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8

返回文章

WHBC以二手木質電線桿作為建築素材,打造TELEGRAPH POLE HOUSE(電線桿之屋)。

WHBC以二手木質電線桿作為建築素材,打造TELEGRAPH POLE HOUSE(電線桿之屋)。

WHBC武霞建築事務所創辦人洪武聰

WHBC武霞建築事務所創辦人洪武聰

TELEGRAPH POLE HOUSE(電線桿之屋)

TELEGRAPH POLE HOUSE(電線桿之屋)

TELEGRAPH POLE HOUSE(電線桿之屋)

TELEGRAPH POLE HOUSE(電線桿之屋)

與自然環境完美融合的Tropical Box(熱帶之屋)

與自然環境完美融合的Tropical Box(熱帶之屋)

Tropical Box(熱帶之屋)

Tropical Box(熱帶之屋)

Tropical Box(熱帶之屋)

Tropical Box(熱帶之屋)

Tropical Box(熱帶之屋)

Tropical Box(熱帶之屋)

返回文章

返回文章

屬於熱帶的建築哲學!馬來西亞建築設計師洪武聰不設限的「綜合性解決」建築之路

+8
+8
+8
+8
+8
+8
+8
+8

在這個凡事都標榜新穎的時代,高聳入雲的摩天大廈一座座興起,城市天際線一再被改寫,然而身處在這片人為建造的都市叢林中,該如何從建築中連結歷史文化,讓人們得以透過空間感受其中深藏的人文意涵,成了每位建築師的重要課題。對馬來西亞建築師洪武聰(BC Ang)來說,每個新項目即使艱難,都是一場未知的嶄新挑戰,「設計到底是做什麼的呢?很多人都會這樣問,其實主要是分析問題,然後把紊亂的問題解開,再尋找一個綜合性的解決方式。」簡單三兩句話,道出他的設計價值核心。

 

擁有豐富且多元民族文化的馬來西亞,有著傳統的馬來式高腳木房,也有受到殖民西方建築思潮影響下的建築,馬來西亞無疑是個極度「繽紛鮮明」的特色國度,然而在趣味盎然的城市氛圍中,由洪武聰與妻子洪雯霞(Wen Hsia)共同創辦的武霞建築事務所(WHBC Architects),卻帶來一種近似「反璞歸真」的建築思維,從街邊的婚紗工作室、藏身蔥鬱林木間的熱帶之屋,到以老舊木燈柱搭建而成的高腳度假木屋,對他們而言,如何運用週遭環境條件、自然元素來形塑空間氛圍,創造出熟悉卻又帶著驚喜的感受,是夫婦倆在設計過程中必須深入思考的要素。

 

「創新想法是我們設計中不可或缺,也是最重要的元素!我們將每個設計項目都視為一場創新實驗,企圖從中找尋解決的最佳方案。」洪武聰說道,與其侷限於某個框架之中,倒不如以全然開放的心態,置身投入於要被改造的場域之中,傾聽空間、對話空間,進而擁抱空間,「過程中我們會不厭其煩地嘗試各種方案,無論是建築技法、設計方向還是整體空間規畫上,都不斷地研究、提出各類質疑,好發揮建築最無限的可能性」,而這可能性更要使人專注於當下,通過空間氛圍感受那有形與無形之間的深層意蘊。

 

回收舊燈柱築起夢想木屋

像是位於蘭卡威島上的舊木燈柱度假高腳屋,由於屋主的夢想是在一片綠油油的稻田旁築起一幢夢想木屋,然而要在熱帶國家中建造木屋,首先得克服濕熱天氣和白蟻兩大棘手問題,在不想使用新建木材造成生態破壞,又同時得滿足客戶的需求情況下,WHBC選擇了二手木質電線桿作為建築材料,即使外觀看似斑駁老舊,然而這些歷經數十年風化和白蟻侵蝕卻依然完好的木燈柱,也證明了經得起「時間考驗」,再加上線桿經歲月累積而留下的天然灰色紋路,其獨特性更是新木材無法複製的。整體開闊的空間,搭著一望無際的綠意美景,以及乘載著時光記憶的二手木材,房屋每個角落都各自有故事,各自與造訪此地的人們,來上一段出其不意的時空對話。

 

WHBC以二手木質電線桿作為建築素材,打造TELEGRAPH POLE HOUSE(電線桿之屋)。


與自然環境完美融合的熱帶之屋

除了使用二手木材外,單就建築作品來看,WHBC有不少以混凝土為建材的項目作品,不免讓人好奇這是否為夫妻倆喜歡的表現手法,為此洪武聰代為表示這是由於在馬來西亞,使用混凝土建造的成本較為低廉,就他們而言,「並沒有刻意追隨哪種建築風格或是只特別用哪些建材,我們僅根據不同的問題,找出相對應的解決方式,而木頭、鋼筋、石頭和磚塊等同樣是我們在設計過程中會使用到的建材,混凝土只是其中一項選擇。」。

 

至於他們最廣為人知的混凝土作品,則要屬坐落在吉隆坡郊區,簡約樸素的住宅掩映在綠色蓊鬱的植物山林之間的熱帶之屋(Tropical Box)。具厚度的混凝土外牆,得以讓居住空間遠離熱帶的陽光及雨水,然而大小不一的方框薄牆,則同時能夠讓陽光灑落其中,通透的效果模糊了室內外的界線,讓看似冰冷理性的混凝土建築,其實潛藏著一顆具溫度的感性熱帶之心。

 

與自然環境完美融合的Tropical Box(熱帶之屋)

Tropical Box(熱帶之屋)


如同夫婦倆創建的事務所名稱,默契無間的兩人確實讓作品帶著「武俠」風範,他們認為作為一名建築設計師,絕不能只做空想裝飾,而是要當空間的思考者。像是近來在全球成為趨勢的老屋改造活化風潮,洪武聰便認為在規劃上要十足細膩小心,倘若大家只在乎重造外觀風格,而非重視老屋所流傳下來的文化本質,甚至反而將其破壞殆盡,那麼再精美的樣式也不過流於膚淺。他始終相信「設計」是個中心點,在可運用的功能、技術和情感交錯中尋求一種中和的行為,也能把所有的想法凝聚以達成平衡,找出最佳解決方案。

 

Text:Ian Liu

Photo credit :WHBC Architects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