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體育館品牌視覺、入口空間再設計!呼應家與主場精神,打造溫暖明亮的服務體驗

臺北體育館品牌視覺入口空間再設計_01

俗稱「紅館」的臺北體育館,座落於臺北市心臟地帶,是過去許多重要賽事的舉辦場館,如2009臺北聽奧、2017臺北世大運等,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也預計在此登場。作為全國競技運動的最高殿堂,同時許多優秀運動員的發跡之地,建設至今已近30年的臺北體育館,正面臨設備老化、指標系統破碎等問題,為了提供選手與民眾更好的使用體驗,「臺北體育館品牌空間再設計」計畫就此誕生。

臺北體育館品牌視覺入口空間再設計_02
透過入口空間形象改造讓臺北體育館更具現代感。

臺北體育館品牌視覺入口空間再設計_03
電梯外亦覆上嶄新視覺形象。

一座理想的大型體育館,除了滿足競賽或觀賽的需求外,好的動線、指標和空間體驗也扮演著隱藏的關鍵角色,然而隨著場館老化,設備往往難以整合性地與時俱進,單以零星的加裝補強,基礎功能雖齊全了,體驗卻是破碎的。

臺北體育館品牌視覺入口空間再設計_04
全新臺北體育館形象視覺。

為此,由經濟部工業局領頭,台灣設計研究院、臺北市體育局攜手沛肯品牌視覺與無有設計,回頭挖掘場館創立概念與精神,由此發想嶄新的視覺形象與空間整合服務。

This is my House! 從家到主場的精神

在許多運動員成為職業選手、甚至是國手前,多半都會經歷在臺北體育館競賽的時光,於此拔得頭籌,就像踩在職業生涯的起跑點,也因此,臺北體育館可以說是陪伴選手及其親友、觀眾一起成長的存在。

臺北體育館品牌視覺入口空間再設計_05
全新臺北體育館形象視覺。

以此精神為基礎,設計團隊決定將「家」作為新視覺形象的核心,呼應場館對選手的溫暖守護,以及他們在此留下的青澀回憶,並延伸至籃球員「This is my House!」宣示主場、守衛禁區的態度,透過活用這些元素,以同心圓象徵萬眾同心、方形象徵運動場域,以及圖形層層交疊後創造出的萬花筒碎形,傳遞運動賽事振奮人心的意象。

臺北體育館品牌視覺入口空間再設計_06
臺北體育館形象視覺設計概念。

臺北體育館品牌視覺入口空間再設計_07
臺北體育館建立完整的形象視覺系統。

老舊硬體造成體驗破碎

在改造落實之前,臺北體育館入口大廳充斥著宣傳賽事的易拉展,近年又為防疫需求而增設許多消毒與體溫偵測設備,加上服務櫃檯傳統老舊,整體空間顯得相當凌亂,甚至有初來乍到的民眾誤以為自己走到了警察局。

臺北體育館品牌視覺入口空間再設計_08
改造前的臺北體育館服務台。

此外,因動線規劃不佳,每每遇到賽事舉辦,都會需要額外人力在入口引導分流,既阻礙出入口通行,亦是人力資源的浪費。

臺北體育館品牌視覺入口空間再設計_09
改造前的臺北體育館入口大廳。

以同心圓為主體的入口空間再造

在團隊實地踏訪之後,得知在硬體設施的先天不良下,仍不減選手與民眾對臺北體育館服務的青睞,這個小發現也演變成整合入口空間的契機。

臺北體育館品牌視覺入口空間再設計_10
以同心圓為概念打造新的無障礙櫃檯。

臺北體育館品牌視覺入口空間再設計_11
臺北體育館入口空間形象改造與科技應用再設計。

場館服務人員的親切溫暖,值得一個更好的舞台,因此櫃檯的整建成為首要任務。在整合服務流程的大前提下,以同心圓結構為空間主體,打造無障礙櫃檯,並同步配置數位面板,播放經統一設計的視覺、場館形象動畫、現場賽事資訊,善用溝通設計,使訊息一目瞭然。主視覺亮眼的色調,也為整體空間帶來活力的印象。

臺北體育館品牌視覺入口空間再設計_12
圓環內圍記錄著場館歷史。

臺北體育館品牌視覺入口空間再設計_13
臺北體育館入口空間形象改造與指標系統改造。

透過視覺形象與空間的整合優化,讓充滿歷史的老體育館得以重新出發,奠基智慧場館的基礎,強化品牌形象並再次打開空間美感。臺北體育館入口優化僅是整體計畫的第一步,未來也預計拓展至館內的各個空間,並帶動更多運動產業與場域發展的跨領域整合,讓居民健康以及城市治理皆更上一層樓。

臺北體育館品牌視覺入口空間再設計_14
臺北體育館電梯空間改造,使場館形象一致。

臺北體育館品牌視覺入口空間再設計_15
臺北體育館指標系統改造。

文|Carol Chien

資料、圖片|台灣設計研究院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設計從來不是新鮮事:三世紀的 Villeroy & Boch,如何讓經典活在當下?

從歐洲皇室餐桌到現代人的衛浴日常,德國百年國寶品牌 Villeroy & Boch 早已是高品質生活美學的象徵。這個歷史悠久的品牌,不只延續近三世紀的工藝精神,也不斷嘗試與當代生活對話,讓設計的語言在時間與文化之間流動。

楠弘集團

當一個品牌走過近三百年,它所面對的挑戰不再只是市場競爭,而是如何持續回應生活的變化。對 Villeroy & Boch 而言,設計不僅承載歷史,更是連結文化與人的語言。亞太區董事總經理Sami Häikiö 長年觀察市場趨勢與文化轉譯,他認為唯有讓歐洲的設計語言能被在地文化理解與吸收,品牌才有可能真正進入當代生活的感知層面。

楠弘集團

品牌語言的歷史厚度,如何在當代被延續

創立於 1748 年的 Villeroy & Boch,不只是洛林地區的一間瓷器工坊,而是橫跨三世紀的生活美學符號;它的歷史不屬於博物館,而是一座持續運作的靈感資料庫。從梅特拉赫的修道院工坊起步,品牌從十八世紀走來,歷經歐洲美學、文化與日常實用性的交織淬鍊,逐步發展出專屬於 Villeroy & Boch 的設計語感與風格肌理,成為當代設計師創作的重要養分。對 Sami Häikiö 而言,V&B 的設計之所以與眾不同,是因為每一項作品背後,都承載著品牌數百年來對形式、比例與文化的長期思考。

楠弘集團

近年推出的 Antao 系列,靈感取自森林清晨露珠的形態,將微觀生命轉化為當代空間的有機曲線;而 1971 年問世、2020 年重返市場的 La Boule 球形餐瓷組合,則以精準比例與模組化結構,詮釋經典如何蛻變為當代生活的美感細節。「我們的設計從不模仿歷史,而是用歷史對話當代。」Sami 認為,這種再詮釋的能力,讓 Villeroy & Boch 同時保有優雅底蘊與面向未來的語言。

楠弘集團

當生活節奏轉變,設計也必須回應新的需求

觀察亞洲市場近年的變化,Sami 注意到一項關鍵趨勢:居家空間不再只是功能集合,而是成為情緒流動與風格展現的容器。特別是在衛浴領域,他提到消費者已不滿足於「風格」與「實用」,而是期待這個空間也能承載自我生活的投射。V&B 於是從使用情境出發,蔓延出自由的獨立式浴缸、智能馬桶、情境式淋浴等多樣化選擇,搭配自然材質與柔和色彩,讓每個角落都能營造療癒與儀式感。他強調,好的設計應該是「可感知」的,而非流於形式。亞洲市場對細節的敏感、對質感的要求,也反過來促使品牌持續在工藝精度與空間氛圍上下功夫;如此體驗式設計,也讓 Villeroy & Boch 成為全球高端空間的首選之一,不只在德國擁有 70% 的衛浴市佔率,更廣泛應用於香格里拉、文華東方、半島酒店等國際頂級酒店體系。

楠弘集團

與其複製歐洲生活,不如創造在地共感

當品牌邁向不同文化語境時,能否建立真正的情感連結,是成敗關鍵。對 Sami 而言,品牌與在地的關係從不是單向輸出,而是透過共創,描繪出能貼近人們生活習慣的嶄新場景。他以與楠弘合作的台中旗艦門市為例,從空間設計到動線配置,皆由熟悉台灣市場的團隊主導,V&B 則輸入品牌美學視角並提供完整產品支援;這樣的分工不只是尊重文化,也讓品牌精神以在地方式自然融入生活。他形容這間門市不只是銷售據點,而是一場關於「如何在日常裡體驗設計精神」的沈浸式提案;在這裡,歐洲的歷史不再只是背景,而是透過台灣的轉譯,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說:「我們相信,真正有生命力的設計,從來不是複製,而是在對話中誕生。」

文 | 邵瀠萱  圖片提供 | 楠弘集團

Aesop把老台南裝進店中!揉謝宅日式老屋語彙、林百貨幾何輪廓,打造如家舒適的暖色調空間

把老台南裝進店中!Aesop新光三越小北門店空間以謝宅、林百貨為靈感打造

每走進一間Aesop店鋪,就像讀了一則街區故事。Aesop向來擅長將在地語彙融入店鋪,與品牌俐落、講求秩序的空間設計策略相互揉合,打造出理性與感性兼具的體驗空間。隨新光三越台南小北門店揭幕,Aesop新店亦同步開張,店鋪設計自兩座古色古香的城市地標「謝宅」及「林百貨」汲取靈感,再現府城獨有的懷舊氣息與生活感。

把老台南裝進店中!Aesop新光三越小北門店空間以謝宅、林百貨為靈感打造
(圖片提供:Aesop)

將古城記憶揉入空間設計

作為台灣歷史最為悠久的城市,台南建城400年來歷經無數蛻變,從大航海時代作為對外貿易的據點,逐漸演變為島嶼的政經中心,如今則是文化底蘊及當代創意激盪的古城。歷經時光淘洗,台南的歷史記憶沈澱於蜿蜒的街巷之中,烙刻在老屋的古木與磚瓦之間。

把老台南裝進店中!Aesop新光三越小北門店空間以謝宅、林百貨為靈感打造
(圖片提供:Aesop)

Aesop新光三越台南小北門店的設計靈感,正是來自乘載府城記憶的兩座地標。設計團隊對空間想像自「台南謝宅」啟程,這座修舊如舊的歷史老屋,優雅地保留了日治時期的建材語彙,也蘊藏著家的溫度與寧靜氛圍。格局靈感則源自「林百貨」由俐落幾何線條構築的氣派佈局。

把老台南裝進店中!Aesop新光三越小北門店空間以謝宅、林百貨為靈感打造
(圖片提供:Aesop)

呼應「謝宅」及「林百貨」的設計細節

店鋪汲取謝宅的日式設計語彙,融合貼近台灣人日常的自然元素,如編織竹簾、木製家等,以原木色調包覆整個空間,如夕陽在此永恆不墜。貫穿全店的六角形檯面,其造型呼應林百貨的空間佈局,幾何感強烈、輪廓典雅大器。天花板與牆面則以圓弧拱形構成,為空間形塑更加親密的尺度感。

把老台南裝進店中!Aesop新光三越小北門店空間以謝宅、林百貨為靈感打造
(圖片提供:Aesop)

花磚、掛畫藏在地風景

產品陳列櫃則以溫潤木質打造,下方櫃體層層堆疊的木片遠看如樹木紋裡,為店鋪注入有機氣息。店鋪中央具份量感的木造櫃檯,上頭鋪滿由台灣在地職人「爿爿花」手工打造的花磚,藉此向在地傳統工藝致敬,也展現了屬於台灣人的常民美學,為零售場域注入生活氣息。

把老台南裝進店中!Aesop新光三越小北門店空間以謝宅、林百貨為靈感打造
(圖片提供:Aesop)

牆上畫作《鑲金招牌》出自現居柏林的台灣藝術家柴喬軒之手,他以台南作為設計構想,抽象描繪出連排的土黃色老屋在陽光照耀下浮現金邊,將府城的街市印象和暖陽引入店中。

把老台南裝進店中!Aesop新光三越小北門店空間以謝宅、林百貨為靈感打造
(圖片提供:Aesop)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