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城市
-
生活2019/01/28
新竹藝術燈節驚現藍色大地球!國內外藝術家以宇宙為題打造2019城市亮點
2019新竹燈節很特別,這回邀請到森岡厚次、林建榮、林建志、李承亮、姚仲涵、沃手工作、Luke Jerram這7位國內外藝術家,以符合「新竹科技城」的宇宙探索為題,呼應新竹國家太空中心宣布今年將發射「福爾摩沙衛星七號」,設計7件大型戶外裝置藝術圍繞新竹東門城,讓這座同時擁有百年歷史古蹟與高科技的台灣城市,從傳統文化節慶中展現不同的元宵燈會。
-
生活2019/01/08
文青控進微風南山Breeze atré必逛!藍瓶咖啡、小器生活、10 Corso Como、溥儀眼鏡…...宛若全台最大選物店
微風南山終於在眾人引頸期盼下開幕了,集合了微風集團本身具備的時尚選品眼光、引進台灣首見的近百間獨家品牌如:藍瓶咖啡、la vie bonbon、小器生活、10 Corso Como、DAVID & MAISIE Select…等,讓台北信義計畫區變得更有看頭!營業樓層共九層的微風南山,有間達2,222坪的文青超市必逛之外,還有哪些品牌店不容文青控們錯過的好物店呢?
-
生活2018/12/23
上班族的休假換氧計畫!花蓮糖廠轉型重整80年日式木造老屋 打造全台最特別旅宿
花蓮光復糖廠園區內共有32座日式時期的木構造老建築,是台灣保存歷史木構造老屋最完整的區域,民國38年這群木構造屋被納為台糖花蓮廠區的員工宿舍,自民國91年不再製糖並轉型為觀光糖廠後,宿舍部分經轉型逐步改建維修,這些木製房舍搖身一變成為提供旅人們休憩與住宿的主題式旅館,花蓮糖廠園區更為此命名為「台糖花蓮旅館」。
-
生活2018/12/10
台灣南端最會動的藝術節!屏東落山風藝術季亮相恆春海口 30組「與風對話」創作亮點
曾打造台南藍晒圖、安平樹屋的幕後推手劉國滄,利用屏東稜春半島落山風特性,將劣勢轉化成優勢,引領多位藝術家與團隊,在港口沙灘區打造進30組涵蓋環境、聲音、表演與生活設計的裝置藝術,讓海口從與風對抗,進階成與風對話的「落山風藝術季」新生藝術基地。
-
生活2018/12/07
啟程2019花蓮美境旅行!馬德里式異國景物搭襯落羽松秘境好似夢境
花蓮,踏出車站馬上就能看見湛藍天空,一個讓旅人駐足的地方,迷人得使人只想找個處所無所事事地想望,讓和煦的陽光灑落在身體的每個細胞,大口呼吸。再次造訪,竟意外地遇見雨天的花蓮,與晴天懶洋洋的空氣截然不同:雨中的這塊美境,洗滌了喧囂,多了分沉著靜好的氣息。
-
生活2018/11/30
最美人孔蓋化為徽章為展覽留作紀念!台中《島中流域展》從河川流域訴說台灣在地城事
「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耳熟能詳的童謠,述說了河川、自然與生活間的緊密關係。而與河川相伴的生活,則從中形塑出各地殊異的生活氛圍與文化氣息。綠川之後,臺中恢復了與河川共同的舊城區日常,創造了與河川的生活記憶。
-
生活2018/11/28
全台唯一海景誠品!誠品生活台中三井店亮點 15座貨櫃書架蒐羅海洋書籍、25公尺落地窗飽覽海景
誠品版圖再擴張!即將在11月底正式營運的MITSUI OUTLET PARK台中港(台中三井),不僅為台灣首座海港型購物商城,其中確定進駐的誠品、海景摩天輪更是商城主打賣點。以「海線文化聚集平台」為定位,誠品這回為了全新據點,不但集結海港特色,更要讓書蟲們能夠一邊伴著書香一邊享受無敵海景!
-
生活2018/11/27
勤美術館、全台最美人孔蓋、台中花博皆名列在內!台中河奔海聚的美學集散地
2018年可說是台中美學大爆發的一年。有讓你走在台中不願抬頭,只顧著探尋腳下那片美好風景的藝術人孔蓋;結合台灣多樣的植物生態,透過人文與地景展現設計美學的2018台中世界花卉博覽會,以及由國際建築大師隈研吾親自操刀、讓台中勤美術館昇華成「勤美之森」,連結勤美術館串聯鄰近草悟道綠地,創造城中最具綠意的生活美學空間 (當然更不能錯過隈研吾辦在勤美術館的個展),你會發現台中滿是以「美」為出發點的旅遊景點,這一切,就先從在台中遍地開花的人孔蓋說起吧!
-
生活2018/11/27
來趟秋天芒草攝影之旅!新北芒草三大景點 感受白銀色絕美花海
秋天少不了的必拍風景!滿山遍野的芒草紛飛,那輕飄、白茫的一片,不論是陽光照耀時的光采,或雲霧輕輕壟罩時的若有似無,置身其中,都讓人感覺到仙氣爆棚!新北有不少芒草美拍秘境,不妨選個兩天一夜以上,慢慢欣賞、盡情拍照,深度體驗當地秘境魅力。
-
生活2018/11/12
一次看盡隈研吾!大師作品翻轉台灣建築印象,前往台中體會隈式魅力!
勤美集團今攜手國際建築大師-隈研吾發表「勤美之森」設計概念,透過「負建築」建築創作的手法,全面串接台中草悟道藝術文化生活軸線,並同時預告「隈研吾的材料公園 Kango Kuma:Park of Materials」展覽,透過材料讓人得以與世界重新開啟交流,承襲勤美術館一路走來的開放精神,以戶外大型以及互動參與的作品,形塑共享的建築展覽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