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江宥儀的充電法則!生活的每一寸變動都是靈感迸發的契機

江宥儀John Yuyi_01

總在時尚活動中華麗亮相的江宥儀John Yuyi(小江),採訪當天穿著帽T、棉褲向我們走來;平常歌路也是王菲、Makiyo、楊丞琳通吃,整個人連說話的樣子都呈現一股反差萌。這回不談小江以社群媒體走紅、勇闖時尚圈的華麗冒險,而是聊聊她的線下生活,有哪些掏心的充電之道。

「從小到大,我什麼遊戲都玩不起來,後來想想,那反而給我很多時間去吸收知識,像我很喜歡讀維基百科,想到什麼就會去查,朋友都說我很適合去上政論節目,因為冷知識很多,社會議題也都可以討論。」無論是時下夯劇或手遊,小江從不沉溺,總是上網蒐集好奇的一切,也自認喜歡研究冷門的八卦,例如港澳名門有幾房妻子、或是美國知名歌手Mariah Carey只因1994年寫了〈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You〉這首歌,一年不工作就進帳7,000多萬台幣。種種小時候不自知的行為和興趣,無形中累積出豐厚的靈感資本,多年後在創作中大力釋放。

江宥儀John Yuyi_05
旅居紐約的藝術家江宥儀,因疫情回到生長的家鄉台灣,意外獲得一段靜心創作的時間。

不分領域、關注世界大小事的小江,習慣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庫,也會讓自己一直處在「腦中有個少年Pi老虎」的拔河狀態,擅長自我辯論和分析,好比工作上遇到不愉快,抱怨對方之際,也會同步分析:「他怎麼會那麼機車?會不會是長官的關係,還是台灣消費文化,甚至整個大環境導致?」經過謹慎分析,往往在替對方找台階下的同時,心情也和緩許多。

江宥儀John Yuyi_02
〈目不見睫Eye Sees No Lashes〉中高2.4公尺的人偶留著藍色假髮,地面上可見藝術家的臉龐,將身體的生理本質與非物質的視覺感受聯繫在一塊。

正所謂生活習慣影響之深,在不間斷的求知慾與腦力激盪下,她的世界觀既綺麗又帶點無厘頭,總能超前佈署,例如在台灣社群媒體尚未發達時,就懂得在Tumblr、Instagram等社群平台上展現自己,刺青貼紙系列作品果然一夕間爆紅,使她一躍成為國際時尚寵兒,不僅是Gucci首位合作的台灣藝術家,也被《富比世》評選為2018年亞洲最具潛力傑出人士。

不要害怕嘗試,Just do it!

近年小江以紐約為基地,悠遊於歐美時尚圈,去年3月因疫情回台,隔離期間過得十分自在,早上起床做做瑜珈、捏捏陶土;創作一樣不停歇,她會撿老家散落的石頭來創作,產出的裝置作品〈電光火石 Circuit rock〉,目前在個展《目不見睫》中展出;還向朋友借了一台標配版的CD J(DJ盤),透過YouTube影片自學。她說,網路資源是自學好朋友,曾上網觀看化工材料「環氧樹脂」的製作方法,將所學應用在〈你只看到我All you see is me〉隱形眼鏡造型的作品上,經環氧樹脂調和後的透明固體,像極了浸泡隱形眼鏡的清洗液,化工原料獲得藝術新生。

江宥儀John Yuyi_04
2021年初在TAO ART展出其首次裝置個展《目不見睫Eye Sees No Lashes》,圖為作品〈你只看到我All you see is me〉。

雖然以網路為創作舞台,但靈感的汲取還是得依靠線下世界,而大自然正是最好的學習對象與療癒出口。平時就會去海邊浮潛、跳水、溯溪的小江,這次回台索性前往小琉球考取潛水執照,體驗背著氧氣筒深潛所帶來的五感驚喜,「下面超像外太空,但離大家所知道的、摩托車要經過的地方又不是很遠,真的會覺得天啊,人類只不過都是宇宙的小塵埃!」她以探測生活的更多可能性為目標,不放過任何一次嘗鮮、學習機會,「就像雖然我不會稱自己為一名DJ,但至少我知道這東西怎麼運作;或者之前不太會剪片,但還是了解軟體的基本操作。這些有點像你發下的名片,之後可能哪一天就用上,幫助你完成任務。」懂得越廣,哪怕只是概論程度,總有用到的一天。

江宥儀John Yuyi_03
作品〈電光火石 Circuit rock〉。

「我昨天洗澡時才想到一件事情,其實我一直在push自己DNA的天花板。大學時期不知道自己在幹嘛,畢業也一樣,但就在這樣『不知道自己在幹嘛』的情況下,同時一直創作,從黏土、泳衣、刺青貼紙,到現在又做了裝置,中間有太多我沒預設到的事情,完全超乎想像,表示以前的我根本才開發大腦的幾percent。」現階段的她,人生目標是想看看究竟能將自己推進到什麼程度。

請保護好自己的身心靈

生活本就不該一成不變,對小江來說,切換的生活環境不僅為創作帶來新啟發,更是喘不過氣時的一塊浮木。患有躁鬱症(Bipolar disorder)的她,在紐約曾經歷幾次憂鬱期,「有一陣子我只要一打開大門走在路上,眼淚就一直噴,飛到巴塞隆納工作,飯店很高級,可是我只敢卡在床跟牆的中間睡覺,但還是覺得比紐約好一點;後來到上海工作再好一些,最後到日本整個豁然開朗。」分析其中原因,她表示,因為將紐約視為居所,理當追尋歸屬感,一旦無從獲得,好比每每從機場回來、卻沒有人在家裡等你,或總是一個人買早餐、看YouTube,日復一日,孤單感自然毫不客氣地重擊。反觀待在紐約以外的城市,因為少去這層期待,取而代之的是更純粹的生活體驗;觀察文化差異、接受新刺激的同時,也達到充電效果。

江宥儀John Yuyi_01
江宥儀突破以往的平面攝影和社群媒體的創作形式,以空間作為創作園地。

「路還那麼長,你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心理和生理,一切才會永續發展。」無論是客戶干預創作、朋友施加人情壓力,以前的小江其實不懂得拒絕和保護自己,直到去年才領悟到,「像超模Naomi Campbell也算是蠻有話直說的人,可是為什麼大家還是很愛她?王菲個性也很直,大家還是喜歡她。」那是因為她們做自己,而我們服氣,她如此說。

慢慢來比較快 

想要有機地經營自己,就要懂得在輸出和輸入之間取得平衡。小江分享,許多紐約默默無名、但充滿才華的創意人,往往一回到原生地,便立刻成為當地重要的攝影師、音樂創作人等等,一夕間賦予地方新氣象;看似天降,但可曾想過,如此巨大的能量,其實是由數十年來的輸入堆疊而成,因此若接下來只是一味輸出、沒有喊停,「到最後你就是被榨乾,當沒了市場利用價值、獨特性後,除了你的家人,誰會真正care你?許多人沒有意識到這點,要小心,我都會一直提醒自己,不能一直消費一樣的東西。」懂得沉澱極為關鍵,像是小江就會適時地與世隔絕一段時間,「通常會先有一段潛伏期,讓我覺得呼∼那些毒素排除了,再開始真正思考自己想要什麼。疫情真的是一個契機,不然我可能也沒有勇氣休息,休息也是需要勇氣的。」

江宥儀John Yuyi_06
江宥儀善用自己的身體和形象,將平面化的視覺圖案,不斷疊加在不同社群平台,如大家熟知的紋身貼紙系列。

最後,問她在極忙和極閒的生活狀態中會如何抉擇,她毫不遲疑選了前者,「超閒我應該會抑鬱到爆,覺得自己是溫水裡煮熟的青蛙。」隔離的那14天也證明此事,即便待在家,好奇心的雷達還是開好開滿,例如只是在餐桌下找到蠶寶寶,就開始餵養牠們;或是跳一跳抖音,看看青少年究竟是瘋狂何物。活到老學到老,她勢在必行。

江宥儀 John Yuyi

實踐大學時裝設計系畢業,現旅居紐約。主要以社群媒體作為創作主題和平台,作品通過日常觀察和他人的敏感情緒反映了自己的感受和躁鬱症,以及現代社會的情感。曾與許多國際品牌創意合作,包含Gucci、Nike、Maison Margiela等。 2018 年被《富比世》雜誌評為 30 位亞洲 30 歲以下藝術人士。

文|曾智怡 攝影|KRIS KANG

更多創意人的學習秘訣皆在La Vie 2021/2月號《創意人的自學關鍵字》 

延伸閱讀

RECOMMEND

Apple打造全新創作基地「Apple Music Radio」!三層樓空間從錄音室到舞台一應俱全

Apple打造全新創作基地「Apple Music Radio」!三層樓空間從錄音室到舞台一應俱全

Apple Music迎來十週年之際,於美國洛杉磯揭曉全新落成的工作室「Apple Music Radio」,集音樂、影音、Podcast等內容製作於一地,更將舉辦現場演出、見面會等各種形式的活動,致力成為創作者與音樂產業的重要基地。

自創立以來,Apple Music Radio舉辦眾多全球首播、深度專訪、驚喜演出等活動,致力於成為全球藝人與樂迷即時連結的場域。透過策劃嚴謹、由創作者主導的敘事方式,Apple Music Radio期望加深聽眾與音樂之間的連結。而本次全新打造的工作室,也象徵著Apple支持音樂人的使命,持續以幫助他們以多元形式的工具、平台來訴說自己的故事。

Apple打造全新創作基地「Apple Music Radio」!三層樓空間從錄音室到舞台一應俱全
本次全新打造的工作室,也象徵著Apple支持音樂人的使命(圖片來源:Apple)

為音樂人打造的一站式創作基地

位於洛杉磯的Apple Music Radio佔地近1,400平方公尺、樓高三層,強調為音樂人量身打造,設有齊全的創作與表演設備,包含兩座配有空間音訊播放功能的錄音室,還可作為訪談或即興演出空間使用;一座超過350平方公尺的表演舞台,未來除了用於現場演出,也將舉辦粉絲見面會和放映會等;A-List資料典藏庫展示Apple Music歷年來的經典時刻與精彩作品;當然還有專業的混音室、攝影棚、剪輯室、錄音室等,支援社群媒體、Podcast等全方位的內容創作。

Apple打造全新創作基地「Apple Music Radio」!三層樓空間從錄音室到舞台一應俱全
於洛杉磯的Apple Music Radio佔地近1,400平方公尺、樓高三層(圖片來源:Apple)

全新的Apple Music Radio不僅展現Apple對音樂串流的創新野心,更涵蓋了多元媒體內容,重新定義其製作、體驗與分享方式。未來,Apple Music Radio將與紐約、東京、柏林、巴黎等地的創作空間密切合作,更有意持續拓展新據點。

Apple Music十週年特別節目同步登場

此外,為慶祝Apple Music十週年,Apple Music Radio也推出為期一週的特別節目與現場內容,回顧這十年間的關鍵時刻、獨家發行、幕後故事與里程碑。自7月起,Apple Music Radio還展開倒數特企,揭曉過去十年Apple Music上最常被串流播放的500首歌曲,並開放完整播放清單《10 Years of Apple Music: Top Songs》供大眾收聽。

Apple打造全新創作基地「Apple Music Radio」!三層樓空間從錄音室到舞台一應俱全
A-List資料典藏庫展示Apple Music歷年來的經典時刻與精彩作品(圖片來源:Apple)

延伸閱讀

RECOMMEND

為飲水生活注入永續美學!GROHE Blue Fizz 開啟質感生活中的氣泡水體驗日常

在餐桌上倒出一杯剛打好的氣泡水,細緻的氣泡自杯底攀升,在澄澈的玻璃杯裡顯得格外晶瑩透亮,讓人感受到清新與健康,成就生活中的幸福瞬間。對重視生活質感的現代人來說,喝水不僅是補充水分的生理需求,更是品味與態度的延伸。來自德國的廚衛品牌 GROHE,始終以優雅簡約的設計語彙和頂尖實用技術,形塑現代人心中的理想居家樣貌。這一次,GROHE 將目光投注於日益成為生活風格話題的氣泡水潮流,推出全新 GROHE Blue Fizz 氣泡水機,以更貼近日常的姿態,為居家飲水帶來便利、時尚與永續環保的全新提案。

grohe

解決未說出口的日常困擾

氣泡水無論是日常飲用、咖啡酒精等調飲創作或煮飯醃肉入料理皆宜,用途廣泛之餘,綿密的氣泡口感又充滿歡快驚喜,使得氣泡水機成為人手一台的居家配備。不過回想過往使用氣泡水機時,是否曾發生在想喝的那一刻,才發現氣瓶早已用罄,來不及即時更換?或者發現氣泡濃度總是靠運氣?以及懶得清洗零件或搬重瓶水回家,久而久之讓氣泡水機成了廚房的擺設......,這些務實的使用情境,GROHE 全都納入考量,因此 GROHE Blue Fizz 也正是針對這些未被解決的細節設計出發,讓氣泡水真正回歸「即開即飲、直覺設計」的初衷,更藉此將氣泡水生活的永續性普及於日常。

grohe

作為 GROHE Blue 淨水系統系列的入門之選,GROHE Blue Fizz 共推出雅致款與豪華款 2 種規格,兩者皆搭載一鍵式打氣技術與 CO₂ 濃度調節旋鈕,讓使用者能夠依據個人喜好,精準選擇柔和、中等或強勁的氣泡,從些許的口感趣味到刺激暢快氛圍的追求,GROHE Blue Fizz 皆貼心符合期待,隨時享受完美比例的氣泡水。

grohe

實現輕操作、輕打理的理想便利性

直覺的操作設計不僅止於使水質一鍵碳酸化,無需額外測量與調整,豪華款亦設置 Type C 充電式的液晶顯示螢幕,得以即時查看 CO2 鋼瓶的使用量與剩餘容量,來得及為下次填充做準備。

grohe

再者,CO2 鋼瓶的換瓶方式也簡易便利,採用快速旋轉提取機制,就算是長輩或小孩也能輕鬆上手。搭配 0.85 公升的快接式旋轉水瓶與卡扣式設計,安裝牢固;噴嘴材質則選用不鏽鋼,使用過程更衛生且易於清潔。對講求細節、生活節奏講究效率的族群來說,這樣的「輕操作、輕打理」正好滿足對日常便利的想像。

grohe

質感美型讓氣泡水變成生活風景

除了完整的功能面向,GROHE Blue Fizz 也保有品牌一貫的設計語言。採用霧黑色金屬外觀,不論是簡約北歐風、摩登工業風,或現代優雅風格的廚房,都能無違和地融入空間之中。機身設計精煉,佔用面積小,即便是單人租屋、小家庭也能靈活擺放,甚至在餐桌上直接操作,置於客廳、書房等任何想隨時取用氣泡水的空間皆相容。

grohe

實踐永續飲水理念的開端

GROHE 延伸對於廚衛用水的專業,將產品能量也挹注於氣泡水機,除了優化使用體驗,GROHE Blue Fizz 更回應了當代人對環保的期待。透過減少一次性瓶裝水的使用,不僅省去搬運瓶水的麻煩與長期成本,也降低一次性塑膠瓶的使用量,也讓居家生活在不知不覺中更貼近永續,體現品牌對於「地球責任」的落實,並在便利性與環境保護之間力求平衡。

grohe

GROHE Blue Fizz 氣泡水機優雅回歸生活的本質,透過貼近人心的設計細節、直覺的使用邏輯,默默把關水的質地,讓氣泡水真正走進生活,成為你料理前的一口清涼、閱讀時的一杯神,或款待好友時的精緻搭配!

grohe

更多產品訊息,請至 GROHE TAIWAN官方粉絲專頁

文字 / Diane Tang     圖片提供 / GR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