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臺東慢食節首度台北登場!6大主題市集超過100道在地特色料理

2021台東慢食節在華山

2021臺東慢食節最後一場以「很會餐桌」為題,首度在臺北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12月4日至5日兩天展開,透過6 大主題慢食料理市集、由30組臺東代表店家、端出超過100道在地特色料理,再加上6 場迷人的臺東風土飲食講座、精彩的八部合音與音樂表演,全部產地直送呈現給你。

2021臺東慢食節 現場玩樂攻略

1. 提早抵達不用排隊,活動11點開始,建議11點抵達,開始選擇想吃的餐點。

2. 自備餐具,慢食節最有名的就是現場完全沒有提供一次性餐具(超級酷),一定要自己攜帶餐盤、餐具和杯子,真的忘記現場提供租借服務。

3. 自備野餐墊,坐在華山1914大草皮,吹著涼風、吃飽躺著看天空超級舒服。

4. 每一攤都好吃,參加慢食節的攤位,都是經過評選後(絕不會讓人失望)的美食店家,不需要猶豫好不好吃。

5. 不想排隊,怎麼辦?這次慢食節還帶來,台東在地品牌的「縱谷百選」,包括米、紅藜商品、在地好物等,不需要排隊就能帶回家。

6. 最後提醒,真的不要太晚到,所有店家都是遠從台東而來,備料數量有限。

IMG_3403
華山大草原都是用餐區

254951385_3957525094349894_7481014688616339736_n
2021臺東慢食節首度台北登場

254957208_3960651880703882_2539519371007937860_n
2021臺東慢食節將首度台北登場

2012年開始臺東開始推動慢食(slow food) 運動,用「產地餐桌」與「吃在地、品當季」的概念,依季節推出特色慢食市集、慢食店家評鑑、認識產地的慢食旅活動,自2017年開始以一季一次的「慢食節」市集活動,讓大家能更貼近產地餐桌。以往慢食節都在臺東鐵花村舉辦,2021年清明連假第一場慢食節「童趣餐桌」,第一次移師場地更大的關山親水公園舉辦,而12月4日,更是慢食節第一次,將整組臺東代表店家搬到北部,讓更多人不用遠赴臺東,就能品嚐臺東在地餐桌、透過在地食材認識臺東。

>> 2021台東慢食節「童趣餐桌」主題!重現台東各族群文化童年的味蕾記憶

255019814_3957525031016567_4227523687015752550_n
2021臺東慢食節首度台北登場

251866506_3957525104349893_2013128422952656379_n
2021臺東慢食節首度台北登場

2021臺東慢食節3大亮點

亮點1,慢食料理市集6大主題

主題1|慢米糧

來自臺東各部落與稻作主食包括小米、紅藜、油芒、稻米、花生等五穀雜糧,無論是選材或料理手法,各部落略有巧妙不同,也與西部慣用的烹調手法不一樣,全都在廚人手中轉化為絕妙臺東大地滋味。
店家:日出禾作(電光部落)、蓋亞那工作坊(崁頂部落)、七度空間 甜點烘焙(臺東市區)、Bike De Koffie(池上)、GraceKitchen(關山)、力卡珈琲(金崙)

253859566_3963588940410176_5379086009751269722_n
蓋亞那工作坊(崁頂部落)

261053318_1306708756454282_1748965300504806009_n
來自綠島的「食在很慢」月桃魚粽

   

主題2|慢花果

臺東盛產的洛神、桑葉、茶葉、木鱉果、咖啡......這裡是一座精彩芬芳的花果山,也把這些花果的滋味,放進食材裡讓大家一起品嚐。
店家:香辛深淵(鹿野)、Tanya's泰食餐桌(臺東市區)、柴米 DailyKitchen(臺東市區)、池上樂蜂場(池上)、 曬穀場話桑麻工坊(池上)、冰菓手作冰棒(臺東市區)、親山農園(關山)、尾餘記(鹿野)、艾蘭哥爾咖啡(臺東市區)

254623062_3960652084037195_4356494680078358043_n
冰菓手作冰棒(臺東市區)

主題3|慢海鮮
面向太平洋的臺東,也有豐富又新鮮的海味,其中鬼頭刀、旗魚、鰹魚、長尾濱鯛,都是最令人嚮往的太平洋海味。
店家:旗遇海味(成功)、好港覺(臺東市區)、食在很慢(綠島)

253669378_3960652270703843_6595961939417788447_n
好港覺(臺東市區)
 

主題4|慢時雞

肉類料理,也有臺東部落特有的料理手法,Silaw醃豬肉、老菜脯雞、血腸等,將帶給大家滿滿的氣力。
店家:拉勞蘭小米工坊(拉勞蘭部落)、南島咖啡部落廚房(達魯瑪克部落)、秘食私廚(臺東市區)、部落草地食驗室(建和部落)、恰比兔子(鹿野)

255046630_3960651967370540_6758736872081081645_n
2021臺東慢食節首度台北登場

255411723_3963589303743473_479818743007724691_n
2021臺東慢食節首度台北登場

   

主題5|慢起酵

除了帶來復興傳統的糯米酒,還有近幾年火紅的康普茶,全都被做成特製調飲,讓大家喝到健康的味道。
店家:出力釀(都蘭部落)、旅食盒子(長濱)、共農共食(鹿野)

253168839_3957525247683212_3427954945114710947_n
2021臺東慢食節首度台北登場
   

主題6|慢生活

不管來自何方,都可用食物、料理、農作,把自己穩穩定植在臺東土地上!
店家:宜興園(延平)、貓俬廚(卑南)、巷子裡的甜點咖啡屋(臺東市區)、山谷裡的一家人(鹿野)
   

255091455_3963589680410102_5441874316863901098_n
2021臺東慢食節首度台北登場

亮點2,開幕與閉幕 臺東部落精彩演出

12月4日星期六11點慢食節,將邀請「海端鄉崁頂部落八部合音」演出揭開序幕。12月5日16:30,將由花蓮阿洛•卡力亭•巴奇辣,讓大家感受阿美族的「美式魅力」,一秒穿越山海之間,為慢食節畫下完美句點。

251866506_3957525104349893_2013128422952656379_n
2021臺東慢食節首度台北登場

亮點3,慢食講

想更了解臺東風土飲食嗎?2天6場講座,每日限定名額30位,也接受現場旁聽。 

兩日講座完整場次:

12/4(六) 

12:00-13:00 排灣、魯凱血腸比一比|南島咖啡部落廚房+拉勞蘭小米工坊 & 徐仲

13:30-14:30 把真正的酒釀回來-都蘭地酒的復興|出力釀 & 林裕森

15:00-16:00 發酵路上你和我-阿美族醃豬肉Silaw、果釀康普茶、古法馬拉糕|日出禾作+共農共食+好港覺 & 發酵迷黃靖雅

12/5(日)

12:00-13:00 太平洋海味搜密-鰹竿釣與鏢旗魚|食在很慢+旗遇海味& Cindy許心怡

13:30-14:30 臺東三線五區咖啡大剖析|艾蘭哥爾咖啡+日出禾作& 王詩鈺   

15:00-16:00 部落傳統油芒的創新演繹-油芒爆米花與千層酥|蓋亞那工作坊+七度空間甜點烘焙& 李依錫



2021臺東慢食節《很會餐桌》
時間|12/4(六)、12/5(日),11:00~17:00
地點|臺北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注意事項:  

1. 自由入場,無須事先登記。

2. 全場不使用一次性餐具,請記得攜帶自己的環保餐具,大會設有洗碗台可供洗碗(也設有餐具租借服務)。

3. 「慢食講」的試吃品評,每場次現場限額30名,各場活動前半小時至服務台領取號碼牌,講座進行時憑號碼牌領取餐點。沒有號碼牌的朋友也歡迎旁聽喔!

資料提供|發現臺東慢食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5高雄設計節「高潮指南」駁二登場!7大展區、60位創作者,帶你從不同視角認識高雄

2025高雄設計節「高潮指南」駁二登場!7大展區、60位創作者,帶你從不同視角認識高雄

由高雄市政府文化局主辦的雙年度盛事「高雄設計節」,於10月2日至11月2日在高雄駁二藝術特區P2倉庫隆重登場。本次展覽邀請高雄生長的旅日設計師林唯哲擔任總策展,以「高潮指南:你的主張 What is your voice」為題,顛覆傳統的城市行銷手法,將高雄視為一個具備街頭精神的潮流品牌,超過60位來自設計、藝術、街頭文化等領域的創作者共襄盛舉,邀請市民一起成為高雄潮流人,一同發聲,定義屬於自己的高雄態度。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重新詮釋高雄的城市個性

策展人林唯哲出生成長於高雄,現定居東京,長期關注亞洲城市的文化流動與視覺傳達,他將個人對街頭文化與設計語言的敏銳觀察,帶回熟悉的土地,以策展形式重新詮釋高雄的城市個性:「這份不爭並非消極,而是一種根植於產業底氣與庶民生活節奏的從容與自信。」高雄的態度,不是追求西裝筆挺的菁英形象,更像是一位穿著寬鬆 T-shirt、自在隨性的「街頭歐爸」。此次展覽正是要褪去城市的包袱,回歸最真實、最「Real」的街頭聲音,讓觀者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定義這座城市。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打造跨界對話的創意平台

展覽視覺以「塗鴉覆蓋」為概念,呼應了街頭文化中最純粹的行動:發聲。策展團隊表示,塗鴉不是破壞,而是對現有框架不滿、對主流敘事反動的最直接表達。它象徵著將自己的聲音「覆蓋」上去、主張立場的行動。主視覺以「試噴頭、試手感」的隨性筆畫為元素,多彩的噴漆則象徵著多元主張的共存。這場展覽是一場鼓勵人們勇敢發聲的潮流運動,讓每個「我」都有話可說,自信地說出「這就是我的高雄態度」。展覽將串聯設計、時尚、塗鴉、建築、策展、表演與數位創作等領域,打造一個跨界對話的創意平台,讓高雄成為青年世代與創作者們表達態度的能量場。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從7大展區認識高雄

「高潮指南」展覽規劃了7大主題展區,透過互動裝置、影像訪談與原創作品,帶領觀者從不同角度認識高雄。另外,展覽期間,現場也有潮流賣店「你這個潮包」,販售高雄態度周邊商品。

態度的根源:由高雄街頭天王以AR影像再現潮流。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高潮字典:以巨型辭典的形式,解析高雄獨特的城市現象,沒有官方用詞,只有來自街頭的角度。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高雄腔:透過影音裝置,帶領觀眾學習來自街頭的聲音,探索高雄獨有的口音與態度。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蝦款?高雄款!:邀請50位設計師,以高雄態度為主題進行潮T創作,將主張穿戴在身上。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高雄左岸:展出藝術家眼中的高雄態度,探討高雄文化養分如何激發原創藝術創作。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高人指點:透過五位高雄出身的音樂創作者的一鏡到底行走訪談,跟隨他們的腳步一同走在最有態度的高雄街頭。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幫高調:集結藝術家眼中的高雄態度,展現高雄不同風格的想像樣貌,鼓勵觀者定調自己的「高雄式」風格。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 高雄設計節2025 ] 
展期:10.02 (四) - 11.02 (日)
地點:高雄駁二藝術特區 P2倉庫
門票:免費入場

資料提供|選選研、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5台灣設計展「平安行」展區:走進古蹟「鹿港公會堂」,看見彰化人熟悉的歲時節慶與民俗文化

2025台灣設計展「平安行」展區:走進古蹟「鹿港公會堂」,看見彰化人熟悉的歲時節慶與民俗文化

2025台灣設計展中,位於鹿港公會堂的「平安行 Path of Pîng-an」展區,邀請觀眾走進彰化的稻田圳流,走進如祭品如山的普度場景,也走進自己內心最虔誠的祈願,在這趟平安之行裡,以心意為引,厚禮為獻,成為守候平安的行家。

從歲時節慶與民俗文化出發

「平安行 Path of Pîng-an」由創意團隊「平凡製作 studio ordinary」、在地文史團隊「發落文化」、空間團隊「三分之三設計 3/3 TRIO DESIGN」攜手打造,從彰化人生活中最熟悉的歲時節慶與民俗文化出發,帶領觀眾體會繁複厚禮中蘊含的殷切祈願與平安信念。展區位在1928年興建的縣定古蹟「鹿港公會堂」中,前身曾為奉祀蘇府王爺的「萬春宮」舊址,也曾作為鹿港八郊(指八個商會)之一的「廈郊」所在地,後轉作地方聚會場所「公會堂」,百年來始終承載著民俗與公共記憶。

「2025台灣設計展」展區「平安行 Path of Pîng-an」邀請觀眾展開平安之行,以心意為引,厚禮為獻,成為守候平安的行家。(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2025台灣設計展」展區「平安行 Path of Pîng-an」邀請觀眾展開平安之行,以心意為引,厚禮為獻,成為守候平安的行家。(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地方節俗化作討喜的當代符碼

為了讓節俗以更親切的姿態走進當代人生活之中,策展團隊邀請新銳設計師張翔與彰化出身的設計師「下一頁設計」聯手操刀展覽主視覺,以寄寓濁水溪的藍色調為主色調,搭配象徵歲時流轉的圓環線條;至於畫面上彷彿一躍而出,可愛龍虎形象則脫胎自虎型端午香包「虎仔香」及端午迎龍王的「龍王頭」靈感,將地方節俗化作鮮明討喜的當代符碼,也在飽滿視覺中寄寓滿滿的平安意象。

策展團隊邀請新銳設計師張翔與彰化出身的設計師「下一頁設計」聯手操刀展覽主視覺。(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策展團隊邀請新銳設計師張翔與彰化出身的設計師「下一頁設計」聯手操刀展覽主視覺。(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穿越「迎平安」廊道,看見對神明祈願的謹慎與講究

從此概念出發,當人們走進「平安行 Path of Pîng-an」,首先將穿越「迎平安」廊道,看見家戶如何成為祈求平安最小而真切的單位。當製作供品的職人身影在眼前開展,對照現場「頂桌」與「廈桌」上超過25件供品及圖文資訊,觀眾將發現,備齊香火的過程如何蘊含對神明祈願的謹慎與講究,以及為所愛之人祈求的真心實意。

展區以當代設計轉譯傳統藝師李奕興筆觸,打造出「迎平安」廊道。(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展區以當代設計轉譯傳統藝師李奕興筆觸,打造出「迎平安」廊道。(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展區呈現家戶如何成為祈求平安最小而真切的單位,並搭配超過25件供品及圖文資訊,彰顯備齊香火的過程如何蘊含對神明祈願的謹慎與講究。(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展區呈現家戶如何成為祈求平安最小而真切的單位,並搭配超過25件供品及圖文資訊,彰顯備齊香火的過程如何蘊含對神明祈願的謹慎與講究。(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循著信仰的軌跡,共行平安之路

循著信仰的軌跡走出家門,案桌旁的仙界工藝畫作,則以當代設計轉譯傳統藝師李奕興筆觸,營造出神祇視角的仙界氛圍,也邀請觀眾將視角拉升至神祇的高度,俯瞰彰化四時節慶景象,共行平安之路。此時,映入眼簾的是展區中央「歲時圓盤」,匯聚節俗故事、影像與地景模型,象徵歲月循環的脈動。循著圓盤向外延展,八大民俗節慶自「拜天公」至「謝下元」次第展開,以物件搭配圖文講解,節俗脈絡在眼前逐漸清晰,成為可感知的文化風景。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展區中央「歲時圓盤」,匯聚節俗故事、影像與地景模型,象徵歲月循環的脈動。(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展區中央「歲時圓盤」,匯聚節俗故事、影像與地景模型,象徵歲月循環的脈動。(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展開五感體驗,感受紮根於土地的日常

除了靜態觀賞,平凡製作與發落文化更邀請觀眾在此展開五感體驗:嗅聞巨型端午「虎仔香」散發出的艾草與菖蒲香氣;聆聽由鹿港出身、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親自誦唸的〈鹿港普度歌〉;並在互動設計團隊「馥谷餘」打造下,踏入沉浸式遊戲,親歷「南瑤宮笨港進香」回鑾橫渡濁水溪的「潦溪」場景;最後,更可於馥谷餘以科技轉譯「花壇迎燈排」的互動裝置中,輸入自己的姓氏,生成專屬「字姓燈」,體驗成為頭家爐主,與家族共享神祇護佑的榮耀時刻。

巨型端午「虎仔香」(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巨型端午「虎仔香」(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體驗完饒富意趣的互動設計後,接著別忘記抬頭仰望,彰化的真實模樣在眼前展開。六面懸掛於展區上方的大型圓弧投影,顯影出溪流邊的人群、家戶前的香案、普度時澎湃的「普肉山」,以及彰化在山河之間那最虔敬的模樣。此時,耳畔同時響起彰化出身的獨立樂團「農村武裝青年」為展覽量身打造的音樂,聲影交織之間,更深刻地感受到這些歷久不衰的習俗,至今仍緊緊紮根於土地的日常。

在全球「BenQ」的支持下,六面懸掛於展區上方的大型圓弧投影,顯影出彰化在山河之間那最虔敬的模樣。(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在全球「BenQ」的支持下,六面懸掛於展區上方的大型圓弧投影,顯影出彰化在山河之間那最虔敬的模樣。(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一字排開的平安小物,到鹿港童玩「葫蘆問」

最後,讓我們轉身走進「平安行」,此時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宛如傳統中藥櫃般的展櫃,整齊陳列著香包、香火袋、符令、石敢當、大符等各式祈福小物,呈現人們如何在日常裡寄託祈願、守護平安。

宛如傳統中藥櫃般的展櫃,整齊陳列著香包、香火袋、符令、石敢當、大符等各式祈福小物。(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宛如傳統中藥櫃般的展櫃,整齊陳列著香包、香火袋、符令、石敢當、大符等各式祈福小物。(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來到台上,鹿港傳統童玩「葫蘆問」化為色彩飽滿、造型討喜的「平安行葫蘆問」遊戲。觀眾更可在遊戲後抽取共26款獨家平安小卡,蓋上平安行限定集章,在趣味互動中一步步邁向平安的終點。從靜態凝視到身體參與,這趟涵蓋拜天公、慶上元、迎媽祖、安營、慶端午、贊中元、祭水圳、謝下元等民俗文化的彰化之旅,也在此緩緩落幕,留下平安的餘韻與祝福。

鹿港傳統童玩「葫蘆問」化為色彩飽滿、造型討喜的「平安行葫蘆問」遊戲。(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鹿港傳統童玩「葫蘆問」化為色彩飽滿、造型討喜的「平安行葫蘆問」遊戲。(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觀眾可在遊戲後抽取平安小卡,蓋上平安行限定集章,一步步邁向平安的終點。(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觀眾可在遊戲後抽取平安小卡,蓋上平安行限定集章,一步步邁向平安的終點。(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沉浸式遊戲讓人彷彿親歷「南瑤宮笨港進香」回鑾橫渡濁水溪的「潦溪」場景。(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2025台灣設計展「平安行 Path of Pîng-an」

展期| 10月10日(五)- 10月26日(六)週日至週四10:00-18:00;週五至週六10:00-20:00
地址|鹿港公會堂(彰化縣鹿港鎮埔頭街 72 號)
音樂演出|10月11日(六)15:00 - 15:30 文開國小・南音雅月
                  10月12日(日)15:00 - 15:30 華龍國小・北管新傳
文史導覽|10月18日(六)08:00 - 10:00 民俗愛好者黃雅君老師 X 拜天公平安採買
                  10月19日(日)15:00 - 17:00 民俗愛好者李宗學老師 X 找尋鹿港平安物

資料提供|平凡製作、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