墾丁國家公園美感公廁!王重喬以岩縫、石粒為靈感讓建築融入地景

2022德國iF設計獎「墾丁國家公園公廁」!建築師王重喬以岩縫、石粒為靈感打造美感如廁空間

由建築師王重喬為墾丁國家公園操刀的兩座美感公廁,皆獲得2022德國iF設計獎肯定,其打破公廁簡陋骯髒的既定印象,以順應周圍環境的靜謐之姿佇立蔚藍海邊,仿若當地景觀的一部分。

2022 iF設計獎(iF Design Award)決選結果揭曉,今年共有來自57個國家、近11,000件作品參賽,最終有1,973件獲獎,而台灣也有多件作品奪得殊榮,由建築師王重喬為墾丁國家公園操刀的兩座美感公廁皆獲獎,其打破公廁簡陋骯髒的既定印象,以順應周圍環境的靜謐之姿佇立蔚藍海邊,仿若當地景觀的一部分。

aaa00964-hdr-編輯_edited
台灣建築師王重喬為墾丁國家公園操刀的兩座公廁,獲得2022德國iF設計獎肯定
台灣建築師王重喬為墾丁國家公園操刀的兩座公廁,獲得2022德國iF設計獎肯定

順應當地氣候條件

王重喬為墾丁國家公園設計的兩座公廁,分別位於恆春半島東邊「龍磐」與西部「白沙」的公共停車場內,兩者的氣候條件大致相同,冬季迎強勁東北季風、夏季炎熱但有西南氣流帶來的水氣。

龍磐公廁
龍磐公廁

對此,王重喬為量體創造遮陽設計,以抵禦南台灣夏日豔陽;同時擴大公廁開口,其一路從出入口的垂直方向延伸至接近天花的水平側向,並設置小面積天窗輔助,一方面能降低熱負荷、確保內外空氣流通,避免悶熱潮濕造成的不適感與異味,另一方面則為室內帶來充足採光。

白沙公廁
白沙公廁

善用基地臨海優勢

龍磐與白沙公廁還有另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鄰接海洋」,龍磐可遠眺太平洋、白沙則臨巴士海峽,海景優美,而王重喬善用這項優勢,並考量兩處周邊地景,發展出兩種不同主題的設計。

dji_0170
龍磐、白沙兩座公廁皆鄰近海洋
龍磐、白沙兩座公廁皆鄰近海洋

龍磐公廁以「岩縫」為靈感設計

龍磐公廁位於龍磐草原之中,其所處地勢較高,加上四周多為耐風、抗鹽的低矮植物,讓此處擁有相當遼闊的視野,不僅可飽覽東部海岸線,星星滿佈的夜空也令人流連。

l1002685
龍磐公廁以「岩縫」為靈感設計

王重喬以「岩縫」為靈感,讓公廁以水平、低矮的姿態展開,開口處則運用東方園林手法「框景」捕捉黃昏夕陽,當光線穿過濛灰建築量體,猶如從珊瑚礁岩石縫中透出,意境優美;若自周邊公路逐漸接近,會看見建築物時而隱沒在草原間、時而若有似無地出現在海岸邊。

aaa00899
Webp_net-resizeimage 14
龍磐公廁外觀
龍磐公廁外觀

白沙公廁取「石粒」意象打造

白沙公廁背山面海,正面面對公路轉折處、背後緊鄰住宅,只要跨過公路即可抵達墾丁白沙灣,因此王重喬取「石粒」意象,打造如沙灘中兩顆白沙粒相互錯開的量體輪廓,並讓虛空間如水流般貫穿其中,周邊留白設計為現地原有樹木、轉角退縮形成緩衝地帶,降低新建物帶來的視覺衝擊,並讓公廁與周圍山形、合院民宅相容構築新景觀。

Untitled
白沙公廁以「石粒」為靈感設計
白沙公廁以「石粒」為靈感設計
白沙公廁內部空間
白沙公廁內部空間

間接照明降低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建築師亦考量到,入夜後遊客仍有使用公廁的需求,也會在此進行觀星活動,因此燈光設計必須滿足降低夜間人工光害、確保公廁入夜使用安全兩大準則。最終,「間接照明」成了解決方案,王重喬利用內部牆面反射到天花所形成的間照亮度,搭配向內、向下的照明方式,讓建築物在夜幕低垂後仍具識別性,同時盡可能避免對夜間自然環境造成影響。

白沙公廁夜間模樣
白沙公廁夜間模樣

資料、圖片|王重喬建築師事務所(攝影:李易暹)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大陸建設美學計劃 「衡沐」面向自然設計心法

髙田浩一過往作品像是卡達國家博物館NMoQ Gift Shops、澳洲黃金海岸濱海公寓Norfolk、布里斯本頂級住宅Upper House等,運用岩洞、松果、樹木的元素,透過仿擬自然之物的線條、形態,巧妙呈現出令世界眼睛一亮的驚艷作品。photo credit: Koichi Takada Architects

當建築開始向自然、生態環境和平共存,大陸建設援引時代永續趨勢,不僅是在量體外貌與環境地貌上達成平衡,實質上更透過空間的設計,重新詮釋建築不一樣的當代視角,描繪出充滿意境與奢華的生活美學。特邀來自澳洲的日裔建築師髙田浩一Koichi Takada,以其擅長的自然建築筆法,樹立人與環境共存的永續價值,展現人性化的生活場域。

大陸建設
髙田浩一過往作品像是卡達國家博物館NMoQ Gift Shops、澳洲黃金海岸濱海公寓Norfolk、布里斯本頂級住宅Upper House等,運用岩洞、松果、樹木的元素,透過仿擬自然之物的線條、形態,巧妙呈現出令世界眼睛一亮的驚艷作品。photo credit: Koichi Takada Architects

大陸建設延請由髙田浩一主理的建築事務所Koichi Takada Architects來台,將這股席捲世界的自然建築風潮帶進大陸建設板橋「衡沐」建案中。發揮全案規劃精神,打造樓高22層樓的頂級建築,以「回歸自然」為主題,打破立面梁柱直線垂直的窠臼,勾勒出曲形的橫樑線條,藉由不同層次的凹凸銜接,賦予立面表情,也復刻森林意象,宛如大樹枝條水平伸展,有次序的層疊而起,茁壯為一片茂密森林,形塑出獨特的自然場域氛圍。

大陸建設
「衡沐」展現髙田浩一擅長的自然建築筆法,融入森林意象,以曲線勾勒樹形結構,層疊而上,令建築宛如一座森林,矗立於四維公園前,形成完整自然街廓。(一樓外觀3D透視圖)

以此為基調,社區空間設計上也悉心創造出生活空間裡的「自然」,鋪排鬆活的悠緩步調。呼應建築立面的森林元素,內部設計上大量使用石材、木質調性的建材詮釋自然,展現猶如漫步在森林中的優雅姿態。為了放大基地外近6000坪四維公園的綠意,善用一樓57米面寬,採用寬大的落地玻璃窗,藉由景觀以開放式的通透設計,弱化建築內外的界線,盡可能地將景觀引導入室內,透過景觀串連整個社區的內外平衡。

公設規劃上延續建築的風格,將一致的設計概念延伸到公共空間,如大廳交誼區以半透明的格柵區隔不同空間,強化了延伸的空間關係;健身房特選以實木手工製作的健身器材品牌,永續生長認證的木材不含甲醛、光漆,不僅呼應永續議題,也創造出社區內外一致的平衡自然意象;複合式咖啡廳以石材為牆、橫向格柵為頂,增添一股隱匿於自然中的日式禪風之感。與自然連接的理念,在每個細節都展現無遺,重新詮釋真正的奢華,是奢綠的價值。

大陸建設
將一致的設計概念延伸到公共空間,大廳交誼區以半透明的格柵區隔不同空間,強化了延伸的空間關係。柱與牆面頂部採弧形曲線,既對應外觀語彙,亦放緩視線,柔和內部線條。(門廳3D透視圖)
大陸建設
吧檯上方金屬沙帘懸垂,築起幽靜奢華意象。光線穿透樹梢入室,碎形光影伴隨濃濃咖啡香氣喚醒五感。(多功能咖啡廳3D透視圖)
大陸建設
健身房特選手工製作健身器材品牌,使用永續生長認證的木材,扣合「衡沐」永續宗旨,創造出社區內外一致的平衡自然意象。(健身房3D透視圖)

引景的同時也創造專屬社區的自然景致。髙田浩一在中庭花園規劃種下超過50餘種的草木、花卉,彷若濃縮一整個完整自然生態系,無人工造作的匠氣,以一棵紅楓作為視覺焦點,交錯著楓香、青楓,紅黃綠轉換之間,捕捉四季跌宕動感。精準協調不同植栽對於光照、季節的特性,遊走在花園中每個角落都將有著不同樣貌。頂樓花園同樣以30多種植栽打造空中視覺焦點,配置各項休憩機能空間,供同步飽覽城市與自然的狀況景緻。

大陸建設
同心圓樣式的傘形涼亭,猶如大樹自土地而上形成的樹冠,提供遮蔭的活動空間,也輝映著建築森林結構概念。頂樓花園配置30多種植栽,彷彿置身一座微型植物園,提供住戶面向自然,一覽城市壯闊景觀的休憩場域。(頂樓花園3D透視圖)

建築是容器,裝進去的是生活。真正的奢豪不只是奢侈品的填塞,而是讓美好事物有發生的空間。大陸建設打破美學僅存於藝術範疇的思維,廣義地落實為全方面的生活美學。結合國際建築大師的設計視野,不止步於硬體設備上的進步,而是更深入生活的想像與探索。藉著與自然環環相扣的核心概念,社區中處處萌發出盎然綠意,讓居民回歸自然,使森林成為建築風景中最動人的一部分。

穿行時光的溫度 彼時・此地 BACK THEN, IN THIS PLACE.

什麼最能代表「此時此刻」?是飛快流速的人性科技,還是日常產生共振的感知?究竟,在追求效率的時代裡,我們期望的此時此刻,會是什麼模樣?以上一連串對生活的想望與提問,即是新家華建築延續「金雅有山」個案後舉辦的「彼時‧此地」展覽,在穿行時光的記憶裡,試圖勾勒的生活溫暖。那個在家與鄰里間,雋永珍稀的連結。

新家華建築

從砌出台灣建築的故事,到砌出人與人之間的溫度,近期以「紅磚」詮釋台灣人文風景內蘊的新家華建築,協同宜東文化策展「彼時‧此地」展覽,將建築刻板被框住的水泥叢林打開;不管是重新回望過去,抑或面對真正的生活,你都能在四季時序或不同溫度意向組成中,找到某種信念、某種共鳴。一如紅磚內蘊含的細緻溫度,隱隱在心頭發熱。

新家華建築

那些豐富而深邃的日常

當「快速」已成為主流,單方面追求效率的當代生活情境,如何從科技冷漠、外送或虛擬世界抽離,走向面對面的「非常日常」?第一展區的「彼時。不再」,以一幅巨大設計圖像標註那些氾濫於世的效率工具,用一種帶有警世意味的重磅破題,讓觀者反思「速度」和「真正擁有時間」的關係。

新家華建築

邁步「日常。溫度風景」第二展區,春夏秋冬的四季熟悉場景、隨即映入眼簾。舊時代的幻燈片機器,正播放孩子直覺描繪「家」的繽紛畫作,呼應「親子。春日韶光」章節春光乍現的初春煦風,那個捕捉來自手心傳來的溫度。

新家華建築

接著,「商販。夏日沁涼」的盛夏章節,轉場刻畫小時候常出現街頭巷尾的枝仔冰,吃完冰棒棍上的傳神對話,象徵在地攤販與居民的緊密關係,綻放社區獨特的溫暖。而打在窗花、窗框的生活場景,則是映照出「鄰里。秋高氣和」章節的記憶溫度;那個街口巧遇的家常對話、自然而然的晨昏問候,都是身在其中的暖意。

新家華建築
新家華建築

另外,「厝邊。冬日暖意」章節裡的圓桌冬至湯圓,驚喜地在碗中小卡,注入溫度感應的巧思,只要暖暖手,就能用手心溫度,閱讀慢慢現蹤的冬日溫暖鄰里故事;那是昔日鄰里友好難能可貴的網絡,更是古早相借柴米油鹽醬醋的核心溫度。

新家華建築
新家華建築

返還初始,讓心更靠近

有人說,生活是一張織物,當你觸摸這些紋理,粗糙與柔軟,明亮與陰暗,都是讓我們變得更加豐富、深邃的真實印記。來到三大展區的最後區域,「此地。恆溫」離開了稍早的四季過渡,來到像是心中內化後珍稀之地;在這裡,充滿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由「家」輻射出的彼此溫度,向鄰里、社區持續推進。「彼時此地」展覽最終,要觀者用最有溫度的筆觸,於明信片寫下和某人相處溫度的隻字片語,策展的新家華建築,最後也會將這些明信片無償一一寄出這些暖意,讓每個人重新慢慢靠近、熟悉。

新家華建築
新家華建築

捨去繁複贅述的推銷話術,保有人情味的公司文化與精神。

新家華建築先從「人的尺度」開始,再談設計跟規劃;無論是家的場域、社區空間規劃或是鄰里的凝聚,新家華深入闡述關於「家文化」的延伸。正如同他們建案簡報中提到:「有些事,一萬年也不會變。」就算過了一萬年,步入快速便利的時代,人與人、家與家之間的本質與溫暖,還是一樣存在。

新家華建築

「以前的家是遮風避雨,現在的家,不是只有單一功能,更是洩壓、舒服、療癒……變成一家人記憶的重要存在。這就是新家華所重視的『溫度』。新家華從建築去創造拉近人與人距離的溫度量體,而不是好像只是蓋了一棟建築。」

再回到新家華建築於金雅接待會館的「彼時‧此地」展覽,它更是在當代喧囂流速下,想要說點什麼「真心話」的非常日常。既是串連舊時美好與現代生活的節點,也是心中溫厚而穩定的雋永初心。

文 | 邵瀠萱  圖片提供 | 新家華建築、宜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