瀨戶內海跳島藝術計畫!西澤立衛打造豊島美術館、妹島和世參與犬島家計劃等10+設計亮點

豊島美術館

邁入第四屆的2019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一屆比一屆盛大,過往精彩作品加上嶄新藝術裝置,該如何走如何玩,實在讓初次走訪的人有點頭疼,繼先前介紹了堪稱「建築之島」的直島後,此篇則精選同樣身為展區的犬島、豊島、小豆島等瀨戶內海上各離島的設計作品亮點。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直島必看建築!

 

豊島

豊島因其充沛的自然資得名,而來到豊島,不能不參觀豊島美術館。豊島美術館靜靜眺望著蔚藍的瀨戶內海,如一只倒扣的白色淺碟,豊島美術館的建築形式完全不同於常人對美術館的既定印象,建築師西澤立衛建造出單一空間,屋頂開了兩個洞,只有曲線沒有角度,水泥牆厚度僅25公分,最高處為4.5公尺。空間中看似空無一物,卻也包羅萬物,這是個讓人難以筆墨形容的空間體驗,唯有親自走一遭,才能感受生命純粹的存在。

 

豊島美術館

西澤立衛與藝術家内藤禮合作的美術館,豐島美術館位於面向瀨戶內海之豐島小山丘山腰,豊島美術館可說是將大自然與建築、藝術融為一體的美麗場所。從豊島唐櫃港出發,爬上微陡山路後,豊島美術館就這麼靜悄悄地隱身在山坡地之中。

 

 

由於緊鄰廣袤梯田自然環境,有如匍匐趴著地面的豊島美術館,若從遠處向下看則像是一滴滋潤大地的剔透水珠,之所以選擇水滴形狀做為美術館建築樣式,西澤立衛表示水滴能夠很完美地融入周邊大自然,具有極佳融合性。而隨著地形起伏,也若隨風揚起的流線型屋簷樣式,透過美術館中的兩個天井窗口,讓陽光、自然氣息可以貫穿其中,而以洞窺天的特殊體驗,更模糊了室內外空界線,有如闖進夢裡才會顯現的空間。

 

館內唯一展示的作品《母型》,由藝術家內藤禮所創作,全天都會有「泉水」誕生,光線、微風、鳥鳴從天井流入室內,幻化成多種風貌,令人感受到時間流逝與季節更替。

 

地址:香川県小豆郡土庄町豊島唐櫃607

時間:3月1日 〜 9月30日 10:00 〜 17:00、10月1日 〜 2月最後一日 10:00 〜 16:00

參觀費:1,540円


心臟音檔案室

曾經蒙受廢棄物汙染的豊島,於1978年開始被大量地非法丟棄廢棄物,嚴重的污染環境,一直都是豊島的痛之記憶。法國重要當代藝術家Christian Boltanski從早期作品「D家庭相簿」開始,「記憶」此主題就反覆地縈繞於作品中。

 

2010年其於豊島上的海邊小屋內,錄製著世界人們的心跳,將心跳轉化為可見的燈光,在心臟音檔案室(Les Archives du coeur),你可以進入錄音間,錄下自己的心跳,隱喻記憶在一次次的跳動間,熨燙撫平深藏於記憶皺折中的隱隱作痛。

 

地址:香川県小豆郡土庄町豊島唐櫃2801

 

豊島橫尾館

佇立家浦港口旁,由備受矚目的日本新生代建築師永山祐子打造的豊島橫尾館(Teshima Yokoo House),門口那面紅色玻璃窗,似乎搶先透露了不尋常的藝術氣氛,美術館專門展示日本普普藝術先鋒橫尾忠則的作品,與三島由紀夫、大島渚相熟的他,與草間彌生在世界都佔有重要的藝術地位,來到豊島,不可不看。

 

地址:香川県小豆郡土庄町豊島家浦2359

 

無人勝出─多重籃框

西班牙藝術家組合Llobet&Pons,以豊島的造型為籃板,裝了六個高低不一的籃網,讓旅客自由取球隨便投籃,可自訂規則,或者放棄規則吧,反正投進都算,人人平等,不需輸贏高下。


 
島廚房

由安部良設計的開放式餐廳,大屋頂環抱下桌子位於半戶外空間。島上女性居民與丸之內飯店大廚合作開發原創菜色。使用大量當地產魚類、蔬菜烹調的菜色備受好評。此外,陽台上隨時舉辦音樂演奏、舞蹈或研習會等活動。以藝術與美食搭起人與人間的橋樑,成為島上的交流平台。

 

犬島

犬島的兩大看點,第一為犬島精煉所美術館,原為廢棄將近百年的煉銅廠,2007年列入日本近代化產業遺產保存後,重新活化再生為具有藝術價值的美術館。第二則是日本建築師妹島和世所建造的六座再造現代建築群與裝置藝術,讓老村落裡曾經靜止的時光,因新藝術的力量再次復甦。

 

犬島精煉所美術館

將近代化產業遺產的煉銅廠遺址再生成美術館!在2011年獲得日本建築學會賞的建築師三分一博志,正是以犬島精練所美術館獲獎。他與藝術家柳幸典合作,由柳幸典負責館內的裝置藝術作品,柳幸典以極力對抗日本現代化的代表人物三島由紀夫為創作精神,將三島由紀夫在東京舊居拆解後的材料,組構為作品「英雄乾電池」。

 

建築師三分一博志則盡可能地保留這座煉銅廠的原貌,認為「建築是地球一部分」的他,導入高純度的淨水系統、運用煙囪效應讓風自然流動,降低能源消耗。三分一博志與柳幸典透過美術館反抗批判現代化,讓世界再度認識這座只有50人的島嶼。

 

發電廠跡址

參觀犬島精煉所美術館之後,別錯過深入後方的發電廠遺跡,高達數十米的煙囪與紅磚廠房外牆,百年前建造後因煉銅業蕭條未曾啟用棄置至今。

 

地址:岡山県岡山市東区犬島327-4

 

犬島家計劃

由日本知名策展人長谷川祐子策劃,建築大師妹島和世負責建築設計及施作。犬島家計劃(家プロジェクト)一直是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亮點之一,今年也有全新藝術家與妹島的建築語言交互對話。

 

已佇立兩百年的老建物,在建築師妹島和世的設計下,重新裝修為藝廊。而下平千夏的創作《Ether》讓顏色明亮的水線,於空中繁密交錯,就像彩帶一樣,把參觀者和空間牽繫在一起。刻意選擇這種建築工程用來標示水平的線段,正期盼與在地注重工藝的背景相契合。

 

小豆島

小豆島是瀨戶內海上的第二大島,上了小豆島,台灣藝術家王文志與林舜龍的全新作品將在此登場,可說是台灣藝術迷必朝聖的島嶼!

 

太陽的贈禮

港口地標為韓國藝術家崔正化的迎賓作品《太陽的贈禮》,以小豆島盛產的橄欖樹為題,將橄欖樹葉作成一頂桂冠,葉子上雕刻著島民關於未來夢想的留言。

 

STAR ANGER

日本當代藝術家矢延憲司所創作,「STAR ANGER」彷彿從神話中具象的金屬神龍,盤踞在港口的燈塔上,作為守護坂手港的象徵,也是讓旅人們在離島之前獲得驚喜的最後一站。

 

小豆島之木

廢棄的工廠內,巨大的樹根盤旋空中,讓人彷彿走進地下隧道,窺見植物的百年茁壯。其為該島北海岸挖出的木料,竹腰耕平說,過去這棵樹得以生長,是因島上的人口外流。現在人民回來了,它就被伐倒,而埋沒的樹根,必然保存著這一路以來的記憶吧。他選擇讓人們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再次與之相遇,透過凝視,召喚長年間,屬於人和樹木的感情。

 

醬油

目前小豆島尚存醬油工廠約20家,少數百年工廠重新進行品牌活化,設計出更具現代感的瓶身設計,例如金兩醬油的人物插畫瓶標設計,十分受到遊客喜愛。


男木島

男木島最著名的「ONBA」(オンバ)原意為乳母車,其歷史悠遠,源於小村山路的高低段差大且狹窄曲折,加以島民年事高,搬運貨物或日用品爬坡相當吃力,推車便成為家家戶戶必備的工具車。

 

步行的方舟

藝術家山口啟介以聖經諾亞方舟的故事為靈感,打造了藍、白雙色的步行方舟,順著他們的行走,帶我們看見海。為了讓作品融入大海藍天,四座山頭塗上白色與青色的方舟,視覺化了意欲渡海的步行姿態。並朝向磐城邁開步伐,集氣鎮壓災禍的祈福心意。

 

漆之家

由當地的漆藝術家參加,運用香川傳統漆藝技法改裝了木造房屋。憑藉黑、白、紅、青等色彩豐富的香川漆藝特徵,讓人感受其深度內涵。使用5種技法鑲嵌的大門鑲板也不容錯過。

 

房間裡的房間

房間內出現90度迴轉的房間,原為塌塌米的地面變成牆壁,凹間(床之間)位於地面,又可以從彷如天花板的牆壁眺望屋外的不可思議空間。

 

 

沙彌島

天空織網

由藝術家五十嵐靖晃所打造的天空織網(そらあみ<島巡り>),在沙彌島、瀨居島、與島、岩黑島、櫃石島的五島舉辦工作坊。與漁民及島民們一起編織漁網,串聯起人與人之間,大海及島嶼的記憶。


藝術成為旅人們下一趟旅行目的,趁著2019瀨戶內國際藝術季到來,巡遊直島、豊島、犬島、小豆島或男木島之間,進行一趟海與藝術的跳島冒險吧!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2019」(Setouchi Triennale 2019)

展覽時間:

春天:2019年4月26日(五)-5月26日(日)

夏天:2019年7月19日(五)-8月25日(日)

秋天:2019年9月28日(六)-11月4日(一)

官網:https://setouchi-artfest.jp/

 

圖片: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Benesse Artsite

內文整理自La Vie各期相關雜誌,非經授權,請勿擅自轉載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蘇匯宇《三廳電影》入圍2025柏林影展!從美術館展覽到影展長片,邀觀眾共創顛覆影像製作方式

蘇匯宇《三廳電影》入圍2025柏林影展!從美術館展覽到影展長片,邀觀眾共創顛覆影像製作方式

新媒體藝術家蘇匯宇的最新長片作品《三廳電影》(The Trio Hall)入圍2025年柏林影展Forum單元,將於2月舉辦世界首映。這部誕生自美術館的作品,以瓊瑤式浪漫文藝類型片為靈感,顛覆觀眾的功能與角色,讓觀眾化身參與者及共製者,產出一部呼應尖銳的社會議題的政治喜劇。

蘇匯宇長期以來打造出其獨特的藝術實踐,創造懸置於公共和私密領域、擬像和現實、紀實和虛構之間的巨型沉浸式多媒體裝置,巧妙地使用檔案材料,運用「補拍」(Re-shooting)做為美學策略,創作出重塑現實的新作品,重新檢視過往歷史、禁忌、遭受誤解的人物和事件,並且通常是指涉著臺灣的歷史與社會。

《三廳電影》:觀眾成為電影的製造者

長片《三廳電影》誕生自蘇匯宇在台北當代館的同名個展《三廳電影》。2022年,當代館邀請蘇匯宇策劃一個關於視覺藝術、電影與表演交會貫穿的展覽,希望促進觀眾對於藝術的多元理解與交流。在這樣的背景下,蘇匯宇以《三廳電影》為主題,引用1970年代末期的通俗電影名詞「三廳電影」(又稱三廳戲),隱喻政治、社會與藝術之間隱晦的交互作用,並設計了「打開電影製作」的展覽體驗。

蘇匯宇《三廳電影》入圍2025柏林影展!從美術館展覽到影展長片,邀觀眾共創顛覆影像製作方式
蘇匯宇《三廳電影》(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靖像有限公司)

《三廳電影》展覽開放大量觀眾親身參與,成為電影的製造者。在兩半月的展覽期間,蘇匯宇也向現場觀眾持續展示初剪的影片,以及多場現場表演與數個獨立的錄像作品。

誠如藝術家自述:「這場展覽是一個電影/展覽(Cinematic Exhibition),或其實就是一個影視生產場域。從分鏡手稿、製片會議、甄選、排練、武術指導、排舞、編曲乃至拍攝現場,都將是觀眾得以體驗的過程。最終,一支充滿尖銳議題與地獄梗的政治喜劇將在展覽尾聲誕生。這一切經歷是一個階段性的總結——我們何不將沙文主義、殖民、冷戰、流行文化、大眾媒介、科技與眼前迫切危機到困境一次性的予以解決?」

蘇匯宇《三廳電影》入圍2025柏林影展!從美術館展覽到影展長片,邀觀眾共創顛覆影像製作方式
蘇匯宇《三廳電影》(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靖像有限公司)

在最終產出的長片中,蘇匯宇運用一系列新創作的攝影影像和裝置,將過去和現在、東西方軍國主義、電視節目和雜誌、「紅綠藍」及「紅黃藍」色彩系統、各類標誌、現代主義式的懷舊元素、藝術典故和援引語錄,從杜象到歐普藝術、從凱吉到白南準等符號,形成一幅諷刺拼貼。

蘇匯宇《三廳電影》入圍2025柏林影展!從美術館展覽到影展長片,邀觀眾共創顛覆影像製作方式
蘇匯宇《三廳電影》(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靖像有限公司)
蘇匯宇《三廳電影》入圍2025柏林影展!從美術館展覽到影展長片,邀觀眾共創顛覆影像製作方式
蘇匯宇《三廳電影》(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靖像有限公司)

片中結合了多段於展覽期間所拍攝的影像,並以綜藝節目作為偽裝,探討當代社會的複雜性、地緣政治的緊張,並揭露歷史製造的「背面」。長片《三廳電影》不僅模糊了藝術媒介、手法與類型的定義,也令人期待該片來到影像製造的終點,是否會與展覽內容大相徑庭?

《三廳電影》將巡迴放映

《三廳電影》的製作,正如策展人歐金尼奧・維奧拉所言:「⋯⋯透過奇觀與所觸發的集體記憶,創造了觀眾和重現事件之間的認同感。」又或如藝評人游崴寫道:「在《三廳電影》開幕活動中,令人格外意識到的是:藝術家除了是導演,也在『扮演導演』。在當代藝術體制所給予的這個充滿後設色彩的作品框架中,觀看幾乎要超前影像生產,或換句話說,在影像在尚未成為影像之前,已被觀看所貫穿。」

蘇匯宇《三廳電影》入圍2025柏林影展!從美術館展覽到影展長片,邀觀眾共創顛覆影像製作方式
蘇匯宇《三廳電影》(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靖像有限公司)
蘇匯宇《三廳電影》入圍2025柏林影展!從美術館展覽到影展長片,邀觀眾共創顛覆影像製作方式
蘇匯宇運用一系列元素形成一幅諷刺拼貼(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靖像有限公司)

而當代館也宣布,將持續支持這個「永遠正在拍攝的計畫」,除了於2025年10月將與波哥大現代美術館合作其下一站巡迴展出,11月更將返回臺北,放映其最新版本。

蘇匯宇《三廳電影》入圍2025柏林影展!從美術館展覽到影展長片,邀觀眾共創顛覆影像製作方式
蘇匯宇《三廳電影》海報(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靖像有限公司)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再現中央公園7500座橘紅色大門!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經典之作《The Gates》20週年特展

再現中央公園7500座橘紅色大門!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經典之作《The Gates》20週年特展

20年前的紐約中央公園,佇立著綿延數十公里的橘紅色門框,透著光的布幔在雪地中飄揚。這個在當時為市民帶來震撼感受的作品,出自藝術家組合克里斯多和珍妮克勞德(Christo and Jeanne-Claude);如今,壯觀的七千多座大門雖不復見,卻在即將開展的《The Gates與紐約未竟之作》(The Gates and Unrealized Projects for New York City)中能夠身歷其境體驗!

「包裹」世界的藝術家夫妻檔

藝術家夫妻檔克里斯多珍妮克勞德有著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巧合背景,克里斯多出生於保加利亞、珍妮克勞德則出生於摩洛哥,兩人於1964年遷居至美國紐約。

克里斯多在求學時期學習繪畫、雕塑、建築與裝飾藝術,認識珍妮克勞德後,兩人於1961年首次合作,於德國科隆港打造戶外臨時藝術作品《Stacked Oil Barrels and Dockside Packages》。自此之後,兩人便一直合作無間,持續創作各項公共藝術與室內裝置作品。

再現中央公園7500座橘紅色大門!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經典之作《The Gates》20週年特展
克里斯多和珍妮克勞德(圖片來源: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兩人在世期間,於全世界各地進行許多宏大的藝術計畫,最著名的便是以帆布「包裹」著名地標的系列作品,巴黎凱旋門、巴黎新橋、雪梨海岸、柏林國會大廈都曾參與其中。除此之外,還有大型地景藝術作品如《Running Fence》、《Surrounded Islands》、《The Umbrellas》、《The Floating Piers》、《The London Mastaba》等。

延伸閱讀:2021被包裹的凱旋門!盤點藝術家Christo and Jeanne-Claude遍佈全球的8件地景藝術

再現中央公園7500座橘紅色大門!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經典之作《The Gates》20週年特展
《L'Arc de Triomphe, Wrapped》,2021,巴黎(圖片來源: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再現中央公園7500座橘紅色大門!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經典之作《The Gates》20週年特展
《Surrounded Islands》,1983,邁阿密(圖片來源: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再現中央公園7500座橘紅色大門!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經典之作《The Gates》20週年特展
《The Umbrellas》,1991,美國與日本(圖片來源: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20年後,重現中央公園的7500道門

《The Gates》為克里斯多與珍妮克勞德於2005年為紐約中央公園所創作的公共藝術作品,該作品在全長37公里的步道兩側,架起多達7,503個橘紅色門框,並覆蓋上同樣色調的布料,為這座地標性的公園帶來嶄新意象。適逢《The Gates》創作20週年,紐約藝術中心​​The Shed策劃《克里斯多與珍妮克勞德:The Gates與紐約未竟之作》展覽,以新世代的技術與媒介,為觀眾重現二十年前在中央公園的感受。

再現中央公園7500座橘紅色大門!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經典之作《The Gates》20週年特展
《The Gates》,2005,紐約(圖片來源: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再現中央公園7500座橘紅色大門!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經典之作《The Gates》20週年特展
該作品在全長37公里的步道兩側,架起多達7,503個橘紅色門框(圖片來源: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展覽的第一部分聚焦於《The Gates》本身,展出克里斯多的一系列相關作品,包括素描、模型、如今尚存的部分零件、照片與影片等。展覽還攜手XR工作室Dirt Empire與Pixels Pixels,運用虛擬動畫模型重現壯觀的《The Gates》,並帶領觀眾認識作品背後的故事,理解藝術家歷經25年的協商,終於得以將創作計畫付諸實現的過程。

再現中央公園7500座橘紅色大門!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經典之作《The Gates》20週年特展
展覽展出克里斯多的一系列相關作品,包括素描、模型、如今尚存的部分零件、照片與影片等(圖片來源: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再現中央公園7500座橘紅色大門!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經典之作《The Gates》20週年特展
克里斯多為《The Gates》繪製的素描(圖片來源: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再現中央公園7500座橘紅色大門!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經典之作《The Gates》20週年特展
展覽運用虛擬動畫模型重現壯觀的《The Gates》(圖片來源:The Shed)

展覽的第二部分,則揭開克里斯多與珍妮克勞德生前未完成的多個創作計畫。這些計畫凸顯了兩位藝術家與紐約的深厚情感連結,以及他們的雄心壯志與創新精神。觀眾將能從素描、模型等展品中想像這些未竟之作,也能一窺平時少見的、大型公共藝術背後的創作思考。

再現中央公園7500座橘紅色大門!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經典之作《The Gates》20週年特展
藝術家原先在東京進行《The Daiba Project》,然後來和參與團隊產生意見分歧,並取消計畫(圖片來源: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再現中央公園7500座橘紅色大門!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經典之作《The Gates》20週年特展
藝術家曾於1969年提出將《Wrapped Tree》計畫實踐於巴黎香榭麗舍大道(圖片來源: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克里斯多與珍妮克勞德:The Gates與紐約未實踐之作》 (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The Gates and Unrealized Projects for New York City)

展覽日期|February 12 – March 23, 2025
展覽地點|The Shed(545 W 30th St, New York, NY 10001美國)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