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6米蘭科爾蒂納冬季奧運與帕運火炬於大阪世博義大利館、米蘭三年展設計博物館同步亮相,取「Essential」為名表彰極簡理念,並由曾三度登榜《時代》雜誌的Carlo Ratti Associati工作室開發設計。這款以回收材料打造的火炬可重複使用10次之多,僅1,060克輕量握把亦讓傳接不成負擔;天空色奧運款、山脈色帕運款各富巧思,更將主角重新聚焦「火焰」本身而非火炬硬體,充分體現永續意涵。
2025大阪世博如火如荼進行中,早前更與米蘭三年展設計博物館(Triennale di Milano)一同揭曉2026米蘭科爾蒂納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帕拉林匹克運動會(Milano Cortina 2026 Olympic and Paralympic)火炬,預告著全球盛事隨後將轉向下一舞台。
第25屆冬季奧運將在2026年2月6日至22日舉行,14屆帕運則緊接於3月6日至15日登場。尤具精神象徵性的火炬由義大利能源集團Eni聯合其子公司、賽事官方贊助商Versalis共同推出,並授權國際創新工作室Carlo Ratti Associati(以下簡稱CRA)設計開發、全球氣體傳輸領域龍頭Cavagna Group進行相關組件製造。


值得一提的是,曾三度登上《時代》雜誌年度最佳發明榜單的CRA,近期代表作即為2025大阪世博法國館的「自然劇場(Theatrum Naturae)」構想。至於此次火炬設計,CRA創始人、建築師暨麻省理工學院教授Carlo Ratti則表示,「當人們提及義大利,通常會聯想到過去的創新。但我們想通過這支火炬傳達的是:當下的義大利和未來的義大利,同樣富有創新活力。」

點此進入《2025大阪世博「法國館」建築師Thomas Coldefy專訪:結合建築與感官,引領觀眾踏上沉浸旅程》看更多精彩內容。
簡化,讓火焰自己說話
兩款火炬以其名「Essential(必要)」承載深遠永續意涵,Carlo Ratti特別解釋道,「我們希望透過火炬設計傳達一個訊息:簡化一切不必要的元素。永續發展的核心也正是避免使用不必要的東西——我們將火焰放在中心,其餘部分則盡可能簡化。」同時他亦認為,此次與Eni、Versalis、Cavagna團隊的協作開發,某種意義上來說已然是奧林匹克精神的體現。

總體設計概念:創新與永續的平衡
火炬於主辦國義大利打造,不含燃料罐每支重約1,060克;其輕量化結構主要以鋁和黃銅合金的回收材料製成,內部搭載的可重複填充系統最多得加注燃料10次,旨在減少接力賽中所需火炬數量(總生產數量僅1,500支),並最大限度降低材料浪費。以下由材質、色彩、填充燃料3方面分析精巧設計。
▍材質
握把採用的XL EXTRALIGHT®超輕聚合材料,為義大利製造公司Finproject運用Versalis提供的高生物含量聚合物所開發,蘊含60%生物石腦油。表面的幻光耐熱塗層則經「物理氣相沉積(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PVD)技術」處理,可隨傳遞路徑映照沿途風景、隨光線變化呈現不同色澤,如日間反射潔白雪色、黃昏映現深藍天色,帶來動感十足的視覺體驗。且有別於過去慣用的隱藏機件設計,把上垂直開口清晰可見「火焰的誕生」,供觀眾進一步理解其環保技術與能源系統。

▍色彩
CRA分別為奧運會和帕運會設計色彩獨特的兩款火炬,奧運火炬用色靈感源於義大利自然景觀,綻放「天空色調」(Shades of Sky);帕運火炬則選以「光之山脈」(Mountains of Light)色彩象徵運動員的堅韌與力量。


▍填充燃料
「火焰必須是主角。」Carlo Ratti引領本次設計從根本性問題出發:如果「火炬」幾乎消失了會怎樣?如果它退居幕後,讓「火焰」真正躍然而出呢?因此,整具火炬形體圍繞著一個高效燃燒器而生,並且只保留最必要的結構來支撐——極簡主義在這裡不只是美學風格,而是對抗多餘的聲明和實現永續的基礎。
該燃燒器由Cavagna Group開發,使用Enilive(Eni子公司)西西里生質煉油廠中生產的生物液化石油氣(Bio-GPL)作為燃料,100%來自可再生來源,包括廢棄食用油和農工業殘渣。特別之處尤在於,這種燃料產生的火焰為暖黃色、非傳統化石燃料常見的冷藍色,靈動自然地呼應著希臘奧林匹亞原始聖火的精神。賽事結束後亦將收藏在位於瑞士洛桑的奧林匹克博物館中。
「最大的挑戰不只是設計一個物件,而是設計一種現象。這不只是雕磨金屬,更是塑造火焰。火焰不是靜止的,它隨著動作、風、海拔與溫度而變化。我們必須從這種不穩定性出發,反向設計。」——Carlo Rat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