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的未來5大關鍵字|從風格轉變、設計師背景、使用者輪廓、商業模式到大環境趨勢

2022設計趨勢關鍵字_01

關於設計的未來,不單只有創作手法與風格轉變,設計師背景、商業模式、使用者輪廓、大環境趨勢等,都是環環相扣的關鍵面向。透過新媒體藝術家王宗欣的分享與La Vie編輯部資料彙整,從5大關鍵字思索未來可能!

  關鍵字01|虛擬物件 NFT in Metaverse  

元宇宙時代來臨,以往存在虛擬世界的物件,因為NFT在區塊鏈可溯及所有權,且為可移動的資產,在不同社群、遊戲、線上演唱會等不同宇宙,我們將以個人收藏的頭像與品項遊走其間。根據全球趨勢預測權威WGSN發布的2022年及以後的消費者行為和產品開發主要趨勢,「虛擬化身商機」(direct-to-avatar commerce)名列榜上。WGSN認為虛擬化身的時代已經開始,這些化身如真人般需要穿著打扮,因此品牌銷售與設計端,將開闢針對化身的全新服務。虛擬時尚、家具、房屋等,也都在此風潮下快速竄起。目前在NFT市場走紅的阿根廷藝術家Andrés Reisinger,即以3D繪圖軟體作為媒材,創作多款工業設計、雕塑等數位作品;最新發表的〈The Shipping〉家具系列NFT,拍賣上線10分鐘內,就創下超過45萬美元的交易額。

NFT1
阿根廷藝術家Andrés Reisinger最新發表的〈The Shipping〉家具系列NFT,拍賣上線10分鐘內,就創下超過45萬美元的交易額。

  關鍵字02|Z世代 Generation Z  

現今各方設計、展會、品牌行銷等都明確想攻占Z世代市場,常見手段不外乎加乘數位體驗,但王宗欣卻有不同觀察。他認為「數位轉型」對網路原生世代來講根本不存在,他的小孩一出生就有手機、平板,反而覺得卡帶是很新潮的東西。在Z世代的世界,習慣以一支手機完成所有事的便利,遇上卡帶等舊時物件的不便,恰好滿足了前所未有的儀式感。這也反映在現今年輕創作者常走復古風,或大玩「數位考古」,低解析像素、粗糙畫質等重新吸納至創作,成為數位浪潮下精緻修圖的反向趨勢。王宗欣認為,過去的設計常常著重在怎麼把實體體驗轉到數位,但如今有了一出生就接觸數位的Z世代,或可反向思考,怎麼把這群習慣虛擬的年輕人拉回現實。

2022設計趨勢關鍵字_02
對一出生就有手機、平板的Z世代來說,卡帶反而是很新潮的東西。

  關鍵字03|永續 Sustainable  

隨著聯合國2015年宣布「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以及近年全球疫情爆發,加速促使各界反思人類與環境的關係,也在最近的設計獎項與展覽被彰顯。2021年德國iF設計獎以「設計的創造力」(The CreatiFe Power of Design)為主題,強調作品永續與設計兼具,且永續不單顯現在使用環保材料,更要以設計概念或外型,讓大眾在消費或觀看此品項時,也能觸發其對環境議題的思辨。例如獲得金獎的「00:00」冰品包裝設計,從外觀形狀就明顯對應到冰川融化、森林大火和流行病毒3種不同的環境問題。2021年底,倫敦設計博物館(the Design Museum)亦以《浪費時代:設計能做什麼?》(Waste Age: What can design do?)為名開展,從產品、建築、包裝等設計品項中,以獲取、製造、浪費等不同面向,探討設計產業造成的浪費,並試圖從廢棄物中找到循環經濟的新路。

2022設計趨勢關鍵字_05
2021年底,倫敦設計博物館《浪費時代:設計能做什麼?》探討設計產業造成的浪費,並試圖從廢棄物中找到循環經濟的新路。

  關鍵字04|生成式 Generative  

生成式(Generative)的概念用在創作上,意指透過程式編碼運算,創造出隨機且獨一無二的作品。王宗欣認為它可以造成「體驗的轉化」,且藝術圈已有不少案例,例如彈完一首鋼琴,透過琴鍵裝置和電腦的連動,根據旋律立刻調配出一杯果汁;或是頭戴腦波機器,偵測個人腦波頻率變化,體驗結束後將得到一瓶香水。在這兩個案例中,感官體驗被轉化了,前者是聽覺變成味覺,後者是感覺變成嗅覺。他認為現今體驗設計一直在熱度上,但未來的體驗將不只是接收不同層面的感官,更可以因觀者介入,透過生成式技術,產生感官轉換的體驗,最終得出即時、個人化的專屬結果。

2022設計趨勢關鍵字_07
2021年日本GOOD DESIGN AWARD,評審委員長安次富隆曾提及近年設計師背景越趨多元,早期參賽者多畢業於藝術大學、美術大學,但近年從一般大學到經濟、電機、電子工程學系等都有。

  關鍵字05|多元 Diversity  

「多元」過去多指多元的設計風格,這個趨勢今年依舊不減,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多元的設計師背景」。很大的關鍵在於NFT,數位創作在設計與藝術市場,一直因無法計價而相對弱勢,但NFT一來給了數位原生作品直接轉換價值的新路,二來更讓非傳統藝術與設計專業的人進到創作市場。這個趨勢不單存在NFT市場,2021年日本GOOD DESIGN AWARD,評審委員長安次富隆也曾在媒體採訪時,提及近年設計師背景越趨多元,早期參賽者多畢業於藝術大學、美術大學,但近年從一般大學到經濟、電機、電子工程學系等都有。王宗欣觀察,不同於傳統藝術脈絡明確,數位作品的脈絡仍在持續建構中,在此階段願意投入、嘗試的創作者們,將有可能在混亂的狀態下找到明確的潮流甚至商業市場。

2022設計趨勢關鍵字_03
2021年日本GOOD DESIGN AWARD,評審委員長安次富隆曾提及近年設計師背景越趨多元,早期參賽者多畢業於藝術大學、美術大學,但近年從一般大學到經濟、電機、電子工程學系等都有。

文|張以潔 攝影|蔡耀徵 

圖片提供|Reisinger Studio、the Design Museum、GOOD DESIGN AWARD

更多設計、建築、時尚、餐飲與旅遊趨勢分析都在 La Vie 2022/1月號《設計未來式》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延續Team Taiwan奪冠的感動!Bito設計運動部新Logo,致敬12強台灣隊「胸前比框」手勢

Bito設計運動部Logo!靈感來自12強棒球賽台灣隊「胸前比框」手勢

2024年是「體育」凝聚台灣人力量與氣勢的大年,前有巴黎奧運拳擊奪金、羽球雙打衛冕冠軍等傲人成績,後有世界棒球12強賽首戰擊敗韓國,徐展元主播那句「好想贏韓國」終不再是願望而是現實,到前進東京巨蛋擊敗美、日等棒球強權,用精彩的再見雙殺奪下世界冠軍——這些感動和驕傲,深植台灣人心中。

20259月,台灣運動部由教育部體育署改制後正式成立,其全新識別系統由曾獲D&AD黃鉛筆殊榮的台灣設計團隊Bito操刀,將台灣隊在球賽中「胸前比框」的手勢轉化為Logo,延續台灣人集體記憶中的感動和熱血,將這份精神化為日後台灣體育的標誌。

Bito設計運動部Logo!靈感來自12強棒球賽台灣隊「胸前比框」手勢
(圖片提供:Bito)

胸前那個框,我們都知道要填上「台灣」

Bito團隊表示,此次運動部全新LOGO的設計靈感,來自2024世界棒球12強賽中「台灣隊長」陳傑憲擊出全壘打後,在胸前「劃框」的手勢——雖然框裡沒有字,但我們都知道那是「台灣 Taiwan」。這個簡單而有力的動作,凝聚了全體國民的認同與情感。

字母「S」與「TT」暗藏的視覺戲法

在圖像上,Bito讓外輪廓與內部留白共構成字母「S」,象徵Ministry of Sports(運動部);雙層框線則是由雙層「T」字母所組成,展開後即為Team Taiwan,將台灣人的共同意識凝聚於識別中。

Bito設計運動部Logo!靈感來自12強棒球賽台灣隊「胸前比框」手勢
(圖片提供:Bito)
Bito設計運動部Logo!靈感來自12強棒球賽台灣隊「胸前比框」手勢
(圖片提供:Bito)

動態思維融入設計

擅長動態設計(motion design)的Bito,也將動態思維融入識別,當靜態Logo圖像向左右展開,即形成呼應12強棒球賽中選手們在胸前比出的框,不僅框出台灣人的驕傲,也象徵包容與開放、容納多元運動樣貌,更乘載著屬於台灣的榮耀。

Bito設計運動部Logo!靈感來自12強棒球賽台灣隊「胸前比框」手勢
(圖片提供:Bito)
Bito設計運動部Logo!靈感來自12強棒球賽台灣隊「胸前比框」手勢
(圖片提供:Bito)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5國慶主視覺正式揭曉!同步盤點2016~2024年雙十主視覺設計

2025國慶主視覺正式揭曉!同步盤點2016~2024年雙十主視覺設計

2025年國慶主視覺設計揭曉,其以雙十圖樣為基礎,下方中央結合主題與國旗元素,展現出融合創新元素與傳統雙十意象,主色則取自國旗的青天、白日、滿地紅。而不論你是否喜歡今年的設計,都先跟著我們一起回顧2016~2024年國慶主視覺。

歷年國慶主視覺一次看

2025年

國慶籌備委員會分享,今年主視覺設計主要依主任委員韓國瑜所訂主題延伸創作,由一群充滿熱情與創意的年輕設計師共同完成,融合創新元素與傳統雙十意象,展現新一世代的想像力與設計語彙,同時延續過往國慶日家家戶戶懸掛國旗、喜迎國家生日的傳統情。

主視覺整體圖像以雙十圖樣為基礎,下方中央結合主題與國旗元素,筆觸自由奔放、揮灑有力,象徵臺灣人民直率、熱情與堅韌,主色取自青天、白日、滿地紅,則象徵中華民國的榮耀與堅定;設計核心理念為「以筆為刃,刻劃歷史;以筆為翼,書寫未來」,透過濃淡變化與動態筆勢,呈現旗幟飄揚的新樣貌,也展現創造未來的力量。

2025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國慶籌備委員會)
2025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國慶籌備委員會)

2024年

國慶籌備委員會指出,113年國慶主題為「中華民國 生日快樂」,主視覺設計為雙十形狀和梅花組合,強調團結和共榮的理念,著以紅、藍2色,並特別在線條裡融合文化傳承的梅花與現代感圖形,凸顯在尊重歷史與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與發展,追求更美好的未來。結合主題語句「A Beautiful Taiwan Today, A Better Taiwan Tomorrow」,傳遞出對臺灣土地的讚美與對未來的希望。另外,國慶籌備委員會說明,此次主視覺是由一群年輕設計師所共同創作,而他們選擇以匿名方式支持國慶活動。

2024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24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23年

2023年國慶主視覺設計,由以《八歌浪Pakelang》專輯奪下葛萊美獎最佳唱片包裝設計獎的李政瀚、于薇操刀,其以紅藍白「國旗三原色」為主,搭配代表海納百川的「海水藍」,加上廟宇的「磚牆紅」,以及傳統野台戲常見的「戲台紅」,象徵臺灣文化的深度與美學。整體色彩搭配與造型,呈現出「國旗在空中飄揚」時的反光效果與自信感,當國旗隨風飄揚時,隨著光影產生了不同深淺的色彩,象徵熱情多元、團結一致。

2023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23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23國慶主視覺出爐!葛萊美獲獎設計師李政瀚、于薇操刀,以國旗三原色展現「民主台灣 堅韌永續」

2022年

2022年國慶主視覺設計由大象設計操刀,其藉由平面構成的方式表現出立體視覺面相,多色凝聚的線段,代表臺灣人民多元的族群與來自各地的不同聲音,並在線段中隱含箭頭向內集中的意象,營造出你我同行的穿梭力道感。用色上,主視覺使用的「大地綠」與「海洋藍」,代表臺灣美麗的土地及我們所珍視的家園,「暖陽黃」與「天幕青」則表現並肩同行、無所畏懼,一起守護臺灣、捍衛民主,綻放璀璨的自由未來。

2022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22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22國慶主視覺亮相!向中心匯聚的多色線段,展現同行、前進的意象

2021年

由IF OFFICE創辦人馮宇操刀的2021國慶主視覺,以「金陽雙十」為設計核心,運用交織紐結的六條繩線做為呈現,既象徵著民主、自由、平等、人權、希望、和平6個元素,也展現出臺灣人民團結的緊密力量。色調上,馮宇以「陽光金」為主色,代表不放棄終會迎來的耀眼陽光;並以象徵熱情的「桃紅色」與自由的「明亮綠」為輔色,致敬每一位在動盪中仍努力不懈、堅守崗位的臺灣人。

2021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21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21國慶馮宇操刀主視覺!「金陽雙十」以6條繩線交織紐結搭配3種色彩設計

2020年

2020年國慶主視覺由「一件設計工作室」設計師曾國展操刀,其以「多元聲音」貫穿設計理念,象徵台灣大眾多元的聲音,都可以自由地表達,並且被聽見。色調上,主色以榮耀金和溫暖橘為主,展現臺灣這片土地民主榮耀,以及臺灣人熱情親切;輔色的湖水綠與優雅紫,則分別代表冷靜理性與沉穩高貴。

2020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20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20國慶主視覺設計!4種色彩、聲波線條設計象徵台灣多元聲音

2019年

由「O.OO工作室」設計師Pip、小肆設計的2019年國慶主視覺,特別將雙十的符號設計成如箭頭般往右上前進,象徵台灣追求進步的腳步不曾停歇,並以「大地綠搭配熱情紫」為主色調,繽紛的藍、靛、黃、橘等輔色,則意味著「就如同這片孕育我們的土地,包容多元聲音,造就無限可能。」

2019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19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19雙十國慶主視覺出爐!「台灣耀飛」大地綠搭配熱情紫、箭頭般雙十符號象徵不斷進步

2018年

由設計師葉忠宜負責的2018年國慶主視覺,以雙十字作為設計背景骨架,透過點的匯合,傳遞「台灣共好」團結意象。特別的是,葉忠宜也以電玩為發想打造動態視覺圖,他借鏡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在《一級玩家》裡所闡述「遊戲的真諦在於攜手共存,不在爭奪輸贏;在於合作分享,不在單打獨鬥」,葉忠宜將這樣的意涵,濃縮至電子般的動態logo裡,不同顏色的同心圓,象徵不同族群的集合體,一起突破當下,創造未來。

2018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18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18雙十國慶Logo主視覺曝光!透過點的匯合傳遞「台灣共好,Taiwan together」團結意象

2017年

2017年國慶主視覺由設計師鄭司維擔任藝術總監,紅、藍、綠三色編織交錯的色彩不僅看來熟悉,更滿溢濃濃「台味」,而其設計概念正源自於最能體現台灣在地精神的「茄芷袋」,盼望藉由這份交織、編織凝聚於一塊的意念,一同編織出美好台灣的想像。

2017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17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17雙十國慶主視覺台味十足!台灣在地「茄芷袋」為靈感用編織象徵團結

2016年

2016國慶大會主題為「台灣有你真好」,由設計師賴柏燁操刀,LOGO設計以繽紛華麗的顏色,象徵多元族群的人民,不同顏色緊密交疊,則象徵台灣人的和諧包容。

2016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16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