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繪出台南菜市場、職人技藝!台灣插畫家湯士賢Cecil Tang用畫作推廣城市之美

湯士賢受台南市政府之邀繪製的《踅台南的菜市仔》(圖/湯士賢提供)

繼台南老爺行旅舉辦的《台南踩印-老城文化隨步印記》完美落幕後,策展原班人馬湯士賢和黃高樁,再次攜手老爺酒店,一同推出了《宜蘭踩印展Step by Stemp》。本次La Vie專訪策展團隊中,來自台南的插畫家湯士賢Cecil Tang,邀請他分享自己的創作歷程,與「城市踩印」系列展的籌畫過程。

工作生活,都與家鄉形影不離的插畫家

很少有台南人不為自己的家鄉自豪。出身台南的插畫家湯士賢Cecil Tang當然也是。

他愛台南的方式,相當身體力行,除了當兵在高雄旗山以外,他的人生都在台南渡過。不僅如此,他的插畫主題在創作初始,也都跟台南有關。對此,他先是謙稱自己只是個性慢熟,待在家鄉生活比較安心自在,也接著補充,留在家鄉是希望能運用自己所學回饋鄉里。愛就是如此,時刻都想形影不離。

自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系畢業後,他憑著平面設計與插畫專業投入職場工作,後來被出版社相中,出版了首本著作《台南生活自由式》,用粉嫩的色調,紀錄府城獨有的懷舊氛圍、溫暖與新氣象。也是因為這本創作,確立了湯士賢的創作方向,他開始對老招牌、攤車、菜市場、建築充滿興趣。

湯士賢的首本著作《臺南生活自由式》(圖/湯士賢提供)

湯士賢認為,許多人對台南的印象都是美食,但他認為生活中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細節,比如不起眼但細看卻充滿細節的建築,或斑駁的老招牌,都能找到台南專屬的魅力。

湯士賢受台南市政府之邀繪製的《踅台南的菜市仔》(圖/湯士賢提供)

「老招牌、老看板代表的就是一間店的精神跟歷史,也是店家非常引以為傲的。但說不定哪天,它們就會因為各種原因消失,把它們畫下來,也是保留精神跟回憶的方法。我認為這很有意義。」湯士賢說。

紀錄城市,連斑駁痕跡也不放過

世上為數不少充滿故事的魅力風景,從不苦於無人來紀錄它的故事,只囿於誰能把故事說得精彩。

湯士賢或許不是第一個用畫筆紀錄城市與在地文化的創作者,但卻是擅長在紀實與個人風格中取得平衡的插畫家。他的創作過程不像外界想像般天馬行空,而是充滿邏輯的流程與步驟。「脈絡」對他而言是創作中至關重要的,若缺乏脈絡,創作便不知所云。

脈絡在湯士賢眼中,不僅是事物發展至此的來龍去脈,構成物件的材質、結構、傷痕也都包含其中,掌握住這些細節,才能將物件的精神完美復刻。他筆下的圖案,有許多都不是華美精緻的物件,相反的,有不少他刻畫的事物,可能會被認為是過時俗氣的產物。但他巧妙的運用色彩,保留了事物的精神,卻不失現代感。

「我偏好的色彩都比較粉嫩,明度比較高,這樣的顏色比較討喜,而且可以呈現的細節與層次比較多。」湯士賢說,這樣的色系是他刻意的安排,如此能夠弱化老舊物件給人的突兀感,但他絕不會故意粉飾物件原有的紋理和斑駁痕跡,因為那都是歲月留下的珍貴印記。

故事圖章改變插畫創作模式

基於紀錄的信念,努力捕捉家鄉各式風景的他,作品很快就獲得了關注。出書之後,旋即獲得台南市政府的邀約,參與繪製台南的傳統市場地圖《踅台南的菜市仔》;其後,更參與了第29屆金曲獎「最佳音樂錄影帶」入圍影片的插畫設計製作,爾後更攜手老爺酒店,連續兩年策劃《台南踩印》和《宜蘭踩印》。

「城市踩印」系列展都是先由創作者採訪當地職人後,再依據採訪的內容,擷取精華轉化為視覺元素,再用「台南隱形冠軍」新力牌印章製作百餘個充滿故事的圖章。湯士賢說,參與踩印系列展對於他的創作方式影響相當大,改變了他看待插畫的視角。

「我過去的創作多半都是用顏色跟筆觸堆疊出圖案的立體感,但印章是單色的,如果我用以前的方式,做成印章後會看不出來是什麼圖案。」湯士賢表示,在籌劃《台南踩印》時,他摸索了很久,光是圖像轉譯這件事情,就耗了他兩個月。

《宜蘭踩印》活動主視覺(圖/湯士賢提供).

《臺南踩印》活動主視覺(圖/湯士賢提供)

然而也因為這一次的挑戰,讓他不僅多了一種創作技能,更發現原來插畫也能透過這樣的方式與大眾互動,不再只是單純的呈現與觀看,觀眾可以透過挑選印章、蓋章等實際接觸的過程,理解創作背後的故事。

而有了這些創作養分後,湯士賢對於自己的未來目標不僅更加堅定,還更加遠大。他希望自己之後的創作,不但可以讓更多人藉此認識台南,甚至進一步認識台灣。插畫將不再只是一幅作品,而是能激發興趣,讓人願意主動前往、認識嶄新文化的觀光大使。

湯士賢Cecil Tang

個人網站:http://www.ceciltang.com/

Behance:https://www.behance.net/ceciltang293b4

IG:https://www.instagram.com/ceciltang.tw/

採訪/Mei Chiu

資料提供/湯士賢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跟著「手指人」遊歷超現實世界!張紘齊紀錄模特兒、畫家雙重身份的十年浪漫冒險

跟著「手指人」遊歷超現實世界!張紘齊紀錄模特兒、畫家雙重身份的十年浪漫冒險

張紘齊的藝術養成很奇妙,小時候被畫家外公拎著到各地速寫,培養出對繪畫的興趣;長大後以模特兒身份旅美,走伸展台、拍時尚大片之餘也不忘創作。東方和西方的、傳統和新潮的、藝術和時尚的各種養分,都被他細膩提煉,化為畫中「手指人」奔走的奇異景觀。

歡迎走進張紘齊最新個展《HAND IN HAND - REALM OF PURE LOVE》,與「手指人」共同在場,遊走夕陽海岸、歐風小鎮、水泥叢林……各種現實也超現實的平行世界風景,感受其中的愛與詩意。

跟著「手指人」遊歷超現實世界!張紘齊紀錄模特兒、畫家雙重身份的十年浪漫冒險
(圖片提供:奇想會、張紘齊)

藝術啟蒙自畫家外公

張紘齊對藝術的興趣源自家庭,他的外公金藩是東方畫會的創始成員之一,也是影響他接觸藝術的重要人物。回憶起自己的藝術養成之路,張紘齊說:「小時候經常和外公到動物園速寫,在家也常在他的腳邊畫畫。最早是受到外公後期的作品影響,接著接觸他早期在東方畫會的作品;後來進到傳統藝術教育系統,才開始受西方藝術家影響。」

跟著「手指人」遊歷超現實世界!張紘齊紀錄模特兒、畫家雙重身份的十年浪漫冒險
(圖片提供:奇想會、張紘齊)

走上國際時尚伸展台,不忘畫家夢

不只台灣的成長過程,國外生活經歷也感染了張紘齊的創作。大學讀服裝設計的他,因緣際會下當起模特兒,更走上紐約、米蘭與倫敦時裝周伸展台,成為國際模特兒圈出名的台灣臉孔。

只是,張紘齊心中仍然有畫家夢。這十年以來,他走秀、拍照也持續作畫,這次《HAND IN HAND - REALM OF PURE LOVE》個展中部分作品便是在紐約完成。工作、生活加追夢,聽起來就累人,張紘齊卻說浪漫,還覺得自己像現代版的格列佛,穿梭在不同的國家、文化之間冒險。

創造「手指人」做情緒的載體、觀眾的導遊

壓克力顏料和亞麻布,是張紘齊最常用的創作媒材,他用畫筆、調色刀作畫,偶爾也靠手指,用與材料近距離、甚至是零距離的方式,畫出自己遊走於多元文化的探險,傳達被遺忘的情感和觀點。

跟著「手指人」遊歷超現實世界!張紘齊紀錄模特兒、畫家雙重身份的十年浪漫冒險
(圖片提供:奇想會、張紘齊)

2022年夏天,張紘齊為畫作帶入了靈魂角色「手指人」,他性別流動,擁有指尖般的容顏,長了三隻手指和腳趾,總是穿梭於不同的場景,承載著創作者的情緒和感受。而畫中以紅、黃、藍及二次色描繪的場景,多半源自張紘齊的日常生活,可能是一次有意義的邂逅、可能是一場難忘的夢。

跟著「手指人」遊歷超現實世界!張紘齊紀錄模特兒、畫家雙重身份的十年浪漫冒險
(圖片提供:奇想會、張紘齊)

不過話說回來,張紘齊口中「被遺忘」的情感和觀點,指的到底是什麼?在旅行的過程中,張紘齊發現,「繪畫的觸覺體驗,常常被文化教育、流行趨勢掩蓋,限制了最純粹的感受。」面對這些被掩蓋、遺忘的感知,他不斷調整心態,也試驗直接以手指作畫的方式,試圖讓繪畫回歸最純粹的狀態,也讓作畫的「體感」極致真實。

跟著「手指人」遊歷超現實世界!張紘齊紀錄模特兒、畫家雙重身份的十年浪漫冒險
(圖片提供:奇想會、張紘齊)

張紘齊個展登陸奇想會

張紘齊將於台北藝廊奇想會舉辦個展HAND IN HAND - REALM OF PURE LOVE》,透過畫作、捲軸、短篇動畫等不同媒材,詮釋「手指人」的內心情景,及自身的生活故事。

現場作品分為3大系列:「人生的七味粉」匯聚了張紘齊過去十幾年來的生活回憶,以乘載不同觀點的7種畫面表現;「17個階段」透過色彩彰顯遇到各種人、事、物所產生的心情變換;「起源」則聚集了我們身在現實世界,或不曾在意、或錯過的愛和感知。

跟著「手指人」遊歷超現實世界!張紘齊紀錄模特兒、畫家雙重身份的十年浪漫冒險
(圖片提供:奇想會、張紘齊)

張紘齊個展《HAND IN HAND - REALM OF PURE LOVE

展覽期間|2024.06.28 07.14

時間|13:0020:00(週二公休)

地點|奇想會(台北市大安區安和路一段217號)

門票|入場費為低消飲品一杯

50歲拋下25年廣告生涯,決定當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如果你看展不愛高深的論述、謎般的作品理念,只想純粹跟著色彩、線條、空間氛圍感受心緒的流動,那François Bonnel(弗朗索瓦・邦內爾)就是你在找的藝術家!

曾從事廣告業25年,50歲的François Bonnel毅然決然拋開熟悉的工作和生活模式,轉作一名藝術家。他把熱愛的音樂、藝術結合,作畫時讓耳邊的靈魂樂、藍調搖滾、民謠……貼合著畫中一切元素的脈動,用單純而直率的曲線、不對稱圖形、明亮色彩創造質樸畫面。看著Bonnel的畫,眼睛像是吃了冰淇淋,心情也不自覺跟著好了起來。想要感受這股魔力,不妨走進他在台灣的第一場個展《會唱歌的畫》領會。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50歲拋開穩定的廣告工作,當一名藝術家

出身法國的François Bonnel,有位擔任繪畫老師的藝術家媽媽,從小帶著他用手指沾著顏料隨意畫出線條、形狀,培養對藝術的喜好。聽到這裡,你或許會以為Bonnel順應著家庭環境的薰陶,讀美術專科,20幾歲就決定踏上藝術家之路。故事不是這樣發展的。正是因為媽媽從事藝術,Bonnel更懂得成為一名藝術家所需的天賦、機運和過程中的難處,於是他輕輕放下藝術之路,大學畢業後從事廣告業將近25年。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沒想到,2020年一場席捲全球的大疫,成了Bonnel生命的轉捩點。他本就厭倦日復一日的生活,又正好遇上疫情作為改變的契機,在50歲那年他決定揮別廣告生涯,嘗試做一名藝術家。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毫無包袱,自由實驗媒材、技巧的可能

現居於法國圖魯茲(Toulouse)的Bonnel,日日沈浸於這座玫瑰色古城的藝術氛圍,以即興的方式、融合音樂性發展創作,過程中也不斷探索數位媒體、攝影、拼貼等技巧與媒材。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成為藝術家對Bonnel來說像是一場解放。多虧人生上半場的辛勤努力,50代的他沒什麼現實包袱、更有餘裕全心投入藝術。正是這份餘裕,為Bonnel的繪畫注入純真、活潑、令人毫無負擔的生命力;光是看著,就不自覺被感染。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將音樂轉化為畫作,各個方向看都和諧

Bonnel來說,音樂是日常的必需品、繪畫的養分,他說:「一幅畫作必須與周圍的環境和諧,就像香水或音樂。」於是他聽著各個年代、各種曲風的音樂作畫,用色彩、線條、形狀和構圖,呼應著音符、和弦、旋律與編曲架構;並在構圖時反覆轉動畫布,讓畫作不管從各個角度、方向看,比例都是和諧的,且能看出不同趣味。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以下面這幅〈A Love International〉為例子,它正看像是一顆顆乒乓球在碗中跳躍;側看像是大大小小的香草冰淇淋灑落一地;倒過來看又像是忘了關的蓮蓬頭,水滴滴答答地落下。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幫畫作取名的巧思

說到把音樂融入畫中,Bonnel還有個習慣——用作畫當下正在聽的音樂曲目,為畫作命名,讓畫成為生活的有聲切片。這習慣也被帶到《會唱歌的畫》現場,看展時歡迎到臨窗小桌點播歌曲、為展場變換音樂,從François Bonnel專屬歌單找到與畫共鳴的聲音,跨越時空重回藝術家創作的時刻。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自私的藝術家

François Bonnel笑說自己是位「自私的藝術家」,創作只為了開心,沒有要講什麼大道理,「繪畫是一種純粹的樂趣,並非為了傳達訊息或哲學,而是簡單沉浸於其中。」這份單純的起心動念,正是讓他的畫作如南法陽光烘乾枕頭般愜意、舒適的秘方。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弗朗索瓦・邦內爾 François Bonnel 在台首個展《會唱歌的畫》

展期|-2024.06.30

地點|Bluerider ART 台北.敦仁(台北市大安區大安路一段101巷10號1F)

營業時間|週二至週日 10:00-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