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迷請進!走進台中「國漫館」懷舊租書店、漫畫主題旅宿,看見臺漫過去與當今樣貌

台中「國家漫畫博物館」

臺灣有漫畫嗎?不妨前往臺中的「國家漫畫博物館」(以下稱國漫館)尋找解答。這座由日治時期臺中刑務所建築群改建而成的寬廣園區,以臺漫為主角,兼具博物館、圖書館、創意基地等功能,結合「古境」與「新漫」雙重概念,共築一處城市「漫遊」之境。

台中「國家漫畫博物館」
國家漫畫博物館由古蹟臺中刑務所改建而成。(圖片來源: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處)

為「漫畫」而生的國家博物館

2023年底,國漫館啟動營運,多檔特展隨之展開,本篇精選3檔引你踏上「漫遊」——它們分別以「時代封面」、「懷舊租書店」及「漫畫主題旅宿」為題,透過展出1950年代以來的經典漫畫雜誌、重現昔日書迷與漫畫相遇的空間等有趣手法,帶人們穿梭漫畫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同時梳理何謂臺漫。無論是不是漫畫迷,相信都能在這尋得樂趣。

台中「國家漫畫博物館」
國漫館開幕特展之一《HOSTEL NAME ネーム:COMICS in TAIWAN》。(圖片提供:山陽山陰)

嶄新光環境喚醒歷史場域

國漫館跳脫「單點展館」的形式,活化昔日臺中刑務所既有的19棟歷史建築,並於北側新建一座主建築,構築為漫畫而生,結合典藏、研究、展演、推廣功能的文化基地,園區內還設有圖書館與動畫電影院。

台中「國家漫畫博物館」
(圖片來源: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處)
台中「國家漫畫博物館」
(圖片來源: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處)

文資如何新生?新與舊如何縫合?國漫館邀請「沁弦 築影」燈光設計團隊,透過「光環境」梳理歷史紋理,由光影引導人們走向各個空間:昔日司獄官、警察練武的演武場轉身為特展展場,歷史原貌幾乎被完整保留,以光襯托其對稱構造,建築立面的仿木結構、壁柱飾樣、屋頂鬼瓦及博風板裝飾都是亮點;水池與周邊的戶外廊道被燈光襯得詩意,入夜更是唯美;獄長宿舍、樹屋、茂密的生命之樹、浴場等場域也各有主題燈光設計。

台中「國家漫畫博物館」
(圖片來源: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處)
台中「國家漫畫博物館」
(圖片來源: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處)

國家漫畫博物館

地址|台中市西區林森路33號

開放時間|週二公休/週一、三、四、五 10:00-19:00/週六日 10:00-20:00

歡迎停駐漫畫主題旅宿《HOSTEL NAME ネーム》

由「山陽山陰」聯手「大人的漫畫社」策劃的《HOSTEL NAME ネーム:COMICS in TAIWAN》,在一座落成於1920年代的官舍展出,策展延續場域曾是「宿舍」的性質,巧妙將臺漫縫入空間本身的格局與設計當中,呈現一間以分鏡為名的「漫畫主題旅宿」,跳脫漫畫原本的小尺度並將其立體化。

台中「國家漫畫博物館」
《HOSTEL NAME ネーム》入口。(圖片提供:山陽山陰)

日式宿舍本身就充滿豐富的建築語彙,表門以暖簾作為展場入口視覺;表玄關的機能本身就是接待客人,正好作為展覽起頭的論述空間;座敷(客廳)作為觀展主動線,無論今昔都是主客相聚、交流的所在;透光障子以及押入(置物平台、抽屜、壁櫃)的格狀系統,都成了可被閱讀的立體漫畫分鏡。

台中「國家漫畫博物館」
《HOSTEL NAME ネーム》展覽現場。(圖片提供:山陽山陰)
台中「國家漫畫博物館」
山陽山陰善用日式宿舍原先設計,將漫畫元素融入其中。(圖片提供:山陽山陰)

HOSTEL NAME ネーム》提供7間以「愛情與關係」為主軸的「主題房型」,分別發想自不同臺漫,親密愛情、酸苦初戀、甜蜜BL……各式主題,反映著這個時代對於情感關係的觀點,任訪客隨心挑選感受。館內附設「共享漫畫間」(LIBRARY),蒐羅當期特選獨立漫畫;還有靈感來自《用九柑仔店》與《神明便利商店》的「特約商店」(SHOP)。整棟旅宿從資訊交換到情感交流一應俱全,提供各種安放身心的所在。

台中「國家漫畫博物館」
《HOSTEL NAME ネーム》展覽現場。(圖片提供:山陽山陰)
台中「國家漫畫博物館」
《HOSTEL NAME ネーム》展覽現場。(圖片提供:山陽山陰)
台中「國家漫畫博物館」
《HOSTEL NAME ネーム》展覽中各式漫畫應用,圖為飲料販賣機、鋁罐飲品、捲筒衛生紙。(圖片提供:山陽山陰)

HOSTEL NAME ネーム:COMICS in TAIWAN

展期|即日起至2024.04.28

地點|國家漫畫博物館 08 & 07宿舍

 

參展漫畫家與漫畫|廢廢子《廢廢子の充氣大冒險!》、《直到夜色溫柔》/每日青菜《Day Off》/星期一回收日、楊双子《綺譚花物語》/Pam Pam Liu《歡迎光臨 MY SOUL》/HOM《課金派戀愛》/日下棗《三個不結婚的女人》/曾耀慶《說故事遊戲》

重回舊時漫畫天堂《林森路33號租書店》

在網路還沒盛行的時代,漫畫店總是窩著一群人沈浸於書中分鏡。透過《林森路33號租書店》,國漫館以懷舊氛圍重現早年看漫畫的場景。步入狹窄走道、瀏覽挑高書架,會看到非常豐富的漫畫選書,其中「特藏區」蒐羅1990年代及更早的老臺漫,如劉興欽《機器人》、葉宏甲《諸葛四郎》等;「臺漫推薦區」則展示金漫獎得獎與入圍作品如《海倫娜與大野狼先生》、《童話短路》等,以及臺漫、雜誌主題選書。

台中「國家漫畫博物館」
《林森路33號租書店》展覽現場。(圖片來源: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處)

現場也有多元的日本漫畫選擇,其中「日漫經典區」展示數十年前未經合法授權的日漫(也就是盜版漫畫),像是《小叮噹》、《怪醫黑傑克》、《尼羅河女兒》、《少年快報》等等;同時將後來取得正式授權的漫畫並列,作為對照。另外還有「日漫少年」與「日漫少女」書區,從《幽遊白書》、《戰慄殺機》到《七龍珠》、《火影忍者》等,當中作品新舊雜陳。歡迎來尋找記憶中的經典,或和經典初遇。

台中「國家漫畫博物館」
《林森路33號租書店》還原昔日漫畫店氛圍。(圖片來源: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處)

《林森路33號租書店》

展期|即日起至2024.12.22

地點|國家漫畫博物館 03演武場附屬設施

從《時代封面》看見臺漫60年來的起伏歷程

數位大浪逐漸吞噬紙本,在電子書、網漫發達的現在,你是否還眷戀翻書看漫畫的儀式?《時代封面臺灣漫畫雜誌流行回顧》特展聚焦於紙本漫畫雜誌,時代跨度從19502010年代,透過不同年代的題材與畫風,喚起各世代讀者的回憶和情感,並回顧60年來的漫畫流行趨勢。

台中「國家漫畫博物館」
《時代封面—臺灣漫畫雜誌流行回顧》展覽現場。(圖片來源: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處)

臺漫從日治時期諷刺時事的題材,到戰後歷經漫畫內容審查、日漫盛行而衰退,又因報紙進軍漫畫產業、電繪興起而再次開花,這些歷程都被收束在展覽敘事中。展示在書架上的雜誌「出版量」也揭示了漫畫雜誌出版業興衰的歷程,讓人一窺背後的歷史背景和所反映的社會現象。

台中「國家漫畫博物館」
《時代封面—臺灣漫畫雜誌流行回顧》集結1950到2010年代的漫畫雜誌。(圖片來源: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處)

《時代封面臺灣漫畫雜誌流行回顧》

展期|即日起至2024.12.22

地點|國家漫畫博物館 12宿舍

所以,臺灣有漫畫嗎?

即使臺漫發展已超過60年,「臺灣有漫畫嗎?」的疑問仍存在許多人心中,不妨看看《HOSTEL NAME ネーム》策展團隊山陽山陰的觀點:

由於發展過程中遭遇審查制度、日漫大量進口等影響,臺漫始終起起伏伏,近年終於進入第三次黃金期。當代創作者把眼光回到腳下的土地,取材自生活、歷史等面向,孵化出多元的漫畫主題;此外,隨著全球化、科技發達,創作者們也大量接收國際經驗,無論是題材或繪畫風格都更加多元。

台中「國家漫畫博物館」
《HOSTEL NAME ネーム》展覽現場。(圖片提供:山陽山陰)

我們可以大膽說:「臺漫正在/重新成長中,」但也正在面對比過去更困難的挑戰:日本動漫強勢壓制市場;因應手機等載具誕生的韓國條漫收服年輕讀者,於是我們還是不斷聽到:「臺灣有漫畫嗎?」、「什麼是臺漫?」國漫館將是臺漫的基地,一檔又一檔、一年又一年,堆疊出當代臺漫的樣貌,臺漫也將擁有自己的「名字」(NAME)。

台中「國家漫畫博物館」
《HOSTEL NAME ネーム》限定扭蛋中的迷你漫畫。(圖片提供:山陽山陰)

資料來源|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處、山陽山陰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5高雄設計節「高潮指南」駁二登場!7大展區、60位創作者,帶你從不同視角認識高雄

2025高雄設計節「高潮指南」駁二登場!7大展區、60位創作者,帶你從不同視角認識高雄

由高雄市政府文化局主辦的雙年度盛事「高雄設計節」,於10月2日至11月2日在高雄駁二藝術特區P2倉庫隆重登場。本次展覽邀請高雄生長的旅日設計師林唯哲擔任總策展,以「高潮指南:你的主張 What is your voice」為題,顛覆傳統的城市行銷手法,將高雄視為一個具備街頭精神的潮流品牌,超過60位來自設計、藝術、街頭文化等領域的創作者共襄盛舉,邀請市民一起成為高雄潮流人,一同發聲,定義屬於自己的高雄態度。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重新詮釋高雄的城市個性

策展人林唯哲出生成長於高雄,現定居東京,長期關注亞洲城市的文化流動與視覺傳達,他將個人對街頭文化與設計語言的敏銳觀察,帶回熟悉的土地,以策展形式重新詮釋高雄的城市個性:「這份不爭並非消極,而是一種根植於產業底氣與庶民生活節奏的從容與自信。」高雄的態度,不是追求西裝筆挺的菁英形象,更像是一位穿著寬鬆 T-shirt、自在隨性的「街頭歐爸」。此次展覽正是要褪去城市的包袱,回歸最真實、最「Real」的街頭聲音,讓觀者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定義這座城市。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打造跨界對話的創意平台

展覽視覺以「塗鴉覆蓋」為概念,呼應了街頭文化中最純粹的行動:發聲。策展團隊表示,塗鴉不是破壞,而是對現有框架不滿、對主流敘事反動的最直接表達。它象徵著將自己的聲音「覆蓋」上去、主張立場的行動。主視覺以「試噴頭、試手感」的隨性筆畫為元素,多彩的噴漆則象徵著多元主張的共存。這場展覽是一場鼓勵人們勇敢發聲的潮流運動,讓每個「我」都有話可說,自信地說出「這就是我的高雄態度」。展覽將串聯設計、時尚、塗鴉、建築、策展、表演與數位創作等領域,打造一個跨界對話的創意平台,讓高雄成為青年世代與創作者們表達態度的能量場。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從7大展區認識高雄

「高潮指南」展覽規劃了7大主題展區,透過互動裝置、影像訪談與原創作品,帶領觀者從不同角度認識高雄。另外,展覽期間,現場也有潮流賣店「你這個潮包」,販售高雄態度周邊商品。

態度的根源:由高雄街頭天王以AR影像再現潮流。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高潮字典:以巨型辭典的形式,解析高雄獨特的城市現象,沒有官方用詞,只有來自街頭的角度。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高雄腔:透過影音裝置,帶領觀眾學習來自街頭的聲音,探索高雄獨有的口音與態度。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蝦款?高雄款!:邀請50位設計師,以高雄態度為主題進行潮T創作,將主張穿戴在身上。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高雄左岸:展出藝術家眼中的高雄態度,探討高雄文化養分如何激發原創藝術創作。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高人指點:透過五位高雄出身的音樂創作者的一鏡到底行走訪談,跟隨他們的腳步一同走在最有態度的高雄街頭。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幫高調:集結藝術家眼中的高雄態度,展現高雄不同風格的想像樣貌,鼓勵觀者定調自己的「高雄式」風格。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 高雄設計節2025 ] 
展期:10.02 (四) - 11.02 (日)
地點:高雄駁二藝術特區 P2倉庫
門票:免費入場

資料提供|選選研、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5台灣設計展「平安行」展區:走進古蹟「鹿港公會堂」,看見彰化人熟悉的歲時節慶與民俗文化

2025台灣設計展「平安行」展區:走進古蹟「鹿港公會堂」,看見彰化人熟悉的歲時節慶與民俗文化

2025台灣設計展中,位於鹿港公會堂的「平安行 Path of Pîng-an」展區,邀請觀眾走進彰化的稻田圳流,走進如祭品如山的普度場景,也走進自己內心最虔誠的祈願,在這趟平安之行裡,以心意為引,厚禮為獻,成為守候平安的行家。

從歲時節慶與民俗文化出發

「平安行 Path of Pîng-an」由創意團隊「平凡製作 studio ordinary」、在地文史團隊「發落文化」、空間團隊「三分之三設計 3/3 TRIO DESIGN」攜手打造,從彰化人生活中最熟悉的歲時節慶與民俗文化出發,帶領觀眾體會繁複厚禮中蘊含的殷切祈願與平安信念。展區位在1928年興建的縣定古蹟「鹿港公會堂」中,前身曾為奉祀蘇府王爺的「萬春宮」舊址,也曾作為鹿港八郊(指八個商會)之一的「廈郊」所在地,後轉作地方聚會場所「公會堂」,百年來始終承載著民俗與公共記憶。

「2025台灣設計展」展區「平安行 Path of Pîng-an」邀請觀眾展開平安之行,以心意為引,厚禮為獻,成為守候平安的行家。(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2025台灣設計展」展區「平安行 Path of Pîng-an」邀請觀眾展開平安之行,以心意為引,厚禮為獻,成為守候平安的行家。(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地方節俗化作討喜的當代符碼

為了讓節俗以更親切的姿態走進當代人生活之中,策展團隊邀請新銳設計師張翔與彰化出身的設計師「下一頁設計」聯手操刀展覽主視覺,以寄寓濁水溪的藍色調為主色調,搭配象徵歲時流轉的圓環線條;至於畫面上彷彿一躍而出,可愛龍虎形象則脫胎自虎型端午香包「虎仔香」及端午迎龍王的「龍王頭」靈感,將地方節俗化作鮮明討喜的當代符碼,也在飽滿視覺中寄寓滿滿的平安意象。

策展團隊邀請新銳設計師張翔與彰化出身的設計師「下一頁設計」聯手操刀展覽主視覺。(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策展團隊邀請新銳設計師張翔與彰化出身的設計師「下一頁設計」聯手操刀展覽主視覺。(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穿越「迎平安」廊道,看見對神明祈願的謹慎與講究

從此概念出發,當人們走進「平安行 Path of Pîng-an」,首先將穿越「迎平安」廊道,看見家戶如何成為祈求平安最小而真切的單位。當製作供品的職人身影在眼前開展,對照現場「頂桌」與「廈桌」上超過25件供品及圖文資訊,觀眾將發現,備齊香火的過程如何蘊含對神明祈願的謹慎與講究,以及為所愛之人祈求的真心實意。

展區以當代設計轉譯傳統藝師李奕興筆觸,打造出「迎平安」廊道。(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展區以當代設計轉譯傳統藝師李奕興筆觸,打造出「迎平安」廊道。(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展區呈現家戶如何成為祈求平安最小而真切的單位,並搭配超過25件供品及圖文資訊,彰顯備齊香火的過程如何蘊含對神明祈願的謹慎與講究。(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展區呈現家戶如何成為祈求平安最小而真切的單位,並搭配超過25件供品及圖文資訊,彰顯備齊香火的過程如何蘊含對神明祈願的謹慎與講究。(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循著信仰的軌跡,共行平安之路

循著信仰的軌跡走出家門,案桌旁的仙界工藝畫作,則以當代設計轉譯傳統藝師李奕興筆觸,營造出神祇視角的仙界氛圍,也邀請觀眾將視角拉升至神祇的高度,俯瞰彰化四時節慶景象,共行平安之路。此時,映入眼簾的是展區中央「歲時圓盤」,匯聚節俗故事、影像與地景模型,象徵歲月循環的脈動。循著圓盤向外延展,八大民俗節慶自「拜天公」至「謝下元」次第展開,以物件搭配圖文講解,節俗脈絡在眼前逐漸清晰,成為可感知的文化風景。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展區中央「歲時圓盤」,匯聚節俗故事、影像與地景模型,象徵歲月循環的脈動。(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展區中央「歲時圓盤」,匯聚節俗故事、影像與地景模型,象徵歲月循環的脈動。(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展開五感體驗,感受紮根於土地的日常

除了靜態觀賞,平凡製作與發落文化更邀請觀眾在此展開五感體驗:嗅聞巨型端午「虎仔香」散發出的艾草與菖蒲香氣;聆聽由鹿港出身、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親自誦唸的〈鹿港普度歌〉;並在互動設計團隊「馥谷餘」打造下,踏入沉浸式遊戲,親歷「南瑤宮笨港進香」回鑾橫渡濁水溪的「潦溪」場景;最後,更可於馥谷餘以科技轉譯「花壇迎燈排」的互動裝置中,輸入自己的姓氏,生成專屬「字姓燈」,體驗成為頭家爐主,與家族共享神祇護佑的榮耀時刻。

巨型端午「虎仔香」(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巨型端午「虎仔香」(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體驗完饒富意趣的互動設計後,接著別忘記抬頭仰望,彰化的真實模樣在眼前展開。六面懸掛於展區上方的大型圓弧投影,顯影出溪流邊的人群、家戶前的香案、普度時澎湃的「普肉山」,以及彰化在山河之間那最虔敬的模樣。此時,耳畔同時響起彰化出身的獨立樂團「農村武裝青年」為展覽量身打造的音樂,聲影交織之間,更深刻地感受到這些歷久不衰的習俗,至今仍緊緊紮根於土地的日常。

在全球「BenQ」的支持下,六面懸掛於展區上方的大型圓弧投影,顯影出彰化在山河之間那最虔敬的模樣。(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在全球「BenQ」的支持下,六面懸掛於展區上方的大型圓弧投影,顯影出彰化在山河之間那最虔敬的模樣。(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一字排開的平安小物,到鹿港童玩「葫蘆問」

最後,讓我們轉身走進「平安行」,此時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宛如傳統中藥櫃般的展櫃,整齊陳列著香包、香火袋、符令、石敢當、大符等各式祈福小物,呈現人們如何在日常裡寄託祈願、守護平安。

宛如傳統中藥櫃般的展櫃,整齊陳列著香包、香火袋、符令、石敢當、大符等各式祈福小物。(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宛如傳統中藥櫃般的展櫃,整齊陳列著香包、香火袋、符令、石敢當、大符等各式祈福小物。(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來到台上,鹿港傳統童玩「葫蘆問」化為色彩飽滿、造型討喜的「平安行葫蘆問」遊戲。觀眾更可在遊戲後抽取共26款獨家平安小卡,蓋上平安行限定集章,在趣味互動中一步步邁向平安的終點。從靜態凝視到身體參與,這趟涵蓋拜天公、慶上元、迎媽祖、安營、慶端午、贊中元、祭水圳、謝下元等民俗文化的彰化之旅,也在此緩緩落幕,留下平安的餘韻與祝福。

鹿港傳統童玩「葫蘆問」化為色彩飽滿、造型討喜的「平安行葫蘆問」遊戲。(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鹿港傳統童玩「葫蘆問」化為色彩飽滿、造型討喜的「平安行葫蘆問」遊戲。(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觀眾可在遊戲後抽取平安小卡,蓋上平安行限定集章,一步步邁向平安的終點。(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觀眾可在遊戲後抽取平安小卡,蓋上平安行限定集章,一步步邁向平安的終點。(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沉浸式遊戲讓人彷彿親歷「南瑤宮笨港進香」回鑾橫渡濁水溪的「潦溪」場景。(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2025台灣設計展「平安行 Path of Pîng-an」

展期| 10月10日(五)- 10月26日(六)週日至週四10:00-18:00;週五至週六10:00-20:00
地址|鹿港公會堂(彰化縣鹿港鎮埔頭街 72 號)
音樂演出|10月11日(六)15:00 - 15:30 文開國小・南音雅月
                  10月12日(日)15:00 - 15:30 華龍國小・北管新傳
文史導覽|10月18日(六)08:00 - 10:00 民俗愛好者黃雅君老師 X 拜天公平安採買
                  10月19日(日)15:00 - 17:00 民俗愛好者李宗學老師 X 找尋鹿港平安物

資料提供|平凡製作、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