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是設計主理人吳透Van Life帶路!車露是一家人的時空轉換器,逃離現實、躲進山海的懷抱

硬是設計主理人吳透Van Life帶路!車露是一家人的時空轉換器,逃離現實、躲進山海的懷抱

從高雄的家出發,吳透駕駛著California Beach露營車,載著一家人沿台24線蜿延前行,直到雲端之上的屏東阿禮部落,在這裡瞭望群山、感受自然的擁抱,也帶著我們一探屬於他們一家的van life。

「因為孩子們在城市的時間太長,有機會我就會想要多帶她們到戶外。」行經險峭山路與大崩壁,大自然的壯偉與無情力道盡收眼底,到了台24線盡頭、阿禮部落的穌木谷山居營地中,吳透將露營車停駐在日治時期的舊警備林道。這裡是西魯凱族最古老的部落,位於海拔1,200公尺的北大武山脈上,2009年八八風災後大部分族人撤離至山下,如今只剩兩戶人家長住,但族人仍不時回來探望、細心維護他們的真正原鄉,也持續推動觀光 導覽,將歷史與故事延續下去。頭目家族後裔所經營的靜謐營地,也成了 吳透一家假日逃離塵囂的祕密基地。

(攝影:Rafael Wu)
吳透時常載著一家人體驗van life。(攝影:Rafael Wu)

2022年末,吳透購入人生首台露營車——Volkswagen T6.1 California Beach。他回憶起剛買那年的跨年夜,他臨時決定帶著孩子夜衝日月潭看煙火,過後就睡在附近的停車場,隔天再繞去丹大林道上的天時農莊。「許多熱愛露營的人到最後選擇露營車,正是因為機動性太好了。」他也分享台灣山區多急雨,休旅車往往要另搭過夜帳篷,收濕帳非常痛苦,含納住宿空間的露營車就免去撤收躲雨的麻煩。在女兒開始上美術班、生活變得忙碌之前,他們經常在週五晚上啟程,整個週末就浸泡在大自然間。

(攝影:Rafael Wu)
將折疊織布升降車頂手動升起,車內格局成為兩房一廳,垂直空間也更加寬敞,連成人都能輕鬆站立其中。(攝影:Rafael Wu)

探索自然的移動堡壘

吳透向來熱愛戶外活動,大學時曾參加登山社,可工作後便少有機會與山友進入山中。兩位女兒出生後,為了讓她們也喜歡上大自然,有時就開著買給「Moozhe木在」、「硬是設計」載貨的Volkswagen T4、T5休旅車,帶著一家人去山中露營,將椅子放平就是寬敞二人車床了。

隨著孩子們越長越大,後座空間逐漸感到狹窄,於是他升級購買了Volkswagen T6.1 California Beach。然而,這並非唯一理由,「那時候兩岸關係有些緊張,我想未來如果真要打起仗,這台車便能在路上維持基本生活需求,裝上儲電電池與太陽能板就能成為一台避難車。」這是他對於政治情勢不明的憂患意識,想要為家人預先準備一個隨時可移動避難、安全的家。

(攝影:Rafael Wu)
吳透(左)與Melody(右)時常共同準備出遊的餐點。(攝影:Rafael Wu)

戰禍是否將近未可知,但露營車確實與孩子們留下許多在山林中玩耍的珍貴回憶。經常是他與妻子Melody在一旁翻著書、煮咖啡或小酌,兩位孩子則會帶上畫筆寫生,或到林地間抓蚱蜢、找蝌蚪,就能玩上好久。

阿禮部落高低錯落的營地正適合奔跑、玩雷射槍生存戰,這在夜間就更刺激了。出遊前,他與Melody都會與孩子們討論、準備每餐要吃什麼,夏季的現在是簡單的煎烤牛排、黑胡椒義大利麵與蔬果,冬季則會帶上薑母鴨,彷彿圍爐一樣。他們也一定要拿出焚火台自己爆爆米花、烤棉花糖,在乾淨明朗的星空之下,玩德國跳棋、打撲克牌,或掛上一台大大的iPad平板,一家人就躺在車裡看電影。

(攝影:Rafael Wu)
這次出遊的午餐是煎牛排。(攝影:Rafael Wu)

找到適應台灣山型的理想車選

談到露營車的選擇,吳透說明市面上主要分為兩類:要由母車牽引、加掛的「拖曳式露營車」,以及能自己開動的「自走式露營車」。自走式露營車又可細分為兩種:一種如Grand California,集衛浴、流理台等功能於一身的豪華all-in-one車型;另一種如California,主要提供睡眠空間,衛浴功能需要外掛或依賴營地設施。他認為後者更適合台灣的地理環境,尤其台灣山型海拔變化急遽,「若要能深入到環景好的地方,四輪驅動、高底盤的露營車就會是必要。」他購入的2023年款T6.1 California Beach正是當前最後 一代四驅車型,之後的型號都改為二驅設計了。

此外,一些車主偏好將普通貨車改裝成露營車。吳透曾與壹式設計製作所創辦人Rick合作,在「旭海-野屋生活計畫」負責前期設計,便是用符合法規的方式改裝Volkswagen Crafter客車,車內部分後座採用可拆卸設計,能靈活應對不同空間與汽車定期檢驗的需求。

(攝影:Rafael Wu)
上層的車頂掀帳升起後是兩個女兒的臥鋪。(攝影:Rafael Wu)

改裝固然能發揮自由度,但吳透卻選擇讓自己的California Beach幾乎維持原裝。「遵循原廠的設定安全性最穩定、妥善率也是最高。」他補充Volkswagen California車系共細分Beach、Coast、Ocean三款式,後兩款在車間多了雙爐瓦斯爐流理台、冷藏冰箱櫥櫃,可相對一家活動的空間也變小了,所以他選擇配置最簡約的Beach,方便的折疊織布升降車頂設計,除了能成為女兒們的臥鋪,讓露營車化身兩房一廳的villa,下雨時人也可以不用彎腰,輕鬆在車內站著伸展;拉開伸縮式車側遮陽棚,擺上摺疊桌椅,瞬間就有了開放向周遭山林的客廳。

吳透一家不追求豪華的戶外生活,「我們反而不是買許多風格裝備的人,大部分是由我的登山裝備延伸,像輕盈的鈦杯、盤子便帶來露營。」輕量化、實用性是他的原則,並盡量採用家居空間能夠支援、通用的設備為主。

(攝影:Rafael Wu)
將露營車第一層座椅打平便能化身臥鋪,2022年去日月潭看跨年煙火那次怕吵到周遭,4人就擠在上面過夜。(攝影:Rafael Wu)

轉換時空躲進山海的懷抱

台灣大多城市幾乎只要一小時左右車程便能看山看海,吳透認為這島嶼正是一個被自然擁抱的環境,「可是我們很少人真正親近山與海,甚至把這視為一種奢侈的行程,其實這不太對,它應該跟我們的生活緊緊結合在一起。」他推測,台灣van life風氣相對於歐美國家還沒那麼盛行跟地形和氣候有關,除了要克服夏季高溫、潮濕的氣候與多蚊蟲的環境,台灣的地理特點也是一大挑戰。

歐美大陸空間遼闊,旅人較容易隨處停下車過夜,可台灣山勢陡峭、空間輻輳,不容易路邊說停就停。因此。多數人選擇到合法的露營區過夜,或是尋找景點附近的停車場,浴廁設施對露營車補給會是重要考量,不過須注意設備不能落地,地面上置放桌椅、伸出車邊帳或搭帳篷通常是被禁止的。

(攝影:Rafael Wu)
吳透期待一家人能有更多機會親近山岳,目前女兒們已經成功造訪石門山跟塔關山兩座百岳。(攝影:Rafael Wu)

這些地方對吳透仍是「太人工」,他渴望在林道間或野溪旁尋覓更貼近自然的棲所。作為替代,他偏愛山林深處、鄰近開闊景緻的營區,如阿禮部落與南橫方向六龜山間,南部夏季過熱時則會躲往中北部與高海拔地區,像是玉山國家公園的塔塔加。他提到台灣的山脈年輕且高聳,常常海拔超過3,000公尺,因此時常面臨山崩碎石的風險。「但同時也因為它的高,帶給人截然不同的視野跟感受。」他認為都市生活中人們面對太多紛擾,正如《湖濱散記》中梭羅所說,唯有回歸自然才能真實地面對自我。

(攝影:Rafael Wu)
(攝影:Rafael Wu)

被問到最喜愛的van life回憶時,吳透顯然仍未滿足,說道希望有天能帶著孩子們一起攀登能高安東軍縱走,沿途在高山湖畔露營、結束後就在登山口車露,可這還沒與孩子們協議成功。他坦承登山確實是耗體力的苦差事,要領略, 其中美好可能要等孩子們長大些。「到一個遠離都市、截然不同的環境住上一兩天,van life可以是逃離現實的時空轉換器。」可以確定的是,孩子們已經愛上自然了。 

(攝影:Rafael Wu)
將California Beach露營車停在隘寮北溪,將車側遮陽棚伸出、擺上桌椅,吳透、妻子Melody坐在這棲居大自然的小客廳,兩個女兒則在附近玩樂。(攝影:Rafael Wu)

吳透的推薦路線!沿著台24線到雲端之上

 ❶ 德萊公園 
在以咖啡聞名的德文部落一旁,能向東北遠眺大母母山、麻留賀山等群山連稜。其中聚居的族人,遠祖是來到排灣族領域尋找耕地的魯凱族,認同上如今也已轉為排灣族。車子可以停在這裡的登山口去爬德文山,後面的獵人學校則是我們野餐的地方。因為山谷有上升氣流,在公園的瞭望台可以看見許多熊鷹與大冠鷲,尤其在傍晚獵食時間牠們會紛紛現身。

(攝影:Rafael Wu)
(攝影:Rafael Wu)

 ❷ 德文山 
海拔1,246公尺的德文山擁有360度的展望,視野開闊,因此又叫作「觀望山」,向東是大母母山、麻留賀山、霧頭山和井步山等群山,西與三地山南峰、三地山稜脈相連,南則有北大武山,天氣好時整個屏東平原一覽無遺。這是條親民、走來舒適的步道,長約3公里、往返約需2.5~3小時,兩位小朋友來過兩次,一次是新年1月1號,當時我們看見了雲海。

(圖片提供:吳透)
(圖片提供:吳透)

  谷川大橋 
跨越隘寮北溪的谷川大橋擁有全台灣最高的橋墩,在裝上護欄前開過去時視野更開闊。橋下的溪床上有適合野營的地方。這座橋的誕生源於八八風災,它摧毀原有的第一號橋,並將河道沖寬達200公尺之廣。站在大橋西端的觀景平台上,可以一覽整個橋樑全景。這裡也是與孩子們討論地形變遷、自然力量的理想地點。

(攝影:Rafael Wu)
(攝影:Rafael Wu)

 伊拉瀑布 
伊拉瀑布有兩段,過谷川大橋不久後的觀景台就能望見一號瀑布,乾季時沒有那麼明顯。再往下沿途可以看到雙層 的二號瀑布,在第二號橋旁有步道可以前往,但目前崩塌半毀了,路況不太適合帶小孩子走 下去,以前是很輕鬆就可以走到的戲水點。

(攝影:Rafael Wu)
(攝影:Rafael Wu)

  阿禮部落 
在台24線公路盡頭,是南台灣海拔最高的部落之一,在八八風災遷村前曾經聚居著300多人,但魯凱族人對這裡很有感情,其實時常回來探望。「阿爸禮握手」(ABARIOSO)是阿禮大頭目的百年石板家屋,屋外的祖靈柱、陶甕、百步蛇等木雕紋飾,及彩繪、高低差的台階設計,都是頭目地位的彰顯。考量衛浴設備不足,目前暫不開放住宿,但能預約文化導覽。平常伊拉若沒有大霧時,也能望見非常壯麗的山景。

(攝影:Rafael Wu)
(攝影:Rafael Wu)

吳透一家的車露必備

EcoFlow Delta 2 戶外儲能電源
單顆電池擁有1,024Wh、約1度多電的容量,再串接擴充3顆就有將近3、4度電,一般家庭一整天也用不到那麼多。接上太陽能板,只需幾小時就能幫電池蓄飽電,不用怕突然斷電。這是露營車戶外出遊必備,也是避難車很重要的準備。

篝火桌
日本品牌UNIFLAME的桌子收折起來輕薄、耐用,可水洗也方便清潔,兩張並排放置擴大了桌面,布置起來非常靈活。不銹鋼桌面有特殊壓紋,折邊設計和木質側板包覆住金屬邊緣,用起來也增添安全感與溫度,與STANLEY不鏽鋼杯具、鍋具很是搭配。

焚火台
露營一定要生火,在戶外烤火真的很棒,我自己做木工有很多木材餘料燒不完,用上焚火台就不會傷害地面、留下燒焦痕跡。放上支架,可以烤肉、烤棉花糖,還有烤年糕後挖一些甜紅豆、撒上點黃豆粉就非常享受。(女兒們:一定要拿魷魚絲在旁邊煙燻!)

野營椅
我自己是帶著經典的美國品牌Kermit Chair克米特椅,採用北美白橡木,都是美國田納西州職人手工製作,設計上在便攜、外觀質感及舒適度間取得很好的平衡。此外也有備著日本露營品牌LOGOS ROSY無扶手休閒椅。

地布
在車旁鋪上地布,方便野餐外也大大增加活動空間。一般來說,地布可以用來防止帳篷底部與地面直接接觸,被弄髒、弄濕或被小石子刺破磨損,臨時要存放物品也非常便利。

吳透 

IIDesign硬是設計、Moozhe木在主理人。文化語彙在其室內設計中是不可或缺的元素。硬是設計操刀精彩空間案例:永心鳳茶、Simple Kaffa興波咖啡旗艦店、AKAMEDraft Land、臺虎精釀大安啜飲室、舊振南等。

文|吳哲夫
攝影|Rafael Wu
圖片提供|吳透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La Vie 2024/8月號《現代遊牧在路上》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台南老宅旅宿5選:住進復古與摩登交融、巷弄獨棟老屋等住宿空間,感受府城的慢時光

台南老宅旅宿5選:住進復古與摩登交融、巷弄獨棟老屋等住宿空間,感受府城的慢時光

「台灣感性」近期成為熱門關鍵字,富有懷舊年代感,更展現在地人的自在與從容,在不經意散發的「台灣味」觸動了旅人。而在台灣具代表性的文化古都「台南」,這份感性更能透過老宅旅宿完整體現。Booking.com精選台南5間老宅旅宿,帶領旅人體驗「台灣感性」的獨特魅力。

天下南隅|復古與摩登的優雅交會

「天下南隅」坐落在台南市「北區」,站在赤崁樓向上眺望就可見到這幢有著紅磚色外牆與圓形拱門的建築。「天下南隅」前身為民國 74 年落成的「天下大飯店」。作為經濟起飛黃金時期的商務旅館,「天下大飯店」接待過許多中外貴賓與兩屆台灣總統,也陪伴旅客將近 35 年頭,見證著府城時代更迭,是台南近代歷史的重要地標。經過改造後,化身為「天下南隅」,公共空間以「台南府城」標誌的紅色調,搭配古銅擺件與深棕木地板,營造出懷舊歐風。房內則運用青藍色的馬賽克拼貼床頭,展現秩序美感與紳士氣息。

坐落於赤崁樓旁的「天下南隅」,紅磚外牆與圓拱建築矗立北區天際,見證台南近代歲月風華。(圖片提供:Booking.com)
坐落於赤崁樓旁的「天下南隅」,紅磚外牆與圓拱建築矗立北區天際,見證台南近代歲月風華。(圖片提供:Booking.com)
(圖片提供:Booking.com)
(圖片提供:Booking.com)

此外,雙人房與套房客房內還配備黑膠唱片機,當音針落下、樂音響起,旅人彷彿隨著樂聲回到過往時光。無論是獨旅、情侶出遊,抑或是家庭旅行,若想體驗老台南的浪漫美學,那麼「天下南隅」將是重溫老派風華的絕佳選擇。

「天下南隅」房內運用青藍色的馬賽克拼貼床頭,展現秩序美感與紳士氣息。(圖片提供:Booking.com)
「天下南隅」房內運用青藍色的馬賽克拼貼床頭,展現秩序美感與紳士氣息。(圖片提供:Booking.com)
(圖片提供:Booking.com)
(圖片提供:Booking.com)

來了|新舊交織的台南藝術旅宿

「來了」坐落在赤崁樓附近的「新美街」,這條街道曾是臺灣傳統民俗版畫的搖籃,而「來了」的前身便是在地知名的「隆發」版畫商行。盡管歲月流轉,「隆發」二字在老宅牌樓上依舊清晰可見,靜靜地訴說著這座建築的歷史。旅宿完整地保留了「三進式」的建築格局。穿越前廳與後廳之間,可見陽光從天井灑落的中庭,搭配周圍植栽相伴,宛若一座城市裡的秘密花園。清晨在此享用早餐,微風輕拂、光影流動,彷彿能聽見時間緩緩流淌的聲音。

「來了」由百年版畫商行「隆發」改建而成,結合三進式格局,感受新舊交織的城市縮影。(圖片提供:Booking.com)
「來了」由百年版畫商行「隆發」改建而成,結合三進式格局,感受新舊交織的城市縮影。(圖片提供:Booking.com)

旅宿主人更邀請8位不同領域的藝術家,以各自的靈感打造8種風格迥異的房型。每間房間都像是一則藝術家故事,等待旅人細細品味。「來了」是台南新舊藝術交織、文化與生活共存的縮影,讓旅人能深度體驗這座城市的藝術與溫度。

「來了」結合八位藝術家創作的八種房型,每間皆如藝術故事篇章。(圖片提供:Booking.com)
「來了」結合八位藝術家創作的八種房型,每間皆如藝術故事篇章。(圖片提供:Booking.com)
(圖片提供:Booking.com)
(圖片提供:Booking.com)

貳洋樓|探訪台灣首位女建築師傑作

在台南地方法院附近,隱身於老屋群中的「貳洋樓」,以其獨特的淺綠色磁磚外牆吸引著旅人的目光。這座洋樓由台南首位女建築師王秀蓮於民國初年設計,完整保留了當時盛行的「老上海風格」。從建築外觀的對稱立面、雕花陽台,到女兒牆上的精緻磁磚,都彷彿在低聲呢喃著那段摩登而優雅的時光。

「貳洋樓」由台南首位女建築師設計,以淺綠色磁磚外牆與對稱立面,重現民國初年盛行的老上海優雅風情。(圖片提供:Booking.com)
「貳洋樓」由台南首位女建築師設計,以淺綠色磁磚外牆與對稱立面,重現民國初年盛行的老上海優雅風情。(圖片提供:Booking.com)

旅宿內,清水模的現代工業設計與老宅的復古外觀巧妙融合,營造出獨特的衝突之美。客房寬敞雅致,浴間更保留老房獨有的磁磚浴缸。「貳洋樓」不只是一處住宿,更是一場與建築藝術的對話,讓旅人得以穿越回 1960 年代,品味老上海風格優雅風情。

「貳洋樓」融合清水模工業設計與復古洋樓外觀,每間客房宛如一場與建築藝術的對話。(圖片提供:Booking.com)
「貳洋樓」融合清水模工業設計與復古洋樓外觀,每間客房宛如一場與建築藝術的對話。(圖片提供:Booking.com)
(圖片提供:Booking.com)
(圖片提供:Booking.com)

謝宅|CNN 評選的「台南最美民宿」

走入台南「中西區」歷史最悠久的西市場,一座獨特的 85 度斜角樓梯映入眼簾,它正是 CNN 評選為「台南最美民宿」的「謝宅」入口。這棟超過 110 年歷史的老屋,不僅是台南首間老宅民宿,更是民宿主人謝小五的兒時故居,見證了西市場商貿繁盛的過往。為了保留這份珍貴的家族記憶,民宿主人親手修復老屋,並保留了原始風貌,從木門、紅磚、格窗,甚至是那段別具特色的 85 度窄梯,都成為歷史最真切的印記。

「謝宅」是台南首間老宅民宿,超過 110 年歷史老屋修復而成,並被 CNN 評選為「台南最美民宿」。(圖片提供:Booking.com)
「謝宅」是台南首間老宅民宿,超過 110 年歷史老屋修復而成,並被 CNN 評選為「台南最美民宿」。(圖片提供:Booking.com)
「謝宅」保留紅磚、木門與 85 度斜角樓梯,八間旅宿皆承載百年家族故事與歲月印記。(圖片提供:Booking.com)
「謝宅」保留紅磚、木門與 85 度斜角樓梯,八間旅宿皆承載百年家族故事與歲月印記。(圖片提供:Booking.com)

如今, 8 間由謝氏家族故居改造而成的「謝宅」旅宿,各自散發著獨特魅力。當旅人推開房門,住進的不再只是一間民宿,而是一場回到過去、細品台南百年歲月的故事。

(圖片提供:Booking.com)
(圖片提供:Booking.com)

巷弄x台南|在府城感受「閑」適慢時光

台南「中西區」飯店林立的一級戰區對面正是隱身在巷弄裡的獨棟老宅「巷弄X台南」,推開日式宅院的木門,一棵鳳凰木在庭院中迎面而立,這「門中有木」的意象,彷彿在喧囂的城市中打造一處「閑」靜的避風港。再往內走,一座帶有白牆的閩式老宅映入眼簾。這棟三層樓高的旅宿,細膩地保存了抿石子地板、紅磚牆與壓花玻璃等古老工藝,彷彿時間在這裡被凍結。

「巷弄X台南」隱身中西區巷弄內,推開木門可見日式庭院中種植著一棵鳳凰木,於府城喧囂中打造「閑」靜的避風港。(圖片提供:Booking.com)
「巷弄X台南」隱身中西區巷弄內,推開木門可見日式庭院中種植著一棵鳳凰木,於府城喧囂中打造「閑」靜的避風港。(圖片提供:Booking.com)

旅宿主人更賦予老物件新生命,像是將舊門再製成長桌,日曆與火柴盒等老物也成了懷舊的裝飾。這份新舊交融的巧思,讓空間處處充滿驚喜。白天走入鬧區感受城市的活力,清晨與傍晚在老宅感受時光的流淌,則是另一種寧靜的歸屬。讓旅人得以在府城裡,享受一段只屬於自己的悠然時光。

「巷弄X台南」三層閩式老宅保留抿石子地板、紅磚牆與壓花玻璃,許多老物件在這裡獲得新生,讓空間處處充滿驚喜。(圖片提供:Booking.com)
「巷弄X台南」三層閩式老宅保留抿石子地板、紅磚牆與壓花玻璃,許多老物件在這裡獲得新生,讓空間處處充滿驚喜。(圖片提供:Booking.com)
(圖片提供:Booking.com)
(圖片提供:Booking.com)

資料提供|Booking.com、文字整理|Adela Cheng

絕美!嘉義市八掌溪畔賞花遊客爆棚 「潮風鈴」2日活動湧入10萬人潮

嘉義市八掌溪畔黃花風鈴木盛開,嘉義市政府上週末(38日及39)搭配金黃花海,舉辦精彩「潮風鈴•野餐音樂市集」活動,短短2天參與人數超過10萬人次,盛況空前;嘉義市黃敏惠市長也親自到場,與遊客們一起賞花、聽音樂。

嘉義市政府
嘉義市政府

嘉義市黃敏惠市長表示,這是一場卡司「超越跨年等級」的活動,就是希望全國的民眾趁著花季來嘉賞花,同時慢遊、細細品味嘉義市建城321年豐厚的歷史、人文底蘊和獨特的城市風貌!這個城市沒有大山大水,但有剛剛好的城市尺度,市區內6千多座木建築所組成的「人文森林」,新舊融合的美感,巷弄之間的文青咖啡館、美食小店、文化路夜市、檜意森活村、美術館與蘭潭等都是全國熱門景點,還有百家不同風格旅宿等,值得大家多停留一晚,感受嘉義市充滿熱情有溫度的款待。

嘉義市政府
嘉義市政府

嘉義市政府觀光新聞處張婉芬處長指出,今年「潮風鈴•野餐音樂市集」活動,絕美的花海與卡司陣容堅強,吸引超過10萬人次參觀,值得一提的是2天內,廢電池兌換獲得民眾熱量響應支持,回收多達530公斤,大家在享受美景的同時,也一起為環境永續盡一份心力;未來辦理活動時也將發揮巧思,讓民眾感受到嘉義市的創新與活力。此外,4月油桐花、5月藍花楹、6月阿勃勒等花開時節將接續來到,邀請全國民眾來嘉義市賞花,欣賞季節限定美景。

嘉義市政府

圖文提供|嘉義市政府

嘉義市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