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時間軸的平面設計!專訪日本設計師岡崎智弘,從火柴逐格動畫到品牌視覺的實驗性創作

加入時間軸的平面設計!專訪日本設計師岡崎智弘,從火柴逐格動畫到品牌視覺的實驗性創作

多數設計師將社群媒體視為設計案的宣傳平台,但岡崎智弘並沒有這麼做。這位國際平面設計聯盟(AGI)新科會員,合作對象包括NHK、ISSEY MIYAKE、Uniqlo、無印良品等知名品牌,點開其Instagram,映入眼簾卻是一字排開以火柴為媒材的逐格動畫。這些充滿奇想的創意從何而來?又如何裝配成駕馭商業案的技能?

數秒之間,火柴棒突然無限增值,又捲成橡皮筋、瞬間融化成紅黃摻雜的顏料。岡崎智弘透過Instagram發表的逐格動畫,乍看畫面構圖大同小異,但只要點開其一觀看,就會著迷於他在火柴此一結構單純的媒材上所施加的「拆解」魔法。儘管許多人因為火柴系列動畫認識了岡崎智弘,但對他而言,並不是打從一開始就有意識地選用火柴這個主題。

變化萬千的火柴棒是一場以10年為單位的實驗

2020年新冠疫情開始蔓延時,岡崎智弘開始了名為「STUDY」的實驗性創作。一開始使用像是文具等隨處可見的道具,觀察、拆解其結構後做出一個個短篇動畫,而現在之所以把焦點放在火柴,他解釋是因為火柴的形體帶有許多可以抽象解釋的空間。「把火柴棒拆解成細長的棒狀物和紅色的圓體後,很自然地可以發想出各式點子。此外,火柴棒本身也具備一種原始的美感。」

「STUDY」逐格動畫創作。(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STUDY」逐格動畫創作。(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除了天馬行空的發想讓人折服,他4年來持續不懈地上傳動畫,近乎每天發布,累積的數量也令人嘆為觀止。岡崎智弘每天早上10點開始設計工作,先於7點左右抵達辦公室,並在大約2、3小時的時間限制之內完成火柴動畫的物件製作、拍攝以及影片編輯。對他而言,因為所有動畫都只做一遍,需要集中注意力在唯一一次的製作之上,每天早上的動腦時間無形中成為了工作前的適度暖身。

岡崎智弘將「持續地發布火柴動畫」這件事本身,定義為一種研究與實驗的行為。他說:「STUDY這項實驗計畫,對我而言就像是在『散步』。沒有目的地出走,發現有趣的事就停下腳步觀察,有時無形中會走到自己預期之外的地方。」也因此,除了火柴,偶爾出現在畫面中的「手指」或「紙片」,就像是散步時臨時起意的「繞路」一般。這些子題,就是在這漫長實驗過程中的小小挑戰,這也體現了STUDY這個計畫的理念之一——每天有一點點的進步就可以。

他補充,雖然並不是一開始就規劃好,但他希望研究火柴這件事可以持續10年。因為若是把時間軸拉長,就不用急著在創作中加入轉折或變化。「重要的是每天持續地埋頭創作。就像一張張連續拍攝的照片串聯起逐格動畫,我也很好奇,最終這一部部短篇動畫會發酵成什麼模樣。」

岡崎智弘個展 《STUDY》展示火柴棒逐格動畫的歷程。(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岡崎智弘個展 《STUDY》展示火柴棒逐格動畫的歷程。(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從熱愛觀察昆蟲的男孩到獨當一面的設計師

從短短的火柴動畫裡,可以窺探他對設計與創作的獨到哲學。而這樣的設計思維,或許奠基於岡崎智弘自幼對「觀察昆蟲」的熱愛。其設計師事務所網站的個人簡歷,開宗明義地寫著:「小時候每天都在抓昆蟲。翻看路邊石頭的背面、在森林或草叢裡尋找昆蟲蹤影、心無旁騖地觀察抓到的昆蟲,這些經驗都成為現今創作活動的基底。」

問到為什麼對於昆蟲如此執著,他解釋,捕蟲時除了事先得調查昆蟲的習性外,在野外也必須感知環境中所有微小動靜,加上昆蟲並不依照人類的邏輯而行動,充滿未知的部分讓年幼的他深深著迷。他說,「耐心觀察、集中精神、傾聽感受,這和我長大成人後面對設計工作時的心態並無不同。」

21_21 DESIGN SIGHT舉辦的展覽《虫展》主視覺由岡崎智弘擔綱。(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21_21 DESIGN SIGHT舉辦的展覽《虫展》主視覺由岡崎智弘擔綱。(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自東京造形大學設計系畢業後,他首先進入廣告代理公司工作,學習到如何以俯瞰的角度審視設計工作及社會產業的結構。但由於比起製作人,他注意到自己更傾向於動手進行創作,於是在日後轉換跑道,進入平面設計師事務所。

工作之餘,他會在休假時自主性地進行各種設計實驗,無意之中萌生出「如果在平面設計中加入時間軸,會變成什麼樣子?」的念頭,便開始探索以逐格動畫詮釋平面設計的可能性,並在個人網站上傳一部部作品。幸運的是,他的個人創作獲得NHK美學教育節目《Design Ah!》(デザインあ)製作人的青睞,受邀擔任該節目「解散!」篇的設計師。

NHK節目《Design Ah!》「解散!」篇的逐格動畫。(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NHK節目《Design Ah!》「解散!」篇的逐格動畫。(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透過逐格動畫思考「原來設計是這麼一回事」

在節目播映的10年間,岡崎智弘一共製作了110篇逐格動畫,將生活中常見的水果、食物、文具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拆解、排列再重組,包含讓壽司的生魚片與飯粒排排站、讓電路板和數字鍵從計算機「脫逃」,用視覺效果呈現,讓人們更直觀地對物體的構造、維度有更深的認識,並進一步思考「原來設計是這麼一回事」。

他提到「解散!」篇的每個創作,會先賦予物體一個概念,再自由地發想該如何「呈現分解」。大致拍板定案後,才開始著手實際拆解與拍攝。拍攝的難處在於物體很容易受到自然現象與重力影響,而發生意料外的狀況。

以飯粒排排站畫面為例,一般或許會認為切去最下方的一小部分後就可以立起飯粒,但當內含的水分蒸發後,米飯很快就會失去重力倒下。但對他而言,因為設計往往不會照著人們的腳本走,再度觀察、思考如何應變,正是設計工作的有趣之處。

「幾乎所有的拆解與拍攝都是我親自經手,現在我可以充滿自信地說:這世上大概沒有我拍不出逐格動畫的東西。」而《Design Ah!》也成為岡崎智弘獨立的契機,他在2011年成立了個人設計師事務所「SWIMMIMG」,對當時平面設計與動態影像的二元對立拋出疑問,並試圖賦予兩者對等價值。

岡崎智弘參與21_21 DESIGN SIGHT的《Design Ah!展》(デザインあ展)展場空間策劃,他認為如果把重點放在「設計都是在詮釋各個素材的內部構造、機能」之上,平面和動態、空間設計其實擁有共通的設計語言。(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岡崎智弘參與21_21 DESIGN SIGHT的《Design Ah!展》(デザインあ展)展場空間策劃,他認為如果把重點放在「設計都是在詮釋各個素材的內部構造、機能」之上,平面和動態、空間設計其實擁有共通的設計語言。(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以培育出的觀察眼,設計萬物內部的構造

SWIMMIMG」所經手的商業案件包含品牌識別、商品包裝、書籍裝幀、展覽視覺、廣告影像,甚至亦參與展場設計規劃,橫跨平面、動態到立體空間。合作對象也從在地的小型商家,擴大到UniqloISSEY MIYAKE、無印良品等知名 品牌。貫徹其中不變的是,從各個作品中都可以看出岡崎智弘以平面設計為本的心態,以及在動與靜之間的取捨。

HOMME PLISSE ISSEY MIYAKE的前導宣傳視覺,正是其中一例。他提到,最初收到委託時,客戶提出了「希望能同時呈現紙本邀請函與影片投影兩種效果,傳達出兩者具備同等價值」的要求。最終在他的提案中,以逐格動畫非常直觀而簡潔地呈現了紙本印刷品舞動時的效果,在短短數秒之間,同時傳遞了平面設計的力度及動態設計的可能性。

HOMME PLISSE ISSEY MIYAKE前導宣傳視覺,岡崎智弘以逐格動畫呈現紙本印刷品舞動的效果。(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HOMME PLISSE ISSEY MIYAKE前導宣傳視覺,岡崎智弘以逐格動畫呈現紙本印刷品舞動的效果。(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而在品牌識別設計上,岡崎智弘十分重視設計的「目的」,並心繫於如何捕捉設計對象的「構造」。如他為日本平面設計協會(JAGDA)的會員交流平台「設計到此」(ここまでデザイン)所製作的logo中,轉換了「で」和「デ」這兩個日文讀音相同的文字,營造出趣味巧思。

JAGDA會員交流平台「ここまでデザイン」logo,岡崎智弘轉換日文讀音相同的「で」和「デ」營造趣味。(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JAGDA會員交流平台「ここまでデザイン」logo,岡崎智弘轉換日文讀音相同的「で」和「デ」營造趣味。(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他說,自己並不只是設計logo在視覺上的呈現,更希望能傳達出設計對象內部的構造和機能,讓觀者能在瞬間理解品牌主體。「另外有趣的是,因為是以實體物件設計而成的logo,不僅在印刷品、動態影像上,更可以實際被放到現實生活空間之中,發展各種可能性。」

Panasonic旗下的創意博物館「AkeruE」品牌識別由岡崎智弘操刀,1個大圓和5個小圓組成的旋轉結構,以抽象表現驅動孩子的創造力,圖為館內空間的延伸視覺設計。(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Panasonic旗下的創意博物館「AkeruE」品牌識別由岡崎智弘操刀,1個大圓和5個小圓組成的旋轉結構,以抽象表現驅動孩子的創造力,圖為館內空間的延伸視覺設計。(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不斷穿梭於不同領域並帶來驚喜的他,談及近期關注的設計作品,又帶我們進入了另一個驚奇。他笑說,不知道稱不稱得上設計,但最近對一個名為「neguse_art」的Instagram帳號產生了興趣,該帳號從2018年開始,每天持續上傳一張睡醒後一頭亂髮的照片,某種程度和自己的火柴棒創作一樣,都是每日持續的「晨間活動」。「雖然是有意地每天拍一張照片上傳,但當累積到某種程度時,這些刻意看起來就像是一種再自然不過的行為。因此每每看到類似的行動,都會讓我內心雀躍不已。」

岡崎智弘和福永紙工合作「紙工視点」企劃。(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岡崎智弘和福永紙工合作「紙工視点」企劃。(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岡崎智弘以紙為媒材翻玩其結構與設計。(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岡崎智弘以紙為媒材翻玩其結構與設計。(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而投入設計至今,岡崎智弘的作品也如動畫般逐格積累,不禁好奇他是如何看待自我風格?「我所經手的設計,基本上不是在探求我個人內心的創作靈感,而是透過觀察外部的世界,從中尋找設計的線索。並不是我有很多有趣的點子,我的設計都是為了讓人們能夠重新認識世界上既存的各種要素、現象,以及背後的構造。畢竟光是觀察這個世界,就充滿了各種樂趣。」這個回答,讓人彷彿看見了當年蹲坐在路邊,心無旁騖地觀察昆蟲的那個男孩。

(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岡崎智弘(Tomohiro Okazaki)

平面設計師。1981年出生,畢業於東京造形大學設計系,主修視覺傳達。曾任職於廣告代理公司、平面設計師事務所,於20119月成立個人設計師事務所「SWIMMING」。以平面設計為基底,彈性遊走於印刷品、動態影像、展覽等視覺傳達領域,在文化價值與經濟發展的平衡之間從事設計活動。

企劃|張以潔 文|廖怡鈞
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La Vie 2024/3月號《建築自然系》

延伸閱讀

RECOMMEND

《紅豬》台灣限定海報亮相!方序中 × 董十行再度攜手,打造細膩且多層次的隱形飛機群彩蛋

《紅豬》台灣限定海報亮相!方序中 × 董十行再度攜手,打造細膩且多層次的隱形飛機群彩蛋

宮﨑駿經典鉅作《紅豬》即將於9月4日在台磅礡上映。在吉卜力迷熱烈敲碗下,繼上半年《風之谷》掀起現象級「王蟲熱潮」之後,片商甲上娛樂今隆重公開設計師方序中與藝術家董十行再度聯手為《紅豬》打造的台灣限定海報。

吉卜力工作室經典鉅作《紅豬》透過自由壯闊的飛行空戰場面以及感動人心的冒險劇情,在日本以54億日圓的亮眼佳績榮登年度票房冠軍,特別的是,全片充滿著宮﨑駿最熱愛的戰鬥機、反戰等自傳色彩以及浪漫、愛情、夢想等吸睛元素,被影迷視為不可錯過的絕佳經典。

宮﨑駿經典鉅作《紅豬》被譽為吉卜力工作室「最熱血神作」。(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宮﨑駿經典鉅作《紅豬》被譽為吉卜力工作室「最熱血神作」。(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紅豬》台灣限定海報亮相

此次電影重返大銀幕,片商再度邀請「究方社」創意總監方序中為台灣限定海報操刀,獻給每個熱愛《紅豬》與飛行的愛好者。視覺以湛藍海面作為襯底,動畫中最經典的象徵——「紅豬」波魯克與他的紅色戰鬥機停泊其上,透過局部打凸的印刷工藝營造立體感十足的飛行艇輪廓,而看似波光粼粼的海面,隨著光線與視角的變化,驚喜發現竟是一架架局部上光不上色的飛機群,翱翔於上空相伴左右,細膩且多層次的視覺彩蛋層出不窮,完美復刻《紅豬》作品中所傳達「翱翔的浪漫」精神,全球限量僅5萬份的A2尺寸首週重磅特典,極具收藏價值。

「紅豬」波魯克與他的紅色戰鬥機為《紅豬》動畫中最經典的象徵。(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紅豬」波魯克與他的紅色戰鬥機為《紅豬》動畫中最經典的象徵。(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紅豬》台灣限定海報採用局部打凸印刷工藝營造紅色戰鬥機立體感,輔以局部上光與不上色的隱形飛機群彩蛋,細節控必收!(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紅豬》台灣限定海報採用局部打凸印刷工藝營造紅色戰鬥機立體感,輔以局部上光與不上色的隱形飛機群彩蛋,細節控必收!(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將對外公的思念融入海報設計

談及設計概念,方序中感性表示:「那份關於飛翔的熱血與感動,原來一直深藏在心底,從未真正遠離。」並提及他的外公正是一位空軍飛行員,對他而言,外公不僅是偶像,是影響他最重要的人,更是創作的靈感來源,而《紅豬》其中一幕描寫昔日已逝的飛行夥伴們在天空集結而成像銀河般的飛機群,令他深感震撼,因此在海報構圖上,方序中想傳遞出空戰英雄就算回歸嚮往的平靜生活,內心的夢想始終沒有消失的設計概念,並且將對外公的思念與愛自然融入到《紅豬》海報設計中,也是送給天上外公的一份特別禮物。

《紅豬》其中一幕描寫昔日已逝的飛行夥伴們在天空集結而成像銀河般的飛機群,令方序中深感震撼。(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紅豬》其中一幕描寫昔日已逝的飛行夥伴們在天空集結而成像銀河般的飛機群,令方序中深感震撼。(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方序中與董十行再度攜手

方序中與藝術家好友董十行陸續為吉卜力經典作品《神隱少女》、《魔法公主》、《霍爾的移動城堡》共同創造出令人驚豔的絕美話題海報,更以《風之谷》的「限量版王蟲圖鑑」掀起全台現象級搶購熱潮,每每出手都別出心裁、追求極致的兩人,此次第5度為吉卜力工作室攜手合作,創作核心深刻進入《紅豬》主角波魯克的內心,方序中與董十行將《紅豬》反覆觀看後獲得更多新觀點及反思,方序中進一步說明海報設計理念:「走入人生的中段,雖已不再奔波於夢想的前線,卻彷彿在一片蔚藍海洋中,悠然地躺臥於機翼之上。陽光灑落,穿過波光粼粼的海面,映照出內心深處,那份仍依戀著與夥伴們翱翔天際的渴望。畫面俐落而簡約,看似飛翔,實則來自海洋的視角切換,巧妙表現現實生活與內心世界之間的張力與矛盾。」

《紅豬》台灣限定海報採用局部打凸印刷工藝營造紅色戰鬥機立體感,輔以局部上光與不上色的隱形飛機群彩蛋,作為電影上映首週重磅特典。(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紅豬》台灣限定海報採用局部打凸印刷工藝營造紅色戰鬥機立體感,輔以局部上光與不上色的隱形飛機群彩蛋,作為電影上映首週重磅特典。(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董十行在繪畫表現上,以精簡的形狀與色彩展現出悠閒的心境,並透過寫實手法,使廣闊的海面呈現出堅實而沉穩的焦點。董十行表示:「紅豬與飛機的關係如同夥伴,我在繪製時,用柔和的筆觸和質感賦予紅豬與飛機之間和諧的氛圍。將蔚藍海面微微照映在機身邊緣,與大片留白的海域相互呼應,使畫面更顯融洽。」而紅豬身旁隱約浮現的透明飛機,董十行則以俐落而潔淨的筆觸去勾勒,暗示紅豬的戰友們靜靜陪伴在他左右,傳遞出含蓄卻深刻的情感。

《紅豬》台灣限定海報主視覺(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紅豬》台灣限定海報主視覺(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展現出細膩的視覺感受

關於海報上的片名標準字也設計獨家巧思,方序中使用老字體的圖像變化,結合與眾飛機集結的畫面,表達在新舊時代中的存在與消逝。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在實體海報的印刷設計上,方序中以線條勾勒飛行艇的完整輪廓,並透過局部打凸印刷工藝營造立體感,不只是在視覺,在觸覺上也能有細膩感受。除了亮眼的紅色飛行艇以外,畫面中規劃許多隱藏的戰鬥機彩蛋,大小及型號皆考究地查閱相關資料繪製,輔以局部上光與不上色的印刷技法,隨著光線的變化,展現出細膩且多層次的視覺感受。

《紅豬》台灣限定海報印刷工藝示意圖可以看見細膩且多層次的視覺彩蛋(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紅豬》台灣限定海報印刷工藝示意圖可以看見細膩且多層次的視覺彩蛋(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全球限量僅5萬份

此版《紅豬》台灣限定海報皆手工打上專屬銀色流水編碼,杜絕盜版,全球限量僅5萬份,凡於電影《紅豬》上映首周(9/4至9/11)至全台戲院購買兩張《紅豬》電影票,就有機會獲得A2尺寸限量特典海報1張。另外,全球唯一復古票卡收藏套票也於Pinkoi預購中,目前還剩少量票券,敬請把握最後收藏機會。

資料提供|甲上娛樂、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日本設計大師佐藤卓的創作心法:從五件代表性設計,看見背後的故事與巧思

圖片來源:《記號:佐藤卓的120個標誌設計思考》

在佐藤卓的設計世界裡,品牌不只是視覺的裝飾,更是一種與人溝通的語言。他擅長從日常細節中挖掘靈感,無論是一隻舉起翅膀的企鵝,還是一個只留下「點」的酒標,背後都蘊藏著引人思索的訊息。本篇文章聚焦佐藤卓五件代表性設計,從觀察出發,談他如何透過設計傳達思想,將無聲的圖像變成有力的對話。

欸,你發現了嗎?樂天口香糖薄荷系列

在噴水的鯨魚旁,有一隻企鵝仰望著夜空,畫面令人聯想到南極。長年受到消費者喜愛的樂天薄荷口香糖,舊包裝插畫傳達出優美的氣氛。當產品包裝將從七片裝改為九片裝時,我受委託負責重新設計。我發現當口香糖改為九片裝時,側面跟正面的厚度幾乎一致,而且在店面陳列時,會同時看到這兩面,也就是有COOLMINT字樣與有插畫的一面。於是再試著讓五隻姿勢相同的企鵝並排,但發現少了舊包裝插畫的意境,因此我試著安排只有仔細看才會發現的變化。這樣的趣味性,正因為是零食類產品才能自由發揮。在這裡靈光一現的構想是:在五隻企鵝中,只有一隻舉起翅膀。我想像著如果有人察覺到,一定會問身旁的人:「你發現了嗎?」原來右邊第二隻企鵝悄悄地舉起了翅膀。如果以人類社會來譬喻,或許就像位居領頭的社長之後,排在第二順位的人必須鼓起勇氣向後方的社員傳達訊息。

圖片來源:《記號:佐藤卓的120個標誌設計思考》
圖片來源:《記號:佐藤卓的120個標誌設計思考》

溢出的表現:岡本太郎紀念館

這是位於東京南青山的岡本太郎紀念館的館徽。黃色的正方形是將受到既定概念束縛、僵硬的現代社會抽象化,從這塊正方形中,溢出由岡本太郎描繪的眼睛。由於是溢出的狀態,仍保持與正方形的關聯。考量到岡本太郎的作品大膽且強烈、總是試圖傳達某些訊息,就像藝術在這個社會上的角色,因此我採用這樣的表現方式。他的名言「藝術就是爆炸!」、參加設計師雲集的日本設計委員會活動,都可以做為佐證。製作了「拒絕被坐的椅子」的岡本太郎,與世界級建築師丹下健三及室內設計師劍持勇一起參加為設計啟蒙而創立的組織,這件事可說是耐人尋味。做為標記的正方形,採用易喚起注意力的黃色。黃色是明亮的色彩,雖然正方形的框架並不明顯,不過固定概念往往看不出清晰的輪廓,在館徽中也蘊含了這樣的訊息。

圖片來源:《記號:佐藤卓的120個標誌設計思考》
圖片來源:《記號:佐藤卓的120個標誌設計思考》

利用錯覺:文化廳媒體藝術祭

這是由文化廳主辦的藝術祭LOGO,宗旨是向全世界募集媒體藝術作品,評鑑並介紹國內外優秀創作。提到媒體藝術,在想像中可能是運用數位技術,或是影像與機械性運動的物體、體驗型的作品等,但是象徵藝術祭的記號卻必須是平面的,這令我深感煩惱。因此我想到利用錯覺的圖形。以一條直線穿過多層的同心圓,受到曲線的影響,看起來可能會略顯彎曲?歷史上也有許多例子,是利用視覺效果或錯覺構成畫作與圖樣。我想像著這類圖形,一邊描繪著草圖。考量到做為LOGO需要一定的辨識度,也必須夠明瞭,因此我腦海浮現出圓與線的簡單構成。此外想到或許可以將穿過圓的直線位置中稍加移動,比較圓與線的幾種排列位置,最後終於製作出彷彿可動式的LOGO。

圖片來源:《記號:佐藤卓的120個標誌設計思考》
圖片來源:《記號:佐藤卓的120個標誌設計思考》

只留下點,讓人自在小酌:百默

百默是菊正宗酒造開發的日本酒品牌。我提供諮詢協助品牌推廣,從企畫開始參與並擔任藝術指導,命名與文案則由日暮真三先生擔任。這款酒的名字隱含「百默一言」的寓意(沉默寡言的人會說出真正有份量的一句話)。我請書法家用毛筆直寫「百默」,這或許是日本酒常見的手法,但的確成為別具風格的酒標。與過去口感嗆辣的傳統酒相比,這款日本酒適合搭配現代的餐點,帶有摩登的品味,因此避免添加裝飾,只搭配簡單的酒標與包裝設計。我向客戶提議為這款酒製作專屬的酒瓶,設計出造型後,如果不搭配適合這款酒的字跡,顯不出獨特之處。我曾考慮採用「百默」的書法做為標誌,進一步又想到只取筆劃中「點」的部分貼在玻璃瓶上。當大家喝酒時,或許不希望酒瓶上如同廣告宣傳的標誌映入眼簾吧,這是我的考量。

圖片來源:《記號:佐藤卓的120個標誌設計思考》
圖片來源:《記號:佐藤卓的120個標誌設計思考》

無性別時代的課題:洗手間的標示

這是為2022年春天竣工的SIGMA公司(參照第74篇)製作的廁所標誌。隨著社會進入無性別時代,廁所的標誌應該是什麼樣子呢?過去的標誌通常以紅色呈現女性穿著裙子,藍色呈現男性穿著長褲,現在成為必須重新思考的重要課題。因此我所思考的,除了盡可能排除既有的性別表現,仍必須能讓人看出這是廁所標示。無性別廁所已逐漸增加,在SIGMA總公司將廁所分為女廁、男廁、其他共三種,除了門上有文字標記,走廊通往廁所方向的轉角也有設置這組標示,並採用公司的象徵色彩黑色。畢竟這不是我原創的標示,而是將既有的廁所標示加以改良,世界上說不定還有相同的設計,因此我將這個標誌的著作權釋出,讓大家自由使用。

圖片來源:《記號:佐藤卓的120個標誌設計思考》
圖片來源:《記號:佐藤卓的120個標誌設計思考》

本文內容節錄自La Vie出版書籍《記號:佐藤卓的120個標誌設計思考》

出版日期|2024/12/07

作者|佐藤卓

本書收錄日本平面設計大師佐藤卓從數十年設計工作中精選出的120個記號、標誌、logo作品及其核心思考,可從中一窺他將品牌的關鍵價值以視覺化語言呈現背後的設計思考脈絡。從熱賣十數年的明治牛乳包裝設計、21_21 DESIGN SIGHT的視覺識別到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的標誌,都有讓人驚嘆而多變的創意視角。

✹ 更多新書資訊 ⭢ La Vie 圖書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