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留白計畫「追光」特展登場!攜手SALU以互動遊境打開共感多元的社會行動

留白計畫攜手SALU「追光」特展登場!以互動遊境設計打開共感多元的社會行動

台中「留白計畫blank plan」攜手YouTube團隊「SALU」策劃年度展覽「追光 In The Shadows」,在無垠太空般的空間中,設計情境式的互動體驗,以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現社會議題,邀請參觀者一起共感無家者、更生人、身障者等族群的的生命情境。「追光 In The Shadows」展期自2023/11/11至2024/2/29,採現場購票入場。

「追光 In The Shadows」展覽亮點一次看

01|太空互動遊境設定,邀請觀者以不同角色登入

留白計畫將「追光 In The Shadows」全場域定調為「軟科幻」互動遊境,參觀者將循序從光區走入暗區探索,主展區以流動紗幕打造無垠太空般的空間,運用識別色系藍、黑、白營造浩瀚宇宙裡發出訊號的孤寂感。

留白計畫與salu攜手策劃「追光」體驗展,轉換全場域空間的「黑室」將光域過度至暗域,追光者也將進入另一維度的心靈拓荒
留白計畫將「追光 In The Shadows」全場域定調為「軟科幻」互動遊境(圖片提供:留白計畫blank plan)

「追光 In The Shadows」展覽設計像是開放式的遊戲腳本,工作人員會並隨機指派參觀者成為四個角色之一,並引導領取登機用品進入展場。四個角色分別將被剝奪部分的聽覺、視覺、話語或觸覺,迫使參觀者倚賴其他感官能力,在展覽中穿梭探索,完成航旅任務。

留白計畫與salu攜手策劃「追光」體驗展,光影源場引導觀者與影子互動,在「主客體」反轉間實踐同理
參觀者將被剝奪部分的聽覺、視覺、話語或觸覺(圖片提供:留白計畫blank plan)

留白計畫與salu攜手策劃「追光」體驗展2
「追光 In The Shadows」展覽設計像是開放式的遊戲腳本(圖片提供:留白計畫blank plan)

02|攜手YouTube冒險團隊「SALU」,讓公益變得好玩

「台灣不缺乏好的議題、資訊、內容,而是這些內容較難以群眾能輕易理解的形式呈現並產生共鳴。」YouTube團隊「SALU」長期透過冒險行動計畫,親身深入社會的背光處,激發觀眾對於議題的討論與關注。創辦五年以來,SALU成立了街友公寓、發起輪椅雙塔挑戰、尋訪世界貧民窟等,團隊更曾經執行獨自流浪街頭168小時,帶領觀眾以多維視角看待社會現狀,使議題性影片成功進入大眾視野。

SALU創辦人林子竣認為,「世上沒有真的感同身受,但我們有機會透過這個展覽找到最適合望向社會背光處的角度。」在「追光 In The Shadows」中,留白計畫團隊延續SALU的「城市追光者」系列活動,以策展方法深化行動,讓公益變得好玩,也讓更多人有機會實際參與其中。

留白計畫與salu攜手策劃「追光」體驗展,以「好玩的方式」思考「困難的議題」是為此次留白計畫與 SALU 的合作主旨
SALU創辦人林子竣認為,「世上沒有真的感同身受,但我們有機會透過這個展覽找到最適合望向社會背光處的角度。」(圖片提供:留白計畫blank plan)

留白計畫與salu攜手策劃「追光」體驗展,展覽離境時,觀眾在光圈中與自己合影,象徵在藍垠遊境中抵達光
「追光」以策展方法深化行動,讓公益變得好玩,也讓更多人有機會實際參與其中(圖片提供:留白計畫blank plan)


03|三大子題體驗他者處境,共感世界的背光處

「追光 In The Shadows」主展區分為3大區塊,「超新星體」呈現社會對於小學生、無家者、更生人的刻板印象標籤,並邀請參觀者替他們撕下標籤,或為自己貼上標籤,進而反思標籤的行為與意義;「光拱」子題列出7種身份:身障者、孕婦、無家者、獨居老人、更生人、貧民窟小孩、浪浪等,請大家投出自己最想成為、最不想成為的族群,再藉由書寫下自己的想法,看見彼此對社會上不同群體的觀點;最後一個子題「光影源場」,則是以沉浸投影形式,引導參觀者模仿影子、甚至成為影子,體驗他者的生命情境,共感「背光處」的世界。

留白計畫與salu攜手策劃「追光」體驗展,充滿刻板印象標籤的超新星體區,待觀者合力撕下標籤
「超新星體」呈現社會對於小學生、無家者、更生人的刻板印象標籤(圖片提供:留白計畫blank plan)

留白計畫與salu攜手策劃「追光」體驗展5
「超新星體」邀請參觀者撕下標籤,或為自己貼上標籤,進而反思標籤的行為與意義(圖片提供:留白計畫blank plan)

留白計畫策展團隊提及,「SALU習慣以非典型的方式探索世界,」而他們也希望在這個展覽中,能讓參觀者拋棄「最方便」的思考路徑、放慢腳步,從自身的真實體驗,慢慢靠近同理。

留白計畫與salu攜手策劃「追光」體驗展4
展區「光拱」設置留言小卡,藉由投票引導思考,透過書寫共感多元。(圖片提供:留白計畫blank plan)

04|與《報導者》合作推出展覽限定特刊

除了情境式體驗外,「追光 In The Shadows」也與《報導者》合作推出航旅限定的「追光報」特刊,紀錄長期關注的真實個案與故事,讓展覽的資訊傳遞更為完整。另外,留白計畫團隊也將捐出本次展覽的部分收益,投入《報導者》日後運作。

留白計畫與salu攜手策劃「追光」體驗展,本次策展以社會議題為軸心,將部分收益捐款予報導者,並合作推出深化議題之展場限定《追光報》
留白計畫與《報導者》合作推出航旅限定的「追光報」特刊(圖片提供:留白計畫blank plan)

05|全棟連線呼應主題,打造完整體驗

主要展區以外,留白計畫團隊也在其他樓層空間策劃上呼應本次展覽主題,像是一樓入口的光點站及奉茶站;到二樓享用期間限定「追光套餐」與拍貼機「夢瞬實拍站」;三樓與花藝工作室「無意製所」、 服飾選品店「IJ Plus」打造主題性的展示活動,讓全棟都成為體驗範圍。

留白計畫與salu攜手策劃「追光」體驗展,二樓交誼廳如航旅中的「 check in 大廳」,提供飲茶、拍照、閱讀休憩等服務,亦搭配展場推出主題拍貼外框
留白計畫團隊在二樓設置拍貼機「夢瞬實拍站」(圖片提供:留白計畫blank plan)

留白計畫與salu攜手策劃「追光」體驗展,food by blank 推出期間限定追光套餐「冬收」亦提供熱飲金柑和茶,金萱烏龍作為基底,搭配盛產於冬季的台灣金柑,淡淡的酸香在茶湯裡散開,抿一口後如冬天的雲層邊鑲嵌微光,有著恬靜的回甘
參觀者可以到二樓享用期間限定「追光套餐」(圖片提供:留白計畫blank plan)

留白計畫與salu攜手策劃「追光」體驗展,憑票券可免費抽取「追光扭蛋機」,得到 SALU 特製籤詩
三樓與花藝工作室「無意製所」打造主題性的展示活動,讓全棟都成為體驗範圍(圖片提供:留白計畫blank plan)

留白計畫 ╳ SALU 年度策展

【 追光 In The Shadows 】

展覽日期|2023/11/11-2024/02/29

開放時間|10:00-18:00

展覽地點|留白計畫blank plan(台中市西區五權西四街45號)

入場方式|票價150元,現場購票

資料提供|留白計畫blank plan

延伸閱讀

RECOMMEND

【編輯帶逛】整座城市都是藝文現場!「2025台北藝術週」從美術館、藝廊到街頭據點9選

「2025台北藝術週」9個據點精選!北美館、畫廊及戶外數位藝術放映計畫

「台北藝術週 Taipei Art Week」即日起至11/2登場,串聯城中上百個藝術單位,包含北美館、台北當代等17座美術館,及畫廊、藝術家工作室等多元場域,打造全城藝文盛典。本篇由La Vie編輯精選9個據點帶逛!

📍臺北市立美術館

✹臺北雙年展《地平線上的低吟》

無論我們望向何處,皆充滿渴望:在面臨假訊息時尋求真相,在破碎的社群中尋找歸屬,在分歧的時代渴求連結。本展以「地平線上的低吟」為題,從台灣錯綜複雜的歷史背景出發,邀集來自全球35個城市、共52位藝術家,透過影像、表演、雕塑和沈浸式場景等載體,具象化這股「思慕」之情存於現實和想望之間的張力,引領觀眾走入一個個「介於之間」的空間,聆聽世界各地因思慕而生的低吟。

「2025台北藝術週」9個據點精選!北美館、畫廊及戶外數位藝術放映計畫
卓永俊《愛你潔淨雙腳的週四》,2023,首爾Atelier Hermès展覽現場。(圖片提供:卓永俊/攝影:Sangtae Kim, Fondation d’entreprise Hermès)
「2025台北藝術週」9個據點精選!北美館、畫廊及戶外數位藝術放映計畫
赫拉・比于塔詹《摧毀你家,造一艘船,拯救生命》,2015。地毯印刷,尺寸依空間而定。(圖片提供:赫拉・比于塔詹、Green Art Gallery Dubai and EVA International – Ireland’s Biennial/攝影:Miriam O’Connor)

📍Bluerider ART 台北・敦仁

✹Thierry Feuz個展《天堂遺落的浪漫》

現代生活雜訊多,漸漸吞噬人們對生活的感知。其實浪漫從未死去,只是因人們鈍化的感知而暫時凋零,就讓瑞士藝術家Thierry Feuz的作品為你注入生機。Feuz的畫作主題總不離自然,他用繽紛色彩描繪漫天飛舞的花朵、隨山丘蔓生的花叢,唯美卻不造作、清麗而富靈氣,喚起人們藏於內心的浪漫主義,在漂浮色彩間尋回心中那片失落的天堂。

「2025台北藝術週」9個據點精選!北美館、畫廊及戶外數位藝術放映計畫
Thierry Feuz個展《天堂遺落的浪漫》展覽現場。(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2025台北藝術週」9個據點精選!北美館、畫廊及戶外數位藝術放映計畫
Thierry Feuz〈Silent Winds Solaris〉160 x 130 cm, 2025。(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Hiro Hiro Art Space

✹ 泉啓司個展《風景悄然成形》

一座木雕,一組人格,一個世界。泉啓司的木雕是「建構式」的,以人的形象為起點,利用繽紛色彩、奇形怪狀的木件、纏繞的金屬支架等,讓主角的性格和思想不再抽象,成為可被觀看的形體。木雕中看似奇異、超現實的元素,其實都是再真實不過的人格縮影。有人在作品中看見雨幕、火光和樹林,可泉啓司說:「那不是傳統的山與海,而是一種從人物內心長出來的精神地景。」那是某個人的勇敢、好奇或熱情。

「2025台北藝術週」9個據點精選!北美館、畫廊及戶外數位藝術放映計畫
泉啓司〈Somehow, someway〉,2025。(圖片提供:Hiro Hiro Art Space、Keiji Izumi/攝影:Naoki Morita)
「2025台北藝術週」9個據點精選!北美館、畫廊及戶外數位藝術放映計畫
泉啓司〈Rainy day〉,2025/泉啓司〈Rolling thoughts〉,2025。(圖片提供:Hiro Hiro Art Space、Keiji Izumi/攝影:Naoki Morita)

📍Artemin Gallery

✹ Mirza Cizmic個展《Confessions of the Beautiful Mind and the Echoes Forgotten Tomorrows

這場荒謬默劇無聲無息,但絕無冷場。Mirza Cizmic童年曾經歷戰事,但成熟後的他,不以受害者姿態創作,也不激進批判社會,而是透過曖昧、溫柔雜揉幽默的敘事,包裹自身及社會的矛盾。東歐上世紀末期的生活意象常出現在他的畫作,從布料紋理、牆紙花樣到色調,都透著懷舊感,甚至有份異樣的溫馨。他用畫筆描繪小日子,看似從從容容、游刃有餘,實則偷渡了對性別權力、英雄崇拜等主題的反思。

「2025台北藝術週」9個據點精選!北美館、畫廊及戶外數位藝術放映計畫
Mirza Cizmic個展《Confessions of the Beautiful Mind and the Echoes Forgotten Tomorrows》展覽現場。(圖片提供:Artemin Gallery)
「2025台北藝術週」9個據點精選!北美館、畫廊及戶外數位藝術放映計畫
Mirza Cizmic〈We Don’t Need Another Hero〉,2025。(圖片提供:Artemin Gallery)
「2025台北藝術週」9個據點精選!北美館、畫廊及戶外數位藝術放映計畫
Mirza Cizmic〈The Alibi〉,2025。(圖片提供:Artemin Gallery)

📍慕舍酒店

✹ 林靖格個展《繆思之竹》

以美酒為經、藝術為緯交織出歐式典雅風格的慕舍酒店,與台灣竹編藝術家林靖格一同響應台北藝術週,以竹藝點綴酒店各處,邀旅人與自然、工藝和藝術不期而遇。林靖格此次帶來《流形》系列新作,透過竹篾的線性延展與疊旋結構,展現金色陽光、漣漪、薄霧、晨曦等意象,用雙手「編織自然」。

「2025台北藝術週」9個據點精選!北美館、畫廊及戶外數位藝術放映計畫
林靖格個展《繆思之竹》展覽現場。(圖片提供:慕舍酒店)
「2025台北藝術週」9個據點精選!北美館、畫廊及戶外數位藝術放映計畫
林靖格個展《繆思之竹》展覽現場。(圖片提供:慕舍酒店)

📍敦南之森

✹ 數位藝術放映計畫

台北藝術週不僅在藝文場館發生,也走入城市街頭。數位藝術放映計畫將於「敦南之森」登場,呈現王新仁(阿亂)、陳普、王經堯和陳依純的創作。每段放映約3分鐘,每隔約20分鐘輪播一次,邀人們駐足觀賞,讓當代藝術的湧動能量流入日常。

📍就在藝術空間

✹ AKI INOMATA個展《Life at the Threshold

對日本藝術家AKI INOMATA來說,「製作」這行為並非人類獨有,因此她透過與昆蟲等生物合作,藉「跨物種共創」的過程,邀你重新感受生命與生命之間的連結。他以日本民間習俗為靈感,將絞染布料碎片給予蓑蛾揀選材料為自己築巢,再將巢穴小心蒐集,保留昆蟲與染布匠人間共創的手藝;也透過冰雕重現現只存於歷史檔案中的遠古日本馬種「南部馬」,透過12格連續影像重現馬兒在雪原上奔馳的身影,喚起古時當地人與馬共居一屋的生活記憶。

「2025台北藝術週」9個據點精選!北美館、畫廊及戶外數位藝術放映計畫
AKI INOMATA〈Passing her a piece of cloth Ver2〉,2022,4K單頻道錄像、彩色、無聲。(圖片提供:就在藝術空間)
「2025台北藝術週」9個據點精選!北美館、畫廊及戶外數位藝術放映計畫
AKI INOMATA〈Galloping Nambu breed horse〉,2019,4K單頻道錄像、黑白、無聲,Loop循環播放。(圖片提供:就在藝術空間)

📍亞紀畫廊

✹《藝術家伴侶:彼此為鏡》

展覽聚焦4對藝術家伴侶的互動關係,他們雖非一同創作、風格也各自獨立,卻透過日常生活的交疊、感知的默契,形成了微妙而深層的相互影響。這場展覽提供了兩種觀看視角:一面看8位藝術家各自在繪畫、詩歌、音樂與影像領域的創作實踐;一面看4對伴侶相互影響的線索,展品呈現的不是愛情的描繪、藝術的模仿,而是映現了「共處的軌跡」。

「2025台北藝術週」9個據點精選!北美館、畫廊及戶外數位藝術放映計畫
Egan Frantz〈啟蒙者 Pedagogical Toy〉,2025。(圖片提供:Egan Frantz、Each Modern)
「2025台北藝術週」9個據點精選!北美館、畫廊及戶外數位藝術放映計畫
Christopher Le Brun〈金色森林 Goldengrov〉,2016。(圖片提供:Christopher Le Brun、Lisson Gallery、Each Modern)

📍臺北國際會議中心

✹ 國際論壇

論壇聚焦國際館舍如何以亞洲藝術為策展核心,建構出跨國藝術對話、研究方法與文化策略。講者陣容相當華麗,包含深耕當代亞洲藝術的古根漢美術館全球藝術顧問Alexandra Munroe、剛卸下荷蘭皇家視覺藝術學院總監身份的獨立策展人Emily Pethick,以及致力於亞洲藝術交流和研究的皮力,他曾擔任香港M+「希克藏品」資深策展人,為全球最全面的中國當代藝術收藏擘劃展覽。

「2025台北藝術週」9個據點精選!北美館、畫廊及戶外數位藝術放映計畫
(圖片提供:台北藝術週)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克林姆真跡來台展出!維也納美景宮 ✕ 國立歷史博物館《綻放》大展帶你走進經典名畫中的夢幻花海

克林姆真跡首度來台!維也納美景宮X國立歷史博物館《綻放》大展12/5登場

克林姆真跡將來台展出!即將於12/5揭幕的《綻放 維也納美景宮百年花繪名作展——從瓦爾德米勒到克林姆》,由維也納美景宮(Belvedere)與國立歷史博物館、時藝多媒體合作推出,集結美景宮館藏中超過60幅以「花卉」為主題的經典畫作,呈現18世紀至20世紀初,從巴洛克、浪漫主義到美好年代風華的藝術流變。展覽又以克林姆名畫〈After the Rain〉首度登台為最大亮點!

克林姆真跡首度來台!維也納美景宮X國立歷史博物館《綻放》大展12/5登場
維也納美景宮 X 國立歷史博物館《綻放》大展將於2025年12月5日登場。(圖片提供:時藝多媒體)

美景宮:克林姆世界名畫〈吻〉的長居之地

位於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美景宮,最初在18世紀落成時為哈布斯堡王朝王室宮殿,如今則是美景宮美術館的所在地,其壯麗的巴洛克風格建築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大作,名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克林姆真跡首度來台!維也納美景宮X國立歷史博物館《綻放》大展12/5登場
維也納美景宮。(圖片提供:美景宮)

作為世界上歷史最古老的美術館之一,美景宮聚焦於中世紀至今的奧地利藝術流變,收藏克林姆、席勒等經典大師作品,其中又以克林姆的世界名畫〈吻(The Kiss)〉最具代表性,畫中以金箔點綴油畫之上勾勒一對深情相擁的戀人,從創作手法到畫面表現性都極具藝術價值。

克林姆真跡首度來台!維也納美景宮X國立歷史博物館《綻放》大展12/5登場
古斯塔夫・克林姆〈吻〉。(圖片提供:美景宮)

克林姆真跡首度來台!美景宮60+國寶級館藏齊登場

《綻放》大展聚焦於「花卉」這一象徵美感與生命力的題材,呈現兩百年時間長河中,歐洲藝術家們描繪花卉的演變——18世紀巴洛克的繁麗、浪漫主義的抒情,到19世紀美好年代的華麗氛圍,進而走向印象派的光影探索、維也納分離派的革新,再到現代趨勢的自由表現,引領觀者花卉在藝術史中的演進脈絡。

克林姆真跡首度來台!維也納美景宮X國立歷史博物館《綻放》大展12/5登場
法蘭茲・維爾納・ 塔姆 〈花卉、兔子與果實靜物〉。(圖片提供:美景宮)
克林姆真跡首度來台!維也納美景宮X國立歷史博物館《綻放》大展12/5登場
埃貢・席勒〈向日葵〉。(圖片提供:美景宮)

美景宮多件珍貴館藏將首度在台灣亮相,克林姆描繪雨後綠地的詩意畫作〈After the Rain即是其一,且這次在台灣展出後,未來十年內將不再外借出境,藝術迷想朝聖要把握這次機會。

克林姆真跡首度來台!維也納美景宮X國立歷史博物館《綻放》大展12/5登場
古斯塔夫・克林姆〈After the Rain〉。(圖片提供:美景宮)

走進大師筆下的夢幻花海

為了讓觀者更沈浸徜徉於大師畫中世界,展區內設置以數位投影打造的沈浸式體驗空間,邀人們走進〈克林姆花園〉感受畫中光影、色彩與線條交織而成的夢幻花海,與大師一同凝視永恆的美。

克林姆真跡首度來台!維也納美景宮X國立歷史博物館《綻放》大展12/5登場
歐嘉・威辛格─弗洛里安〈盛開的罌粟花〉。(圖片提供:美景宮)
克林姆真跡首度來台!維也納美景宮X國立歷史博物館《綻放》大展12/5登場
約瑟夫・尼格〈花束〉。(圖片提供:美景宮)

《綻放 維也納美景宮百年花繪名作展——從瓦爾德米勒到克林姆》

展期|2025.12.052026.03.22

地點|國立歷史博物館(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9號)

票價資訊|

・早鳥票 $299(即日開賣至11.02

・預售票 $40011.0312.04販售)

・單人票 $500/優待票 $450/敬老票 $250(開展後價格)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