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下日常生活裡的諷刺喜劇!專訪法國藝術家Jean Jullien從平面藝術到潮流品牌的創作幕後

畫下日常生活裡的諷刺喜劇!專訪法國藝術家Jean Jullien從平面藝術到潮流品牌的創作幕後(圖片提供:Jean Jullien Studio)

黑色輪廓邊框裡,簡單卻靈動的五官映照出當代人類百態。法國藝術家Jean Jullien並置童趣諷刺與大人天真的畫作,出現在《紐約時報》、《國家地理》等國際媒體,也以自創品牌NouNou攻占韓國潮流文化。La Vie專訪到這位坐擁破百萬IG追蹤的藝術家,走進他持續圈粉全球的創作幕後。

Jean Jullien標誌性的黑色外框與簡約線條風格。(圖片提供:Jean Jullien Studio)
Jean Jullien標誌性的黑色外框與簡約線條風格。(圖片提供:Jean Jullien Studio)

無異於世界上許多人的童年,Jean Jullien是個看漫畫長大的孩子。出生於法國西部的城市南特(Nantes),他大量接觸法國漫畫、美國漫畫、日本動漫,各種類型葷素不拘。回想起這段最初啟蒙,他說,「它們確實激發了想像力,引導我表達腦中所想,提供我用視覺去轉譯周遭世界的基礎。正因為閱讀、觀看的內容類型不拘一格,使我擺脫了必須堅持單一風格的想法。」

不同於大多數職業畫家,他先赴法國坎佩爾(Quimper)求學,再到英國倫敦就讀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Central Saint Martins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攻讀的都是平面設計。他認為,平面設計的學習提供了紮實的圖像製作知識,教會他如何創造出能有效溝通的視覺,「顏色、構圖、排版,當圖像必須傳遞訊息的時候,每一個元素都很重要。從這個意義來說,這段養成對我幫助很大。」畢業後,他的插畫開始刊載於《紐約時報》、《衛報》等媒體,直到2015年,他因巴黎恐攻畫下結合巴黎鐵塔與和平符號的「Peace for Paris」圖像,一夜瘋傳至全球,意外讓他受到國際矚目。但他當時接受CNN採訪時表示,自己無法感到驕傲或開心,因為這是非常黑暗的時刻,並不樂見這樣的曝光,但至少很欣慰大眾能運用這個圖像。

Jean Jullien在韓國東大門設計廣場舉辦個人首檔大型回顧展《Then, There》。(圖片提供:Jean Jullien Studio)
Jean Jullien在韓國東大門設計廣場舉辦個人首檔大型回顧展《Then, There》。(圖片提供:Jean Jullien Studio)
Jean Jullien於韓國東大門設計廣場舉辦個人首檔大型回顧展《Then, There》。(圖片提供:Jean Jullien Studio)
Jean Jullien於韓國東大門設計廣場舉辦個人首檔大型回顧展《Then, There》。(圖片提供:Jean Jullien Studio)

粗黑外框與簡單線條的畫風形塑

這並非Jean Jullien第一次用藝術回應社會事件,2015年初發生的《查理週刊》總部恐怖槍擊,他就在社群上傳鉛筆與槍頭相對的圖像。生活裡的觀察與感受,一直是他的創作靈感,「這來自本能,我擁有迅速對很多事情感到煩躁的能力。我會把這些事情轉化成喜劇畫出來,就比較不會太沮喪。」他說,過去自己花大量時間在社群媒體上,常常會把觀察到的現象畫出來,即便現在已減少社群媒體使用時間,卻在真實世界發現喜劇素材多到不敢相信,「像是人工智慧、自我展演的癡迷、對永生的渴望等等。」這些諷刺喜劇都在他標誌性的粗黑外框、簡單線條下有了生命,而這個畫風源自他使用攝影棚、紙模型的創作階段,為了方便剪紙,先在紙上畫出輪廓、讓圖像從背景中突顯。後來他從事攝影創作的時間越來越少,因此現在看到的插畫風格,其實就是把當時的創作「壓扁」到二維平面上,只保留紙張顏色和黑色畫筆輪廓。

Jean Jullien將從事紙模型創作的風格「壓扁」到二維平面上,保留紙張顏色和黑色畫筆輪廓,形成現今的繪畫風格。(圖片提供:Jean Jullien Studio)
Jean Jullien將從事紙模型創作的風格「壓扁」到二維平面上,保留紙張顏色和黑色畫筆輪廓,形成現今的繪畫風格。(圖片提供:Jean Jullien Studio)
Jean Jullien現今在韓國接連展開個展,未來希望能做更多大型展覽,帶觀眾踏上遠離日常的旅程。(圖片提供:Jean Jullien Studio)
Jean Jullien現今在韓國接連展開個展,未來希望能做更多大型展覽,帶觀眾踏上遠離日常的旅程。(圖片提供:Jean Jullien Studio)

插畫是大眾最認識他的創作媒材,但他也橫跨裝置、動畫、攝影、服裝等領域。例如代表作之一《Paper People》系列,宛若紙娃娃的簡約人形,故事概念是一個被創作者遺忘的角色,決定自己在紙上尋找朋友。這件作品最初是Jean Jullien在學校做的紙模型,隨著時間發展成更穩固的金屬結構,「我喜歡它們保留了紙張的簡單性,讓我有辦法將它們變成我想要的任何形狀,隨著時間推移與媒材變化,發展出更大、更長久的故事。」2016年,《Paper People》首次以金屬裝置在展覽《Flat Out》亮相,從此開始以各種型態出現在他的創作。近期與藝術品牌「Case Studyo」的合作,紙人們化身椅子;目前正在日本東京銀座GINZA SIX展出的《The Departure》,則把裝置吊在8公尺高的中庭,「讓我有機會探索懸吊空中,還有目前為止都沒有嘗試過的動態。未來我希望在不同的故事章節、展出場合繼續發展它們,將整個敘述彙編成書或展覽。」

日本東京銀座GINZA SIX展出《The Departure》,將《Paper People》的紙人裝置吊在8公尺高的中庭。(圖片提供:Jean Jullien Studio)
日本東京銀座GINZA SIX展出《The Departure》,將《Paper People》的紙人裝置吊在8公尺高的中庭。(圖片提供:Jean Jullien Studio)

他也和弟弟Nicolas Jullien組成創作團體「Jullien Brothers」,發表不少動畫作品。「我一直很喜歡《Catastrophe》,因為它非常DIY,又非常快節奏、色彩豐富。但《Troll Slayer》才是我最喜歡的作品,理由在於它的製作方式:在我們的倫敦臥室裡,用了很多透明膠帶和動畫木偶。」有趣的是,弟弟亦有音樂人身分,先後以「Niwouinwouin」、「the coward」的名字闖蕩樂壇,Jullien Brothers也製作了許多音樂錄影帶,是Jean Jullien至今都很鍾愛的作品,因為很簡單卻聰明。

《Paper People》的紙人持續以不同形象與故事出現在Jean Jullien的作品,例如在藝術品牌「Case Studyo」的合作中化身為椅子。(圖片提供:Jean Jullien Studio)
《Paper People》的紙人持續以不同形象與故事出現在Jean Jullien的作品,例如在藝術品牌「Case Studyo」的合作中化身為椅子。(圖片提供:Jean Jullien Studio)

合適的商業案並不會降低創作品質

個人創作之外,Jean Jullien總令人會心一笑的插畫,也受到Beams、RCA Records、The Connaught、Salomon等品牌青睞邀約合作。藝術和商業的平衡,往往是每個創作者必須面對的課題,對此他自有一套看法,「我以前接更多商業案,當案子比較少、間隔比較長的時候,幾乎來者不拒。現在我只接一些挑選過、認為合適的案子,只要商業案的合作對象合適,我不覺得它會降低作品品質。」對於合作的商品,他說自己並沒有所謂「票房壓力」,而是視其為向不同群眾溝通自己作品的好管道。

Phaidon Press出版Jean Jullien首本回顧著作,其中收錄了各式滑板作品。(圖片提供:Jean Jullien Studio)
Phaidon Press出版Jean Jullien首本回顧著作,其中收錄了各式滑板作品。(圖片提供:Jean Jullien Studio)

近年他和衝浪板品牌「Fernand Surfboards」合作,推出海豹、藍鯨、橙色與灰色的魚,4款手繪衝浪板宛如卡通海洋動物優游浪上。問及合作契機,他笑說這並非品牌主動邀約,而是私下愛衝浪的他,先向Fernand Surfboards訂製一款他要使用的粉紅色衝浪板,訂單成立後竟接獲創辦人Geoffray Sipoir聯繫,提議可以一起做點什麼。他們從一系列刺繡服裝開始發想,之後轉向了衝浪板。Jean Jullien先提了簡單草圖後,兩人一起來到法國衝浪勝地奧瑟戈爾(Hossegor),他回憶起創作過程,「他已經先做好衝浪板形狀、上好底色,然後我在上面畫出細節,他再經過玻璃纖維強化與拋光處理後,一切都就緒了!」

Jean Jullien和衝浪板品牌「Fernand Surfboards」聯名推出手繪海洋動物衝浪板。(攝影:julienbinchbinet)
Jean Jullien和衝浪板品牌「Fernand Surfboards」聯名推出手繪海洋動物衝浪板。(攝影:julienbinchbinet)

以自創品牌與大型展覽打入韓國潮流

在流行文化競爭激烈的韓國,Jean Jullien的作品也受到歡迎。2016年,他和韓國藝術家Jae Huh共同創立品牌「NouNou」,打入韓國潮流市場。兩人是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的同學,Jean Jullien形容他們「認識後就一拍即合」,求學期間經常合作作業和自發性創作,之所以會一起成立品牌,就是單純想延續這份合作。NouNou的代表性視覺是一張「臉」,用Jean Jullien一貫的粗黑筆觸描繪出簡約表情,並把這一張張表情與顏色迥異的臉,運用在衣服、帽子、鞋子、杯子等商品,童趣卻大人感十足。之所以選用臉作為品牌視覺,他說,「臉是一個容易親近和感到關聯的圖像,我們的想法是,要有一個足夠簡單的視覺,讓我們有很大的自由可以玩創作。Jae對衣服很有眼光,所以知道圖像該用在哪裡、不該用在哪裡。我們真的是攜手合作,無時無刻都在討論每件事的方向,這讓NouNou非常特別。」

Jean Jullien和韓國藝術家Jae Huh共同創立品牌「NouNou」,將「臉」這品牌主要視覺運用在各式潮流商品。(圖片提供:Jean Jullien Studio)
Jean Jullien和韓國藝術家Jae Huh共同創立品牌「NouNou」,將「臉」這品牌主要視覺運用在各式潮流商品。(圖片提供:Jean Jullien Studio)

NouNou的商品目前以服飾為大宗,「NouNou從來都不是服裝品牌,之所以採用這個形式,是因為Jae可以更輕鬆地運用他在時尚界的資源來創作。」Jean Jullien說,兩人一直有很多新計劃想要與正在嘗試,例如Jae Huh現今不僅是品牌共同創辦人,也作為經紀人代理他的作品,並在韓國各地舉辦展覽。2022年下半年到2023年初,他在韓國東大門設計廣場(DDP)舉辦個人首檔大型回顧展《Then, There》,「展覽概念是回顧過去20年我所做的一切,審視現在自己走到了哪個階段。主題建立在一系列觀察後的提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它非常謙卑。我花費最多時間並引起觀眾共鳴的是『素描本展間』,因為我回頭閱讀了數千頁私人日記,並畫出一幅敘事壁畫重述過去20年生活中發生的事。這有點像是乘坐一趟內心的雲霄飛車,但觀眾們似乎很欣賞它的誠意。」而今年3∼10月於韓國慶州宇洋美術館(Wooyang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也有新展覽《Still There》登場。

NouNou於2023年春季發布的新品。(圖片提供:Jean Jullien Studio)
NouNou於2023年春季發布的新品。(圖片提供:Jean Jullien Studio)

歷經各種媒材創作、與各類品牌合作,現在的Jean Jullien仍有想再嘗試的下一步,「我真的很想做一本圖像小說和一部動畫。整體來說,我很想做更多大型展覽,更沉浸式的作品,可以真正帶觀眾踏上一段旅程,遠離日常生活和習慣,並挑戰他們。」行駛在創作路上20年的飛車,如今只來到中繼站,帶著不變玩心與百變創意,持續把沿途上的喜怒描繪成畫。

Jean Jullien持續以簡約但鮮明的繪畫風格圈粉全球。(圖片提供:Jean Jullien Studio)
Jean Jullien持續以簡約但鮮明的繪畫風格圈粉全球。(圖片提供:Jean Jullien Studio)

Jean Jullien

1983年生,平面藝術家,現居於巴黎。2008年畢業於中央聖馬丁學院,2010年畢業於皇家藝術學院。創作範圍橫跨插畫、攝影、動畫、服裝、裝置、書籍、海報(甚至還有滑板)等。作品曾於巴黎、倫敦、布魯塞爾、洛杉磯、紐約、舊金山、柏林、東京、首爾、新加坡等地的美術館或藝廊展出。作品刊載於《紐約時報》、《紐約客》、《國家地理》等媒體。與Beams、RCA Records、The Connaught等國際品牌合作。2022年由Phaidon Press出版個人首本回顧著作。 IG:jean_jullien

文|張以潔

攝影|julienbinchbinet

圖片提供|Jean Jullien Studio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La Vie 2023/4月號《尋找森系靈感》

大稻埕百年校園裡的「太平國小博物館」:展出黃土水《少女》胸像,開館特展爬梳其創作中「孩子」的多重面貌

大稻埕百年校園裡的「太平國小博物館」:展出黃土水《少女》胸像,開館特展爬梳藝術家創作生涯

太平國小博物館自2022年啟動籌備,歷時3年,將於2025年7月3日正式對外開放。這座延續黃土水精神所打造的校園藝術生態博物館,以「聽得見讀書聲、聞得見稻穗香、看得見大稻埕歷史、能親近黃土水傑作《少女》胸像」為使命,深植於百年校園日常與在地文化記憶之中。另外,太平國小博物館採線上預約制、免費參觀,即日起可在官方網站線上預約。

黃土水130歲誕辰,太平國小博物館元年

黃土水生於1895年7月3日,1907年轉入太平國小前身「大稻埕公學校」就讀。1915年自總督府國語學校畢業後返母校任教半年,隨後赴東京美術學校深造。1920年,他以大理石雕刻《少女》胸像作為畢業創作,並將此作品贈與母校,種下今日太平國小博物館的種子。

太平國小博物館將於7月3日正式對外開放。2025年7月3日這一天,恰為臺灣第一位雕刻家黃土水130歲誕辰,也將成為這座博物館的生日。(圖片提供:太平國小博物館、攝影:黃宏錡)
太平國小博物館將於7月3日正式對外開放。2025年7月3日這一天,恰為臺灣第一位雕刻家黃土水130歲誕辰,也將成為這座博物館的生日。(圖片提供:太平國小博物館、攝影:黃宏錡)

全臺首座校園藝術生態博物館誕生

《少女》胸像承載著藝術家對故鄉的情感與理想,百年來靜靜守護於校園一隅。2020年出借北師美術館進行修復並參展,社會反應熱烈,也促成關於保存與展示的公共討論。北師美術館創辦人林曼麗認為,《少女》胸像「就地保存」不僅回應黃土水贈作母校的初衷,更承載太平國小師生代代守護的情感,也符合學校與校友會的期望。唯須建立具備「專業性」、「公共性」、「教育性」的博物館機制,並解決永續經營的挑戰。而北師美術館團隊自2022年5月起進駐太平國小,延續「One Piece Museum」計畫核心,即透過「一件」文物即可在校園內落實美術館/博物館的概念,藉由館校協作模式與學校課程連結,導入藝術史、博物館專業、文化資產保存知能;並由田中央工作群參與空間規劃,最終這座校園藝術生態博物館誕生。

《少女》胸像於黃土水專室(圖片提供:太平國小博物館、攝影:黃宏錡)
《少女》胸像於黃土水專室(圖片提供:太平國小博物館、攝影:黃宏錡)
(圖片提供:太平國小博物館、攝影:黃宏錡)
(圖片提供:太平國小博物館、攝影:黃宏錡)

深植校園生活,延續地方文化脈絡

這座博物館深植校園生活,亦延續地方文化脈絡。沿著博物館小徑走入,映入眼簾的是由學生每日照料的田園,「綠色稻波」正呼應黃土水〈出生於臺灣〉一文中對故鄉風土的讚頌。稻波倒映於舊蒸飯室改建而成的「黃土水專室」落地窗上,這棟一樓平房即為《少女》胸像的常設展間。展室牆面採圓潤泥牆設計,營造如「土角厝」般質感,室內設有相思木打造的學習平台,自然光從玉蘭花樹梢灑落,映照胸像細膩的造形與紋理,展現黃土水對藝術的執著與對生命的凝視。專室門前的幽香,則來自紀念其遺孀廖秋桂所設置的桂花花台。

黃土水專室(圖片提供:太平國小博物館、攝影:黃宏錡)
黃土水專室(圖片提供:太平國小博物館、攝影:黃宏錡)
(圖片提供:太平國小博物館、攝影:黃宏錡)
(圖片提供:太平國小博物館、攝影:黃宏錡)

推出開館大展「黃土水與孩子們」

步出專室,可見一小方仿三合院「埕」的戶外工坊,重現黃土水雕刻大理石的工作場景;與之相連的「特展室」活化行政廊道空間。太平國小博物館開館特展主題為「黃土水與孩子們」,串聯三個子題:「黃土水身邊的孩子們」、「黃土水創作的孩子們」,以及「《少女》胸像與太平國小的百年情誼」,爬梳藝術家創作生涯中「孩子」的多重面貌。

特展室(圖片提供:太平國小博物館、攝影:黃宏錡)
特展室(圖片提供:太平國小博物館、攝影:黃宏錡)
(圖片提供:太平國小博物館、攝影:黃宏錡)
(圖片提供:太平國小博物館、攝影:黃宏錡)

黃土水與夫人膝下無子,在東京生活時與姪兒們共同起居,他們時而擔任助手,時而成為模特兒。展覽亦首度公開四姪黃清雲(歸化日本後改名幸田好正)後代寄藏的珍貴史料。黃土水早年以兒童為主題創作多件作品,包括初次入選帝展的《蕃童》(1920年)、獻給皇太子的《三歲童子》(1923年)等,雖皆佚失,皆為其雕刻生涯的重要篇章。目前存世之兒童主題作品僅《少女》胸像、《男嬰頭像》(1918年)與《水牛群像》(1930年)三件;其中遺世巨作《水牛群像》常設北市中山堂,《男嬰頭像》則特別出借本展。

《男嬰》頭像於黃土水專室(圖片提供:太平國小博物館、攝影:黃宏錡)
《男嬰頭像》於黃土水專室(圖片提供:太平國小博物館、攝影:黃宏錡)

回顧《少女》胸像的百年保存歷程

展覽透過珍貴作品與文獻梳理,引導觀者能親炙黃土水對童稚神韻的描寫功力,也透露其寄寓純真的創作思維。展覽亦首次系統回顧《少女》胸像在太平國小的百年保存歷程,訴說其自1920年代進入校園以來,歷經沉潛、修復、再現,最終催生校園藝術生態博物館的百年情誼。除了《少女》胸像,百年老校太平國小亦珍藏千餘件歷史文物,未來將活用這些資源規畫展覽、結合學校課程發展,並透過家長、志工與社區的參與,深化並擴散博物館能量,持續拓展黃土水的精神不朽。

展覽亦首次系統回顧《少女》胸像在太平國小的百年保存歷程。(圖片提供:太平國小博物館、攝影:黃宏錡)
展覽亦首次系統回顧《少女》胸像在太平國小的百年保存歷程。(圖片提供:太平國小博物館、攝影:黃宏錡)

「久子館長」上任

值得一提的是,太平國小博物館的「館長」已在今年5月18日博物館日上任,她是「少女資歷105年,館長資歷0年」的《少女》胸像的數位分身「久子小姐」。《少女》胸像1920年首次登場於黃土水的畢業展時,名為「ひさ子さん」也就是「久子小姐」的意思。如今《少女》胸像以「數位分身」恢復這個名字,成為太平國小博物館的在社群媒體中代言人。

(圖片提供:太平國小博物館、攝影:黃宏錡)
(圖片提供:太平國小博物館、攝影:黃宏錡)

太平國小博物館開館大展「黃土水與孩子們」
展期|2025.07.03 - 2026.01.31
地點|太平國小博物館(臺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二段239號)
開放時間|週二、週四、週六(國定假日休館)
採線上預約制,免費參觀,預約請點此

資料提供|太平國小博物館、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史上最大David Hockney展覽現身巴黎!400+作品齊聚路易威登基金會,一次看盡70年創作軌跡

史上最大David Hockney展覽現身巴黎!400+作品齊聚路易威登基金會,一次看盡70年創作軌跡

史上規模最大的David Hockney登陸巴黎路易威登藝術基金會(Fondation Louis Vuitton),匯聚近70年藝術生涯、超過400件作品,從加州時期以泳池為題的一系列作品,到近年以iPhone與iPad創作的數位繪畫,展現David Hockney對於創作與創新的執著不懈。

史上最大規模的David Hockney特展

這場展覽由David Hockney親自參與策劃展覽敘事與空間配置,並與他的伴侶兼工作夥伴Jean-Pierre Gonçalves de Lima共同構思。展覽除了聚焦其過去25年的創作,也同時回顧David Hockney早期的代表性作品,帶領觀眾走進他多元且持續進化的藝術世界。他表示:「《David Hockney 25》是我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展覽,連我現在正在創作的畫作也會展出,我想這一定會非常精彩。」

史上最大David Hockney展覽現身巴黎!400+作品齊聚路易威登基金會,一次看盡70年創作軌跡
《David Hockney 25》展覽現場(圖片來源:Fondation Louis Vuitton)

持續帶來創新與驚喜的藝術旅程

自1960年代初嶄露頭角以來,David Hockney一直是英國當代藝術的重要代表。活躍藝壇至今超過六十年,他的創作生涯豐富且多產,無論媒材或技法皆持續創新,從未停下腳步。

史上最大David Hockney展覽現身巴黎!400+作品齊聚路易威登基金會,一次看盡70年創作軌跡
David Hockney(圖片來源:Fondation Louis Vuitton)

David Hockney著迷於各種風格的藝術語言,並從自身的觀察、記憶與想像中汲取靈感。《David Hockney 25》首先以1950至1970年代的重要創作揭開序幕,像是1960年代David Hockney移居美國洛杉磯,以當地明媚的陽光、泳池與自由氛圍創作出的《更大的水花》與《藝術家的肖像(泳池與兩個人像)》等作品,以及《我父親的肖像》、雙人肖像系列如《克拉克夫婦與貓》等。

史上最大David Hockney展覽現身巴黎!400+作品齊聚路易威登基金會,一次看盡70年創作軌跡
Portrait of an Artist (Pool with Two Figures)(圖片來源:David Hockney)
史上最大David Hockney展覽現身巴黎!400+作品齊聚路易威登基金會,一次看盡70年創作軌跡
Christopher Isherwood and Don Bachardy(圖片來源:David Hockney)

1980至1990年代,David Hockney轉而描繪自然景觀,並持續挖掘風景畫的可能性。本展將呈現該時期代表作如《更大的大峽谷》等。

展覽的重點部分,則聚焦David Hockney近25年回到英國,於約克郡、諾曼第與倫敦的創作。在這段時期,他以色彩明亮、視角大膽的自然主題畫作為主,像是描繪春日山楂叢盛開的《五月的白花灌木》,以及巨幅冬景《沃特附近較大的樹》等,都展現了他對季節與光線變化的敏銳觀察。

史上最大David Hockney展覽現身巴黎!400+作品齊聚路易威登基金會,一次看盡70年創作軌跡
May Blossom on the Roman Road(圖片來源:David Hockney)

這些畫作後來也成為David Hockney數位創作的基礎。新冠疫情期間,他以iPhone與iPad捕捉春日與重生意象的景色,透過科技筆觸描繪生活的希望,持續為人們帶來充滿驚喜的作品如《220 for 2020》系列。同時,他也持續以iPad和壓克力媒材為親友繪製肖像,並以傳統畫框裝裱數位畫作,產生時空交錯的視覺效果。

史上最大David Hockney展覽現身巴黎!400+作品齊聚路易威登基金會,一次看盡70年創作軌跡
Full Bloom, 27th March 2020, No. 1(圖片來源:David Hockney)

來到展覽的尾聲,則將揭曉David Hockney自2023年7月搬至倫敦後的最新作品,其創作過程深受孟克與布萊克等人啟發,畫中結合天文、歷史、地理等元素。除此之外,David Hockney更將在此帶來他最新的自畫像,為這場規模空前的回顧之旅收尾。

史上最大David Hockney展覽現身巴黎!400+作品齊聚路易威登基金會,一次看盡70年創作軌跡
After Munch: Less is Known than People Think(圖片來源:David Hockney)
史上最大David Hockney展覽現身巴黎!400+作品齊聚路易威登基金會,一次看盡70年創作軌跡
Bigger Trees near Warter or/ou Peinture sur le Motif pour le Nouvel Age Post-Photographique(圖片來源:David Hockney)

David Hockney 25

展覽日期|2025.4.9 - 2025.8.31
展覽地點|Fondation Louis Vuitton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