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臺北時裝週》國際時尚論壇:以「多元共融DE&I」出發,探討多元文化議題及AI發展趨勢!

《2023臺北時裝週》國際時尚論壇:以「多元共融DE&I」出發,探討多元文化議題及AI發展趨勢!

年度眾所矚目的時尚圈盛事《2023臺北時裝週》年年突破時尚的框架與界線,為臺灣時尚界不斷創造年度空前話題,今年同樣在臺北市文化局、文化部與經濟部的大力整合之下,於9月29日正式開跑到10月29日帶來一連串精彩活動不間斷。

2023國際時尚論壇力邀各界專業人士分享觀點,由左至右:時尚自媒體經營者汪孟婷、VOGUE董事總經理劉震紳CM、文化局蔡詩萍局長、韓國時尚策展人兼專欄作家-金弘基、《數位時代》創新長黃亮崢(圖片提供:2023臺北時裝週)
2023國際時尚論壇力邀各界專業人士分享觀點,由左至右:時尚自媒體經營者汪孟婷、VOGUE董事總經理劉震紳CM、文化局蔡詩萍局長、韓國時尚策展人兼專欄作家-金弘基、《數位時代》創新長黃亮崢(圖片提供:2023臺北時裝週)

本次以【多元共融DE&I】為概念,傳遞時尚產業對於美麗的全新定義,展現更多的可能性,讓設計的應用不限制於性別、年齡,能夠為少數人服務,鼓勵市民們展現獨特的自我價值,包容不同層面的審美。而本次時裝週的國際論壇,主題即以「多元議題」為出發觀點,力邀各界專業人士分享觀點,更跨國邀請到具有首爾時裝週經驗的時尚策展人來臺分享,同時邀請到AI科技與多元共融的趨勢研究專家,共同激盪未來時尚產業的新模式,讓大家重新看待時尚設計可以為社會與大眾帶來的貢獻,感受臺北俱備國際視野、先鋒、創新的城市價值與精神。

代表未來年輕消費世代Gen Z的價值觀:多元共融DE&I

多元共融的趨勢,不僅限於顯性外觀與性別的變化,更深入包含文化與社會意識,關係到設計師的設計本質,更是各大品牌近年在設計上不約而同的設計核心。10月16日(一)舉行的國際時尚論壇定於松菸誠品表演廳舉辦,由《VOGUE》總編輯孫怡Leslie擔任論壇計畫主持人,邀請各界權威人士分享,同時也讓全球觀眾都能透過網路平臺同步觀賞。邀請到重量級講師包含首爾時尚策展人兼作家的金弘基、「數位時代」創新長黃亮崢跟時尚自媒體網紅汪孟婷Angelika Wang等嘉賓,以自身專業出發交流各自的時尚觀點,從多元面向探討時尚發展,分別聚焦於多元共融議題、AI發展趨勢及國際時裝週經驗分享,並與各界一同探討其未來趨勢與發展。

時尚自媒體經營者汪孟婷Angelika Wang(圖片提供:2023臺北時裝週)
時尚自媒體經營者汪孟婷Angelika Wang(圖片提供:2023臺北時裝週)

從2022年9月第一屆的VOGUE WORLD,一股蘊含多元文化的運動逐漸拉開序幕,而近年在時尚圈越來越多人在討論的主題DE&I多元共融,也代表了未來的年輕消費世代Gen Z所欣賞的價值觀---多元化與包容性。本次誠摯邀地邀請到了時尚自媒體經營者汪孟婷 Angelika Wang,與聽眾們說明何為「DE&I」,並從設計、行銷到營運看DEI多元共融與時尚的現在與未來。汪孟婷在服裝產業深耕十年,擔任過服裝品牌採購、銷售和企劃,能夠以多樣視角觀察時尚產業,2013-2019年她在澳洲生活期間體驗到當地的多元文化,加上企劃工作關係,時常接觸品牌拍攝,發現大眾對於美的偏好較為單一,她希望能透過推廣多元共融,真正做到時尚產業民主化,讓更多人了解並重視多元共融(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也讓身在台灣的我們透過對多元共融的了解,以更具包容性的視角觀看產業。

她也分享道,每個品牌對於多元共融都會有不同的解讀及立場,流動性的思維才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從對內Internal Marketing與對外External Marketing切入,展現品牌立場與觀點,具有多元創造力、文化和包容性的品牌才能跟上這波趨勢。

AI大潮來襲,對於全球時尚產業的發展與影響

於多元共融趨勢發展的同時,AI帶來的便利又為時尚設計產業帶來了莫大的影響,同場《數位時代》創新長黃亮崢 James Huang也緊接著與聽眾們分享面對AI大潮來襲,時尚圈應如何看待。開發者出身的James,關懷數位科技、商業模式、消費市場與組織轉型,曾採訪國內外知名商業領袖,與上千家新創團隊,並主持有PodCast節目《數位關鍵字》。

《數位時代》創新長黃亮崢James Huang(圖片提供:2023臺北時裝週)
《數位時代》創新長黃亮崢James Huang(圖片提供:2023臺北時裝週)

在這次的論壇中,他提及發展了將近三十年的網際網路在現代已全面普及於社會,且跟每個產業擁有高度相關,深深地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現代社會的我們倚賴數位科技與網際網路,品牌也藉此接觸到了更多客戶。他分享道在過去我們對時尚的印象,彷彿距離非常遙遠,但在網際網路的出現後,品牌使用網路做數據蒐集,透過網路做團隊溝通、調度內部資源,管理供應鏈;也會透過數位科技來做設計、交換產品資訊等等;這十年來更多了另一個關鍵字「KOL」,意思是「關鍵意見領袖」,指能針對特定的領域,在網路上帶起聲量並發揮影響力的人物,例如:Youtuber、部落客、網紅等人,已生活在你我之間,而品牌每天在跟不同客群接觸的過程,已經透過許多代言人來跟客戶說話,形塑非常多不同的印象。

而近年透過人工智慧AI的演進,像是Chat GPT的應用,讓世人首次非常靠近人工智慧,而AI也和時尚產業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例如AI可以分析趨勢數據、社交媒體上的用戶反饋,以及過去的設計,從而幫助設計師生成新的設計概念。時尚品牌和零售商也利用AI 來提供個性化的購物體驗、優化庫存管理,提高生產效率並降低成本;AI 也可以通過分析社交媒體、時尚博客和其他數據來預測時尚趨勢。AI 在時尚產業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從創意設計到生產和銷售,都能提供更高效、個性化和可持續的解決方案,這使得時尚產業更具競爭力並更好地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

他也提到,在過往,時尚產業是一條非常漫長的供應鏈,現在我們正透過科技及網絡縮短歷程,而最後他也呼應:面對AI時代的來臨,在時尚產業中,我們應避免同溫層、隨時注意我們所追蹤、互動的對象,是否有意識地在放送資訊而影響自己;要懂得突破推薦演算法的限制,並且相信新的工具、新的技術可能帶來的價值,勇於嘗試。

韓國時尚之魂的誕生:首爾時裝週的歷史與發展

論壇上壓軸登場的是韓國時尚策展人兼專欄作家-金弘基 Kim Hong Ki,金弘基擁有頂級時尚策展人、記者兼作家等多重身份,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報導韓國時尚產業與設計師,他將時尚與人文融為一體的寫作風格受到讚賞;金弘基除了多次以電視節目嘉賓身分出演《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Art),以及被稱作「韓版TED演講」的《改變世界的15分鐘》(15 Minutes to Change the World)外,他還曾擔任首爾時裝週與首爾國際時尚大賽中《首爾系列》(Seoul Collection)的評審,且策劃各種展演活動,將時尚與現代藝術相互融合。

韓國時尚策展人兼專欄作家-金弘基 Kim Hong Ki(圖片提供:2023臺北時裝週)
韓國時尚策展人兼專欄作家-金弘基 Kim Hong Ki(圖片提供:2023臺北時裝週)

這次他親自來到臺灣國際時尚論壇現場,與觀眾們分享韓國首屈一指的時裝盛典——首爾時裝週的歷史與發展,他提到首爾時裝週始於2010年,近年來已成為亞洲地區引人注目的重要時裝週。然而,首爾時裝週作為一個展示設計師的平台,再過去的三年才開始被廣為重視,這跟韓流K-Pop也有著莫大的關聯性。他說道20年前,韓流只存在於亞洲地區,如今它贏得全球人心,關鍵在於「社群媒體與通用主題的融合」,韓國的娛樂和文化在過去五年中出現全球普及的現象,電視劇《魷魚遊戲》、電影《寄生上流》、BTS及BLACKPINK的音樂等等,都涵蓋了全球普遍存在的主題,如貧富差距、歧視、公平和愛等主題,而贏得了全球的共鳴。

同時金弘基也詳細講述了首爾時裝週的內部運作、設計師選拔過程與評估標準,從2016年春夏季開始一直到2019年秋冬季,Jung Ku ho作為首位專職總監,在他的領導下,為了使首爾成為亞洲最重要的時裝週,他擴大了與國外時尚機構的合作,邀請了有影響力的國外買手和新聞記者到韓國,以提高時裝週在國際上的曝光,並積極幫助國內買家、新聞記者和設計師之間的網絡建設。

金弘基也分享了在Jung Ku ho任職之前,首爾時裝週設計師評選的標準是由營業額而非設計能力來評價,但為了使有實力的設計師能夠更多地參加,首爾時裝週將定量評估降低到40%,定性評估(全球競爭力、質量、生產力、商品性、創意等)提高到60%。對於“下一代”新晉設計師,定量評估更降低到30%,定性評估提高到70%,更加地重視設計師未來的潛力。

同時他也提及,在2022年秋冬季的首爾時裝週上,為了為觀眾提供更生動的體驗,舞台設計由直線形狀變成了圓形,增強了視覺效果和視覺體驗,這使參與的品牌能夠使用更新的舞台展示多樣性和個性更鮮明的時裝秀。於此同時,首爾時裝週品牌也在今年首次進入亞洲(韓國和日本)樂天免稅店,開設「首爾時裝週品牌專區」,為國內時尚品牌爭取了新的高端分銷渠道。

由上述分享可見,首爾時裝週以較短的時尚歷史背景,卻迅速提升首爾市與韓國時尚的知名度,這是透過政府、企業以及民間共同努力漸趨蓬勃,使首爾時裝週發展成為國際矚目的時裝盛會。金弘基這次將「首爾時裝週 (Seoul Fashion Week)」的辦理經驗與臺灣大眾分享,也期許臺北時裝週能夠在韓國時裝週辦理經驗借鏡上,逐年更加昌盛,在國內外都受到更多的重視。

國際時尚論壇精彩全程可至臺北時裝週YouTuber觀賞!

資料提供|2023臺北時裝週

一塊布與身體之間,創造無限可能性,三宅一生「132 5. ISSEY MIYAKE」秋冬系列驚豔亮相!

現在正值從秋入冬、天氣漸漸轉涼之際,正需要化繁馭簡的能力,由三宅一生(Issey Miyake)與其設計團隊推出的實驗性服裝品牌「132 5. ISSEY MIYAKE」正是箇中好手之一,今年秋冬更透過幾何設計與立體摺疊,在簡約線條裡展現布與身體的無限可能性。

132 5. ISSEY MIYAKE

事實上,「132 5. ISSEY MIYAKE」的精神在其名稱中便已畢現淋漓。原來,名稱中「1」代表服裝的一塊布,「3」指三維立體形體,「2」暗喻其能夠再次被折回為平面,「5」則暗示著第五個維度,也就是時間、想像力與未知的可能性。也因此,品牌的作品都能從平面化為立體,更挑戰服裝既有定義。

132 5. ISSEY MIYAKE

而在今年秋冬,132 5. ISSEY MIYAKE再次探索布料與身體,結合幾何設計、立體摺疊與柔韌材質,當人們行走時,服裝與人體之間的呼吸感應運而生。像是平時可平整收納,展開時化為立體造型的《POSITIONS》系列便以旋轉、摺疊的方形結構為核心,利用正方形旋轉後產生的間隙形成圖案;服飾圖案也特意選在京都印製,更帶有和服般的綁帶,讓人看見古今交錯的獨特美學。

132 5. ISSEY MIYAKE

至於採用100%純羊毛素材的《POSITIONED KNIT》系列結構就像將不同大小的長方形拼接在一起。穿上後長方形會呈斜向錯位,營造出不對稱的獨特輪廓;《FLAT SIDE FOLD》下身系列用重疊摺線展現蓬鬆度與動態美;從一塊布成衣出發構想的DRAPE COAT 無領大衣如同和式服裝的剪裁,在簡約之中呈現包覆輪廓。這些令人驚豔的創作讓「132 5. ISSEY MIYAKE」秋冬系列彷彿是給奔忙人們的溫柔提醒,讓我們在忙碌生活中學習回歸本質,用一塊布,一具身體,在最純粹的元素裡,創造出最深刻的驚奇。

132 5. ISSEY MIYAKE

品牌官網: https://issey-qr.com/4kJaOPL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1325isseymiyake_official/

文|郭慧圖片提供|132 5. ISSEY MIYAKE

在秋冬沉穩色彩中,玩轉流動的視覺幻象,日本服裝品牌Plantation秋冬系列「VERTIGO 眩暈」風格登場!

當輕拂的風中夾帶微涼氣息,彷彿預告著秋冬即將展開。在這寧靜沉澱的季節裡,人們渴望沉穩色彩,卻又希望在日常中保持活力,日本服裝品牌Plantation的 2025 秋冬系列「VERTIGO 眩暈」彷彿為此而生,以簡約為基底,透過層疊線條與幾何注入動感,在秋冬展現微妙律動與穿著樂趣,成為冬日的完美之選。

Plantation

對於喜愛日系自然系服飾的時尚迷而言,Plantation始終是舒適與雅致兼具的代表。自1982年創立以來,品牌秉持「服裝是為日常而生」的理念,不追逐瞬息萬變的潮流,而以天然面料、精緻工藝和細膩剪裁打造經久耐看的作品。這份堅持使服飾能陪伴四季,並在日常生活中細膩呈現個人氣質。

今年秋冬系列「VERTIGO 眩暈」則以幾何幻象為核心語彙。像是「ECO WAVE S立領無袖背心」的直紋、「BIZEN RANDOM WAVE圓領長袖上衣」細緻紋理等,都在穩重色調中,透過條紋、曲線與連續扭曲等層疊紋理表現視覺節奏,讓日常衣著在寒冷季節仍保持活力、趣味與藝術感。

結合永續、設計與工藝,開啟有態度的秋冬OOTD

在「VERTIGO 眩暈」的簡約風格之外,「ECO WAVE」系列則以永續理念為核心,運用回收PET瓶再生的聚酯纖維編織布料,呈現輕盈面料與清晰紋理。像是純粹輪廓中帶有造型感的「ECO WAVE D長袖綁帶洋裝」與舒適百搭的「BIZEN DENIM MIX寬管褲」都能輕鬆疊搭出層次與律動感,並在日常中展現永續理念與低調優雅。

Plantation

同時,「DOT FLOWER」系列則透過雙面提花和嵌花針織呈現點描花卉。只見其透過棉與人造絲交織出柔軟垂墜感,在水洗後更呈現出不均勻點狀質感,饒富藝術氣息,包含「DOT FLOWER J立領連袖背心」在內的服飾都在素雅中帶有細緻紋理,彷彿一件可以穿的藝術品。

Plantation

享受中性穿搭,跳脫性別框架展現質感主張

值得一提的是,本季也延續Plantation中性設計精神,不只以簡約剪裁與流動線條打破性別界線,採用岡山丹寧織機紗線與舒適丹寧布料的做法,更呈現出持久穩定的啞光低調色澤,舒適而不失精緻。

Plantation

如果你也是中性設計的愛好者,歡迎到遠百信義A13館、SOGO復興館、台中TOP CITY大遠百、南紡購物中心及義享時尚廣場的Plantation門市走逛,親自感受幾何錯視、層次紋理與流動線條帶來的視覺幻象,如何在簡約基礎上注入藝術感,讓日常衣著成為感官與美學的交會,更是一場專屬於秋冬的流動饗宴。

文|郭慧 圖片提供|Plan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