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RRAGAMO概念店中店限時登場!步入磅礡紅色空間,一窺新任創意總監Maximilian Davis美學

FERRAGAMO概念店中店限時登場!步入磅礡紅色空間,一窺新任創意總監Maximilian Davis新美學

2023春夏米蘭時裝週上,義大利百年經典品牌「FERRAGAMO」迎來新生,甫上任的創意總監Maximilian Davis一舉為品牌更名、換上全新Logo,而鋪滿秀場那片型格與優雅並存、經典與前衛交織的紅,正是品牌迎接嶄新樣貌的直球宣言。而今,FERRAGAMO 2023春夏系列前導作品正式登台,全新概念店中店也在台北101的品牌旗艦店亮相,重現米蘭現場的磅礡氣勢,帶人們一窺Maximilian Davis的獨到美學。

FERRAGAMO SS23 前導系列 全球限定店中店於台北101旗艦店盛大開幕 (1)
FERRAGAMO 2023春夏系列前導作品正式登台

27歲便接掌義大利百年品牌創意總監

今年初,Salvatore Ferragamo宣布Maximilian Davis將接任品牌創意總監,結束此職位空懸一年的等待期,也令人不禁好奇,這位年僅27歲的設計師,何以受到義大利百年品牌的青睞?若從經歷來看,畢業於倫敦時尚學院、曾入選LVMH Prize前20強的履歷的確傲人,但本科系出身、征戰過時裝獎項的設計師不在少數,最關鍵的或許還是Maximilian Davis個人品牌所呈現出的風格——在看似保守的廓形中做出不對稱、挖空等變形,並於衣襟領片、衣袖等細節融入變化,整體設計保有經典格調,卻能恰到好處地揉入低調的前衛感,呈現符合當代美學的設計。

為品牌更名、換上全新識別

果不其然,Maximilian Davis甫入主Salvatore Ferragamo,便將品牌正式更名為更俐落、也更具象徵性的FERRAGAMO,同時讓原先創始人的手寫Logo正式退役,邀請英國視覺藝術大師Peter Saville操刀全新識別,這位曾為Joy Devision首張專輯《Unknown Pleasures》打造黑白封面,讓脈衝波設計成為一代音樂與視覺象徵的設計巨擘,從最根本的字體切入,以當代手法重新詮釋古典石雕文字,捨棄手寫感的不羈與寫意,帶入更俐落、優雅的現代主義格調,並在細部融入Ferragamo古董作品中的字型元素,呈現新舊並存的識別新貌。

FotoJet (4)
FERRAGAMO全新Logo

「FERRAGAMO紅」驚艷米蘭

最令人期待的Maximilian Davis首個FERRAGAMO時裝系列,也終於在今年的米蘭時裝周登場,大秀選在歐洲最古老的神學院——「米蘭前大主教神學院」舉辦,現場以鮮豔的紅為主調妝點,與一系列以「好萊塢式的文藝復興主義」為題設計的服裝,共同宣告NEW FERRAGAMO時代降臨,也讓「FERRAGAMO 紅」在秀後成為今年米蘭時裝周的熱門關鍵字。

FERRAGAMO 2023春夏:向新好萊塢文化致敬

談及2023春夏系列設計靈感,Maximilian Davis表示:「我想透過引入引領美國電影新浪潮的新好萊塢文化,來向Salvatore的起源致敬,歌頌她(好萊塢)獨有的輕鬆和性感,以及她特有的日落和日出。」為何是好萊塢?這得回溯至1920年代,品牌創辦人Salvatore Ferragamo正是在洛杉磯展開製鞋生涯,一代好萊塢女星Bette Davis、Gloria Swanson都曾蒞臨店鋪,只為穿上他做的鞋;直至1927年站穩腳步後,Salvatore才回到家鄉佛羅倫斯創業。

FERRAGAMO SS23 前導系列 全球限定店中店於台北101旗艦店盛大開幕 (3)
FERRAGAMO台北101旗艦店中的全新概念店中店

⭔ 設計亮點一|重現好萊塢的浮華魅力

綜觀全系列,有油亮皮革、極貼身剪裁、迷你短褲所創造的反常奢華面貌;採用鏤空編織工藝的針織系列,讓布料底下的肌膚若隱若現;半透明的薄透質感,呈現不經意的性感, Maximilian Davis將露膚呈現得時髦也優雅。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一襲紅色水晶套裝,跨世代向品牌在1959年為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訂製的水晶鞋致敬,也重現了好萊塢象徵性的浮華魅力。

FotoJet (2)
FERRAGAMO 2023春夏系列向新好萊塢文化致敬

FotoJet
FERRAGAMO 2023春夏系列可見眾多以「FERRAGAMO 紅」呈現的服裝設計

⭔ 設計亮點二|以服裝呈現加州日光與雲彩

奢華之外,Maximilian Davis也以服裝再現加州的天色與雲彩,一系列針織單品以美國視覺藝術家Rachel Harrison〈Sunset〉作品為靈感,結合了褪色印花、手染技法打造,並以光亮白、深靛藍、奶油黃、天空藍等色彩,呼應作品中絢爛色彩,由輕盈布料所呈現出的飄逸廓形,則扣合了好萊塢的慵懶海灘風情,原來奢華也可以是恣意、隨性的。

FotoJet (1)
FERRAGAMO 2023春夏系列以Rachel Harrison〈Sunset〉系列作品為靈感的設計



到台北101限定店中店感受品牌新美學

FERRAGAMO也自2023春夏系列全作品中精選出「前導系列」,於品牌官網與全球指定17間專門店限期展售,而台北正是其中一個據點。

FERRAGAMO SS23 前導系列 全球限定店中店於台北101旗艦店盛大開幕 (5)
FERRAGAMO台北101旗艦店中的全新概念店中店

步入FERRAGAMO台北101旗艦店,以NEW FERRAGAMO美學打造的全新概念店中店映入眼簾,佔地60平方公尺的紅色空間重現了米蘭秀場的磅礡氣勢,搭配象徵著夕陽漸層色彩的金屬層架,烘托出現代摩登中帶個性的叛逆氣息。同時,FERRAGAMO官網也推出線上快閃店「The World of Ferragamo」,邀請未能親臨店面的時尚迷前往體驗。

FERRAGAMO SS23 前導系列 全球限定店中店於台北101旗艦店盛大開幕 (6)
FERRAGAMO台北101旗艦店中的全新概念店中店

FERRAGAMO全新概念店中店

地點|FERRAGAMO台北101旗艦店

時間|即日期至2022年11月30日

資料、圖片|FERRAGAMO

延伸閱讀

RECOMMEND

Dior時尚展「首爾站」5大亮點開箱!攜手OMA帶你走進傳統韓屋、巨大月亮罐,親賞品牌高訂工坊70年輝煌

Dior時尚展「首爾站」5大亮點開箱!攜手OMA帶你走進傳統韓屋、巨大月亮罐,親賞品牌高訂工坊70年輝煌

由OMA大都會建築事務所操刀設計的《Christian Dior: Designer of Dreams》巡迴時尚展即日起至7月13日於首爾東大門設計廣場(Dongdaemun Design Plaza)盛大展出。不僅在時尚面華麗呈現Dior品牌70年歷史,亦在設計面大量汲取韓國文化元素,並利用DDP藝術館本身的「無隔間」動線,打造一片如夢似幻的Dior世界。

《Christian Dior: Designer of Dreams》巡迴時尚展首爾站。(圖片提供:OMA)
《Christian Dior: Designer of Dreams》巡迴時尚展首爾站。(圖片提供:OMA)

此前,OMA與Dior高級訂製時裝屋雙方已三度在展覽項目上聯手,分別為2018年在丹佛美術館、2019年在達拉斯藝術博物館合作打造的《Dior: From Paris to the World》展覽,以及本次《Christian Dior: Designer of Dreams》巡迴展覽「東京站」2022年於東京都現代美術館的展出。

本展首於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取得迴響後,陸續巡至倫敦、上海、成都、紐約、多哈、東京及利雅德等城市,最新一站落腳韓國首爾。Dior第四度攜手OMA以「韓屋」為靈感打造沉浸式空間,並由時尚史學家暨資深策展人Florence Müller策劃呈獻品牌70年薈萃。無論對於品牌粉、時尚迷、藝術愛好者,這都將是一場帶來美學震撼的複合饗宴,一起往下看5大亮點開箱!

Dior時尚展「首爾站」亮點開箱 #01:重松象平為你開啟沉浸式旅程

首爾站不僅回顧Dior品牌70餘年的創意歷程,亦致敬韓國當地深厚的文化遺產。OMA合夥人、日本知名建築師重松象平(Shohei Shigematsu)表示:「我們非常高興將《Christian Dior: Designer of Dreams》的全新體驗帶到首爾,並在設計中融入豐富的韓國文化元素。由於DDP藝術館本身不具傳統意義上的隔間或牆體,其開闊格局全然給予我們得以從概念和空間上打造沉浸式展場的渠道;各主題展區被趣味性地延展、捏塑,進而營造一趟韻律十足的參觀旅程。觀者透由精巧私密的空間被領向宏大夢幻的場景——時而漫步巴黎風格街道、置身裙擺或陶罐之中、穿梭隧道般的櫥櫃;時而在無限檔案中忘我,抑或踏入超現實的螺旋階梯——皆被Dior世界包裹。」

OMA合夥人重松象平。(圖片提供:OMA)
OMA合夥人重松象平。(圖片提供:OMA)

Dior時尚展「首爾站」亮點開箱 #02:DDP藝術館化身夢幻韓屋

展覽設於DDP藝術館1館,整體敘事汲取自傳統韓屋的空間邏輯。中央展區「The Garden」象徵韓屋的「庭院(마당)」,多個較小展區則繞於四周。各展區造型、色彩、材質、調性各具特色,在曲線與直線、明亮與暗沉、單色與多彩、柔軟與堅硬不斷交替中,富節奏感的空間鋪排應運而生。

中央白色區域「The Garden」對應韓屋庭院空間。(圖片提供:OMA)
中央白色區域「The Garden」對應韓屋庭院空間。(圖片提供:OMA)
其外型靈感來自朝鮮宮廷器皿「月亮罐」。(圖片提供:OMA)
其外型靈感來自朝鮮宮廷器皿「月亮罐」。(圖片提供:OMA)

Dior時尚展「首爾站」亮點開箱 #03:能裝下超多人的巨大月亮罐

韓國文化元素既是全區空間的引導概念,亦為細部陳設的結構語言。如上述「The Garden」展區被構思為可步入的大型「月亮罐(달항아리)」,12公尺高的陶罐內部除展出Dior禮服作品,更結合動態投影圓頂與韓國藝術家金炫珠(Hyun Joo Kim)以「韓紙(한지)」創作的雪白森林景觀,將傳統技術、當代藝術與高訂時尚共匯於此,交相輝映。

(圖片提供:OMA)
(圖片提供:OMA)
(圖片提供:OMA)
(圖片提供:OMA)

Dior時尚展「首爾站」亮點開箱 #04:紅漆櫃打造Lady Dior神祕包牆

多個主題展區亦將具文化意義的物品解構為空間或裝置加以演繹,如「Dior Legacy」展區以採用傳統拼布工藝Jogakbo製成的色帶貫穿品牌歷任創意總監時間軸,一方面突出各時代個性,一方面暗示其間的連續性;又如「Lady Dior」展區借鑒傳統紅漆家具外型,透過視覺性極強的重複方格建構雕塑感牆面。

(圖片提供:OMA)
(圖片提供:OMA)
(圖片提供:OMA)
(圖片提供:OMA)

Dior時尚展「首爾站」亮點開箱 #05:多元互動體驗美到眼花撩亂

其他展區則增強觀眾與展品的互動體驗,多層紗幕、鏡面百葉、懸吊樣衣及金屬纜繩等元素被巧妙安排,提供從不同角度欣賞服裝、藝術品與歷史收藏的可能。其通透、開放、反射的空間關係為展品之間創造了獨特對話,更進一步彰顯Dior多元而不斷演進的歷史面貌。

(圖片提供:OMA)
(圖片提供:OMA)
(圖片提供:OMA)
(圖片提供:OMA)
(圖片提供:OMA)
(圖片提供:OMA)

今年7月13日前規劃前往韓國旅遊的朋友們,位於首爾東大門的《Christian Dior: Designer of Dreams》更多亮點等你發掘。

《Christian Dior: Designer of Dreams》巡迴時尚展首爾站

  • 時間:即日起至2025年7月13日
  • 地點:首爾東大門設計廣場(DDP, Dongdaemun Design Plaza)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自古以來,藝術家都穿什麼?羅浮宮朗斯分館《Dressing like an artist》展開藝術史與時尚史的對話

自古以來,藝術家都穿什麼?羅浮宮朗斯分館特展《Dressing like an artist》展開藝術史與時尚史的對話

從林布蘭的毛帽、勒布倫的絲巾,到羅莎‧邦賀的長褲、安迪·沃荷的假髮、妮基·桑法勒的洋裝⋯⋯服裝是否塑造了我們所知的藝術家形象?

在自畫像、照片與各種形象中,服裝不僅顯示了藝術家所處的年代,更透露出他們在不同場合的身分認同。然而時至今日,針對藝術家所穿的服飾仍缺乏系統性的研究。羅浮宮朗斯分館最新推出的特展《The Art of Dressing. Dressing like an Artist》藉由200件文藝復興時期至當代的作品,展開一場藝術史與時尚史的對話,透過繪畫、雕塑、服裝、高級訂製服、素描、攝影與錄像等形式,呈現服裝如何參與藝術家的形象建構與文化書寫,也看見兩者間的合作隨著時代轉變愈趨密切。

自古以來,藝術家都穿什麼?羅浮宮朗斯分館特展《Dressing like an artist》展開藝術史與時尚史的對話
《The Art of Dressing. Dressing like an Artist》展覽現場(圖片來源:Louvre-Lens)
自古以來,藝術家都穿什麼?羅浮宮朗斯分館特展《Dressing like an artist》展開藝術史與時尚史的對話
《The Art of Dressing. Dressing like an Artist》展覽現場(圖片來源:Louvre-Lens)

服裝,是藝術家創作之餘的另一種語言

《Dressing like an Artist》展覽從古希臘與羅馬時期談起。當時,藝術家仍被視為工匠,留下的形象記錄不多,他們的服裝也從未刻意彰顯身份。幾個世紀後,歐洲的畫家與雕塑家逐漸以古代故事中的創作者為榜樣,試圖擺脫工匠的定位,成為以思想與創意為業的藝術家。它們不僅在作品中描繪藝術家穿著古羅馬長袍的形象,甚至也在現實生活中模仿這些造型。這股風潮一路延續至18、19世紀,並影響了當代的時裝設計師。

自古以來,藝術家都穿什麼?羅浮宮朗斯分館特展《Dressing like an artist》展開藝術史與時尚史的對話
《The Art of Dressing. Dressing like an Artist》展覽現場(圖片來源:Louvre-Lens)

與此同時,服裝逐漸發展成為自我詮釋的一種語言,它不只是風格的展現,更是身份認同的投射。藉由觀看藝術家身著的服裝,觀眾將能探索不同時代的精神,並深入藝術家在私人與公共領域間的角色定位。

自古以來,藝術家都穿什麼?羅浮宮朗斯分館特展《Dressing like an artist》展開藝術史與時尚史的對話
《The Art of Dressing. Dressing like an Artist》展覽現場(圖片來源:Louvre-Lens)

例如,荷蘭畫家林布蘭一生創作了超過80幅自畫像,他描繪的自己形象百變,有時穿著東方服飾、有時換上宮廷禮服,有時還化身為皇家的王子;而在19世紀,女性藝術家如路易絲·阿貝馬等人開始穿著當時僅限於男性的西裝和長褲,以行動爭取性別平等,解放被特定服飾所束縛的身體。

自古以來,藝術家都穿什麼?羅浮宮朗斯分館特展《Dressing like an artist》展開藝術史與時尚史的對話
(左)Rembrandt, Autoportrait au chevalet et à l'appuie-main de peintre;(右)Francisco de Goya y Lucientes, Autoportrait(圖片來源:Louvre-Lens)

歷代藝術家透過穿著持續詮釋自我,而這套「穿搭史」背後,同樣反映出品味與審美標準的轉變,甚至展現了挑戰與突破的可能性。透過一探這些藝術家的衣櫃,觀眾或將能從不同角度思考:我們的穿著是否也無聲地傳遞個人的生命經驗?這些服飾又形塑了怎樣的我們?

The Art of dressing. Dressing like an artist

展覽日期|2025/3/26 - 2025/7/21
展覽地點|LOUVRE LENS Museum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