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動彰化舊城區!彰化第一場大型文藝慶典「走跳藝術祭」精選6間在地設計質感場域!

步出彰化火車站,少了高樓大廈並排林立的視野,取而代之的是一股純樸卻又熱鬧氣息迎面而來,或許是鄰近的台中光芒過於耀眼,談起彰化大多數人的印象多停留在肉圓或是宗教廟宇,然而其實這個樸質的城鎮,如何從古色古香的建築到現代藝術,甚至是近期正逐漸扎根發芽的獨立書店與特色咖啡廳,彰化正慢慢蛻變中。

 

自2015年開始,一連串的青年創業潮在全台灣蔓延,彰化同樣是其中之一,小型創業店家逐漸於此發跡並一步步邁向茁壯,凝聚外流的年輕人的家鄉意識,透過藝術文化的力量,再次滾動彰化舊城區。本月La Vie TOP 10將介紹交融新舊質感的彰化市,除了搜羅街區的特色風格小店,更與彰化首個民間大型藝文慶典「2018兒童走跳藝術祭」合作,精選與活動串聯,共同展出國際藝術家作品的空間場域,顛覆眾人對於彰化的想像!【La Vie TOP 10】老屋咖啡廳、獨立質感文具行!走跳彰化必訪四間特色小店

 

茉莉莉

老彰化人都知道,距離彰化火車站不到10分鐘的距離,是曾經最為熱鬧的布街,與台南西門大菜市、台北永樂市場並列台灣三大布匹集散地,當時布行、裁縫店、中藥行等商家雲集,是經商貿易的重要基地,也是富貴人家經常往來之處。位於此的茉莉莉咖啡館,前身為胡椒工廠,在荒廢了10多年後,由彰化在地的姐妹花姊姊子綾和妹妹Amada承租下來,保留下水泥牆面、磨石子、古老花磚地板,以及地下室避難所的房屋結構,起始這家與「布料」甚有淵源的風格小店。

 

明明是胡椒工廠,為何卻說它與布料相關呢?除了地理位置接近布街外,原來是因為姐妹倆的母親從前是能將布匹化為定製服裝的裁縫師,兒時幫忙跑腿買線、買紐扣的經驗以及對於布匹的熟悉感,讓他們決定將茉莉莉咖啡館披上「裁縫」的主題衣裳,店內不僅留存1920至50年代流行的布匹花色,並按照年代分男、女款式,以刺繡圈的造型選掛於店內牆上,更將各式繽紛的線軸、傳統裁縫機作為空間擺設,配合老屋的調性,講述彰化早先的輝煌歷史。

 

屋齡已有40多年,姐妹倆運用這前身為大戶人家工廠兼宅邸的前後棟空間,塑造截然不同的功能,前、後棟作為餐飲區域與飲料櫃檯,售有西式餐點及咖啡飲料,中間天井一側則安排作為文創品牌的展售空間,地下室特別策劃一處閱讀空間,打造難得一處的靜謐小空間。走上二樓原屋主的臥房,延續至天花板的特色床板猶可見,是當今難得見到的老屋整體規劃,而相對的牆面則配合2018兒童走跳藝術祭的國際藝術串街特展,展出四位台灣藝術家的小型版畫創作,為彰化帶來傳承古今的藝文新意,開張已有一年,不妨走走品嘗他獨一無二的韻味!

 

Info | 茉莉莉

地址:彰化縣彰化市和平路159號

FB:https://www.facebook.com/More.Little.Life/

 

王長發商號

彰化的繁榮不僅從布街可見,為在今中正路段、舊地址為北門外89番地的百年巴洛克式建築「王長發商號」,為王氏商人的祖厝,「長發」為商號店名,是該條街道上第一棟的樓房。曾落入他人之手的百年建築,直至家族第四代王宏能先生在外事業有成,創辦旗下擁有丐幫滷味的王長發餐飲集團,將祖厝其中一棟買回,並憑藉著兒時的記憶,花費鉅資重修為屋宅原貌,將融合中西方風格的老式洋樓古建築打造成一處結合藝術與商業的新據點。

 

王長發商號現一樓經營著新創立的飲料品牌,設計出身的總經理Mike便是王宏能先生的女婿,除了致力協助岳父修復古厝淵遠流長的歷史,也將這棟老宅邸納入當代藝術的前衛轉化,延續前進、天井、後進的房屋結構,並將傳統紅磚、土塊的牆面部分裸露呈現,二樓的傳統客廳與起居室則考究地擺放著古董傢俱、燈飾,就連Mike與妻子的訂婚典禮,也同樣在此舉行,對家族意義相當深厚。

 

 

聯結著在地回憶,因應本次2018兒童走跳藝術祭「藝術轉動舊城區特展」,王長發商號特別與彰師大美術系合作,以建築承載的老故事為主軸進行創作,定名展覽為「時空飛行船」,由12位學生及教師聯手發揮創意,以各式各樣的藝術表現形式傳達豐富的歷史,最值得一看的,莫過於二樓木造廳堂中以藍、綠、白色珍珠紗布滿布地板的作品《迷濛》,壯觀的對比頗有古今衝擊之感,配合其他玩味的作品,絕對讓人驚豔!

 

Info | 王長發商號

地址:彰化縣彰化市中正路一段478號

FB:https://www.facebook.com/WangZhangFa/

 

Stable Fly 穩定飛行模式

老物件凝固美好舊時光!永樂街曾是彰化最繁榮的商圈,代表著彰化的經濟發展與文化變遷,過去,永樂街曾經是大家爭相承租做生意的一級戰區,相較於現在佈滿成衣服飾店家的街景,過去的繁華盛況只能從老一輩的回憶裡想像。路邊一塊不顯眼的招牌,指引著隱身於一旁巷裡的Stable Fly穩定飛行模式,可能一不小心就會錯過。

 

原先在永樂街營業了兩年的穩定飛行,在因緣際會下與這棟位在原店址斜對面的三層半的老宅相遇,增大的空間也得以讓老闆多年來收藏的古董傢俱全部改造並擺設出來,一步一步改造成心目中理想的樣子。推開門,店內四處擺放店主收藏的各式老物,從牆角的老式的牙醫燈、黑膠卡帶留聲機,還有一面掛滿各式老鐘的牆,隨著不停左右搖動的鐘擺,讓人一不留意就會進入到白日夢中。

 

近五十年的糕餅店老房,老闆把製作糕餅時使用的大木匙與蒸糕餅時的木蓋子都改造完成並放置在門口,繼續見證這棟老宅接下來的發展。也因為空間放大了,穩定飛行模式除了販售咖啡外,也成了藝術多元文創空間,像是此次響應彰化兒童走跳藝術際活動,三樓的空間也成了大富翁場景,串聯彰化市街角巷弄趣味塗鴉,讓人在遊戲中了解彰化這座老城。

 

Info | Stable Fly 穩定飛行模式

地址:彰化市永樂街44巷2號

電話:047220663

FB:https://www.facebook.com/stablefly/

 

白色方塊

位於前身為日治時代警察訓練所的氣派武德殿斜對面,白色方塊咖啡館以整面的純白外牆出落一股不同於周遭的氛圍,看似現代化的房屋格局,很難想像在幾十年前,此處曾為4連棟大戲院「彰化座」的一部份,產權早已轉售的建築現則由同樣為彰化出身的姐妹書珊及書萍創立並經營,本為設計工作者的兩人,在經歷了2年的自創品牌擺攤工作後,決定於2015年6月創立了白色方塊,以能夠兼容並蓄的純白作為空間主色調及品牌名稱,白色的組成在光譜的色彩學而言,更是所有色光的集合,強調每個來到此處的人們及展覽者,皆能保有自我,與空間共榮;而「方塊」則呼應著兩人工作室積木產品「堆疊」的概念,創意變化萬千。

 

兩層樓的空間中,皆以大面積落地窗引入光線,自家烘焙的咖啡香於此間縈繞,沿著樓梯直上,二樓滿放生活風格品味的中外書籍與雜誌迎接著訪客來翻閱,接著,陽光灑落的座位區伴隨著2018兒童走跳藝術祭的國際藝術串街特展,展示著義大利知名插畫大師Paolo Rui為此慶典創作的童趣12生肖系列作品《我與我的動物朋友》,為空間創造出繽紛的氛圍。

 

值得一提的是,白色方塊的主理人書萍,正是2018兒童走跳藝術祭的發起人之一,與以教育為使命的退休教師王雅玲女士共同創辦「懷抱教育文化協會」,串聯眾多熱愛彰化的青創夥伴,將對於家鄉的期許付諸行動,自主發起以文化營造社區的眾多創新活化活動,不只是滿腔熱血,更是執行力滿點,從他們眼中的閃閃光芒,可以預見彰化獨一無二的新意。

 

Info | 白色方塊

地址:彰化縣彰化市公園路一段54號

FB:https://www.facebook.com/whitecube23/

 

自家用料理食堂

想看盡一座城市的人,傳統菜市場絕對是不可錯過的場所!位於彰化市民生市場,聚集各式各樣的美食攤商與原物料,極具特色的自家用料理食堂就屬民生市場的一份子。除了提供飲食的服務外,店主人詹姐更是活化彰化在地重要的一員,在走跳藝術祭尚未成型之前,民生市場的「叫春小搖滾」演唱會已成功連續舉辦3年,從原本大多為長輩走逛的市場,到年輕人願意走進參與,不僅與傳統攤商一起擺攤叫賣,更互相交流「商業經」與各時代的想法,是社區及商圈活化相當成功的一例。

 

自稱「憨人」的詹姐,腦海裡有著源源不絕的想法等著被落實,沒有任何功利的目的,詹姐做任何事皆僅想著讓彰化人們與土地更加美好,與讓台南正興街活絡起來的彩虹來了創辦人高耀威同是一路人,兩人經常熱血打趣地分享彼此心得。而此次自家用料理食堂的用餐空間也參與「藝術轉動舊城區特展」,將彰化在地獨到的飲食文化及習慣轉化為圖騰,與民眾共同創作,在地板上繪製出融合控肉飯、鮮蝦、柿子、香菇、橘子與花生等食材的「專屬青花地磚」,耗費20天的時間才畫出這民生市場的日常,是藝術與生活結合相當精彩的一例,絕對值得造訪欣賞!

 

不讓地上手繪花磚專美於前,牆上也延續飲食主題,利用打動機將回收的材質穿孔,層層疊疊創造出食物的樣貌,命名為《日常製造》,提醒著顧客生活中每一個舉動所製造出的垃圾量,試圖引發反思。

 

Info | 自家用料理食堂

地址:彰化市長興街140號

FB:https://www.facebook.com/tetukuri0224/

 

Skinny Cafe瘦子咖啡

小巧的空間裡,推開玻璃拉門後隨之飄散而來是芬芳的咖啡香,在鬧區中落腳的Skinny Cafe瘦子咖啡,置身在溫馨的木製裝潢空間,不由自主地會產生一種拜訪熟悉老友的親切感,而擁有這間店的主人翁,如同店名所明示,瘦子咖啡裡確實有一位瘦子老闆,從青春時代便懷有咖啡廳夢的老闆黃俊堯,16歲開始半工半讀,從簡餐店到連鎖咖啡店不間斷,展開他對咖啡的一連串學習,儘管年少時的夢想開咖啡店已經美夢成真,然而讓他有開一間如多元化平台的咖啡廳這樣不同想法,則是三年前一場美麗的偶遇。

 

 

Skinny Cafe 瘦子咖啡(@skinny_cafe2015)分享的貼文 張貼

 

他表示當時那間位於嘉義的咖啡店老闆,閒聊之間談到希望自己的咖啡店是能幫助同樣懷有咖啡夢人的平台,「在外地努力了一段時間,回到原點希望透過自己的能力回饋給家鄉的人」這番話打動了黃俊堯,讓他更加確定了未來咖啡廳的主軸核心,不單是個傳播美味的餐食空間外,同樣也是個支撐努力並有著咖啡夢想熱情朋友的小營地。

 

 

Skinny Cafe 瘦子咖啡(@skinny_cafe2015)分享的貼文 張貼

 

隨著自己對咖啡店心態的調整,要成就什麼風格的咖啡店、想提供怎樣的咖啡,心中那個咖啡店想像逐漸成形,「好好做咖啡」是黃俊堯不變的初心,從手工烘豆、掌握咖啡豆的變化,每個細節他都精準把關不馬虎,已開業三年的瘦子咖啡,靠著好口碑漸漸闖出名號,不說什麼太過偉大誇張的辭語,但黃俊堯希望如果能用一杯好咖啡,讓不只是台灣,而是來自各地的異國客人認識到彰化,也讓彰化年輕咖啡人有個能大顯身手的舞台,何樂而不為。

 

Info | 瘦子咖啡

地址:彰化市光復路143巷4號

電話:047232046

FB:https://www.facebook.com/pg/SkinnyCafe2015

 

Text / Diane Tang、Ian Liu、Eva Hung

Photo / Eva Hung、Diane Tang

圖片提供 / 王長發商號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嘉義美白圖鑑」11月登場!漫步「興中街」20+1間店家,集章活動拿限量周邊

「嘉義美白圖鑑」11月登場!漫步「興中街」20+1間店家,集章活動拿限量周邊

於11月1日至11月30日登場的「嘉義美白圖鑑」活動,延續前兩年嘉義「美」字圖鑑精神,今年以時間、空間、生活的三大「美白」為重點,並聚焦於「興中街」這條街道。活動串聯20+1間店家,以符號燈具展、集章體驗,引領人們走進街區光影之間,尋找屬於嘉義生活的留白。

嘉義市政府、嘉義市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今年持續攜手嘉義策展團隊辵辵計画,與大象設計、平凡製作、種種影像等各領域在地團隊,舉辦「嘉義美白圖鑑」活動。第一年「嘉義美街圖鑑」聚焦成仁街,以「一抹青綠幽雅」捕捉街區氣質;第二年「嘉義美物圖鑑」走訪「蘭井街」,以「磚橘色的時代縮影」作為代表色光。今年則回望興中街的昔日繁盛——生活用品店與修繕商鋪交錯林立,百工百業在此交會,彷彿「虹彩流轉,匯聚成光的總和」。

嘉義美白圖鑑_興中街計畫以「光的總和、街道美白、生活留白」描述城市美白的釋義。(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嘉義美白圖鑑_興中街計畫以「光的總和、街道美白、生活留白」描述城市美白的釋義。(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嘉義街道的「空間留白」

「空間美白」體現在近年嘉義市積極推動的「舊屋力」、「老屋卸妝」、「嘉有木屋」等政策,同時,在地業者主動修繕、居民以美感意識維護街區,保留空間給來往的訪客行人,街道美白得以落地實踐,也讓更多人走進巷弄之間,體驗嘉義之美。而《嘉義美白圖鑑》所指的白光與虹彩,化作店家門前的一處遮陽、一幢老屋的呼吸,邀請人們在日常的縫隙裡放慢腳步,於光影交錯間,特別為「生活留白」。

「嘉義美白圖鑑」活動邀請大家走進巷弄之間,體驗嘉義的美。(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嘉義美白圖鑑」活動邀請大家走進巷弄之間,體驗嘉義的美。(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折射街區的多彩風貌

主視覺延續「美」字為主體,以透明虹膜為底,從不同角度遊走於海報前,能看見彩色虹光,仔細看更藏有轉化各店特色為信號燈具的形狀符號。而裝飾於海報兩側小弧角,經巧妙的合併排列後,也代表各色店家集結,呈現出閃閃的光芒。而今年「街徽」設計,以興中街的「中」字為核心符號,象徵街區的凝聚與綻放,字形如同光芒四射的萬花筒,每一道延伸出的線條,映照著百業百工的獨特樣貌,這些光彼此交織、閃耀,彷彿將街區的故事與文化折射成光譜,綻放出興中街專屬的繁盛與活力。

嘉義美白圖鑑海報合併排列會有閃光出現。(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嘉義美白圖鑑海報合併排列會有閃光出現。(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20+1間店家特色化為符號燈具

嘉義市工商策進會與辵辵計画以本次串連的20+1間店家特色為延伸,設計出不同平面符號,如「三宅一室」前身為醬油工廠,傾倒醬油流淌的狀態;抹茶販售專門的「京製茶」,為手刷抹茶時轉動意象圖形;第三任經營逾15年持續為衣物把關的「佳佳洗衣坊」是掛衣架造型;外牆有台式米字鐵花窗欄杆設計的「楓茶記 嘉義中山店」。

「聚光小城覓隅白」每間蘊藏不同的風貌與個性的店家,也像匯聚著各色光譜所組成的美白城市。嘉義市工商策進會與辵辵計画以本次串連的20+1間店家特色為延伸,設計出不同平面符號。(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聚光小城覓隅白」每間蘊藏不同的風貌與個性的店家,也像匯聚著各色光譜所組成的美白城市。嘉義市工商策進會與辵辵計画以本次串連的20+1間店家特色為延伸,設計出不同平面符號。(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在活動期間,串聯店家除掛起不同的燈具信號物在店內,每一間店家的燈具,也將同步匯集吊掛在前身為鐵工廠的串聯店家「往前咖啡製作所」2樓。在展覽中將呈現所有串聯店家從平面符號,由3D列印出20+1種不同立體的曲線、弧形、直線等造型,想像從平面符號到立體燈具轉化過程的樂趣。人們更能拿起手機彷彿現代偵探一般,掃描燈具對應店家的介紹,就能以手機觀看串聯店家的環景實境及聆聽認識店主和街道的故事。

活動期間,每一間店家的燈具,也將同步匯集吊掛在前身為鐵工廠的串聯店家「往前咖啡製作所」2樓。(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活動期間,每一間店家的燈具,也將同步匯集吊掛在前身為鐵工廠的串聯店家「往前咖啡製作所」2樓。(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活動期間,每一間店家的燈具,也將同步匯集吊掛在前身為鐵工廠的串聯店家「往前咖啡製作所」2樓。(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集章活動拿專屬限量周邊

今年「嘉義美白圖鑑」活動周邊以白光、美白為題,推出一系列5大活動周邊,包含:輕巧尺寸便於攜帶,收錄串聯店家故事的小冊與集章頁於一體的「集章摺頁小冊」;從不同角度觀賞可折射出多彩虹光的「虹彩主視覺海報」;奶油白色的「美字小徽章」;委託嘉義在地廠商「美學權威 Beauty Authority」製作的「透明水光面膜」,以及吊掛於展場中的「3D列印符號燈具」。

集章摺頁小冊(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集章摺頁小冊(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主視覺海報(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主視覺海報(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11月1日至11月30日至串聯店家索取摺頁小冊開始集章,集滿5間,可獲得嘉義美白圖鑑活動海報、美字徽章;集滿15間,可獲得活動海報、美字徽章、活動面膜;集滿20+1間,可獲得活動海報、美字徽章、活動面膜、展出於展場的燈具一盞(燈具造型隨機贈送,不開放挑選,於展覽結束後取件)。兌換方式及地點可見活動IG。

美字徽章(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美字徽章(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面膜(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面膜(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興中街」散策路線推薦!

從匯聚20+1間串聯店家的「往前咖啡製作所」為起點,觀看串聯店家的不同平面符號轉化為立體燈具的展覽後實地走入街區;造訪嘉義市靈感創意空間「諸羅設計塾」,感染嘉義小城日常醞釀的文化魅力;細看「慈龍寺」牆上林玉山濕壁畫的細語,遙想嘉義畫都美稱由來;聆聽「仁武宮」裡四個愛與四個不滿足的故事,觀看嘉義市市定古蹟文化之美; 最後停留在由舊興中派出所華麗轉身後的「西門交誼創新所」,感受嘉義市街區生活的細節與魅力。

諸羅設計塾(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諸羅設計塾(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慈龍寺(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慈龍寺(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仁武宮(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仁武宮(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西門交誼創新所(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西門交誼創新所(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串聯特色店家4選!

黃記涼麵涼圓|無名攤車到店面的家傳手藝

黃記涼麵涼圓位於文化公園旁,是一家主要販售涼麵與涼肉圓的在地老店,店內的人潮時常絡繹不絕。有夏季限定的粉條、粉粿冰,以及冬季限定的紅燒土魠魚。

(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留白空間:門口側邊的銀色招牌有著可愛的圖案,是大家喜歡拍照留念的空間,不論等候外帶餐點或內用座位,都可以在這個區域停留。

(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佳佳洗衣坊|不負所托的時代技藝

走進佳佳洗衣坊前,會先注意到門上印著「精緻、乾洗、水洗」的標語,彷彿在一開始便向訪客預告這是一門不簡單的學問。這裡是一家傳統洗衣店,有別於常見的自助洗衣,仰賴的是店主專業判斷與一身手藝,協助顧客清洗及整燙特殊材質的衣物。

(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留白空間:門前鐵皮屋簷下的一小塊空地,很適合與朋友坐在這裡聊天、想像過往時光。

(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coffee PANTRY|城中散步路上的茶水間

位於興中街的 coffee PANTRY,致力於成為散步途中可短暫歇腳的場所,像城市的茶水間,讓人愜意享受休息時間。店內供應咖啡,並與北中南品牌合作甜點,店外座位區呼應店主豐瑋的經營理念,是以簡約素材呈現復古與童趣,並納入街道色調,座椅改用木材以強化一體感,與室內形成區別。

(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留白空間:店外屬於較 chill、不受約束的空間;在這裡可悠閒坐下,細細體會街區風景。

(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京製茶 Kyo Cha|品茶哲學裡的一期一會

隱身於忠義街的京製茶 Kyo Cha,有著簡潔俐落的木質外觀,招牌上的「茶」字俐落揮毫,安靜地在此薰上一絲清冷的木香與禪意。京製茶的靈感,源於店主 Allen 和 Zoe 的一場京都漫遊,當時看著茶粉在眼前被刷開的那份新鮮感,以及這種既簡單又貼近日常的體驗,成了創立品牌的初心。

(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留白空間:一入門的客席區,座椅旁擺著店主 Allen 喜愛的小松樹盆景,靜靜陪伴著來客,也替空間添上一抹精巧的綠意。坐下時,可以同時感受到室內的日式氛圍與街區的流動;既能觀察街角互動,也能讓時間慢下來,留下一段放空、細細品茶的片刻。

(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 興中街串聯店家 ✶


|黃記涼麵涼圓 
|聖塔咖啡 
|鵲鷗 Chill 
|興。台式海鮮酒食
|佳佳洗衣坊
|穀谷
|coffee PANTRY
|餘生咖啡館
|C’EST C’EST
|諸羅設計塾TiROSPACE
|Forward Roasters/往前咖啡製作所


✶ 衛星街區串聯店家 ✶


|河司康River Scones 
|ONCEMORE 摘杯茶飲 
|樂檸漢堡 THEFREEN BURGER
|楓茶記嘉義中山店
|巴倫司康
|京製茶
|西瓜珈琲
|睦嶋咖啡
|蘇比黛西SOUPYDAISY
|三宅一室 

資料提供|辵辵計画、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用設計翻轉地方,商圈美學再進化:新北平溪、桃園中原、彰化小西、高雄旗山商圈新面貌亮相!

由經濟部商業發展署主辦、台灣設計研究院執行之「商圈美學設計加值計畫」,自去年開始將美學設計導入商圈發展,成功改造台南「國華友愛商圈」、「孔廟商圈」,以及今年剛舉辦完台灣設計展的彰化「小西商圈」。除了商圈識別、指引的重塑,商圈改造也從空間擺設、商品陳列與包裝設計等全面向切入,結合地方文化特色,打造完整的商圈品牌。

今年經濟部商業發展署攜手台灣設計研究院持續推動「商圈美學設計加值計畫」,以「形塑商圈品牌,創造地方經濟活力」為核心,串連地方政府與商圈店家,透過設計導入協助商圈轉型與美學升級。

2025年選定新北平溪、桃園中原、彰化小西及高雄旗山等四處商圈作為示範案例,從商圈品牌重塑到與地方空間美學,打造街區整合的公共休憩空間,並引導商圈與店家建立設計思維與經營能力,打造兼具深度與旅遊魅力的地方商圈新風貌。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位於高雄旗山商圈的老饕店家「101包子」,透過計畫輔導,統一品牌視覺,量身打造店面展示空間與服務動線。(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新北平溪商圈|祈願文化再詮釋,推動慢遊散策路線

以天燈聞名的平溪,透過符號重塑商圈品牌識別,於平溪火車站一帶起梳理老街立面、掛起寫著「平溪」商圈識別的燈籠,展現地方特色外也與在地商圈共同調整旅遊定位。現地採集的植物——大菁,是製作藍染的原料,設計團隊將藍染應用於商圈的公共空間傢俱設計,透過微型策展、工作坊策劃,期待未來透過共同維護街道的藍染家具凝聚社區意識,融入地方美學的同時,也讓平溪的藍染文化能被延續。希望帶給商圈的發展不只是原有祈願文化的延伸,更多是在地特色的挖掘,並推動平溪獨有的深度小旅行。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新北平溪商圈將祈願文化轉譯設計語彙,老街入口成為商圈品牌新門面。(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現地採集在地藍染原料應用於街道傢俱設計,增加遊客停留的休憩空間。(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同時,編輯策劃地方刊物《平溪好評》,以「祈願文化 × 慢遊體驗」為主題,串聯自然景觀、人文故事與在地日常,形塑可閱讀的地方風采。未來也期待交棒給地方商圈自行編撰,讓平溪在熟悉的旅遊印象中持續表達新意,為當地觀光開啟山城緩行的新篇章。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平溪好評》地方刊物,串連老街周邊自然景觀與歷史軌跡,增添旅遊體驗層次。(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桃園中原商圈|從品牌到場域,打造學區與商圈共構的生活街景

位於桃園中壢區的中原商圈,以校園與商圈共生為背景,聚焦「商學共融」的設計策略,改造商圈門面的停車場出入口立面,打造兼具動線導引的大面積商圈品牌裝置,強化旅客感受;並整合店家雨遮帆布與設計公共電箱設施色彩,將品牌視覺延伸至街道,使整體街區空間更具可識別性,傳達中原商圈學區共榮、生活共構的當代城市風貌。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桃園中原商圈重塑品牌識別,結合停車場立面作大面積商圈品牌裝置亦為動線導引,強化旅客體驗。(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推動57家達成共識更新雨遮,街區視覺全面升級。(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高雄旗山商圈|建立區域品牌,延伸文化體驗觀光半徑

擁有山城優勢的高雄旗山商圈,這次透過商圈美學設計加值計畫串連起地方政府、商圈協會與設計團隊打造商圈識別,擷取老街在地符號的紅磚與拱門為題材,運用古典建築圓弧線條與沉穩色系,建立視覺導引系統融入街景,呼應旗山深厚的人文底蘊。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停車場入口增設地圖標示,從抵達的第一步開始,望向指標旗尾山,作為認識品牌的起點。(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旗山商圈理事長提到:「要讓觀光客願意前來,需要重視消費者需求。」為延伸旅客於旗山遊憩的停留時間,公共設施運用高雄獨有的大溝頂空間,於街區打造融合了新舊元素的「無人旅客中心」,以旗山老街為起點導覽旅客,不只能探索附近景點,延伸旅遊半徑,也期待帶動更多人潮、提升商圈整體旅遊發展。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高雄旗山商圈以無人旅客中心概念翻轉大溝頂空地,設置景點介紹化為深度體驗的起點。(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彰化小西商圈|賦能組織經營力,創造消費新體驗

彰化小西商圈首年將布業與在地吉祥物「錢鼠」融入設計概念,第二年持續深化改造,於街區增加「金幣」元素,強化商圈入口與走逛點位串聯,營造獨特街區辨識度。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彰化小西商圈街區牆面變身拍照熱點,彩繪成為旅人與商圈品牌互動的介面。(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針對商圈軟體經營與組織賦能部分,經濟部商業發展署輔導成員創設《小西有囍》商圈刊物,作為地方故事的平台與對外品牌傳播的重要工具。同時策劃主題式消費活動,串聯在地店家推出限定商品,展現創新設計與地方風俗融合的魅力,其中更邀請世界麵包冠軍陳耀訓及精品甜點品牌法朋跨界合作,進一步提升商圈的吸引力與辨識度。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實現商圈刊物自主編輯,成為地方文化記憶與商圈品牌傳播的新平台。(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設計導入商圈店家!更新街區風貌外深入品牌經營

另外,設計導入不僅更新街區風貌,也深入店家空間與品牌經營。在平溪商圈,「平安嚴選」以在地農產與祈福傳統結合,打造具祝福意象的選物品牌;「美玉天燈製作所」延續手工製燈職人工藝,讓天燈文化成為富含儀式感的手作體驗;「六扇門」優化空間動線與商品陳列,營造自在品茗氛圍;「覓石底」整合品牌識別與門面設計,描繪地方特色;「碳場咖啡」保留洗選煤場結構語彙,成為旅人休憩新地標。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菁桐店家輔導:百年建築地標咖啡廳「碳場咖啡」的招牌及店內空間一隅再設計。(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旗山商圈則以設計帶動商家店面改造,「枝仔冰城」以品牌統一視覺、重整動線聚焦冰品形象;「101手工包子」以木質與暖色營造品牌氛圍,梳理顧客動線;「鮮緹香蕉蛋捲」以裂葉造型與亮色設計體現品牌活力;「迷路麋鹿糖藝舖」融合糖藝工法與琥珀色調,呈現甜而不膩的手作質感。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高雄旗山店家輔導:老街指標店家、百年老店「枝仔冰城」整併空間動線,以中島平台強化主視覺、聚焦品牌核心,聚焦商品展示。(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串連地方商圈與日常生活的風景

隨著設計導入商圈,商圈不再只是消費的場所,更是連結人文底蘊、生活與城市精神的公共平台。經濟部商業發展署與台灣設計研究院將持續攜手,推動「商圈美學設計加值計畫」,期望透過設計與組織賦能,打造更多具品牌識別、觀光體驗與永續經營力的地方典範,讓臺灣商圈能展現自我特色,成為國內外旅客必訪的景點。

資料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