139213_262013248826718_6202620513065529240_n

量身定做的Logo字體

在Logo發布當天,聶永真自嘲地在自己的粉絲頁寫道,「一定又會有人說『打個字也叫設計』『word也做得出來』『是視力檢查表嗎』」酸到讓人噴笑,這就不得不讓人更好奇,這個Logo是怎麼設計出來的?

159385594_262077442153632_6043223782602870013_n

聶永真解釋:「做標準字一定要客製化,建立在類似的某個字體架構上,平衡感才不會跑掉,再重新拉它的曲線、直線和結構微調。」這樣才能讓大家第一眼看到它覺得很熟悉,但實際比對,才會發現它是另外造出來的字。以yodex這幾個字為例,「想要它拼起來很低調,有幾何感,如果只是文字排列成轉角,就會變得比較沒個性。」他們為這5個字,設計了很多不同版本,最後決定用這5個字,「我們發現這5個字,很平凡,卻有很重的幾何感,看起來好像有設計過,又低調到不行,有性格但不到有個性。」再進一步詮釋字體裡的『幾何感』「它是方圓或直線組成的無機字體,是有規則的存在,代表了理性,沒有太多感性、也不會有太多的個性,我們講文字有幾何感,只是幫助大家可以方便識別這組字。」用一個最簡單的方式比喻,這5個字母,如果用其他英文字母排列,就能很明顯的看出差異。

新Logo是一組「可以被放在角落,最邊緣的存在。」

159479029_262013108826732_7155965871855257073_n

144張海報的設計真心話

3月22日新一代設計展,144張設計系所海報全都在運送路上,並公布20張參展系所特製海報。這個設計海報的程序是,每個系所都能提供一個英文字詞,讓永真急制Workshop設計專屬海報,144張全部不同,如果有兩間以上的學校提供一樣的字?「我們也會讓重複的單字不同。」

2021新一代設計展新Logo!專訪設計背後聶永真的真心話26
大葉大學 傳播藝術學士學位學程 Future


2021新一代設計展新Logo!專訪設計背後聶永真的真心話24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互動設計系 intooooout / 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出

聶永真回想收到幾個有趣的字,「有些學校會提供流行語,不是所有人都懂,這就是團隊的好處。」這個團隊剛好三個不同年齡層,每個人能解碼訊息的資料庫都不同,讓這144個字詞,全部都沒有漏接(只要不懂字的意思,一漏接,做出來的字就不好玩)例如有個學校提供「yee」,被團隊設計師提醒才知道,原來這是恐龍常講的話(高中生的流行語),「還有給代碼,我們要自己查是什麼意思,還有人給台語文。」他們在眾多海報中,硬塞了一張讓大家出戲的長輩圖,就是這樣來的,「他們給了台語文『早安』沒有順著念,不會知道是什麼意思,我們要做的是,拆解訊息,才能想要用什麼梗。」

163302755_268061878221855_7243218064978636142_n
嶺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 yeeeeeeeee
 

160754909_268061161555260_8360759286187296158_n
嶺東科技大學創意產品設計系106屆畢業製作 MiNiMiiiN
 

還有一個學校提供一組「Eh-ooh-eh-oog, eh-eh….」像密碼的英文字,乍看還讓人摸不著頭緒,團隊成員之一就馬上哼出魏如萱的《你啊你啊》,差點還把海報拿去給魏如萱簽名(服務得有夠周到)。

做了144張,覺得什麼字最有趣?聶永真說:「字給得無聊,反而會做得很有趣。」和字詞本身的意義沒有太大的關聯,做了這麼多張海報,真的要說喜歡的,他居然選了最跳tone的長輩圖,他給的理由也很直接,「最喜歡不一定是身為設計人、和漂亮設計有直接關聯,而是覺得好笑。」正因為它不是一個主流設計美學的東西,才好玩。

162164514_268061214888588_3284020908944092004_n
龍華科技大學 文化創意與數位媒體設計系gâu-tsá

161671964_268045178223525_6355000905954664788_n
中原大學建築系8========3

161745415_268061168221926_1395956023593581951_n
醒吾科技大學數位設計系Trash

163287663_268061178221925_6774068286168505435_n
環球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MEMORIESSS
 

162361551_268045361556840_5778647315857495916_n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數位多媒體設計系Fantasy

163395056_268045408223502_1340619524297398462_n
銘傳大學數位媒體設計學系εε=(๑DmD)ノ

延伸閱讀 ▶專訪/聶永真的風格美學設計!從專輯封面到直視社會議題「我還是喜歡做酷的東西」

2021新一代設計展

展期:2021年5月14日(五)– 5月17日(一)

地點:南港展覽館二館 1、4及7樓(台北市經貿二路2號)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微軟Office圖標新設計!流動線條、明亮漸層營造動態感,呼應人與AI流暢合作的產品體驗

微軟Office圖標迎新版設計!流動線條、鮮亮色彩共織動感視覺,呼應人與AI流暢協作的產品體驗

最近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Outlook等程式,有沒有發現它們悄悄換上了新圖標(icon)?近日微軟(Microsoft)針對旗下10個主要Office應用程式,進行了2018年以來首次的圖標再設計,其保留原版大致架構,融入流暢曲線、鮮明的漸層色調,並簡化視覺元素,透過微小卻精妙的調整,呈現更易辨識、更具彈性和親和力的新形象。

微軟Office圖標迎新版設計!流動線條、鮮亮色彩共織動感視覺,呼應人與AI流暢協作的產品體驗
(圖片來源:Microsoft Design)

AI如何影響設計?微軟用這組圖標回應時代

電腦上的軟體圖標(icon)雖小,卻是完整使用者體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設計精良的圖標,不僅得以將產品/服務功能、品牌識別等要素化繁為簡,更能在使用者心中留下難忘的視覺印象。然而隨科技飛速發展,人們生活及工作模式變動之快,圖標能否貼合時代脈動及使用者需求,也考量品牌及設計者的策略和功底。

微軟Office圖標迎新版設計!流動線條、鮮亮色彩共織動感視覺,呼應人與AI流暢協作的產品體驗
(圖片來源:Microsoft Design)

微軟Office上回推出新圖標已是2018年,距今推出的2025最新版已過7年。這期間AI技術發展極快,大大改變人們的工作模式,微軟也從中觀察到使用者對Office產品體驗的期待有所轉變,因此於2023年推出AI智能助理「Copilot」,提供內容協作、跨應用程式整合等服務,盼能透過人與AI之間流暢合作,達到提高生產力、激發創意等目標。時隔兩年再推Office新版圖標,則可視為將「人與AI流暢合作」此概念視覺化的設計行動,藉此反映出AI對設計及產品開發的實質影響。

微軟Office圖標迎新版設計!流動線條、鮮亮色彩共織動感視覺,呼應人與AI流暢協作的產品體驗
(圖片來源:Microsoft Design)
微軟Office圖標迎新版設計!流動線條、鮮亮色彩共織動感視覺,呼應人與AI流暢協作的產品體驗
(圖片來源:Microsoft Design)

以「連結」為設計關鍵字

作為微軟Office宇宙中的「串連者」,CopilotLogo以彩色環帶般的視覺,象徵流動、整合、連結等特質,其有機線條及繽紛色彩,也成了Office圖標再設計的一大靈感來源。在新版圖示中,微軟汲取Copilot Logo意象,並以「連結」為關鍵字發展設計,其不僅意指視覺之間相互「連結」所達成的一致性,更體現了微軟Office體系無縫「連結」人與AI及各軟體,所帶來的流暢使用體驗。

微軟Office圖標迎新版設計!流動線條、鮮亮色彩共織動感視覺,呼應人與AI流暢協作的產品體驗
(圖片來源:Microsoft Design)
微軟Office圖標迎新版設計!流動線條、鮮亮色彩共織動感視覺,呼應人與AI流暢協作的產品體驗
(圖片來源:Microsoft Design)

弧線 X 曲面 X 鮮亮漸層共組動感圖標

設計團隊秉持「進化,而非革命」的設計精神,不對圖標做大幅調整,而是透過精妙微調傳遞理念。2025新版圖標保留了原版既有的字母區塊,如代表WordWExcelX等,以確保即刻辨識度;並沿用原版大致架構,巧妙做了點「減法」,像是把Word圖標中原有的4個矩形調整為3個,減少視覺上的干擾。

微軟Office圖標迎新版設計!流動線條、鮮亮色彩共織動感視覺,呼應人與AI流暢協作的產品體驗
(圖片來源:Microsoft Design)
微軟Office圖標迎新版設計!流動線條、鮮亮色彩共織動感視覺,呼應人與AI流暢協作的產品體驗
(圖片來源:Microsoft Design)

相對容易觀察到的改變在於「線條輪廓」和「色彩」。新版圖標以曲線取代銳利邊角、將形狀邊緣柔化,用曲面代替原先厚重且靜止的形體,讓整體視覺變得更加俏皮可親。用色方面,每個軟體沿用其代表色,像是Word的藍、Powerpoint的橘、Excel的綠等,但色彩變得更加飽和鮮亮,並擅用漸層創造視覺上的靈動感和立體度。透過這組動感又俏皮的新icon,微軟向世界遞出一封邀請函,邀人們打開Office一同激盪腦力和創造。

微軟Office圖標迎新版設計!流動線條、鮮亮色彩共織動感視覺,呼應人與AI流暢協作的產品體驗
(圖片來源:Microsoft Design)
微軟Office圖標迎新版設計!流動線條、鮮亮色彩共織動感視覺,呼應人與AI流暢協作的產品體驗
(圖片來源:Microsoft Design)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讓字型成為品牌語言!華康如何與 LINE 打造品牌字態圈?專訪「LINE Seed 繁體中文版」設計團隊

字型,不再只是美感裝飾,更是品牌語氣的具象延伸。在企業識別進化的當下,LINE 與華康攜手打造的專屬字體「LINE Seed 繁體中文版」,成為一場以文字為主體、由視覺延伸至文化的共創實驗。這不只是開發一套字型,更是以華康深厚造字專業為核心,協助品牌構築屬於自己的語感系統,最終讓每一筆筆畫都能承載情緒、說出品牌。

企業字型的角色正在重塑!從過去識別系統中默默無名的配角,逐漸成為品牌語言與文化策略中不可或缺的主角。當 LINE 決定打造自己的中文字型,選擇與華康攜手合作,這段跨域共創的歷程,既展現了雙方對於語言、文化與設計的重視,也讓我們得以一窺品牌字型背後的技術鍊與溝通厚度。對華康而言,這是一場來自委託方的信任,也是一項從文化語境出發的造字任務。

(攝影:Liszt Chang)
(攝影:Liszt Chang)
(圖片提供:華康字型)
(圖片提供:華康字型)

從語氣到字氣:LINE 如何透過字型延續品牌語言?

LINE 長期經營的視覺體系裡,「Simple & Clean」不只是美學方向,更是一種語氣設定;簡潔、親切、具信任感,是品牌希望在每個使用介面中傳遞的感受;但當品牌逐漸橫跨更多語言、平台與服務,如何讓字型也能延續這份語氣,就成為一項關鍵挑戰。

(攝影:Liszt Chang)
(攝影:Liszt Chang)

「我們的角色、色彩都已經很有辨識度,卻發現字體還缺一塊拼圖,」LINE 台灣資深設計總監 Kaka 這麼說道。從品牌素材到官方帳號LINE TODAY,每一次出現的文字,其實都在幫品牌說話。「希望創造『LINE Seed 繁體中文版』就是為了讓這個語氣,從圖像延續到文字,讓整體體驗更完整。」這樣的語氣需求,成為華康進入設計的起點。字型設計與開發部協理簡亨儒指出:「LINE 的字,不該太銳利、太張揚,而要像品牌本身那樣,溫和而清晰。」於是,華康從筆畫重心、字距配置到筆勢收尾,逐字修正語調,把抽象的品牌印象轉譯為具體的文字節奏。

(攝影:Liszt Chang)
(攝影:Liszt Chang)

跨域對話裡的設計共識:語氣是討論出來的

五位來自 LINE 的設計師與華康團隊齊聚一堂,從專業技術聊到個人感受,每一次提問都像是把話題往更深的地方掘進。現場笑聲不斷,也讓人真切感受到這不只是一次合作專案,而是一段愉快而真誠的共創旅程;雙方用設計彼此回應,也在過程中看見專業如何被尊重、被理解,最後成為一種默契。

(攝影:Liszt Chang)
(攝影:Liszt Chang)

設計師 Hana 形容:「我們設計師自己在開會,有時候可以為了一個小筆畫討論半小時,甚至聽完別人的意見後又推翻原本的結論。」這樣的過程,對華康來說並不陌生,但難得的是品牌方的積極參與與高度回饋。「很多品牌開發字型是『下單』,但 LINE 是真的『參與』。」華康協理簡亨儒說。除了結構、字距等基礎設計條件,LINE 團隊還會針對非漢字部件進行「許願」,甚至手繪草圖,提出對符號與細節的想像,再由華康轉化成字型語言。

(攝影:Liszt Chang)
(攝影:Liszt Chang)

特別是 LINE Seed 繁體中文 是以日文字型為基礎延伸出的繁體中文版,華康需根據繁體邏輯重新調整諸多部件。歐文字型與符號設計師劉芮廷提到:「例如標點符號的擺位,其實在不同的語系裡都不一樣,需要依據繁中的習慣來製作,完成後進行排版檢視時,也還會需要再微調,讓視覺上更舒服。

(圖片提供:LINE)
(圖片提供:LINE)
(攝影:Liszt Chang)
(攝影:Liszt Chang)

當字型進入日常,它也走進了品牌的情感記憶

對華康來說,一套企業字型的完成,不在交稿那天,而在它真正被「使用」的那一刻。「其實我們沒有硬性規定大家要用這套字型,但很自然地,同事們就開始用了。」LINE設計經理 Winnie 分享。從簡報到提案、從社群內容到內部文件,LINE Seed 繁體中文版 幾乎成了團隊默默選擇的預設語言,也是字型真正落地的證明;尤其在中英混排的環境中, LINE Seed 繁體中文版 維持了視覺一致性,消除常見的「語感斷層」。

(攝影:Liszt Chang)
(攝影:Liszt Chang)

協理簡亨儒指出:「我們當初就不是做一套華康的字,而是幫 LINE 做一套能說出他們品牌的字。」LINE 設計經理 Oneway 也補充:「我們希望有一天在書店、展場、或某支影片裡,能發現 LINE Seed 繁體中文版 被使用,讓這套字被聽見。」

(攝影:Liszt Chang)
(攝影:Liszt Chang)

那些印象深刻的筆畫調整:一筆一劃都得有理由

LINE Seed 繁體中文 是一套包含四個字重、總計超過五萬字的完整中文字集,背後所耗費的設計與溝通心力,遠比外界想像得龐大。從設計初稿到最終定案,雙方歷經了將近三年的來回,光是進入校對與調整階段,就花了超過半年時間,每一筆都反覆確認是否「像 LINE」。

(攝影:Liszt Chang)
(攝影:Liszt Chang)

華康與 LINE 團隊都提到,「雨」、「辶」、「比」、「之」等字的討論特別深刻。像「雨」的四點水,就是一個代表性案例!它以看起來向輕盈的雨滴,有節奏地落下,正如 LINE 在字體上想說的話,不用大聲,但要被聽見,也要被感覺。「辶」這類部首,因應中日書寫差異,也需重新定義筆畫方向與收筆節奏。

(攝影:Liszt Chang)
(攝影:Liszt Chang)

資深設計師 Mitch 分享,像「比」這樣筆畫簡單的字,中間那兩橫,一開始做得很平,看起來比較沒精神,後來改成微微上揚,整個語氣才提起來;而只有三筆的「之」也曾讓設計師苦惱不已,「平捺筆彎太多會太可愛,太直又顯得僵硬」。這些細節或許難以被察覺,卻在使用者閱讀時產生潛移默化的語氣感知;也正是這樣的堅持,讓 LINE Seed 繁體中文版 能被共感,而不只是看見。

(攝影:Liszt Chang)
(攝影:Liszt Chang)

終於聽見字型的傾訴

企業字型的真正價值,不在於與眾不同,而是能否成為品牌語氣的一部分,潛移默化地被使用、被感受、被記住。在這段橫跨語系與專業的合作歷程裡,華康作為字型開發主體,不只是回應技術需求,更協助品牌用更有溫度、細膩的方式「把話說好」。這場設計歷程並未在字型上線那天結束,反而在使用與對話中持續延伸。10 28 日即將登場的《華康字型 × LINE 設計論壇》,也將揭開更多幕後細節!從非漢字設計、品牌語氣校準,到技術微調背後的選擇與取捨;論壇不只是分享成果,更是一場設計師與品牌人彼此學習、彼此理解的公開對談。

(圖片提供:華康字型)
(圖片提供:華康字型)

採訪最後,我們請團隊每人用一句話形容對 LINE Seed 繁體中文版 的直覺感受——有人說它「舒服」、有人說「清晰」、有人說「簡單友好」,也有人形容它像一個「會微笑的語氣」。這些答案沒有標準格式,卻恰好說明了字型的本質:它無聲,卻處處牽動感受。

(攝影:Liszt Chang)
(攝影:Liszt Chang)

論壇資訊

品牌字態圈|華康字型 x LINE 設計論壇

時間:2025 年 10 月 28 日(二)14:00 – 17:00

地點:臺北文創多功能廳 D&E 廳(台北市信義區菸廠路 88 號 6 樓)

講者:華康字型設計與開發部協理 簡亨儒、華康歐文字型與符號設計師 劉芮廷、LINE 台灣品牌行銷部資深設計總監 柯淑慧(kaka Ko)、LINE 台灣品牌行銷部資深設計師 尹相崙(Mitch Yin)、StudioPros 設計總監 李宜軒

報名請點此

文|邵瀠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