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自然共舞的旅宿4選!跟著日本大師住進山海的美好款待

與自然共舞的旅宿4選!跟著日本大師住進山海的美好款待

日本文化中,自然與人的關係直接而親密,與建築間的界限同樣曖昧。這啟發一代代「自然系」建築師們與自然共舞,根植傳統並展望前衛之作。La Vie 精選4件大師的旅宿之作,帶你徜徉於建築美學之間,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款待。

藤森照信:小泊 Fuji

種滿櫻花樹的屋頂下,擁抱富士山景入眠

藤森照信在日本的首個旅宿設計作品小泊Fuji,就位於長野縣富士見町田野村莊之中,在一望無盡的田園景色中,如同一艘停靠山丘旁的小舟。藤森照信的建築風格獨特,喜愛以木、竹、土、石等天然素材創作,並摻以超現實風格的空間設計,使得作品樸實素雅間又滿是童趣奇幻之味, 其中最為人熟知的是茶屋系列之一、像極宮崎駿動畫場景的高過庵。

(圖片提供:小泊Fuji)
(圖片提供:小泊Fuji)

小泊Fuji經營者山越典子正受此吸引,而有了這次合作。藤森照信以燒杉板作為外牆立面,屋頂則是由波浪狀的銅板鑄成,並以建築旁的一顆櫻花古樹作為靈感,在屋頂種植多棵櫻花樹,春天花季時,小泊Fuji在綠意田園中冒出粉紅小花,別具可愛表情;室內牆壁使用石灰泥,大量採用木材質使得空間散發溫暖平靜氣息。

(圖片提供:小泊Fuji)
(圖片提供:小泊Fuji)

坂茂:下瀨藝術花園別墅

浸淫海天美景,瀨戶內海的藝術與自然之詩

2023年4月對外開放的下瀨藝術花園緊鄰廣島灣,是結合美術館、獨棟別墅、花園與餐廳的大型複合設施,園區建築群全出自2014年普立茲克建築獎大師坂茂。美術館外觀為橢圓設計,室內以扁柏再製的大樹狀樑柱,宛如參天巨木從地底延伸至天花板,而遠眺廣島灣,由透光玻璃折射進海面波光,彷彿讓蓬勃生機由外延伸至館內。

(圖片提供:SIMOSE)
(圖片提供:SIMOSE)

而別墅區則可以分為「森林別墅」(森のヴィラ)、「水邊別墅」(水のヴィラ)兩大區塊,部分建築是坂茂的舊作改版,部分則是全新作品,5棟森林別墅各有設計特點,包括以玻璃拉門構成的無牆之家、以再生紙管打造的紙之家、垂直交錯牆面為結構主體的十字牆之家、雙屋頂之家及家具之家;水邊別墅可見5棟相連的「Kielsteg之屋」(キールステックの家), 以奧地利木質拼裝板材Kielsteg打造,格局各有別出心裁的設計。

(圖片提供:SIMOSE)
(圖片提供:SIMOSE)

藤本壯介:NOT A HOTEL ISHIGAKI

在綠草如茵間,望見南國蔚藍海景

2020年,日本企業家濱渦伸次創立全新型態飯店品牌NOT A HOTEL,以飯店休憩結合自宅、「不是酒店,而是一種生活」的營運理念,力圖創造擁有多元風格的體驗。歷經與多位大師合作,2023年底新計畫NOT A HOTEL ISHIGAKI邀請藤本壯介操刀,將自然元素與極簡概念融入設計之中,打破空間想像,讓人造建築與地景呈現巧妙的和諧美感。

(圖片提供:NOT A HOTEL)
(圖片提供:NOT A HOTEL)

酒店座落於沖繩石垣島東南部沿海,帶有未來感的白色圓形建築嵌入起伏坡地,頂部覆蓋綠意盎然植被,半開放式的住房設計,能夠一覽無遺周邊風景以及映照天空的戶外水鏡,室內外的界線不再,讓人彷彿置身世外桃源。

(圖片提供:NOT A HOTEL)
(圖片提供:NOT A HOTEL)

隈研吾:Kitoushi 之森 Kitoron

生於木林間,享受北國的溫暖療癒

座落在北海道東川町的山丘上俯瞰整個城鎮,溫泉旅店Kitoushi之森Kitoron(キトウシの森 きとろん)由隈研吾建築師事務所(KKAA)打造,緊鄰著KKAA北海道辦公室。隈研吾講究「負建築」的哲學, 善於利用木材、竹、紙、石板等自然材料,從用材到線條設計都順應在地環境而生。

 (攝影:今田耕太郎)
(攝影:今田耕太郎)

Kitoushi之森Kitoron結構上即採用當地的落葉松,室內同樣使用當地白樺木,並與在地的木匠職人合作製作家具。屋頂的露天劇場甲板獨特的銳角與巧妙線條設計,與北海道的雪山山貌相呼應。旅店為訪客提供寧靜的幸福之所,在桑拿浴室中放鬆身心的同時欣賞美麗風景。

 (攝影:今田耕太郎)
(攝影:今田耕太郎)

文|蘇曉凡   攝影|今田耕太郎    圖片提供|小泊 Fuji、NOT A HOTEL、SIMOSE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La Vie 2024/3月號《建築自然系》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安藤忠雄操刀「烏茲別克國家博物館」:以方、圓、三角幾何形狀,打造光影敘事的清水模博物館殿堂

安藤忠雄操刀「烏茲別克國家博物館」:以方、圓、三角幾何形狀,打造光影敘事的清水模博物館殿堂

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在中亞建築首作!預計於2028年3月開幕的「烏茲別克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Uzbekistan)正式動工,這項由烏茲別克藝術與文化發展基金會(ACDF)主導的重大博物館計畫,不僅象徵著烏茲別克首都塔什干將迎來嶄新藝術地標,更要打造一處融合文化、教育與公共功能的國家級殿堂!

三大幾何形組成,延續大師光影敘事的清水模博物館

在2025大阪世博「烏茲別克館」中,搶先曝光了安藤忠雄為「烏茲別克國家博物館」的建築設計模型。博物館佔地約 4萬平方公尺(約1.2萬坪),座落於歷史悠久的阿布卡西姆經學院(Abulkasym Madrasah)、獨立藝術宮( Istiqlol Art Palace)與阿利謝爾・納沃伊紀念碑(Alisher Navoi Monument)之間。

(圖片來源:Tadao Ando Architect & Associates © Uzbekistan Art and Culture Development Foundation)
(圖片來源:Tadao Ando Architect & Associates © Uzbekistan Art and Culture Development Foundation)
安藤忠雄建築手稿(圖片來源:Tadao Ando Architect & Associates)
安藤忠雄建築手稿(圖片來源:Tadao Ando Architect & Associates)
安藤忠雄建築手稿(圖片來源:Tadao Ando Architect & Associates)
安藤忠雄建築手稿(圖片來源:Tadao Ando Architect & Associates)
安藤忠雄建築手稿(圖片來源:Tadao Ando Architect & Associates)
安藤忠雄建築手稿(圖片來源:Tadao Ando Architect & Associates)

博物館由方形、圓形與三角形,三個基本幾何形狀構成,彼此相連形成線性組合,延續安藤忠雄標誌性的「清水模」與「純粹形式」風格,在實與虛的交錯中,創造出光影與建築秩序的韻律。對於自己在中亞的首件建築大作,大師表示:「我希望透過這些純粹的幾何形式來建造,回到思想的起點,營造一個能向世界傳遞強大理念的空間,也盼望博物館成為面向世界的創意中心。」

(圖片來源:Tadao Ando Architect & Associates © Uzbekistan Art and Culture Development Foundation)
(圖片來源:Tadao Ando Architect & Associates © Uzbekistan Art and Culture Development Foundation)

博物館透過一系列橢圓形開口與玻璃窗景元素,引導自然光灑入建築,營造寧靜又充滿張力的氛圍。而三大幾何形狀屋頂,共成為公共露台並融入大面積水景,讓訪客得以欣賞周邊自然風光,更能在漫步之間,體驗建築多重尺度與比例所帶來的視覺感官震撼。

(圖片來源:Tadao Ando Architect & Associates © Uzbekistan Art and Culture Development Foundation)
(圖片來源:Tadao Ando Architect & Associates © Uzbekistan Art and Culture Development Foundation)
(圖片來源:Tadao Ando Architect & Associates © Uzbekistan Art and Culture Development Foundation)
(圖片來源:Tadao Ando Architect & Associates © Uzbekistan Art and Culture Development Foundation)
(圖片來源:Tadao Ando Architect & Associates © Uzbekistan Art and Culture Development Foundation)
(圖片來源:Tadao Ando Architect & Associates © Uzbekistan Art and Culture Development Foundation)

面向全世界的文化殿堂

地上三層樓、地下兩層及附屬建築的烏茲別克國家博物館,將由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承建。博物館將有面積達8,500 平方公尺的展廳空間,並同時有公共圖書館、講堂、修復實驗室、會議廳、咖啡廳廳,以及 6,000平方公尺的典藏庫房等設施。

(圖片來源:Atelier Brückner)
(圖片來源:Atelier Brückner)

其中展覽將由曾操刀 2025大阪世博烏茲別克館的德國敘事建築與展示設計工作室Atelier Brückner負責;屆時將策劃一系列多元展覽、出版品、駐村與教育計畫,團隊表示,希望透過展覽語言激發觀眾的想像力與情感,將烏茲別克的歷史深度與當代文化並置,向世界展示一個既傳統又現代的國家形象。

落成後,博物館預計有超過10萬件館藏,涵蓋烏茲別克、中國、日本、印度以及歐洲等不同地區文化的藝術作品,將成為中亞最大規模藝術收藏空間之一;同時隨著博物館啟用,將解決過去受限於空間,僅能展出約 2% 館藏作品的困境;全新博物館啟用後,將可同時展出多達1萬件作品,讓大眾能更全面接觸烏茲別克豐富的藝術遺產。

(圖片來源:Atelier Brückner)
(圖片來源:Atelier Brückner)

對於博物館寄予厚望,烏茲別克藝術與文化發展基金會主席 Gayane Umerova 表示:「這座博物館反映了我們的民族身份與文化信心,並將成為啟發後世、連結過去與未來的橋樑。」

博物館整體造價超過 2 億美元,「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並非所有人都有機會去法國羅浮宮、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或英國大英博物館。未來,將透過與這些機構合作,我們能引進獨特展品並舉辦展覽。」烏茲別克總統Shavkat Mirziyoyev說。

(圖片來源:Atelier Brückner)
(圖片來源:Atelier Brückner)

「烏茲別克國家博物館」不單單只是一座文化機構,而是擁有十足野心的建造計畫,以成為中亞最先進、最具開放性的博物館為目標。

(圖片來源:Atelier Brückner)
(圖片來源:Atelier Brückner)

資料來源|XabarEXPO 2025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如太空戰艦降落森林!希臘神秘葡萄酒莊Ktima Aidipsos:地下圓形建築融入地景,創造理想釀酒環境

希臘神秘葡萄酒莊Ktima Aidipsos!地下圓形建築融入地景,創造理想釀酒環境

在希臘尤比亞島(Evia)北部,有艘「太空戰艦」緩緩落地,這彷彿科幻電影的虛擬場景,其實是當地一座葡萄酒莊的實景。這座酒莊名為「Ktima Aidipsos」,由希臘建築師Fotis Zapantiotis設計,整座建築幾乎隱於地面之下,只在地表上留下一條直線、一個圓的幾何印記,神秘而引人好奇。這樣的造型並非單純追求視覺酷炫,而是考量周圍自然景觀、葡萄酒理想釀造環境後的成果。

希臘神秘葡萄酒莊Ktima Aidipsos!地下圓形建築融入地景,創造理想釀酒環境
(圖片來源:FOTIS ZAPANTIOTIS ASSOSIATED ARCHITECTS)

「一線一圓」涵括酒莊生產和品酒場域

Ktima Aidipsos酒莊佔地達1,500平方公尺,建築團隊為減少對自然景觀的影響,同時創造適合葡萄酒釀造、熟成與保存的環境,讓建築量體近乎完全嵌入地下。自天空俯瞰,酒莊建築只在茂密樹林中留下兩個鮮明的記號:一是水平展開的直線建築,其內囊括發酵室、裝瓶生產線、酒桶儲藏室等工作空間;另外則是一座露天圓形中庭,作為整座酒莊的視覺焦點,這裡是訪客聚集品酒、交流的主要場域,還能遠眺葡萄園全景。

希臘神秘葡萄酒莊Ktima Aidipsos!地下圓形建築融入地景,創造理想釀酒環境
(圖片來源:FOTIS ZAPANTIOTIS ASSOSIATED ARCHITECTS)
希臘神秘葡萄酒莊Ktima Aidipsos!地下圓形建築融入地景,創造理想釀酒環境
(圖片來源:FOTIS ZAPANTIOTIS ASSOSIATED ARCHITECTS)

融於地景,為葡萄酒熟成創造理想環境

Ktima Aidipsos的外觀令人一眼難忘,但莊主和建築團隊選擇將酒莊設於地下,比起視覺導向,更主要是出於實用考量,及對自然環境的尊重。酒莊隱於地下,四周土壤能提供天然且穩定的溫濕度環境,讓葡萄酒得以在無人為機器的干預下熟成。此外,建築大多部分「不見天日」,低調成為葡萄園地貌的一部分,讓葡萄不只在裝罐後是瓶中的風味主線,成長的過程中也是莊園的景觀主角。

希臘神秘葡萄酒莊Ktima Aidipsos!地下圓形建築融入地景,創造理想釀酒環境
(圖片來源:FOTIS ZAPANTIOTIS ASSOSIATED ARCHITECTS)
希臘神秘葡萄酒莊Ktima Aidipsos!地下圓形建築融入地景,創造理想釀酒環境
(圖片來源:FOTIS ZAPANTIOTIS ASSOSIATED ARCHITECTS)

大地、建築、葡萄酒織就的參觀體驗

訪客要進入酒莊,得先穿越葡萄園,順著一條狹窄小徑走向長形建築的開口,推門入內即展開一趟參觀葡萄酒釀造的旅程,從發酵室一路延伸至熟成室、裝瓶區。過程中,葡萄酒香、木桶的質感、時暗時明的光線、從地底竄出的涼意……各種物件和環境因素交織成獨特的感官體驗。

希臘神秘葡萄酒莊Ktima Aidipsos!地下圓形建築融入地景,創造理想釀酒環境
(圖片來源:FOTIS ZAPANTIOTIS ASSOSIATED ARCHITECTS)

參觀過生產區,訪客會來到外觀如洞穴般的品酒廳,這裡被拱形天花板、厚實土牆包圍,點著柔和的散射光,氛圍寧謐;在此啜飲品味葡萄酒,同時被孕育瓶中佳釀的環境所包圍,無疑是生活一大享受。最後,動線將引領訪客重回地面,走向圓形戶外廣場,將訪客再次與景觀連結,完整了大地、建築與葡萄酒織就的美好體驗。

希臘神秘葡萄酒莊Ktima Aidipsos!地下圓形建築融入地景,創造理想釀酒環境
(圖片來源:FOTIS ZAPANTIOTIS ASSOSIATED ARCHITECTS)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