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小王子遇上六位台灣新銳藝術家!萬寶龍《想像力.從星出發》小王子特展打造奇幻星球世界

「唯有心才能看得清楚,眼睛是看不到真正重要的東西的。」這是文學名著《小王子》中狐狸對主人翁小王子所訴說的秘密,簡單道理卻是最難以達成的至理名言。由法國文學作家安東尼聖艾修伯里(Antoine de Saint-Exupéry) 所著,其充滿想像力與童心故事元素的《小王子》(Le Petit Prince),75年前出版至今仍然歷久不衰,始終帶給大家勇氣與鼓勵,如今為了向這部全世界最備受喜愛的經典故事致敬,萬寶龍以此為靈感,不僅發表了大師傑作Meisterstück系列小王子書寫工具,更找來六位台灣新銳藝術家打造《想像力.從星出發》特展,齊用創意展示他們心中最理想的星球藝術創作!

 

為期10天的《想像力.從星出發》小王子特展,除了展示以小王子為靈感打造的全新大師系列鋼筆,更邀來六位才華洋溢的新銳藝術家-Bito創意總監劉耕名、壁畫創作家紀人豪、質物霽畫植物空間設計師李霽、音樂創作者廖柏雅、寫字達人葉曄及全方位作家歐陽靖,以「想像力」為創作中心思想,透過其獨到的視角與多元的創作形式,分別從視覺、聽覺等感官打造出六件別具風格的裝置作品,期盼透過藝術創作與新世代族群溝通,帶領大眾認識不同面向的萬寶龍,激盪出更多精采火花。

 

展覽現場空間幻化為宇宙星際與小王子與狐狸相遇的地球,共劃分為拍照區、商品陳列區、藝術區、手作體驗區四大主題。拍照區映入眼簾的是迎接著每一位來訪遊客的小王子與狐狸,商品陳列區則展示萬寶龍大師傑作系列小王子全新系列筆款,以及作者聖艾修伯里的珍貴手稿。緊接著分布於各處的六位台灣新銳藝術家作品,則分別從不同面向創作視角,像是卡通、文字、音樂和夜空等元素,創新出屬於每顆星球獨有的故事。而觀賞者在細細品味每件藝術作品的過程中,如同小王子遊歷於不同星球,一同闖進藝術家們的奇幻世界。

 

除了六位藝術家外,此次展覽也邀來去年以迷你劇集《最後的詩句》,一同獲得第52屆金鐘獎男、女主角的傅孟柏與温貞菱大展藝術功力。平常喜歡用鋼筆速寫的傅孟柏,此次以小王子為靈感,描繪出作品《結球甘藍星球》,深刻的表達關係間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傅孟柏表示:「創作是一種修行,而畫畫是一種休息」,藉此調整生活的步調。擁有藝術背景,近來在俄羅斯進修的温貞菱則選擇攝影作品,用捕捉愛貓方式來表達小王子與狐狸間的特殊情感,希望藉作品《三毛與我》傳遞彼此視對方為重要且獨一無二存在的信息。

 

另外,展區還有適合親子同樂的手作區,規劃了隱藏版狐狸書籤DIY體驗,讓參觀者在星球間遊歷之餘,還能親手創作專屬於自己的限量書籤,讓想像力在充滿童趣的世界裡恣意遨遊。

 

六位新銳藝術家作品

劉耕名:卡通星球「In Between Us」

世大運宣傳影片動態影像工作者劉耕名,將擅長的影像創作實體化,利用傳統動畫影像製作手法,以黏土打造出屬於他的立體動畫星球「In Between Us」,希望能在浮躁的年代中得到片刻的平靜,利用視覺暫留原理,把小王子與狐狸的關係,封存在永恆的反覆動作裡。

 

李霽:奇幻星球「In-Side-Out」

「精細準確但不失童趣,設計常與各種文學、故事契合,一種科學性的浪漫。」這是獲日本設計獎《Good Design Award》(室內設計類)的植物空間設計師李霽對於萬寶龍品牌的想法。此次李霽帶領質物霽畫團隊一同創造出宛如置身小王子書中奇幻星球的「In-Side-Out」,呈現出小王子的宇宙觀,用紙張、電子零件、PVC、金屬零件等素材結合植物,規劃了一座有趣的裝置藝術。

 

紀人豪:圈圈星球「一圈子」

新一代塗鴉藝術創作者紀人豪,受小王子故事中的B612星球啟發,打造一個充滿想像力的兜圈圈星系。「一圈子」的主要概念為牽連,以圓球體作為出發點,每顆星球都有不同的痕跡、故事與溫度。 

 

廖柏雅:音符星球「Own The Star」

全才詞曲創作者廖柏雅的「Own The Star」彷彿進入漂浮著悅耳旋律的音符星球,譜出的節奏與編曲,如故事裡的商人在數著星星一般,即使小王子已經在他面前,也沒有停下的意思。歌曲旋律有著怪誕且趣味的氛圍,猶如故事中小王子的旅程及故事中商人的言語即是如此。編曲中,小提琴的線條出現在前奏及間奏,好似原作者安東尼.聖艾修伯里在所有的文字間使用的插畫,豐富了作品。

 

葉曄:文字星球「想像力大於知識」

書寫家葉曄表示:「從我接觸到萬寶龍鋼筆後,就一直成為我主要的書寫工具。書寫的手感舒適,筆尖銥點的精細工藝,使得筆畫更可以隨著手指力道改變而有極細緻的表現。」。葉曄流暢的筆觸寫出一顆充滿溫度的文字星球「想像力大於知識」,透過手寫的句子彰顯出純真孩子的想像力是令人嚮往的,也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超能力。

 

歐陽靖:夜空星球「看不見夜空」

總是努力突破自我的全方位作家歐陽靖,此次作品「看不見夜空」從外型看不出全貌,必須靠近且屏息地用心去體會,才能看到小王子中充滿繁星的世界,打造出一顆微觀世界的星球。歐陽靖:「要跳脫思想的框架,不要侷限創作的模式。要勇敢,別怕失敗,只有大膽突破才能享受到冒險帶來的樂趣。」

 

 

Info | 萬寶龍「想像力.從星出發」小王子特展

時間:5月5日至5月13日(平日11:00-21:30,周五/周六11:00-22:00)

地點:台北信義新天地A11館(免費入場)

 

via 萬寶龍

延伸閱讀

RECOMMEND

邁阿密「Museum of Sex」性主題博物館!展覽、遊戲與絢麗感官體驗交織,探索性的多重意義

邁阿密Museum of Sex性博物館!展覽、遊戲與感官體驗交織,揭開性的多重意義

談到性總是羞於啟齒或難為情嗎?邁阿密以性為題的博物館「Museum of Sex」,邀人們直面並談論這源於人類本能、貼近生活、卻時常被視為「禁忌」的主題。

Museum of Sex Miami」場館建築改建自一座報社舊倉庫,看似平凡無奇的灰色方塊中藏著色彩斑斕的異世界。館內常設展《Superfunland》如派對狂歡現場,藉有趣的互動體驗及遊戲回顧嘉年華的歷史;日本藝術家空山基個展《慾望機器(Desire Machines)》則由「性感機器人(Sexy Robot)」領銜,引領觀者思考性主體性、物化、親密關係等深刻議題。

邁阿密Museum of Sex性博物館!展覽、遊戲與感官體驗交織,揭開性的多重意義
(圖片來源:Museum of Sex)
邁阿密Museum of Sex性博物館!展覽、遊戲與感官體驗交織,揭開性的多重意義
(圖片來源:Museum of Sex)

探索性從古至今的文化意義

Museum of Sex總館2002年於紐約第五大道開幕,邁阿密據點則是2023年籌辦的新館,兩者皆聚焦於展示「性(sexuality)」在人類社會中的歷史和演變,及在不同時空背景下的意義,透過系統性展覽、出版品等形式,鼓勵大眾打開對性的更多理解,而非將其視為污穢、罪惡、只能置於暗處的秘密。目前館方收藏超過兩萬件展品,包含藝術作品、影像、服飾、科技發明、歷史文物等,這些物件原本可能因為涉及性內容被銷毀或丟棄,在此則成為引導學習的媒介。

邁阿密Museum of Sex性博物館!展覽、遊戲與感官體驗交織,揭開性的多重意義
(圖片來源:Museum of Sex)

藏於灰色方盒裡的璀璨世界

Museum of Sex邁阿密館由挪威建築事務所Snøhetta設計,改建自當地報社《邁阿密先鋒報(Miami Herald)》閒置的配送倉庫。建築外觀簡單覆上灰色塗裝,十分樸素,若沒看見斗大的Museum of Sex標誌,很難想像裡頭藏著絢麗奪目的新奇世界。踏上入口醒目的粉紅階梯,驚喜旅程隨之展開。

邁阿密Museum of Sex性博物館!展覽、遊戲與感官體驗交織,揭開性的多重意義
(圖片來源:Museum of Sex)
邁阿密Museum of Sex性博物館!展覽、遊戲與感官體驗交織,揭開性的多重意義
(圖片來源:Museum of Sex)

館內從大廳、售票口、商店、展覽空間到酒吧,也都由Snøhetta操刀設計,團隊也參與了常設展《Superfunland》的展廳與沈浸式體驗策劃,全區利用撞色、霓虹、圖樣地板等元素創造出絢麗的視覺效果,當中一座巨大的洛可可風格美人魚噴泉尤其吸引視線,與全展近20座互動裝置與街機遊戲,共織歡快愉悅又富教育性的展覽內容。

邁阿密Museum of Sex性博物館!展覽、遊戲與感官體驗交織,揭開性的多重意義
(圖片來源:Museum of Sex)
邁阿密Museum of Sex性博物館!展覽、遊戲與感官體驗交織,揭開性的多重意義
(圖片來源:Museum of Sex)

我們為何狂歡?常設展《Superfunland》爬梳嘉年華歷史

Superfunland》斑斕奪目的展間設計,靈感源自展覽所探討的主題——「嘉年華(carnival)」。本展爬梳嘉年華歷史及其長久以來與性愛的關聯,敘事一路回溯至古希臘及古羅馬的酒神狂歡儀式,再慢慢推演至今。

邁阿密Museum of Sex性博物館!展覽、遊戲與感官體驗交織,揭開性的多重意義
(圖片來源:Museum of Sex)
邁阿密Museum of Sex性博物館!展覽、遊戲與感官體驗交織,揭開性的多重意義
(圖片來源:Museum of Sex)

自古以來,節慶皆是狂歡的所在,人們放縱感官、沈迷於歡快,甚至打破平時謹守的各種禁忌。工業革命後的歐洲,節慶演變為大規模的嘉年華,還辦起了世界博覽會交流科技發明與人文思潮,當時「midway」展區就曾出現許多帶有性意味、風格挑釁的藝術作品,如美國設計大師Norman Bel Geddes的半裸水晶女郎。

邁阿密Museum of Sex性博物館!展覽、遊戲與感官體驗交織,揭開性的多重意義
(圖片來源:Museum of Sex)

Superfunland》便以「midway」展區為靈感,策劃一系列互動裝置,如4D沈浸式遊樂設施「愛之隧道」、結合生物感測技術測量親密度的「接吻亭」、由變裝皇后魯保羅(RuPaul)主持的情愛算命機等,透過遊走於看展和遊樂之間的感官體驗,帶觀眾在感受嘉年華氛圍的同時,亦回顧其歷史,同時了解性在藝術、文化領域中的多重意義。

邁阿密Museum of Sex性博物館!展覽、遊戲與感官體驗交織,揭開性的多重意義
(圖片來源:Museum of Sex)

空山基個展「性感機器人」掀起反思

館內也同步展出日本藝術家空山基個展《慾望機器(Desire Machines)》,他以「性感機器人(Sexy Robot)」系列作品聞名於世,藉創作模糊現實與幻象、肉身與金屬、人類與非人類之間的界線,建構起風格獨樹一幟的藝術宇宙。

邁阿密Museum of Sex性博物館!展覽、遊戲與感官體驗交織,揭開性的多重意義
(圖片來源:Museum of Sex)

在《慾望機器》中,空山基具「二元性」的創作語彙展露無遺,除了前面所提到各式對比元素及概念的揉合,他的繪畫結合日本畫筆觸與原創噴槍技巧,超現實畫面中仍可見極致寫實的質感;他創作的角色橫跨東西文化、古今時空,也融合古典藝術和流行文化意象,形成帶點挑逗意味的混種樣貌,也體現了文化流動的曖昧。

AI盛行、虛實更加難辨的今日,空山基的創作格外貼合時代,這場展覽企圖帶觀者在當代的數位語境中,進一步思考性主體性、物化、隱私、親密關係等深刻議題。

邁阿密Museum of Sex性博物館!展覽、遊戲與感官體驗交織,揭開性的多重意義
(圖片來源:Museum of Sex)

Museuam of Sex Miami

地址|2200 NW 24th Avenue Miami, FL

營業時間|週一三四 13:00-22:00,週五六 13:00-00:00,週二休館

延伸閱讀

RECOMMEND

當設計不只是作品,更是未來城市的美好雛形!2025臺北設計獎,徵件倒數中

在這個世界上是否有一種可能性,是用一張海報展開社會議題對話?以一座廣場重構城市與人們的關係?透過一項產品設計,消彌許多人生活中的不便利?對於臺北設計獎而言,答案始終是肯定。

事實上,在設計日益被賦予更多社會角色的此刻,設計的價值也正在被重新定義,作為全台唯一獲得「世界設計組織」(WDO)、「國際設計社團組織」(ICoD)、「國際室內建築師設計師團體聯盟」(IFI)三大國際設計組織認證的國際設計競賽,走過18年的「2025臺北設計獎」即日起~7月31日開放徵件,以「讓設計成為形塑美好未來的驅動力」為願景,邀請設計師用創意回應真實世界的議題。

橫跨四大洲設計巨擘齊聚,找出設計的最佳共識!

2025臺北設計獎國際競賽設有工業設計、視覺傳達設計與公共空間設計三大類別,「臺北城市設計選拔」(Taipei Impact Design Award)則以「永續.共融」為題,鼓勵設計納入永續發展、韌性城市、淨零碳排、人文關懷、共享共融等創新概念,為城市提出前瞻解方。

為了從來自全球優秀作品中,評選出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提案,今年評審團橫跨四大洲、12個國家的28位專家,將應用性、創意性、技術性與藝術性四大面向,透過不同文化背景及產業前線、教育現場等多元視角,找出對於「好設計」的共識決。

臺北設計獎
2025臺北設計獎全球徵件中,邀請設計師一起讓設計,成為形塑美好未來的驅動力!

其中工業設計類由WDO理事長Thomas Garvey、Google德國穿戴設備團隊的工業設計主管Christoph Gredler 與Amazon 首席設計師 Xiaobi Pan 等設計巨擘,帶來對設計趨勢與技術應用的視野;視覺傳達設計類則由ICoD理事長,也是土耳其平面設計師協會(GMK)的董事會成員兼秘書長 Melike Taşcıoğlu Vaughan,知名策展人暨Studio Ivanova創辦人暨執行總監Annie Ivanova與台灣電通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創意長周麗君等專家,共同選出傳遞文化與觀點的設計作品;公共空間設計類,則有曾獲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勳章殊榮的荷蘭MVRDV創辦人及主持建築師Winy MaasGensler建築事務所紐約辦公室Vivian Lee設計總監與劉培森建築師事務所創辦人劉培森等重量級創意人發掘永續環保的空間設計專案。至於臺北城市設計選拔則由台灣設計研究院董事張光民、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名譽教授林曼麗、台達電子永續長周志宏等領域專家,負責評選出創意與執行性兼具的城市設計方案。

臺北設計獎
橫跨來自四大洲、12個國家的28位專家齊聚一堂,為2025臺北設計獎評選出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優秀作品。

當設計不只是作品,更是未來社會的美好雛形

在28位領域專家評選下,脫穎而出的金、銀、銅、循環設計獎、社會創新獎與多項國際設計組織特別獎(ICoD、IFI、WDO)得獎者,將能獲得總額高達450萬元獎金,最高榮譽全場大獎獎金更達新臺幣60萬元。而在獎金鼓勵外,得獎作品也將透過官方資源被全世界看見。如果你是有志於以設計解決問題的創意人,別忘了把握7月31日前的截止日,讓設計不只是作品,更成為未來社會的美好雛形。

臺北設計獎
Web/www.taipeidaward.taipei
Tel/1999(外縣市02-27208889)轉6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