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設計力對抗動盪的2020!日本GOOD DESIGN AWARD得獎亮點趨勢

GDA

本文選自La Vie雜誌2020/12月號《惜物的工藝 

在疫情的侵擾下,今年日本GOOD DESIGN AWARD頒獎改為線上揭曉,但綜觀報名件數依舊可觀,總計有4,769件作品跨海角逐,數字直逼去年,看來人類面對危難之際,設計依舊同在。一起看看有哪些面向未來的設計思考!

今年的提名作品直搗當代社會議題,在年度主題「感同身受」(sympathy for each other)的宗旨下,各領域都可見創新之舉,參與的設計團隊無不展現充滿抱負且面向未來的設計,也一再證明設計必須與所處環境產生對話、並緊密靠攏,才能讓使用者、社區、甚至世界通通有感。

年度設計關鍵字:貼心、參與感

對萬事萬物要能感同身受,本就不容易,那究竟設計專業者如何才能設計出「貼心」的作品?以使用者角度出發,是最不敗的策略。例如金獎作品「Mi-chan's Sweets Workshop」,在這個只有幾坪大的甜點工坊,一位12歲女孩在這裡完成了她的蛋糕烘培夢。由於女孩本身患有精神疾病、不擅與人交往,因此店鋪空間小巧即可,方能讓她在剛剛好的安全感包覆之下,無後顧之憂地做著自己熱愛的事。而這個圓夢基地,不僅讓她一展才華,也能在與客人的互動中,維持與社會的適當連結,在在體現設計的貼心。

GDA

除了滿足使用者需求,在你我的日常生活中加入新觀點,也可以是設計的著力點所在。例如遭遇地震破壞的古蹟,修復工程總是十分漫長,修復期間,也通常都是大門深鎖;但如果可以藉由設計之力,讓大眾有機會目睹修復中的古蹟,增進文化資產保存意識,何不試試?榮獲GOOD FOCUS AWARD災害防治與修復設計類別獎的「熊本城修復觀察空中走廊」便是如此,與其關閉具有城鎮象徵意義的熊本城,熊本市政府選擇建造一座空中長廊,讓漫步其中的民眾得以一窺歷史建物的修復、施工過程。雖然空中走廊仍屬臨時建物,但和一般以降低成本為首要考量、因而略顯粗糙的臨時建築不同,這座空中廊道本身就像一件大型藝術裝置,與周圍環境相得益彰,受到GDA評委的高度讚揚。

科技加持,去哪裡都可以生存!

進入決選階段的作品一共5件,最後由「Wota Box」脫穎而出,它是世界第一個可攜式水循環機,在科技的加持之下,只要一機在手,人們將不再需要依靠地方汙水循環基礎設施,在家就能自主進行家庭廢水處理循環,透過獨特的感測器和AI技術,有效轉化汙水為乾淨水源,完成率高達98%。這款高度友善環境的高科技產品,也是陪伴現代人暫時逃離都市叢林的法寶,無論是想登陸無人島、或體驗山中隱居,有了它,身處何方都能享用乾淨水源。

GDA

從大獎看年度設計趨勢

趨勢01 循環意識

在符合首獎決選資格的作品中,對循環社會的洞察值得參考,例如以循環經濟為核心理念的「BRING」,就是一個直接從消費者手上收集廢棄衣物後,透過專業的化學回收技術,將生產出的原材料再製成衣物的「一條龍式」開創性商業設計模型。隨著全球時裝業產生的巨大浪費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除了販售衣物,BRING也提供再生聚脂纖維原料給其他公司使用,更與服裝、貿易、回收公司協力創建舊衣收集平台;在點線面的串聯下,實踐「參與回收人人有責」的真諦,事不宜遲,現在就捐舊衣!

GDA

循環意識的概念,當然也可扎根在一棟建築之上。「House for Marebito」是一間新式合掌風格旅館,位在日本偏鄉、人口僅有600人的小鎮,可作為都市人造訪親戚時的歇腳處。說到誕生歷程,從材料的取得開始,通通在半徑10公里內完成,例如木材就是取自鄰近森林,切割後直接運輸至現場,再由當地工人以數位製造技術,將木材搭建成屋,形成良好的縣內循環。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建造成本甚至由居民集資而成,提供人們對未來建築產業樣貌的新想像:回歸公民力量,成就能量的無限循環。

GDA

趨勢02 即時回應

打亂了世界的疫情,是驗證設計力的好時機,進入首獎決選、來自東京都政府的「新冠肺炎資訊網」(COVID-19 The Information Website)便是極佳的示範案例,透過與非營利組織Code for Japan的合作,不僅公布即時疫情資訊,也提供開源代碼,讓其他地方政府也能實施類似舉措,形塑強大的疫情防護網。便民的還有視訊軟體Zoom,同樣奪得金獎,以高品質視訊系統稱霸企業和教育現場,也開啟人們對於新工作模式的探索—Work From Home將不再只是少數人的專利。

GDA

當颱風、地震和暴雨等災害已成日常,我們能否及時應戰?無印良品的日常防災包是趨勢、也是解方。自2008年起,無印良品便致力於將防災意識融入生活,一反傳統備災產品給人的危機感設計,希望推廣「日常用品即防災產品」的概念,得到GOOD FOCUS AWARD災害防治與修復設計類別殊榮。有感於災難越趨頻繁,能夠在緊急情況下,使用與日常生活中類似的物品,將有助於心態的冷靜,以不變應萬變才是真功夫。現在就走入店內,自行挑選、制定出專屬的急難工具包吧!

GDA

趨勢03 系統整合

從本屆金獎作品可以看出,系統整合的力量絕對是一加一大於二。例如台灣設計研究院所執行的「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便有系統地將設計導入校園,透過師生和設計團隊的腦力激盪,讓老舊司令台、穿堂、資源回收站、甚至管線系統,通通換上美麗新衣。事實上,隨著台灣邁向少子化社會,荒廢校園設施與日俱增,教育預算日漸減少,這樣的專案尤其振奮人心,不僅展現美學成果,更帶動未來校園的設計啟發。

GDA

除了實體場域的整合,在網路科技的助攻下,線上的合作也可以很精彩。有感於全球廢棄物危機持續蔓延,循環購物平台LOOP串聯志同道合的品牌和零售商,例如寶潔(Procter&Gamble)、聯合利華(Unilever)等,只要是註冊在平台上的產品,一律透過可重複利用的包裝來運送,減少製造商和消費者對一次性包裝的依賴。GDA評委表示,不同於一般永續消費所倡導的「包裝回收再製」,LOOP直接使用可重複性包裝,在循環消費領域樹立良好的示範,讓人們在享受網購的便利性之餘,同時愛地球!

文|曾智怡 

圖片提供|GOOD DESIGN AWARD、台灣設計研究院、JEPLAN、VUILD、Terracycle

完整內容與更多設計趨勢皆在La Vie雜誌2020/12月號《惜物的工藝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5新北製造:打開城市工廠!從城市走進工廠,讓製造走出產線。

新北市,是台灣傳統製造的重要重鎮。新北市擁有一萬八千多家製造業工廠,其中將近40%的印刷與紙業職人集中在中和區,形成密集的產業聚落。新北市設計中心2025年以紙及印刷業為主題,策劃「新北製造:打開城市工廠」系列活動,透過捷運雙展覽、六大見學路線、三家工廠改造及三場系列講座,讓產業的多元樣貌被更多人看見。

走進中和區的巷弄,機器規律的運作聲、裁切紙張的刷刷聲、工人們操作堆高機的引擎聲——交織成這座城市最真實的背景音。儘管這些印刷品如此貼近生活,大多數人卻從未踏進過工廠一步。新北市設計中心策劃「2025新北製造:打開城市工廠」,串連15家印刷及紙業工廠,為的是讓大眾重新認識城市與產業之間密切的關係,看見屬於新北的製造力。

工廠改造 | 導入設計思維進行改造優化。

長久以來,工廠是一個專注於技術與品質的場所,空間美學從不是首要任務。如今,新北市設計中心媒合優.視覺溝通與Jhenying Design,攜手為金漾印刷、金緻印刷、千記紙器三間工廠進行改造。

新的指標系統讓工廠動線、場域分工更為清楚,而品牌識別的導入,則賦予了嶄新的對外形象。透過設計的導入,讓整體空間體驗提升,員工也對此更有歸屬感。當工廠開始思考「希望被看見的樣子」,設計力便成為了產業升級的催化劑。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廣告

工廠見學 | 走訪新北市的製造聚落,感受產業最真實的脈動。

六條見學路線,集結了十五家印刷與紙業工廠,帶領實際走訪製造聚落,透過職人的解說與觀摩,感受產業最真實的一面。

在統文科技印刷、祥和印刷、泳鑫紙品與台鼎鐳射刀模中,體驗從設計到成品的完整工序;而卡騰印刷、千記紙器與同一裝訂,展現印刷、包裝與裝訂緊密連結的分工。富綱印刷、瀧漢印刷、莫卡企業、金漾印刷、金緻印刷則呈現出印刷技術的多元應用,令人耳目一新。此外,東煦色研所專注於色彩的精準管理、信記紙器展示瓦楞紙的數位印刷加工、采憶紙業則傳達紙張對設計的關鍵影響,這一場場深入產業的學習體驗,每一站都展現不同的可能性。

印刷業的黃金時代似乎已經過去,但走進這些工廠,你會發現這裡的故事還在持續進行。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廣告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廣告

捷運雙展覽 | 讓產業故事走進日常通勤的風景。

如果你搭捷運環狀線,可能會在某一天突然發現,列車變得不太一樣了。將印刷產業化為移動式展覽,隨列車穿梭於城市間,由吉祥物「工點點」作為領航員,引領大家重新想像城市與製造的關係。

「不是每個人都有時間去工廠參觀,那就讓展覽走進他們的日常吧。」捷運中原站的特展,從印刷知識淺顯易懂的解說到職人工具、印刷成品的近距離呈現,讓產業知識變得輕鬆有趣。「新北製造」的故事,也就真正走進了每個人的生活。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廣告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廣告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廣告

新北製造,不只是產地標示,更是一種產業精神的象徵。代表著新北在地生產的實力與品質,也是面對時代變化仍能持續創新的產業韌性與堅持。更多活動資訊請關注新北市設計中心粉絲專頁 (https://reurl.cc/axk0bD),邀請大家一同感受新北製造的魅力!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廣告

巴黎世家、COS都選用的「蕉麻紙紗」有何魅力?樹火博物館《歸根》特展揭秘這款永續材質的3大潛力

巴黎世家、COS都選用的「蕉麻紙紗」永續材質有何魅力?樹火紙博物館《歸根》特展揭秘

坐落於台北長安東路的「樹火紀念紙博物館,數十年來致力於「紙材」的推廣和研究,透過展覽和工作坊等形式,展現紙的實用性、藝術性、工藝價值及文化內蘊。

樹火博物館新推出的《歸根-樹火參拾,回自根源》特展,以古老的天然纖維「蕉麻」為核心,展示台灣如何透過先進技術,成功將其轉化為可穿、可洗的機能性紙紗與織品。蕉麻紙紗不僅具備快速排濕、高透氣性等效能,且能經生物分解後融入土壤、化為有機肥料,其兼具機能和永續思維的特質,受國際時尚品牌Balenciaga(巴黎世家)、COS及義大利經典家具品牌Gervasoni青睞應用於產品,揭示循環經濟的新可能。

巴黎世家、COS都選用的「蕉麻紙紗」永續材質有何魅力?樹火紙博物館《歸根》特展揭秘
(圖片提供:樹火紀念紙博物館)

從紙博物館到實驗室,樹火不懈研究「紙材」

《歸根》為樹火博物館30週年大作,由「FENKO鳳嬌催化室」擔綱策展。FENKO為樹火鑽研紙材的重點實踐之一,不僅具備藝術紙、修復紙等專業知識供諮詢,提供客製化製紙服務,更藉豐厚的紙張實驗室資源,推動各種跨界實驗空間策展,近年代表作包含2022年於北美館展出的《崎》,展覽透過紙張再造、重塑技藝搭配燈光設計,建構一處可隨意穿繞、漫步的奇山異域,展演紙材的萬千姿態。

巴黎世家、COS都選用的「蕉麻紙紗」永續材質有何魅力?樹火紙博物館《歸根》特展揭秘
2022年於北美館揭幕的《崎》特展。(圖片來源:臺北市立美術館)
巴黎世家、COS都選用的「蕉麻紙紗」永續材質有何魅力?樹火紙博物館《歸根》特展揭秘
2022年於北美館揭幕的《崎》特展。(圖片來源:臺北市立美術館)

「蕉麻」演繹從紙到衣服的突破性轉化

《歸根》顧名思義乘載著樹火「重回根源」的意圖,藉展覽重新梳理構成紙張的脈絡、技藝和精神,讓存於歷史檔案中的文化資產不只被收藏,更被「生活化」,得以再次被看見、轉化甚至使用,這也成了古老天然纖維「蕉麻」作為敘事主角的脈絡。這場展覽要讓觀者看見,蕉麻如何透過台灣精湛的紙工藝和獨步技術,實現從「一張紙」到「一件衣服」的突破性轉化。

巴黎世家、COS都選用的「蕉麻紙紗」永續材質有何魅力?樹火紙博物館《歸根》特展揭秘
(圖片提供:樹火紀念紙博物館)

「蕉麻紙紗」3大潛力點!兼具機能和永續思維

蕉麻被譽為「纖維中的黃金」,自16世紀起便廣泛應用於航海與貿易,常被用來製造船帆、繩索與漁網等;如今依然隱身於紙幣、茶包與工業濾紙中,默默影響著全球經濟與生活。FENKO創辦人兼《歸根》策展人李依耘表示,蕉麻纖維更進一步在台灣特有的和紙工藝脈絡下,被應用於「紙紗」領域,是目前亞洲規模化應用蕉麻紙紗的極少案例之一。

巴黎世家、COS都選用的「蕉麻紙紗」永續材質有何魅力?樹火紙博物館《歸根》特展揭秘
(圖片提供:樹火紀念紙博物館)

▌韌性佳,適合加工為高強度紙紗

蕉麻纖維無需化學或石化添加物,憑藉自身韌性,經製紙過程即可撚製成高強度的紙紗,這項技術讓紙不再是平面的書寫載體,而是可觸摸、可水洗、可穿著的衣物與生活用品,顛覆了人們對紙材的想像。

巴黎世家、COS都選用的「蕉麻紙紗」永續材質有何魅力?樹火紙博物館《歸根》特展揭秘
(圖片提供:樹火紀念紙博物館)

▌機能性高,滿足當代生活需求

讓我們再進一步了解蕉麻紙紗的特性:它所織成的布料,質地柔軟卻強韌,經測試具備持續性天然抗菌、除臭、抗紫外線等效能,符合當代生活對舒適和機能的需求。

巴黎世家、COS都選用的「蕉麻紙紗」永續材質有何魅力?樹火紙博物館《歸根》特展揭秘
(圖片提供:樹火紀念紙博物館)

▌可生物分解成有機肥料

更重要的是,蕉麻紙紗符合當代對循環經濟的追求:蕉麻可以在無農藥的環境中快速生長,且蕉麻纖維使用後可生物分解,它所製成的織品得以在生命週期結束後,於50天至6個月內達到96%的分解率,最終完全融入土壤,化為有機肥料。

巴黎世家、COS都選用的「蕉麻紙紗」永續材質有何魅力?樹火紙博物館《歸根》特展揭秘

巴黎世家、COS都將「蕉麻紙紗」融入製程

蕉麻紙紗的優異性能吸引國際品牌投入開發,並將其應用於產品當中,如Balenciaga(巴黎世家)利用100%蕉麻紙紗製作「Triple S」老爹鞋鞋面;以極簡風格著稱的時裝品牌COS,使用73%蕉麻紙紗為簡約單品注入材質新意;義大利百年家具品牌Gervasoni經典的「Ghost 05」沙發,則採用超過40%蕉麻紙紗布料製作椅套,呈現這項永續新材質融入生活的多樣可能。

巴黎世家、COS都選用的「蕉麻紙紗」永續材質有何魅力?樹火紙博物館《歸根》特展揭秘
(圖片提供:樹火紀念紙博物館)

此外,展覽現場也同步展出以紙紗開發的日常服飾,包含日本太空人山崎直子曾帶上太空的紙紗襪、嬰兒友善的各式織品、貼身衣物等,邀請觀眾親身感受紙紗源自自然的純粹魅力。

巴黎世家、COS都選用的「蕉麻紙紗」永續材質有何魅力?樹火紙博物館《歸根》特展揭秘
(圖片提供:樹火紀念紙博物館)

前人智慧與當代技術的結晶

蕉麻紙紗體現了職人如何援引前人的智慧,並透過先進技術實踐當代對零廢棄和循環經濟的追求。樹火紀念紙文化基金會執行長陳瑞惠進一步分享:「環保永續不只是回收,應從製造端就開始思考材料,蕉麻紙紗在台灣已有成熟技術可推廣發展,也能實際運用於生活之中。」她深信,唯有循著自然的原生規律,與其節奏同頻,人類才能找到與自然共存之道。

巴黎世家、COS都選用的「蕉麻紙紗」永續材質有何魅力?樹火紙博物館《歸根》特展揭秘
(圖片提供:樹火紀念紙博物館)

《歸根-樹火參拾,回自根源》

展期|2025.10.182026.05.09

開放時間|09:3016:30 (週日、一休館)

地點|樹火紀念紙博物館(台北市中山區長安東路二段68號)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