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承億酒店開箱!透明無邊際泳池、港灣景色客房、米其林主廚掌勺Papillon餐廳等6大亮點

高雄承億酒店開箱!透明無邊際泳池、港灣景色客房、米其林主廚掌勺Papillon餐廳等6大亮點

高雄承億酒店TAI Urban Resort即將於2022年9月正式開幕,其座落港都亞洲新灣區,透過空中天橋連通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五星級文創旅店與圖書館共構的形式相當特別,而承億酒店也延伸此特質,將城市景觀、書香氣息、戶外綠意、港灣海景、在地文化收攬至酒店各項設施與服務設計當中,本篇整理空間、客房、餐廳共6大亮點,詳細開箱高雄承億酒店。

承億酒店 25樓大廳 閱讀廣場櫃檯 (1)
25樓大廳櫃檯

亮點一|客房收攬港灣、城市景色

酒店內208間客房分佈於13至21樓,全17種房型大致可依人數、市景/港景、日式和室/窗邊浴缸做區分,房內以木材質為主角,搭配竹編床頭櫃、洗石子地板等異材質呈現,整體溫潤雅緻;客房用品多選用台灣在地品牌,水杯來自以循環經濟為訴求的玻璃文創品牌「W春池計畫」,蛇紋石盤器則出自以台灣大理石為主力的家居品牌「Verde」,備品則選用「茶籽堂」產品,沐浴乳、洗潤髮乳、身體乳液一應俱全。

S__47087692

S__47087693
市景/日式和室四人房

S__47087686

S__47087687
港景/窗邊浴缸雙人房

S__47087690
市景/日式和室四人房盥洗與沐浴空間

亮點二|飛裊茶軒獻上台灣好茶

步入酒店大門後,需搭乘電梯到25樓大廳Check-in,完成後可至一旁的「飛裊茶軒」來杯好茶、洗去旅途疲憊,而承億酒店設置茶軒的發想源自台灣「奉茶」禮儀,但飛裊想做的並非全遵循傳統,而想讓喝茶變成一件很時髦的事,其搜羅台灣各地好茶如恆春港口茶、高雄在地六龜野蜜紅茶等,並依據各茶種特性搭配熱泡、冷萃、氣泡調飲等多元調製方式,帶旅人透過茶葉認識台灣風土。

承億酒店 25樓大廳 閱讀廣場櫃檯 (3)

FotoJet (2)
25樓飛裊茶軒

亮點三|讓人「漂浮」城市上空的無邊際泳池

圍繞「城市度假」主軸打造的高雄承億酒店,最大亮點無非是位於24樓的無邊際泳池,身在此處,高雄海天一線景色盡收眼底,白天、黃昏、夜晚景致各自精彩;特別的是,這座泳池以「高空懸挑」形式呈現,泳池最外側有大約一公尺的區域,底部是「透明」的,踩在上頭彷彿漂浮於城市上空,乍聽之下很浪漫,但真要站上去其實需要些膽量。

承億酒店 24樓無邊際泳池 (1)
24樓無邊際泳池

亮點四|高空池畔日式料理、風格酒吧

無邊際泳池池畔,日式餐廳「酉名酉丁」板前提供日式烤物串燒與創意料理,風格酒吧「RAR BAR」則以賽博龐克風格呈現,創意調酒值得一試,如「盛夏果實」以蘭姆酒為基底,搭配紅心芭樂創造飽滿水果風味,另有杏仁香點綴,風味清爽、適合夏天;以琴酒打底的「山茶」,則以鐵觀音茶入酒,疊合杜松子與茶香,酸澀葡萄柚、作為garnish的迷迭香則注入果香與草本香氣。

C5C21080-EE68-43D0-A818-6C9143703009
24樓「RAR BAR」創意調酒

亮點五|米其林二星主廚掌勺的「Papillon」餐廳

位於承億酒店26樓「Papillon」餐廳,由法籍米其林二星主廚Xavier Boyer掌勺,開店消息一出即引起轟動。餐廳空間以「都市森林」為發想,中心為樹木造型環形吧台區,其開枝散葉的枝柳包覆38席座位,另有10人、14人座包廂隱身於餐廳後方。透過強調「留白」的空間配置,Xavier Boyer希望讓每位客享受有溫度、安心、悠閒的體驗,入門後不急著入席用餐,可以先到吧台歇息片刻。

S__47087709
26樓Papillon餐廳

S__47087711
Papillon餐廳10人包廂

正式入席後,將逐漸發現Papillon埋下的巧思,如皮革用餐檯面用以降低杯盤器皿與桌面碰撞聲響,確保溫潤舒適的用餐氛圍;由台南陶藝空間「青青土氣」為餐廳訂製的餐盤,每只都綴有象徵Papillon的蝴蝶圖樣;隨主餐上桌的刀具,出自曾為李安電影《臥虎藏龍》打造「青冥寶劍」的郭常喜師傅之手,刀面每道手工打磨痕跡,都蘊藏著師傅打鐵鑄器六十年的真功夫。

290699049_137179258954424_2357536101159795301_n
Papillon餐廳餐盤由台南陶藝空間「青青土氣」打造

最令人期待的料理方面,承載著Xavier Boyer的家鄉回憶與廚師生涯遊歷,比如兩道開胃小點洋溢普羅旺斯風味,主廚以此重現家鄉南法料理靈魂;以西瓜為主角,搭配胭脂蝦、干貝、花枝等鮮美海味呈現的前菜,沁涼消暑、喚醒味蕾,乘載主廚在加勒比海度過童年的回憶;主廚也以台灣小吃黑胡椒鐵板麵為發想,創作一道非典型義大利麵,他對西餐常用的帕瑪森起司做了很有趣的轉譯,將蛋黃浸泡於味噌後風乾,讓其呈現乾硬狀態,並在上菜時於桌邊「刨」在麵體上,巧妙以蛋黃取代帕瑪森起司,趣味再創夜市小吃。

FotoJet (6)
左:蝴蝶|普羅旺斯;右:西瓜|胭脂蝦|花枝|干貝

FotoJet (4)
經醃漬、風乾後的蛋黃

更有趣的是,Papillon以法餐佐茶,侍茶師Woody林泰利共挑選6款茶搭餐,其中「正山小種」與主餐的搭配尤為巧妙,這款來自中國廣州的茶帶有松木煙燻香氣,而主餐澳洲安格斯紐約客所搭配的濃縮威士忌牛肉醬汁,選用帶有濃厚泥煤味的艾雷島威士忌,兩者巧妙呼應。除了正山小種與紐約客,其餘5杯的茶餐搭配也相當精彩,留給親臨Papillon用餐的你細細品味。

FotoJet (5)
Papillon餐廳空間

亮點六|主題選書、藝術作品妝點空間

高雄承億酒店定位為亞洲新灣區的「文化客廳」,公共空間洋溢書香與藝文氣息,如高居25樓的挑高接待大廳,設有一系列落地環景書牆,選書涵納建築、城市、在地文學、生活風格、繪本童書等類別,並巧妙利用弧狀階梯切割出多個隱密角落,提供旅客凝視窗外港景,靜心閱讀的一方天地。置身此處,可看見亞洲新灣區各大地標,如高雄流行音樂中心、展覽館、港埠旅運中心等,若天氣晴朗無雲,更可遠眺屏東大武山巍峨輪廓,以及遙遠海面上的小琉球。

承億酒店 25樓大廳 閱讀廣場櫃檯 (4)
25樓閱讀廣場

不僅如此,承億酒店中無論是客房、公共空間,皆有藝術作品妝點,舉凡一樓中央擺放藝術家王忠龍裝置作品〈關於旅行的夢〉,其整體為金屬材質,風格剛硬強烈,立面可見貨櫃常見的放飯鐘、警示鐘等鐵件,呼應港都拆船歷史,呈現工業城市中自然與人類行動的消長。

S__47087682
1樓王忠龍裝置作品〈關於旅行的夢〉

點綴25樓大廳的棕色茶罐,罐身由書法家陳世憲題字,以書藝表現高雄特質,「現流仔」、「沖沖滾」、「敢有」等充滿港都氣口的臺語字詞,在陳世憲奔放、流動的筆觸演繹下,生動有趣;出自日本陶藝家石山哲也的作品,妝點大廳各角落,其材質乍看如珊瑚礁,其實由藝術家以燒陶手法打造,以自然、有機的視覺效果重現海螺、菩薩等意象,呼應高雄與海共存的城市特色。

S__47087700
25樓大廳

資料|承億集團、Pappilon

圖片|承億集團、Pappilon

部分攝影|izzie pa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5高雄設計節「高潮指南」駁二登場!7大展區、60位創作者,帶你從不同視角認識高雄

2025高雄設計節「高潮指南」駁二登場!7大展區、60位創作者,帶你從不同視角認識高雄

由高雄市政府文化局主辦的雙年度盛事「高雄設計節」,於10月2日至11月2日在高雄駁二藝術特區P2倉庫隆重登場。本次展覽邀請高雄生長的旅日設計師林唯哲擔任總策展,以「高潮指南:你的主張 What is your voice」為題,顛覆傳統的城市行銷手法,將高雄視為一個具備街頭精神的潮流品牌,超過60位來自設計、藝術、街頭文化等領域的創作者共襄盛舉,邀請市民一起成為高雄潮流人,一同發聲,定義屬於自己的高雄態度。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重新詮釋高雄的城市個性

策展人林唯哲出生成長於高雄,現定居東京,長期關注亞洲城市的文化流動與視覺傳達,他將個人對街頭文化與設計語言的敏銳觀察,帶回熟悉的土地,以策展形式重新詮釋高雄的城市個性:「這份不爭並非消極,而是一種根植於產業底氣與庶民生活節奏的從容與自信。」高雄的態度,不是追求西裝筆挺的菁英形象,更像是一位穿著寬鬆 T-shirt、自在隨性的「街頭歐爸」。此次展覽正是要褪去城市的包袱,回歸最真實、最「Real」的街頭聲音,讓觀者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定義這座城市。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打造跨界對話的創意平台

展覽視覺以「塗鴉覆蓋」為概念,呼應了街頭文化中最純粹的行動:發聲。策展團隊表示,塗鴉不是破壞,而是對現有框架不滿、對主流敘事反動的最直接表達。它象徵著將自己的聲音「覆蓋」上去、主張立場的行動。主視覺以「試噴頭、試手感」的隨性筆畫為元素,多彩的噴漆則象徵著多元主張的共存。這場展覽是一場鼓勵人們勇敢發聲的潮流運動,讓每個「我」都有話可說,自信地說出「這就是我的高雄態度」。展覽將串聯設計、時尚、塗鴉、建築、策展、表演與數位創作等領域,打造一個跨界對話的創意平台,讓高雄成為青年世代與創作者們表達態度的能量場。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從7大展區認識高雄

「高潮指南」展覽規劃了7大主題展區,透過互動裝置、影像訪談與原創作品,帶領觀者從不同角度認識高雄。另外,展覽期間,現場也有潮流賣店「你這個潮包」,販售高雄態度周邊商品。

態度的根源:由高雄街頭天王以AR影像再現潮流。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高潮字典:以巨型辭典的形式,解析高雄獨特的城市現象,沒有官方用詞,只有來自街頭的角度。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高雄腔:透過影音裝置,帶領觀眾學習來自街頭的聲音,探索高雄獨有的口音與態度。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蝦款?高雄款!:邀請50位設計師,以高雄態度為主題進行潮T創作,將主張穿戴在身上。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高雄左岸:展出藝術家眼中的高雄態度,探討高雄文化養分如何激發原創藝術創作。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高人指點:透過五位高雄出身的音樂創作者的一鏡到底行走訪談,跟隨他們的腳步一同走在最有態度的高雄街頭。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幫高調:集結藝術家眼中的高雄態度,展現高雄不同風格的想像樣貌,鼓勵觀者定調自己的「高雄式」風格。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 高雄設計節2025 ] 
展期:10.02 (四) - 11.02 (日)
地點:高雄駁二藝術特區 P2倉庫
門票:免費入場

資料提供|選選研、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5台灣設計展「平安行」展區:走進古蹟「鹿港公會堂」,看見彰化人熟悉的歲時節慶與民俗文化

2025台灣設計展「平安行」展區:走進古蹟「鹿港公會堂」,看見彰化人熟悉的歲時節慶與民俗文化

2025台灣設計展中,位於鹿港公會堂的「平安行 Path of Pîng-an」展區,邀請觀眾走進彰化的稻田圳流,走進如祭品如山的普度場景,也走進自己內心最虔誠的祈願,在這趟平安之行裡,以心意為引,厚禮為獻,成為守候平安的行家。

從歲時節慶與民俗文化出發

「平安行 Path of Pîng-an」由創意團隊「平凡製作 studio ordinary」、在地文史團隊「發落文化」、空間團隊「三分之三設計 3/3 TRIO DESIGN」攜手打造,從彰化人生活中最熟悉的歲時節慶與民俗文化出發,帶領觀眾體會繁複厚禮中蘊含的殷切祈願與平安信念。展區位在1928年興建的縣定古蹟「鹿港公會堂」中,前身曾為奉祀蘇府王爺的「萬春宮」舊址,也曾作為鹿港八郊(指八個商會)之一的「廈郊」所在地,後轉作地方聚會場所「公會堂」,百年來始終承載著民俗與公共記憶。

「2025台灣設計展」展區「平安行 Path of Pîng-an」邀請觀眾展開平安之行,以心意為引,厚禮為獻,成為守候平安的行家。(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2025台灣設計展」展區「平安行 Path of Pîng-an」邀請觀眾展開平安之行,以心意為引,厚禮為獻,成為守候平安的行家。(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地方節俗化作討喜的當代符碼

為了讓節俗以更親切的姿態走進當代人生活之中,策展團隊邀請新銳設計師張翔與彰化出身的設計師「下一頁設計」聯手操刀展覽主視覺,以寄寓濁水溪的藍色調為主色調,搭配象徵歲時流轉的圓環線條;至於畫面上彷彿一躍而出,可愛龍虎形象則脫胎自虎型端午香包「虎仔香」及端午迎龍王的「龍王頭」靈感,將地方節俗化作鮮明討喜的當代符碼,也在飽滿視覺中寄寓滿滿的平安意象。

策展團隊邀請新銳設計師張翔與彰化出身的設計師「下一頁設計」聯手操刀展覽主視覺。(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策展團隊邀請新銳設計師張翔與彰化出身的設計師「下一頁設計」聯手操刀展覽主視覺。(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穿越「迎平安」廊道,看見對神明祈願的謹慎與講究

從此概念出發,當人們走進「平安行 Path of Pîng-an」,首先將穿越「迎平安」廊道,看見家戶如何成為祈求平安最小而真切的單位。當製作供品的職人身影在眼前開展,對照現場「頂桌」與「廈桌」上超過25件供品及圖文資訊,觀眾將發現,備齊香火的過程如何蘊含對神明祈願的謹慎與講究,以及為所愛之人祈求的真心實意。

展區以當代設計轉譯傳統藝師李奕興筆觸,打造出「迎平安」廊道。(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展區以當代設計轉譯傳統藝師李奕興筆觸,打造出「迎平安」廊道。(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展區呈現家戶如何成為祈求平安最小而真切的單位,並搭配超過25件供品及圖文資訊,彰顯備齊香火的過程如何蘊含對神明祈願的謹慎與講究。(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展區呈現家戶如何成為祈求平安最小而真切的單位,並搭配超過25件供品及圖文資訊,彰顯備齊香火的過程如何蘊含對神明祈願的謹慎與講究。(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循著信仰的軌跡,共行平安之路

循著信仰的軌跡走出家門,案桌旁的仙界工藝畫作,則以當代設計轉譯傳統藝師李奕興筆觸,營造出神祇視角的仙界氛圍,也邀請觀眾將視角拉升至神祇的高度,俯瞰彰化四時節慶景象,共行平安之路。此時,映入眼簾的是展區中央「歲時圓盤」,匯聚節俗故事、影像與地景模型,象徵歲月循環的脈動。循著圓盤向外延展,八大民俗節慶自「拜天公」至「謝下元」次第展開,以物件搭配圖文講解,節俗脈絡在眼前逐漸清晰,成為可感知的文化風景。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展區中央「歲時圓盤」,匯聚節俗故事、影像與地景模型,象徵歲月循環的脈動。(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展區中央「歲時圓盤」,匯聚節俗故事、影像與地景模型,象徵歲月循環的脈動。(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展開五感體驗,感受紮根於土地的日常

除了靜態觀賞,平凡製作與發落文化更邀請觀眾在此展開五感體驗:嗅聞巨型端午「虎仔香」散發出的艾草與菖蒲香氣;聆聽由鹿港出身、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親自誦唸的〈鹿港普度歌〉;並在互動設計團隊「馥谷餘」打造下,踏入沉浸式遊戲,親歷「南瑤宮笨港進香」回鑾橫渡濁水溪的「潦溪」場景;最後,更可於馥谷餘以科技轉譯「花壇迎燈排」的互動裝置中,輸入自己的姓氏,生成專屬「字姓燈」,體驗成為頭家爐主,與家族共享神祇護佑的榮耀時刻。

巨型端午「虎仔香」(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巨型端午「虎仔香」(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體驗完饒富意趣的互動設計後,接著別忘記抬頭仰望,彰化的真實模樣在眼前展開。六面懸掛於展區上方的大型圓弧投影,顯影出溪流邊的人群、家戶前的香案、普度時澎湃的「普肉山」,以及彰化在山河之間那最虔敬的模樣。此時,耳畔同時響起彰化出身的獨立樂團「農村武裝青年」為展覽量身打造的音樂,聲影交織之間,更深刻地感受到這些歷久不衰的習俗,至今仍緊緊紮根於土地的日常。

在全球「BenQ」的支持下,六面懸掛於展區上方的大型圓弧投影,顯影出彰化在山河之間那最虔敬的模樣。(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在全球「BenQ」的支持下,六面懸掛於展區上方的大型圓弧投影,顯影出彰化在山河之間那最虔敬的模樣。(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一字排開的平安小物,到鹿港童玩「葫蘆問」

最後,讓我們轉身走進「平安行」,此時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宛如傳統中藥櫃般的展櫃,整齊陳列著香包、香火袋、符令、石敢當、大符等各式祈福小物,呈現人們如何在日常裡寄託祈願、守護平安。

宛如傳統中藥櫃般的展櫃,整齊陳列著香包、香火袋、符令、石敢當、大符等各式祈福小物。(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宛如傳統中藥櫃般的展櫃,整齊陳列著香包、香火袋、符令、石敢當、大符等各式祈福小物。(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來到台上,鹿港傳統童玩「葫蘆問」化為色彩飽滿、造型討喜的「平安行葫蘆問」遊戲。觀眾更可在遊戲後抽取共26款獨家平安小卡,蓋上平安行限定集章,在趣味互動中一步步邁向平安的終點。從靜態凝視到身體參與,這趟涵蓋拜天公、慶上元、迎媽祖、安營、慶端午、贊中元、祭水圳、謝下元等民俗文化的彰化之旅,也在此緩緩落幕,留下平安的餘韻與祝福。

鹿港傳統童玩「葫蘆問」化為色彩飽滿、造型討喜的「平安行葫蘆問」遊戲。(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鹿港傳統童玩「葫蘆問」化為色彩飽滿、造型討喜的「平安行葫蘆問」遊戲。(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觀眾可在遊戲後抽取平安小卡,蓋上平安行限定集章,一步步邁向平安的終點。(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觀眾可在遊戲後抽取平安小卡,蓋上平安行限定集章,一步步邁向平安的終點。(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沉浸式遊戲讓人彷彿親歷「南瑤宮笨港進香」回鑾橫渡濁水溪的「潦溪」場景。(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2025台灣設計展「平安行 Path of Pîng-an」

展期| 10月10日(五)- 10月26日(六)週日至週四10:00-18:00;週五至週六10:00-20:00
地址|鹿港公會堂(彰化縣鹿港鎮埔頭街 72 號)
音樂演出|10月11日(六)15:00 - 15:30 文開國小・南音雅月
                  10月12日(日)15:00 - 15:30 華龍國小・北管新傳
文史導覽|10月18日(六)08:00 - 10:00 民俗愛好者黃雅君老師 X 拜天公平安採買
                  10月19日(日)15:00 - 17:00 民俗愛好者李宗學老師 X 找尋鹿港平安物

資料提供|平凡製作、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