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紅點品牌傳達設計大獎出爐!台灣7作品奪最佳設計 海廢圖鑑、微醺大飯店、五月天《轉眼》MV獲獎

2019紅點品牌暨傳達設計大獎(Red Dot Award: Brand & Communication Design 2019)」結果揭曉,台灣本屆共獲7件紅點最佳設計獎(Red Dot: Best of the Best),宏碁也以電競品牌Predator為台灣守下一座品牌類紅點獎。今年除了台灣向來表現優異的包裝設計與影片動畫組外,於空間傳達與展會設計相關組別的整體表現,見證台灣近年在策展與臨時性建築設計領域的蓬勃發展。

 

8.9%獲「紅點獎」、0.8%獲「最佳設計獎」

本次計有來自54 國的設計師、廣告代理商以及企業繳交8,697件作品。由25位國際專業評審,嚴格評估包含製作品質、溝通效益與影響力等面向後,於8月公布評選結果,而最大獎則將於11月1日在柏林頒獎。

 

在評審團嚴格地審查與激烈討論下,僅有696件作品獲頒獎項,其中最頂尖的72項作品獲頒紅點最佳設計獎,為全球前0.8%的佼佼者。台灣本次7件最佳設計獎中,職業組由簡訊設計為RE-THINK重新思考設計製作的《海廢圖鑑》(Guidebook of Marine Debris ),二度獲得最佳設計獎。《海廢圖鑑》以線上博物館的方式精緻呈現,突破大眾對垃圾的刻版印象——又舊又髒。將海廢、精品、美術館三者整合為一個「大人的玩具博物館」。

 

新銳組(Junior Award)6件則分別由亞大、朝陽、嶺東、樹德、中國科大同學斬獲。包含來自亞洲大學《響到你》(Track back to)音樂專輯設計及《同理心》海報設計、朝陽科大《青浪SPLENDOR》企業識別、嶺東科大《100%》農產包裝設計、中國科大《把你的阿嬤送給我好不好》複合媒材繪本、及樹德科大《一鳴驚人》蟬手冊以及電子蟬玩具包裝設計。

 

台灣紅點獎概覽

包裝設計、使用者經驗、影片動畫組保持水平

綜觀2019年台灣紅點獎得主,包裝設計組除有知本、美可特等設計公司,也有可變身桌遊的光寶科技鍵盤環保包裝等有趣作品。使用者介面與經驗(UI / UX)組,雪豹科技以運動和星座APP獲得兩座紅點獎。

 

 

影片與動畫組,陳奕仁帶領的仙草影像、廖人帥帶領的Outerspace,分別以五月天《轉眼》MV、張靚穎《Body First》隱形MV獲獎。

 

還有旅英導演趙安玲為金鐘53打造的頒獎動畫、iprefer奇禾數位整合行銷充滿台式風情的《軒尼詩V.S.O.P摩登台菜》廣告影片、旋轉木馬為小米拍攝的《Mi Family米家人日常系列廣告》等紛紛透過影片視覺展現故事張力,為閱眾帶來更豐富的感官體驗。

 

空間傳達、展會設計組,遍地開花、百家爭鳴

空間傳達相關組別的整體傑出表現,見證台灣近年在策展與臨時性建築設計領域的蓬勃發展,市場已臻成熟階段,包括INCEPTION 啟藝《創業 100 週年紀念展FUTURE:FUTURE/Panasonic》與《中華職棒三十週年特展/無人出局》兩個展覽。

 

格式設計策展的2018新竹市玻璃設計藝術節《光動》,善用光源與玻璃特性,3.3萬個玻璃杯光交錯的空間傳達出對新竹與產業的嶄新未來想像。

 

范承宗精湛工藝結合地景的2019台灣燈會《帆城》裝置、2018菊島微型藝術祭 《大風吹 》活動設計。

 

自由落體與龍華科大、台北商業大學產學合作的《2018台灣國際蘭展/蘭信仰—廟宇文化巡禮主題展》展覽元素,皆獲得紅點獎肯定,也讓世界專家們看見台灣的美。驚喜製造、Home Hotel、進港浪製作則以《微醺大飯店》90分鐘沉浸式體驗,則首度在現場表演子組獲獎。

「年度最佳品牌」展現品牌於各式傳播通道的一致性

紅點傳達設計大獎於今年首度更名為「紅點品牌暨傳達設計大獎」,參賽者除遞交單項作品至「傳達設計類」各技術組別(如包裝、動畫、UIUX、APP等)外,亦可選擇以多項作品與品牌說明資料綜合遞交至「品牌類」各產業組別(如金融、電子、公部門等),角逐「紅點年度最佳品牌」頭銜。

 

此頭銜今年頒給了Grohe、Deutsche Telekom、HappyGoal三個品牌,肯定他們以傑出設計品質,在各式傳播通道,非常一致地傳遞公司與品牌價值。「這些國際品牌參與的事實向我們證實,我們調整競賽的決定是正確的。評審們在評估全新的品牌類時特別謹慎,更有理由讓獲獎者為他們傑出的成就感到自豪。」紅點主席Prof. Dr. Peter Zec總結道。

 

11月1日柏林頒獎典禮上也將賽事最高榮譽「紅點至尊獎」與「新銳設計獎」一萬歐元。所有獲得「最佳設計獎」的作品都有機會角逐「紅點至尊獎」(Red Dot: Grand Prix),這個獎項只會從17個組別中至多挑出1件,今年,評審團僅頒出了7件作品,得主屆時將在頒獎典禮上宣布。新銳組的最大獎「新銳設計獎」也將於當日公布,台灣此次6件BoB皆將代表角逐,有望為台灣抱回一萬歐元。

2019 紅點品牌暨傳達設計大獎數據

參賽件數件數:8,697件作品

涵蓋國家:54個國家

獎別

紅點設計大獎Red Dot: 696 件作品

紅點最佳設計獎Red Dot: Best of the Best: 72件作品

紅點年度最佳品牌 Red Dot: Brand of the Year: 3 件作品

紅點至尊獎 Red Dot: Grand Prix: 7件作品

紅點新銳設計獎Red Dot: Junior Prize: 1 件作品

以上獲獎作品將於11月1日起全數收錄在紅點線上展覽。

 

via 紅點設計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華康浪狗狗體 2.0》開放免費下載!華康字型再度攜手三牲工作室,將浪浪身影化為注音符號筆畫

《華康浪狗狗體 2.0》開放免費下載!華康字型再度攜手三牲工作室,將浪浪身影化為注音符號筆畫

華康字型2025年再度與三牲工作室合作,以設計為浪浪發聲,推出全新升級版本《華康浪狗狗體 2.0》,即日起於華康官網開放免費下載。另外,此次也與「全家」FamiPort 雲端列印合作,推出「三牲工作室」主題專區,讓浪浪獲得更多被看見的機會與希望,其收益也將由華康字型、三牲工作室全數捐贈予流浪動物相關公益團體。

《華康浪狗狗體 2.0》誕生

自2021年首度推出以來,《華康浪狗狗體》受到熱烈迴響。當時華康與三牲工作室共同發起「浪狗狗回家字型」企畫,靈感來自三牲長期為中途之家浪浪拍攝肖像的行動,期望打破社會對流浪動物的刻板印象。再進化推出 2.0 版本,華康希望讓「字體」不只是溝通的媒介,更成為一種能被感知的語言——透過筆畫的彎曲、姿態的延展與字形的節奏,感受狗狗的神情與等待。

華康字型2025年再度與三牲工作室合作,以設計為浪浪發聲,推出全新升級版本《華康浪狗狗體 2.0》。(圖片提供:華康字型)
華康字型2025年再度與三牲工作室合作,以設計為浪浪發聲,推出全新升級版本《華康浪狗狗體 2.0》。(圖片提供:華康字型)

融入台灣狗狗的可愛姿態

《華康浪狗狗體 2.0》以華康明體為基礎,本次特別推出兩款全新字型 ——「華康浪狗狗體注音 小黑」與「華康浪狗狗體注音 小黃」,融入台灣狗狗的可愛姿態與特徵,將浪浪的身影化作熟悉的注音符號筆畫。新版共新增 74 個注音文字與 10 組顏文字(其中藏有浪貓版彩蛋),象徵為 88 隻浪浪爭取曝光機會。字體將於華康官網開放免費下載(限非商業使用),邀請大眾以創意書寫的方式,傳遞對浪浪的關懷。

(圖片提供:華康字型)
(圖片提供:華康字型)
(圖片提供:華康字型)
(圖片提供:華康字型)

華康字型 × 三牲工作室 × 全家雲端列印

三牲工作室與「全家」FamiPort 雲端列印合作,推出「三牲工作室」主題專區,以《華康浪狗狗體 2.0》為主要視覺,由華康設計 4 款注音文小卡與 2 款顏文字貼紙。民眾只要在 FamiPort 雲端列印平台選購喜愛的設計圖卡,即獲得專屬 QRcode,隨時可在全台任一「全家」店舖的 FamiPort 機台列印出來。本次合作由三牲工作室提供素材、華康提供字型、「全家」支援列印服務,相關收益將由華康字型、三牲工作室全數捐贈流浪動物公益團體。期許透過設計與日常行動的結合,讓每一次列印都成為浪浪的一份希望。

(圖片提供:華康字型)
(圖片提供:華康字型)

《華康浪狗狗體 2.0》不僅是一款字型,更是一場跨界的溫暖合作。從華康字型的專業設計出發,結合三牲工作室的影像故事與「全家」FamiPort 雲端列印的大眾通路,讓設計、公益與日常生活產生連結。因為每一筆畫都藏著浪浪的身影,每一次列印都可能改變牠們的命運。

(圖片提供:華康字型)
(圖片提供:華康字型)

《華康浪狗狗體 2.0》即日起免費下載
字體下載請點此
▨ 字體使用|華康浪狗狗體字型檔與圖檔,均僅供個人非商業用途使用
▨  FamiPort 雲端列印「三牲工作室」主題專區
▨ 公益用途|列印收益將由華康字型、三牲工作室捐贈予流浪動物相關公益團體

資料提供|華康字型、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用設計翻轉地方,商圈美學再進化:新北平溪、桃園中原、彰化小西、高雄旗山商圈新面貌亮相!

由經濟部商業發展署主辦、台灣設計研究院執行之「商圈美學設計加值計畫」,自去年開始將美學設計導入商圈發展,成功改造台南「國華友愛商圈」、「孔廟商圈」,以及今年剛舉辦完台灣設計展的彰化「小西商圈」。除了商圈識別、指引的重塑,商圈改造也從空間擺設、商品陳列與包裝設計等全面向切入,結合地方文化特色,打造完整的商圈品牌。

今年經濟部商業發展署攜手台灣設計研究院持續推動「商圈美學設計加值計畫」,以「形塑商圈品牌,創造地方經濟活力」為核心,串連地方政府與商圈店家,透過設計導入協助商圈轉型與美學升級。

2025年選定新北平溪、桃園中原、彰化小西及高雄旗山等四處商圈作為示範案例,從商圈品牌重塑到與地方空間美學,打造街區整合的公共休憩空間,並引導商圈與店家建立設計思維與經營能力,打造兼具深度與旅遊魅力的地方商圈新風貌。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位於高雄旗山商圈的老饕店家「101包子」,透過計畫輔導,統一品牌視覺,量身打造店面展示空間與服務動線。(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新北平溪商圈|祈願文化再詮釋,推動慢遊散策路線

以天燈聞名的平溪,透過符號重塑商圈品牌識別,於平溪火車站一帶起梳理老街立面、掛起寫著「平溪」商圈識別的燈籠,展現地方特色外也與在地商圈共同調整旅遊定位。現地採集的植物——大菁,是製作藍染的原料,設計團隊將藍染應用於商圈的公共空間傢俱設計,透過微型策展、工作坊策劃,期待未來透過共同維護街道的藍染家具凝聚社區意識,融入地方美學的同時,也讓平溪的藍染文化能被延續。希望帶給商圈的發展不只是原有祈願文化的延伸,更多是在地特色的挖掘,並推動平溪獨有的深度小旅行。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新北平溪商圈將祈願文化轉譯設計語彙,老街入口成為商圈品牌新門面。(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現地採集在地藍染原料應用於街道傢俱設計,增加遊客停留的休憩空間。(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同時,編輯策劃地方刊物《平溪好評》,以「祈願文化 × 慢遊體驗」為主題,串聯自然景觀、人文故事與在地日常,形塑可閱讀的地方風采。未來也期待交棒給地方商圈自行編撰,讓平溪在熟悉的旅遊印象中持續表達新意,為當地觀光開啟山城緩行的新篇章。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平溪好評》地方刊物,串連老街周邊自然景觀與歷史軌跡,增添旅遊體驗層次。(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桃園中原商圈|從品牌到場域,打造學區與商圈共構的生活街景

位於桃園中壢區的中原商圈,以校園與商圈共生為背景,聚焦「商學共融」的設計策略,改造商圈門面的停車場出入口立面,打造兼具動線導引的大面積商圈品牌裝置,強化旅客感受;並整合店家雨遮帆布與設計公共電箱設施色彩,將品牌視覺延伸至街道,使整體街區空間更具可識別性,傳達中原商圈學區共榮、生活共構的當代城市風貌。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桃園中原商圈重塑品牌識別,結合停車場立面作大面積商圈品牌裝置亦為動線導引,強化旅客體驗。(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推動57家達成共識更新雨遮,街區視覺全面升級。(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高雄旗山商圈|建立區域品牌,延伸文化體驗觀光半徑

擁有山城優勢的高雄旗山商圈,這次透過商圈美學設計加值計畫串連起地方政府、商圈協會與設計團隊打造商圈識別,擷取老街在地符號的紅磚與拱門為題材,運用古典建築圓弧線條與沉穩色系,建立視覺導引系統融入街景,呼應旗山深厚的人文底蘊。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停車場入口增設地圖標示,從抵達的第一步開始,望向指標旗尾山,作為認識品牌的起點。(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旗山商圈理事長提到:「要讓觀光客願意前來,需要重視消費者需求。」為延伸旅客於旗山遊憩的停留時間,公共設施運用高雄獨有的大溝頂空間,於街區打造融合了新舊元素的「無人旅客中心」,以旗山老街為起點導覽旅客,不只能探索附近景點,延伸旅遊半徑,也期待帶動更多人潮、提升商圈整體旅遊發展。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高雄旗山商圈以無人旅客中心概念翻轉大溝頂空地,設置景點介紹化為深度體驗的起點。(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彰化小西商圈|賦能組織經營力,創造消費新體驗

彰化小西商圈首年將布業與在地吉祥物「錢鼠」融入設計概念,第二年持續深化改造,於街區增加「金幣」元素,強化商圈入口與走逛點位串聯,營造獨特街區辨識度。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彰化小西商圈街區牆面變身拍照熱點,彩繪成為旅人與商圈品牌互動的介面。(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針對商圈軟體經營與組織賦能部分,經濟部商業發展署輔導成員創設《小西有囍》商圈刊物,作為地方故事的平台與對外品牌傳播的重要工具。同時策劃主題式消費活動,串聯在地店家推出限定商品,展現創新設計與地方風俗融合的魅力,其中更邀請世界麵包冠軍陳耀訓及精品甜點品牌法朋跨界合作,進一步提升商圈的吸引力與辨識度。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實現商圈刊物自主編輯,成為地方文化記憶與商圈品牌傳播的新平台。(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設計導入商圈店家!更新街區風貌外深入品牌經營

另外,設計導入不僅更新街區風貌,也深入店家空間與品牌經營。在平溪商圈,「平安嚴選」以在地農產與祈福傳統結合,打造具祝福意象的選物品牌;「美玉天燈製作所」延續手工製燈職人工藝,讓天燈文化成為富含儀式感的手作體驗;「六扇門」優化空間動線與商品陳列,營造自在品茗氛圍;「覓石底」整合品牌識別與門面設計,描繪地方特色;「碳場咖啡」保留洗選煤場結構語彙,成為旅人休憩新地標。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菁桐店家輔導:百年建築地標咖啡廳「碳場咖啡」的招牌及店內空間一隅再設計。(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旗山商圈則以設計帶動商家店面改造,「枝仔冰城」以品牌統一視覺、重整動線聚焦冰品形象;「101手工包子」以木質與暖色營造品牌氛圍,梳理顧客動線;「鮮緹香蕉蛋捲」以裂葉造型與亮色設計體現品牌活力;「迷路麋鹿糖藝舖」融合糖藝工法與琥珀色調,呈現甜而不膩的手作質感。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高雄旗山店家輔導:老街指標店家、百年老店「枝仔冰城」整併空間動線,以中島平台強化主視覺、聚焦品牌核心,聚焦商品展示。(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串連地方商圈與日常生活的風景

隨著設計導入商圈,商圈不再只是消費的場所,更是連結人文底蘊、生活與城市精神的公共平台。經濟部商業發展署與台灣設計研究院將持續攜手,推動「商圈美學設計加值計畫」,期望透過設計與組織賦能,打造更多具品牌識別、觀光體驗與永續經營力的地方典範,讓臺灣商圈能展現自我特色,成為國內外旅客必訪的景點。

資料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