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粉樂町10大藝術作品亮點!100種顏色彩虹布牆、羽毛長廊讓台北信義區變身無牆美術館

Emmanuelle Moureaux《一百種顏色100 colors》

台北信義區化身無牆美術館!邁入第12屆、2019粉樂町(Very Fun Park)當代藝術展正式登場,從3月19日開始為期兩個月的展覽活動,並邀來台灣、丹麥、香港、義大利與法國,包括Emmanuelle Moureaux、Jeppe Hein、Philip Giordano、李承亮、洪易、黄小橘、游文富與劉小康等8位藝術家共襄盛舉,以10件藝術創作,搭載信義區百貨商圈與廊道,讓週邊街區散發以往不同的藝術氣息!

 

 10件「席、息相關」藝術展品

將粉樂町定調為一座走進城市裡的無牆美術館,今年策展主題「席、息相關Chair • Present」大玩同音異字,藉由隱喻主題,邀藝術家們以各自的視角詮釋「位置」與「氣息」的存在和關聯,反思你我位置的存在與關聯。

 

今年展品場域從去年串聯信義區商圈的2.3公里空橋,移動到空橋循線的地面通廊空間與綠地中,各藝術作品分佈在10大展點中,從倒掛天空的羽毛牆、顛覆公共空間想像的互動座椅,到隨春風輕搖擺蕩的100種色彩布條,每款作品各具特色,不僅為城市妝點,更讓參觀者可以循線親身感受藝術與城市的連結。

 

1、李承亮《巨人的很多椅子》 

地點:台北松菸文創綠地

 

若你從台北松菸文創園區作為起點,亮相台北文創大樓旁的文創綠地,則將看見台灣新生代藝術家李承亮所帶來的巨大雕塑作品《巨人的很多椅子》。

 

喜歡蒐集各種老舊物件,透過重新組裝,賦予物件新生命的李承亮,此次作品則將來自新莊棒球場回收而來的摺疊椅延伸出藝術想像,以鐵板切割、彎折出一片片的材料,組合成一座臥躺的巨人型體。參觀者可自由穿梭於作品之中,享受藝術家所創造的奇幻空間。

 

2、7 Jeppe Hein《與藝術互動 —改良式社交椅》

地點:忠信廣場(信義12號廣場)、松壽廣場(信義14號廣場)

 

安置在忠信廣場與松壽廣場周圍的一系列大型雕塑,是知名丹麥當代藝術家Jeppe Hein作品,他以公園裡隨處可見的長椅為創作發想,藉由改造它們平凡無奇的造型,為「坐」這個動作創造不同的意涵與身體經驗。他希冀讓觀眾去解讀它的使用性,用身體探索和作品之間的關係,作品以紅、白為主要顏色,在設計上也刻意強調座椅所在位置的不同景觀與視覺高度,靜置於空間如同雕塑,而當有互動時,則能發現其具玩樂的一面。

 

3、游文富《微風‧微風》

地點:微風信義走廊

 

擅於利用大量重複性質材創作的台灣藝術家游文富,此次則用帶浪漫氣息的裝置藝術作品點綴台北城中風景。他選用其作品中常見的羽毛當作創作素材,希望藉由作品《微風・微風》白羽翩翩的意象,扭轉民眾對微風信義時尚大道既有的想像。

 

長廊頂部一根根雪白的台灣竹羽,密植成如芒花般綿延的白色浪潮,每當微風吹拂,觀眾除了可「看見」氣流的存在,聽見竹羽間的沙沙聲響,更能進一步感知人與環境、自然間生生不息的流動關係。

 

4、劉小康《思考的堆疊》

地點:信義誠品3樓

 

香港設計師暨藝術家劉小康,透過大量日常觀察與長年思考累積,淬煉出《椅子戲》系列作品。劉小康認為椅子不止乘坐著軀體,亦乘載著每個人不同的想法訴求與位階權力,透過《椅子戲II》巧妙的造型設計,具體表達人們對於地位與權力的追求,在不安困惑的搖晃過程中,雙方需要經過溝通、妥協,方能取得最佳關係。

 

5、李承亮《時光旅行者》

地點:微風松高廣場

 

台灣藝術家李承亮深受科幻電影的影響,此次他持續以充滿太空特色的旅行艙創造對於宇宙的想像。企圖於商業氣息濃厚的信義商圈,打造一座穿梭時光的精神載具。參觀者能一邊聆聽環境音樂,一邊觀看投影在艙體周圍的影像變化。李承亮希望藉由空間中顏色、光影與周圍聲音的改變,提供觀者一個與記憶、想像對話的探索空間。

 

6、Emmanuelle Moureaux《一百種顏色100 colors》

地點:微風南山廣場

 

自2013年開始進行「100 Colors 一百種顏色」計畫而聞名全球的法國建築師暨設計師Emmanuelle Moureaux,對她來說,彩虹是他創作的最佳武器。她以日本傳統空間元素創造「色切 (shikiri)」概念,以100種顏色來標的色彩可能性。

 

致力讓色彩成為城市的主角,Emmanuelle Moureaux在環境中強化和展現色彩的存在,也經由顏色的層次改造了人與空間的關係。此次,她的作品成為剛開幕不久的微風南山廣場前一大亮點,隨風搖曳擺盪的色彩布條,在高聳大樓之間進行顏色演繹,觀賞者也能盡情地與這漂浮的色彩雕塑互動,走進她所構築的獨特彩色空間。

 

8、洪易《拉長狗》

地點:信義廣場

 

台灣藝術家洪易,以特殊塗料不銹鋼鍍鈦創作有機動物造型拉長狗,讓三隻造型各異的《拉長狗》作品散發獨特金屬光澤,鏡射出民眾與環境的對話。

 

9、黄小橘 《十二宮狂想》

地點:四四南村

 

台灣新銳藝術創作者黄小橘,結合傳統剪紙工藝與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技術,讓四四南村跳脫以往傳統樣貌。他選在充滿舊時光印象的四四南村場,讓傳統剪紙工藝對應著科技和未知的宇宙星象,而富含專屬個性的卡漫造型角色,則在擴增實境中現身。

 

10、Philip Giordano《一個星球,同一命運,一起漫長的旅程》

地點:富邦A25圍籬

 

繼去年引起民眾廣泛討論與喜愛的Maya Barkai小綠人計劃後,今年在信義區A25外圍籬邀請到多次入圍波隆那插畫獎的義大利插畫家Philip Giordano,多彩的創作為平時混亂的施工場地,換上讓人好心情的外衣。

 

延續去年「全球化」的設計主題,Philip Giordano以鮮豔的色塊、大膽的線條及擬人化的動物角色,為總長逾400公尺的外牆,披上嶄新的新衣。藝術家將這些擁有豐富表情與肢體動作的動物們,巧妙地以「牽手」做為串連,象徵地球上各種生物間的共通性與相互依存關係。

 

減紙計畫 導入AR導覽系統

今年粉樂町推出極具話題性的AR導覽APP,可透過AR科技與藝術作品產生互動,導覽APP裡,具備了AR拍照、藝術家與展品介紹、地圖、活動資訊等功能,透過趣味化與情境式的設計,讓參與粉樂町時,以科技互動加深對於藝術作品的理解。另外,更難得地邀請夜光家族的光禹進行中文語音導覽配音,在欣賞作品時,也能一同沉浸在光禹迷人嗓音裡。

 

2019粉樂町當代藝術展《席、息相關》

展期:2019.3.19-2019.5.19

展點:A25、忠義廣場、松壽廣場、信義廣場、信義公民會館(四四南村)、微風松高、微風信義、微風南山、誠品書店信義店、臺北文創

更多資訊可洽官網

 

文字整理、照片:Ian Liu

via 富邦基金會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共生之境,集展演、工作坊、茶席等體驗的創意私塾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坐落於台灣北海岸的「子隆山房」,是映現雕塑家張子隆畢生創作經驗和美學理念的藝術園區,也是一座海納多元藝術交流的創意私塾。園區內「藝術家之屋」是展演和藝術交流基地,更設有可眺望山海景色的觀景平臺;依傍山勢而建的步道,則被原生植栽和石材圍繞,點綴與地景相映的雕塑,景色優美。來到這亦能透過展演、雕塑工作坊、茶席等活動,體驗手作樂趣及與自然共處的逸致。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與自然共處、親近在地社區的藝術聚落

張子隆是台灣戰後重要的雕塑家,畢生致力推廣環境雕塑與空間美學。他不僅熱愛雕塑,也傾心建築,更曾參與東京迪士尼建設工事,卸下臺北藝術大學教職後著手策劃「子隆山房」,親自參與設計與監造,並在北藝大門下學生、現任園區藝術總監梁海莎的共同努力下,於北海岸孵化一方藝術基地。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2015年成立至今十年,子隆山房以「建立藝術、自然與生命的連結」為核心理念,透過展覽、工作坊及表演等形式,將張子隆一生的雕塑經驗與創作理念,化為激發想法、沉澱身心的藝術棲地。藝術能量不只在園區內湧動,更流竄至至北海岸一帶:子隆山房於當地推動環境藝術設置,並與國家風景區和社區合作,讓雕塑融入在地自然景致;同時與台大醫院金山分院等醫療機構合作藝術照護計畫,透過藝術傳遞療癒力量。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2018年,子隆山房進一步創立「台灣環境雕塑協會」,並以「石門雕塑中心」之名成為計畫執行場域;隔年再加入Res Artis國際駐村網絡平台,積極推動國際駐村創作計畫,吸引來自美國、澳洲、瑞典、日本、法國、韓國等不同文化背景及跨世代的藝術家參與,逐步蛻變為向世界敞開的藝術村與跨域平台。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子隆山房3大亮點空間:藝術家之屋、駐村工作室、景觀庭園

漫步子隆山房,隨處可感受張子隆對手作親造的熱愛、對自然的傾慕、對藝術教育的理念,以及嘗試將藝術帶入人們生活中的念想。園區主體建築「藝術家之屋」,藉循環材料砌築質樸紋理,三層樓場域涵蓋交誼廳、視聽教室、挑高展覽廳、辦公室等多元空間,築起藝術交流與教育推廣之地;像是城堡的塔樓則設有360度全景瞭望台,可遠眺白沙灣落日和七星山綿延山景。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援引日本美學構築的「聽溪館」和「望山房」,主要作為創作者駐村的起居和工作空間,建築周圍被綠意和溪流環繞,時刻有大自然為創作傾靈感;未有藝術家駐村時,兩處日式空間也採預約制開放體驗和租借。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戶外錯落依傍山勢而建的原石步道與景觀平台,保留原生植栽與石材,且四季皆有相應的花卉更迭,讓藝術品與自然地景相呼應,每一處都洋溢著「與自然共處」的美學精神。對張子隆而言,子隆山房不僅是創作的棲地,更是終身不斷完善的雕塑作品,是他無可妥協、用盡一生追尋的藝術夢土。

「我的創作方式,是執著於好好地把一件事研究徹底,享受過程,因為喜歡而做。」——張子隆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雕塑藝術妝點園區,展現萬物湧動生命力

作為藝術基地,子隆山房於室內外空間展示的眾多藝術品自是一大看點,展品鋪排方式強調藝術與環境之間的共鳴,如張子隆作品〈流動〉中的鐵件將隨時間變換色彩;梁海莎的雕塑以貝殼、花朵等自然形態捕捉生命初萌的瞬間。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此外,「藝術家之屋」二樓設有65坪、挑高4.2米的專業展覽空間,除了不定期策劃特展,亦常態展出張子隆的創作。長年專注於石材、木材與金屬雕塑的他,創作靈感源自現代主義及日本文化對素樸精緻美感的追求,在具象與抽象間探索,最終回歸簡約造型,以對「形」的嫻熟掌握,講求「360度皆能欣賞」,尤其以人體為主題,展現人類生命中源源不絕的生命力,並以圓潤曲線表達對女性孕育生命的敬意。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集展演、工作坊、茶席等體驗的「創意私塾」

歷經十年淬鍊,子隆山房已成為北海岸深具代表性的藝術聚落,是當地藝術教育、國際交流、社區凝聚的樞紐。朝下一個十年邁進,子隆山房於202510月迎新開幕,不只品牌識別、網站、硬體等皆迎來新貌,也更著力於落實「私塾」初衷,以園區內廣達百坪、設備完備的雕塑工作室為基地,策劃入門和進階雕塑工作坊;亦同步推出雕塑與詩歌聯展《人間四季》,及茶席、瑜伽、頌缽等多元活動。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剛入門雕塑藝術想體驗手作樂趣,「一日雕塑家」工作坊引領學員親自感受石頭質地與紋理、打磨石材,製作屬於自己的小型石雕。想更深入習得雕塑精髓,「石雕創作大師班」則由張子隆親自授課,並有專業助教隨堂輔助,學員將在12堂課的學程中,逐一學習美學基礎、模型製作、放樣、打磨等知識與工序,從無到有完成一件由自己構思、適合珍藏及展示的石雕作品;並在子隆山房團隊專業協助下執行佈展及打光,舉辦公開成果發表會。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子隆山房

地址|新北市石門區八甲57

電話|02-26383633

參觀票價|500 元/人(含一份茶水、點心)

開放時間|需預約參觀,週四、週六及週日10:00-18:00開放預約

注意事項|需於兩週前事先預約,預約及工作坊、體驗課程報名請點此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走進台北邊陲社子島:朱駿騰「野鬼」影像計畫一探禁建半世紀、被遺忘的城市之境

走進台北邊陲社子島:朱駿騰朱駿騰「野鬼」影像計畫一探被遺忘的城市之境

社子島位處台北都市邊陲,因上世紀一場洪水侵襲而禁建數十年,自此長期被遺落在城市記憶之外,成了台北市令大眾印象最為模糊的地域之一。藝術家朱駿騰卻受其曲折命運吸引,啟動「野鬼」影像計畫,從社子島獨特的水文地景和人文脈絡取材,並親赴當地居住一年深入田調,藉創作提出對生命、生存和社會結構的反思。

走進台北邊陲社子島:朱駿騰「野鬼」影像計畫一探被遺忘的城市之境
朱駿騰《河鰻》錄像截圖。(圖片提供:朱駿騰、洪建全基金會)

被遺忘的都市孤島

朱駿騰近年作品常聚焦於個人身處社會、政治及文化交織的複雜結構下,所面臨的生存狀態和困境。2021年,社子島的多舛身世及其之於台北城的微妙關係,吸引了朱駿騰的注意,他說:「被遺忘、封閉是我對社子島最初的感受。隨著時間的深入,我發現它更像是一塊漂流邊界,夾在城市與鄉下、陸地與海洋、存在與不存在之間。」而「野鬼」漫長的創作歷程,也激發出他對社會結構影響個人生存狀態的反思。

走進台北邊陲社子島:朱俊騰「野鬼」影像計畫一探被遺忘的城市之境
朱駿騰《河鰻》錄像截圖。(圖片提供:朱駿騰、洪建全基金會)
走進台北邊陲社子島:朱俊騰「野鬼」影像計畫一探被遺忘的城市之境
朱駿騰《河鰻》錄像截圖。(圖片提供:朱駿騰、洪建全基金會)

2022年,朱駿騰進一步將影像計畫拓展為長片電影《河鰻》,將都會邊緣的荒涼、土地記憶與奇幻愛情,融合為如夢似幻的影像詩篇。此作於2025年入選柏林影展、溫哥華國際影展、香港國際電影節、愛爾蘭高威國際電影節等,並獲第27屆台北電影節「最佳美術設計獎」。

走進台北邊陲社子島:朱俊騰「野鬼」影像計畫一探被遺忘的城市之境
《河鰻》電影海報。(圖片提供:底噪影像)

探索社會邊緣空間的生存議題和未來

即日起至11/30於洪建全基金會藝文空間展出的「野鬼朱駿騰影像計畫」,以《河鰻》為核心,結合三頻道影像、攝影、裝置與文件,呈現藝術家在都市邊陲的觀察與思索。此作結合紀錄影像、劇情重構與田野調查,描繪社子島在長期禁建政策影響下,所形成的社會結構及邊緣化空間狀態,以及與島共存的居民生命故事。

走進台北邊陲社子島:朱俊騰「野鬼」影像計畫一探被遺忘的城市之境
朱駿騰《河鰻》錄像截圖。(圖片提供:朱駿騰、洪建全基金會)
走進台北邊陲社子島:朱俊騰「野鬼」影像計畫一探被遺忘的城市之境
朱駿騰《河鰻》錄像截圖。(圖片提供:朱駿騰、洪建全基金會)

《河鰻》以三個對象為敘事主軸,涵蓋民俗信仰、居住和生存等議題。觀者將隨著溪洲底土地公的神轎繞境,感受當地元宵節習俗「夜弄土地公」氛圍;隨藝術家在社子島結識的女性友人沿路拾荒,探索「家居」的意義;隨一名夢想壯遊天下、現實卻「困於」島上的少年,踏上坍塌的社子入口地標自由女神像,走入見證社子島命運的東山宮,撥一通接不到外界現實的神秘電話……。透過影像,觀者將見證社子島「與時間錯置」的地方敘事,從而思索邊緣社會空間的文化政治及生態未來。

走進台北邊陲社子島:朱俊騰「野鬼」影像計畫一探被遺忘的城市之境
朱駿騰《河鰻》錄像截圖。(圖片提供:朱駿騰、洪建全基金會)
走進台北邊陲社子島:朱俊騰「野鬼」影像計畫一探被遺忘的城市之境
朱駿騰《河鰻》錄像截圖。(圖片提供:朱駿騰、洪建全基金會)

野鬼 —— 朱駿騰《河鰻》影像計畫

展期|2025.10.0111.30(每週一及國定假期休館)

開放時間|11:0018:00

地點|洪建全基金會(臺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912樓)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