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漫展《你家轉角開一間漫畫店》在高雄!集結跨世代臺漫、絕版漫畫正本,同篇整理8部職人推薦作品

臺漫展《你家轉角開一間漫畫店》高雄揭幕

2023年底「國家漫畫博物館」於台中揭幕,透過多元策展讓人們看見「臺灣有漫畫」——尤其在近十年間,臺漫發展又迎來一波黃金時期,正以充滿活力的多元姿態呈現於大眾視野,在國際舞台展露頭角。視線從台中轉向高雄,駁二藝術特區動漫倉庫也攜手設計師陳青琳,策劃《你家轉角開一間漫畫店》特展訴說臺漫故事。

《你家轉角開一間漫畫店》展覽現場以4大展區復刻漫畫店體驗:神秘的「小房間」重現早期漫畫店將限制級漫畫安排於店內角落的場景,展示經典絕版漫畫正本;與之相對的明亮空間,則集結阮光民、吳宇實等5位漫畫家帶來的「展場限定」短篇創作,以及暢銷臺漫的精緻原稿,也邀請漫畫工作者分享產業秘辛與甘苦談。

臺漫展《你家轉角開一間漫畫店》高雄揭幕
(圖片提供:BIOS)
臺漫展《你家轉角開一間漫畫店》高雄揭幕
(圖片提供:BIOS)

重現漫畫店情景,拾回臺漫記憶、展演當代創意

曾操刀金曲30動畫設計、2023台灣燈會主視覺的設計師陳青琳,這次與駁二合作《你家轉角開一間漫畫店》,是她首次以策展人身份與其他創作者共創展覽。本身就是資深漫畫迷的她,也分享了童年時期在漫畫店度過的時光:「埋首在飄散油墨味的新書中、擠在狹小的書櫃走道間,裝載無限的方格天地,就像精神時光屋。」

臺漫展《你家轉角開一間漫畫店》高雄揭幕
(圖片提供:BIOS)

那些曾遍及大街小巷、在家旁邊的那間漫畫店,隨著90年代的孩子長大,逐漸被遺落在回憶裡,因此陳青琳希望透過《你家轉角開一間漫畫店》重現當時的漫畫店體驗,讓更多人接觸與認識現正蓬勃發展的臺漫。

臺漫展《你家轉角開一間漫畫店》高雄揭幕
(圖片提供:BIOS)

《你家轉角開一間漫畫店》4大展區亮點

小房間|集結絕版之作、恐怖漫畫,重現漫畫店神秘角落

「小房間」位於展場二樓如閣樓般的空間,再現昔日漫畫店將恐怖、情慾漫畫陳列於店內隱晦區域的情景。恐怖、情慾題材雖在漫畫創作中佔比不高,但銷量經常居於榜首,對漫畫迷來說,象徵著日常中難以觸及、無限的好奇與想像。

臺漫展《你家轉角開一間漫畫店》高雄揭幕
(圖片提供:BIOS)

「小房間」由陳青琳與藏書家怪奇閣一同打造,展出當代與經典的絕版作品,更展示1960年代臺灣漫畫家陳世雄未出版的珍貴手稿,讓觀者一窺臺漫早期作品,也更了解臺灣恐怖漫畫的發展脈絡。

臺漫展《你家轉角開一間漫畫店》高雄揭幕
(圖片提供:BIOS)

展出作品

爛貨習作《雀榕》/ 盧卡斯《性星冒險記》/《色魔》(1965) /《惡夢》(1965) /《怪貓傳奇》(1970) /《歡樂漫畫》雜誌 創刊 2 號(1985) /《修羅海》(1990) /《陰間響馬》 (1995) /《鬼頭》未出版手稿  (1995)

新書上架|展覽限定精彩短篇

本區集結5位當代實力漫畫家為《你家轉角開一間漫畫店》獨家創作的5部全新短篇,只有展覽現場看得到!

臺漫展《你家轉角開一間漫畫店》高雄揭幕
(圖片提供:BIOS)

漫界 Podcast|戴上耳機,聆聽漫畫人之心

漫畫迷喜愛的Podcast節目《大人的漫畫社》主持人陳怡靜也參展,以「真人圖書館」為概念、「漫畫人之心」為題,邀請漫畫產業的工作者,包括漫畫編輯、行銷企劃與書店店長們,在《大人的漫畫社》中獨家製作3集「漫畫人」主題集數,一探漫畫界幕後趣事,也分享他們的工作日常與酸甜苦辣!

臺漫展《你家轉角開一間漫畫店》高雄揭幕
(圖片提供:BIOS)

「漫界」集數列表

EP 01 蓋亞文化總編輯李亞倫 × 漫畫星總編輯 momo

EP 02 Mangasick店長老B × 基地書店店長張敏慧

EP 03 臉譜小隊謝至平 × 編輯陳雨柔 × 行銷林詩玟

分別看向參展漫畫家,包含《用九柑仔店》、《東華春理髮廳》作者阮光民;因2019年香港反送中事件為港、臺文化人士熟知,曾與《報導者》合作《被消失的香港》的柳廣成;因《海色北極星》引發關注,備受編輯、讀者關注的新生代漫畫家吳宇實(小實);2023年入選「⽇本國際漫畫賞」的凱子包;以及曾獲「金漫獎」肯定的小島。

臺漫展《你家轉角開一間漫畫店》高雄揭幕
(圖片提供:BIOS)

店長推薦|8部必看臺灣漫畫

想找好看的漫畫,問日日與漫畫為伍的「漫畫店長」們準沒錯!本區由各方漫畫店長推薦8部優秀作品,並與出版社與漫畫平台合作,打造「8組獨立展間X精緻原稿公開展⽰X條漫動畫化迷你⼩影廳」獨立展間,以多元選題呈現臺漫豐富、強勁的創作能量。

臺漫展《你家轉角開一間漫畫店》高雄揭幕
(圖片提供:BIOS)

這邊也整理店長們精選的8部漫畫、條漫,就算無法到現場看展,也能收入待看清單:

▌小莊《潮浪群雄》

獻給電影人、紀錄1980年代臺灣新電影浪潮故事。致拍電影的人——吳念真、小野、楊德昌、侯孝賢、張艾嘉等,還有那些偉大之作如《小畢的故事》、《兒子的大玩偶》、《海灘的一天》。

▌阿寶灰灰《⼤貓族》

講述動物們因不明原因意外巨大化,導致人與動物之間關係生變的寓言。

▌薛西斯&鸚鵡洲《不可知論偵探 1:捨身羅漢篇》

結合民俗信仰、懸疑推理,描繪兼具道士、偵探身分的陰陽眼青年「海鱗子」偵破奇案的冒險。

▌小峱峱《守娘》

揉合在地風俗、民間軼事,呈現百餘年前臺灣女性的悲歡與夢想

▌M2《仍未知曉的景⾊》

以臺灣同性婚姻合法化為前提所發展的BL之作。故事主角是六年級生的消防員羅振弘,與資深社會記者林文廷。兩人交往多年、關係穩定,不料文廷遭逢職場劇變、同時振弘因公負傷住院,兩人卻無法給彼此承諾,無助地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YAYA《餵貓的女孩》

透過高中女生自爆性愛影片這般尖銳故事,刻畫網路霸凌、校園性別暴力議題 。

▌黃色書刊、楊政諭《被選上的孩⼦們》

故事講述三十年前,邪惡星球侵略地球,由愛勇寶貝選出的少年少女駕駛愛勇大戰神拯救世界;再投射至三十年後,外星怪獸再度入侵地球,已成為中年人、失去愛與勇氣的孩子們再次被選召,他們將如何面對這即將到來的星際大戰?

▌Sjont《神⼦的災厄》

在一個被霧氣籠罩,四季如冬的臺灣山間鄉村——木杉鄉,相傳有位能帶走人們一切災厄的神子少女,長者們都相信她的存在,但卻未曾看過她;直到一位少年的出現,神子與木杉鄉的秘密將一一揭發。

臺漫展《你家轉角開一間漫畫店》高雄揭幕
(圖片提供:BIOS)

《你家轉角開一間漫畫店》

展期|2024年5⽉30⽇(四)⾄11⽉24⽇(日)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四 10:00-18:00,週五至週日 10:00-20:00

展覽地點|駁二藝術特區大義區 C7 動漫倉庫(高雄市鹽埕區大義街2號)

展覽票價|一般票120元

當觀景窗成為影像主角:李雨軒攝影展《Viewfinder》呈現「機器看到的世界」,思考觀看的本質

李雨軒攝影展《Viewfinder》一嶼展出!微觀相機觀景窗,思考觀看的本質

我們藉由攝影、透過觀景窗捕捉世界,一張張照片不只凝結生活脈動於一瞬,更顯影了每個人觀看世界的方式。但你是否曾想過,我們每一次拍攝,究竟是單純仰賴自身直覺和經驗,亦或被觀景窗設計影響的結果?

攝影師李雨軒在與各式相機相處的過程中,發現其觀景窗的大小、亮度、對焦方式等,都悄悄影響著攝影者的觀看姿態。在好奇心驅使之下,他展開「拍攝觀景窗」的創作旅程,將這些「觀看的入口」視為影像的主角,而非單純的機械空腔,再現「機器所看到的世界」。即日起至10/26,李雨軒於一嶼ISland發表個展《Viewfinder》,集結10組經典相機的內部構造影像,邀請觀者一同墜入光影、器械與記憶交織之境,思考觀看及攝影的本質。

李雨軒攝影展《Viewfinder》一嶼展出!微觀相機觀景窗,思考觀看的本質
(圖片提供:一嶼ISland)

實驗攝影,擁抱意外

自人生第一台底片相機起,李雨軒即被觀景窗所吸引——透明卻隱藏力量的界面、微弱亮度、鏡頭反射與對焦機制的細節,成為他後續創作的起點。「實驗性」是李雨軒作品的一大關鍵字,他曾以顯微鏡對焦底片、鏡頭反置、焦段設定為無限遠,也將彩色底片沖洗成黑白,每一次實驗都是對視覺感受的新探索。失焦等偶然的「意外」,是他創作中極為迷人的元素。

李雨軒攝影展《Viewfinder》一嶼展出!微觀相機觀景窗,思考觀看的本質
(圖片提供:非寫真攝影工作室)
李雨軒攝影展《Viewfinder》一嶼展出!微觀相機觀景窗,思考觀看的本質
(圖片提供:一嶼ISland)

走進展場,與觀景窗「雙向凝視」

此次《Viewfinder》展覽現場,共展示了10台經典老相機的觀景窗及內部構造,透過微距拍攝、逆光與底片質感等技術細節,呈現一個個極小卻深邃的影像世界。每一件作品都像一扇微型窗口,凝聚光線、記憶與時光的痕跡,觀者不只是觀看影像,也在當下一同進入作品所創造的空間,重新思考「觀看」與「被觀看」的微妙關係——當你透過相機觀景窗觀察世界時,這些機械似乎也正在回望著你。

李雨軒攝影展《Viewfinder》一嶼展出!微觀相機觀景窗,思考觀看的本質

觀景窗裡藏了什麼?

為微觀並拍攝觀景窗,李雨軒深入研究微距攝影,期間他逐漸理解鏡頭「放大倍率」的奧妙,「每一次倍率的提升,帶來的畫面衝擊像是進入了一個無法觸及的觀看維度。」至此觀景窗內部不再只是輔助工具,而像是一個平時被我們所忽略的隱性空間。

李雨軒攝影展《Viewfinder》一嶼展出!微觀相機觀景窗,思考觀看的本質
(圖片提供:一嶼ISland)

他也談及拍攝過程中的挑戰:「顯微鏡對光線與對焦技術要求很高,拍攝過程中必須長時間在強光下作業,並小心地調整焦距,每一個微小的移動都可能讓畫面完全失焦。這是一場對技術與耐性的考驗。」實驗到最後,他為了能拍攝到觀景窗後方,特別設計一個轉接裝置,將微距鏡頭延伸至另一台相機,讓兩台相機互相拍攝。像這樣相機對著相機的拍攝模式,對他來說隱喻了人與人之間觀看與被觀看的關係,也呼應著《Viewfinder》欲傳達的「雙向凝視」主題,不妨到展覽現場細品領會。

李雨軒攝影展《Viewfinder》一嶼展出!微觀相機觀景窗,思考觀看的本質
(圖片提供:一嶼ISland)

李雨軒攝影個展《Viewfinder》

展期|2025.09.19-10.26

地點|一嶼ISland(台北市大安區青田街6巷10號)

延伸閱讀

RECOMMEND

【編輯帶逛】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島嶼生活」路線!從語言、飲食到勞動,感受與海共生的堅韌生命力

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開展!9件精選作品展現「與海共生」的堅韌生命力

「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即日起至11月16日登場,展期間50多件藝術作品散落於馬祖四鄉五島,它們或鎮守戰地據點、碉堡及軍魂電廠,或佇立澳口及常民古厝中,共同編織並再現馬祖獨特的文化風景——從深厚的海島生活智慧,到軍管時期留下的戰地記憶。

La Vie編輯實際走訪南竿、北竿展覽現場,本篇以「島嶼生活」為軸,精選9件藝術作品,從當地集眾人之力的傳統捕魚工法「拍楸(pha-jiu)」出發,望見馬祖人從語言、信仰、飲食、家屋到勞動,代代與海共生、克服逆境所積累的文化內蘊。

→ 編輯帶逛「戰地記憶」路線:軍事據點7件作品映現戰時軍民生活心緒

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開展!9件精選作品展現「與海共生」的堅韌生命力
朱威龍《漁夢》。(圖片提供:馬祖國際藝術島)

拍楸:不只是捕魚技術,更是世代傳承的文化節奏

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以馬祖閩東語中的「拍楸」為題,這是一種當地傳統的捕魚工法——每年八、九月,全村動員將巨大的竹樁打入海底,為漁網定錨,捕撈順著潮水入網的漁獲,為來年的豐收打下基礎。來到當代,「拍楸」更象徵馬祖百工百業的生活總合,也是馬祖人的身體記憶積累,更是性別實踐與世代傳承交織出的文化節奏。

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開展!9件精選作品展現「與海共生」的堅韌生命力
陳益輝《築巢》。(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從「島嶼」及「海洋」視角深入探尋馬祖

本屆策展聚焦3大關鍵字:「前線」、「島嶼」及「海洋」,將馬祖四鄉五島的海洋生活、前線記憶與在地文化,交織成一場跨越歷史與未來、自然與社群的文化行動。本篇聚焦「島嶼」及「海洋」兩大主題下的9件藝術作品,看創作者們如何將常民生活透過藝術轉化,重新詮釋島嶼日常及閩東文化認同,展現討海人的生計型態、技藝與生態知識,並激發觀者反思自身與環境、萬物之間的關係與責任。

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開展!9件精選作品展現「與海共生」的堅韌生命力
藝術家陳伯義於坂山大宅創作《擺暝嘉年華》,捕捉馬祖重要信仰慶典。(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開展!9件精選作品展現「與海共生」的堅韌生命力
米谷健、茱莉亞《生命之網》。(圖片提供:馬祖國際藝術島)

編輯帶逛9件作品,看見在地與海共生的智慧和韌性

01.《漁汐》《魚漬》@ 北竿橋仔五間排

五間排建於民國初年,最早為王氏家族住宅,後轉為經營漁獲加工業的商號「永樂店」;在軍管時期因軍營尚未修建完成,曾有部隊在此借住;如今則是藝文展覽空間。有趣的是,五間排兩側現在仍是民居,歷史記憶及今日常民生活在此交織。回溯商號時期,人們會用缺乏商業價值的漁獲「做鹹」,製作魚露、蝦油等調味料;屋內的兩座深池子就是當時留下的「魚窖」,至今仍可見水痕。

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開展!9件精選作品展現「與海共生」的堅韌生命力
北竿橋仔五間排。(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藝術家劉致宏以五間排的歷史及拍楸捕魚傳統為靈感,在此展出《魚漬》及《漁汐》兩件作品。其中《魚漬》透過光影裝置在魚窖中重現過去「做鹹」的景象,透光的橘棕色壓克力片象徵漂浮於水面的魚露,下層的透明片則是魚在水中游、忽隱忽現的身影;旁邊另一座魚窖則維持原貌,供觀者相互對照,想像過去漁民的勞動場景。

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開展!9件精選作品展現「與海共生」的堅韌生命力
劉致宏《魚漬》。(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佔據二樓的《漁汐》則以草繩編結打造巨大漏斗狀的網,黑、白與綠交織的色彩源自在地漁民常用的漁具,四周木樑柱則如拍楸時眾人打入海底的樁,藉作品與場域互動,再現拍楸文化中的物質符號與手工痕跡。

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開展!9件精選作品展現「與海共生」的堅韌生命力
劉致宏《漁汐》。(圖片提供:馬祖國際藝術島)

除了繞著作品觀看,也不妨從下方開口穿入、或爬梯俯瞰,從不同視角觀察和感受在地「技藝」與「記憶」。值得一提的是,劉致宏在田調過程中有感傳統捕魚工法漸漸失傳,因此舉辦工作坊邀在地學生一同體驗漁網編織,成為共創作品的一份子。

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開展!9件精選作品展現「與海共生」的堅韌生命力
劉致宏《漁汐》。(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02.《島上有聲,霧裡有人,夢中有神》@ 北竿塘岐故事館

關於戰事的話題多圍繞男性視角展開,女性所付出的辛勞和血淚時常被忽略。本屆藝術島策劃多組從女性視角切入的作品,林羿綺的《島上有聲,霧裡有人,夢中有神》就是其中非常精彩的一件。本作以北竿10位女性為核心,以精練卻情感飽滿的紀錄影像,交織她們的身影與言語,訴說馬祖在漁村、戰地和現代化衝擊下的經歷。

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開展!9件精選作品展現「與海共生」的堅韌生命力
林羿綺《島上有聲,霧裡有人,夢中有神》。(圖片提供:馬祖國際藝術島)

她們因對外交通不便痛失孩子、隨駐島美軍顧問團學英文、成為播音員後有了與對岸「粉絲」見面的奇幻經歷,還有當地人稱「神明的女兒」的長者分享兒時與「神明父親」採草藥的記憶……。這些故事看似從平凡的日子展開,卻濃縮了數代馬祖人在時代變動下面對生活的複雜心緒。

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開展!9件精選作品展現「與海共生」的堅韌生命力
林羿綺《島上有聲,霧裡有人,夢中有神》。(圖片提供:馬祖國際藝術島)

03.《拍楸-簍光・竹影》@ 南竿鐵板澳口

鐵板澳口的海岸邊,建築師甘銘源的竹編裝置《拍楸-簍光.竹影》靜靜佇立,像是守望澳口的燈塔。甘銘源分享,拍楸必須將竹樁打到近20米的海底,這在早期沒有動力設施的環境下是艱難挑戰,造就當地村民堅韌的性格。長期研究竹構的他,透過高達15公尺的竹編裝置,直觀回應拍楸主題——竹編織構築巨大竹籃,呼應拍楸時定置網在海中張開的模樣;隨風飄揚的黃色旗幟,則呼應蝦皮色彩。

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開展!9件精選作品展現「與海共生」的堅韌生命力
甘銘源《拍楸-簍光.竹影》。(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竹籃下方還綁上幾顆竹編球,若逢退潮時來此造訪,甘銘源推薦大家坐上竹球隨海波漂盪,用另一種視角和體感體驗作品。

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開展!9件精選作品展現「與海共生」的堅韌生命力
甘銘源《拍楸-簍光.竹影》。(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04.《生命之網》@ 南竿山隴排練場

山隴排練場曾是村民出海前集合接受「精神喊話」的地方,在此日本藝術雙人組米谷健、茱莉亞打造《生命之網》,用釣魚線編織出龐大的網狀裝置,打上藍色燈光如海面下的神秘黑洞,引人探尋;背後則寓意世間萬物緊密相連,以釣魚線為材也凸顯人類與海洋相互依存的關係。從四面八方看《生命之網》各有不同視覺效果,鏡面反射的畫面也相當壯觀。

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開展!9件精選作品展現「與海共生」的堅韌生命力
米谷健、茱莉亞《生命之網》。(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開展!9件精選作品展現「與海共生」的堅韌生命力
米谷健、茱莉亞《生命之網》。(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05.《軍魂1975時間美術館》@ 北竿發電廠

舊稱「軍魂電廠」的北竿發電廠,1970年代由陸軍「軍魂部隊」鑿建而成。當時為防止砲彈攻擊,深綠色外牆隱身在山壁之間,整座廠房都隱於地下坑道,機房則是鑿山壁而建,形成極為獨特的工業場景。過去軍魂電廠是常人無法踏及的禁區,2023馬祖國際藝術島才首度對外公開,由一隱照明設計重新梳理光環境,藝術家王榆鈞想像過往景象、採集機器運作的轟鳴聲等創作聲音地景,再次鼓動電廠的心臟。

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開展!9件精選作品展現「與海共生」的堅韌生命力
軍魂電廠。(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開展!9件精選作品展現「與海共生」的堅韌生命力
軍魂電廠。(圖片提供:馬祖國際藝術島)

踏入廠房前,必須先穿過一段數十公尺的窄通道,在此驫舞劇場策劃《時間行者》現地演出,邀請11組創作者透過舞蹈引路,帶觀者穿越光陰、墜入時間之流,沈浸於紅光和聲響之中,穿越回戰地政務時期的馬祖。

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開展!9件精選作品展現「與海共生」的堅韌生命力
驫舞劇場《時間行者》。(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開展!9件精選作品展現「與海共生」的堅韌生命力
驫舞劇場《時間行者》。(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06.《漁夢》@ 南竿山隴澳口

在鄰近南竿26據點的山隴澳口,馬來西亞藝術家朱威龍以「海上的移動城堡」為發想打造《漁夢》,透過高達8公尺的風動裝置重構馬祖漁村的意象。走近作品,原先靜止的木構與船槳便會緩緩移動,彷彿正要啟航前行;裝置上方的鏡面方塊則時刻隨著海風轉動,在日光照耀下投射出唯美的光影律動,與四周波光粼粼的海面相映成畫。藝術家推薦下午起風時前來觀賞,裝置和光影隨風舞動的畫面最美。

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開展!9件精選作品展現「與海共生」的堅韌生命力
朱威龍《漁夢》。(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開展!9件精選作品展現「與海共生」的堅韌生命力
朱威龍《漁夢》。(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07.《尋常人家》@ 北竿坂里大宅

想細看閩東式傳統建築,來到北竿必訪坂里聚落,眾多古厝中又以「坂里大宅」為代表,得以從花崗岩石牆、內部原木構造等,看見老馬祖人就地取材、順應天候環境築「豪宅」的生活智慧。

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開展!9件精選作品展現「與海共生」的堅韌生命力
坂里大宅。(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開展!9件精選作品展現「與海共生」的堅韌生命力
坂里大宅。(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出身北竿的馬祖旅外攝影家陳敬寶此次返鄉,於坂里大宅展出《尋常人家》系列攝影作品,呈現8組地方耆老的日常生活。陳敬寶表示:「在地人都知道,馬祖在漁業和軍管時代,過得是相對艱困的生活,直到解嚴後生活品質才有比較大的進展。」因此他將鏡頭瞄準在地長者,留下他們捱過艱困日子、在馬祖度過數十年的珍貴身影。

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開展!9件精選作品展現「與海共生」的堅韌生命力
陳敬寶《尋常人家》。(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透過類似電影橫搖的拍攝手法,陳敬寶為主角們各拍攝3張照片,它們拼組時場景相連,實際上是在一天中不同的時間點拍攝,藉此如實重現影中人的一天。其中有坂里聚落的維護者、今日仍用灶煮飯的老夫婦、仍信奉馬祖習俗在家中備好棺木的爺爺……每幅看似平凡的影像,實則乘載著在地人的生活肌理。

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開展!9件精選作品展現「與海共生」的堅韌生命力
陳敬寶《尋常人家》。(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08.《築巢》@ 南竿珠螺海灣長堤

以遠方刻有「枕戈待旦」的巨大石牌為背景,馬祖雕塑家陳益輝在海灣創作大型地景《築巢》,將過往軍事防禦工事中的「軌條砦」,轉化為馬祖人在時代動盪中求安居樂業、築起巢穴的生活想像。

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開展!9件精選作品展現「與海共生」的堅韌生命力
陳益輝《築巢》。(圖片提供:馬祖國際藝術島)
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開展!9件精選作品展現「與海共生」的堅韌生命力
陳益輝《築巢》。(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09.《十人十海》@ 南竿民俗文物館

以馬祖漁業為題的《十人十海》特展,集結紀實影像、聲音及漁業工具展示,勾勒出馬祖在地漁民群像,及其數十年來累積的海洋生活智慧。創作團隊實地走訪馬祖各地展開田調,邀請漁民分享私藏技藝以及與海洋共度的生活故事,每則短故事都有趣又充滿溫度,溫柔向訪客遞出邀請,走入地方漁業的文化記憶。

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開展!9件精選作品展現「與海共生」的堅韌生命力
《十人十海》特展與劉致宏裝置作品《漁光》。(圖片提供:馬祖國際藝術島)
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開展!9件精選作品展現「與海共生」的堅韌生命力
《十人十海》特展。(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編輯帶逛「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系列文章,另有「戰地記憶」藝術作品參訪路線、軍事據點改造重啟等主題,集編輯實地走訪經驗,帶你乘著圖文展開馬祖跳島之旅,深入探索這場兩年一度的藝術盛典。

2025第三屆馬祖國際藝術島「拍楸-你的海洋,我的陸」

展期|2025.09.05-11.16

展場|馬祖四鄉五島(南竿、北竿、東莒、西莒、東引)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