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廣島「KIRO」特色旅宿!舊醫院活化成風格住宿空間

廣島市中心的「KIRO 広島」旅店

位於日本廣島市中心的「KIRO 広島」旅店,前身為一座醫院,而在田中裕之建築設計事務所(HIROYUKI TANAKA ARCHITECTS)的改建之下,將醫院3樓的復健游泳池樓梯、磁磚等元素保留,使其成為融合新舊痕跡的酒吧與早餐用餐區,加上綠意植栽的相伴,替舊空間注入新生氣息。

kiro-hiroshima_1-1-1200x900
由醫院改建而成的「KIRO 広島」旅店,位於廣島市中心,其最大亮點為從游泳池翻新後的公共空間。

 

田中裕之建築設計事務所操刀「KIRO 広島」旅店

2005年成立的「THE SHARE HOTELS」日本品牌,藉由活化閒置的建築,使其成為當地居民與遊客能交流與住宿的旅店,並從中更加認識該地區的魅力,至今在東京、京都、北海道、奈良等地,已共有9間特色旅宿的誕生,而坐落廣島市中心的「KIRO 広島」(後簡稱KIRO),正是由田中裕之建築設計事務所從醫院改建而成,並精心保留建物舊痕跡,讓新與舊完美共存。

廣島市中心的「KIRO 広島」旅店
KIRO有著分叉路的意思,意味著KIRO旅店為帶領旅客前往廣島各魅力區域的所在。

 

醫院游泳池搖身一變為特色公共空間

KIRO旅店的一大亮點,莫過於從醫院復健游泳池翻新後的公共空間「THE POOLSIDE」,其做為酒吧、早餐場所使用,而田中裕之建築設計事務所巧妙保留原有的泳池階梯、扶手、玻璃窗與磁磚,並在泳池周圍增加座位,讓桌椅在空間中呈現出高低差,營造視覺層次感,而擺設的家具配色與各式綠意植栽,也達到簡約而不失平衡的美感。

kiro-hiroshima_2-1200x900

 

kiro-hiroshima_1-1-1200x900
從醫院復健游池改建而成的新公共空間,巧妙保留舊痕跡,並增添新綠意與木質調桌椅,讓融合了新舊材料的空間,達到簡約而不失平衡的美。

提供各式房型讓旅客盡情感受廣島魅力

而考慮到每年有許多國內外遊客造訪廣島城市,KIRO旅店也提供不同類型的房型,像是日式風格4人房、閣樓式房間、雙人西式客房、上下鋪床位等,並以簡約的風格來打造,襯托出療癒放鬆的氛圍。1樓大廳延續簡潔設計,並設有不定期舉辦快閃活動的「SHOW CASE」,透過展出瀨戶內地區的雜貨與工藝品,讓旅客更加瞭解其魅力。

118714964_3405701456119024_5217852834490486843_n

117392668_3329272650428572_4519065822214842941_n_1
KIRO旅店提供各式房型,以因應來到廣島、瀨戶內地區遊玩的各國旅客。

 

90441799_2969089293113578_2177650914171551744_n
1樓大廳延續簡約設計,並保留舊建築元素,展現新舊融合的美感。

廣島各地咖啡師進駐一樓附設咖啡空間

另外也不能錯過「cicane -liquid stand-」附設空間,每日將有來自廣島各地的咖啡師駐點,提供各式特色飲品,也以咖啡風味帶領人們來場城市味覺旅行。

118176574_1019121865204235_8970692819605004738_n
1樓附設的咖啡空間「cicane -liquid stand-」,能嚐到來自廣島各地的咖啡師手沖的咖啡,讓旅客以咖啡展開一段城市旅行。

 

KIRO 広島

地址:広島県広島市中区三川町3-21 

官網:https://www.thesharehotels.com/kiro/

 

文字|Adela Cheng    

圖片|HIROYUKI TANAKA ARCHITECTSKIRO / THE SHARE HOTELS臉書I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眠豆腐首家海外旗艦店登陸東京!TORAFU ARCHITECTS打造如家般溫馨的「SLEEPY TOFU HOUSE」空間

眠豆腐首家海外旗艦店登陸東京!TORAFU ARCHITECTS打造如家般溫馨的「SLEEPY TOFU HOUSE」空間

創立於2018年的台灣寢具品牌「眠豆腐 Sleepy Tofu」,於2025年5月在東京南青山開設首間海外旗艦店「SLEEPY TOFU HOUSE」,並邀來TORAFU ARCHITECTS打造海外首店空間。

延續品牌「為忙碌的日常帶來留白,讓生活更加柔軟」的理念,SLEEPY TOFU HOUSE 是一間以「家」為靈感打造的旗艦店:從玄關、客廳、餐廳、書房、臥房、到中心的TOFU ROOM 親子友善空間,讓來訪者如同在朋友家般自然地坐下、躺下、好好放鬆,不被打擾地好好體驗各項產品。

成立7年的「眠豆腐」,3年前進入日本市場,終於把第一間海外店開進了東京設計家具品牌林立的南青山街區。(圖片提供:眠豆腐、攝影:Norio Kidera)
成立7年的「眠豆腐」,3年前進入日本市場,終於把第一間海外店開進了東京設計家具品牌林立的南青山街區。(圖片提供:眠豆腐、攝影:Norio Kidera)
(圖片提供:眠豆腐、攝影:Norio Kidera)
(圖片提供:眠豆腐、攝影:Norio Kidera)

TORAFU ARCHITECTS打造店空間

眠豆腐新店選址東京設計家具品牌林立的南青山街區,鄰近表參道與外苑前。而此次眠豆腐團隊攜手TORAFU ARCHITECTS 的鈴野浩一先生,以「家是一個不用思考就可以好好放鬆的居心地」重新定義什麼是床墊品牌的旗艦店。SLEEPY TOFU HOUSE 以「TOFU ROOM」親子空間為中心,有著大開窗與自然光可以看見外面的綠意,仿照實際住家空間,打造開放又有安全感的療癒動線,讓來訪的客人能自在地接觸眠豆腐的各項產品,在各區域之間溫柔地轉換放鬆的心情。

眠豆腐團隊邀來TORAFU ARCHITECTS打造海外首店空間。(圖片提供:眠豆腐、攝影:Norio Kidera)
眠豆腐團隊邀來TORAFU ARCHITECTS打造海外首店空間。(圖片提供:眠豆腐、攝影:Norio Kidera)
(圖片提供:眠豆腐、攝影:Norio Kidera)
(圖片提供:眠豆腐、攝影:Norio Kidera)

以豆腐形象為靈感的獨立空間

而「TOFU ROOM」也以品牌標誌性的豆腐形象為靈感,白色圓角方體內部配置小椅與小書桌,彷彿是一間為孩子打造的獨立空間。四周開有小窗,小朋友可以從中探頭,眺望整間店內的景致。間接照明灑下柔和層次的光線,營造出被光與空氣包覆般的安穩感。正面刻有 SLEEPY TOFU 標誌中的童趣笑臉,點綴整體空間的氣氛更為溫柔可愛。

「TOFU ROOM」以品牌標誌性的豆腐形象為靈感,白色圓角方體內部配置小椅與小書桌,彷彿是一間為孩子打造的獨立空間。(圖片提供:眠豆腐、攝影:Norio Kidera)
「TOFU ROOM」以品牌標誌性的豆腐形象為靈感,白色圓角方體內部配置小椅與小書桌,彷彿是一間為孩子打造的獨立空間。(圖片提供:眠豆腐、攝影:Norio Kidera)
(圖片提供:眠豆腐、攝影:Norio Kidera)
(圖片提供:眠豆腐、攝影:Norio Kidera)
(圖片提供:眠豆腐、攝影:Norio Kidera)
(圖片提供:眠豆腐、攝影:Norio Kidera)
四周開有小窗,小朋友可以從中探頭,眺望整間店內的景致。(圖片提供:眠豆腐、攝影:Norio Kidera)
四周開有小窗,小朋友可以從中探頭,眺望整間店內的景致。(圖片提供:眠豆腐、攝影:Norio Kidera)

提供台灣茶飲與甜點

另一個亮點是提供台灣茶飲與甜點的廚房區,櫃體使用100%回收棉被壓製而成的板材,自然的材質感呼應空間的溫柔基調。地板鋪設楓木,窗簾與地毯則選用來自鄰近的丹麥知名織品品牌「Kvadrat」,與眠豆腐一樣,透過素材本身與色彩展現產品安穩柔和的質感。

眠豆腐更準備來自台灣的季節茶飲與甜點,讓人邊吃邊躺邊聊天,無論是來體驗寢具,或只是逛街經過想歇口氣,都能自在停留。(圖片提供:眠豆腐、攝影:Norio Kidera)
眠豆腐更準備來自台灣的季節茶飲與甜點,讓人邊吃邊躺邊聊天,無論是來體驗寢具,或只是逛街經過想歇口氣,都能自在停留。(圖片提供:眠豆腐、攝影:Norio Kidera)
(圖片提供:眠豆腐、攝影:Norio Kidera)
(圖片提供:眠豆腐、攝影:Norio Kidera)

SLEEPY TOFU HOUSE空間中亦點綴著陳列軟裝師作原文子細緻挑選的設計小物,不著痕跡地將生活感與品味融入其中,讓這裡不僅僅是一間展示空間,更是一種能實踐於日常生活的提案。

(圖片提供:眠豆腐、攝影:Norio Kidera)
(圖片提供:眠豆腐、攝影:Norio Kidera)
(圖片提供:眠豆腐、攝影:Norio Kidera)
(圖片提供:眠豆腐、攝影:Norio Kidera)

SLEEPY TOFU HOUSE(スリーピー・とうふ ハウス)
地址:〒107-0062 東京都港区南青山3-4-6 青山346ビル 2F 
營業時間:12:00-19:00(週二三公休) 
IG@sleepytofu_jp

資料提供|眠豆腐、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學美.美學6.0」首波改造案例亮點!打破框架的生態行動博物館、猶如營地的童軍學習基地

「學美.美學6.0」首波改造案例亮點!打破框架的生態行動博物館、猶如營地的童軍學習基地

由教育部指導、台灣設計研究院主辦的「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邁入第6年,今年依教學目標與場域功能分為5大主題:「創意舞台」、「支援與關懷」、「開放與在地」、「多元探索」與「教師成長」。而本篇介紹的臺北市西湖國小與新北市青山國中小,為「支援關懷」及「多元探索」兩大主題的學習現場改造,一同見證設計如何支持教學創新的實踐。

隨著教育部「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邁向第三階段,教育現場與設計共創也逐步深化的當下,空間不再只是學習的容器,更可以是激發教與學不斷循環互動的媒介。由教育部指導、台灣設計研究院主辦的「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自108年起即致力改造兼備美感、機能,以及具有「賦能」潛力的創新學習環境,讓老師得以發展教育的多元型態,學生能夠伸展學習的多重樣貌。從課程設計、教學活動、教材工具到使用行為,逐一拆解後轉化為環境設計具體元素,打造未來學習場景。

青山國中小改造後的童軍教室(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青山國中小改造後的童軍教室(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今(114)年計畫邁入第六年,改造案例呈現更多樣的核心議題,依教學目標與場域功能分為五大主題:「創意舞台」、「支援與關懷」、「開放與在地」、「多元探索」與「教師成長」等,除了回應教育現場所面對的變化,也進一步反映未來的教育趨勢。尤其近年來校園輔導諮商與特殊教育的需求不斷攀升,如何提供更溫暖、適切的「支援與關懷環境」是亟需面對的課題;同時因應108課綱的推動發展,更強調不同專業學科在創新場域的「多元探索學習」。

改造後的西湖國小教室(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改造後的西湖國小教室(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而首波改造案例的現場直擊於5月8日(四)實地走訪臺北市西湖國小新北市青山國中小,深入探訪「支援關懷」及「多元探索」兩大主題的學習現場改造,見證設計如何支持教學創新的實踐。

改造後的西湖國小教室(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改造後的西湖國小教室(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青山國中小改造後的童軍教室(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青山國中小改造後的童軍教室(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臺北.西湖國小:以可移動的展示牆,打造「生態行動博物館」

臺北市西湖國小鄰近金面山、大溝溪與基隆河,擁有豐富生態資源,不僅長期耕耘生態教育,也致力於發展相關資優課程。然而原本作為資優班生態教學基地的專科教室因格局與設備老舊、管線混亂,影響視覺與收納功能,不僅無法滿足孩子們的特殊學習需求,也讓老師的創新教學無法盡情施展。

臺北市西湖國小教室改造前(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臺北市西湖國小教室改造前(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臺北市西湖國小教室改造前(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臺北市西湖國小教室改造前(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設計團隊「Theout Studio無制設計」以「行動博物館」為概念核心,建構「一道可移動的展示牆」打破空間內外的界定劃分。原本制式的教室透過櫃牆的位移切換空間分區,讓小組討論、生態營隊、團體發表更能彈性、自由地進行。為櫃體量身打造的可調式旋轉層板,師生也可依照作品成果與教學情境調整不同呈現角度,創造豐富的視覺體感,並結合後方標本燈箱與洞洞板,展現學習成果也提升空間儲納功能。

無制設計打造可移動的展示櫃,可陳列學生作品。(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無制設計打造可移動的展示櫃,可陳列學生作品。(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可移動的展示櫃將教室空間一分為二。(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可移動的展示櫃將教室空間一分為二。(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展示櫃上方搭配感應式燈具系統(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展示櫃上方搭配感應式燈具系統(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教室的外部,則利用金屬沖孔板與洞洞板,統合天花與走廊兩側的視覺與機能,形成從室內展牆連貫延伸至室外環境的展示舞台。不僅回應資優教學的特殊需求,也成為融合自然知識、展現學生自信與研究力的「百變學習場景」。

教室入口處(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教室入口處(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重新規劃教室廊道空間打造不一樣的端景(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重新規劃教室廊道空間打造不一樣的端景(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新北.青山國中小:把後山森林帶進學校,建構沉浸式童軍學習基地

位於新北市汐止區的青山國中小積極發展童軍課程,師生們一直期待能擁有一間兼具教學、實作訓練與交流功能的特色教室。由於當地多雨,許多野外求生、搭帳與團康活動等須轉移至室內進行,但受制於空間侷限、收納不足、家具笨重等問題,難以完整體驗童軍教育所強調的自我探索、實作行動與團隊精神。

青山國中小童軍教室改造前(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青山國中小童軍教室改造前(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青山國中小童軍教室改造前(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青山國中小童軍教室改造前(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設計團隊「317studio易其設計」以「青山森林」為構想主軸,將童軍教室打造成一座沉浸式探索基地。走進教室就像抵達營地般,映入眼簾的是以營繩纏繞天花板木作構造,一繩到底、拉攏而成的一頂大營帳,同時天花與牆面上也鑲嵌多組由學生參與製作的壓克力植物標本,將戶外自然景致引入室內,營造專屬童軍文化的空間語境。

「青山森林」教室外立面(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青山森林」教室外立面(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一繩到底纏繞而成的天花室內營帳(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一繩到底纏繞而成的天花室內營帳(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展演、大型器材教學(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展演、大型器材教學(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透過設計轉化空間語言,改造後的童軍教室不再只是靜態授課的傳統場域,而是一個能支持團康、實作、社團或校際交流等多元活動的沉浸式體驗基地。

移動便利、組裝彈性之課桌椅(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移動便利、組裝彈性之課桌椅(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童軍繩結練習情境(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童軍繩結練習情境(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層板區可收納、展示教具(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層板區可收納、展示教具(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植物壓克力板展示(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植物壓克力板展示(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活動推車方便擺放教具、童軍課程材料等(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活動推車方便擺放教具、童軍課程材料等(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學美場景 Action!」年度成果展覽登場

另外,教育部及台灣設計研究院將自5月27日至7月27日在台灣設計館(位於臺北市松山文創園區內)推出「學美場景 Action!」年度成果展覽,透過更多的校園美感設計改造案例,探索教育與設計的對話與共創,呈現學習環境更豐富、多樣的可能。

改造後的西湖國小教室(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改造後的西湖國小教室(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青山國中小改造後的童軍教室(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青山國中小改造後的童軍教室(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學美場景 Action!
展覽期間:2025/5/27 (二) – 2025/7/27 (二)
展覽地點:台灣設計館 03 展間(松山文創園區)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週一及端午節休館)
免費參觀

資料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