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美學家黃禹銘深坑山坡上的老宅花園!在新北郊區造出自然系綠意屋宅

台北深坑小山坡上的老宅花園!伊日生活總經理黃禹銘在郊區造出自然系植栽空間

三層樓的獨棟住宅,一樓被大片落地窗包覆,院子綠意透過光線映照室內,二樓臥室開窗正好可聞樹上花香,頂樓是空中花園。問黃禹銘是如何把這麼多植物放進家中,他搖搖頭,是他把家放進植栽之中。

安安靜靜地住進自然 

5年前,黃禹銘下了一個決定,他不要再住在城市。

因為喜愛植物,黃禹銘才有了伊日生活,以及一系列以植物為基礎的芳香保養品牌。他依稀記得,小時候就不顧家人反對,在房間擺了一棵大樹;28歲買的第一間房子,權狀僅13坪,仍放滿大大小小的室內植栽。每個禮拜,他都會把盆栽抱到浴室,幫葉片洗澡,和它們說話,問它們最近過得好不好。第二間位在景美的家,儘管每一扇窗打開,植物都伸手可及,但他仍覺得不夠,再加上管委會為方便管理,一棵棵大樹紛紛遭到砍伐。因此他決心搬離城市,先在淡水靠近復興崗的山區落腳,考慮到交通時間過長,又尋覓了這棟位在深坑小山坡上的老宅。


植物先來,我家後到

「我第一眼看到這裡,喜歡的是對面那間。」他向外一指,兩層樓的斑駁殘垣,久無人居而爬滿了蔓性植物,當時正值夏天,整個屋子都是綠色的。但考慮到裝修困難,要住在那裡可是件大工程,「好,我就買你對面,整天看著你。」除了對面景致的誘因,現今這棟屋子,屋前本就有一排龍柏,抬頭可見兩棵大王椰子,還有老柚子樹、芒果樹等等,讓鍾愛老樹、果樹的他,看完就立刻跟仲介確認。

2017年看屋、2018年裝潢,直到2019年初他才住進這裡。「與其說我把植物放進家裡,我覺得我比較像是把家放到自然裡,安安靜靜地進入這個環境,不打擾原有的生態系。」他認為,凡事都有先來後到,屋子本身已有38年歷史,以柚子樹的樹幹直徑來看,少說也有50年以上,大王椰子更是很久之前就已經存在。


「現在大家在談到底什麼是對環境友善,我覺得就是可以再利用就利用。」當時許多朋友都建議他打掉重建,畢竟老屋維護不易,但他甘願花一年裝潢,保留屋子的結構,少數的更動,就是將車庫改成大門,在後院加了180度採光的玻璃屋、頂樓布置成花園。

孩子們比我想像得更堅強

不過屋子位處山坡的凹槽,濕度非常高,日照時間僅約1.5個小時,後院當初除了姑婆芋之外,其他植物幾乎都難以生存。他笑說,曾有園藝師朋友來家裡看過,直言這裡種什麼都不會活,但他不相信,上網做了一番功課,尋找耐濕且少日照的植栽。「我後面這一排植物,幾乎都是很辛苦地活下來。」他依序介紹,有和香水樹依蘭是近親的鷹爪花,它是蔓性植物,希望讓它慢慢攀到二樓的圍欄;還有白雪、含笑、荷花玉蘭、杜英、莎梨、桂花、華八仙等等,「華八仙又叫中國繡球,它是梅花鹿最愛的食物,根則是拿來治瘧疾,我很喜歡研究這些一般人認為沒什麼必要的知識,但對我來說是很有趣的。」

黃禹銘把植物當成自己的孩子,過度保護不一定好,有時它比自己想像得更堅強。室內維持一個禮拜澆一次水,也因為剛好位處潮濕地帶,有時忘了關氣窗,下班回家整屋子都是霧,植物就浸透在這樣的雲霧之中。戶外除了夏天需要補水,幾乎都是天生天養。現在春天來臨,毛毛蟲開始冒出,很多人勸他噴辣椒水、苦茶油,但他沒有這麼做,因為他相信自然與植物的機制,看到毛毛蟲啃食葉子,會和植物說:「你加油喔。」


植物的逆境與順境,有時並非人類所想,他看著院子裡心愛的莎梨,突然冒出一句:「為什麼它現在又長出新葉子呢?」原來,3個月前莎梨的羽葉茂盛,但在冬天理當全葉掉光。他推測,現今又長了新葉,固然可能是氣候異常導致,但也可能是植物自覺生命受到威脅,所以拚命開花結果,目的是想要傳宗接代。

文|張以潔 攝影|張國耀

(完整內容請見《LaVie》2020年3月號)

延伸閱讀

RECOMMEND

逛進Marimekko巴黎瑪黑區旗艦店!工業元素為印花美學空間添新意,創意總監Rebekka Bay領軍打造「異鄉的家」

逛進Marimekko巴黎瑪黑區旗艦店!工業元素為印花美學空間添新意,創意總監Rebekka Bay領軍打造「異鄉的家」

打造一個在異鄉的「家」——芬蘭時尚與生活風格品牌Marimekko首間巴黎旗艦店落腳瑪黑區,拼貼印花、木作與工業元素,構築每個人都能輕鬆加入、盡情享受的歡樂美學空間。選址時尚重地中的重地拓展版圖,創意總監Rebekka Bay還將為我們帶來什麼驚喜?隨本文揭曉「Marimekko Le Marais」從佈局到陳設的種種設計巧思。

橫跨巴黎右岸第三和第四區,匯聚時尚、藝術與多元文化氣息,瑪黑區的歷史與人文魅力根本毋需言語贅述,林立中世紀風格巷道的藝廊、咖啡館和精品店早將人心擄獲;之於時尚迷、藝術愛好者而言,更無疑是能夠同時受古典與現代氛圍洗禮的必訪之地。而就在聖殿老街120號(120 Rue Vieille du Temple)這充滿活力的地段上,Marimekko擇一街邊轉角,首以旗艦店形式插旗巴黎——名為「Marimekko Le Marais」的獨立店鋪正式確立品牌扎根時尚之都、將北歐繽紛色彩揮灑法式優雅畫布的起始。

Marimekko巴黎旗艦店「Marimekko Le Marais」選址瑪黑區聖殿老街120號。(圖片提供:Marimekko/攝影:Mikael Niemi)
Marimekko巴黎旗艦店「Marimekko Le Marais」選址瑪黑區聖殿老街120號。(圖片提供:Marimekko/攝影:Mikael Niemi)

印花X木作X工業元素,構築剛柔並濟的風格舞台

全新專門店座落建築1樓、佔地約140平方公尺,為品牌獨一無二的印花美學搭起最佳舞台。整體設計自Marimekko位於赫爾辛基的傳奇紡織品印花工廠汲取靈感,透過結構表現主義(即「高技建築風格」,顧名思義多使用鋁、鋼、玻璃等新式材料,而不以混凝土之類的傳統建材為主)渡入工業元素,並延伸印刷網版布料推車等印花工廠設施的多重聯想,豐富店內軟硬裝。舉凡刻意裸露管線和燈軌的天花板、主要以寶藍和鮮紅展現對比美感的塗漆金屬欄杆,以及可移動的展示櫃及配備滑輪的包材車,無一不彰顯品牌歡快、明媚又帶點童心的生活態度。

裸露管線和燈軌的天花板尤為工業風裝潢的標誌性設計。(圖片提供:Marimekko/攝影:Mikael Niemi)
裸露管線和燈軌的天花板尤為工業風裝潢的標誌性設計。(圖片提供:Marimekko/攝影:Mikael Niemi)
塗漆金屬欄杆主要以寶藍和鮮紅展現對比美感,並交錯點綴空間。(圖片提供:Marimekko/攝影:Mikael Niemi)
塗漆金屬欄杆主要以寶藍和鮮紅展現對比美感,並交錯點綴空間。(圖片提供:Marimekko/攝影:Mikael Niemi)
展示櫃和包材車亦皆以鮮豔用色彰顯品牌歡快、明媚又帶點童心的生活態度。(圖片提供:Marimekko/攝影:Mikael Niemi)
展示櫃和包材車亦皆以鮮豔用色彰顯品牌歡快、明媚又帶點童心的生活態度。(圖片提供:Marimekko/攝影:Mikael Niemi)

恰如Marimekko創意總監Rebekka Bay所言,「在這個空間裡,Marimekko充滿歡樂的生活態度與積極正向的樂觀精神,與瑪黑區的活力氛圍完美交織。這家旗艦店為我們打開了一個展示品牌迷人設計的窗戶,吸引人們探索Marimekko繽紛印花的藝術世界,並將芬蘭的特色風格與巴黎人的家庭和生活連接起來。我認為這個旗艦店生動詮釋了Marimekko的生活方式理念——打造一個在異鄉的『家』,誠摯邀請所有人和我們緊密的互動,以最貼近每個人生活的方式參與,沉浸感受與品牌的深度連結,我們已迫不及待要將Marimekko大膽的印花設計帶入巴黎朋友們的日常生活中。」

Marimekko透過實體店鋪詮釋其理念,進而與顧客產生緊密互動。(圖片提供:Marimekko/攝影:Mikael Niemi)
Marimekko透過實體店鋪詮釋其理念,進而與顧客產生緊密互動。(圖片提供:Marimekko/攝影:Mikael Niemi)
對於品牌在巴黎打造的這座「異鄉的家」,創意總監Rebekka Bay邀請人們用貼近自己生活的方式參與其中。(圖片提供:Marimekko/攝影:Mikael Niemi)
對於品牌在巴黎打造的這座「異鄉的家」,創意總監Rebekka Bay邀請人們用貼近自己生活的方式參與其中。(圖片提供:Marimekko/攝影:Mikael Niemi)

3大展示空間以鮮豔色彩區隔,靈活陳設易隨季節變換佈局

在經典印花簾幕垂掛窗邊、壁面,強化品牌世界觀的同時,時裝和家居系列由原木色調、粉橘色調裝飾做出大致區隔,讓顧客既能隨性穿梭其間、也能有條理地探索和選購Marimekko的多樣化商品。首先,開放式服裝區提供一套套造型參考,圍巾和Karla皮革包等穿搭配件則有專屬層架進行多色陳列;再者,餐廳區營造溫馨的居家氛圍,同時於亮麗桌面不對稱佈置各式餐具杯盤;最後,精選商品區集結日常實用小物,且定期推陳出新。調度上相對靈活方便的空間佈局與展陳裝置,讓店面可因應季節、搭配創意企劃或特別活動,變換不同風貌迎接顧客,持續體現品牌一貫的活潑自由。

經典印花簾幕垂掛窗邊、壁面,強化Marimekko世界觀。(圖片提供:Marimekko/攝影:Mikael Niemi)
經典印花簾幕垂掛窗邊、壁面,強化Marimekko世界觀。(圖片提供:Marimekko/攝影:Mikael Niemi)
開放式服裝區。(圖片提供:Marimekko/攝影:Mikael Niemi)
開放式服裝區。(圖片提供:Marimekko/攝影:Mikael Niemi)
餐廳區。(圖片提供:Marimekko/攝影:Mikael Niemi)
餐廳區。(圖片提供:Marimekko/攝影:Mikael Niemi)
精選商品區。(圖片提供:Marimekko/攝影:Mikael Niemi)
精選商品區。(圖片提供:Marimekko/攝影:Mikael Niemi)

期間限定店打頭陣,旗艦店再擴品牌全球版圖

事實上在旗艦店開幕前,Marimekko亦率先在樂蓬馬歇百貨(Le Bon Marché)、老佛爺百貨(Galeries Lafayette)以期間限定店的輕巧形式亮相,為進駐巴黎市場預熱。如今「Marimekko Le Marais」的揭幕,更加聚焦線下購物「體驗感」隨時裝、配件、包款乃至家飾家用一應俱全的商品系列登場,Marimekko同步祭出時髦視覺、趣味互動及個人化服務,邀顧客近距離感受品牌底藴深厚的印花藝術。

一應俱全的時裝、配件、包款及家飾家用等全系列單品,完整線下購物體驗。(圖片提供:Marimekko)
一應俱全的時裝、配件、包款及家飾家用等全系列單品,完整線下購物體驗;左上起Unikko游霓可花型掛飾 NT$1,790、Tumma印花及膝A字裙 NT$10,900、Joy縫線方形肩揹包 NT$7,190、Unikko游霓可印花針織開襟衫 NT$11,900、雙色Unikko游霓可印花側背包 NT$3,390、Tumma印花襪 NT1,290。(圖片提供:Marimekko)

作為國際市場拓展進程中的里程碑,巴黎全新旗艦店不僅將有效鞏固品牌定位、促進多元通路的長期成長,更是Marimekko提升知名度、擴大影響力的重要一步。繼於赫爾辛基、紐約、東京、香港、雪梨、哥本哈根及斯德哥爾摩等城市紛紛開設旗艦店後再下這一城,Marimekko現正運營全球約170家專門店。

「Marimekko Le Marais」已於2025年10月24日正式開幕。(圖片提供:Marimekko/攝影:Mikael Niemi)
「Marimekko Le Marais」已於2025年10月24日正式開幕。(圖片提供:Marimekko/攝影:Mikael Niemi)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台灣設計展人氣地標「八卦山天空遊戲場」2026全面再開!以雲層意象轉化起伏地貌,3大設施、綠植步道構築全齡共融樂園

台灣設計展人氣地標「八卦山天空遊戲場」2026全面再開!以雲層意象轉化起伏地貌,3大設施、綠植步道構築全齡共融樂園

乍一看彷若幾片雲霧飄散山間的「八卦山天空遊戲場」,方才配合2025台灣設計展《彰化行》啟用即躍升人氣新地標,迎來大批民眾搶先造訪。不過在展覽結束後,目前園區已局部封閉進行瞭望台遮陽板施作及天空步道延伸工程,並將針對試營運期間傳出事故的溜滑梯加強緩衝,預計2026年1月以更完善的面貌再次登場。

「2025台灣設計展在彰化」不僅社群討論度極高,實際參與度也以近800萬人次刷新開辦22年來紀錄,同步帶動區域經濟及觀光發展。而與此次設計展一同揭幕、卻不會隨之落幕的地方創新實例,則要聚焦台灣設計研究院與彰化縣政府經由「城市美學計畫」共創的持久性公共建設「八卦山天空遊戲場」;以「全齡共融」為旨,這座全新樂園正積極回應在地居民乃至外地旅客的育樂需求。

童趣雲朵降落公園舊址,天空遊戲場清新亮相

從山城望向平原,雲霧已悄悄落地——彰化縣八卦山天空遊戲場,歷經數月構思、設計及施工,正式改造原「民族新村親子公園」為一處供全年齡層人士共享的休閒場域。

八卦山天空遊戲場由「民族新村親子公園」改造而來。(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八卦山天空遊戲場由「民族新村親子公園」改造而來。(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設計重點#01 共融概念貫穿全民樂園

身為中台灣首個以「天空」為主題的樂園,本案由建築師何震寰領銜的JHStudio階曲設計工作室統籌規劃、陽明交大建築研究所合作設計,汲取靈感自八卦山獨特的地形地貌,將基地原有的高低差轉化為空間語彙,形塑如梯田般起落有致的大體層次,俯瞰亦帶出似於飛機上所見的雲層堆疊意象。整體佈局強調共融精神,一方面藉多元尺度遊具無障礙步道的設置,讓長者、孩童及行動不便者能夠在同一片天地裡各尋其樂;另方面透過原生植栽的巧妙融入,為露天步道和廣場撐起些許遮蔭,同時使公園乘季節遞嬗展現多變風貌,迸發自然與設計交織的美感,連帶彰顯人地共融景象。

空拍可見整座遊戲場如梯田等高線般的步道規劃。(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空拍可見整座遊戲場如梯田等高線般的步道規劃。(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原生植栽為空地撐起些許遮蔭,更使自然與設計交織的美感應運而生;圖為青銀共融廣場。(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原生植栽為空地撐起些許遮蔭,更使自然與設計交織的美感應運而生;圖為青銀共融廣場。(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人人」共融自是核心概念,「人地」共融也透過流動線條、柔和色彩,以及錯落的人為設施與原生植栽彰顯。(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人人」共融自是核心概念,「人地」共融也透過流動線條、柔和色彩,以及錯落的人為設施與原生植栽彰顯。(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設計重點#02 用「雲的想像」連結山與平原

匯合遊戲、學習與自然體驗,八卦山天空遊戲場堪稱一間超大型開放式綠色教室,不僅可觀景、可玩耍、可放鬆休憩,孩子奔跑、長輩散步亦皆有充足空間。雲之溜滑梯雲之攀爬架飄浮繩網3大吸睛設施圍繞「雲」的想像展開,在山與平原之間揮灑明媚的藍綠、米灰色彩,並靈活運用流動感線條勾勒不規則、且相對圓潤無稜角的藝術化造型,讓遊具在發揮本質功能之餘,亦不乏觀賞性,甚至化身具互動性的公共藝術。此外,包括沙坑、鞦韆、旋轉盤、彈跳床及戲水區等基本盤設施應有盡有,給大小朋友多樣化的趣味選項。

雲之溜滑梯。(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雲之溜滑梯。(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雲之攀爬架。(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雲之攀爬架。(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飄浮繩網。(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飄浮繩網。(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藝術化造型兼賦予3大遊具功能性、觀賞性與互動性,其他包括沙坑、鞦韆、旋轉盤、彈跳床及戲水區等設施同步提供大小朋友多樣化選項。(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藝術化造型兼賦予3大遊具功能性、觀賞性與互動性,其他包括沙坑、鞦韆、旋轉盤、彈跳床及戲水區等設施同步提供大小朋友多樣化選項。(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鞦韆及戲水區。(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鞦韆及戲水區。(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未來,這頭有小朋友於天空遊戲場上探索、挑戰,那頭大朋友則在鷹揚八卦瞭望台遠眺彰化平原和西部海岸,無疑構成假期間「放電」和「充電」一舉兩得的絕佳戶外行程。再待串聯至八卦山下彰化中興莊(含50多間老屋修繕)總長約700公尺的龍山里階梯步道完工,又將進一步延伸這條文化特色鮮明的觀光廊道。

未來以天空遊戲場、鷹揚八卦瞭望台為核心的觀景共融公園,還將藉由龍山里階梯步道串聯中興莊。(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未來以天空遊戲場、鷹揚八卦瞭望台為核心的觀景共融公園,還將藉由龍山里階梯步道串聯中興莊。(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同場加映:「城市美學計畫」在做什麼?

► 設計翻轉生活,公共建設從硬體更新走入美學實踐

八卦山天空遊戲場改造案不僅僅代表單一硬體的更新,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發起、台灣設計研究院推動的「城市美學計畫」作為其背後推手,更展望公共建設穩步走入美學實踐範疇。

該計畫鎖定5,000萬元以下的小型工程,通過公開徵選方式,對獲選案件提供最高450萬元的整合規劃費補助,促進公部門、設計者與專家攜手合作,全面把關美感、功能和使用體驗;旨在支持跨域團隊從調查、規劃到落實,提出貼近需求的解方,達成公共場域的有感進化。2023年起走進全台16縣市,推動34件改造案。

「城市美學計畫」由公部門、設計者與專家攜手合作,全面把關美感、功能與使用體驗,達成公共場域的有感進化。(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城市美學計畫」由公部門、設計者與專家攜手合作,全面把關美感、功能與使用體驗,達成公共場域的有感進化。(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以設計力提升公共服務與生活品質,助城市朝「以人為本、跨域共創」的新風景邁進,當屬此計畫的真諦與目標。恰如今天的八卦山,不再只是大家遠遠觀望的存在,更能涵納居於這片土地的所有個人親身參與,看得見、玩得到——迎接民眾在天空之下開啟屬於自己的冒險。

今天的八卦山,為該計畫助城市朝「以人為本、跨域共創」邁進的成功案例之一。(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今天的八卦山,為該計畫助城市朝「以人為本、跨域共創」邁進的成功案例之一。(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八卦山天空遊戲場

彰化縣彰化市中山路二段644巷80號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