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設計力對抗動盪的2020!日本GOOD DESIGN AWARD得獎亮點趨勢

GDA

本文選自La Vie雜誌2020/12月號《惜物的工藝 

在疫情的侵擾下,今年日本GOOD DESIGN AWARD頒獎改為線上揭曉,但綜觀報名件數依舊可觀,總計有4,769件作品跨海角逐,數字直逼去年,看來人類面對危難之際,設計依舊同在。一起看看有哪些面向未來的設計思考!

今年的提名作品直搗當代社會議題,在年度主題「感同身受」(sympathy for each other)的宗旨下,各領域都可見創新之舉,參與的設計團隊無不展現充滿抱負且面向未來的設計,也一再證明設計必須與所處環境產生對話、並緊密靠攏,才能讓使用者、社區、甚至世界通通有感。

年度設計關鍵字:貼心、參與感

對萬事萬物要能感同身受,本就不容易,那究竟設計專業者如何才能設計出「貼心」的作品?以使用者角度出發,是最不敗的策略。例如金獎作品「Mi-chan's Sweets Workshop」,在這個只有幾坪大的甜點工坊,一位12歲女孩在這裡完成了她的蛋糕烘培夢。由於女孩本身患有精神疾病、不擅與人交往,因此店鋪空間小巧即可,方能讓她在剛剛好的安全感包覆之下,無後顧之憂地做著自己熱愛的事。而這個圓夢基地,不僅讓她一展才華,也能在與客人的互動中,維持與社會的適當連結,在在體現設計的貼心。

GDA

除了滿足使用者需求,在你我的日常生活中加入新觀點,也可以是設計的著力點所在。例如遭遇地震破壞的古蹟,修復工程總是十分漫長,修復期間,也通常都是大門深鎖;但如果可以藉由設計之力,讓大眾有機會目睹修復中的古蹟,增進文化資產保存意識,何不試試?榮獲GOOD FOCUS AWARD災害防治與修復設計類別獎的「熊本城修復觀察空中走廊」便是如此,與其關閉具有城鎮象徵意義的熊本城,熊本市政府選擇建造一座空中長廊,讓漫步其中的民眾得以一窺歷史建物的修復、施工過程。雖然空中走廊仍屬臨時建物,但和一般以降低成本為首要考量、因而略顯粗糙的臨時建築不同,這座空中廊道本身就像一件大型藝術裝置,與周圍環境相得益彰,受到GDA評委的高度讚揚。

科技加持,去哪裡都可以生存!

進入決選階段的作品一共5件,最後由「Wota Box」脫穎而出,它是世界第一個可攜式水循環機,在科技的加持之下,只要一機在手,人們將不再需要依靠地方汙水循環基礎設施,在家就能自主進行家庭廢水處理循環,透過獨特的感測器和AI技術,有效轉化汙水為乾淨水源,完成率高達98%。這款高度友善環境的高科技產品,也是陪伴現代人暫時逃離都市叢林的法寶,無論是想登陸無人島、或體驗山中隱居,有了它,身處何方都能享用乾淨水源。

GDA

從大獎看年度設計趨勢

趨勢01 循環意識

在符合首獎決選資格的作品中,對循環社會的洞察值得參考,例如以循環經濟為核心理念的「BRING」,就是一個直接從消費者手上收集廢棄衣物後,透過專業的化學回收技術,將生產出的原材料再製成衣物的「一條龍式」開創性商業設計模型。隨著全球時裝業產生的巨大浪費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除了販售衣物,BRING也提供再生聚脂纖維原料給其他公司使用,更與服裝、貿易、回收公司協力創建舊衣收集平台;在點線面的串聯下,實踐「參與回收人人有責」的真諦,事不宜遲,現在就捐舊衣!

GDA

循環意識的概念,當然也可扎根在一棟建築之上。「House for Marebito」是一間新式合掌風格旅館,位在日本偏鄉、人口僅有600人的小鎮,可作為都市人造訪親戚時的歇腳處。說到誕生歷程,從材料的取得開始,通通在半徑10公里內完成,例如木材就是取自鄰近森林,切割後直接運輸至現場,再由當地工人以數位製造技術,將木材搭建成屋,形成良好的縣內循環。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建造成本甚至由居民集資而成,提供人們對未來建築產業樣貌的新想像:回歸公民力量,成就能量的無限循環。

GDA

趨勢02 即時回應

打亂了世界的疫情,是驗證設計力的好時機,進入首獎決選、來自東京都政府的「新冠肺炎資訊網」(COVID-19 The Information Website)便是極佳的示範案例,透過與非營利組織Code for Japan的合作,不僅公布即時疫情資訊,也提供開源代碼,讓其他地方政府也能實施類似舉措,形塑強大的疫情防護網。便民的還有視訊軟體Zoom,同樣奪得金獎,以高品質視訊系統稱霸企業和教育現場,也開啟人們對於新工作模式的探索—Work From Home將不再只是少數人的專利。

GDA

當颱風、地震和暴雨等災害已成日常,我們能否及時應戰?無印良品的日常防災包是趨勢、也是解方。自2008年起,無印良品便致力於將防災意識融入生活,一反傳統備災產品給人的危機感設計,希望推廣「日常用品即防災產品」的概念,得到GOOD FOCUS AWARD災害防治與修復設計類別殊榮。有感於災難越趨頻繁,能夠在緊急情況下,使用與日常生活中類似的物品,將有助於心態的冷靜,以不變應萬變才是真功夫。現在就走入店內,自行挑選、制定出專屬的急難工具包吧!

GDA

趨勢03 系統整合

從本屆金獎作品可以看出,系統整合的力量絕對是一加一大於二。例如台灣設計研究院所執行的「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便有系統地將設計導入校園,透過師生和設計團隊的腦力激盪,讓老舊司令台、穿堂、資源回收站、甚至管線系統,通通換上美麗新衣。事實上,隨著台灣邁向少子化社會,荒廢校園設施與日俱增,教育預算日漸減少,這樣的專案尤其振奮人心,不僅展現美學成果,更帶動未來校園的設計啟發。

GDA

除了實體場域的整合,在網路科技的助攻下,線上的合作也可以很精彩。有感於全球廢棄物危機持續蔓延,循環購物平台LOOP串聯志同道合的品牌和零售商,例如寶潔(Procter&Gamble)、聯合利華(Unilever)等,只要是註冊在平台上的產品,一律透過可重複利用的包裝來運送,減少製造商和消費者對一次性包裝的依賴。GDA評委表示,不同於一般永續消費所倡導的「包裝回收再製」,LOOP直接使用可重複性包裝,在循環消費領域樹立良好的示範,讓人們在享受網購的便利性之餘,同時愛地球!

文|曾智怡 

圖片提供|GOOD DESIGN AWARD、台灣設計研究院、JEPLAN、VUILD、Terracycle

完整內容與更多設計趨勢皆在La Vie雜誌2020/12月號《惜物的工藝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4巴黎奧運器材設計揭曉!藍、綠、紫成場館主色調,夢幻繽紛球類展現運動新美學

2024巴黎奧運器材設計揭曉!藍、綠、紫成場館主色調,夢幻繽紛球類展現運動新美學

2024巴黎奧運不只是「最時尚的奧運」,連比賽場館、運動設備,小至一顆羽毛球都充滿設計美感!各大場館採藍、綠、紫三個主色調打造,器材則保持一致的視覺風格,呈現繽紛夢幻的色彩,與背景相得益彰,屆時比賽畫面想必將令大眾印象深刻!

粉彩色系運動器材

從羽毛球拍到攀岩牆,盲人足球到球門柱,每一屆奧運都使用專屬訂製的運動器材與設施,上頭印有個競賽項目的圖標,讓觀眾一眼就能辨識出來。

2024巴黎奧運器材設計揭曉!藍、綠、紫成場館主色調,夢幻繽紛球類展現運動新美學
2024巴黎奧運所使用的橄欖球。(圖片來源:Paris 2024)
2024巴黎奧運器材設計揭曉!藍、綠、紫成場館主色調,夢幻繽紛球類展現運動新美學
2024巴黎奧運所使用的輪椅籃球。(圖片來源:Paris 2024)
2024巴黎奧運器材設計揭曉!藍、綠、紫成場館主色調,夢幻繽紛球類展現運動新美學
2024巴黎奧運所使用的接力棒。(圖片來源:Paris 2024)

2024巴黎奧運共計有4000種品項、120萬件運動器材,來自超過250間供應商,由奧運官方的創意團隊設計,首要考量是「幫助運動員表現更出色」,其次需確保它們保持視覺上的一致性,並和諧地融入賽事場館中。

2024巴黎奧運器材設計揭曉!藍、綠、紫成場館主色調,夢幻繽紛球類展現運動新美學
2024巴黎奧運所使用的接力棒。(圖片來源:Paris 2024)
2024巴黎奧運器材設計揭曉!藍、綠、紫成場館主色調,夢幻繽紛球類展現運動新美學
2024巴黎奧運所使用的盲人門球。(圖片來源:Paris 2024)
2024巴黎奧運器材設計揭曉!藍、綠、紫成場館主色調,夢幻繽紛球類展現運動新美學
2024巴黎奧運衝浪項目服裝。(圖片來源:Paris 2024)

場館由藍、綠、紫交織而成

至於醒目又最具代表性的賽事場館,分別以三種主要顏色——藍色(19座)、綠色(13座)、紫色(11座)呈現,並使用象徵愉悅、輕快的粉紅色點綴串連,當然也少不了2024巴黎奧運的品牌識別展示。以下特別介紹2024巴黎奧運兩個充滿話題性的賽事場館:

2024巴黎奧運器材設計揭曉!藍、綠、紫成場館主色調,夢幻繽紛球類展現運動新美學
Yves du Manoir Stadium。(圖片來源:Paris 2024)
2024巴黎奧運器材設計揭曉!藍、綠、紫成場館主色調,夢幻繽紛球類展現運動新美學
將上演小輪車競速比賽的Stade de Saint-Quentin。(圖片來源:Paris 2024)
2024巴黎奧運器材設計揭曉!藍、綠、紫成場館主色調,夢幻繽紛球類展現運動新美學
將舉行羽球比賽的Porte de la Chapelle Arena。(圖片來源:Paris 2024)

01 法蘭西體育場田徑跑道

今年,法蘭西體育場的跑道換上了前所未有的薰衣草紫,這是奧運史上第一次使用紫色跑道(過往通常是橘色或藍色)。由兩種紫色調與灰色互相搭配的田徑跑道,採用50%可再生和非化石原料製成,並以更永續的流程生產,除了加深觀眾對於2024巴黎奧運的印象外,也為奧運會的可持續性目標盡一份力。而由於跑道是橡膠所組成,也更加適合使用輪椅的帕運選手,為其提供更好的抓地力與阻力。

2024巴黎奧運器材設計揭曉!藍、綠、紫成場館主色調,夢幻繽紛球類展現運動新美學
法蘭西體育場換上夢幻的薰衣草紫色跑道。(圖片來源:Paris 2024)
2024巴黎奧運器材設計揭曉!藍、綠、紫成場館主色調,夢幻繽紛球類展現運動新美學
該跑道採用50%可再生和非化石原料製成。(圖片來源:Paris 2024)
2024巴黎奧運器材設計揭曉!藍、綠、紫成場館主色調,夢幻繽紛球類展現運動新美學
這是奧運史上第一次使用紫色跑道。(圖片來源:Paris 2024)

02 勒布爾歇運動攀岩館

作為攀岩賽事場地的勒布爾歇運動館,為配合2024巴黎奧運品牌識別,以湖水綠色亮相,也是奧運史上首例。場館設計上既要強調當屆奧運的視覺,又須符合國際比賽規範,由多方組織共同參與,主色調上加以粉紅色襯托、點綴,色塊組成視線動向,同時也引領著觀眾動線。

2024巴黎奧運器材設計揭曉!藍、綠、紫成場館主色調,夢幻繽紛球類展現運動新美學
勒布爾歇運動攀岩館以湖水綠色亮相。(圖片來源:Paris 2024)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樓層指標」設計!META以廢棄鍵盤、制服、碎紙打造,賦予回收物新生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樓層指標」設計!META以回收材結合企業特質打造

辦公室裡不用的鍵盤、滑鼠、信封、公文紙……各種雜物,除了丟掉,還能拿來做什麼?在新落成的「鑽石大樓」上海商銀總行裡,這些廢棄物化為創作媒材,由台灣設計及工藝團隊META再製為「樓層指標」!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樓層指標」設計!META以回收材結合企業特質打造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總行大樓。(圖片來源:JJP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樓層指標」設計!META以回收材結合企業特質打造
(圖片提供:META DESIGN/攝影:詩懿)

樓層指標,「鑽石大樓」裡必看的設計巧思

JJP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上海商銀總行大樓,以奪目的鑽石結構立面吸飽目光。可它的設計巧思不只體現於外部,更散落於室內各樓層,負責室內裝修的漢象設計團隊,邀請擅長以回收物創作的META,為2~16樓創作專屬的樓層指標。凡是搭乘電梯,門一開就能看到材質多變、融入永續思維的工藝作品,且每層樓各有特色與含義。

➛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大樓」華麗重生!潘冀建築事務所打造鑲嵌於都市的鑽石高樓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樓層指標」設計!META以回收材結合企業特質打造
(圖片提供:META Design/攝影:詩懿)

META為何以廢棄物創作?

以廢棄物為材始終是META的創作根本,一直以來他們藉由藝術與工藝的轉化,展現看似無用之物的價值,企圖改變人們看待廢棄物的觀念。這次為上海商銀總行大樓創作,META結合9類回收物、14種工藝手法,詮釋呼應銀行場域、各樓層單位特質的15個創作概念,最終共有22個數字創品誕生。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樓層指標」設計!META以回收材結合企業特質打造
(圖片提供:META DESIGN/攝影:詩懿)

回收物哪裡來?行員齊力收集

META為上海商銀總行大樓歸納出的15個創作關鍵字,包含行員與顧客之間的真誠「交流」、金融工作必備的「謹慎」特質、順應時代浪潮的「數位」服務、呼應13樓行史館典藏的「無價」企業歷史等等。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樓層指標」設計!META以回收材結合企業特質打造
(圖片提供:META DESIGN/攝影:詩懿)

而作為創作媒材的所有回收物,都由上海商銀同仁收集而來,包括制服、鈕扣、公文紙、信封、海報、鍵盤、滑鼠、寶特瓶……各式物件。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樓層指標」設計!META以回收材結合企業特質打造
(圖片提供:META DESIGN/攝影:詩懿)

深入各樓指標亮點,看回收物如何再生

▌寶特瓶

呼應2樓關鍵字「交流」,META以寶特瓶為材料,汲取瓶身透明的特性,營造清新、流動的氣質,象徵企業與訪客之間透明、真誠的交流。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樓層指標」設計!META以回收材結合企業特質打造
(圖片提供:META DESIGN/攝影:詩懿)

另一件以寶特瓶創作的指標於3樓亮相,META把瓶子抽絲為條狀,編織成疏密有致的平面後層層堆疊,將關鍵字「溝通」的多層次網絡具象化。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樓層指標」設計!META以回收材結合企業特質打造
(圖片提供:META DESIGN/攝影:詩懿)

▌碎紙

銀行裡堆得像座山的碎紙,乘載著團隊們齊心協力梳理、統整大量資料的心力。META透過兩種手法再創,一是編織、二是將紙片重組為團塊,營造出資訊無限循環、寬廣無垠的特質,扣合關鍵字「效率」及「流通」。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樓層指標」設計!META以回收材結合企業特質打造
(圖片提供:META DESIGN/攝影:詩懿)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樓層指標」設計!META以回收材結合企業特質打造
(圖片提供:META DESIGN/攝影:詩懿)

▌鍵盤和滑鼠

淘汰的鍵盤、滑鼠被META一一拆解,其中線材用來搭建出一個三維空間,俐落線條呼應著數位時代下,資訊快速流通的意象;按鍵、滾輪等則穿梭其中,營造出機械與未來感十足的微型景觀。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樓層指標」設計!META以回收材結合企業特質打造
(圖片提供:META DESIGN/攝影:詩懿)

▌制服、絲巾和領帶

行員們不再需要的布料與織品,也都獲得重生。其中制服被裁剪成統一尺寸的長型布料,以層層堆疊的方式呼應關鍵字「累積」,創造出6字型的暖色波浪。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樓層指標」設計!META以回收材結合企業特質打造
(圖片提供:META DESIGN/攝影:詩懿)

剩餘的制服與絲巾、領帶等布料,有些被壓縮後捲曲,為數字4指標賦予動感的線條;有些則被撕、剪成條狀,重新編織為新布面,為15樓指標賦予色彩繽紛的紋理。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樓層指標」設計!META以回收材結合企業特質打造
(圖片提供:META DESIGN/攝影:詩懿)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樓層指標」設計!META以回收材結合企業特質打造
(圖片提供:META DESIGN/攝影:詩懿)

▌鈕扣

從制服拆下的鈕扣,在META眼中像是一個又一個的節點,於是將其串聯,在金屬網架上形成緊密的網絡。這些數以百計的鈕扣大小、顏色、材質都不一樣,彼此之間卻密切相連,就像是企業網絡的豐富組成,呼應著12樓的關鍵字「多元」,也帶有向外建立更多連結的想望。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樓層指標」設計!META以回收材結合企業特質打造
(圖片提供:META DESIGN/攝影:詩懿)

▌紙箱和塑膠袋

平凡無奇的紙箱,經過精心切割與排列,對外呈現出不同的紋理,並在數字10的金屬框架內形成一座強而有力的堡壘,彷彿捍衛著公司擋下外部風險,回應著樓層關鍵字「堅定」。同樣常見於日常生活的塑膠袋及包裝,META將其相互疊加、交錯,創造出活潑的立體字樣。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樓層指標」設計!META以回收材結合企業特質打造
(圖片提供:META DESIGN/攝影:詩懿)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樓層指標」設計!META以回收材結合企業特質打造
(圖片提供:META DESIGN/攝影:詩懿)

▌信封袋、海報和刊物

各種文具與文宣的材料,分別透過不同的工藝手法重生:信封袋被塑成立體的樣貌,像是一棟又一棟迷你建物,在數字16的框架裡形成一座微型城市,突破紙張平面的限制;海報被切割出線條俐落、角度銳利的孔洞,呼應行員們處事的謹慎。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樓層指標」設計!META以回收材結合企業特質打造
(圖片提供:META DESIGN/攝影:詩懿)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樓層指標」設計!META以回收材結合企業特質打造
(圖片提供:META DESIGN/攝影:詩懿)

大量刊物則被分配給13樓指標,這裡是上海商銀行史館的所在地,而書卷即是最好的歷史見證,記載著前人的足跡。META將刊物內頁以不同高度穿插、堆疊,具象化歷史的重量與軌跡,演繹樓層關鍵字「無價」。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樓層指標」設計!META以回收材結合企業特質打造
(圖片提供:META DESIGN/攝影:詩懿)

META:「廢棄物是錯置的資源。」

成立於2010年的META,介紹自己是「一群在山上做燈的人」,但他們做的事並不簡單,難用一句話輕描淡寫帶過。

創立近15年以來,META不斷思考創作與地球資源的關係,利用回收材料創作新物件。他們曾與誠品合作,在敦南店結束營業後將建材回收,再製為具書店窗景意象的燈具,象徵敦南店永不熄燈;曾攜手台電文創,將退役的輸電設備「木橫擔」再製為床頭閱讀燈;也曾參與Aesop每年一度的「酷兒圖書館」計畫,利用回收木棧板打造行動書車。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樓層指標」設計!META以回收材結合企業特質打造
META X 台電文創木橫擔床頭閱讀燈/META X Aesop酷兒圖書館行動書車。(圖片提供:META DESIGN)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樓層指標」設計!META以回收材結合企業特質打造
META X 誠品敦南店書店窗景燈具。(圖片提供:META DESIGN)

META始終相信,將被丟棄的東西也能變成值得收藏的物件,期待在滿足人類求新的渴望之餘,也尋得和環境永續相處的平衡點。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樓層指標」設計!META以回收材結合企業特質打造
(圖片提供:META DESIGN)

看更多META DESIGN作品

Facebook官方網站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大樓樓層指標創作

概念|Yaungo
企劃與設計|Yaungo、品蓉
專案管理|詩懿
執行統籌|品蓉
執行製作|聖加、品蓉、馨琪、小齊、凱鈞、阿詠、品皓、瑞霞、林凌
協力製作|Patrick、峰哥、柏昱、雨琪、佳茵
工藝合作|鐵男Will、晨伃
攝影|詩懿
委託單位|Horizon Design 漢象設計
作品擁有|上海商業儲蓄銀行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