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才之道》導演徐漢強專訪:以鬼喻人的陰間喜劇,探問生命究竟是有價值還是場徒勞?

《鬼才之道》導演徐漢強專訪:以鬼喻人的陰間喜劇,探問生命究竟是有價值還是場徒勞?

什麼樣的怨念,讓已經死了的鬼,還要拚死努力被看見?《返校》導演徐漢強睽違5年,帶來第二部長片《鬼才之道》。人生已經夠苦,看著陳柏霖、張榕容、王淨飾演的鬼,在陽間為博君一嚇,把自己搞得死不如生,才知道整天求名求關注的人類有多荒謬。

《鬼才之道》的創作契機,來自一個鬼才知道的疑問。《返校》上映後隔年,徐漢強參與了一場鬼片試映會,一幕女鬼在骯髒環境嚇人的橋段,令他出戲思索:鬼為了嚇人,在這裡等待多久?為了這場不能NG的演出,排練了多少次?想著想著,竟同情起女鬼,在陣陣尖叫中,獨自流下了眼淚。

至於是哪部片,他不是害怕想起來,是真的忘記了。他說,「一年這麼多鬼片,你真的記得哪些鬼是什麼鬼嗎?有名的鬼永遠都是那幾個,你就會發現這個行業有多難紅。」

主場景「旺來大飯店」在一家宜蘭飯店實景拍攝,透過美術組改造為「奢華且具年代感」的風格。(圖片提供:牽猴子)
主場景「旺來大飯店」在一家宜蘭飯店實景拍攝,透過美術組改造為「奢華且具年代感」的風格。(圖片提供:牽猴子)

一隻鬼要被看見,真的很難。《鬼才之道》的角色近乎都是鬼,人類視角裡的都市傳說,背後都有一隻鬼苦苦練就必殺技;陳柏霖飾演的厲鬼經紀人Makoto、張榕容飾演的女鬼天后凱薩琳,帶著毫無才華、連本名都被忽略叫作「同學」的菜鳥鬼王淨,想辦法突破陰間競爭在陽間刷滿存在感。

這部片可說是久等了,2021年初釋出6分鐘前導片未演先迴響,片尾打上「總之會盡快」的標語,而這個盡快,足足等到2024年。

因「用鬼的角度看恐怖片」的概念找不到reference,所以徐漢強先拍攝前導片實驗,陳柏霖(左)與張榕容(右)在前導片的演出就獲得迴響。(圖片提供:牽猴子)
因「用鬼的角度看恐怖片」的概念找不到reference,所以徐漢強先拍攝前導片實驗,陳柏霖(左)與張榕容(右)在前導片的演出就獲得迴響。(圖片提供:牽猴子)

普世的成就焦慮與自我懷疑

劇本打磨就費時兩年多,「我覺得每個劇本都應該寫那麼久以上。」徐漢強認為劇本要寫好,前期得花大量時間探索,以這部片來說就用了將近一年。最初只是單純想到「從鬼的角度來看恐怖片」,卻找不到故事到底要講什麼。「我是一個很情緒先行的人,通常是情緒先來,但不知道怎麼回事。」這時共同編劇蔡坤霖就像心理諮商師般,引導他把自己層層剝開。

《鬼才之道》於2022年底開拍,期間歷經疫情的考驗。(圖片提供:牽猴子)
《鬼才之道》於2022年底開拍,期間歷經疫情的考驗。(圖片提供:牽猴子)

1981年出生的徐漢強,父母是嬰兒潮世代,在經濟起飛下只要肯努力就能晉升中產階級,他從小也受到這樣的價值觀教育,長大後卻開始懷疑,「我其實超拚命的,為什麼很多事情沒有這麼容易做到?是不是我不夠好?」

再加上他早從2007年開始用臉書,當時就感覺到「有一件事情正在改變」,「大家現在講ARVR,其實從社群發展的那幾年開始,我們已經都活在另外一個世界了,以流量、以我有沒有被人關注,來判斷自己好不好。有些人甚至會有很矛盾的心態,彷彿要曬了恩愛,才能確定我是不是愛這個人。」

《鬼才之道》的鬼並無任何超能力,還會遇到「動不動就低頭看手機」的社畜、「沒有任何事情比我們現在的關係重要」的吵架情侶等刁鑽活人,可見在現代當鬼有多麼不容易。(圖片提供:牽猴子)
《鬼才之道》的鬼並無任何超能力,還會遇到「動不動就低頭看手機」的社畜、「沒有任何事情比我們現在的關係重要」的吵架情侶等刁鑽活人,可見在現代當鬼有多麼不容易。(圖片提供:牽猴子)

一直以來被教育要「被看見人生才算值得」的他,當《返校》登頂破億票房與金馬殿堂時卻無喜悦實感,在自己也不理解自己為何而空虛的混亂下,看到一個明明沒有結果、還是奮力嚇人的女鬼時,忍不住一陣「啊,好酸喔⋯⋯」他這才明白,原來想講的是自己的成就焦慮,以及對自我價值的不確定。

因為是架空世界觀,片中美術例如「鬼的派對」等等幾乎無法考究。(圖片提供:牽猴子)
因為是架空世界觀,片中美術例如「鬼的派對」等等幾乎無法考究。(圖片提供:牽猴子)

原來我們都是想被看見的鬼

《鬼才之道》用「看不見」的鬼,隱喻人類想「被看見」的渴望與焦慮,只有具備嚇人才華的鬼能成為厲鬼,必須不斷嚇人才可以滯留陽間。徐漢強說,做架空世界觀最難的就是無法做田野,於是想到譬喻上接近的「網紅」,觀看講述網紅造假的《Fake Famous》、揭露幕後心酸的《為寂寞在唱歌》等紀錄片,再「反推」回鬼的世界觀。

蔡坤霖也經常給他開書單,包括千禧世代倦怠潮、存在主義等等,《薛西佛斯的神話》亦為故事走向提供靈感,「片子其實到後面抓到一個重點,就是本質主義和存在主義的衝突。」本質主義認為人出生一定有目的與價值,存在主義則否定存在的客觀意義,但當人認清這件事後,要怎麼詮釋都可以。

徐漢強認為台灣電視時期是相當奇妙的時期,許多作品也經常惡搞電視節目,「名鬼會客室」的靈感即來自舊時談話節目。(圖片提供:牽猴子)
徐漢強認為台灣電視時期是相當奇妙的時期,許多作品也經常惡搞電視節目,「名鬼會客室」的靈感即來自舊時談話節目。(圖片提供:牽猴子)

在這個求關注的世界,媒體是很重要的一環,「我們想把不同的媒體流變做出來。」片中可看到8090年代的綜藝節目與訪談節目,一直到新聞台、網路直播。姚以緹飾演的潔西卡更在媒體流變中,善用網路嚇人,晉升新一代女鬼天后。徐漢強說,「鬼也要與時俱進」的靈感來自貞子,由於歷年不斷推出新片,最早設定為看詛咒錄影帶、即會從電視機爬出,後來變成燒DVD、看網路影片,最新則是智慧型手機,但手機螢幕太小,貞子若從裡面爬出來會太小隻,所以現身機制又再改良。

不過一隻鬼的爆紅也不一定只靠努力,徐漢強回看紅衣小女孩最初在節目上被民眾拍到的「初登場」,思索「她會不會只是不小心被拍到,所以也不曉得自己為什麼會紅?」這個想法也延伸成為片中「紅衣小女鬼」的鬼設。

姚以緹飾演的潔西卡架設網路詛咒網站,只要有人觀看她就會現身。(圖片提供:牽猴子)
姚以緹飾演的潔西卡架設網路詛咒網站,只要有人觀看她就會現身。(圖片提供:牽猴子)

不特意面向大眾的惡搞喜劇類型片

多數導演的第一部電影會最貼近自己,但《返校》之於徐漢強卻是相反,擅長諷刺喜劇的他,《鬼才之道》更像實質意義的首部長片,也說「這次從頭到尾都滿任性」。愛在片中埋彩蛋的他,標誌性的「長頸鹿」這次可放得「超沒節操」,連早期AFK PL@YERS惡搞韓劇和鄉土劇的主題曲、《聖筊》的土炮科技產品「BWEI」的廣告都在背景音登場,他說本來還要上字幕,自覺太過分所以作罷。

「長頸鹿」是徐漢強從學生時期短片《匿名遊戲》開始,就會在片中置入的彩蛋,連《返校》都放了3.5隻,這次《鬼才之道》更是「到處都是」,像是圖中的眼罩即是長頸鹿紋路。(圖片提供:牽猴子)
「長頸鹿」是徐漢強從學生時期短片《匿名遊戲》開始,就會在片中置入的彩蛋,連《返校》都放了3.5隻,這次《鬼才之道》更是「到處都是」,像是圖中的眼罩即是長頸鹿紋路。(圖片提供:牽猴子)

飛快的節奏與轉場則是受到「血腥冰淇淋三部曲」的英國導演Edgar Wright啟發,他過去拍完《返校》、《聖筊》都認為「節奏還可以再快」,這次決定照自己喜歡的節奏試一次,表演時直接請演員加速、講話都不要有空檔。

在徐漢強的創作歷程中,的確被許多人認為很會「算計」商業節奏,但他不過是按本能行事。「大家好像把類型片這件事,想得很市儈。我同時可以看藝術片跟商業片,但我慢慢發現,我就是比較喜歡做類型片,那就表示我是一個市儈的人嗎?」他說,所謂誰可以拍商業片、誰可以拍作者電影,不是創作者決定的,而是創作者到頭來都只能做自己喜歡的東西,至於會被什麼樣的人接受則不可考。

陳柏霖、張榕容、王淨、百白、曾威豪(瘦瘦)在片中組成「旺來五人幫」,是一個亂七八糟的戰隊組合。(圖片提供:牽猴子)
陳柏霖、張榕容、王淨、百白、曾威豪(瘦瘦)在片中組成「旺來五人幫」,是一個亂七八糟的戰隊組合。(圖片提供:牽猴子)

喜歡惡搞的源頭,徐漢強自認從小就是「表面上看起來很乖,但是是屁孩的人」,小學、國中到高中,只要看到國文課本裡有故事型的課文,絕對會改成惡搞漫畫,「而且我一定會在那一課被教之前,就讓全班同學都看過,因為我要破壞課文的嚴肅性。」

以《論語》為例,他會把孔子塑造成很容易自high的人,愛講大道理但聽起來又很奇怪,被弟子吐槽時就說:「沒關係,所以就是那樣。」又或是孔子帶著弟子去溪邊卻突然脫光,造成弟子困擾還笑笑說:「大家一起脫啊,沒關係。」當老師教到那課時,同學便開始此起彼落竊笑,「那是我的樂趣來源,也是我可以健康長大的原因之一。」

張榕容(左)飾演的凱薩琳練就大法師嚇人必殺技,堅守旺來大飯店「414號房」,卻在時代演進下成了過時都市傳說。(圖片提供:牽猴子)
張榕容(左)飾演的凱薩琳練就大法師嚇人必殺技,堅守旺來大飯店「414號房」,卻在時代演進下成了過時都市傳說。(圖片提供:牽猴子)

沒有才華,只有經歷

其實《鬼才之道》中的「同學」,有一半以上取材自徐漢強的真實人生,生前不斷滿足家人期待的同學,卻成了死後連自己怨恨什麼都不知道的鬼。徐漢強用「鏡子」形容自己,做任何事都想映照出他人期待,開始拍片後更是加劇。他坦言,「做完《鬼才》的時候有點恐慌,《返校》畢竟是在服務另外一個故事,但《鬼才》是一個從零開始、從我自己出發的故事,一直以為做完之後會比較踏實,但是沒有。」

王淨(右)飾演的鬼名為「同學」,靈感取自片場都會稱呼臨演「同學」,表示其毫無存在感。(圖片提供:牽猴子)
王淨(右)飾演的鬼名為「同學」,靈感取自片場都會稱呼臨演「同學」,表示其毫無存在感。(圖片提供:牽猴子)

也是在創作這兩部長片的過程中,他慢慢認識自己的性格,過去一直以為當導演就是做好自己的事,事實上還得處理很多和人有關的事。他說,大家總認為導演什麼都知道、導演一定想清楚了才會開拍,但創作不是數學題也不是選擇題,任何決定都不是「選什麼東西」就結束的。「但我們很常被這樣要求,所以不知道的時候,也會假裝我在沉思,或是我在考慮,其實腦袋是一片空白,想說完蛋了,我要怎麼辦?」

片中為了嚇人的鬼,都把自己搞得面目全非。(圖片提供:牽猴子)
片中為了嚇人的鬼,都把自己搞得面目全非。(圖片提供:牽猴子)

這個被票房與獎項看見才華的導演,卻似乎沒有被自己所看見。「老實說,我不是真的相信『才華』這個詞。」徐漢強認為,才華是太多東西的組合,特別會察言觀色的人,可能因為小時候爸媽會莫名其妙暴怒,或是家境優渥的小孩可以學音樂,因而對聲音敏感。人生不像故事有起承轉合與前因後果,每個當下都是無法決定的隨機經歷所組成,「所以對我來講只有經歷。」因此片中才有這句台詞:「什麼是才華?就是你被看見,別人就會覺得你有才華。」想被看見的焦慮永遠存在也永恆無解,但當自己把自己看得更清楚一些後,可以和解。

相較於《返校》有太多自知沒有達標的遺憾,徐漢強說《鬼才之道》在每個環節都已經做到底,是「若要更好得重回劇本階段」的沒有後悔。(圖片提供:牽猴子)
相較於《返校》有太多自知沒有達標的遺憾,徐漢強說《鬼才之道》在每個環節都已經做到底,是「若要更好得重回劇本階段」的沒有後悔。(圖片提供:牽猴子)

徐漢強

世新廣電所畢業,動畫製作團體AFK PL@YERS創始人之一。2005年以《請登入線實》榮獲金鐘獎最佳單元劇導演獎。2017VR短片《全能元神宮改造王》入選美國日舞影展、韓國富川國際奇幻影展等多個國際影展。2019年首部長片《返校》上映,獲得金馬獎最佳新導演、最佳改編劇本。2023年以《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聖筊》入圍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導演獎。

文|張以潔 圖片提供|牽猴子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La Vie 2024/8月號《現代遊牧在路上》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恐怖遊戲改編電影《8號出口》3大看點!二宮和也演技逼哭玩家、詭譎世界觀神還原,日本地鐵推「解謎逃脫遊戲」響應

恐怖遊戲改編電影《8號出口》3大看點!二宮和也演技逼哭玩家、詭譎世界觀神還原,日本地鐵推「解謎逃脫遊戲」響應

西門町竟出現「8號出口」?川村元氣執導、二宮和也主演新作《8號出口》即將於2025年9月19日全台上映,西門町真善美劇院前廣場現正搭出黃色通道!8月底日本當地上映時東京、大阪地下鐵相繼推出在真實地鐵站內「解謎逃脫」的趣味遊戲,不免讓人引頸期待台灣相關響應活動——畢竟,無論本身是否為遊戲迷,這部電影恐怕都將燃起你我的遊戲魂。

全球知名恐怖遊戲改編的真人電影《8號出口》,自今年5月在坎城影展首映後,8月底即用最快速度躍上日本院線大銀幕,且不負眾望頭3天就開出近10億日圓票房。台灣緊隨其後於9月19日和觀眾見面,持續堆疊口碑與熱潮。

恐怖遊戲改編電影《8號出口》定檔2025年9月19日在台上映。(圖片來源:《8號出口》官方X @exit8_movie)
恐怖遊戲改編電影《8號出口》定檔2025年9月19日在台上映。(圖片來源:《8號出口》官方X @exit8_movie)

原版遊戲以地下道為場景,在「發現『異狀』立即回頭,沒發現則持續前進直至找到8號出口離場」的單純架構下,成功塑造極高的心理驚悚氛圍,如今經導演川村元氣的電影感詮釋、演員二宮和也的真人化演繹,電影版將玩出什麼新花樣,還待各位親自進戲院揭曉。本文率先分製作陣容、劇情架構、玩家回饋3部分帶大家「找碴」,文末另加映日本東京、大阪地下鐵為響應電影上映特別規劃的解謎逃脫遊戲——看完電影的大家,不妨挑戰真實版?

日本王牌製作人川村元氣此次以導演身分,攜手演員二宮和也。(圖片提供:壹壹喜喜電影)
日本王牌製作人川村元氣此次以導演身分,攜手演員二宮和也。(圖片提供:壹壹喜喜電影)

《8號出口》製作陣容

熱賣電玩遊戲影視化,集人氣導演、演員賦新意

日本獨立遊戲開發商Kotake Create所打造、全球狂銷逾180萬套的同名恐怖遊戲《8號出口》,2024年底宣布將二次創作為電影時便受矚目;確認由偶像天團「嵐Arashi」成員二宮和也攜手小松菜奈,並集結河內大和、花瀨琴音及童星淺沼成共演的新鮮陣容,愈發拉高橫跨遊戲迷到電影迷的期待值;後又因入選第78屆坎城影展午夜展映單元、獲現場觀眾起立鼓掌長達8分鐘(還正巧呼應片名)掀起話題。

主演小松菜奈、淺沼成。(圖片來源:《8號出口》日本官方宣傳平台)
主演小松菜奈、淺沼成。(圖片來源:《8號出口》日本官方宣傳平台)
主演河內大和、花瀨琴音。(圖片來源:壹壹喜喜電影、《8號出口》日本官方宣傳平台)
主演河內大和、花瀨琴音。(圖片來源:壹壹喜喜電影、《8號出口》日本官方宣傳平台)

《8號出口》電影版編劇兼導演川村元氣,一人擁有導演、編劇、製作人、作家等多重身分,近年曾擔任是枝裕和《怪物》製片、過去則以新海誠《你的名字》及當代經典日片《告白》、《惡人》揚名;不僅是日本近年相當活躍的創作者,先前亦應邀來台參與過金馬電影大師課,對台灣觀眾而言並不陌生。2022年,憑導演首作《百花》成首位榮獲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Festival de San Sebastián)最佳導演獎的日本影人,2025年新作《8號出口》同步入選坎城影展午夜展映單元、多倫多影展焦點之作、釜山影展午夜激情單元等多個具關注度的國際影展單元。

叫好之餘也叫座,電影8月29日正式在日本上映,首3日票房直衝9.5億日圓(約2億台幣),毫無懸念拿下當週新片第一、佳績僅次於《劇場版「鬼滅之刃」無限城篇 第一章 猗窩座再襲》,同時登頂2025年日本真人電影開片票房冠軍。

▼ 《8號出口》官方X公開的前導預告累計突破3,000萬次瀏覽

《8號出口》劇情架構

深陷無限循環的地下道,靠簡單「找錯」破難關

一名迷路男子(二宮和也飾)被困在無盡且冰冷無機的地下道中,為了逃脫而踏上尋找「8號出口」的旅程。這場挑戰的規則很簡單:不要忽略任何異變之處。若發現異變請立刻回頭;若一切正常,就繼續前進。最後一定要從「8號出口」離開,但只要錯過一次,就會被送回起點。迷路男子是否能成功達成目標,逃出這條永無止境的地下迴圈?

▼ 中文版預告搶先看

《8號出口》玩家回饋

主創對「改編」的掌握度高,不改動原作風味下形塑極佳電影感

改編作品尤其面臨一大考驗:如何在原作的具象或抽象「底色」上,繪出改編者乃至更多觀眾腦中可能的色彩。《8號出口》遊戲2023年上市時即深獲平台玩家歡迎,有超過90%給出好評,並指出它的設計邏輯簡潔、卻能爆發心理恐怖感,緊張度與真實度都拿捏得恰到好處,遊戲中的地下通道畫面甚至讓人聯想到東京都江東區實景;電玩評論則稱其將「鬼打牆」和「大家來找碴」機制結合運用得十分出色。唯相對單一的場面和劇情設定,引眾好奇怎麼擴充至大銀幕需達到的量體和複雜性。

《8號出口》於相對單一的場景中循環,如何加以足夠的「電影感」考驗改編團隊功力。(圖片來源:《8號出口》日本官方宣傳平台)
《8號出口》於相對單一的場景中循環,如何加以足夠的「電影感」考驗改編團隊功力。(圖片來源:《8號出口》日本官方宣傳平台)

事實證明,《8號出口》電影整體調度理想,從劇本結構、導演手法到製作實踐各面向到位,被盛讚既保留遊戲的原始風格,為更突顯人性凹凸而添加的元素亦賦予故事全新張力,且幾乎沒有日式電影難免給人的老調重彈之感;作為一款遊戲改編作來說,可謂「完全沉浸」,尚不乏意外感動落淚的觀眾回饋。另方面,為熱愛原作詭譎莫測的世界觀走進戲院的原作迷群體至關重要,畢竟世界觀即為作品核心所在——捨去或丟失原作世界觀的改編作品仍可能獨立成為佳作,但從原作迷時而被氣得跳腳的案例即可見得,它必定不能被定義為「好的改編作」。關於這點,《8號出口》完成度高、故事性強,同時還有主演二宮和也水準之上的好演技為角色挖鑿深度、勾勒豐富線條,無疑將電影版再帶上層樓。

⋯⋯前所未有的心理恐怖遊戲即將於2025年9月19日在全台各大戲院啟動。

二宮和也的表現大受好評,日本觀眾多評價其演技使人物更具說服力。(圖片來源:《8號出口》日本官方宣傳平台)
二宮和也的表現大受好評,日本觀眾多評價其演技使人物更具說服力。(圖片來源:《8號出口》日本官方宣傳平台)
和童星淺沼成有精彩共演戲份。(圖片來源:《8號出口》日本官方宣傳平台)
和童星淺沼成有精彩共演戲份。(圖片來源:《8號出口》日本官方宣傳平台)

同場加映:東京、大阪地下鐵「解謎逃脫」響應活動

有趣的是,《8號出口》在日本上映的相關宣傳活動包含自上映日起和東京、大阪地下鐵合作舉辦的真實版解謎逃脫遊戲。概念與劇中類似,挑戰者購買專用解謎套件後,破解第一道謎題即可獲知第一個目的地,以此類推,逐步依循套件指示搭乘地下鐵前往不同地點,並尋找沿線散布的各種「異變」,最終破解所有謎題即算通關成功——逃出「8號出口」。除讓未玩過原版遊戲的觀眾親身體驗逃脫樂趣,也邀請遊客一面享受兩座城市地鐵魅力。

真實版解謎逃脫遊戲模擬劇中概念進行,予觀眾「角色的一日體驗」機會。(圖片提供:壹壹喜喜電影)
真實版解謎逃脫遊戲模擬劇中概念進行,予觀眾「角色的一日體驗」機會。(圖片提供:壹壹喜喜電影)
*注意事項:
1. 遊戲時間約3至5小時(期間基本上不會出站),建議10歲以上參與,由玩家自備智慧型手機。
2. 每位成人玩家必須獨立購買1份專用解謎套件,另有親子模式允許兒童共用家長購買的套件遊玩(同時配備只供家長瀏覽提示和答案的功能)。
3. 為管理遊玩進度,需與遊戲特設售票網站ESCAPE.ID連動;可直接使用Google、Line、Apple帳號或電子郵件地址註冊。

【東京場次】

  • 時間:即日起至2025年11月3日(最終日僅開放遊玩至20:00)
  • 地點:東京地下鐵各站站內及地下連通設施
  • 票種:一般版 ¥3,300/24小時版 ¥4,000(主辦單位建議選擇24小時方案,僅限於遊戲特設售票網站購買)
  • 購票方式:實體店鋪、東京地下鐵部分車站「大叔自動販賣機」(各店鋪地址和各站售票機位置詳見遊戲入口網)、遊戲特設售票網站ESCAPE.ID及其他合作網站

【大阪場次】

  • 時間:即日起至2025年10月31日
  • 地點:大阪地下鐵各站站內及地下連通設施
  • 票種:單解謎套件 ¥1,000/解謎套件+一日乘車券套裝 ¥1,500
  • 購票方式:大阪地下鐵定期票販售點(梅田站、難波站、天王寺站)
《8號出口》解謎逃脫遊戲於東京、大阪地下鐵同步展開。(圖片來源:《8號出口》日本官方宣傳平台)
《8號出口》解謎逃脫遊戲於東京、大阪地下鐵同步展開。(圖片來源:《8號出口》日本官方宣傳平台)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西島秀俊X桂綸鎂《Dear Stranger》獲選2025金馬閉幕片!懸疑劇情直搗深層人性,電影美術3大彩蛋揭亞裔夫妻祕密

西島秀俊X桂綸鎂《Dear Stranger》獲選2025金馬閉幕片!懸疑劇情直搗深層人性,電影美術3大彩蛋揭亞裔夫妻祕密

導演真利子哲也最新作品、日台美合製電影《Dear Stranger》即將於2025年9月12日在日本上映,早前主演桂綸鎂出席影展透露拍攝心得,搭配完整預告及頻頻釋出的劇照更引劇情猜測。同時,在編導演備受關注之餘,本片電影美術亦藏各種有趣暗示,本文完整帶來從主創、劇情、寓意,到拍攝選址和空間陳設的綜合看點整理。

最新消息:2025金馬影展將由西島秀俊將攜《Dear Stranger》來台閉幕

金馬影展甫公布《Dear Stranger》為2025閉幕片,導演及兩位演員確定出席影展參與映後座談。真利子哲也表示非常高興自己的新作能同許多敬愛導演的作品一樣獲選金馬閉幕片,希望能為影展劃下精彩句點;西島秀俊提到和桂綸鎂合作是一次難以忘懷的美好經驗,很榮幸成為本屆焦點影人。

2025金馬影展焦點影人西島秀俊。(圖片提供:金馬影展)
2025金馬影展焦點影人西島秀俊。(圖片提供:金馬影展)

影帝影后首次共演,台日觀眾萬千期待

熟悉桂綸鎂的觀眾,肯定都相當期待這部新作品面世。多年來,作為一個從不趕鴨子上架、所謂並不高產的演員,其作品始終揭露著一種嶄新且清澈、冥冥之中卻可感知必然經過大力自我釀造後去蕪存菁的深切表達,讓觀眾不由地也總會拿出更多幾分認真來細細品味。

那麼近期焦點除此無他——由日本知名導演真利子哲也執導、西島秀俊與桂綸鎂搭檔演出,日台美三方共製且全片於紐約取景的懸疑電影《Dear Stranger》(中文媒體多暫譯作《親愛的陌生人》,下以此稱)定檔2025年9月12日在日本上映,片方近期正陸續於社群平台發布劇照和幕後記事進行預熱。因此,本篇將以現有資訊最大值,分主創團隊、劇情大綱、電影美術3部分介紹,文末加映桂綸鎂上週出席影展時無意中透給大家釣釣胃口的拍攝感想。台灣目前雖還未有關於上映時間的明確消息,不過絕對是指日可待,讓我們一邊先行了解,一邊靜候佳音吧。

▼ 《Dear Stranger》日本版完整預告搶先看

《親愛的陌生人》主創團隊

導演真利子哲也(Tetsuya Mariko)以代表作《失序男孩》、《男人真命苦》及近年短片《遺失》為大眾所熟知,創作主體聚焦社會邊緣、困於青春迷惘的個人,尤擅以交織黑色幽默、具視覺衝擊感的鏡頭帶動觀眾感官反應,被認為是社會暴力的描繪者。且他和金馬格外有緣,《失序男孩》、《男人真命苦》皆在過去影展上大獲好評,兩度隨片來訪的他也對台灣印象深刻。

另位日方主創為男主角西島秀俊(Hidetoshi Nishijima),其於1990年代因偶像劇《愛情白皮書》成名,後轉而耕耘舞台劇和非主流獨立電影領域,曾演出包括北野武導演的《淨琉璃》、描繪江戶時代的《大奧》琢磨演技,2021年憑改編自村上春樹小說的電影《在車上》廣受國際認可,更成為首位獲得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主角的日本演員。今年金馬影展特別規劃的西島秀俊專題,也將選映他早期與黑澤清導演合作的《人間合格》、與伊朗導演阿米爾納德瑞合作《電影魂CUT》及口碑之作《在車上》等。

*該專題完整片單後續將再公布,有興趣可持續關注金馬影展官方網站官方社群
西島秀俊於《親愛的陌生人》中飾演丈夫、父親「賢治」一角。(圖片來源:東映映畫《Dear Stranger》官方社群 Instagram @d_stranger_mv)
西島秀俊於《親愛的陌生人》中飾演丈夫、父親「賢治」一角。(圖片來源:東映映畫《Dear Stranger》官方社群 Instagram @d_stranger_mv)

女主角桂綸鎂不必多言,自然是台灣觀眾自動帶入的文藝片女神,不僅出道作《藍色大門》堪稱教材般的經典,亦曾挾《女朋友。男朋友》、《聖誕玫瑰》、《白日焰火》連3屆提名金馬獎最佳女主角,並以《女朋友。男朋友》摘下第49屆后冠。

>> 在此一併推薦沒有看過《白日焰火》這部電影的觀眾可收入片單,該片為第64屆柏林影展最佳影片金熊獎得主,桂綸鎂在劇中的演出也非常精彩。
桂綸鎂於《親愛的陌生人》中飾演妻子、母親「Jane」一角。(圖片來源:東映映畫《Dear Stranger》官方社群 Instagram @d_stranger_mv)
桂綸鎂於《親愛的陌生人》中飾演妻子、母親「Jane」一角。(圖片來源:東映映畫《Dear Stranger》官方社群 Instagram @d_stranger_mv)

《親愛的陌生人》劇情大綱

「是婚姻的寓言、異文化交流的真實寫照,亦是異鄉人凝視下的2020年代美國。」作為電影首發預告文案,此話全然道出電影核心:一段在異鄉、異文化碰撞中破碎的婚姻故事,以及包裹於婚姻故事中的人性啟示。

《親愛的陌生人》大體談美國移民家庭在文化熔爐下煉不開的種族隔閡與內心孤寂。(圖片提供:金馬影展)
《親愛的陌生人》大體談美國移民家庭在文化熔爐下煉不開的種族隔閡與內心孤寂。(圖片提供:金馬影展)

劇情主要呈現在紐約生活的日本人賢治(西島秀俊飾)和台裔美國人Jane(桂綸鎂飾)原先是一對朝著創建幸福家庭邁進的移民夫妻,卻因年幼兒子突然遭遇的一起綁架案(後更發展為殺人案)而使彼此深埋的祕密浮出水面,最終在情感和道德上雙雙走向崩毀。並如演員所言,這回真利子導演亦貫徹其標誌性手法,透過非常動物性的方式探討人性,挖掘深層的愛與絕望;同時仍精準拿捏懸疑電影節奏,90秒最新預告即完美構出心理驚悚雛形。「(這個劇本)通過各種象徵和哲學性元素,靜靜地揭示著『何能謂為人』。那些表面上無法被言說的一些什麼,事實上正是人性中最有魅力、也最貼近本真的部分。」桂綸鎂於演員留言中如此寫道。

劇本以一起兒童綁架為引,深度揭露人性真實面。(圖片來源:東映映畫《Dear Stranger》官方社群 Instagram @d_stranger_mv)
劇本以一起兒童綁架為引,深度揭露人性真實面。(圖片來源:東映映畫《Dear Stranger》官方社群 Instagram @d_stranger_mv)
導演並透過一貫的動物性手法直搗那些無法被言說的「什麼」。(圖片來源:東映映畫《Dear Stranger》官方社群 Instagram @d_stranger_mv)
導演並透過一貫的動物性手法直搗那些無法被言說的「什麼」。(圖片來源:東映映畫《Dear Stranger》官方社群 Instagram @d_stranger_mv)

《親愛的陌生人》電影美術3大彩蛋

在編導演之外,電影美術往往是成就一個時空、使觀眾信服並沉浸其中的關鍵環節。據劇組至今公開的7則幕後記事,可歸納3個用以強化兩位主人公異鄉異文化背景設定的巧思。

1. 拍攝地選址布魯克林「Red Hook」區一棟「紅磚」公寓

不確定為無心或有意,但此選址對劇中角色移民身分的隱性指涉看著相當有意思。「Red Hook」因其紅土地質和有如一塊尖角的區域輪廓而最早得名於17世紀荷蘭殖民者以「Roode Hoek(紅角)」稱之,19世紀中葉後隨海運發展一度成為紐約最繁忙的貨運港區,並吸引移民勞工集中碼頭工作。然而20世紀2、30年代再隨海運移轉至紐澤西等地,此區便陷入經濟衰退、組織犯罪等長時間的動盪和沉寂,1990年代甚至被認定為全美最糟地區之一。直至近20年,經由地產開發、藝術家進駐等社區再造,逐漸復興為一處保留在地生活感的新文化地帶。

綜上所述,電影描繪2020年代的美國,無論從歷史脈絡或當今環境來看,主角一家的生活背景設定於曾經的邊陲地區,引人猜測將著墨社會議題。

2. 主角住處以畫家Edward Hopper筆下美國當代都市的不安氛圍為靈感

出身紐約的已故繪畫大師愛德華霍普(Edward Hopper),以描繪寂寥的美國當代生活風景聞名,大塊面、銳利線條和詭異燈光為其鮮明的創作特徵。直觀而言,《親愛的陌生人》在色調和構圖上皆流露這番韻味,帶來晦暗、壓迫之感。

3. 室內擺飾帶入亞洲風格

從牆上所掛的旅美日本畫家Toya Horiuchi作品、桌上翡翠色調的花瓶,到來自印尼爪哇島、峇里島傳統影戲「Wayang Kulit」所用的皮偶,主角家中陳設在在形塑亞洲風格,卻絲毫不淪為符號,反倒畫龍點睛地達到對於(未能有篇幅在劇中呈現的)角色過往的示意之效。

桂綸鎂談《親愛的陌生人》:再一次體會表演的美好

作為2025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她的一幀」單元評審(註),桂綸鎂7月份於青海出席媒體活動時回應主持人提問談起新片創作過程,「I had a great time there! 在紐約的拍攝讓我打開了一個嶄新的感官體驗。」同時分享在國際交流間收穫非常多不同的觀點,也嘗試了嶄新的表演方法,「我不確定大家看到結果會不會有不一樣的感受,但至少我在過程裡是用一個跟以往截然不同的方式在執行,而我又再一次地體會到表演的美好。」針對電影接下來將回到台灣為2025金馬影展閉幕,她則更進一步表示,「能夠參與《Dear Stranger》這部電影,我的內心充滿感激,它讓我重回表演的最初,開啟我對於藝術創作的另一扇門。謝謝金馬影展的邀請,很榮幸與你們分享這份感謝與感動。期待這部電影餘音繞樑,陪伴觀眾前進下一趟旅程。」

桂綸鎂被問新片消息表示自己在詮釋這部作品的過程中再一次體會表演的美好。(圖片來源:東映映畫《Dear Stranger》官方社群 Instagram @d_stranger_mv)
桂綸鎂被問新片消息表示自己在詮釋這部作品的過程中再一次體會表演的美好。(圖片來源:東映映畫《Dear Stranger》官方社群 Instagram @d_stranger_mv)

註:「她的一幀」為香奈兒品牌與影展方於2021年共同發起的單元獎項,顧名思義致力於關注華語新生代電影作品中多元的「她」形象,鼓勵女性主題的影像書寫,獎金由香奈兒提供。今年迎來合作設獎5週年,評審團邀請演員桂綸鎂、導演殷若昕及柏林影展電影大觀(Panorama)單元負責人Michael Stütz出任。

集結優秀團隊共同創作,《親愛的陌生人》自上映消息公開至今備受各方關注,桂綸鎂也繼盧貝松監製電影《台北追緝令》後再攜外語作品回歸影壇,流利英文台詞、毋庸置疑的細膩演技盡展於預告之中, 2025年9月12日日本朋友們將搶先一睹此片神祕風采,台灣當然也迫不及待了。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