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茶山繚療」新北坪林登場!集結40+風格品牌的茶市、期間限定體驗與工作坊

2024「茶山繚療」新北坪林登場!集結40+風格品牌的茶市、期間限定體驗與工作坊

新北文化茶旅品牌「茶山繚療」於4月13日至14日在坪林登場,今年以「Tea Way」為名,並集結5大主題、40個風格品牌,共演春日的茶山森活、各式藝術探索,以及療癒放鬆的工作坊。

邁入第3年的「茶山繚療」,此次以「Tea Way」為題,串起茶山點點星光、凝聚成閃閃發亮的茶之路,坪林茶業博物館將化身郊山裡的療癒轉運站。不僅有一期一會的集市展演,茶山繚療也深入茶山田野探訪,攜手坪林街區、茶園與山林秘境店家,推出15場春季限定、茶與森的私房體驗、〈茶山 Take Away〉提供民眾超實用旅行指南,邀請大人小孩一起來坪林,踩踏山溪秘境的舒爽、擁抱茶山的芬芳,走一趟身心療癒的Tea Way。

茶山繚療一年一度的 Tea Market將於4月13日至14日在坪林茶業博物館登場。
茶山繚療一年一度的 Tea Market將於4月13日至14日在坪林茶業博物館登場。(圖片提供:茶山繚療)

集結5大分區、40+品牌

以博物館裡的集市為交匯地,茶山繚療打造「茶山流水席」、「溪邊野餐」、「理想森活」、「療癒探索」、「放送茶山」5大分區,集結40+品牌,串起自然、風味與生活的療癒山城。

2024茶山繚療主視覺由軌室團隊三度操刀,視覺以人的體驗為出發點,發展出「採茶人、品茶人、健行人」,作為體驗茶山的多元途徑,同時藏著年度主題 TEA WAY。
2024茶山繚療主視覺由軌室團隊三度操刀,視覺以人的體驗為出發點,發展出「採茶人、品茶人、健行人」,作為體驗茶山的多元途徑,同時藏著年度主題 TEA WAY。(圖片提供:茶山繚療)

「溪邊野餐」集結小島甜點、山海豆花、培仁蔬食等人氣鹹甜點,攜手在地的德志茶粿、良醫藥師本舖等店家推出多種風味小食與風味調飲;「理想森活」及「療癒探索」則邀請Home Work/家務室、眠腦以及從水湳洞遷居坪林的那個山屋等品牌,帶來自然、藝術與永續的生活提案。

山海豆花茶山限定口味:手工炒糖+坪林的東美做的甜茶湯, 用梔子花台灣紅豆的包心粉圓。
山海豆花茶山限定口味:手工炒糖+坪林的東美做的甜茶湯, 用梔子花台灣紅豆的包心粉圓。(圖片提供:茶山繚療)

為了更貼近茶山療癒地氣,博物館裡外角落都將發生有趣的事,如mikiw_studio帶來神奇的花朵植物染、森森樹洞與山精靈們一起打造兒童探索營、各種芳香與身心靈能量探索等,不論大人或小孩,都能在此找到愉悅放鬆的小天地,一探春、茶與山所組成的無限風味。

陶品牌yuyao設計提著走的花器,與一旁的Miki Wei Studio花藝組成最美風景。
陶品牌yuyao設計提著走的花器,與一旁的Miki Wei Studio花藝組成最美風景。(圖片提供:茶山繚療)

打造茶桌上的Tea Surfing

不只是泡茶,今年由茶青協會領軍,首度集結在地9位青年茶師及他們擅長的泡茶術,打造有如茶桌上的 Tea Surfing。比如白青長的包種宇宙、福茶苑的風味圖卡茶席、一次端出5種白茶的田美沙龍,還有永遠知道什麼茶配什麼點心最合味的滴滴香茶行等,9種不同的生活茶席輪番上陣,精彩至極。

今年由茶青協會領軍,首度集結在地九位青年茶師及他們擅長的泡茶術,有如茶桌上的 Tea Surfing。
今年由茶青協會領軍,首度集結在地九位青年茶師及他們擅長的泡茶術,有如茶桌上的 Tea Surfing。(圖片提供:茶山繚療)

而茶席另一側則是原野派主廚Jimmy Food Place聯名企劃,呼應Tea Way概念,現場將竹子連結成長長的水路,隨著竹管流下的是美味Q彈的包種茶麵線,邀請大人小孩一起「面對麵」挑戰,麵線可搭配特調醬汁食用,風味和趣味兩者兼具。

茶山流水麵線:使用坪林在地滴滴香茶行所生產的包種茶麵線。
茶山流水麵線:使用坪林在地滴滴香茶行所生產的包種茶麵線。(圖片提供:茶山繚療)

推出座談活動

不只是喝茶、品味茶麵線,還要深入被茶包圍的生活和飲食世界!現場有阿曼手碟、漩指樂團及秋波帶來茶山ASMR的多重享受、另外也籌備了4場座談,邀請在地刊物走水新刊發表、戶外品牌Snow Peak的風格野炊練習營;其中被敲碗出場的是近年在社群發表「斷面旅行社」引發各界關注的——社會與飲食觀察家 Hally Chen ,此次他將分享這兩年數次旅行坪林的心得,以及當地的食物斷面。

Hally Chen首次分享斷面旅行社計畫,帶來旅行坪林的一些心得與當地食物斷面。(圖片提供:茶山繚療)
Hally Chen首次分享斷面旅行社計畫,帶來旅行坪林的一些心得與當地食物斷面。(圖片提供:茶山繚療)

茶山人氣體驗限期開放

另外,春暖時節,是探索坪林多樣風味的季節,歡迎至官網下載〈茶山 Take Away〉旅行指南,沿著北勢溪開啟你的Tea Surfing跑茶路線,也別忘了加入茶山繚療期間限定的體驗合作行程,如白青長茶作坊的茶季live直擊導覽試茶、坪林秘境那個山屋的標本製作和料理體驗工作坊,以及福茶苑的茶風味體驗與步道生態導覽等,這些體驗都將於茶山繚療活動期間(即日起至4月30日)開放預約報名參與,詳情可至茶山繚療官方網站查詢。

〈茶山 Take Away〉旅行指南(圖片提供:茶山繚療)
〈茶山 Take Away〉旅行指南(圖片提供:茶山繚療)
 坪林秘境-那個山屋將有一日限定開放和各種有趣的課程。(圖片提供:茶山繚療)
坪林秘境-那個山屋將有一日限定開放和各種有趣的課程。(圖片提供:茶山繚療)

綠色山林美學廊帶計畫—茶山繚療 TEA WAY
2024.04.13-04.30
TEA MARKET |新北市坪林茶業博物館
04.13 (六)-04.14 (日) 11:00-17:00

資料提供|茶山繚療
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目目非營利首檔展覽《尋常之外》華山登場:看見框架外的教育需求,以「目光魔法」翻越偏見與限制的邊界

目目非營利首檔展覽《尋常之外》華山登場:看見框架外的教育需求,以「目光魔法」翻越偏見與限制的邊界

當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動作,對某些人而言卻是艱鉅挑戰,當一句問候、一場溝通都需要透過「眼神」才能實現——你是否能想像這樣的世界?由目目非營利團隊策劃的展覽《尋常之外——以目光翻越日常邊界》,於 2025 年 4 月 18 日(五)至 5 月 4 日(日)在華山 1914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中 4A 館舉行,邀請觀眾一同走進目光的世界,翻越偏見與限制的邊界,看見更多生命的可能。

目目非營利團隊前身為專注於眼動科技應用的科技公司,起初開發輔具協助重度肢體障礙者以眼動控制電腦,滿足他們在溝通、學習與日常生活上的需求。長期投入後,團隊深知僅有科技並不足以支撐改變——還需要教育、陪伴與制度支撐。於是進一步成立非營利組織,投入眼動師資培訓與教育資源開發,並致力於推動融合教育與社會倡議,期望打造一個對所有人都更友善的環境。

(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本次展覽共分為三大展區:「尋常,之外」、「目光魔法」與「目光所向」。第一展區「尋常,之外」以雨幕與孤島意象打造沉浸氛圍,帶領觀眾抽離日常,進入重度肢體障礙者所經歷的迷宮世界。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動作,對他們而言卻可能充滿阻力與掙扎。透過空間氛圍與敘事的設計,邀請觀眾從他們的視角出發,理解在尋常之外所藏的勇氣與韌性。

(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孤島象徵著重度肢體障礙者所經歷的迷宮世界,孤立的頭罩希望讓觀眾從他們的視角出發,嘗試理解他們的世界。(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第二展區「目光魔法」則以奇幻森林為靈感,透過光線與色彩營造出如魔法世界般的場景,象徵科技突破生理限制的力量。觀眾可以親身體驗「眼控互動」的多媒體技術,深入了解目目團隊如何協助孩子透過眼動進行溝通與學習。展區內設有以懷舊Game Boy為靈感的遊戲面板,讓觀眾透過眼動裝置操作視知覺遊戲以及眼動童書,體驗學習歷程,欣賞這群身體受限、目光卻自由的孩子及青年們,共同創作的日常影像故事與眼動作品,並展出目目團隊推出的實體童書與教學教材,感受科技轉化生命的溫柔力量。

(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運用炫光壓克力營造繽紛的魔法氛圍,傳達透過眼動裝置,目光彷彿擁有魔法的意義。(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第三展區「目光所向」回到現實,聚焦目目非營利組織的工作實踐與推動歷程。從眼動科技的教學應用到師資培訓與議題推廣,展現當目光成為語言,每一次凝視都能跨越沉默,串連出理解與陪伴的力量,為社會注入更多溫度與可能。

《尋常之外——以目光翻越日常邊界》是一場從視線出發的旅程,也是一場通往理解與包容的邀請。我們誠摯邀請您前來參與,一同見證科技如何成為溝通的橋梁、教育的支持與生命的希望。在這裡,每一道目光,都通往一個更加多元與溫柔的世界。

(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城市上有一顆顆透明圓球,每一顆圓球象徵一位重度肢體障礙者,期望以目光打造共融社會。(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在「目光所向」展區旁有目目的歷年歷程,和眼動師資培訓旅程。(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展覽期間特別策劃多場跨界活動,邀請黃瑽寧醫師、諮商心理師及Podcaster海苔熊、變裝藝術家UG、主持人黃豪平、「維多叔叔的故事歡樂車」與「叮噹媽咪的故事花園」Podcast 團隊、法律白話文運動營運長徐書磊、國立臺北大學張恒豪教授與多位眼動老師,從醫學、心理、教育、影像、故事到法律等不同角度,共同探討障礙、溝通與融合教育的多重面向。活動形式涵蓋跨域講座、親子共讀、紀錄片放映與映後座談。此外,活動期間也將由KAIBEAUTY特別贊助「目光」主題的神秘小禮物,讓我們一同透過目光,重新思考「障礙」與「融合」的意義,感受那道視線所能照見的希望與可能。

(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展區互動裝置以復古Game Boy的按鈕形式呈現遊戲氛圍。(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尋常之外——以目光翻越日常邊界」特展

展覽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中4A館

展覽日期|2025.4.18(五)-2025.5.4(日)

展覽時間|平日 11:00~20:00(最後入場時間 19:30)

     假日 11:00~21:00(最後入場時間 20:30)

更多活動與講座資訊請關注「目目非營利」官方社群,或造訪展覽網站

資料提供|目目非營利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兩年一度的纖維盛會!第2屆「島作」纖維主題市集《交織之間》,攜 41 組纖維工藝品牌交織創作和生活

兩年一度的纖維盛會!第2屆「島作」纖維主題市集《交織之間》,攜 41 組纖維工藝品牌交織創作和生活

生活工藝市集「島作」,二度舉辦聚焦纖維工藝主題市集《交織之間》,歷時9個月籌備,引領 41 組纖維工藝品牌,與精選陶藝、花藝、攝影、選品及飲食等生活品牌,將於 4/18~20登場台北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

生活工藝市集「島作」創立於2017年,多年來,為生活工藝創作者及愛好者們搭建交流平台,也創造交換生活經驗與交流情感的場域。成立初3年,市集著眼廣泛的工藝門類,2020年起,發展聚焦「陶藝」的專門主題市集「陶作集」。

2024島作陶作集現場。(攝影:林昶志)
2024島作陶作集現場。(攝影:林昶志)
2024島作陶作集現場。(攝影:林昶志)
2024島作陶作集現場。(攝影:林昶志)

而「纖維集」的誕生,則源於島作主辦人孫明華和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纖維組吳佩珊老師的一場聊天,聊到學生畢業後就業的困擾,主辦人孫明華思索,「那我們大人可以做什麼?即使不是給條很明確的路,但能不能給讓孩子們對於自己的未來,有更多的想像?」

於是2023年起,島作更進一步以「纖維」為主題,邀請台灣的纖維作者們染色、編織、成型,展演纖維的各種可能。

探詢材質&手法,藝術&實用

那市集會如何定義「纖維」?其實除了材質,手法上也納入考量。島作在選擇作品時有兩大方向,一是從材質出發,棉、麻、紗、竹、藤;此外,無論使用什麼材料,只要用到傳統的「鉤、織、編」技法亦可。

一直以來,島作的報名評選核心價值之一,是販售作品的藝術價值與實用性間的平衡。如今纖維集來到第二回,孫明華比較陶作集的三回經驗,直言纖維集的評審過程更加困難。纖維創作的基本材料超乎想像得多,工法涵納染、繡、編織,每個環節都是創作者的選擇與決定。「纖維是很特別的材質,從材料選擇開始就會有作者的意識。」孫明華說。

2025島作纖維集參展品牌一隅。(圖片提供:島作 實心裡)
2025島作纖維集參展品牌一隅。(圖片提供:島作 實心裡)

今年評審團組成包含纖維專門家楊偉林、異材質觀點的金工創作者陳郁君、以使用角度切入的菩薩寺監寺葉本殊,最後加入島作觀點設計師王進明,讓每個邀請與入選品牌皆是一時之選。 

主題定為「交織之間」,則是期待各種關係,不只有淺淺的表面之交,還能有重疊融合的織,產生更多的互相理解,邀集 41 組纖維工藝品牌,與精選邀請陶藝、花藝、攝影、選品及飲食等生活品牌齊聚。

擴展格局,進化的展會場景

島作一直期許能以更加多元的方式,向大家介紹器物在生活中的各種樣態。孫明華思索,隨著時代變遷,溝通管道與創作方式日新月異,現下求效率的快速消費之下,市集作為載體,還能為創作者與使用者創造出什麼新的火花?

於是,島作進一步嘗試跳脫市集的框架,將格局從market(市集)拓展到fair(展會),在空間場域中與多位創作者合作裝置藝術。自去年起,島作的入口意象由被喻為「叛逆建築師」的陳冠華設計製作,他從主題延伸設計的入口意象裝置,不僅為年度主題拉出另一條思考線,更讓入場觀眾感受到島作對於展會呈現的敬意與慎重。

2024島作現場,陳冠華裝置作品《春雨》。(攝影:林昶志)
2024島作現場,陳冠華裝置作品《春雨》。(攝影:林昶志)
2024島作現場,陳冠華裝置作品《春雨》。(攝影:林昶志)
2024島作現場,陳冠華裝置作品《春雨》。(攝影:林昶志)

今年則考量纖維的材質特殊性,將以整個展場為視覺畫面,汰換既定塑膠衣架帶來的夜市感,特別請陳冠華打造木製吊架從天而降,為參展品牌提供大塊面呈現纖維工藝的最佳展演。 

編輯出身的孫明華,也習慣想像進入場地就是翻開一本書,以編輯思考安排現場攤位的排列,「誰的隔壁是誰,對我們來講非常重要,而且安排都是有原因的。」每個人在哪個位子?這點也值得到訪者觀察、感受。

目前,島作的陶作集和纖維集都是以兩年一度為單位在進行,「我們始終希望台灣的好作品都可以被看到,台灣有更具有在地性的作家可以提供你的需求。」孫明華分享,「這是我個人很主觀的感受,一個好的作品一定透過不斷的磨練,給朋友用、給自己用、自己不斷地思考,絕對不會是在短時間有很大的改變,即使是同一位作者,再見時就可以有跟兩年前不太一樣的呈現。」

探索展中展

除了經過嚴格評選脫穎而出的 41 組參展品牌,及受島作之邀的品牌之外,今年團隊特別在展場內規劃了3個「展中展」,讓所有來場者不僅僅是在每個攤位間往返,更是在探尋步移中,發現不同視野觀點的纖維表述。

Dodoer 物物者

剛結束在慕尼黑的展覽《嘟嘟好平安 pin pin an an》,聚集 25 位金工作者,再次從「台灣人的首飾」出發,問了一題:「如果銀樓是台灣人第一件首飾的來源,那台灣人身上還配戴什麼?」就此得到「護身物的配戴」這個答案。歡迎大家透過這個展看見護身符的新詮釋。 

南藝纖維

在島作第一回纖維集得到無數好評的南藝纖維,此次再度加入。經過數個月的徵件準備,在校生及畢業生徵件,經過校內評審老師評選選出18位校生及畢業生一同加入 2025 島作纖維集。 帶著青春與創意前來的作品們,相信能帶來另一番島作風景。本次師生團隊以「型糊染」(作型紙後,塗抹黃豆糊作紡染,是一項很傳統的工藝),經歷無數個日夜,經七次藍染染出完美的藍,在現場不要忘記抬頭欣賞一下這件作品!

實心裡

原定4月於實心裡開展的「RIRI TEXTILE」,將展覽首日訂在島作與更多朋友分享, RIRI TEXTILE 的風格著重自然與手工之間的對話,透過草木染呈現季節流轉的色彩與質地層次。 織物設計簡潔內斂,強調節奏、觸感與空間感,展現克制且細膩的美學語言。

「透過歷年創作者與消費者的回饋:島作不只是個市集, 而是以作品為中介點,提供豐沛的生活經驗交換與情感交流。 」 ——孫明華說。 

(圖片提供:島作 實心裡)
(圖片提供:島作 實心裡)

2025 島作 2nd.纖維集

展期|2025.04.18-04.20

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紅磚區 西一西二西五館

完整參展品牌名單&更多資訊 請見島作官方平台|WEBIGFB

購票請點

資料提供|島作 實心裡、文字整理|李尤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