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囡仔顏水龍」特展南美館登場!從速寫、油畫、陶瓷彩繪、工藝設計,一窺大師的創作歷程

「臺南囡仔顏水龍」特展南美館登場!從速寫、油畫、陶瓷彩繪、工藝設計,看見「臺灣工藝之父」的創作成就

2023年適逢工藝之父──顏水龍先生的120歲冥誕,臺南市美術館為紀念這位對臺灣影響深遠,藝術工藝的文創先鋒,於11月3日推出新展「臺南囡仔顏水龍──從臺灣出發 展望世界的藝術」,並以顏水龍的速寫、油畫、陶瓷彩繪及工藝設計上的精采創作,呈現他終其一身希望傳達的理念──「將美注入生活」,也藉此闡述此位傳奇人物對臺灣所帶來的深遠影響。

小檔臺南囡仔顏水龍0101-臺南市美術館推出「臺南囡仔顏水龍──從臺灣出發 展望世界的藝術」展。(南美館提供)
臺南市美術館推出「臺南囡仔顏水龍──從臺灣出發 展望世界的藝術」展。(圖片提供:南美館)

「臺灣工藝之父」顏水龍

出生於臺南下營的顏水龍,年幼父母早逝,與姊姊及祖母生活,因此養成獨立自主的個性。十四歲從教員養成所畢業後,即進入學校擔任教職,因此結識同事澤田武雄,受其鼓舞,而決定前往日本學習美術。他努力籌錢買下前往東京的船票,義無反顧地踏上通往世界的藝術學習之路。

東京美術學校及法國的繪畫學習經驗,養成顏水龍對於美的敏銳感知,及宏觀視野。旅外多年返回臺灣後,有感於人民整體素質缺乏「美」的感受力,因此開始推行「生活即是美」的觀念,強調日常生活中美感的重要性。顏水龍重視本土特有的手工藝,於是走遍臺灣各地訪查紀錄,並進行本土手工藝研究推廣之理念。他持續參訪各國,將所見藝術新知帶回台灣。顏水龍大半時間都是隻身默默的耕耘,持續著工藝推廣的工作,因此獲得「臺灣工藝之父」的榮譽。顏水龍對藝術的執著,體現於出外旅行,速寫本不離手,所見所聞透過畫筆直觀的描寫下來。

他曾在自述中提及繪畫是他生命中的摯愛,不管白天工藝研究所的工作多麼繁忙,他總是在夜深人靜時提起畫筆創作,畫下他所喜愛的人、事、物及臺灣風景,尤其是原住民族的文化及生活風景。

小檔臺南囡仔顏水龍10
展覽呈現他終其一身希望傳達的理念──「將美注入生活」,並藉此闡述此位傳奇人物對臺灣所帶來的深遠影響。(圖片提供:南美館)

「臺南囡仔顏水龍」正式開展

而本次展覽呈現顏水龍較少為人關注的速寫及與臺南相關主題作品,並以家居生活樣態呈現其所設計的工藝產品,更透過地圖方式呈現顏水龍先生與臺南這片土地的連結,期望藉此讓觀眾對這位大師在臺灣與臺南藝術與工藝等各方面的貢獻,有更深刻的了解。而為了呈顯顏水龍多元的創作成就,展覽同時也透過展出其與瓷揚窯合作的陶瓷彩繪作品,及與顏水龍所設計及戮力改善與推廣的實用工藝產品,呈現他藝術生命中的豐富成就。

小檔臺南囡仔顏水龍0909-臺南市美術館為紀念這位對臺灣影響深遠,藝術工藝的文創先鋒,於本月3日推出新展「臺南囡仔顏水龍──從臺灣出發 展望世界的藝術」展。(南美館提供)
臺南市美術館為紀念這位對臺灣影響深遠,藝術工藝的文創先鋒,推出新展「臺南囡仔顏水龍──從臺灣出發 展望世界的藝術」展。(圖片提供:南美館)

展出歷年速寫作品

本展藉以兩大子題「永不停歇的紀錄」、「遊子與家鄉」出發,從顏水龍最熱愛的繪畫媒材,乃至他一生持續創作的速寫,帶領觀眾隨著他的腳步,遊歷各國,一窺大師的精采人生與創作上的心路歷程。「永不停歇的紀錄」展區將顏水龍歷年來的速寫作品,按照主題配置,呈現出顏水龍在速寫表現上的風格及使用媒材轉換,亦歸納出他於生活中時常關注的對象,如地方人文風情、各式建築、臺灣原住民文化等。

小檔臺南囡仔顏水龍14「臺南囡仔顏水龍──從臺灣出發 展望世界的藝術」展覽即日起展出至2024年3月3日。(南美館提供)
「臺南囡仔顏水龍──從臺灣出發 展望世界的藝術」展覽即日起展出至2024年3月3日。(圖片提供:南美館)

小檔臺南囡仔顏水龍13
「臺南囡仔顏水龍──從臺灣出發 展望世界的藝術」展場一隅。(圖片提供:南美館)

畫筆下的臺南名勝油畫作品

「遊子與家鄉」則展示了〈熱蘭遮城〉、〈竹溪寺〉及〈曾文水庫〉等臺南名勝的油畫作品,顯示出其對於故鄉歷史及發展的重視。其中,也將講述了顏水龍為何重繪1930年代時受小早川篤四郎之邀,繪製《臺灣歷史畫》系列中范無如區(Antonius Hambroek)牧師與妻女訣別的場景——〈惜別〉一作所發生的曲折過往,及作品終於回到臺南展出的歷史意義。而展覽即日起展出至2024年3月3日,地點為臺南市美術館2館展覽室E及公共空間,歡迎民眾前往現場一同欣賞顏水龍先生恒久不衰的精彩作品,並從中體會他如何將美呈現於生活之中,及他對臺灣及臺南這片土地的熱愛。

小檔臺南囡仔顏水龍1111-現場也展示出了帶有傳奇色彩故事性的〈惜別〉一作。(南美館提供)
現場也展示出了帶有傳奇色彩故事性的〈惜別〉一作。(圖片提供:南美館)

小檔臺南囡仔顏水龍12小檔臺南囡仔顏水龍1111-現場也展示出了帶有傳奇色彩故事性的〈惜別〉一作。(南美館提供)
現場也展示出了帶有傳奇色彩故事性的〈惜別〉一作。(圖片提供:南美館)

臺南囡仔顏水龍──從臺灣出發 展望世界的藝術 

時間:2023/11/03 10:00 ~ 2024/03/03 18:00

地點:2館2樓展覽室E

資料提供|南美館

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日本人氣「人也太好了吧展」如何創造共鳴?entaku創意總監明円卓以「情感」為核心,真實捕捉微小日常

日本人氣「人也太好了吧展」如何創造話題?entaku創意總監明円卓以「情感」為核心,真實捕捉微小日常

由日本創意團隊entaku策劃的人氣展覽「人也太好了吧展(いい人すぎるよ展)」、「我感到有點煩的小事展(やだなー展)」於今年10月登台,在台灣同樣掀起熱烈迴響。而展覽為何能引起許多人的共鳴?entaku創意總監明円卓與我們分享其中的誕生故事。

以「情感」為主題,喚起大家共鳴

早在「人也太好了吧展」爆紅之前,東京原宿的「友達がやってるカフェ/バー(暫譯:朋友開的咖啡廳/酒吧)」,便因店員不使用敬語、像是在跟朋友對話的設定而在社群平台引起討論。事實上,這個企劃也出自於entaku團隊。而entaku團隊的起點,則可回溯至那時還在電通廣告公司上班的明円卓,出於個人興趣愛好,在辦公室裡做了測試性的「有點煩」展覽,沒想到獲得不少客戶的好評。他說,「我們發現以『情感』作為主題的展覽,是很有力量的,能喚起大家的共鳴。」之後,在原宿藝廊展出的人也太好了吧展,更迅速成為熱門話題,並陸續在日本各大城市展出。

日本人氣展覽《人也太好了吧展》與《我感到有點煩的小事展》雙展同步登台。展覽細膩描繪日常中那些微妙又幽默的時刻,讓人不時會心一笑。(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日本人氣展覽《人也太好了吧展》與《我感到有點煩的小事展》雙展同步登台。展覽細膩描繪日常中那些微妙又幽默的時刻,讓人不時會心一笑。(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2023年在東京原宿藝廊展出的「人也太好了吧展」,迅速成為社群平台上的熱門話題。(圖片提供:entaku)
2023年在東京原宿藝廊展出的「人也太好了吧展」,迅速成為社群平台上的熱門話題。(圖片提供:entaku)
(圖片提供:entaku)
(圖片提供:entaku)

展覽體現人類的多種情感

人也太好了吧展的特色之一,就是在社群媒體上擴散得非常快。明円卓認為,社群平台其實是人類情感的綜合展示,這個展正體現了人類的多種情感,像是有趣、人也太好了吧、甚至令人感動或想哭這些要素。「我們覺得這人真是好人的這一種情感,是超越了年齡與性別,所以我們在策劃展覽時,也特別考慮到不要去限制觀眾的族群或對象,這樣的情感也能夠更廣泛地傳遞出去。」正因如此,人也太好了吧展此次在亞洲的巡展,來到了上海、首爾、台北等海外城市,他們想確認這般的「好人情感」是否能跨越國界、與當地的人們產生共鳴?

人也太好了吧展在社群媒體上擴散得非常快,迅速引起話題。(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人也太好了吧展在社群媒體上擴散得非常快,迅速引起話題。(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本次展覽共展出約200件作品,包含文字、插畫、照片與實物等形式。(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本次展覽共展出約200件作品,包含文字、插畫、照片與實物等形式。(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人也太好了吧展」、「我感到有點煩的小事展」先前曾至韓國首爾展出。(圖片提供:entaku)
「人也太好了吧展」、「我感到有點煩的小事展」先前曾至韓國首爾展出。(圖片提供:entaku)
(圖片提供:entaku)
首爾展場(圖片提供:entaku)

根據當地文化融入在地元素

人也太好了吧展約有8成與日本展覽相同,另外會根據當地文化來重新製作本土化的內容,這次也與台灣的「明日製作所」團隊一起發想點子,加入更多台灣觀眾能共感的在地元素。像是「把Ubike車籃垃圾拿去丟的人」、「不會佔用體育課的國文老師」、「台北車站的轉乘」⋯⋯,讓人們看了能會心一笑。開展當週便來到台北展場的明円卓觀察到,日本人會覺得是好人的人,在台灣也產生了很大的共鳴,這也讓他更加確信「好人情感」能超越國界與語言的隔閡。

人也太好了吧展約有8成與日本展覽相同,另外會根據當地文化來重新製作本土化的內容,這次也加入更多台灣觀眾能共感的在地元素。(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人也太好了吧展約有8成與日本展覽相同,另外會根據當地文化來重新製作本土化的內容,這次也加入更多台灣觀眾能共感的在地元素。(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台北展場一隅(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與記憶中的「好人」重逢

明円卓分享,人會被觸動、心動的瞬間,其實埋藏在記憶之中。他們只是把大家心裡早就有的記憶以展覽表達出來。因此,每次人也太好了吧展的介紹都會寫到這是「與記憶中的『好人』重逢」的展覽。「我們希望透過這個展覽,讓大家發覺原來身邊有這麼多好人,也從中發現自己其實也是個好人。」他補充,展覽一開始是在社群平台上爆紅,吸引很多年輕人來看展,後來因為各種媒體取材,現在有許多不同年齡段的人參與。「我們準備展覽時,有考慮到大人、年輕人的視角,雖然不一定每個年齡層都可以直接共情到所有內容,但如果他們站在長輩或年輕人的角度去想,也能產生情感的連結。」

(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台北展場一隅(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台北展場一隅(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台北展場一隅(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以作品展現「好人」與「有點煩」的瞬間

而展覽中的作品,以文字、插畫、照片、實物表現「好人」與「有點煩」的瞬間,幽默捕捉生活中的日常。明円卓說明,比較抽象的情境會以文字記錄,較為具體的則會以照片、插畫來呈現,比如拍攝「好人」時,會思考對方可能的表情、服裝等細節,塑造出讓人們很有共鳴的立體場景。但難道靈感都不會枯竭嗎?他笑說,「我們覺得『好人』的點子是無窮盡的,因為世界上有無限的好人。」他進一步分享,其實團隊在會議時,有一本隱藏絕招的小冊子,裡面列出了各式場景、人物、天氣、事件等,方便大家從不同角度發想點子。

展覽中的作品,比較抽象的情境會以文字記錄,較為具體的則會以照片、插畫來呈現。(攝影:Adela Cheng)
展覽中的作品,比較抽象的情境會以文字記錄,較為具體的則會以照片、插畫來呈現。(攝影:Adela Cheng)
展覽作品以幽默且溫暖的視角捕捉生活中「人也太好了吧!」的瞬間。(攝影:Adela Cheng)
展覽作品以幽默且溫暖的視角捕捉生活中「人也太好了吧!」的瞬間。(攝影:Adela Cheng)

另外有趣的是,展覽中還設計了互動式橋段,讓人們一秒化身「好人」或體驗「有點煩」的瞬間,這樣的設計也讓觀眾更想與他人分享,使展覽自然地在社群間擴散出去。也因此,比起說是觀賞型,他們更會形容自己是體驗型的展覽。

展覽中還設計了互動式橋段,讓人們一秒化身「好人」或體驗「有點煩」的瞬間。(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展覽中還設計了互動式橋段,讓人們一秒化身「好人」或體驗「有點煩」的瞬間。(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期許未來推出更多台灣本土題材

這次在台灣的展覽反應相當熱烈,開展首日便大排長龍,讓明円卓相當訝異。他希望未來還能繼續在台灣展出,比如將日本現在也很受歡迎的「そういうことじゃないんだよ展(暫譯:才不是那樣呢展)」帶來台灣,同時也想推出更多融合台灣本土題材的點子。「我們一直覺得,『只有我們才懂』的作品主題是最有趣的,這也是我們每次在做在地化作品特別重視的部分。當你仔細看展覽時,也會發現只有當地的人才懂得的『好人』與『有點煩』的瞬間。」

日本人氣展覽「人也太好了吧展」、「我感到有點煩的小事展」,在台灣同樣掀起熱烈迴響。(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日本人氣展覽「人也太好了吧展」、「我感到有點煩的小事展」,在台灣同樣掀起熱烈迴響。(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日本現在也很受歡迎的「そういうことじゃないんだよ展(暫譯:才不是那樣呢展)」

(下圖中對話框中文意思為:明明沒有回我Line,為什麼還可以發社群貼文呢?)

明円卓透露,entaku(円卓)在日文中是「圓桌」的意思,希望大家能圍坐在圓桌,一起創造出新點子。最後,他笑著說,未來如果能將這張圓桌搬來台灣,那就太好了!

entaku創意總監明円卓希望未來還能繼續在台灣展出,也想推出更多融合台灣本土題材的點子。(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entaku創意總監明円卓希望未來還能繼續在台灣展出,也想推出更多融合台灣本土題材的點子。(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蜷川實花展with EiM:彼岸之光,此岸之影》大展登陸台北!2026年1月開展,走進光影交織的沉浸式藝術世界

《蜷川實花展with EiM:彼岸之光,此岸之影》大展登陸台北!2026年1月開展,走進光影交織的沉浸式藝術世界

今年初在日本京都引發熱潮的蜷川實花(Mika Ninagawa)最新大展《蜷川實花展with EiM:彼岸之光,此岸之影》,海外首站確定登陸台北,於明年1月在華山1914文創園區開展。這不僅是蜷川實花睽違10年再度於台北舉辦的大型個展,更是她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海外展覽。

被譽為日本最具代表性的當代藝術家之一,蜷川實花以鮮明奔放的色彩與獨樹一幟的視覺風格聞名國際,她的創作橫跨了攝影、電影、時尚、影像及空間裝置藝術等領域,開創出極具個人特色的「蜷川美學」。被譽為「色彩魔法師」的她,堅持以真實拍攝影像創作,不倚賴電腦CG生成視覺,透過鏡頭捕捉城市與自然景致的光影瞬間。

《蜷川實花展with EiM:彼岸之光,此岸之影》海外首站確定登陸台北,於明年1月在華山1914文創園區盛大開幕。(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蜷川實花展with EiM:彼岸之光,此岸之影》海外首站確定登陸台北,於明年1月在華山1914文創園區盛大開幕。(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展區《解放與執著》一隅。(日本京都市京瓷美術館;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展區《解放與執著》一隅。(日本京都市京瓷美術館;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蜷川實花規模最大的海外展覽將登台

而今年初在京都舉辦的《蜷川實花展 with EiM:彼岸之光,此岸之影》,突破以往平面攝影為主的形式,融合影像作品、立體藝術裝置與EiM革新數位技術,打造出虛實交錯的沉浸式藝術空間。這場展覽以絕美光影與夢幻花景席捲全日本,短短兩個多月吸引超過25萬名觀眾入場,並在日本社群及藝術、時尚圈內引發廣泛關注與討論。

展區《生命的呼吸》一隅。(日本京都市京瓷美術館;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展區《生命的呼吸》一隅。(日本京都市京瓷美術館;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8大展區設計、融入台北在地元素

延續京都展的成功,台北作為全球海外首站,蜷川實花將再度攜手科技藝術團隊EiM(Eternity in a Moment),集結數據科學家、燈光與空間設計師,以「光影藝術」為核心打造全新沉浸體驗。蜷川實花也特別透露,展覽將加入台北在地元素,打造台北站獨有的展覽內容。

展區《生命的殘骸》一隅。(義大利威尼斯博拉尼宮;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展區《生命的殘骸》一隅。(義大利威尼斯博拉尼宮;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本次展覽共規劃8大展區,其中《深淵彼岸的夢》以720度無死角影像空間與繁花盛放場景組成,觀眾將從絢麗花海步入鏡面與巨型螢幕交織的世界,櫻花、煙火與大海影像流轉,營造無窮深邃的幻境。

《深淵彼岸的夢》以720度無死角影像空間與繁花盛放場景組成。(日本京都市京瓷美術館;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深淵彼岸的夢》以720度無死角影像空間與繁花盛放場景組成。(日本京都市京瓷美術館;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展區《深淵彼岸的夢》繁花綻放於展場中,蜷川實花以斑斕色彩編織出絢麗花海。(日本京都市京瓷美術館;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深淵彼岸的夢》繁花綻放於展場中,蜷川實花以斑斕色彩編織出絢麗花海。(日本京都市京瓷美術館;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光之細語,色彩之夢》則由 2,000 條水晶串飾構成的閃耀空間,當觀眾踏入展區時,蝴蝶、花朵、愛心、眼睛及水晶在光線折射下閃爍出無數變幻的色彩。

在《光之細語,色彩之夢》,蜷川實花展精心佈置約 2,000 條水晶花串,隨著光影律動,宛如進入珠寶盒般迷離世界。(日本京都市京瓷美術館;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在《光之細語,色彩之夢》,蜷川實花展精心佈置約 2,000 條水晶花串,隨著光影律動,宛如進入珠寶盒般迷離世界。(日本京都市京瓷美術館;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蜷川實花展門票11/6開賣

另外,《蜷川實花展 with EiM:彼岸之光,此岸之影》台北站優惠預售票將於11/6中午12點開賣,單人優惠 400 元、雙人優惠 780 元,購票請上udn售票網

《蜷川實花展with EiM:彼岸之光,此岸之影》票價。(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蜷川實花展with EiM:彼岸之光,此岸之影》票價。(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蜷川實花展with EiM:彼岸之光,此岸之影》
地點:華山1914文創園區 東2C、D棟
展期:2026.1.17 - 4.19,除夕休館

資料提供|聯合數位文創、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