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一代設計展公布新Logo識別!專訪聶永真設計背後真心話

2021新一代設計展新Logo!專訪設計背後聶永真的真心話1

2021新一代設計展40週年,由永真急制Workshop操刀主視覺,替144個設計系所客製化專屬海報,3月挑選20個系所海報公開,更宣布新一代設計展,同樣由永真急制Workshop帶來全新識別,也就是一改用了好久的yodex Logo,換了一個全樣貌。從Logo到海報設計,由「永真急制Workshop」負責人聶永真,親解這一連串設計背後的小故事:

157830650_262013135493396_6200989729746160673_n

從海報到全新識別Logo

一開始「永真急制Workshop」只負責主視覺設計,後來才決定連Logo也一併由他們設計,「我們期待,能做出一個Logo,未來能適用任何一屆海報,無論是文靜、狂暴的調性,都不會干擾主視覺,成為最邊緣的存在,字體本身的表情也不能太明確。」最後Logo,以90度轉角的形式登場,「各種媒介都是四方形,它可以存在4個角落。」未來無論搭配哪一種主視覺,都能被放在(最不起眼的)角落,如果是和其他Logo並排,也可以獨立使用,不一定非得放在角落不可。

158397767_262013215493388_2903844588509417944_n

除了yodex字母組合,他們也客製了「新一代設計展」的中文、並選配「young designer’s exhibition」的英文搭配字形,聶永真解釋:「以往多半只會使用yodex這個Logo,這次設研院特別要求,是不是可以一起加入中英全銜,示範如何排列,以及如何和yodex一起存在,比較像陪襯,不一定會出現的字。」

158139213_262013248826718_6202620513065529240_n

量身定做的Logo字體

在Logo發布當天,聶永真自嘲地在自己的粉絲頁寫道,「一定又會有人說『打個字也叫設計』『word也做得出來』『是視力檢查表嗎』」酸到讓人噴笑,這就不得不讓人更好奇,這個Logo是怎麼設計出來的?

159385594_262077442153632_6043223782602870013_n

聶永真解釋:「做標準字一定要客製化,建立在類似的某個字體架構上,平衡感才不會跑掉,再重新拉它的曲線、直線和結構微調。」這樣才能讓大家第一眼看到它覺得很熟悉,但實際比對,才會發現它是另外造出來的字。以yodex這幾個字為例,「想要它拼起來很低調,有幾何感,如果只是文字排列成轉角,就會變得比較沒個性。」他們為這5個字,設計了很多不同版本,最後決定用這5個字,「我們發現這5個字,很平凡,卻有很重的幾何感,看起來好像有設計過,又低調到不行,有性格但不到有個性。」再進一步詮釋字體裡的『幾何感』「它是方圓或直線組成的無機字體,是有規則的存在,代表了理性,沒有太多感性、也不會有太多的個性,我們講文字有幾何感,只是幫助大家可以方便識別這組字。」用一個最簡單的方式比喻,這5個字母,如果用其他英文字母排列,就能很明顯的看出差異。

新Logo是一組「可以被放在角落,最邊緣的存在。」

159479029_262013108826732_7155965871855257073_n

144張海報的設計真心話

3月22日新一代設計展,144張設計系所海報全都在運送路上,並公布20張參展系所特製海報。這個設計海報的程序是,每個系所都能提供一個英文字詞,讓永真急制Workshop設計專屬海報,144張全部不同,如果有兩間以上的學校提供一樣的字?「我們也會讓重複的單字不同。」

2021新一代設計展新Logo!專訪設計背後聶永真的真心話26
大葉大學 傳播藝術學士學位學程 Future


2021新一代設計展新Logo!專訪設計背後聶永真的真心話24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互動設計系 intooooout / 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出

聶永真回想收到幾個有趣的字,「有些學校會提供流行語,不是所有人都懂,這就是團隊的好處。」這個團隊剛好三個不同年齡層,每個人能解碼訊息的資料庫都不同,讓這144個字詞,全部都沒有漏接(只要不懂字的意思,一漏接,做出來的字就不好玩)例如有個學校提供「yee」,被團隊設計師提醒才知道,原來這是恐龍常講的話(高中生的流行語),「還有給代碼,我們要自己查是什麼意思,還有人給台語文。」他們在眾多海報中,硬塞了一張讓大家出戲的長輩圖,就是這樣來的,「他們給了台語文『早安』沒有順著念,不會知道是什麼意思,我們要做的是,拆解訊息,才能想要用什麼梗。」

163302755_268061878221855_7243218064978636142_n
嶺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 yeeeeeeeee
 

160754909_268061161555260_8360759286187296158_n
嶺東科技大學創意產品設計系106屆畢業製作 MiNiMiiiN
 

還有一個學校提供一組「Eh-ooh-eh-oog, eh-eh….」像密碼的英文字,乍看還讓人摸不著頭緒,團隊成員之一就馬上哼出魏如萱的《你啊你啊》,差點還把海報拿去給魏如萱簽名(服務得有夠周到)。

做了144張,覺得什麼字最有趣?聶永真說:「字給得無聊,反而會做得很有趣。」和字詞本身的意義沒有太大的關聯,做了這麼多張海報,真的要說喜歡的,他居然選了最跳tone的長輩圖,他給的理由也很直接,「最喜歡不一定是身為設計人、和漂亮設計有直接關聯,而是覺得好笑。」正因為它不是一個主流設計美學的東西,才好玩。

162164514_268061214888588_3284020908944092004_n
龍華科技大學 文化創意與數位媒體設計系gâu-tsá

161671964_268045178223525_6355000905954664788_n
中原大學建築系8========3

161745415_268061168221926_1395956023593581951_n
醒吾科技大學數位設計系Trash

163287663_268061178221925_6774068286168505435_n
環球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MEMORIESSS
 

162361551_268045361556840_5778647315857495916_n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數位多媒體設計系Fantasy

163395056_268045408223502_1340619524297398462_n
銘傳大學數位媒體設計學系εε=(๑DmD)ノ

延伸閱讀 ▶專訪/聶永真的風格美學設計!從專輯封面到直視社會議題「我還是喜歡做酷的東西」

2021新一代設計展

展期:2021年5月14日(五)– 5月17日(一)

地點:南港展覽館二館 1、4及7樓(台北市經貿二路2號)

延伸閱讀

RECOMMEND

直擊「次世代難波駅」!日本南海電鐵終點站改裝完工:指標系統、流線立柱等3面向煥新,絕美設計寓意向未來進化

直擊「次世代難波駅」!日本南海電鐵終點站改裝完工:指標系統、流線立柱等3面向煥新,絕美設計寓意向未來進化

歷時3年規劃及施工,日本現存歷史最悠久的純民資鐵路公司「南海電鐵」難波站中央剪票口,方於2025年9月底以極具設計感的次世代風格面貌,再啟老鐵道事業新章。為將該站打造成難波的象徵性「正門」,除改裝空間本身外,亦同步推進包含更新導引系統在內的多項計畫,待未來以此為據點全面提升難波地區魅力,持續吸引人潮造訪。本文編輯將據實地採訪所見,重點解析工程3面向。

今年迎來開業140週年的日本大手私鐵「南海電鐵」(Nankai Electric Railway,全稱「南海電氣鐵道」),主營大阪府南部與和歌山縣北部鐵道業務。從最早連接大阪難波與堺市、和歌山市的南海本線,至1994年由於關西機場落成而另闢分線連接對外航空門戶,現以南海線、空港線、高野線、泉北線4大路線串起關西地區重要交通命脈,2024年度每日平均上下車人數逾22萬人。

1885年開業的南海電鐵,於1888年開通難波至和歌山市全線、1994年再開通連接關西機場的空港線;圖即為往返大阪難波與關西機場之間的特急列車Rapi:t。(圖片來源:南海電鐵)
1885年開業的南海電鐵,於1888年開通難波至和歌山市全線、1994年再開通連接關西機場的空港線;圖即為往返大阪難波與關西機場之間的特急列車Rapi:t。(圖片來源:南海電鐵)
南海電鐵現營4大路線。(圖片來源:南海電鐵)
南海電鐵現營4大路線。(圖片來源:南海電鐵)

而位於市中心的難波站,作為大阪南區玄關、同時也是南海電鐵最大起站/終站,承載著日本國內外旅客大量搭乘及轉運需求;站內導引系統的清晰與否,無疑直接影響運作流暢度——與時俱進的翻新,對日常、商務或觀光行程都必將發揮絕佳效益。

然2002年以來,其車站指標設計準則久未有過大幅調整與修正,逐漸暴露疑難雜症。如今在南海電鐵致力推動的「Greater Namba Vision(大難波願景)」城市發展方針下,難波站主要出入口之一、總面積約1,920平方米的2樓中央剪票口,終於經由導引系統進化通行空間美化的同步執行,徹底改頭換面,並已隨2025年9月27日首班列車啟用。

▼ 改裝內容囊括硬體及其背後系統更新

以下即自指標、立柱兩大重點切入,邀你一同品鑒大氣而不失細節的全新站體,文末加映供旅客得在人流中駐足,哪怕看看地圖、停留片刻都不成問題的「歇腳一隅」。

重點解析難波站新裝#01

南海電鐵攜手設計團隊GK Kyoto重整導引系統

扮演導引系統核心角色的「指標」部分,由南海電鐵攜手GK Design Group旗下以跨領域整合設計見長的GK Kyoto團隊,從課題分析、概念構思、設計製作到實際安裝一貫式共創而成。

雙方首先移去舊標牌上過於顯眼的各式形狀,於明暗度恰到好處的「燈箱型」長條面板中導入簡約線條和數字,也將此前「全大寫」的風格化英文書寫,改為正常行文中易識的「字首大寫」表記法,在與充滿未來感的次世代空間調和的同時,提升視認性可讀性。全案經難波站試行後,南海電鐵將重新整備指標設計準則,再逐步推展至沿線其他車站。

全新導引系統由南海電鐵與GK Kyoto共同打造,主要針對線條、數字和文字3部分進行重塑。(圖片來源:GK Kyoto)
全新導引系統由南海電鐵與GK Kyoto共同打造,主要針對線條、數字和文字3部分進行重塑。(圖片來源:GK Kyoto)
「燈箱型」長條面板以其內照明加強顯示。(圖片來源:南海電鐵)
「燈箱型」長條面板以其內照明加強顯示。(圖片來源:南海電鐵)

▍線條

全新設計元素「Connected Line」藉由水平和垂直線條適當分割月台、方向等指示內容,加以運用粗細變化增添韻律感,構出具幾何秩序的布局。並引入4大路線代表色:藍色(南海線)、紫色(空港線)、葉綠色(高野線)、草綠色(泉北線)勾勒標牌上方邊框,助旅客直覺辨別所需資訊。其細緻巧思更深入兼備曲角尖角的線條端部設計,圓潤曲角流露親切感,銳利尖角則象徵「今後亦將持續進化」姿態。

4色線條表示4大路線,在車站快節奏下直觀易懂。(圖片來源:GK Kyoto)
4色線條表示4大路線,在車站快節奏下直觀易懂。(圖片來源:GK Kyoto)
圓潤中藏有尖角的線條端部設計寓意難波站乃至難波地區的持續進化。(圖片來源:GK Kyoto)
圓潤中藏有尖角的線條端部設計寓意難波站乃至難波地區的持續進化。(圖片來源:GK Kyoto)

▍符號&數字

指引動線的箭頭和標記月台號碼的「Symbolic Number」皆採原創型制,與上述「Connected Line」共享統一的設計語言,於通往各月台的樓梯前放大呈現。

對應各月台的數字採原創型制,於樓梯前放大呈現。(圖片來源:GK Kyoto)
對應各月台的數字採原創型制,於樓梯前放大呈現。(圖片來源:GK Kyoto)

▍文字

指示文字選用「たづがね角ゴシック(Tazugane Gothic)」字體傳遞柔和印象,另考量難波站外籍旅客為數眾多的特點,在日文和英文的顯示比例上也進行了調整,讓英文較過往占位略大,並避免呈現繁雜內容,盡可能保持版面整潔與平衡。

雙語標示配比相較過往更為突出英字,並仍保持版面整潔。(圖片來源:GK Kyoto)
雙語標示配比相較過往更為突出英字,並仍保持版面整潔。(圖片來源:GK Kyoto)
(圖片來源:GK Kyoto)
(圖片來源:GK Kyoto)

重點解析難波站新裝#02

以流線立柱為視覺主軸,樹立包容與循環的車站形象

「Loop」在此處以「円」詮釋,而「円」在日語中既可指實體的圓形之物,亦可抽象隱喻如圓一般完整地連結、包容與循環。這回工程全面撤除原來的圓柱貼磚與地板磁磚,秉持由「Loop」概念引申而來的兩大結構「Loop Line」(涵融人與城市的多樣性並持續進化)、「White Loop」(映現大阪難波活力),打造出以多層次曲線堆疊包覆的白色立柱為亮點,明淨、洗鍊且懷有包容力的空間;宛如沿柱體與天花板「流淌」的線性照明,進一步為通道賦予靈動美感。

難波站昔日模樣,尤顯陳舊感的圓柱貼磚與地板磁磚於改裝工程中全面拆除。(圖片來源:南海電鐵)
難波站昔日模樣,尤顯陳舊感的圓柱貼磚與地板磁磚於改裝工程中全面拆除。(圖片來源:南海電鐵)
今日模樣,「Loop」造型立柱成視覺主軸。(圖片來源:南海電鐵)
今日模樣,「Loop」造型立柱成視覺主軸。(圖片來源:南海電鐵)
(圖片來源:南海電鐵)
(圖片來源:南海電鐵)

同場加映:「歇腳一隅」緩解剪票口周邊雍塞

最後,連通特急Rapi:t月台、南海本線西側區域,因多有攜帶大件行李的旅客集中通過剪票口,使周邊始終存在雍塞情形。對此,南海電鐵隨本次改裝,於通道牆邊規劃座椅、大型地圖及藝術作品,透過變相梳理旅客的通行動線改善問題;其中,造型特殊的座椅更曾於前一年度進行實驗性設置,藉以觀察、分析旅客行為傾向和停留狀況,進而根據結果調整配置,正式裝設能為空間增色的個性款式。

連通9號特急Rapi:t月台處設有座椅、大型地圖(如圖左)及藝術作品,供旅客稍作停留。(圖片提供/攝影:Ning Chi)
連通9號特急Rapi:t月台處設有座椅、大型地圖(如圖左)及藝術作品,供旅客稍作停留。(圖片提供/攝影:Ning Chi)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延續Team Taiwan奪冠的感動!Bito設計運動部新Logo,致敬12強台灣隊「胸前比框」手勢

Bito設計運動部Logo!靈感來自12強棒球賽台灣隊「胸前比框」手勢

2024年是「體育」凝聚台灣人力量與氣勢的大年,前有巴黎奧運拳擊奪金、羽球雙打衛冕冠軍等傲人成績,後有世界棒球12強賽首戰擊敗韓國,徐展元主播那句「好想贏韓國」終不再是願望而是現實,到前進東京巨蛋擊敗美、日等棒球強權,用精彩的再見雙殺奪下世界冠軍——這些感動和驕傲,深植台灣人心中。

20259月,台灣運動部由教育部體育署改制後正式成立,其全新識別系統由曾獲D&AD黃鉛筆殊榮的台灣設計團隊Bito操刀,將台灣隊在球賽中「胸前比框」的手勢轉化為Logo,延續台灣人集體記憶中的感動和熱血,將這份精神化為日後台灣體育的標誌。

Bito設計運動部Logo!靈感來自12強棒球賽台灣隊「胸前比框」手勢
(圖片提供:Bito)

胸前那個框,我們都知道要填上「台灣」

Bito團隊表示,此次運動部全新LOGO的設計靈感,來自2024世界棒球12強賽中「台灣隊長」陳傑憲擊出全壘打後,在胸前「劃框」的手勢——雖然框裡沒有字,但我們都知道那是「台灣 Taiwan」。這個簡單而有力的動作,凝聚了全體國民的認同與情感。

字母「S」與「TT」暗藏的視覺戲法

在圖像上,Bito讓外輪廓與內部留白共構成字母「S」,象徵Ministry of Sports(運動部);雙層框線則是由雙層「T」字母所組成,展開後即為Team Taiwan,將台灣人的共同意識凝聚於識別中。

Bito設計運動部Logo!靈感來自12強棒球賽台灣隊「胸前比框」手勢
(圖片提供:Bito)
Bito設計運動部Logo!靈感來自12強棒球賽台灣隊「胸前比框」手勢
(圖片提供:Bito)

動態思維融入設計

擅長動態設計(motion design)的Bito,也將動態思維融入識別,當靜態Logo圖像向左右展開,即形成呼應12強棒球賽中選手們在胸前比出的框,不僅框出台灣人的驕傲,也象徵包容與開放、容納多元運動樣貌,更乘載著屬於台灣的榮耀。

Bito設計運動部Logo!靈感來自12強棒球賽台灣隊「胸前比框」手勢
(圖片提供:Bito)
Bito設計運動部Logo!靈感來自12強棒球賽台灣隊「胸前比框」手勢
(圖片提供:Bito)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