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夕陽餘暉灑落在淡水河口,「淡江大橋」將以輕盈而堅毅的姿態,串起淡水與八里之間的天際線。這座預計2026年5月12日通車的橋梁,不只是交通工程的巨作,更是已逝建築大師札哈·哈蒂(Zaha Hadid)留給台灣與世界的詩意遺產!
建築女爵遺作,淡江大橋設計亮點
淡江大橋是台灣首座透過國際競圖選出的橋梁設計,2015年時,由中興工程顧問公司與德國 Leonhardt, Andrä and Partner組成之團隊,邀來Zaha Hadid、Patrik Schumacher兩人引領的Zaha Hadid Architects(ZHA建築師事務所)協助主橋段設計,其提出的「夜半舞者靜謐時」建築方案,從6組參與競圖團隊中脫穎而出。

▸ 以雲門舞者躍動姿態為靈感
淡江大橋延續Zaha標誌的建築風格,以流動線條挑戰傳統,將建築轉化為雕塑般的空間語言,而淡江大橋正是她思想的延伸。團隊從夕照美景、雲門舞者跳躍向上的律動舞姿,以及對觀音山宗教禮讚為靈感,提出一個將建築藝術和工程技術融為一體,形塑出獨具一格、全世界最大的單塔不對稱斜張橋設計。
從遠處看,淡江大橋將宛如優雅舞者,線條隨風而起,白日時與藍天雲朵構成畫面,夜幕低垂時則在燈光映照下,化作水面上的光影之舞。

▸ 雙手合十,代表祈福的橋塔設計
淡水夕照是許多台北人的共同回憶,也是跨越淡水河口的淡江大橋在設計上的難題。淡江大橋總長920公尺、主橋塔高211公尺、主跨距450公尺,完工後將會是全世界最大的單塔不對稱斜張橋。
為了留下美麗夕照,ZHA團隊選擇只用單一橋塔的單塔斜張橋的形式,以支撐920公尺長的大橋,避免雙塔所形成的巨大視覺衝擊及地景破壞,並減少落墩數,降低對於生態系統的巨大衝擊。而座落河道中央偏淡水一側,有如雙手合十,象徵著祈福之意的中央橋塔,其向上延展的樣貌,如同浴火重生的鳳凰般,昂翅向天際飛翔。

▸ 橋梁燈光設計美學
至於淡江大橋何時看最美?在設計時,團隊就充分考慮到橋體外觀在日落、黃昏和夜間這三個不同時段與周邊環境的呼應性。夕陽西下時,燈桿將有溫暖琥珀色光澤,呈現出細微的色彩漸變效果;燈桿與橋面交界處略顯明亮,而隨著燈桿逐漸向上延伸,其頂部將漸漸淡出,彷彿消失在夜色中,恰如夕陽的光芒緩緩消失在天際一般。

黃昏時,橋面中央部分的底側被光雕照明所點亮,整個橋體在水平方向上流暢的造型,則優雅地倒映在水面。入夜後,燈桿和橋面底側將被照亮;燈桿沐浴在柔光中,且在頂部形成光暈。
整座橋梁呈現出妙趣橫生的書法效果,瞬間便可在人們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彰顯出一座地標性橋梁所具有的魅力。
另外,不同季節也會展現出不同的燈光色調,例如在冬季時以暖色系為主,炎熱的夏季則以清爽的色調與環境取得平衡,塑造出橋梁的不同風貌。

▸ 大幅縮短交通時程
如今歷時7年時間,淡江大橋工程邁入最後關鍵階段,在2025年9月16日將最後一塊閉合節塊合龍,連接起淡水、八里兩端。啟用後,長達450公尺的主跨,將規劃專用車道、自行車道與人行步道,使八里與淡水之間的行車距離縮短15公里,為過河的旅程節省約 25 分鐘,加上分擔原有關渡大橋5公里上游約 30% 的交通量,以及舒緩台二線竹圍路段17%交通負載量,大幅改善北海岸的整體交通網絡外,也同時提升區域與台北港、桃園國際機場的可達性。
淡江大橋預計在2026年5月12日正式通車,屆時除了將成為台灣新地標外,也讓世人見證這座全世界跨距最長的單塔不對稱斜張橋,不僅展現結構工程的突破,也彰顯力與美的和諧。

資料來源|Zaha Hadid Architects、交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