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迷必訪5個大阪目的地!《大阪上陸》作者Chez特別推薦:慢活咖啡書店、百年銀行裡的歐風早午餐等

《大阪上陸》作者Chez推薦!大阪5個建築、設計迷必訪目的地

曾出版《咖啡寶島》 、《滷肉飯寶島》的美食旅遊作家Chez Kuo新作誕生!適逢2025大阪世博,Chez推出旅遊口袋書《大阪上陸》,獻給喜愛自由行、熱愛城市漫步,四處跑咖、淘玩具、看展、尋覓B級美食的旅人。書中集結100種大阪體驗、超過20間必訪咖啡館,守備範圍從南到北,交織從昭和到令和跨時代的大阪風貌。La Vie也以設計、藝術、建築為關鍵字,請Chez特別推薦5個目的地,務必收進清單!

《大阪上陸》作者Chez推薦!大阪5個建築、設計迷必訪目的地
(圖片提供:Chez Kuo)
《大阪上陸》作者Chez推薦!大阪5個建築、設計迷必訪目的地
(圖片提供:Chez Kuo)

colombo cornershop/コロンボ コーナーショップ

Chez:「如同紐約的街角書店般,colombo的存在,是一種城市的文藝浪漫。從2000年開始經營,到現址已經是2008年了,由店主綿瀬貴泰先生,為興趣而經營著。從二手書店開始,陸續加入雜貨選品、咖啡, 舒適地總結著一切的美好。店裡大多以設計、時尚為主的日文、英語系書籍為主。咖啡與紙本的慢活浪漫,是種愜意理想的生活態度。」

《大阪上陸》作者Chez推薦!大阪5個建築、設計迷必訪目的地
colombo cornershop/コロンボ コーナーショップ。(圖片提供:Chez Kuo)
《大阪上陸》作者Chez推薦!大阪5個建築、設計迷必訪目的地
colombo cornershop/コロンボ コーナーショップ。(圖片提供:Chez Kuo)

colombo cornershop

地址|大阪市中央区南久宝寺町4-3-9

Organic Building/オーガニックビル

Chez:「一直以來,對於大阪的建築特色著迷,尤其是南船場一帶,橫跨百年的建築,讓城市更有魅力。尤其是先前追的日劇《在名建築裡吃午餐》,尋覓且分享著建築的特色,更是令人沈迷其中。位於南船場的朱紅色耀眼建築『Organic Building』,由義大利建築師Gaetano Pesce所設計,外牆有著132不同形狀的花盆,種植來自世界各地的植物,實踐綠色、建築與人的共存。」

《大阪上陸》作者Chez推薦!大阪5個建築、設計迷必訪目的地
Organic Building/オーガニックビル。(圖片提供:Chez Kuo)
《大阪上陸》作者Chez推薦!大阪5個建築、設計迷必訪目的地
Organic Building/オーガニックビル。(圖片提供:Chez Kuo)

Organic Building

地址|大阪市中央区南船場4-7-21

パンとエスプレッソと堺筋俱楽部/ Bread, Espresso & Sakaisuji Club

Chez:「原本是1931年昭和初期的銀行建築,2001年退役後改建成了義大利餐廳,算是大阪復古建築改建為餐廳的先例。2021年,來自東京的『パンとエスプレッソと』接手了這個空間,保留原本的歐式風格,創造優雅的早午餐場景。每日出爐的新鮮歐式麵包是大家的熱愛首選,中午用餐還有麵包放題的選擇,享受著『在名建築裡吃午餐』的優雅浪漫。」

《大阪上陸》作者Chez推薦!大阪5個建築、設計迷必訪目的地
パンとエスプレッソと堺筋俱楽部/ Bread, Espresso & Sakaisuji Club。(圖片提供:Chez Kuo)
《大阪上陸》作者Chez推薦!大阪5個建築、設計迷必訪目的地
パンとエスプレッソと堺筋俱楽部/ Bread, Espresso & Sakaisuji Club。(圖片提供:Chez Kuo)
《大阪上陸》作者Chez推薦!大阪5個建築、設計迷必訪目的地
パンとエスプレッソと堺筋俱楽部/ Bread, Espresso & Sakaisuji Club。(圖片提供:Chez Kuo)

パンとエスプレッソと堺筋俱楽部

地址|大阪市中央区南船場1-15-12

大阪農林会館/OSAKA NORIN KAIKAN

Chez:「十多年前初次造訪大阪,因為Maison Margiela而踏入這棟大樓,在空間中尋覓著設計靈感,而熱愛這個地方的一切。因為日劇《在名建築裡吃午餐》的影響,再度細細造訪。建於昭和5年(西元1930年)的大阪農林會館,是當年先進的電梯大樓,戰後轉變為農林省相關的辦公大樓。1972年改成會館,內部空間做為分層分室出租使用。典雅別緻的大廳,落地大鐘、水晶吊燈,維持著近百年來的美好氣質,公共空間明亮舒爽,沒有百年建築的斑駁感。地下一層、地上五層的空間,有著餐廳、家具、服裝、文具、展覽、珠寶及辦公室等等租戶,約莫50間,和諧地善用空間,許多單位只接受預約參觀。」

《大阪上陸》作者Chez推薦!大阪5個建築、設計迷必訪目的地
大阪農林会館/OSAKA NORIN KAIKAN。(圖片提供:Chez Kuo)
《大阪上陸》作者Chez推薦!大阪5個建築、設計迷必訪目的地
大阪農林会館/OSAKA NORIN KAIKAN。(圖片提供:Chez Kuo)

大阪農林会館

地址|大阪市中央區南船場3-2-6

ISSEY MIYAKE SEMBA/イッセイミヤケ 

Chez:「2019年,三宅一生在南船場打造的關西最大的旗艦店,囊括著旗下品牌ISSEY MIYAKEBAO BAOIM MENmePLEATS PLEASEHOMME PLISSÉA-POC 132 5. 等,是品牌最齊全的一間店舖。以『創意之泉』為概念,充滿了與『水』相關的設計。建築的一面由大型的水龍頭開始,裸露的水管貫穿著空間的結構與視覺。這裡還有CREATION SPACE的展演空間,舉辦展覽、活動等各種實驗,帶給大阪更多的文化之美。」

《大阪上陸》作者Chez推薦!大阪5個建築、設計迷必訪目的地
ISSEY MIYAKE SEMBA/イッセイミヤケ。(圖片提供:Chez Kuo)
《大阪上陸》作者Chez推薦!大阪5個建築、設計迷必訪目的地
ISSEY MIYAKE SEMBA/イッセイミヤケ。(圖片提供:Chez Kuo)

ISSEY MIYAKE SEMBA

地址|大阪市中央区南船场4-11-28

想深度遊大阪,《大阪上陸》還有這些精彩內容

無論是初訪大阪,或已對這座城市略知一二,《大阪上陸》都能為你注入豐富的旅行靈感,且12x16公分的精巧尺寸正適合帶著走。從電車旅行、觀光名勝、美食小吃,到數十間咖啡館及涵蓋時尚、建築、設計、藝術等領域的寶藏店鋪,Chez親自蒐羅百件不可錯過的大阪體驗。以下整理《大阪上陸》4大主題亮點:

《大阪上陸》作者Chez推薦!大阪5個建築、設計迷必訪目的地
(圖片提供:Chez Kuo)

▍深度探索:按區域分類,從南到北,細細描繪每個地區的特色與魅力。

▍美食之都:大阪素有「天下的廚房」之稱,精選經典小吃、隱藏版料理、時髦餐館等各式美食。

▍城市巡禮:以新世界、心齋橋、梅田3大核心區域為主軸,穿梭昭和、平成、令和時代,發掘巷弄間的多元文化。

▍大阪人的熱情:從街頭文化、古著潮流到御宅聖地,大阪人的獨特風格無處不在。

《大阪上陸》作者Chez推薦!大阪5個建築、設計迷必訪目的地
(圖片提供:Chez Kuo)
《大阪上陸》作者Chez推薦!大阪5個建築、設計迷必訪目的地
(圖片提供:Chez Kuo)

《大阪上陸》購買請點此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安藤忠雄在直島的第10座建築:「直島新美術館」正式開館,開幕展集結村上隆、蔡國強等12組亞洲藝術家作品

安藤忠雄在直島的第10座建築:「直島新美術館」正式開館,開幕展集結村上隆、蔡國強等12組亞洲藝術家作品

由安藤忠雄操刀的「直島新美術館(Naoshima New Museum of Art)」於今(2025)年5⽉31⽇正式開館,這也是他在直島的第10件建築作品。而開館紀念展覽將邀請村上隆、蔡國強等12組亞洲藝術家參與。

建築大師安藤忠雄操刀

自1992年開館的倍樂生之家美術館(ベネッセハウス ミュージアム)以來,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已陸續設計了直島上的多座建築。而這座在直島的第10件作品,建築整體共3層(地下二層、地上一層),其特色為覆蓋整體的巨大屋頂,彷彿柔和地銜接山丘的稜線,當自然光從頂部的天窗透進來,也將為空間增添更多表情變化。

由安藤忠雄操刀的「直島新美術館(Naoshima New Museum of Art)」於5⽉31⽇正式開館。(圖片來源:福武財團、攝影:GION)
由安藤忠雄操刀的「直島新美術館(Naoshima New Museum of Art)」於5⽉31⽇正式開館。(圖片來源:福武財團、攝影:GION)
自1992年「倍樂生之家美術館(Benesse House Museum)」開館以來,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已陸續設計了直島上的多座建築。本次新建的美術館為他在直島上的第10件作品。(圖片來源:福武財團、攝影:GION)
自1992年「倍樂生之家美術館(Benesse House Museum)」開館以來,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已陸續設計了直島上的多座建築。本次新建的美術館為他在直島上的第10件作品。(圖片來源:福武財團、攝影:GION)

眺望瀨戶內海風光

樓梯間自地面一路向下延伸至地下空間,兩側依序分布著4個展廳,構成館內主要的觀展動線。地面層北側則設有咖啡廳,從臨海的露台可眺望瀨戶內海風光,包括豐島與往來的漁船等,能盡覽瀨戶內獨特的景致。

直島新美術館館內從地面延伸至地下的樓梯間設計,兩側將分布著4個展間。(圖片來源:福武財團、攝影:GION)
直島新美術館館內從地面延伸至地下的樓梯間設計,兩側將分布著4個展間。(圖片來源:福武財團、攝影:GION)
ⒸTadao Ando Architect & Associates
ⒸTadao Ando Architect & Associates
地面層北側則設有咖啡廳,從臨海的露台可眺望瀨戶內海風光,包括豐島與往來的漁船等,能盡覽瀨戶內獨特的景致。(圖片來源:福武財團、攝影:GION)
地面層北側則設有咖啡廳,從臨海的露台可眺望瀨戶內海風光,包括豐島與往來的漁船等,能盡覽瀨戶內獨特的景致。(圖片來源:福武財團、攝影:GION)
(圖片來源:福武財團、攝影:GION)
(圖片來源:福武財團、攝影:GION)

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的建築

而作為首座設於直島聚落內的美術館建築,其外觀為與當地聚落的景觀達到協調,建築採用黑色漆喰外牆,營造出燒杉的質感,並從民宅汲取靈感,設計出由小石頭砌成的圍牆,構築出一座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的建築,讓人們在前往美術館的途中,也能感受到直島的歷史與人文氛圍。

(圖片來源:福武財團、攝影:GION)
(圖片來源:福武財團、攝影:GION)

祖父江慎設計Logo

而直島新美術館的Logo,則是由打造地中美術館與豐島美術館Logo的設計師祖父江慎操刀,其日文字體以自昭和16年(1941年)起報紙用的扁平明朝體為基礎,並調整橫豎筆畫粗細,使其即使縮小也能保持易讀性。另外,「直」字的設計則沿用了福武財團創立初期所使用、筆劃收尾更為流暢的寫法。歐文字體則使用原常用於打字機上,字距一致且設計簡潔的Slab Serif粗襯線體。這樣的設計也是考量到不論時代如何變遷,這款Logo仍能歷久彌新。(註:日本倍樂生集團與福武財團即為瀨戶內國際藝術祭、Benesse Art Site Naoshima的推手)

直島新美術館的Logo由設計師祖父江慎操刀。(圖片來源:福武財團)
直島新美術館的Logo由設計師祖父江慎操刀。(圖片來源:福武財團)

以日本及亞洲地區的藝術家為核心

不同於倍樂生之家美術館與地中美術館多展出歐美的藝術作品,直島新美術館將以日本及亞洲地區的藝術家為核心,也將透過定期更換展覽、舉辦講座活動以及與在地居民合作工作坊,使其成為讓人想一訪再訪的空間,並成為一處連結島內外多元文化的交流場域。

「直島新美術館 開館記念展⽰―原点から未来へ」展⽰⾵景、2025年(圖片來源:福武財團、攝影:GION)
「直島新美術館 開館記念展⽰―原点から未来へ」展⽰⾵景、2025年(圖片來源:福武財團、攝影:来田猛)
蔡國強《ヘッド・オン》2006 年(圖片來源:福武財團、攝影:顧剣亨) 年 撮影:顧剣亨
蔡國強《ヘッド・オン》2006 年(圖片來源:福武財團、攝影:顧剣亨)

開館展出12組藝術家作品

而此次的開館紀念展覽「原点から未来へ(從原點到未來)」,將展出來自日本、中國、韓國、印尼、泰國、印度、菲律賓等藝術家作品,包含蔡國強、村上隆、徐道獲、會田誠、Heri Dono等12組國際知名與新銳創作者的繪畫、雕塑、影像與裝置作品,展出品多為這些藝術家的重要代表作,以及依據場館空間特別構思的新作,展出地點包括地下一、二層的4個展廳、咖啡區及戶外區域。

徐道獲《Hub/s 直島、ソウル、ニューヨーク、ホーシャム、ロンドン、ベルリン》2025年(圖片來源:福武財團、攝影:来田猛)
徐道獲《Hub/s 直島、ソウル、ニューヨーク、ホーシャム、ロンドン、ベルリン》2025年(圖片來源:福武財團、攝影:来田猛)
N・S・ハルシャ《幸せな結婚生活》2025年(圖片來源:福武財團、攝影:来田猛)
N・S・ハルシャ《幸せな結婚生活》2025年(圖片來源:福武財團、攝影:来田猛)

直島新美術館
開館⽇:2025年5⽉31⽇
地址:⾹川県⾹川郡直島町 3299-73
開館時間:10:00 〜 16:30( 最終入館 16:00 )
休館日:週一
門票價格:官網購入1,500日圓/現場窗口購⼊ 1,700日圓/15 歳以下免費

更多資訊可至直島新美術館官網查詢

直島新美術館 開館記念展
地點:直島新美術館
展期:2025年5⽉31⽇〜
參展藝術家:
參展藝術家:
会田誠(Aida Makoto)
マルタ・アティエンサ(Martha Atienza)
蔡國強(Cai Guo-Qiang)
Chim↑Pom from Smappa!Group
ヘリ・ドノ(Heri Dono)
インディゲリラ(indieguerillas)
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
N・S・ハルシャ(N. S. Harsha)
サニタス・プラディッタスニー(Sanitas Pradittasnee)
下道基⾏+ジェフリー・リム
徐道獲(Do Ho Suh)
パナパン・ヨドマニー(Pannaphan Yodmanee)

資料來源|福武財團

延伸閱讀

RECOMMEND

京都漫遊的光影手記:專訪攝影師蔡耀徵與Sony Alpha 7CR 輕巧隨身的街拍創作之旅

經常來往於台日之間,為雜誌與品牌拍攝的攝影師蔡耀徵,即使在密集的商業案件間不忘安排旅遊,展開個人街頭攝影創作。這次,他帶上輕巧的Sony α7CR作為旅途夥伴,在京都新舊交織的街巷中漫步尋景。

結束2025大阪世博密集的拍攝任務後,蔡耀徵到了鄰近的京都,與好友們展開一場放鬆身心的旅程。他分享,京都與東京、大阪的都會氛圍截然不同,「沒有那麼時尚緊湊的步調」。尤其更早之前為雜誌的日本專題拍攝時,他首次踏入京都西陣一帶「老京都」的巷弄間,便愛上了這裡的氛圍。不似清水寺、鴨川東區人潮洶湧。「那裡讓我想起嘉義」蔡耀徵說,「觀光客並不多,居民的生活感卻十分的濃厚。」他特別著迷於街景中光影的對比、線條與色彩的變化。在街頭這座畫面不斷流動的攝影遊樂場中,沒有任何事物是可以預期的。「街拍的魅力正在於它的不可預測,這正是我沉浸其中的原因。」

在大阪世博「夢洲」拍攝空檔,拿出隨身備用的α7CR捕捉感興趣的畫面。(機身α7CR,鏡頭SEL40F25G)
在大阪世博「夢洲」拍攝空檔,拿出隨身備用的α7CR捕捉感興趣的畫面。(機身α7CR,鏡頭SEL40F25G)
正巧遇上京都國際攝影節,古建築的線條框景與觀眾形成有趣的互動。(機身α7CR,鏡頭SEL40F25G)
正巧遇上京都國際攝影節,古建築的線條框景與觀眾形成有趣的互動。(機身α7CR,鏡頭SEL40F25G)

輕巧上路的最佳夥伴

Sony α7CR就成了他這次輕旅行的最佳夥伴,搭配上40mm F2.5餅乾定焦鏡重量不到700公克,這組合甚至比α7R V單機身都還要輕,而且整台機身與鏡頭重心分布平均,符合人體工學的設計握持感極佳。

輕巧的α7CR不只令旅途更輕鬆無負擔,小巧的機身捕捉街拍畫面時更顯低調。(機身α7CR,鏡頭SEL40F25G)
輕巧的α7CR不只令旅途更輕鬆無負擔,小巧的機身捕捉街拍畫面時更顯低調。(機身α7CR,鏡頭SEL40F25G)

「α7CR的轉盤和自定義按鈕也安排得恰到好處,讓你可以一手掌控所有操作,不像其他廠牌的隨身機需要慢慢切換層層選單。」他形容α7CR 相當「精準」,「基本上看到畫面的瞬間,你就能立即反應並按下快門,這樣才能忠實捕捉住腦海浮現的靈感。」比較之下,他有時使用其他隨身機,在調整參數、轉動機械轉盤的過程中畫面早已溜走。

多角度的觸控翻轉螢幕方便直覺應對不同視角的構圖。(機身α7CR,鏡頭SEL40F25G)
多角度的觸控翻轉螢幕方便直覺應對不同視角的構圖。(機身α7CR,鏡頭SEL40F25G)
α7CR機身上足夠的轉盤與按鈕設計,可自定義成習慣的設定,更能對眼前畫面快速反應。(機身α7CR,鏡頭SEL40F25G)
α7CR機身上足夠的轉盤與按鈕設計,可自定義成習慣的設定,更能對眼前畫面快速反應。(機身α7CR,鏡頭SEL40F25G)

AI對焦讓生活的感動不漏拍

α7CR的對焦系統同樣給蔡耀徵留下了精準的印象。他分享使用過他牌隨身機時,那些焦點稍微軟化、不那麼精準的照片,雖然能營造出一種氤氳的特殊文青氛圍,「但α7CR幾乎不會出現軟焦,總能精確抓到目標,讓焦點銳利地落在你想要突顯的元素上,成像更加清晰、討喜。」他笑著說,其他相機或許會帶來些許失敗的驚喜感,而α7CR則以安全可靠作為保證。

而α7CR的AI對焦不僅能識別人類骨架、動物、鳥類,更能聰明認出汽車、火車、飛機與昆蟲等多種主體,讓旅遊與日常拍攝時更為從容。「當你拍攝家庭或日常記錄時,可以將對焦全權交給AI系統,讓你更專注於構圖與畫面情感,用更生活化的視角記錄身邊的人事物。」

在京都經常看見許多遛狗的人們,有時甚至會追著毛小孩的身影按下快門。(機身α7CR,鏡頭SEL40F25G)
在京都經常看見許多遛狗的人們,有時甚至會追著毛小孩的身影按下快門。(機身α7CR,鏡頭SEL40F25G)
等待有趣元素進入畫面是街拍的精髓,AI對焦則精準把握最佳拍攝時機。(機身α7CR,鏡頭SEL40F25G)
等待有趣元素進入畫面是街拍的精髓,AI對焦則精準把握最佳拍攝時機。(機身α7CR,鏡頭SEL40F25G)

高像素保留裁切彈性,輕鬆留下街頭剪影

「街頭攝影時,我總會先被某個有趣的視覺焦點吸引,然後耐心等待其他動態的元素進來,成為一整幅完整而生動的畫面。」蔡耀徵分享,α7CR擁有隨身機難得一見的6,100萬超高畫素,有時他為了捕捉稍縱即逝的畫面,或讓自己的存在感更加低調,時常不看觀景窗直接拍攝,這時後製的靈活性便顯得格外珍貴,「有時畫面會在預期之外,不完全是我自己仔細框景的結果,更像是街道贈予的禮物。」就像他曾跟隨5個勾肩搭背的小朋友尋找拍攝契機,有時甚至將相機僅僅置於腰間。能如此放手一搏,除了令他放心的精準對焦之外,高畫素更讓他能大膽抓拍,最後到電腦上裁切出完美比例的畫面。

Sony α7CR支援多種不同大小RAW檔格式選擇,必要時可節省記憶卡空間。
Sony α7CR支援多種不同大小RAW檔格式選擇,必要時可節省記憶卡空間。
為了突顯5個小朋友的溫馨互動,大幅裁切周遭多餘的畫面,但照片仍保有超過4,000萬畫素。(機身α7CR,鏡頭SEL40F25G)
為了突顯5個小朋友的溫馨互動,大幅裁切周遭多餘的畫面,但照片仍保有超過4,000萬畫素。(機身α7CR,鏡頭SEL40F25G)
小朋友跳石頭的畫面也經過適當裁切,讓構圖更完美,人物動作更加鮮活靈動。(機身α7CR,鏡頭SEL40F25G)
小朋友跳石頭的畫面也經過適當裁切,讓構圖更完美,人物動作更加鮮活靈動。(機身α7CR,鏡頭SEL40F25G)

賦予影像情感的調色盤

除了RAW檔動態範圍特別大,蔡耀徵也分享,α7CR擁有多種「風格外觀」(Creative Look)可套用,不論JPG直出或在機身上直接將RAW檔轉成JPG,都令日常分享更即時方便。他補充,在拍攝對比稍重、明暗分明的景象時,這時候就可以用SH(柔和高調)或IN(啞光)讓高對比的階調柔和下來,陰影也會呈現漂亮的灰色過渡。「我覺得更棒的是你選定之後還可以微調參數,將對比、陰影等等都調整成自己喜歡的顏色。」

風格外觀SH(柔和高光),讓陰影細節浮現、高光處更顯晶瀅透亮。(機身α7CR,鏡頭SEL40F25G)
風格外觀SH(柔和高光),讓陰影細節浮現、高光處更顯晶瀅透亮。(機身α7CR,鏡頭SEL40F25G)
套用IN(啞光)讓亮暗對比度過大的畫面呈現優雅的光影過度。(機身α7CR,鏡頭SEL40F25G)
套用IN(啞光)讓亮暗對比度過大的畫面呈現優雅的光影過度。(機身α7CR,鏡頭SEL40F25G)

在街拍中,蔡耀徵深知鏡頭可能對路人造成的不適,因此他很少針對特定人物或臉孔拍攝。「身為攝影師,我總是避開那種典型明信片式的取景,更喜歡捕捉屬於自己視角的獨特畫面,」他靦腆地說。小巧低調的α7CR隨時可以從背包中輕鬆取出,拿在手上時也不會讓人感到被相機鏡頭凝視的壓力,更容易捕捉到自然生動的瞬間。在旅途中,他就像個城市漫遊者,隨時對路上的一切充滿好奇與感動。

了解更多 Sony α7CR | https://go.sony.tw/a4ff470e

文 / Jeff Wu  圖片提供 / 蔡耀徵  攝影 / 林軒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