瀨戶內海犬島全新「HANA」展亭誕生:建築師妹島和世設計,猶如靜靜佇立於植物園的綻放花朵

瀨戶內海犬島全新「HANA」展亭誕生:建築師妹島和世設計,猶如靜靜佇立於植物園的綻放花朵

坐落瀨戶內海上的犬島,在今(2025)年6月迎來由建築師妹島和世設計的全新展亭「HANA」,其外觀猶如綻放的花朵,以輕盈的姿態靜靜佇立於植物園中。若計劃造訪「瀨戶內國際藝術祭2025」夏季展期(8/1~8/31),也不妨將此地納入行程。

2008年起,福武財團便與妹島和世、藝術總監長谷川祐子聯手,藉由藝術與建築參與犬島的社區營造。2010年啟動的「犬島 家計畫」,更將藝術作品散布於島上各處,引領人們在尋訪作品的同時,欣賞這裡擁有的日常美景、讓旅客更深入認識這座島嶼,並與在地持續對話,共創融合藝術與生活的空間,也為犬島注入新的能量。

坐落於瀨戶內海上的犬島,迎來建築師妹島和世所設計的全新展亭〈HANA〉,並於2025年6月正式開幕。(圖片來源:Prada)
坐落於瀨戶內海上的犬島,迎來建築師妹島和世所設計的全新展亭〈HANA〉,並於2025年6月正式開幕。(圖片來源:Prada)
                                        ↓ 「犬島 家計畫」S邸

不只是一般植物園

而由妹島和世與2016年移居至犬島的「明亮的房間(明るい部屋)」園藝設計團隊共同推動的「犬島 生活植物園(犬島 くらしの植物園)」,活化了長年閒置的溫室及其周邊約4,500平方公尺的土地,打造成一座紮根於犬島風土、文化的植物園。特別的是,這裡並非供人參觀的一般植物園,而是透過居民、來訪者一同開墾及參與,體驗自然循環,實踐從食物到能源的自給自足生活方式。

「明亮的房間」團隊2010年負責犬島「家計畫」的庭園設計後,深感與島民的交流帶來的力量,自2016年起移居犬島,與建築師妹島和世共同推動「犬島 生活植物園」。(圖片來源:福武財團、攝影:川越 健太)
「明亮的房間」團隊2010年負責犬島「家計畫」的庭園設計後,深感與島民的交流帶來的力量,自2016年起移居犬島,與建築師妹島和世共同推動「犬島 生活植物園」。(圖片來源:福武財團、攝影:川越 健太)

迎來全新HANA展亭

9年多來,犬島 生活植物園透過工作坊、活動、庭園維護等方式,吸引愈來愈多人們參與,共同打造出這處積極實踐與自然共生理念的生活體驗場域。而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由時尚品牌 PRADA 捐贈、象徵聚集大家的HANA展亭,別具意義,更體現了品牌對當代文化長年支持的精神。事實上,妹島和世與 PRADA 長年累積的深厚關係,也促成了此次的合作。早在2023年7月,她便策劃了於東京都庭園美術館舉辦的「Prada Mode Tokyo」活動,今年6月初登場的「Prada Mode Osaka 」,則為雙方的再次合作。

「犬島 生活植物園」將一處長年未使用的溫室與約4,500平方公尺土地再生,發展為結合犬島風土與文化的植物園。(圖片來源:福武財團、攝影:川越 健太)
「犬島 生活植物園」將一處長年未使用的溫室與約4,500平方公尺土地再生,發展為結合犬島風土與文化的植物園。(圖片來源:福武財團、攝影:川越 健太)

外觀猶如綻放的花朵

而犬島 生活植物園內新設的常設性HANA展亭,外型猶如盛開於園中的兩朵花,構築出一處讓人們自然聚集的空間。結構輕盈、完美融合植物園景觀設計的HANA展亭,以僅3毫米厚的不鏽鋼板彎折而成,由船運至犬島後,於現場進行焊接與拋光處理;略帶霧感的鏡面質感,將隨時間推移映照出四周的花草樹木、夕陽光影,呈現植物園不斷變化的風景。(編註:「花」在日文中讀作「はな」,羅馬拼音即為「HANA」)

由建築師妹島和世設計的全新展亭「HANA」,為時尚品牌 PRADA 捐贈而成,體現品牌對當代文化長年支持的精神。(圖片來源:福武財團、攝影:川越 健太)
由建築師妹島和世設計的全新展亭「HANA」,為時尚品牌 PRADA 捐贈而成,體現品牌對當代文化長年支持的精神。(圖片來源:福武財團、攝影:川越 健太)
(圖片來源:福武財團、攝影:川越 健太)
(圖片來源:福武財團、攝影:川越 健太)

設置靈感源自犬島風景的兔子椅

園區內也設置了名為「暫時浮現的風景(仮に浮かべる風景)」的兩座櫃檯裝置,其使用建設過程中挖出的土壤製作,象徵著「循環與再融合」的理念,悄然融入周遭風景,最終將回歸自然。另外, PRADA 也捐贈了一系列由SANAA設計、靈感來自犬島風景的彩色「Rabbit Chair / FRP」兔子椅,邀請人們坐下來,靜靜感受並與場域對話。

「暫時浮現的風景」使用建設時開挖出的土壤製作而成,象徵「循環與再融合」的理念。(圖片來源:福武財團、攝影:川越 健太)
「暫時浮現的風景」使用建設時開挖出的土壤製作而成,象徵「循環與再融合」的理念。(圖片來源:福武財團、攝影:川越 健太)
PRADA也捐贈了一系列由SANAA設計的色彩繽紛的兔子椅。(圖片來源:Prada)
PRADA也捐贈了一系列由SANAA設計的色彩繽紛的兔子椅。(圖片來源:Prada)

「HANA」展亭
設置場所:犬島 生活植物園内(岡山県岡山市東区犬島50)

更多資訊可至官網查詢

資料來源|福武財團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把平凡廣場變成壯闊岩石地景!BIG打造丹麥廣播電視城新門面,用水脈串起城市文化能量

把平凡廣場變成壯闊岩石地景!BIG打造丹麥廣播電視城新門面,用水脈串起城市文化能量

丹麥建築事務所BIG(Bjarke Ingels Group)與美國藝術家Doug Aitken將攜手於哥本哈根帶來新作!這項名為《The Impact》的計畫,將為丹麥廣播電視城(DR Byen)前方的公共空間進行全面改造,更將串連週遭三大文化場域DR音樂廳、Bella Arena、Royal Arena,創造出一個充滿藝術活力的城市空間。

打造一片「讓人想留下來」的場域

20年前丹麥廣播電視城剛落成時,其所在的Ørestad地區僅有500位居民,如今已成長至約25,000人,再加上園區上班族、週遭校區的大學生,人流較以往大增,有著無限潛力。然而,園區廣場目前一片空曠、風勢強勁,實在無法令人產生停留或放鬆的欲望。

藉由這次的大改造計畫,DR希望新設計能結合日常生活與休閒活動,讓這片廣場成為人們願意駐足的場所,甚至成為吸引遊客的觀光景點之一。

把平凡廣場變成壯闊岩石地景!BIG打造丹麥廣播電視城新門面,用水脈串起城市文化能量
(圖片來源:BIG)

放射狀的壯闊地景,將三座場館串連起來

《The Impact》以「水」作為視覺核心,將現有的水池轉化為岩石地景,地面縫隙間的水流閃著藍色微光,如神經網絡般向外擴散,而水霧從地面縫隙間冉冉上升,創造出豐富的視覺景觀。

把平凡廣場變成壯闊岩石地景!BIG打造丹麥廣播電視城新門面,用水脈串起城市文化能量
(圖片來源:BIG)
把平凡廣場變成壯闊岩石地景!BIG打造丹麥廣播電視城新門面,用水脈串起城市文化能量
(圖片來源:BIG)

DR音樂廳經理Kim Bohr表示:「我很喜歡『The Impact』的一點,是它把Ørestad的三座文化機構串聯成一個共同概念。這三座機構既擁有各自的鮮明特性,又同時融入了這片廣場以音樂為主軸的敘事呈現。」

把平凡廣場變成壯闊岩石地景!BIG打造丹麥廣播電視城新門面,用水脈串起城市文化能量
(圖片來源:BIG)
把平凡廣場變成壯闊岩石地景!BIG打造丹麥廣播電視城新門面,用水脈串起城市文化能量
(圖片來源:BIG)

什麼時候能看到成果?

雖然日前公布的《The Impact》設計草稿十分令人期待,不過目前計畫尚處於前期階段,還需招標工程團隊與尋求基金資助。根據初步時程規劃,《The Impact》最快還需要三、四年才能落成,屆時除了將廣場大改造外,三座場館也將每年合作舉辦音樂節等活動,為Ørestad地區帶來活躍的文化能量。

把平凡廣場變成壯闊岩石地景!BIG打造丹麥廣播電視城新門面,用水脈串起城市文化能量
(圖片來源:BI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海澤維克打造曼谷新地標「Hatai」!建築靈感源自泰國傳統燈籠,運河綠地共織城市村落

海澤維克打造曼谷新地標「Hatai」!以傳統燈籠為靈感設計,運河綠地共織城市村落

海澤維克工作室(Heatherwick Studio)泰國建築首作「Hatai」將落地曼谷!「Hatai」建築設計以泰國傳統燈籠為靈感,藉層層堆疊的圓角方塊築樓,作為兩間大型酒店的新據點;周邊則規劃一座「燈籠廣場(Lantern Quarter)」,集步道、綠地、商店、市集及寺廟等設施於一地,構築一方「城市中的公共村落」。

海澤維克打造曼谷新地標「Hatai」!以傳統燈籠為靈感設計,運河綠地共織城市村落
海澤維克工作室泰國建築首作「Hatai」位於曼谷市中心Silom核心地段。(圖片來源:Heatherwick Studio)

Hatai」位於曼谷市中心是隆(Silom)的核心地段,此地原是泰國在地品牌那萊酒店(Narai Hotel)據點。經重新規劃後,新建築將迎來全新那萊酒店、六善酒店(Six Senses)進駐;周邊則延伸處出達5,200平方公尺的戶外公共空間。

海澤維克打造曼谷新地標「Hatai」!以傳統燈籠為靈感設計,運河綠地共織城市村落
「Hatai」主建築將由六善酒店、那萊酒店進駐。(圖片來源:Heatherwick Studio)

建築以泰國燈籠為靈感,運河綠地共織「城市村落」

「泰國文化和歷史建築豐富多彩,但曼谷許多所謂的現代建築顯得平淡無奇、空洞而嚴肅。我們希望能夠與泰國的文化遺產建立更深的聯繫,並將細節、情感和故事融入這座城市。」——海澤維克工作室創辦人Thomas Heatherwick

海澤維克團隊從泰國傳統燈籠工藝獲得靈感,為「Hatai」設計兩間酒店所在的主建築,其由一系列層層堆疊、邊角圓潤的方塊構築而成,交錯的磚土色結構令人聯想燈籠的骨幹和綴飾,用大尺度重現乘載在地文化的小巧工藝品。入夜後「燈籠」亮起燈,更為璀璨的曼谷天際線,注入一絲難得的柔和溫潤。

海澤維克打造曼谷新地標「Hatai」!以傳統燈籠為靈感設計,運河綠地共織城市村落
「Hatai」建築設計靈感來自泰國傳統燈籠。(圖片來源:Heatherwick Studio)

主建築周邊是一座寬廣的公共廣場,海澤維克團隊將此想像為一座「開放式城市村落」——曼谷一條修復後的運河將流經於此,河邊種滿本地植物,綠意繚繞,商店、寺廟、露天市集、活動空間等散落其中,還設有可欣賞城市景色的高架步道,構築一處融於城市肌理、充滿活力的生活聚落。

海澤維克打造曼谷新地標「Hatai」!以傳統燈籠為靈感設計,運河綠地共織城市村落
「Hatai」將坐擁廣達5,200平方公尺的公共空間。(圖片來源:Heatherwick Studio)

喚醒情感與感官體驗的「人本建築」

Hatai」延續了Thomas Heatherwick近年提倡的「人本建築」理念,他曾藉著作《人本建築》提出20世紀以來現代主義建築的弊端,其中包含在商業模式優化、建造追求效率與效益的情況下,從前得以為建築注入「人性」的裝飾細節,逐漸被視為可有可無,成了「節省成本」之下的犧牲品。

海澤維克打造曼谷新地標「Hatai」!以傳統燈籠為靈感設計,運河綠地共織城市村落
受印度階梯井系統(step-well)啟發設計的紐約地標「Vessel」。(圖片提供:Vessel)

海澤維克理想中的「人本建築」,並非提倡一昧追求裝飾,而是企圖喚回建築的「情感機能」,創造能啟發人們與周遭環境互動的空間,讓人們珍視並追求更好的環境品質,而非僅僅將建築視為可隨時替代的消耗品。「Hatai」的誕生正是這份理念的又一項實踐,Thomas Heatherwick期待這處將於2027年揭幕的新地標,能激發更多人的好奇心,前來探索並感受曼谷的街頭生活。

➤ 專訪英國設計鬼才Thomas Heatherwick:打造令人喜愛、更有靈魂的《人本建築》

海澤維克打造曼谷新地標「Hatai」!以傳統燈籠為靈感設計,運河綠地共織城市村落
麻布台之丘日本東京(Azabudai Hills)成為都心綠化新地標。(攝影: Raquel Diniz)

資料來源|Heatherwick Studio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