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相機送信去!台南郵差攝影師李翔紀錄家鄉最美人情味

帶著相機送信去──郵差李翔紀錄台南鄉間最美人情味!_01

當熟悉的檔車噗噗聲響起,

那聲響劃過靜悄悄的農田、魚塭、庄頭,

郵差除了送信以外,還可以做些什麼?

一名用相機寫日記的郵差,藉由當地的溫暖人情獲得療癒,

而他所分享的點點滴滴,也記下了台灣鄉道的可愛。

 

李翔有個綽號叫「差差」,因為他是一名郵差。李翔在善化郵局當郵差已經當了12年,負責送善化和安定兩個地方的信。倘若要談論「路」的話, 郵差可以說是這一領域的專家,任何一條在地圖上或不在地圖上的道路, 只要有人家居住,有掛牌地址,都在他們踏路的範圍。

 

可是,李翔又有那麼一點不同,他算是一名非典型的郵差,他利用空檔時間拍照分享工作途中的所見景致,使他成為擁有5萬多名追蹤者的Instagramer。郵差是他的工作,攝影是他的興趣,當兩者碰撞在一起,就成了一種另類的在地紀錄。

 

靠人情味找方向

李翔的工作從熱鬧的市區出發,沿途穿過荒涼的田區與魚塭,一天要騎上60公里。「只要離開了大街,郊區就是農業保護地,那裡有很農村的聚落、老厝、牛墟市集,對比相當強烈。」他說。 郵差所服務的範圍不見得都在家鄉,像李翔也不住在善化,但因送信的關係,使他漸漸成為在地的一份子。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李翔(@rookie030)分享的貼文 張貼


舉例來說,當地人常用的鄰里稱號,對郵差來說是必備知識。尤其是無路名區域,像是牛莊、蘇厝、鄭拐、東勢寮等, 不知年代傳襲下來的稱呼方式,可能取自風土特徵或族姓人家,唸起來有著濃濃的在地氣息。一行短短的地址,代表著當地人對故鄉的辨認方法。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李翔(@rookie030)分享的貼文 張貼


偶爾,也是會遇到寫錯地址、門牌整編、找不到路的情況,這時候當地居民的人際網絡系統,就是最有用的「活導航」。誰是誰的親戚、誰不住這裡了、誰可以來代收⋯⋯就像電影《海角七號》裡老線民與綠色偵探聯手辦案,讓無法投遞的信件又獲得重生。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李翔(@rookie030)分享的貼文 張貼


把送信當成巡田水

在所有郵件種類中,水電單是所有菜鳥郵差都必須經歷的基礎訓練,必定得送上幾回之後,才能算是摸熟在地,可以獨當一面。在日復一日的行路中,郵差送信就彷彿農人巡田水那般。每月一次的水電單投遞,也成為鄉下空屋的定期拜訪。「今天的雜草還是那樣有精神啊!」、「能撐過颱風真不容易!」、「你沒被拆掉真是太好了。」面對無人應門的老房子,短短交付過程上演的內心戲,加深了李翔對老房子的關懷。

 

可是,在熟悉的日子、熟悉的路徑、 熟悉的位址,有時老屋卻躺成一片瓦礫,終在歲月摧殘下靜息。離別無預警地來到,而郵差身為一位路人甲,卻只能投遞無言,用背影說再見。

 

「郵差是一份很辛苦又孤獨的工作, 從分揀、送件到排路順,所有工作幾乎都是獨自作業,也不像上班族有交換八卦情報的茶水時間 ⋯⋯」李翔說,在開始玩攝影之前,郵差對他來說是一份單純的工作,直到攝影引導他去注意身邊的風景,才覺得有這些可愛的阿公、阿嬤陪著,這份工作再累也無所謂了。


帶著相機送信去──郵差李翔紀錄台南鄉間最美人情味!_05

帶著相機送信去──郵差李翔紀錄台南鄉間最美人情味!_03

帶著相機送信去──郵差李翔紀錄台南鄉間最美人情味!_06

帶著相機送信去──郵差李翔紀錄台南鄉間最美人情味!_04

帶著相機送信去──郵差李翔紀錄台南鄉間最美人情味!_02


追蹤李翔

https://www.instagram.com/rookie030/

https://www.facebook.com/postman030/ 


Text / Funny L

Photo / 李翔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4徠卡LOBA攝影獎」特展登陸台北!鏡頭對準離散家園、綠色能源幕後,探索人與環境的關係

2024徠卡LOBA攝影獎Davide Monteleone、Maria Gutu!鏡頭對準荒涼家園、綠色能源幕後

由徠卡(Leica)舉辦、具國際指標及權威性的「LOBA 奧斯卡·巴納克攝影獎」,尤為青睞藉攝影探索人與環境之間關係的影像作品,2024年得主也不例外——摘下LOBA大獎的達維德·蒙泰利奧尼(Davide Monteleone),聚焦全球各地特定礦物的開採狀況,揭示了可再生能源對社會和生態造成的影響;新人獎得主瑪麗亞·古圖(Maria Gutu)則以人口外移嚴重的家鄉摩爾多瓦(Moldova)為背景,探索根源與家鄉的意義。即日起兩位得獎攝影師之作於台北徠卡之家展出。

2024徠卡LOBA攝影獎Davide Monteleone、Maria Gutu!鏡頭對準荒涼家園、綠色能源幕後
(圖片提供:徠卡 © Maria Gutu/Davide Monteleone)
2024徠卡LOBA攝影獎Davide Monteleone、Maria Gutu!鏡頭對準荒涼家園、綠色能源幕後
(圖片提供:徠卡)

《關鍵礦產——能源地貌》:揭開鮮為人知的綠色能源幕後

蒙泰利奧尼多年來專注於經濟、地緣政治等議題,此次奪下LOBA大獎的《關鍵礦產——能源地貌》,正是奠基於他對能源產業將重心轉向可再生能源所提出的質疑。現下世界各國致力發展再生能源,鈷、銅、鋰、鎳等是備受追捧的材料,《關鍵礦產——能源地貌》每個章節都聚焦於特定地區、特定礦物的開採情況:智利、剛果、印尼的銅、鈷、鋰,揭露常被忽略的供應鏈,並深入探討開採活動對地緣政治、社會及生態造成的複雜影響。

2024徠卡LOBA攝影獎Davide Monteleone、Maria Gutu!鏡頭對準荒涼家園、綠色能源幕後
(圖片提供:徠卡 © Davide Monteleone)
2024徠卡LOBA攝影獎Davide Monteleone、Maria Gutu!鏡頭對準荒涼家園、綠色能源幕後
(圖片提供:徠卡)

蒙泰利奧尼思考,新型態能源帶來的影響是否純粹正向?為了實現未來「乾淨可再生能源」的承諾,赤腳勞工使用簡便工具,在有安全疑慮的隧道中工作,卻未能獲得合理的收入,像是在剛果——電動車、智慧型手機所需鈷元素的主要產地,開採活動帶來的財務收益,大多都落到大公司的財庫,僅有少部分分配給礦工;此外開採也造成水源污染、土地毒害等環境問題。

2024徠卡LOBA攝影獎Davide Monteleone、Maria Gutu!鏡頭對準荒涼家園、綠色能源幕後
(圖片提供:徠卡 © Davide Monteleone)
2024徠卡LOBA攝影獎Davide Monteleone、Maria Gutu!鏡頭對準荒涼家園、綠色能源幕後
(圖片提供:徠卡 © Davide Monteleone)

《關鍵礦產——能源地貌》不只呈現當地自然風光和工業地景,攝影師也特別將鏡頭對準當地的產業工作者,將他們置於作品的核心,展現出豐富的敘事層次;並結合影像、影片、數據、地圖等素材,為觀眾建構完整視野,審視綠色能源轉型和資源公平分配等議題。

2024徠卡LOBA攝影獎Davide Monteleone、Maria Gutu!鏡頭對準荒涼家園、綠色能源幕後
(圖片提供:徠卡 © Davide Monteleone)
2024徠卡LOBA攝影獎Davide Monteleone、Maria Gutu!鏡頭對準荒涼家園、綠色能源幕後
(圖片提供:徠卡 © Davide Monteleone)

《家園》:為現實而分散,家是否仍是家?

出生於東歐小國莫爾達瓦(Moldova)的攝影師瑪麗亞·古圖(Maria Guțu),以《家園》為題,用一組乘載自身成長故事的動人肖像作品拿下LOBA新人獎。古圖從小由祖父母帶大,她的父母為了養家、謀求生計而離開本國工作,這樣的家庭故事在莫爾達瓦並不罕見——在過去20年,大約四分之一的人口離開這個位於東歐內陸的小國,留下的多是年紀太大無法出國工作的老人家,以及移居國外的人們的孩子。

2024徠卡LOBA攝影獎Davide Monteleone、Maria Gutu!鏡頭對準荒涼家園、綠色能源幕後
(圖片提供:徠卡 © Maria Guțu)
2024徠卡LOBA攝影獎Davide Monteleone、Maria Gutu!鏡頭對準荒涼家園、綠色能源幕後
(圖片提供:徠卡 © Maria Gutu)

作為「留下」的人,古圖常走訪莫爾達瓦的村莊,那裡靜謐的氛圍、淳樸自然的生活、人與土地和動物之間的深厚連結,都帶給她深刻的啟發,《家園》即是一系列當地人的日常生活紀錄,時間軸涵蓋2019年至2023年。古圖說:「我拍攝的這些孩子與青少年的生活讓我感同身受,因為我們的父母都在國外。我想透過作品表達一種對家庭、過去和簡單生活的懷念。」藉由富有詩意的視覺敘事,古圖探尋著根源和家園的意義,即使它們的意義在時間的推移之下早有了翻天覆地的轉變。

2024徠卡LOBA攝影獎Davide Monteleone、Maria Gutu!鏡頭對準荒涼家園、綠色能源幕後
(圖片提供:徠卡 © Maria Guțu)
2024徠卡LOBA攝影獎Davide Monteleone、Maria Gutu!鏡頭對準荒涼家園、綠色能源幕後
(圖片提供:徠卡 © Maria Gutu)

而之所以選擇黑白影像,源自古圖自小對黑白電影和老照片的迷戀,她說:「我關注的不是顏色,而是光線與人類的情感。」夢幻般的黑白照片彷彿記憶重現,畫面中的人物——無論是孩子、年輕人或老人家——目光時常投向遠方,似乎在尋找某種模糊不清的東西。他們在鏡頭前顯得困惑,有時絕望與困惑交織於臉龐,好像在思考著前景為何?下一步將走向何處?一股奇異的沉重感與憂傷籠罩著整件作品,情緒渲染力極強。

2024徠卡LOBA攝影獎Davide Monteleone、Maria Gutu!鏡頭對準荒涼家園、綠色能源幕後
(圖片提供:徠卡 © Maria Gutu)
2024徠卡LOBA攝影獎Davide Monteleone、Maria Gutu!鏡頭對準荒涼家園、綠色能源幕後
(圖片提供:徠卡 © Maria Gutu)

世界動盪,攝影是觸發反思的媒介

評審團表示,雖兩組得獎作品的表現手法不盡相同,但都契合LOBA的核心精神——透過攝影,圍繞著人與環境的關係展開討論,尤其在戰爭、危機和社會不安全感頻發的時期,攝影不僅是觸動人弦的媒介,也是記錄世界重大事件的工具,更激勵人們對自身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展開反思。

2024徠卡LOBA攝影獎Davide Monteleone、Maria Gutu!鏡頭對準荒涼家園、綠色能源幕後
(圖片提供:徠卡)
2024徠卡LOBA攝影獎Davide Monteleone、Maria Gutu!鏡頭對準荒涼家園、綠色能源幕後
(圖片提供:徠卡)

《徠卡LOBA攝影獎特展》

展覽地點|徠卡臺北畫廊(臺北市青田街6巷3號)

展覽日期|即日起至2025年4月7日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日 11:00-19:00

《國家地理女性經典影像展》松菸開展!「阿富汗少女」等100幅作品、跨越百年的女性生命故事

《國家地理女性經典影像展》松菸開展!「阿富汗少女」等100幅作品、跨越百年的女性生命故事

於松菸盛大開幕的《國家地理女性經典影像展》,是台灣首個以女性為主角的世界級影像展,集結100來自世界各地的女性群像,傳遞充滿愛、智慧與力量的女性生命故事。展期自2024年12月21日至2025年4月6日止。

《阿富汗少女》來台展出

《國家地理女性經典影像展》由翡冷翠文創策劃,從國家地理百萬影像資料庫中,精選出100幅、橫跨136年的影像,敘述世界各地女性在時代洪流中的堅毅力量。展覽如同一部流動的歷史長卷,90%的珍貴照片是首次與台灣觀眾見面,每一張都定格了在某個時代和社會背景下的女性境遇。

《國家地理女性經典影像展》松菸開展!「阿富汗少女」等100幅作品、跨越百年的女性生命故事
《國家地理女性經典影像展》入口區(圖片提供:翡冷翠文創)

亮點展品包括史帝夫·麥柯里(Steve McCurry)聞名全球的經典作品《阿富汗少女》,以及影響數代人的傳奇女飛行員、設計建造美國越戰紀念碑的華人建築師、首位無氧完攀14座8000米以上高峰的最強女登山家、保護瀕危動物的愛心人士等令人振奮的女性故事。

《國家地理女性經典影像展》松菸開展!「阿富汗少女」等100幅作品、跨越百年的女性生命故事
史帝夫·麥柯里(Steve McCurry)《阿富汗少女》(圖片提供:翡冷翠文創)

6大展區呈現女性生命故事

《國家地理女性經典影像展》共有六大展區,分別呈現不同面向的女性故事。第一個展區「JOY愉悅」展出一系列沉浸於歡樂之中的照片,凸顯出通往快樂的關鍵便是「找到自己熱愛的東西」;第二展區「BEAUTY美」強調廣闊視角的「美」,看見困境中的希望與美好;第三展區「LOVE愛」以藍色為主調,展現如天空般廣闊、如大海般深邃的愛,以及女性在其中的身影。

《國家地理女性經典影像展》松菸開展!「阿富汗少女」等100幅作品、跨越百年的女性生命故事
「JOY愉悅」展區(圖片提供:翡冷翠文創)
《國家地理女性經典影像展》松菸開展!「阿富汗少女」等100幅作品、跨越百年的女性生命故事
「BEAUTY美」展區(圖片提供:翡冷翠文創)
《國家地理女性經典影像展》松菸開展!「阿富汗少女」等100幅作品、跨越百年的女性生命故事
「LOVE愛」展區(圖片提供:翡冷翠文創)

第四展區「WISDOM智慧」聚焦充滿智慧與洞察力的女性,她們引領、學習、教育、傳承,在保護古老真理的同時,也發現新的真理;第五展區「STRENGTH力量」展現女性面對壓迫、剝奪和衝突時的堅毅與勇氣,也因此迎來機遇、勝利和重生;最後一個展區「HOPE希望」捕捉了女性在悲痛與逆境中的堅韌表現,令觀者感受到希望。

《國家地理女性經典影像展》松菸開展!「阿富汗少女」等100幅作品、跨越百年的女性生命故事
「WISDOM智慧」展區(圖片提供:翡冷翠文創)
《國家地理女性經典影像展》松菸開展!「阿富汗少女」等100幅作品、跨越百年的女性生命故事
「STRENGTH力量」展區(圖片提供:翡冷翠文創)
《國家地理女性經典影像展》松菸開展!「阿富汗少女」等100幅作品、跨越百年的女性生命故事
《國家地理女性經典影像展》展覽現場(圖片提供:翡冷翠文創)

國家地理女性經典影像展

展覽日期|2024.12.21至2025.4.06
展覽時間|週一到週日10:00–18:00(17:00停止售票、入場)
展覽地點|松山文創園區1號倉庫

更多展覽資訊與購票詳情,請見活動官網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