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專屬自己的浮世繪!日本《The UKIYO-E 2020》集結三大浮世繪美術館455幅作品

製作專屬自己的浮世繪!日本《The UKIYO-E 2020》集結三大浮世繪美術館455幅作品

你也能當浮世繪大師!長久以來浮世繪常用於商業、藝術品以及生活用品設計,鮮明畫風繪出了日本江戶時期的日常風景,道盡人生百態,因此不僅是重要的藝術遺產,更是珍貴的歷史紀錄。今年日本東京都美術館為了讓民眾參與創作浮世繪的樂趣,在舉辦浮世繪收藏大展《The UKIYO-E 2020 ― 日本三大浮世絵コレクション 》同時,也推出線上互動遊戲「浮世繪產生器」(浮世絵ジェネレーターUKIYO-Enerator),讓你我只要動動手指發揮創意,就能成為當代浮世繪大師!

世界最高水準的浮世繪特展

為期兩個月展期的《The UKIYO-E 2020 ― 日本三大浮世絵コレクション》 ,展覽集結了日本三大浮世繪蒐藏機構—太田記念美術館、日本浮世繪博物館、平木浮世繪財團旗下約450件藏品,其中包含了3件日本重要文化財、115件重要美術品,作品出自浮世繪始祖菱川師宣、喜多川哥麿、東洲齋写楽、葛飾北斎、歌川豊国、歌川広重、歌川国芳等60位知名繪師,歷史橫亙17至19世紀之久,也讓本次展覽被譽為是世界最高水準的浮世繪特展。

The UKIYO-E 2020活動主視覺

從初期浮世繪、錦繪的誕生、美人畫、 浮世繪多樣畫表現到自然界描繪等主題著手,看一次展覽就儼如閱覽完整浮世繪史。起源於延寶年間(1673~81)的浮世繪,早期多是以美人為中心的風俗畫與風景畫,並逐漸開始擁有墨色、丹繪、紅繪、紅摺繪等色彩表現技法; 像是繪師石川豊信以紅繪技法的經典作品《花下美人》便是融合了上述技法的漆繪來創作。

photo-1585159812874-5b84415c0091

ex02_02

(左起)石川豊信《花下美人》、鈴木春信 《風流うたひ八景 紅葉狩夕照》

隨後進入18世紀,浮世繪主題開始變得多元,蔚為風潮的錦繪(彩色印刷的木版畫)也在此時期誕生。人物繪畫風格也發生變化,由原本虛幻人偶風格轉趨寫實。緊接著的美人畫改良風潮吹起,鳥居派代表鳥居清長與當時專畫楚楚可憐少女風格的鈴木春信不同,他吸取北尾重政的特色,將美女改為修長玉立、寫實健康的女性形象,具備開朗華美神韻。同時期的喜多川歌麿也以纖細高雅的筆觸繪製了許多以面部為主的美人畫。

Ferryboat_on_the_Rokugo_River_by_Torii_Kiyonaga

鳥居清長《六郷渡船》

歌川豐國所繪的《役者舞台之姿繪》歌舞伎全身圖系列也在此時期受到矚目,他與弟子更一躍形成浮世繪最大畫派「歌川派」。而後,葛飾北齋 (葛飾北斎) 《冨嶽三十六景》系列、歌川廣重《東海道五拾三次》等大作則確立了浮世繪中「名所繪」風景畫風格,更進而對近代西洋藝術史造成直接影響,引起Japonisme旋風。而本次展覽另一看點則是將同時展出三大浮世繪系列逸品,包括鈴木春重《雪月花》、東洲斎写楽《曽我五郎と御所五郎丸》以及歌川国芳《蛸の入道五拾三次》。 

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神奈川沖浪裏》

葛飾北斎《冨嶽三十六景 神奈川沖浪裏》

由於機會難得,預計將會吸引不少人潮前往。為了控制人流,確保觀賞品質,主辦單位謝絕現場購票,如欲參觀一律採取網路購票。票價為800日圓至1,600日圓不等,詳情可至官網查詢。

用浮世繪產生器打造自己的浮世繪畫作

當然,浮世繪創作世界博大精深,為了讓一般人快速了解浮世繪魅力,展覽主辦也開發「浮世繪產生器」,只要動動小巧思,就能在短時間創建一幅專屬自己的浮世繪巨作!

未命名-2_8

進入浮世繪產生器頁面,便能看到主辦單位將多張知名浮世繪拆解成背景、人、動物、鬼怪、其他、文字等元素,讓大家可以隨心所欲選擇元素的組成和擺放位置。產生器還支援了元素放大、複製、鏡射、多種字體與自選顏色等功能,對於設計與編排版面而言相當自由。完成帶有自我風格的獨特浮世繪後,也能夠下載兩種尺寸的圖片,並分享到Twitter和Facebook,邀請更多朋友一起同樂。製作浮世繪點此進

浮世繪產生器官方示範圖-

The UKIYO-E 2020

展期:2020.07.23(四)~2020.09.22(二)

地點:東京都美術館(東京都台東區上野公園8-36,上野動物園旁)

開館時間:開館日09:30~17:30

https://ukiyoe2020.exhn.jp/

文/Mei Chi

編輯/Ian Liu

資料來源/ukiyoe2020

延伸閱讀

RECOMMEND

DESIGN HUB IN TAICHUNG!集結市民想像力的城市發信地:專訪2024創意台中策展人許哲瑜、郭中元

近年城市設計展演如百花齊放,許多城市重新被定義、擦亮了屬於自己的DNA,那麼講到台中,你對於這座城市的生活風格與設計底蘊又有何想像?

由臺中市政府文化局主辦的創意台中,在今年度邀請策展人許哲瑜與郭中元統籌,藉由「DESIGN HUB」計畫以設計與策展為媒介,結合1 個基地HUB、4 個城市議題、7 個衛星展區、5 場美學活動、近 15 位議題參與者,在城市與市民之間創造了精巧串連,纖細卻強韌,讓每個來到台中的人都成為城市中的「HUB」,親自感受、各自表述,集結眾人的想像轉譯成台中的新面貌。

策展人郭中元及許哲瑜多年來對於台中這座城市注入不少研究與觀察,更以設計策展力深耕多年,默默陪伴台中這座城市的轉變與城市品牌DNA的建立,例如兩人曾於2018年藉由〈川游不息—綠川展二○一八〉展將台中的河川品牌化,另外還有接觸文資形態的〈串遊季REUSE〉展,針對台中市歷史建物進行修復、改造與活用,而這一切的耕耘也成為DESIGN HUB的起點。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DESIGN HUB 策展人許哲瑜(左)、郭中元(右)。(圖片提供:樸實創意、中間研究室)

人人都成為城市中的「HUB」

「我跟郭老師聊到『發信地』,如同國外鄉鎮或城市對在地的文化或流行時尚的訊息,經由發信地將設計與時尚的品味重新創造出新的訊號,並向外宣傳。過去我跟郭老師在全台各地有許多的設計策展,我們似乎可以在台中市建構這樣的創作平台,結合城市中發展的議題,讓城市的策略可以透過虛擬的平台、發信地發酵。」許哲瑜表示。

而兩位策展人也從這個概念定義主題,並以對於特色的討論為觸發,邀請每個來到台中的本地人或外地人一同探討。本次展覽的主視覺以台中的新世代青年為主角,視覺細節上充滿象徵著新與舊的世代生活交乘畫面,人人成為了城市中的「HUB」,傳遞這座充滿朝氣的生活文化訊息。

(圖片提供:中間研究室)
2024 創意台中 DESIGN HUB,「以人為城市中的 HUB」主視覺。(圖片提供:中間研究室)

跟著DESIGN HUB細看台中的多元面貌!深入體驗不一樣的城市旅行

郭中元認為比起設計展,DESIGN HUB更像是以一種編輯行為,「設計這種詞彙在現今跟當代不會只有視覺傳達、產品設計或是建築設計等單一領域,應該要是包含美學、文化還有思考模式。尤其是官方可以考慮以設計思考介入的城市治理模式,形塑地方設計中心、發信地也好,我們也試圖用這個策展來圓一個夢,企圖碰撞產生一點點漣漪,並在有限的資源下操作一個小而美的地方城市微型展覽。」

策展人與家務室創辦人賀丞右(左)、誠星旅館負責人廖晨翔(右)。(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策展人與家務室創辦人賀丞右(左)、誠星旅館負責人廖晨翔(右)。(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DESIGN HUB本次聚焦4個議題:空間活化、生活共融、永續城市、寵物友善,議題之下規劃了6大展區,如主展場「林森40會客室」邀請兩隻老虎設計總監余岱官與東方包裝行銷副總梁美莉,以深受大眾歡迎的在地產業太陽餅、鳳梨酥伴手禮為思考,創造更減量的包裝設計;「誠星青年 觀測站」邀請家務室創辦人賀丞右,為此次展覽策劃台中兩天一夜無痕小旅行,同時也邀來誠星青年旅館創辦人廖晨翔聯動參與,與共同理念的旅人一起以環保永續的方式探索台中在地生活;「繼光⼯務所 轉運站」保留建築的歷史痕跡,並縝密整合生活、工作與串連社區,為沉寂的地方注入一股新的文化動力,也孵化了許多創業者夢想的基地。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主展場大屯郡守官舍「林森 40 會客室」。(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Hausinc 1035 通訊站」見證了台中州廳的巍峨與大正時期的精緻,記錄著台中與日本的交織歷史,也展現出台中當代設計的嶄新篇章;「市⺠廣場 光之島」特別邀請與木製研陳建同建築師偕同藝術家安竺,設計了「光之島」,以國產柳杉木材構築,結合密度線性構造,藉由木平台與起伏的草坪,引入觀者進入自然的空間,打破被都市空間秩序限制;「Park 2 汪汪站」由生活起物莊騏鴻設計總監提出「一塊 dogether」的設計,結合了「dog」與「together」——寵物們也應該擁有屬於牠們的專屬領地,以模組化的空間打造讓寵物放鬆玩耍、休憩的場合,為主人與毛小孩創造共度美好的時光。

兩位策展人更表示,終究設計策展只是一顆扔進水面的小石子,期盼後續的漣漪儘管微小卻警醒清澈,能夠不斷連結成更好的台中城市面貌。

(圖片提供:中間研究室)
2024 創意台中 DESIGN HUB主視覺應用物。(圖片提供:中間研究室)

2024創意台中DESIGN HUB IN TAICHUNG 
設計明日的未來

展覽日期 | 11.1(Fri)~ 11.10(Sun)
開放時間|11:00 ~ 18:00 
主展場|大屯郡守官舍(台中市西區林森路40號)
衛星展區|大屯郡役所、臺灣府儒考棚、HAUSINC 1035、繼光工務所、誠星青年旅館、PARK2 草悟廣場、臺中市民廣場西北側

指導單位|文化部、臺中市政府
主辦單位|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協辦單位| 臺中市政府建設局、臺中市文化資產處、 HAUSINC 1035、 PARK2草悟廣場、 東⽅包裝股份有限公司、 繼光⼯務所、 誠星⻘年旅館
策展單位|嶺東科技大學、樸實創意、中間研究室

活動詳細資訊請至「創意台中」官方網站

文|馮安安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中間研究室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La Vie 2024/10月號《跟著咖啡去旅行》

《飛地:一部自傳的誕生》北美館開展!聚焦跨世代28位女性藝術家,看見多元情感與生命經驗

《飛地:一部自傳的誕生》北美館開展!聚焦跨世代28位女性藝術家,看見多元情感與生命經驗

北美館典藏新庫即將落成,蒐藏及受贈作品廣度也持續積累,所藏作品迄今已近6000件,加以近年獲得藝術家和家屬為數不少的捐贈,得以補足北美館女性典藏的研究軌跡。《飛地:一部自傳的誕生》以此為開端,聚焦在1950年代末開始嶄露頭角,或於70至90年代接受國際藝術思潮洗禮,以及X世代後的女性藝術家典藏作品,展出28位藝術家近112組作品及文獻,將女性藝術家的創作情感與觀點轉化為「飛地」,涵蓋關於家庭、母性、社會文化等主題的探索,藉此呈現藝術家豐富的生命經驗與創作脈絡。

《飛地:一部自傳的誕生》北美館開展!聚焦跨世代28位女性藝術家,看見多元情感與生命經驗
《飛地:一部自傳的誕生》主視覺。(圖片提供:北美館)

走進女性藝術家的「飛地」

展覽命題中的「飛地」,意指一個國家境內存在不受其主權管轄的土地。本展將「飛地」比喻為創作者獨立於外部環境的意識空間,在混亂的現實中保持心靈平靜的內在狀態。同時,《飛地:一部自傳的誕生》也自維吉尼亞.吳爾芙《自己的房間》汲取靈感,指出女性在多重身分間,經常將附屬角色置於自我之前,凸顯社會中相對弱勢者在文化脈絡中的處境,及其超越困境的能力。

《飛地:一部自傳的誕生》北美館開展!聚焦跨世代28位女性藝術家,看見多元情感與生命經驗
蕾琴娜.希維拉《入侵系列:冒險故事》現地製作版。(圖片提供:北美館)

三大子題探討不同層面的「空間」

《飛地:一部自傳的誕生》以女性文學「自傳體」為架構,參照吳爾芙長篇小說《燈塔行》的〈窗〉、〈歲月流逝〉與〈燈塔〉三個篇章,分別延伸成為展覽子題,藉女性視角看待受社會結構宰制的群體及個體,並從其作品探討不同層面的空間,展現人們以多樣形式擴展自由度及心靈向度。

《飛地:一部自傳的誕生》北美館開展!聚焦跨世代28位女性藝術家,看見多元情感與生命經驗
謝鴻均《游》。(圖片提供:北美館)

《飛地:一部自傳的誕生》亮點作品

尹錫男《粉紅色的房間 III》

走進展覽的首件作品,是韓國女性主義藝術先驅尹錫男(YUN Suknam)的《粉紅色的房間 III》,為第一屆台北雙年展後蒐購之作。在四十歲時意識到自己渴望成為一名藝術家的她,在本作中以不穩定的粉紅色體現家庭主婦所經歷的不安。仿巴洛克風格的沙發被金屬釘刺穿、獨自蜷縮在一角的婦人、披著舊衣的搖椅,反映女性在社會中的被動地位與困惑的人格與日復一日的寂寥。

《飛地:一部自傳的誕生》北美館開展!聚焦跨世代28位女性藝術家,看見多元情感與生命經驗
尹錫男《粉紅色的房間 III》。(圖片提供:北美館)

鄭瓊娟《陽》

臺灣戰後第一代女性藝術家鄭瓊娟,是「五月畫會」創始成員。藝術家生前於2022至2023年間將其畢生重要作品捐贈北美館,包含早期畢業的寫實作品到邁向千禧年轉化發展的心象畫。創作歷程中,生於醫生世家的鄭瓊娟,在婚後面對生活現實問題讓她備受牽制,為了照顧家庭而中斷創作近十年,重拾畫筆後改變風格為奔放且具生命力,探討潛意識、大氣、陰陽與禪學等內在思維。

《飛地:一部自傳的誕生》北美館開展!聚焦跨世代28位女性藝術家,看見多元情感與生命經驗
鄭瓊娟《陽》。(圖片提供:北美館)

李錦繡《容合.相待.彩虹曲》

李錦繡早期專注於扭曲的人形以及金屬倒影產生的變形空間,並從負片底片汲取靈感創作;而後於巴黎進修,受到現代建築玻璃帷幕的穿透性、光線變化與反射影像啟發;返台後於2001年成立工作室,隔年創作《容合.相待.彩虹曲》,以柔和的粉色淡刷筆法,呈現舒適明亮的起居空間,從畫面中明顯可感受到工作室帶給了她安定和歸屬感。

《飛地:一部自傳的誕生》北美館開展!聚焦跨世代28位女性藝術家,看見多元情感與生命經驗
李錦繡《容合.相待.彩虹曲》。(圖片提供:北美館)

王淑鈴《吟唱的河流》

王淑鈴巨幅作品《吟唱的河流》的創作靈感源於藝術家對大甲溪河畔美好童年的追憶,承載著她對家、母親、家鄉的無盡思念,作品畫面以書法筆勢揉合抽象表現手法,呈現河水流動的節奏,也暗示著時空的變遷,同時喚起觀者對自然與生命的重新審視。

《飛地:一部自傳的誕生》北美館開展!聚焦跨世代28位女性藝術家,看見多元情感與生命經驗
王淑鈴《吟唱的河流》。(圖片提供:北美館)

李芳枝《夢蝶》

「五月畫會」發起人之一李芳枝於1962年與同為畫家的先生結婚並移居瑞士。在刻苦的生活中為了節省顏料,她發展出以簡筆與薄塗作畫的技法;而移居至環境廣闊的山城,作品畫面明亮且充滿愉悅感,以具體形體描繪對於眼前事物的喜愛,從粉彩、油彩或水墨等不同媒材,釋放出情感充沛的能量,而長年旅居在外的她,更有多幅作品描繪對家鄉與親人的思念。

《飛地:一部自傳的誕生》北美館開展!聚焦跨世代28位女性藝術家,看見多元情感與生命經驗
李芳枝《夢蝶》。(圖片提供:北美館)

王雅慧《日光下的靜物》

《日光下的靜物》涵納了藝術家所喜愛的靜物與大自然題旨。其創作手法是先製作模型再進行打光與拍攝,然後藉數位軟體使光線與空間的邊界緩慢移動,擬造出一個貼近現實的空間。在展場中,作品與實際空間相互結合,連續性動態隱含著時間的歷程,擴大觀者的感知。

《飛地:一部自傳的誕生》北美館開展!聚焦跨世代28位女性藝術家,看見多元情感與生命經驗
王雅慧《日光下的靜物》。(圖片提供:北美館)

洪美玲《尋道》系列

《尋道》系列作品始於1983年,每件作品皆以編號命名,象徵生命樂章的不同章節。中國水墨畫常見的山水皴法、小路、平臺都是洪美玲作品中常見的構圖元素 。此次展出的三件新進藏品以層疊的幾何符號與流暢圓滑的線條象徵生命的樂章,展現其徜徉山川水澗之間的寬闊心境。

《飛地:一部自傳的誕生》北美館開展!聚焦跨世代28位女性藝術家,看見多元情感與生命經驗
洪美玲《尋道100號》。(圖片提供:北美館)

洪藝真《無題(紅)》

中生代藝術家洪藝真最初的繪畫風格帶有水墨畫隨筆寫意的抽象表現主義,自90年代發展出厚重顏料堆疊、幾何形分割的單色抽象繪畫;2007年後則發展用自製的鋸齒狀塑膠片在畫布上重複劃格線,並徒手將畫布反覆壓摺出交錯的立體線條,選擇性地將這些立體畫作以玻璃纖維材質翻模複製,將原作與複製並陳展出。北美館於去年新增典藏作品,包括最早1994年的大學實驗性作品,以及2011年生前最後完成之作。

《飛地:一部自傳的誕生》北美館開展!聚焦跨世代28位女性藝術家,看見多元情感與生命經驗
洪藝真《無題(紅)》。(圖片提供:北美館)

吳瑪悧《墓誌銘》

《墓誌銘》為紀念二二八事件50週年製作,試圖藉由事件受害者女性家屬的故事來探討女人於歷史事件的角色,相隔10多年後再次呈現。在ㄇ型場域中,吳瑪悧透過右面玻璃噴砂文字,提出在政治平反的過程中,男性會翻轉為英雄,但女性的聲音卻往往被忽略;與此呼應的是左面玻璃噴砂節錄《二二八事件慘案紀實》紀錄片,以及阮美姝的自身經歷和走訪百餘位遺族於《幽暗角落的泣聲》。

《飛地:一部自傳的誕生》北美館開展!聚焦跨世代28位女性藝術家,看見多元情感與生命經驗
吳瑪悧《墓誌銘》。(圖片提供:北美館)

蕭麗虹《老梯子》

《老梯子》為90年代「台北現代美術雙年展」獲選得獎並納入典藏之作,呈現一群捏塑的泥人奮力爭先恐後地攀上長梯,但爬上頂端才驚覺空無一物。隔年她在作品《天賜?(#2)》 中結合「雲」與「人間」的題旨:逐漸聚集、正往高處攀爬的扭曲身形,對應著自地平線冉冉上升的朵朵雲彩。蕭麗虹自認偏愛宇宙所流露的寧靜,「因為與大自然相比較,人與人的行為都可以被淡化」。

《飛地:一部自傳的誕生》北美館開展!聚焦跨世代28位女性藝術家,看見多元情感與生命經驗
蕭麗虹《老梯子》。(圖片提供:北美館)

侯淑姿《青春編織曲(三)》

作品探究新莊紡織與成衣產業中女性工作者的意識與境況。新莊在1950年代紡織成衣廠林立,提供了大量女性就業機會,卻也造成她們超時地付出勞力與心力;而如今產業凋零,年紀已長的她們卻得面臨轉業或失業的困境。藝術家以攝影紀錄這群臺灣經濟奇蹟背後的女性,並於每張相框上標記她們的年資與產能,藉此傳達人力與機械的對抗合作,以及基層紡織女性勞工的聲音。

《飛地:一部自傳的誕生》北美館開展!聚焦跨世代28位女性藝術家,看見多元情感與生命經驗
侯淑姿《青春編織曲(三)》。(圖片提供:北美館)

顏妤庭《無數個昨日-3》

本作將新聞文本字句透過書寫轉化為皴法,以工筆膠彩鋪陳畫面中人物的互動與虛構事件,重新梳理因失速的生活節奏而被忽略的尷尬與困惑,闡述藝術家對當代精神情狀的反思,呈現當今社會的緊繃、斷裂與伴隨而生的荒謬狀態。

《飛地:一部自傳的誕生》北美館開展!聚焦跨世代28位女性藝術家,看見多元情感與生命經驗
顏妤庭《無數個昨日-3》。(圖片提供:北美館)

蕭珮宜《人間樂園》

作品中擬人化的動物演出人類社會中的虛妄情愛與權力爭奪,紅蘿蔔象徵情感的物質籌碼、猴子們為向巨型母兔求歡而爭鬥,兔子則在眾星拱月中失去喜樂。繽紛豔麗的色彩與裝飾風格, 與既缺乏歡快又失去自我的故事形成反差。藝術家以繁複工序而需大量勞動的作品製作過程,反應當代社會心理的警世寓言。

《飛地:一部自傳的誕生》北美館開展!聚焦跨世代28位女性藝術家,看見多元情感與生命經驗
蕭珮宜《人間樂園》。(圖片提供:北美館)

書房計畫

除了眾多精彩作品外,本展也特別規劃「書房計畫」,邀請藝術家郭俞平融合不同女性藝術家的成長軌跡與生命故事,撰寫自傳體小說《珍藏盒》,以三篇虛構小說〈京子〉、〈珍藏盒〉及〈河〉回應展覽,透過回溯與再詮釋,呈現時代交織的創作脈絡。

《飛地:一部自傳的誕生》北美館開展!聚焦跨世代28位女性藝術家,看見多元情感與生命經驗
「書房計畫」邀請郭俞平融合不同女性藝術家的成長軌跡與生命故事,撰寫自傳體小說《珍藏盒》。(圖片提供:北美館)

參展藝術家(按姓氏筆畫排序)
尹錫男(韓國)、王淑鈴、王雅慧、吳瑪悧、李芳枝、蕾琴娜.希維拉(巴西)、李錦繡、林燕、弗蘭妮.侯伯格(瑞典)、侯怡亭、侯淑姿、洪美玲、洪藝真、張相宜(韓國)、張婷雅、陳幸婉、陳慧嶠、陳瀅如、黃海欣、黃潤色、楊世芝、鄭瓊娟、蕭珮宜、蕭麗虹、薄茵萍、薛保瑕、謝鴻均、顏妤庭

特別計畫
郭俞平

《飛地:一部自傳的誕生》

展期|2024.10.05–12.15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1A、1B展覽室

▍策展人導覽

日期|11月2日(六)
時間|14:00–15:30
主持人|蕭琳蓁(策展人)

▍書房計畫「零平方公里的珍藏盒」朗讀x對談

日期|11月9日(六)
時間|14:00–15:30 
主持人|蕭琳蓁(策展人)
對談人|郭俞平(藝術家)、翁智琦(台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展覽漫遊 《熱線:建立飛地的方式》

日期|11月23日(六)
時間|上午4場、下午4場,每場8分鐘
演出|末路小花

▍《現代美術》專題講座

主題|「女性當代」
日期|11月30日(暫定)

相關活動資訊請參見北美館官方網頁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