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大皇宮將全面開放!新動線串連塞納河,「Le Grand Café」咖啡館致敬法國美好年代

巴黎大皇宮將全面開放!新動線串連展館及塞納河,「Le Grand Café」咖啡館新登場

歷時近四年修復,巴黎大皇宮(Grand Palais)預計於20256月全面開放。重生的巴黎大皇宮,將不再是紀念碑般大眾難以觸及的場域,法國建築設計事務所Chatillon Architectes打開昔日封閉的格局,透過綠意景觀串連場館及城市,讓大皇宮變得更加可親。此外,新進空間如重現法國美好年代風華的「Le Grand Café」咖啡館、巴黎龐畢度中心藝術展廳等,也將打開探索大皇宮的全新路徑。

巴黎大皇宮將全面開放!新動線串連展館及塞納河,「Le Grand Café」咖啡館新登場
(圖片來源:Chatillon Architectes © Laurent Kronental)
巴黎大皇宮將全面開放!新動線串連展館及塞納河,「Le Grand Café」咖啡館新登場
巴黎大皇宮咖啡館「Le Grand Café」。(圖片來源:Le Grand Café © Matthieu Salvaing)

巴黎大皇宮:法國美好年代的自信象徵

將時間倒轉回19世紀末,當時巴黎為籌劃1900年世界博覽會,修建大皇宮作為臨時展覽館,其建築以鋼鐵結構與玻璃拱頂著稱,與大多工業革命時代象徵性建築相同,設計深受倫敦水晶宮(The Crystal Palace)啟發。世博落幕後,大皇宮被留下,其黃金時代一路延續至二戰期間,除了持續舉辦展覽,聚焦藝術及汽車、航空、電力等創新發明,也常作為馬術比賽場地使用,是法國美好年代經濟飛騰、科技進步、藝術文化蓬勃的自信象徵。

巴黎大皇宮將全面開放!新動線串連展館及塞納河,「Le Grand Café」咖啡館新登場
(圖片來源:Chatillon Architectes © Laurent Kronental)

四年整建,讓大皇宮更貼近大眾生活

2021年,巴黎大皇宮修復計畫啟動,擔綱重責的法國建築設計事務所Chatillon Architectes表示:「過去大皇宮是一座僅能偶爾踏入、難以全面體驗的建築。」尤其建築已有百年歷史,期間經多次整修,導致原始格局變得破碎,部分區域因年久失修長期封閉,「因此從計畫之初,我們的目標就是讓大皇宮成為一座更開放、讓大眾能夠真正享受並探索的公共建築。」

巴黎大皇宮將全面開放!新動線串連展館及塞納河,「Le Grand Café」咖啡館新登場
(圖片來源:Chatillon Architectes © Laurent Kronental)

全新動線串連塞納河畔,中殿露台重新面世

為回溯建築原貌,Chatillon Architectes翻閱上千份檔案,最終以建築原始的「H」形佈局為基礎,規劃一條全新參觀路線——從尚.佩蘭廣場(Square Jean Perrin)出發,經過中殿(Nave)及安坦館(Palais d’Antin),穿越中央廣場通往塞納河畔。建築團隊沿途拆除後期加建的牆體,開放封閉空間,如中殿周圍的懸臂式露台,為訪客創造更自由、流動的觀展體驗,及探索這座壯麗建築的新視角。動線經優化後,大皇宮可容納比過去多60%的參觀人數。

巴黎大皇宮將全面開放!新動線串連展館及塞納河,「Le Grand Café」咖啡館新登場
(圖片來源:Chatillon Architectes © Laurent Kronental)
巴黎大皇宮將全面開放!新動線串連展館及塞納河,「Le Grand Café」咖啡館新登場
巴黎大皇宮原始佈局呈現「H」字形。(圖片來源:Google Arts & Culture)

美好年代風格咖啡館「Le Grand Café」新登場

經改建後,大皇宮將延續舉辦文化展覽、運動賽事的使命,也迎來書店、餐廳、咖啡廳、親子空間等全新場域,透過多元的生活體驗消弭訪客與大皇宮的距離感,讓這座歷史建築真正融入巴黎日常,其中又以「Le Grand Café」咖啡館最受矚目。

Le Grand Café」由法國建築師Joseph Dirand設計,挑戰在不削弱大皇宮莊嚴氣息的前提下,創造一個富生活感、能喚起親密氛圍的空間。Joseph Dirand選擇以低矮的燈光配置,回應大皇宮挑高的宏偉結構,為咖啡館形塑可親又不失莊嚴的尺度感。建材則選用磚、大理石、水磨石、木材等,交織出中性而溫潤的氛圍,既延續大皇宮原先的建築語彙,也融入現代氣息。

巴黎大皇宮將全面開放!新動線串連展館及塞納河,「Le Grand Café」咖啡館新登場
(圖片來源:Le Grand Café © Matthieu Salvaing)

綠意景觀為城市注入生機

咖啡館還有座露台,環繞壯麗柱廊,並綴以一座呼應19世紀初美好年代(Belle Époque)風格的小庭園,重現當時浪漫、生機盎然的時代風華,在此能眺望不遠處的香榭麗舍大道與小皇宮(Petit Palais)。從露台向外延伸,大皇宮外圍也迎來一座新花園,園內種植約250種植物,其中包含大量巴黎在地野生植栽,為城市景觀注入綠意與生命力。

巴黎大皇宮將全面開放!新動線串連展館及塞納河,「Le Grand Café」咖啡館新登場
(圖片來源:Le Grand Café © Matthieu Salvaing)

2025首爾城市建築雙年展:海澤維克出任總監,攜手隈研吾、MAD等24組設計團隊打造藝術之牆

2025 首爾城市建築雙年展:海澤維克出任總監,攜手隈研吾、MAD等24組設計團隊打造藝術之牆

作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一,南韓首爾在 2017 年首度舉辦「首爾城市建築雙年展」(Seoul Biennal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SBAU),盼望能夠藉由雙年展回應快速城市化所帶來的各種問題,並重新確立首爾作為以人為本、環境友善城市的定位。


如今邁入第五屆的「首爾城市建築雙年展」,將在9月26日至11月18日於松峴綠地廣場與首爾城市建築展覽館舉行,以「更加人性化」(Radically More Human)為題,並邀請到英國鬼才設計師海澤維克(Thomas Heatherwick)擔任雙年展總監,為這座城市提出一個兼具感性與前瞻的願景。


(圖片來源:Seoul Biennal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圖片來源:Seoul Biennal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魅力之都,為人而建的建築

2025首爾城市建築雙年展的策展核心理念,是要讓大家重新思考建築是如何影響我們的大腦、身體與社會,了解城市設計從來都不是只侷限於專家的領域,而是每個人都該參與討論的公共話題。


海澤維克認為,如果專家與市民這兩個世界無法融合,那麼就無法將城市打造成更愉快、迷人,且更具人性的地方。大多數人一生都生活在建築物之中,儘管多數人從未接受過設計新建築的專業訓練,但卻擁有令人驚訝的直覺與感受,能分辨何者正確、何者不妥。


海澤維克期盼雙年展能留下的無形遺產,便是將大家彼此連結,將人們凝聚起來,創造關於建築與人類之間出乎意料的對話;當然能讓城市能夠永續發展的關鍵,他認為是「愛」。倘若人們不愛一個地方,那麼它就無法長久,唯有當人們真心愛上某個地方,大家才會努力去維護它,城市才能真正長久。


(圖片來源:Seoul Biennal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圖片來源:Seoul Biennal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藝術建築牆裝置,展開人與城市的感性對話

本屆雙年展將在9月27日、28日舉辦為期兩天,名為「情感之城」(Emotional City)的全球會議,屆時將邀請超過400位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設計師、開發者與社群代表,共同討論突破性的研究、市民主導的計畫與藝術家的創意實踐。

雙年展的核心亮點,是將在松峴綠地廣場設置一座長90公尺、高16公尺,看起來扭轉的藝術裝置牆「人本建築之牆」(Humanise Wall),以及集結全球設計師共同打造,由24面高4.8公尺、寬2.4公尺的「牆」所組成的《公共日常之牆》(Walls of Public Life)。


(圖片來源:Heatherwick Studio)
(圖片來源:Heatherwick Studio)

「人本建築之牆」 將展現首爾九個創意社群計畫的理念與經驗,呈現他們如何以創意改變城市日常;而《公共日常之牆》則由24組世界各地設計師、團隊,像是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馬岩松領軍的MAD 建築事務所、時尚設計師Stella McCartney、中國首位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王澍與妻子陸文宇的「業餘建築工作室」、《黑白大廚》愛德華李Edward Lee等,其中也包括五組韓國建築工作室,共同重新想像建築與人的關係,將城市空間化為情感流動的舞台。

對於眾設計師發揮創意的《公共日常之牆》創作,海澤維克表示: 「對大眾而言,它也許能提供對熟悉城市風景的新視角;對城市規劃者與不動產開發者而言,則能帶來改變城市環境的靈感。我希望大家不僅把這些牆看作是實驗,而是當作認真可行的替代方案,當站在這些牆前,或許會問自己:『為什麼我的建築不能長這樣?』並開始想像未來的可能性,一個我們不再被單調、慣性形式所束縛的城市。」


(圖片來源:Heatherwick Studio)
(圖片來源:Heatherwick Studio)

三大主題展覽、公眾互動計畫同步登場

在首爾城市建築展覽館則將有三大主題展覽登場;「城市展」(Cities Exhibition)將以「建築的外皮」為切入點,展出來自15個國家、17座城市的21件建築計畫,包括瑞士Herzog & de Meuron、法國Bruther、中國Neri & Hu與澳洲Cox Architecture等建築設計團隊作品;「首爾展」(Seoul Exhibition)則以直觀方式呈現首爾過去、現在與未來的重要建築變化。「全球工作坊展」(Global Studio)將透過AI人工智慧結合首爾市民所提供的影像與關鍵字,生成圖像與音樂拼貼,打造即時的情感互動。

除了展覽與論壇,今年同樣也有一系列公眾互動參與計畫,例如「Draw It」鼓勵人們親手描繪吸引他們的建築立面;「Discover It」帶領大家探索首爾隱藏的城市風景;「Feel It」則邀請心理學、藝術與歷史領域的專家,探討建築外觀引發的情感共鳴。


2025首爾城市建築雙年展
日期:9/26-11/18
地點:松峴綠地廣場、首爾城市建築展覽館
官網IG

資料來源|海澤維克建築工作室

延伸閱讀

RECOMMEND

上海舊水泥廠華麗新生!MVRDV以亮橙色動線連結新舊建築,打造「GATE M 西岸夢中心」多元空間

上海「GATE M 西岸夢中心」MVRDV讓舊水泥廠華麗新生:以亮橙色動線連結新舊建築,打造多元空間。

在上海黃浦江畔,一座曾經堆滿塵灰的廢棄水泥工廠,如今以截然不同的姿態新生。由荷蘭建築團隊MVRDV操刀改造的「GATE M 西岸夢中心」,將原先擁有百年歷史的水泥廠舊址,轉化為融合文化、休閒與生活的全新城市場域,華麗轉身成為全新地標!

從亞洲最大水泥廠到西岸文化新據點

「GATE M 西岸夢中心」所在之地在過去曾為亞洲規模最大的水泥廠舊址。2010 年上海世博會時,水泥廠及周邊沿江的工業設施相繼搬遷,讓這片濱水空間逐步從生產基地轉型為向公眾打開的場所。

GATE M 西岸夢中心所在地變化(圖片來源:MVRDV)
GATE M 西岸夢中心所在地變化(圖片來源:MVRDV)

位於西岸夢中心開發區南側的「GATE M 西岸夢中心」,由荷蘭建築團隊MVRDV負責總體規劃設計。在著手進行改造前,基地上交錯著兩種截然不同的建築樣貌,一是作為上海水泥廠遺跡的大型工業建築群,另一則是過往改造計畫中興建卻未完工的開發案。

位於西岸夢中心開發區南側的「GATE M 西岸夢中心」,由荷蘭建築團隊MVRDV負責總體規劃設計。© Liu Guowei 劉國威
位於西岸夢中心開發區南側的「GATE M 西岸夢中心」,由荷蘭建築團隊MVRDV負責總體規劃設計。© Liu Guowei 劉國威
© Sanqian Visual Image Art 三千影像
© Sanqian Visual Image Art 三千影像

MVRDV聯合創辦人Jacob van Rijs表示:「我們從一開始就清楚,現場的既有建築蘊含極高價值。我們不想因為拆掉會比較簡單就選擇拆除,因為那意味著更多的碳排放與浪費。」因此比起全部打掉重練,MVRDV保留了原有混凝土筒倉與舊水泥廠廠房,並將其視為核心亮點,強調建築再利用與場地歷史的延續。

 © Sanqian Visual Image Art 三千影像
© Sanqian Visual Image Art 三千影像
 © Sanqian Visual Image Art 三千影像
© Sanqian Visual Image Art 三千影像

新生後水泥廠房化身多元「M工廠」

然而要如何將這些看似不協調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卻又可以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受?為此,MVRDV在既有的工業建築外觀,新增了醒目的亮橙色樓梯與電梯廊道,作為引導遊客與貫穿各區域場館的視覺指標。

GATE M 西岸夢中心「M工廠」建築外觀 © Liu Guowei 劉國威
GATE M 西岸夢中心「M工廠」建築外觀 © Liu Guowei 劉國威
© Xia Zhi 夏至
© Xia Zhi 夏至

經改造後的水泥廠,主要核心場所蛻變為「M工廠」(M Factory)。一樓規劃為結合市集與餐廳的BLOOMARKET美食空間,二樓則是無柱的開放式文化空間,能夠作為展覽、會議與表演活動使用;而連接上、下樓層空間的,則是由舊輸送帶改造而成的橙色樓梯,將剛硬沉重的工業元素,轉化為建築中的活潑亮點。

GATE M 西岸夢中心「M工廠」室內空間 © Sanqian Visual Image Art 三千影像
GATE M 西岸夢中心「M工廠」室內空間 © Sanqian Visual Image Art 三千影像
GATE M 西岸夢中心「M工廠」室內空間© Liu Guowei 劉國威
GATE M 西岸夢中心「M工廠」室內空間© Liu Guowei 劉國威
© Xia Zhi 夏至
© Xia Zhi 夏至

另一棟筒倉則被改造成攀岩中心,橙色攀爬動線延伸至一樓陽台與屋頂觀景平台。隨著新生後的建築對外開放使用,MVRDV表示「GATE M 西岸夢中心」體現了舊工業遺址如何被轉換成能符合現代都市需求的場域,「全世界的城市都在重新思考,這些工業建築能否轉化為新的功能,並由過去孤立的工業園區,蛻變為充滿活力的社區公共空間。」

© Xia Zhi 夏至
© Xia Zhi 夏至
© Xia Zhi 夏至
© Xia Zhi 夏至

周邊過去未完工的建築同樣也被賦予新生,經改造後成為商店、餐廳與旅館,中性色建築牆面搭配綠屋頂與戶外露台,讓整體環境有所呼應。建築前方的濱水公共空間,則由美國景觀設計團隊Field Operations負責,為遊客闢出一處能休息放鬆又得以享受水岸景致的場域。

 © Tian Fangfang 田方方
© Tian Fangfang 田方方
© Xia Zhi 夏至
© Xia Zhi 夏至

「GATE M 西岸夢中心」除了有MVRDV負責的南區改造項目外,還包括了由上海大舍建築改造的北區建築群,以及丹麥事務所Schmidt Hammer Lassen所打造的西岸穹頂藝術中心與西岸劇院,共同串聯成為集結生活娛樂、藝文的複合式場域。不僅留存了工業遺構的歷史印記,更讓廢墟華麗轉身成為當代城市的公共舞台。

© Xia Zhi 夏至
© Xia Zhi 夏至

GATE M 西岸夢中心
地址:上海市徐匯區龍騰大道 2266 號

資料來源|MVRDV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