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顧問到底在做什麼?IKEA HOUSE幕後操刀者:讓品牌做真實的自己!

DESIGN & BRAND CONSULTANCY,讓品牌做真實的自己

設計顧問到底是在做什麼?顏色、字體、造型、風格⋯等,聽近年接連為IKEA house、雀客旅館、OVO京典衛浴、金色三麥操刀品牌計畫的PHDC兩位創辦人Shibo和Small娓娓道來每個案子的緣由及成果,談最多的反而不是那些創意細節,而是一個個關於互信的過程。十年前因為不想成為只做編輯排版的設計公司,而開啟了兩人做設計及品牌規劃之路,回首對照起點,原來重點一直很清楚:設計,只是一種工具和方法;風格,則是仰賴有效溝通

 

Q:當初為什麼會選擇這份工作?

Shibo & Small:我們在從紐約畢業時,就想創業了,最初想做的也是平面設計公司。回台灣後,決定先給自己三年時間到業界工作,觀察、了解台灣市場的生態與狀況,三年一到就離職創業。十幾年前台灣還沒有設計公司做品牌顧問,通常是廣告公司處理所有與品牌相關的事宜,其他設計公司專做編輯排版。我們想要做的更完整,從Logo、CI規劃,到品牌如何運用這些素材。只有這樣才能做出比較完整的品牌形象,所以創業時就這樣定位。

 

Q:兩位分別是時尚品牌經營和視覺設計背景,如何分工?

Shibo & Small:我們會先一起討論方向,設計部份由Shibo主導,Small負責整個品牌的走向及風格,以及該如何去經營。我們兩人的背景不同,但是加起來剛好就是一個品牌所需。此外,Small大學時的專長是會計,也能給客戶這方面的建議。財務是創業能否成功的關鍵,尤其新創品牌的業主,很多其實不知道該準備多少錢、預算如何分配、營運後會面臨什麼問題⋯⋯。

 

Q:這份工作最常見的迷思是什麼?

Shibo & Small:一個品牌要成功有太多因素,是條漫長的路,我們每個案子幾乎都是2∼3年時間。但很多業主會覺得2∼3個月就好,想的比較簡單,其實不太可能,我們通常會拉至少半年到1年時間。做設計很快,但是設計到了業主那邊時,他需要消化、吸收、執行。以包裝為例,拿到設計後,業主要找製作,如果要開發自己的規格,很花時間與細節。若是沒有接觸過設計公司的業主,對需要的費用不太了解,另外就是大家對創業的成本預估過低,或是覺得做online shop就好,實際上是因產品而異。我們會去研究客戶的產品,思考整體才開始做。

 

Q:你們的工作如何進行?

Shibo & Small:先聽取客戶簡報,了解他們對自己品牌的想法跟各種條件,例如:產品優勢、產品規劃、特殊專利或技術、未來的期望、競爭對手⋯⋯等,我們會引導,在過程中建立與客戶的信任度。前期以研究為主,70%的時間用在思考跟研究,30%做設計。

 

Q:工作進行的過程中,最關鍵部份為何?

Shibo & Small:一開始與客戶的溝通和討論的過程最關鍵,因為做品牌顧問最重要的是跟客戶的互信。企業通常有自己的作法跟文化,當沒有建立起互信時,提出設計或建議可能會面臨業主質疑。在溝通過程中,每個案子我們都會很誠實的跟客戶說明我們的想法,另外,溝通時我們會希望能接觸到最終決定者(老闆),通常來開會決定的人越少越容易做出決定,這對案子執行的流暢度來說很重要。

 

Q:如何創造出風格?設計所扮演的角色是什麼?

Shibo & Small:風格不是我們自己確定一個就去做,一定是溝通過。像一般我們在做logo設計時,第一次就會提5∼8款,每一款都會有滿大的差異。最終決定的方案,是跟業主慢慢討論出來的,因為最瞭解品牌的一定是客戶。我們根據提出後客戶的反饋,接續討論及調整。設計之前我們會問的很細,了解清楚才決定材質和細節。我們不會把設計擺在最前面,因為既然是品牌設計,就要跟每個品牌相符,而不是強調自己的個人風格。

 

Q:你們在各個案子上的成功之道?

Shibo & Small:

OVO京典衛浴:一開始是做型錄,但當時OVO的形象和logo面臨一些問題,因此建議做品牌重塑(Rebranding)。從logo、商標、選色、用字等細節逐一檢討,原本的logo像貓頭鷹,衛浴與貓頭鷹無關聯,明亮鮮綠色與想要的居家感和親近感有違,且無法適切反映出其產品的價值感。重新調整過後,將風格統一,選擇較溫和的綠色系。而客戶指定的元素小狗,則利用重新繪製插畫招牌犬化,與Logo互動。客戶賦予我們很大的信任度,翻轉激發出新意。

 

雀客旅館:客戶想要紐約loft風格,這種風格氛圍,細節跟小物件非常必要,是營造氣氛的關鍵,所以建議做全方位的規劃,從logo,行李吊卡,備品和各種小東西如:沐浴用品的味道,室內香氛,裝修材質。連一二樓餐廳的外帶杯都統合視覺。Logo最後是在鮮黃色和鮮紅色上猶豫,兩個都呈現出業主想要的年輕活力,最後將平價定位納入考量,鮮黃色出線。


IKEA House:是一個品牌設計空間的案子。IKEA首次把餐廳從賣場中獨立出來,一整棟四層樓獨立空間。挑戰是施工時間不到兩個月,又要能在 IKEA 鮮明風格中增添新魅力。我們先去吸收它原本的文化及樣貌,再從中找出變化。先出了完全不是我們擅長的室內設計施工圖,再至現場,跟施工單位溝通,以及視現場狀況調整發揮。不只是設計,還要掌控預算及時間。我們得親自到 IKEA 賣場挑選物件,思考可以怎麼變化運用。每個細節都是量身打造,例如用 IKEA箱子改造成吊燈,或把燈泡裝進打蛋器裡面,組合成吊燈;把熱賣的廚房崁燈裝在木板上,一個個拼出不同的圖案,做成每個梯間的樓層方向指示。因為是創新的運用方式,設想不成功,就得現場再想其他變通方式,過程中狀況不斷,做完時覺得很有成就感!

 

Q:在這個訊息爆炸的時代,推動一個具辨識的風格是否特別困難?

Shibo & Small:我們每次在做 Branding 時,都是在想要如何讓品牌做自己?如何跟別人有差異性?怎樣把自己做好?找到自己並不容易,還要找到夢想,重點是,永遠不要去看別人去了哪裡,因為別人的位置不一定適合自己,而且別人已經去了,那裡就擁擠了。把自己做到極致。設計只是一個手段,實現夢想的手段。

 

 

Info│PHDC

PHDC 是由藝術總監許博軒(Shibo)和創意總監陳吟雯(Small)於 2007 年一同創立。Shibo 畢業於紐約普瑞特藝術學院(Pratt Institute),主修視覺設計碩士;Small 從紐約流行設計學院(FIT)畢業,主修時尚品牌營銷。PHDC 精於品牌的規劃設計,量身打造每個大小品牌的形象:包含 CI 的設計及規劃、周邊製品、包裝、網站,甚至產品設計、空間設計規劃等,將完整的概念融入品牌各個面向之中。客戶包括:金色三麥、雀客旅館、Art'otel、IKEA、OVO 京典衛浴、全家便利商店、城邦集團 - 痞客邦、植村秀、碧兒泉、珠寶盒法式點心⋯⋯等等。

 

 

Text/Stephie Chiu 

Photo/Terry Lin

圖片提供/PHDC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LaVie》2017年4月號

《華康浪狗狗體 2.0》開放免費下載!華康字型再度攜手三牲工作室,將浪浪身影化為注音符號筆畫

《華康浪狗狗體 2.0》開放免費下載!華康字型再度攜手三牲工作室,將浪浪身影化為注音符號筆畫

華康字型2025年再度與三牲工作室合作,以設計為浪浪發聲,推出全新升級版本《華康浪狗狗體 2.0》,即日起於華康官網開放免費下載。另外,此次也與「全家」FamiPort 雲端列印合作,推出「三牲工作室」主題專區,讓浪浪獲得更多被看見的機會與希望,其收益也將由華康字型、三牲工作室全數捐贈予流浪動物相關公益團體。

《華康浪狗狗體 2.0》誕生

自2021年首度推出以來,《華康浪狗狗體》受到熱烈迴響。當時華康與三牲工作室共同發起「浪狗狗回家字型」企畫,靈感來自三牲長期為中途之家浪浪拍攝肖像的行動,期望打破社會對流浪動物的刻板印象。再進化推出 2.0 版本,華康希望讓「字體」不只是溝通的媒介,更成為一種能被感知的語言——透過筆畫的彎曲、姿態的延展與字形的節奏,感受狗狗的神情與等待。

華康字型2025年再度與三牲工作室合作,以設計為浪浪發聲,推出全新升級版本《華康浪狗狗體 2.0》。(圖片提供:華康字型)
華康字型2025年再度與三牲工作室合作,以設計為浪浪發聲,推出全新升級版本《華康浪狗狗體 2.0》。(圖片提供:華康字型)

融入台灣狗狗的可愛姿態

《華康浪狗狗體 2.0》以華康明體為基礎,本次特別推出兩款全新字型 ——「華康浪狗狗體注音 小黑」與「華康浪狗狗體注音 小黃」,融入台灣狗狗的可愛姿態與特徵,將浪浪的身影化作熟悉的注音符號筆畫。新版共新增 74 個注音文字與 10 組顏文字(其中藏有浪貓版彩蛋),象徵為 88 隻浪浪爭取曝光機會。字體將於華康官網開放免費下載(限非商業使用),邀請大眾以創意書寫的方式,傳遞對浪浪的關懷。

(圖片提供:華康字型)
(圖片提供:華康字型)
(圖片提供:華康字型)
(圖片提供:華康字型)

華康字型 × 三牲工作室 × 全家雲端列印

三牲工作室與「全家」FamiPort 雲端列印合作,推出「三牲工作室」主題專區,以《華康浪狗狗體 2.0》為主要視覺,由華康設計 4 款注音文小卡與 2 款顏文字貼紙。民眾只要在 FamiPort 雲端列印平台選購喜愛的設計圖卡,即獲得專屬 QRcode,隨時可在全台任一「全家」店舖的 FamiPort 機台列印出來。本次合作由三牲工作室提供素材、華康提供字型、「全家」支援列印服務,相關收益將由華康字型、三牲工作室全數捐贈流浪動物公益團體。期許透過設計與日常行動的結合,讓每一次列印都成為浪浪的一份希望。

(圖片提供:華康字型)
(圖片提供:華康字型)

《華康浪狗狗體 2.0》不僅是一款字型,更是一場跨界的溫暖合作。從華康字型的專業設計出發,結合三牲工作室的影像故事與「全家」FamiPort 雲端列印的大眾通路,讓設計、公益與日常生活產生連結。因為每一筆畫都藏著浪浪的身影,每一次列印都可能改變牠們的命運。

(圖片提供:華康字型)
(圖片提供:華康字型)

《華康浪狗狗體 2.0》即日起免費下載
字體下載請點此
▨ 字體使用|華康浪狗狗體字型檔與圖檔,均僅供個人非商業用途使用
▨  FamiPort 雲端列印「三牲工作室」主題專區
▨ 公益用途|列印收益將由華康字型、三牲工作室捐贈予流浪動物相關公益團體

資料提供|華康字型、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用設計翻轉地方,商圈美學再進化:新北平溪、桃園中原、彰化小西、高雄旗山商圈新面貌亮相!

由經濟部商業發展署主辦、台灣設計研究院執行之「商圈美學設計加值計畫」,自去年開始將美學設計導入商圈發展,成功改造台南「國華友愛商圈」、「孔廟商圈」,以及今年剛舉辦完台灣設計展的彰化「小西商圈」。除了商圈識別、指引的重塑,商圈改造也從空間擺設、商品陳列與包裝設計等全面向切入,結合地方文化特色,打造完整的商圈品牌。

今年經濟部商業發展署攜手台灣設計研究院持續推動「商圈美學設計加值計畫」,以「形塑商圈品牌,創造地方經濟活力」為核心,串連地方政府與商圈店家,透過設計導入協助商圈轉型與美學升級。

2025年選定新北平溪、桃園中原、彰化小西及高雄旗山等四處商圈作為示範案例,從商圈品牌重塑到與地方空間美學,打造街區整合的公共休憩空間,並引導商圈與店家建立設計思維與經營能力,打造兼具深度與旅遊魅力的地方商圈新風貌。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位於高雄旗山商圈的老饕店家「101包子」,透過計畫輔導,統一品牌視覺,量身打造店面展示空間與服務動線。(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新北平溪商圈|祈願文化再詮釋,推動慢遊散策路線

以天燈聞名的平溪,透過符號重塑商圈品牌識別,於平溪火車站一帶起梳理老街立面、掛起寫著「平溪」商圈識別的燈籠,展現地方特色外也與在地商圈共同調整旅遊定位。現地採集的植物——大菁,是製作藍染的原料,設計團隊將藍染應用於商圈的公共空間傢俱設計,透過微型策展、工作坊策劃,期待未來透過共同維護街道的藍染家具凝聚社區意識,融入地方美學的同時,也讓平溪的藍染文化能被延續。希望帶給商圈的發展不只是原有祈願文化的延伸,更多是在地特色的挖掘,並推動平溪獨有的深度小旅行。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新北平溪商圈將祈願文化轉譯設計語彙,老街入口成為商圈品牌新門面。(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現地採集在地藍染原料應用於街道傢俱設計,增加遊客停留的休憩空間。(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同時,編輯策劃地方刊物《平溪好評》,以「祈願文化 × 慢遊體驗」為主題,串聯自然景觀、人文故事與在地日常,形塑可閱讀的地方風采。未來也期待交棒給地方商圈自行編撰,讓平溪在熟悉的旅遊印象中持續表達新意,為當地觀光開啟山城緩行的新篇章。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平溪好評》地方刊物,串連老街周邊自然景觀與歷史軌跡,增添旅遊體驗層次。(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桃園中原商圈|從品牌到場域,打造學區與商圈共構的生活街景

位於桃園中壢區的中原商圈,以校園與商圈共生為背景,聚焦「商學共融」的設計策略,改造商圈門面的停車場出入口立面,打造兼具動線導引的大面積商圈品牌裝置,強化旅客感受;並整合店家雨遮帆布與設計公共電箱設施色彩,將品牌視覺延伸至街道,使整體街區空間更具可識別性,傳達中原商圈學區共榮、生活共構的當代城市風貌。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桃園中原商圈重塑品牌識別,結合停車場立面作大面積商圈品牌裝置亦為動線導引,強化旅客體驗。(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推動57家達成共識更新雨遮,街區視覺全面升級。(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高雄旗山商圈|建立區域品牌,延伸文化體驗觀光半徑

擁有山城優勢的高雄旗山商圈,這次透過商圈美學設計加值計畫串連起地方政府、商圈協會與設計團隊打造商圈識別,擷取老街在地符號的紅磚與拱門為題材,運用古典建築圓弧線條與沉穩色系,建立視覺導引系統融入街景,呼應旗山深厚的人文底蘊。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停車場入口增設地圖標示,從抵達的第一步開始,望向指標旗尾山,作為認識品牌的起點。(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旗山商圈理事長提到:「要讓觀光客願意前來,需要重視消費者需求。」為延伸旅客於旗山遊憩的停留時間,公共設施運用高雄獨有的大溝頂空間,於街區打造融合了新舊元素的「無人旅客中心」,以旗山老街為起點導覽旅客,不只能探索附近景點,延伸旅遊半徑,也期待帶動更多人潮、提升商圈整體旅遊發展。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高雄旗山商圈以無人旅客中心概念翻轉大溝頂空地,設置景點介紹化為深度體驗的起點。(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彰化小西商圈|賦能組織經營力,創造消費新體驗

彰化小西商圈首年將布業與在地吉祥物「錢鼠」融入設計概念,第二年持續深化改造,於街區增加「金幣」元素,強化商圈入口與走逛點位串聯,營造獨特街區辨識度。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彰化小西商圈街區牆面變身拍照熱點,彩繪成為旅人與商圈品牌互動的介面。(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針對商圈軟體經營與組織賦能部分,經濟部商業發展署輔導成員創設《小西有囍》商圈刊物,作為地方故事的平台與對外品牌傳播的重要工具。同時策劃主題式消費活動,串聯在地店家推出限定商品,展現創新設計與地方風俗融合的魅力,其中更邀請世界麵包冠軍陳耀訓及精品甜點品牌法朋跨界合作,進一步提升商圈的吸引力與辨識度。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實現商圈刊物自主編輯,成為地方文化記憶與商圈品牌傳播的新平台。(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設計導入商圈店家!更新街區風貌外深入品牌經營

另外,設計導入不僅更新街區風貌,也深入店家空間與品牌經營。在平溪商圈,「平安嚴選」以在地農產與祈福傳統結合,打造具祝福意象的選物品牌;「美玉天燈製作所」延續手工製燈職人工藝,讓天燈文化成為富含儀式感的手作體驗;「六扇門」優化空間動線與商品陳列,營造自在品茗氛圍;「覓石底」整合品牌識別與門面設計,描繪地方特色;「碳場咖啡」保留洗選煤場結構語彙,成為旅人休憩新地標。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菁桐店家輔導:百年建築地標咖啡廳「碳場咖啡」的招牌及店內空間一隅再設計。(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旗山商圈則以設計帶動商家店面改造,「枝仔冰城」以品牌統一視覺、重整動線聚焦冰品形象;「101手工包子」以木質與暖色營造品牌氛圍,梳理顧客動線;「鮮緹香蕉蛋捲」以裂葉造型與亮色設計體現品牌活力;「迷路麋鹿糖藝舖」融合糖藝工法與琥珀色調,呈現甜而不膩的手作質感。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高雄旗山店家輔導:老街指標店家、百年老店「枝仔冰城」整併空間動線,以中島平台強化主視覺、聚焦品牌核心,聚焦商品展示。(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串連地方商圈與日常生活的風景

隨著設計導入商圈,商圈不再只是消費的場所,更是連結人文底蘊、生活與城市精神的公共平台。經濟部商業發展署與台灣設計研究院將持續攜手,推動「商圈美學設計加值計畫」,期望透過設計與組織賦能,打造更多具品牌識別、觀光體驗與永續經營力的地方典範,讓臺灣商圈能展現自我特色,成為國內外旅客必訪的景點。

資料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