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HERMIT」百年老屋化身文化場域!集結活版印刷體驗、霜淇淋店,木更攜手本事、彡苗策劃空間

嘉義HERMIT霜淇淋店、活體印刷體驗空間

不停以飲食、設計、展演為媒介,拓展嘉義文化地景的在地品牌「木更」,於嘉義市成仁街打造第二個品牌據點。新空間以「HERMIT」為名,進駐百年歷史老屋,由木更攜手本事空間製作所、彡苗空間實驗共同設計。店內不僅承襲木更對甜品的講究,開起霜淇淋甜食店;更延續建築曾作為印刷行的場域記憶,展示活版印刷作品和當時留下的機具,並透過工作坊帶訪客探訪這座老屋的今昔樣貌。

嘉義HERMIT霜淇淋店、活體印刷體驗空間
木更推出新品牌「HERMIT」,進駐嘉義百年歷史木造老屋。(圖片提供:HERMIT)

又一座嘉義木造老屋迎接新生

阿里山與林鐵,是嘉義與林業擁有深刻連結的印證;城鎮中散落的木造建築,更是昔日產業融入常民生活的印記,讓嘉義被冠上「木都」美名,也為這座南方小城染上獨特的質樸氣息。HERMIT所在的建築,正是一棟建於1924年的大木屋,與木更店面就位在同一條街上,兩地步行只需要兩分鐘,讓木更經營者Rainie與Orisun,有了與老屋相遇的契機。

嘉義HERMIT霜淇淋店、活體印刷體驗空間
木屋外觀。(圖片提供:HERMIT)

HERMIT的雙層意涵,「寄居蟹」和「隱士」各代表⋯⋯

落成一世紀以來,這棟木造老屋曾作為日式料亭、印刷廠、餐廳、甜點店的載體,乘載時代與不同產業的記憶,這也成為HERMIT的品牌切入點。HERMIT有「寄居蟹」之意,一方面呼應這個空間的記憶不停被時間淘洗,外殼卻從未被帶走,深埋在細沙裡靜待垂青;另一方面則回應木更2016年至今的經營脈絡——以檜意森活村木造房舍群為起點,後移居位在成仁街的現址,從獨立經營品牌到城市活動策劃、跨縣市空間合作,在每一個時期的「硬殼」中持續成長。

嘉義HERMIT霜淇淋店、活體印刷體驗空間
二樓玻璃纖維材質隔門。(圖片提供:HERMIT)

「隱士」則是HERMIT的另一個意思。這座老屋低調佇立在巷弄轉角,沒有張揚的招牌,僅有木頭窗框透出的澄黃燈光,像是與城市玩著捉迷藏,猶如嘉義市區的隱士和隱世。

嘉義HERMIT霜淇淋店、活體印刷體驗空間
HERMIT入口。(圖片提供:HERMIT)

木更 X 本事 X 彡苗聯手,以「窺探」概念開啟空間引言

「殼」與「隱」的概念,也延伸成為空間的概念主軸——「窺探」。擁有設計背景的木更經營者,聯手各據台灣南北的本事、彡苗空間設計團隊,互相拋出從平面、空間到材質的靈感,從燒杉木門鑲上鐵絲玻璃洞口,到散落空間中的圓圈意象,無論其隱身天花板凹槽、或彼此阻擋視覺交錯⋯⋯都呼應HERMIT的品牌標語「We hide and seek!」,象徵這裡是能夠供人們躲藏、帶來安全感的殼。

嘉義HERMIT霜淇淋店、活體印刷體驗空間
二樓玻璃纖維屏風自帶律動感。(圖片提供:HERMIT)

家具、品牌識別蘊藏活版印刷記憶

空間中展品與材質細節,則呼應著場域的過去,這裡曾是嘉義在地經營了42年的永成印刷廠,承載了印刷文化的變遷。HERMIT特意留下當時的印刷廠手繪招牌、活版印刷機、裁紙機,保留印刷時代曾存在的證明。而復古的環氧樹脂座椅、玻璃纖維隔牆所呈現的紙張紋理,及裁紙機延伸出的流水線鐵件長桌檯面,則是懷舊和創新共存的巧思。

嘉義HERMIT霜淇淋店、活體印刷體驗空間
一樓空間共享桌。(圖片提供:HERMIT)

為了進一步表現活版印刷的獨特手感,HERMIT邀請設計單位Salmo Works操刀「HERMIT TYPE」品牌英文鉛字字體,Logo也呼應著活版印刷的筆觸,並帶有寄居蟹的圖形意象。如果仔細觀察木屋門面,會發現外牆不見明顯招牌,因為HERMIT特別請畫師Kingson Artworks將品牌Logo繪製在內層的玻璃上,讓染上手繪溫度的印刷字,迎接訪客感受舊時美好。

嘉義HERMIT霜淇淋店、活體印刷體驗空間
HERMIT TYPE英文字體。(圖片提供:HERMIT)
嘉義HERMIT霜淇淋店、活體印刷體驗空間
星芒符號手把/畫師Kingson Artworks手繪玻璃。(圖片提供:HERMIT)

「殼裡的木更」,霜淇淋甜食專賣店

HERMIT不僅瀰漫懷舊記憶,也時刻飄散甜香。木更在此發揮甜點、咖啡專長,將HERMIT打造為「霜淇淋甜食賣店」,一樓提供少量座位,也鼓勵人們外帶,拿著外帶限定的星芒餅殼,以霜淇淋的甜蜜滋味佐木都風景,在城市中展開探索。

嘉義HERMIT霜淇淋店、活體印刷體驗空間
外帶限定的星芒餅殼。(圖片提供:HERMIT)

霜淇淋的口味設計也很有意思,像是以嘉義烤玉米為發想的「烤玉米慕斯冰淇淋」,交織海鹽焦糖、玉米慕斯、玉米脆片、義大利香料風味;「蜂巢脆餅海鹽焦糖霜淇淋」則暗藏木更經典的鮮奶油小戚風。未來也將持續推出不同餅殼、各式甜點,為每回造訪更添驚喜。

嘉義HERMIT霜淇淋店、活體印刷體驗空間
烤玉米慕斯冰淇淋/蜂巢脆餅海鹽焦糖霜淇淋。(圖片提供:HERMIT)

文化工作坊:認識百年木屋、體驗活字印刷

除了短暫踩點,HERMIT也提供另一種深度旅行提案,於每個月不定期推出「微型活版名片體驗工作坊」,透過兩小時的行程,介紹木屋的身世、活版印刷的興衰歷程、舊時印刷廠工作趣事,也邀人們品嚐霜淇淋及飲品套餐,接著為老鉛字揀選、排版、沾附油墨,藉由打印續寫屬於這棟建築的故事。

嘉義HERMIT霜淇淋店、活體印刷體驗空間
活版印刷體驗。(圖片提供:HERMIT)
嘉義HERMIT霜淇淋店、活體印刷體驗空間
星芒Logo磁吸徽章。(圖片提供:HERMIT)

HERMIT

店面地址|嘉義市成仁街209號

營業時間|週一二五日 13:00-18:00/週六13:00-20:30/週三四店休

備註|2024年1月開放局部空間試營運,欲確定當日營業時間、預約活字印刷體驗工作坊請至HERMIT IG

 

規劃統籌|辵辵計画

空間設計|彡苗空間實驗

專案執行|邱宇平

空間顧問|本事空間製作所

LOGO設計|Salmo Works

玻璃彩繪|Kingson Artworks

圖片提供、攝影|HERMIT、Ms.kuishinbou、Neilpapa、Oba in Chiayi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5高雄設計節「高潮指南」駁二登場!7大展區、60位創作者,帶你從不同視角認識高雄

2025高雄設計節「高潮指南」駁二登場!7大展區、60位創作者,帶你從不同視角認識高雄

由高雄市政府文化局主辦的雙年度盛事「高雄設計節」,於10月2日至11月2日在高雄駁二藝術特區P2倉庫隆重登場。本次展覽邀請高雄生長的旅日設計師林唯哲擔任總策展,以「高潮指南:你的主張 What is your voice」為題,顛覆傳統的城市行銷手法,將高雄視為一個具備街頭精神的潮流品牌,超過60位來自設計、藝術、街頭文化等領域的創作者共襄盛舉,邀請市民一起成為高雄潮流人,一同發聲,定義屬於自己的高雄態度。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重新詮釋高雄的城市個性

策展人林唯哲出生成長於高雄,現定居東京,長期關注亞洲城市的文化流動與視覺傳達,他將個人對街頭文化與設計語言的敏銳觀察,帶回熟悉的土地,以策展形式重新詮釋高雄的城市個性:「這份不爭並非消極,而是一種根植於產業底氣與庶民生活節奏的從容與自信。」高雄的態度,不是追求西裝筆挺的菁英形象,更像是一位穿著寬鬆 T-shirt、自在隨性的「街頭歐爸」。此次展覽正是要褪去城市的包袱,回歸最真實、最「Real」的街頭聲音,讓觀者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定義這座城市。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打造跨界對話的創意平台

展覽視覺以「塗鴉覆蓋」為概念,呼應了街頭文化中最純粹的行動:發聲。策展團隊表示,塗鴉不是破壞,而是對現有框架不滿、對主流敘事反動的最直接表達。它象徵著將自己的聲音「覆蓋」上去、主張立場的行動。主視覺以「試噴頭、試手感」的隨性筆畫為元素,多彩的噴漆則象徵著多元主張的共存。這場展覽是一場鼓勵人們勇敢發聲的潮流運動,讓每個「我」都有話可說,自信地說出「這就是我的高雄態度」。展覽將串聯設計、時尚、塗鴉、建築、策展、表演與數位創作等領域,打造一個跨界對話的創意平台,讓高雄成為青年世代與創作者們表達態度的能量場。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從7大展區認識高雄

「高潮指南」展覽規劃了7大主題展區,透過互動裝置、影像訪談與原創作品,帶領觀者從不同角度認識高雄。另外,展覽期間,現場也有潮流賣店「你這個潮包」,販售高雄態度周邊商品。

態度的根源:由高雄街頭天王以AR影像再現潮流。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高潮字典:以巨型辭典的形式,解析高雄獨特的城市現象,沒有官方用詞,只有來自街頭的角度。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高雄腔:透過影音裝置,帶領觀眾學習來自街頭的聲音,探索高雄獨有的口音與態度。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蝦款?高雄款!:邀請50位設計師,以高雄態度為主題進行潮T創作,將主張穿戴在身上。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高雄左岸:展出藝術家眼中的高雄態度,探討高雄文化養分如何激發原創藝術創作。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高人指點:透過五位高雄出身的音樂創作者的一鏡到底行走訪談,跟隨他們的腳步一同走在最有態度的高雄街頭。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幫高調:集結藝術家眼中的高雄態度,展現高雄不同風格的想像樣貌,鼓勵觀者定調自己的「高雄式」風格。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 高雄設計節2025 ] 
展期:10.02 (四) - 11.02 (日)
地點:高雄駁二藝術特區 P2倉庫
門票:免費入場

資料提供|選選研、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5台灣設計展「平安行」展區:走進古蹟「鹿港公會堂」,看見彰化人熟悉的歲時節慶與民俗文化

2025台灣設計展「平安行」展區:走進古蹟「鹿港公會堂」,看見彰化人熟悉的歲時節慶與民俗文化

2025台灣設計展中,位於鹿港公會堂的「平安行 Path of Pîng-an」展區,邀請觀眾走進彰化的稻田圳流,走進如祭品如山的普度場景,也走進自己內心最虔誠的祈願,在這趟平安之行裡,以心意為引,厚禮為獻,成為守候平安的行家。

從歲時節慶與民俗文化出發

「平安行 Path of Pîng-an」由創意團隊「平凡製作 studio ordinary」、在地文史團隊「發落文化」、空間團隊「三分之三設計 3/3 TRIO DESIGN」攜手打造,從彰化人生活中最熟悉的歲時節慶與民俗文化出發,帶領觀眾體會繁複厚禮中蘊含的殷切祈願與平安信念。展區位在1928年興建的縣定古蹟「鹿港公會堂」中,前身曾為奉祀蘇府王爺的「萬春宮」舊址,也曾作為鹿港八郊(指八個商會)之一的「廈郊」所在地,後轉作地方聚會場所「公會堂」,百年來始終承載著民俗與公共記憶。

「2025台灣設計展」展區「平安行 Path of Pîng-an」邀請觀眾展開平安之行,以心意為引,厚禮為獻,成為守候平安的行家。(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2025台灣設計展」展區「平安行 Path of Pîng-an」邀請觀眾展開平安之行,以心意為引,厚禮為獻,成為守候平安的行家。(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地方節俗化作討喜的當代符碼

為了讓節俗以更親切的姿態走進當代人生活之中,策展團隊邀請新銳設計師張翔與彰化出身的設計師「下一頁設計」聯手操刀展覽主視覺,以寄寓濁水溪的藍色調為主色調,搭配象徵歲時流轉的圓環線條;至於畫面上彷彿一躍而出,可愛龍虎形象則脫胎自虎型端午香包「虎仔香」及端午迎龍王的「龍王頭」靈感,將地方節俗化作鮮明討喜的當代符碼,也在飽滿視覺中寄寓滿滿的平安意象。

策展團隊邀請新銳設計師張翔與彰化出身的設計師「下一頁設計」聯手操刀展覽主視覺。(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策展團隊邀請新銳設計師張翔與彰化出身的設計師「下一頁設計」聯手操刀展覽主視覺。(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穿越「迎平安」廊道,看見對神明祈願的謹慎與講究

從此概念出發,當人們走進「平安行 Path of Pîng-an」,首先將穿越「迎平安」廊道,看見家戶如何成為祈求平安最小而真切的單位。當製作供品的職人身影在眼前開展,對照現場「頂桌」與「廈桌」上超過25件供品及圖文資訊,觀眾將發現,備齊香火的過程如何蘊含對神明祈願的謹慎與講究,以及為所愛之人祈求的真心實意。

展區以當代設計轉譯傳統藝師李奕興筆觸,打造出「迎平安」廊道。(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展區以當代設計轉譯傳統藝師李奕興筆觸,打造出「迎平安」廊道。(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展區呈現家戶如何成為祈求平安最小而真切的單位,並搭配超過25件供品及圖文資訊,彰顯備齊香火的過程如何蘊含對神明祈願的謹慎與講究。(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展區呈現家戶如何成為祈求平安最小而真切的單位,並搭配超過25件供品及圖文資訊,彰顯備齊香火的過程如何蘊含對神明祈願的謹慎與講究。(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循著信仰的軌跡,共行平安之路

循著信仰的軌跡走出家門,案桌旁的仙界工藝畫作,則以當代設計轉譯傳統藝師李奕興筆觸,營造出神祇視角的仙界氛圍,也邀請觀眾將視角拉升至神祇的高度,俯瞰彰化四時節慶景象,共行平安之路。此時,映入眼簾的是展區中央「歲時圓盤」,匯聚節俗故事、影像與地景模型,象徵歲月循環的脈動。循著圓盤向外延展,八大民俗節慶自「拜天公」至「謝下元」次第展開,以物件搭配圖文講解,節俗脈絡在眼前逐漸清晰,成為可感知的文化風景。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展區中央「歲時圓盤」,匯聚節俗故事、影像與地景模型,象徵歲月循環的脈動。(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展區中央「歲時圓盤」,匯聚節俗故事、影像與地景模型,象徵歲月循環的脈動。(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展開五感體驗,感受紮根於土地的日常

除了靜態觀賞,平凡製作與發落文化更邀請觀眾在此展開五感體驗:嗅聞巨型端午「虎仔香」散發出的艾草與菖蒲香氣;聆聽由鹿港出身、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親自誦唸的〈鹿港普度歌〉;並在互動設計團隊「馥谷餘」打造下,踏入沉浸式遊戲,親歷「南瑤宮笨港進香」回鑾橫渡濁水溪的「潦溪」場景;最後,更可於馥谷餘以科技轉譯「花壇迎燈排」的互動裝置中,輸入自己的姓氏,生成專屬「字姓燈」,體驗成為頭家爐主,與家族共享神祇護佑的榮耀時刻。

巨型端午「虎仔香」(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巨型端午「虎仔香」(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體驗完饒富意趣的互動設計後,接著別忘記抬頭仰望,彰化的真實模樣在眼前展開。六面懸掛於展區上方的大型圓弧投影,顯影出溪流邊的人群、家戶前的香案、普度時澎湃的「普肉山」,以及彰化在山河之間那最虔敬的模樣。此時,耳畔同時響起彰化出身的獨立樂團「農村武裝青年」為展覽量身打造的音樂,聲影交織之間,更深刻地感受到這些歷久不衰的習俗,至今仍緊緊紮根於土地的日常。

在全球「BenQ」的支持下,六面懸掛於展區上方的大型圓弧投影,顯影出彰化在山河之間那最虔敬的模樣。(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在全球「BenQ」的支持下,六面懸掛於展區上方的大型圓弧投影,顯影出彰化在山河之間那最虔敬的模樣。(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一字排開的平安小物,到鹿港童玩「葫蘆問」

最後,讓我們轉身走進「平安行」,此時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宛如傳統中藥櫃般的展櫃,整齊陳列著香包、香火袋、符令、石敢當、大符等各式祈福小物,呈現人們如何在日常裡寄託祈願、守護平安。

宛如傳統中藥櫃般的展櫃,整齊陳列著香包、香火袋、符令、石敢當、大符等各式祈福小物。(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宛如傳統中藥櫃般的展櫃,整齊陳列著香包、香火袋、符令、石敢當、大符等各式祈福小物。(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來到台上,鹿港傳統童玩「葫蘆問」化為色彩飽滿、造型討喜的「平安行葫蘆問」遊戲。觀眾更可在遊戲後抽取共26款獨家平安小卡,蓋上平安行限定集章,在趣味互動中一步步邁向平安的終點。從靜態凝視到身體參與,這趟涵蓋拜天公、慶上元、迎媽祖、安營、慶端午、贊中元、祭水圳、謝下元等民俗文化的彰化之旅,也在此緩緩落幕,留下平安的餘韻與祝福。

鹿港傳統童玩「葫蘆問」化為色彩飽滿、造型討喜的「平安行葫蘆問」遊戲。(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鹿港傳統童玩「葫蘆問」化為色彩飽滿、造型討喜的「平安行葫蘆問」遊戲。(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觀眾可在遊戲後抽取平安小卡,蓋上平安行限定集章,一步步邁向平安的終點。(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觀眾可在遊戲後抽取平安小卡,蓋上平安行限定集章,一步步邁向平安的終點。(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沉浸式遊戲讓人彷彿親歷「南瑤宮笨港進香」回鑾橫渡濁水溪的「潦溪」場景。(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2025台灣設計展「平安行 Path of Pîng-an」

展期| 10月10日(五)- 10月26日(六)週日至週四10:00-18:00;週五至週六10:00-20:00
地址|鹿港公會堂(彰化縣鹿港鎮埔頭街 72 號)
音樂演出|10月11日(六)15:00 - 15:30 文開國小・南音雅月
                  10月12日(日)15:00 - 15:30 華龍國小・北管新傳
文史導覽|10月18日(六)08:00 - 10:00 民俗愛好者黃雅君老師 X 拜天公平安採買
                  10月19日(日)15:00 - 17:00 民俗愛好者李宗學老師 X 找尋鹿港平安物

資料提供|平凡製作、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