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帶路!來場眾神之都的藝術散策

編輯帶路!來場眾神之都的藝術散策

從容悠緩的步調、沈厚文雅的氛圍,以及一道道令人垂涎的街邊小食,讓古都臺南成為許多人的心之所嚮。然而,臺南絕不僅止於此而已。有「眾神之都」美名的臺南,還有豐富的廟宇文化,以及廟埕外那純樸溫暖的在地人情。無論你造訪過臺南多少回,這次請跟著臺南市美術館的腳步,走訪《向眾神致敬-宮廟藝術展》、《安平・平安・人-陳正雄2021雕塑前導展》兩大年末大展,以台南宮廟藝術和廟前人情為主題,來趟前所未有的臺南藝術散策!

 

編輯帶路!來場眾神之都的藝術散策

S__57901124


向眾神致敬-宮廟藝術展

這場藝文散策的起點,正是日本普立茲克獎建築大師坂茂操刀的南美二館,讓我們從這棟簡潔優雅的白色建築出發,開始一趟向眾神致敬的旅程。
 
首先,讓我們走向《向眾神致敬-宮廟藝術展》第一展間「畫中有神—門神・雕樑」。在這裡,觀者除了欣賞臺南陳、潘家兩大廟宇繪畫家族作品,以及其習畫或工作時使用的畫稿之外,也可以看到藝術家廖慶章等人以門神為主題的創作。策展團隊將宮廟傳統門神、樑枋壁畫與汲取傳統元素再創作的當代繪畫並陳,為經典主題再創作開啟新的視角。


編輯帶路!來場眾神之都的藝術散策


接著,讓我們信步走到「以文會神—籤版・符篆」展區,這裡展示各式符篆、籤詩及神禡(指版印而成的紙製神像),以傳統的符篆、籤版形式,對照藝術家侯俊明的《符籙蒐》系列作品。《符籙蒐》系列作品中的九座皆在此展出,一幢幢二公尺高的貼金符篆氣勢磅礴地矗立著,上頭卻寫著「小人是非速速離」、「戀愛不准變心」、「壯陽九九久」等文字,以傳統形式表現當代生活中的幽默祈願,令人不禁莞爾。


編輯帶路!來場眾神之都的藝術散策

編輯帶路!來場眾神之都的藝術散策


隨著觀者腳步邁進,展品也從平面開展到立體,「形以傳神—立體造形藝術」展區將臺灣宮廟建築上的屋脊剪粘裝飾、神像雕刻等立體造型藝術搬到美術館內,讓人藉由平面以外的第三個維度,看見宮廟藝術的力與美。


編輯帶路!來場眾神之都的藝術散策

編輯帶路!來場眾神之都的藝術散策


除了從平面開展到立體,展覽也從靜轉動,在「敬之以儀—移動的神聖場域」展區,策展團隊邀請觀眾欣賞宮廟科儀活動中的繡旗、鑼鼓架、神轎等奠基於傳統織繡及木作雕刻的工藝製作。除此之外,展覽也蒐羅藝術家透過如攝影、水墨繪畫、版畫、多媒體影像等各種不同媒材,所記錄的各式廟會活動。


編輯帶路!來場眾神之都的藝術散策


最後,讓我們從南美二館漫步至不遠處,古色古香的南美一館。在《向眾神致敬-宮廟藝術展》最後一個展間「築廟起醮—當代觀點的宮廟」中,策展團隊更展列「拚場藝術撞擊」團隊的作品〈起醮〉。〈起醮〉延伸傳統廟宇的「建醮」概念,以鄭南榕、詹益樺兩位民主先烈為門神,搭出屬於台灣的廟,為傳統宮廟主題,開展出多元思考向度,也讓人再次感謝庇佑這婆娑之洋、美麗之島的萬神與眾生。


安平・平安・人-陳正雄2021雕塑前導展

看完宮廟裡的神祇後,讓我們將視角從仰望轉為平視,仔細端詳廟埕前的臉孔,這些樸實、堅毅、隨遇而安的人們,是台灣這塊土地上,最溫暖堅實的力量。而這股力量在《安平・平安・人-陳正雄2021雕塑前導展》上,再清楚不過。


編輯帶路!來場眾神之都的藝術散策


今年78歲的雕刻家陳正雄,曾隨鹿港李煥美師傅習藝,16歲出師後,不滿足於傳統神佛像制式表現手法的他,開始在閒暇時雕刻人物造像,受到企業家許文龍慧眼青睞後,更篤定地走向創作道路。這回《安平・平安・人-陳正雄2021雕塑前導展》便在5月舉辦陳正雄雕刻個展前,率先展出〈討海人系列〉、〈廟前群像〉等陳正雄成名作。

在第一展間中,〈討海人的夢〉以緊閉雙眼、嘴角下垂的人像,刻畫看天吃飯的心酸;〈收網〉則以彎曲雙腳、突出筋肉肌理和閉目皺眉表情,精準刻畫討海人的辛勞。


編輯帶路!來場眾神之都的藝術散策


然而,到了下一個展間,心情卻彷彿逐漸離苦得樂,像是〈餘慶〉中以男子和老者眼望竹籠、檢視漁獲的微笑,沖淡了討海的苦澀;〈老友〉則以上身相倚的兩人,表現出自然的情感流露及老友間珍貴的信任與自在。

 
接著,我們則可以看到陳正雄知名作品〈廟前群像〉。在此,藝術家以或蹲或坐的五人群像,表現出廟埕對弈的庶民生活樂趣;而最後的〈南北管樂曲系列〉則刻畫了神情投入的六位南、北管演出家,不僅紀錄了廟宇重要活動,也可以見到陳正雄對於熱愛南北管的師傅李煥美的懷念之情。


編輯帶路!來場眾神之都的藝術散策

編輯帶路!來場眾神之都的藝術散策


欣賞完這些作品,不難發現,陳正雄的作品多以在地人物為主題。對此,陳正雄表示:「其實我從小就在安平的廟埕玩耍,雕刻時街坊鄰居也會來參觀,説我刻的人像很像附近某位老人家。但我沒有刻意要刻哪個人,而是自然而然就刻出來的。」


編輯帶路!來場眾神之都的藝術散策


「我一生都生活在安平,雖然搬了四次家,卻怎麼也離不開這裡。安平人性格堅毅、粗獷卻又樂觀,這樣的精神態度、外型臉孔深深吸引著我,不知不覺就刻了一輩子。」陳正雄這麼說道。


然而,這次展覽,對於陳正雄而言,不只是對於地方的深情,更是對於島國平安靜好的希冀。「我對於祥和、平實、腳踏實地的生活嚮往不已,在動盪的年代,希望藉由我的作品,帶給參觀者心靈的平靜,甚至引起他們對理想生活的共鳴。」讓我們帶著這些作品給人的溫暖安定,以平靜幸福的心情,作為這趟藝術散策最完美的餘韻。


文字 | 郭慧

圖片提供 | 臺南市美術館

重溫改變世界的經典設計: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Pirouette》細數麥金塔、便利貼等20世紀之作

重溫改變世界的經典設計: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Pirouette》細數麥金塔、便利貼等20世紀之作

回望20世紀至今,哪些經典設計改變了世界?今年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舉辦的展覽《Pirouette: Turning Points in Design》,網羅20世紀至今的全球經典設計,以超過100件家具、電子產品、符號圖標等作品,向觀眾展現設計作為推動社會變遷的重要力量。

20世紀至今的全球作品集

《Pirouette》由MoMA館內策展人Paola Antonelli與Maya Ellerkmann策劃。針對這場展覽,Paola Antonelli表示:「每一件物品都有自己的故事,而有些物品甚至改寫了歷史。設計能幫助我們意識到並修正負面行為,設計還能發明新的行為模式,承載嶄新的意義,如永續性與公平正義。這些都將於展覽中呈現。」

重溫改變世界的經典設計: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Pirouette》細數麥金塔、便利貼等20世紀之作
《Pirouette: Turning Points in Design》展覽現場(圖片來源:MoMA)

正如策展人所說,許多設計作品改變了人們的行為模式,它們打破既有分類與刻板印象,在材料、形式與功能上展現創新精神。有些設計對傳統問題提出非常規的解決方案,有些設計則提出了值得深化研究的建設性問題。《Pirouette》像是一本大型的全人類作品集,透過這些物件告訴觀眾,設計是如何不斷地推動社會進步與文化演變。

重溫改變世界的經典設計: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Pirouette》細數麥金塔、便利貼等20世紀之作
《Pirouette: Turning Points in Design》展覽現場(圖片來源:MoMA)

這些經典設計,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在《Pirouette》登場的作品,有些是全球廣為人知的經典,也有些僅受到領域專家關注,卻仍帶來深遠影響。你一定看過的像是Milton Glaser設計的《I ♥ NY》標誌(1976年)、Art Fry與Spencer Silver發明的Post-it便利貼(1977年)、Sony隨身聽(1979年)、Apple麥金塔128K機型(1983年)等,其中許多設計從革命性的實驗精神出發,如今大大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重溫改變世界的經典設計: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Pirouette》細數麥金塔、便利貼等20世紀之作
I ♥ NY concept layout(圖片來源:MoMA)
重溫改變世界的經典設計: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Pirouette》細數麥金塔、便利貼等20世紀之作
Macintosh 128K Home Computer(圖片來源:MoMA)

除此之外,本展也包含一些從未進入商業化階段的概念性作品,如Tejo Remy的《You Can't Lay Down Your Memory》(1991年)、Don Pettit為太空人設計的咖啡杯(2008年)、以及Sabine Marcelis的《Candy Cube》(2014年)。它們展現了設計師如何運用想像力、嚴謹的研究參雜著遊戲精神,進而重新定義人類的行為與體驗。

重溫改變世界的經典設計: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Pirouette》細數麥金塔、便利貼等20世紀之作
You Can't Lay Down Your Memory(圖片來源:MoMA)

展場中還能看到一些十分近期的作品,是策展團隊認為未來有望對社會產生同等影響力的潛力之作,例如氣候學家Ed Hawkins創作的全球氣溫螺旋圖(2016年),將複雜資料可視化,並以動態展示數十年來全球月平均溫度異常的上升趨勢;以及Gabriel Fontana的《Multiform》運動服(2019年),透過設計推廣包容與嶄新的團隊精神等。

重溫改變世界的經典設計: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Pirouette》細數麥金塔、便利貼等20世紀之作
Global Temperature Spiral(圖片來源:MoMA)
重溫改變世界的經典設計: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Pirouette》細數麥金塔、便利貼等20世紀之作
Multiform(圖片來源:MoMA)

《Pirouette: Turning Points in Design》展期至2025年10月18日。

延伸閱讀

RECOMMEND

紐約「弗里克收藏館」多年整修後重啟!黃金時代豪宅化身當代藝文地標,維梅爾特展即將登場

紐約「弗里克收藏館」多年整修後重啟!黃金時代豪宅化身當代藝文地標,維梅爾特展即將登場

歷經多年整修,位於曼哈頓第五大道的弗里克收藏館(The Frick Collection)於2025年4月17日重新亮相。翻新後的館舍不僅擁有更寬敞的展間,更首度對外開放過往弗里克家族的私人生活空間。

弗里克收藏館前身為紐約市最後一批黃金時代豪宅,自1935年起改為對外開放的美術館,展出弗里克家族的私人藝術收藏,包含眾多歐洲繪畫、雕塑,與裝飾品。與此同時,弗里克藝術研究圖書館也在此成立,多年來已成為全球重要的藝術史研究中心。

紐約「弗里克收藏館」多年整修後重啟!黃金時代豪宅化身當代藝文地標,維梅爾特展即將登場
弗里克收藏館(圖片來源:The Frick Collection)
紐約「弗里克收藏館」多年整修後重啟!黃金時代豪宅化身當代藝文地標,維梅爾特展即將登場
入口大廳(圖片來源:The Frick Collection)

The Frick Collection重新開幕亮點

➊ 新與舊的融合

這是自弗里克於1935年創館以來最全面的一次整修工程,由建築事務所Selldorf Architects與Beyer Blinder Belle共同負責,除了重新配置既有空間、小規模擴建場館外,這次也規劃了完善的無障礙設施,更精心修復了外牆的雕刻與五金細節等。Selldorf Architects創辦人Annabelle Selldorf表示:「這項工程的目標,是在歷史建築語彙中融入當代細節,讓觀眾感到更自在地走入這裡。」面向中央公園一側的花園,也在本次整修中還原成1977年英國景觀設計師Russell Page打造的模樣。此外,還翻新了圖書館與閱覽空間,在本次開幕中一同亮相。

紐約「弗里克收藏館」多年整修後重啟!黃金時代豪宅化身當代藝文地標,維梅爾特展即將登場
(圖片來源:The Frick Collection)
紐約「弗里克收藏館」多年整修後重啟!黃金時代豪宅化身當代藝文地標,維梅爾特展即將登場
閱覽室(圖片來源:The Frick Collection)

弗里克收藏館的一系列開幕展覽,由副館長暨首席策展人Xavier F. Salomon領導策劃,並與策展人Aimee Ng、Giulio Dalvit及Marie-Laure Buku Pongo協力製作,展場設計則由Stephen Saitas負責。

➋ 二樓首度對外開放

本次整修令人最期待的,就是首度開放的弗里克收藏館二樓。該層樓原為弗里克家族的私人起居空間,在1935年開館後改為辦公區域,如今則成為展廳,保留原始壁畫、大理石壁爐與木雕裝飾,空間用於展出較小型的藝術品與新進館藏,讓觀眾有更多機會近距離欣賞作品。

紐約「弗里克收藏館」多年整修後重啟!黃金時代豪宅化身當代藝文地標,維梅爾特展即將登場
(圖片來源:The Frick Collection)
紐約「弗里克收藏館」多年整修後重啟!黃金時代豪宅化身當代藝文地標,維梅爾特展即將登場
(圖片來源:The Frick Collection)

其中,二樓有許多展品體現了弗里克家族成員的個人品味,例如創辦人Henry Clay Frick臥房裡展出其喜愛的肖像畫、女兒Helen Clay Frick的房間則多為文藝復興時期畫作等。至於新進館藏部分,則包含了法國陶器、維也納Du Paquier瓷器、古董鐘錶收藏等。

紐約「弗里克收藏館」多年整修後重啟!黃金時代豪宅化身當代藝文地標,維梅爾特展即將登場
(圖片來源:The Frick Collection)
紐約「弗里克收藏館」多年整修後重啟!黃金時代豪宅化身當代藝文地標,維梅爾特展即將登場
(圖片來源:The Frick Collection)

➌ 一樓新展間啟用

另外,弗里克收藏館一樓也迎接了一座全新的小型展間,展出館藏中罕見的紙上作品,像是竇加、哥雅、安格爾、魯本斯、惠斯勒等人的素描與手稿都在其中。

紐約「弗里克收藏館」多年整修後重啟!黃金時代豪宅化身當代藝文地標,維梅爾特展即將登場
West Gallery(圖片來源:The Frick Collection)
紐約「弗里克收藏館」多年整修後重啟!黃金時代豪宅化身當代藝文地標,維梅爾特展即將登場
Fragonard Room(圖片來源:The Frick Collection)

➍ 令人期待的特展登場

隨著空間重新開幕,弗里克收藏館也計畫帶來一系列精彩的展覽,像是首先登場的雕塑家Vladimir Kanevsky特展,以其擅長創作的陶瓷花卉為靈感,重現1935年弗里克剛開館時的花藝陳設;而將於6月中揭幕的維梅爾特展,將集結《女主人與女僕》、《情書》、《寫信的女人與女傭》等作品,讓觀眾一睹這位荷蘭畫家的精彩之作。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