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民宿體驗之旅-到鄉間遊玩!

日本民宿體驗之旅──到鄉間遊玩!

你我生活中一定都有熱中日本的「鐵粉」朋友,飛東京就像搭高鐵一樣頻繁,網站Hotels.com公布2015年「亞洲首選旅遊目的地」預測調查,日本是最多人去的亞洲景點,東京當然排行榜首;大阪次之;京都則列第十名。而從美國CNBC新聞台數據來看,2014年外國人到日本的次數增加了28%,今年還會持續增高。


但逐漸熟悉日本景點的你,是否渴望著旅遊書上沒有的路線?赴日旅遊促進活動「Visit Japan」提出「到鄉間遊玩」的主題旅行,邀你暫別銀座、丸之內的優雅血拚、博多的自豪美食、愛媛的人氣溫泉,跳脫關東關西的路線框架,來到富饒美麗的田園風景,這裡有最新鮮的水果和來自山林的恩惠,最無可取代的,是那些居民的笑容

 

飯豊町 ‧ 從旅行中重新學「 珍惜 」

「鄉下老鼠被嚇出一身冷汗,思考了一陣,緩緩戴上帽子,對城市老鼠說:『雖然這裡有漂亮的房子和美味的食物,但這種緊張生活我受不了,我要回鄉下好好吃一頓飯,儘管簡單平凡,卻更自由自在。』」說罷,鄉下老鼠就收拾包袱揮別了大都市。

 

一則人人能倒背如流的童話,卻沒有多少成年人能真正放入自己的生命價值觀。

 

「不管是鄉下或城市,並沒有一個優劣對錯的問題,而是看到自己眼前所擁有的,並知足惜福才是富裕的人。」山形縣飯豊町觀光協會的二瓶裕基,接洽過不少來到飯豊町民宿旅行的外國人,其中有半數來自台灣,旅人們與民宿家庭經過幾天的相處、一同耕作、捕魚、用餐、遊戲,彼此的牽絆越發深刻,到了假期結束的那日,常覺得離別來得既倉促又感傷。即便語言不通,農村的慷慨大方與自由,使人感受樸實社會的濃濃幸福感,這是在都市不易感受到的心情。


311日本大地震中,飯豊町幸運沒有被波及,是日本東北極少數受眾神眷顧而無災情傳出的地方,該町主打「日本で最も美しい村」(日本最美麗的村莊)的口號,吸引渴望放鬆空間的忙碌現代人跟家人來體驗鄉間之旅,這家門前有小河,那家對面有山坡,對旅人們來說,夜幕低垂走在田間小路,閃閃如星的微弱街燈相伴,比起將黑夜變成白晝的霓虹燈管,更能喚起心中失落已久的鄉思。

 

MUST TRY

● 騎雪上摩托車
晚春來到,雪早已融,原本熟悉的山林綠意略帶浪漫霧氣的景致成了一片雪白,騎雪上摩托車是年初寒假最熱門的活動,另外還有體驗堆雪人、玩雪盆、坐雪上香蕉船,都是飯豊町的另一個風景。

 

● 日出而作
跟著農村主人一起早起耕作,款待你就像左鄰右舍般一同聊天,中午歇息時分享醃漬的茄子、清蒸當地特有小馬鈴薯等點心,依季節不同能體驗採收栗子、香菇、南瓜、紫蘇、茄子等農產品。

 

● 傳統花笠帽DIY
花笠帽是山形縣的著名的手工藝品,看起來就像斗笠,飯豊町的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會製作,也很樂意教導旅人這項當地絕活工藝,一到夏天,山形縣內各地就會跳起「花笠舞」,配合「花笠音頭」歌曲曲調,手拿紅花點綴的草帽跳著舞。

 

豊島‧ 在藝術之外的自然見習  

這處浮在瀨戶內海上的小島,全島周長約20公里,人口不滿1,000人,近年開始盛行島內民宿讓旅人體驗島上農村生活,而在一片樸實祥和的背後,豊島曾在1975年香川縣政府許可下,被傾倒六十萬噸有毒產業廢棄物,直到1990年才被揭發,此時已造成嚴重汙染而受到環保人士關注,雖然現已抗爭成功,由政府負責將廢棄物進行無害處理,其背負的歷史傷痕卻難以抹滅,不過,這些歷史反而成為豊島的觀光特色,使知名策展人北川富朗力爭讓豊島加入藝術祭,於是,島上同時存在建自休耕的棚田,讓風、聲音與光進到建築的「豊島美術館」,以及自私人性造就的「廢棄物非法傾倒現場」,透過「垃圾」的寓意,該現場也成為民宿體驗的必訪行程,重新敘述豊島的過去與現在,此島的農村民宿體驗之旅,會讓人覺得世界好像沒這麼糟,別輕易氣餒放棄,仍有許多美麗的事物值得追尋,就像這座豐盈之島的蛻變史。

 

MUST TRY

● 到田村家民宿採草莓
豊島栽培的新鮮橘子、檸檬及草苺相當出名,每年11月至6月是溫室栽培草莓的採收日,種植草莓的農家民宿「田村家」位在家浦港附近步行1分鐘距離,位置絕佳,民宿內有3間房間,無論是家族、情侶或是一個人都能夠居住。

 

● 跟著角石先生去磯釣
豊島資深漁民角石先生被譽為「ママカリ釣り名人」(釣青花魚達人),ママカリ是岡山特產的青花魚,隨著季節不同會做成生魚片、鹽燒或是醃漬,來到角石先生與妻子經營的民宿,你能跟著他一起去磯釣,他會熱情提供給你釣竿,酌量收取魚餌費用,免費教你數十年累積的釣魚功夫,並在晚餐時品嚐自己的成果。

 

豊島西側的歷史傷痕
每人2,000日圓,是學得垃圾處理前車之鑑的價格,豊島區廢棄物非法傾倒現場已開放參觀,是島上9間豊島民宿的共同行程,島上長達16年的非法傾倒造成生態破壞,讓整座豊島的西北角寸草不生,現在已經慢慢進行無害處理。

 

青森, 深入各種農作生活  

打西瓜、抓泥鰍這些幾乎只能在小學繪本上看到的舊時回憶,在青森縣的七町卻是再日常不過的鄉下生活,該縣積極推動給外國人的農家生活體驗,經過幾天的餐餐款待與熱情相處,離村時讓人落下溫馨又感動的淚水。透過農忙的經驗,讓旅人了解稻米、大蒜、迷你地瓜、山藥薯、蕃茄、高麗菜、白蘿蔔、米、白菜等各種食糧的製作過程,同時喚起人們關心日本農耕與自己的食識。

 

  里山,與自然共存的田園樂  

誰說「人為」就一定造成毀滅性的破壞?鑲嵌地景(Mosaic)是因人為開墾行為而產生,處在山林與平原之間的過渡帶,擁有住家、村落、耕地、池塘、溪流與山丘等混和地景,在日文稱為「里山」,由於低度開墾與森林保育,農地能有多樣的物種棲息,宛如現代桃花源,該詞雖源自日本,但全球各地皆有以此基本原則管理的永續案例,或說,昔日的農村生活,其實就是里山。然而,近年卻因過度開發而引發全球生態保育議題;2006年公視曾播出一部NHK紀錄片【里山─神秘的地球後花園】介紹琵琶湖周邊部落,讓台灣人意識到里山一詞與身處農村環境的比照,也影響了一部分台灣小農對自然農法的自主行動。


如何體驗里山的農村生活?2014年,「里山デイズ」甫在岡山縣美作市成立,該區的老齡化高達35.2%以上,一群年輕人卻從城市移居在鄉村開展旅遊活動,邀請世界各地旅人一同體驗林地農村生活,包含和當地農民或漁民工作、修剪樹枝、清除竹林與雜草、恢復原始林地多樣性,夜晚還能一邊烤肉、一邊欣賞天空的晚霞,再去野生動物園尋找鹿與野豬的蹤跡,隔天再登上岡山縣最高峰宇志郎山,悠然徒步山毛櫸的原始森林間,經歷古老修驗的聖地。

 

MUST TRY

● 福屋農場的小日子
沒有旅館和酒店的服務,卻給你回到外婆鄉下家的溫馨感受。足下的榻榻米散發著草香,餐桌上是以宇志郎山泉水「愛の水」煮成的手工麵與年糕、小米和大米的溫柔味道,預約也會安排適合宴會的大魚大肉與燒烤。

 

登上岡山縣最高峰
宇志郎山是以山岳佛教聖地而繁榮的岡山縣最高峰(海拔1,345m),被稱作靈山,至今仍保留女性不能登山的習俗。在傍晚前登頂,可以觀賞夕陽沉沒於ベルピール自然公園。

 

參與莊稼生長
陽光讓莊稼大豐收,種下一棵樹像點亮一盞燈,通過這些大自然的祝福,我們能夠永續生活,活著,就能感受到這感動。從每年4月到9月能體驗水稻種植和收穫,包括翻耕土壤與灌溉;5月到9月則是栽培營養價值高的小米;5月到8月則是在巨勢地區參與茶作;而各種葉菜與根莖、水果的栽培則供全年度體驗。

 

 

文 / 高麗音  圖片提供 / Visit Japan

 

【完整內容請見《LaVie》2015年05月號】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台中最美的皮拉提斯教室開幕!充滿知性、優雅力量的「Joshua Pilates」引進全台最完整Balanced Body實木核心床,結合精緻的課程設計與專業指導,為學員帶來全面提升個人體態、生活質感與健康美學意識的新型態皮拉提斯體驗,並藉此尋找屬於自己的內在和諧與力量。

皮拉提斯結合「約書亞樹」療癒能量

Joshua Pilates創辦人Annie在美國學習皮拉提斯多年,深刻體會到這項運動對身心靈的調和作用。在一次加州旅行中,她與友人造訪了一處滿是約書亞樹(Joshua Tree)的地方,其外型獨特,彷彿手臂一般向外延展,如同暗夜中的燈塔,為人們指引方向。Annie被當地的寧靜氛圍與療癒能量深深觸動,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和諧平靜。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Joshua Pilates一樓空間(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Joshua Pilates二樓空間(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Annie相信,皮拉提斯是身體、思想和精神的完整協調。回到臺中後,面對都市的喧囂與快速節奏,他決心打造一處能讓身心靈回歸平衡的空間,於是與友人共同創立了Joshua Pilates,誠摯邀請大家用好玩的方式,找到生活的美好平衡。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Annie決心打造一處能讓身心靈回歸平衡的空間,於是與友人共同創立了Joshua Pilates(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Joshua Pilates一樓空間(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覺察身體狀態,內化為生活方式

皮拉提斯是一種訓練肌群力量的運動,透過動作指導與身體自主意識的引導,在每個動作中保持對身體的感知,逐漸讓身體回到自然、正確的位姿,避免因長期不良姿勢所引發的肌肉不平衡、緊張或痠痛。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皮拉提斯透過動作指導與身體自主意識的引導,在每個動作中保持對身體的感知,逐漸讓身體回到自然、正確的位姿(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Joshua Pilates堅信,真正的健康不僅是體能上的鍛鍊,更關乎心靈的平衡與力量。透過覺察自身身體狀態,逐步矯正姿勢,學員們將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並將這樣的觀念與感受內化為日常生活習慣,讓身體自發性地保持最佳狀態。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Joshua Pilates堅信,真正的健康不僅是體能上的鍛鍊,更關乎心靈的平衡與力量(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重新定義「健康」,推廣身心靈深層連結

為了讓追求身心靈和諧的都市人享受質感與專業兼具的頂級訓練體驗,Joshua Pilates配備全台最多台的Balanced Body實木器械,可供團體課程學員同時使用;私人教練空間也配備全系列器械,包含少見的Springboard壁掛彈簧板,以及專為團課打造的塔架設備,提供學員更豐富且多元的課程選擇。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Joshua Pilates配備全台最多台的Balanced Body實木器械,可供團體課程學員同時使用(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一般教室少見的Springboard壁掛彈簧板(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Joshua Pilates期望以知性、優雅且充滿力量的品牌精神,帶來全面提升個人體態、生活質感與健康美學意識的新型態皮拉提斯體驗,為現代人重新定義「健康」,推廣以自主健康為核心的運動理念,讓身體、思想與心靈達到真正的連結,進而建立全方位的健康意識,並打造積極推廣健康意識的在地社群。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Joshua Pilates二樓教室空間(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Joshua Pilates

地址|台中市南屯區河南路四段188號
官網|www.joshuapilates.com
Instagram|@joshuapilates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步道與山林探索的再發現!0km 山物所「山友會」講座重點盤整,從生態到藝術的跨界視角

步道與山林探索的再發現!0km 山物所「山友會」講座重點盤整,從生態到藝術的跨界視角

由勤美集團與林業署攜手打造的「0km 山物所」,座落於台北市保存最完整的日式町屋群,在一方巷弄內重現山林景觀樣貌。每一季度於山物所現場,亦舉辦「山友會」講座,特邀跨界專業人士開講,透過知識科普或個人經驗分享,與關注台灣山林議題的聽眾們進行深度交流!

舉辦於「0km 山物所」的第3屆山友會會員講座,於去年10月登場,以「巡山之徑:步道與山林探索的再發現之旅」為題,邀請7位來自不同專業領域的講者,他們都熱愛台灣山林與百年步道,從公民運動、推廣教育、故事分享、藝術創作等不同視角,傳達對於這座島嶼自然的熱愛,與追求世代傳承、永續守護的美好心意。 以下盤整7位講者的演講重點,帶大家一同走進森林,認識與重新發現人與自然的關係:

0km 山物所一景。(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
0km 山物所一景。(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

(1)重新思考「砍伐森林」

「斯創教育工作群」執行長李芝瑩展示資料:台灣每年需要約600萬立方公尺木材,但自給率不到1%,幾乎完全依賴進口。這導致3大問題:進口木材常來自非法砍伐,對原產地生態造成破壞;運輸木材的碳排放對環境不利;全球政經不穩可能帶來木材供應風險。為解決這些問題,林業署自2017年起推動「國產材」計畫,希望到2028年將木材自給率提升至5%,並透過科學管理實現永續森林經營。

勤美集團與林業署攜手打造的「0km 山物所」,也保留許多植物生態。(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
勤美集團與林業署攜手打造的「0km 山物所」,也保留許多植物生態。(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

李芝瑩表示,社會大眾對砍伐森林的直觀反應常是負面的。但森林其實是一種可再生資源,只要經過合理經營,就可持續利用。台灣目前合法的砍伐區域以低海拔人工林為主,而非天然林。更重要的是,在當前世界追求減碳的趨勢下,木材比水泥與鋼筋更符合節能減碳需求,將可在台灣推動淨零轉型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

(2)山林的文學啟發

「大凡整合規劃設計」景觀規劃師兼步道設計師李嘉智,在演講中分享他的親身經歷。他回憶起個人第一次雪山之旅,獨自面對挑戰與未知,在風雨欲來的高山中學會了敬畏與順應,也體悟生命中的無常與堅韌。那段旅程像是一場靈魂的洗禮,啟發他對山林的熱愛與思考。

有趣的是,他提及了自己從閱讀中得到的啟發,例如川端康成的《山之聲》曾提到:「每片森林中都有屬於我們自己的樹。」每次進入山林,他都試圖尋找那棵樹,也尋找與自然共鳴的自我。村上春樹更在《挪威的森林》裡寫道:「每個人都有一片屬於自己的森林,即使我們從未踏足其中,它依然存在。」山林就像人類心靈的棲息地,也是文化與自然交融的場所。

(3)步行是一種低門檻的公民行動

由「千里步道協會」執行長周聖心帶領的步道運動,從2006年開始,經過近20年的推動,成功將步道運動打造為一場大型的公民行動。協會鼓勵一般大眾從徒步旅行開始,藉由步行更深入認識這塊土地,讓自己從「消費者」轉變為「守護者」的角色。

 周聖心表示,「步行」其實就是一種低門檻的公民行動。以20243月協會舉辦的「海岸山脈浪遊縱谷」活動為例,帶領參與者從台東池上走到花蓮,途經田埂、山脈與部落,聆聽阿美族、客家人與漢人的故事,感受土地的多元文化。協會亦於2012年開設「步道學」課程,結合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推廣步道修復與環境調查。目前已舉辦29期課程,並提倡聘用在地工班修繕步道,創造就業機會,同時傳承工匠技藝,保護步道文化。

(4)台灣特有的「有人的山林」

現任「山盟公益協會」監事,同時也是攝影師的雪羊,分享了10年來登山旅程中的心得與成長。雪羊強調,與歐美荒野不同,台灣的山林不僅是自然景觀,更是一座與土地、文化對話的平台,富含人文歷史。他多次在原住民朋友的指引下,探訪深山部落,例如沿著馬遠部落的遷徙路徑走訪其老家 Takibakha(布農族語)。在一次又一次的探訪中,他深入了解山林作為生活靈魂的意義,並認識到尊重與共鳴的重要性。

從台灣群峰繼續向海外冒險,雪羊也在攀登中亞列寧峰等國際挑戰中,重新審視自己登山的初衷。他認為,登山並非追求英雄式成就,而是成為一位忠實的講述者,將山林的故事與感動傳遞給更多人。而登山也不僅是一場體能的挑戰,更是心靈探索與文化交融的旅程。台灣擁有獨特的「有人的山林」,這是一份值得珍視與守護的財富。

(5)如何透過策展傳達在地文化?

「孩在 Hi! Kidult」近年透過工藝創作的方式策展,藉以傳達在地文化的獨特魅力。總策劃林心恬首先分享2024年於自來水博物館園區舉辦的展覽「獵島計畫」(Hunter Island),巨型版畫作品「考古化石-岩層說」,將紙漿與雕刻結合,以層層堆疊的手法,重現不同年代的考古地層;以馬祖海域奇景「藍眼淚」為靈感發想的作品「藍眼淚-時間的軌跡」,運用複合媒材結合傳統編織技法,加上燈光特效,將原本黑夜海上的藍色奇景,開展於空間上方,觀眾經過時頭頂彷彿空中銀河,奇幻重現馬祖海域特色。

她也介紹如何透過策展重現地方文化,例如與文化部合作的「芝味祭」,運用當代藝術與數位科技,深入挖掘三芝地方的文化特色。三芝因為地理環境相對隔絕,至今仍留存傳統生活方式,流傳數代的大道公信仰,透過當地數個庄頭輪流祭祀,讓信仰與生活結合。策展團隊於是擷取大道公形象,作為導覽三芝當地各景點的代表,並與LINE結合,運用數位科技與社群推廣,讓外地參觀者能更深入感受地方文化的豐富內涵。

(6)用藝術探索山林多樣性

「木直牛勿 plant practice」品牌主理人暨植物藝術家 Hsin ,擅長以壓克力和水彩為創作媒材,台灣自然風景為靈感來源。2022年起開啟了「近山計畫」創作主題,以「海拔」為分界,針對低、中、高海拔地區,系統性探索台灣山林風貌,藉由畫作來記錄台灣山林的多樣性景觀。

「近山計畫」著眼於台灣山脈的整體性,Hsin透過五感捕捉各海拔區域的不同特質:低海拔靠近平地,蘊含日常生活的親切景象;中海拔有著霧氣繚繞與迷人的森林層次;高海拔則呈現群峰遼闊與湖泊純淨的景致。這些不同特質都被 Hsin 巧妙融入作品,例如她描繪了高山中的山屋或低海拔與都市的緊密連結,在在展現人與山之間不同的距離。

(7)淡蘭古道的爬山「生活感」

平日任職於中研院分生所、從事動物研究的吳雲天,同時也是登山愛好者。在這次演講中,他分享了淡蘭古道的獨特魅力。淡蘭古道的歷史可追溯至1897年日本接管台灣後繪製的地圖。當時的古道是連接台北城、大稻埕、艋舺與基隆的重要交通路徑,經過如今的南港、小巨蛋等地區,最終通往瑞芳、草嶺等地。

這條總長約200公里的古道分為北、中、南三路,串聯茶葉運輸、礦產開採與居民生活等文化痕跡。吳雲天強調,淡蘭古道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同時具備深厚的歷史意義與自然生態價值。例如,日治時期的博物學家曾在此地發現多種台灣特有種植物,如石碇佛甲草,甚至還能見到穿山甲等珍稀動物,部分區域更設有生態保護區。若想要更深入了解淡蘭古道,吳雲天推薦使用「台灣百年歷史地圖網站」作為探索工具,透過地圖的透明化功能,能對比古今地貌的變遷。他呼籲人們親自踏上古道,用雙腳感受它的魅力,挖掘更多自然與人文的故事。

吳雲天於0km 山物所演講。(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
吳雲天於0km 山物所演講。(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

資料、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文字整理|張以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