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花旗銀行「花園辦公室」!模擬植物生長環境、花園會議室等4大亮點

新加坡花旗銀行財富管理中心「花園辦公室」_01

還記得之前介紹過Plan b與台北富邦銀行合作的「20%空間改造計劃」嗎?透過改造,讓大家刻板印象中潔白純淨卻嚴肅、拘謹的銀行空間,變成如書房、咖啡廳或藝廊般的區域。位於新加坡的花旗銀行財富中心也不例外,在設計工作室Ministry of Design的改造下,搖身一變綠意盎然的室內花園!

 

citi-bank-wealth-hub-singapore-banking-conservatory-ministry-of-design_dezeen_2364_col_7

座落於新加坡烏節路268號的花旗財富中心(Citi Wealth Hub),佔據辦公大樓的6樓至9樓,所佔面積約2,725平方米,擁有超過30間客戶諮詢室,及可以靈活調整且寬廣的辦公活動空間,為花旗銀行全球最大的財富管理中心。Ministry of Design運用辦公室挑高的中庭和落地窗等適合植物生長的環境條件,提出了將其打造成室內花園的想法,也獲得了公司的青睞。這就讓我們來看看新加坡花旗銀行財富中心改造的4大亮點吧!

 

citi-bank-wealth-hub-singapore-banking-conservatory-ministry-of-design_dezeen_2364_hero2-2048x1152

新加坡花旗銀行財富中心改造4大亮點

亮點一:選用適合生長在室內的植物貫穿辦公空間

此次Ministry of Design改造計劃特別找來景觀建築工作室ICN Design合作,精心挑選各種易於適應室內空調環境的植物,即使在陰涼處也可以繁茂生長,並將這些植物貫穿於辦公室、會議室、酒吧、觀景台等等,讓人無論是在工作、休息或社交,皆可一望這些生機蓬勃的綠色植物。值得一提的是,設計團隊特地在每座植物盆栽的下方內嵌燈光,這不僅是美觀的裝飾,亦能解決在天暗時,讓人清楚辨識方向,不至於迷失在一叢叢植栽之中;而這些高低有致的植栽包含了檳榔樹、袖珍椰子、幼樹、海芋、波士頓腎蕨、鳥巢蕨,以及最低層的黃金葛,使室內景觀看起來更有層次。

 

citi-bank-wealth-hub-singapore-banking-conservatory-ministry-of-design_dezeen_2364_col_16

 

 

citi-bank-wealth-hub-singapore-banking-conservatory-ministry-of-design_dezeen_2364_col_21

亮點二:花園會議室

置身在花園開會,心情會不會放鬆一點?位在7樓的花園小會議室,是設計團隊打破傳統會議室印象的最新創作。會議室的玻璃天窗和落地窗,讓人置身在內不會有壓迫感,也能讓小小的會議室空間看起來比實際上的寬敞;此外,會議室內配有弧形電視螢幕、隱藏式電源插座,以及用於連接電腦的線路等基本裝置,更重要的是,會議室的牆面備有隔音板,因此,公司員工和客戶可以安心在裡面討論事務,確保公司及顧客的隱私不會外洩。

 

citi-bank-wealth-hub-singapore-banking-conservatory-ministry-of-design_dezeen_2364_col_9-scaled

 

 

citi-bank-wealth-hub-singapore-banking-conservatory-ministry-of-design_dezeen_2364_col_10

亮點三:VIP私人空間+觀景台

接著,8樓是專為花旗銀行財富中心VIP客戶設計的私密空間,設計團隊也運用更豪華的建材,如:胡桃木、大理石等等;而觀景台則可鳥瞰下方的溫室,提供員工或客戶休息、散心的空間。由於該層樓較少自然採光,因此,設計團隊也特別選用小型植栽,設置於走道之間,讓空間在視覺上看起來寬闊一些。

 

citi-bank-wealth-hub-singapore-banking-conservatory-ministry-of-design_dezeen_2364_col_19

 

 

citi-bank-wealth-hub-singapore-banking-conservatory-ministry-of-design_dezeen_2364_col_25 (1)

 

 

WhatsApp Image 2021-04-13 at 7.57.36 PM

亮點四:製造天然的植物生長環境

大樓的6至9樓為後台區,為銀行裡的員工、客戶、經理等提供辦公空間;有趣的是,這裡有各式各樣的辦公桌、會議室供輪流使用,而綠色植栽也同樣貫穿於走道、桌子之間;另外,整個辦公室的照明溫度設備設定成反映人類自然晝夜節律和太陽運動,在一天之中,由藍色轉變成紅色;而為了保持植物健康,設計團隊也特別使用水培系統,運用保水顆粒取代土壤,將植物固定在適當的位置,並在建築照明中嵌入模仿自然光的LED燈泡。這樣的設計不僅能給予植物良好的生長環境,亦可舒緩緊張的工作氛圍,達到和諧的辦公環境。

延伸閱讀➔

Plan b改造台南「台北富邦銀行」!銀行變身複合式空間的3大亮點

Plan b「台北富邦銀行」空間改造第二發!攜手FENKO鳳嬌催化室、Mintprints打造紙藝廊

 

citi-bank-wealth-hub-singapore-banking-conservatory-ministry-of-design_dezeen_2364_col_26

 

 

citi-bank-wealth-hub-singapore-banking-conservatory-ministry-of-design_dezeen_2364_col_4-scaled_1

花園辦公室有助放鬆身心、提高工作績效

有研究顯示,綠色空間可以使人心理放鬆,有助於身心健康,也能提高工作的績效,Ministry of Design也表示:「目前為止,員工及客戶的反應都非常好!」可謂辦公室改造的新突破。

 

citi-bank-wealth-hub-singapore-banking-conservatory-ministry-of-design_dezeen_2364_col_23

資料、圖片來源|dezeen

延伸閱讀

RECOMMEND

留白中的綠意與光影!七三茶堂 × 穆得設計的場域再生實驗

在當代空間設計中,自然元素不再只是背景,而是成為敘事的核心語彙。透過模組化道具的靈活組構,融合茶文化的靜謐氣質,我們試圖創造一種能呼吸、能感知的場域——讓設計不僅承載功能,也成為文化與感官的橋樑。這場空間敘事,既理性又詩意,邀請人們在自然與設計的交會中,重新定義日常的體驗方式。

在老屋裡,泡一盞關於茶與時間的展演場景

走進華山文創園區某座靜謐的歷史老屋,光影與茶香錯落交織,時間像被放慢了節奏。在這裡,「七三茶堂」與「穆得設計」攜手合作,將一場屬於茶文化的空間對話,靜靜寫進歲月的牆面與空氣的流動中。

這不只是茶的展示空間,更是一場五感共構的文化體驗。我們希望,在這個設計裡,茶不再只是產品,而是回應自然節奏、蘊藏人文意象的媒介。而穆得設計,也再次將設計還原為「感知的容器」,讓空間說話,讓茶被看見,也被感受。

md
走進華山一隅靜謐老屋,「七三茶堂」攜手「穆得設計」共構五感交融的茶空間,讓光影、茶香與模組化設計語彙交織,展現自然與人文共鳴的詩意場域。

留白之間 有更多空間發生

七三茶堂一直強調「留點空間,更有空間」的品牌精神。對我們而言,這不僅是對品茗生活的詮釋,更是空間設計的出發點。穆得以大量「留白」呼應品牌語彙,保留老建築原有的牆面紋理、樑柱痕跡,讓歷史的呼吸自然流動;在其中植入模組化展示道具,使場域擁有足夠彈性,能隨著品牌活動自由轉化、擴展、延伸。

茶文化從不喧嘩,它總是在靜中流轉,因此,設計團隊選擇讓道具與材料退一步,讓光影與茶本身成為主角。藤編、夾板、壓克力——這些自然與輕透的材質語彙,成為空間節奏的引導。

md
七三茶堂以「留點空間,更有空間」為核心精神,透過大量留白與模組化道具,保留歷史痕跡並賦予空間彈性。設計退去喧囂,讓光影與茶成為場域主角,輕透材質引導出茶文化的靜謐節奏。

在茶園梯田中陳列 在茶山色階中呼吸

展示平台選用具有自然紋理的茶山綠調飾面材,靈感源自山中茶樹的植被層次與生機紋理。材質細節如葉脈般綿延,輔以高低錯落的平台堆疊,形塑出如梯田般起伏的產品展示地景。從精品茶葉、研磨粉、茶炭方用品,到茶包與文化物件,都得以自然嵌入這片「茶的山景」。

我們相信,材質不只是承載平台,它同時也是情感語言。茶,不該只是陳列;茶,應該是被理解、被感知、被呼吸的。

mb
以茶山綠調飾面材構築展示平台,紋理靈感取自茶樹葉脈與山林層次,透過高低堆疊,勾勒如梯田般的產品地景。從茶葉、茶具到文化物件,自然嵌入,讓茶被感知、被呼吸,而非僅僅陳列。

穿透與層次 讓光也參與設計

為了營造更強烈的視覺節奏,展示牆體刻意以輕量結構與穿孔系統構成,結合透明壓克力材質,透過光影與材質的反射、滲透,塑造多點式視覺引導。展品不再是靜止地「被看見」,而是透過節奏性的排列與光的參與,與觀者進行動態的視線互動。

從茶的包裝設計到品牌圖像,每一件展品都像是參與空間展演的角色,靜靜被光點亮,也輕輕說話。

md
輕量穿孔牆體結合透明壓克力,運用光影與材質互動,打造節奏感視覺引導;展品如光中角色,參與空間敘事,與觀者產生動態對話。

一場關於感官與文化的共鳴旅程

「七三茶堂」不只販售茶,更是透過空間重構對茶的理解。在這座老屋中,我們延伸品牌原有的「茶風味輪 Tea Flavor Wheel」概念,將香氣、苦韻、甘甜與發酵語彙,轉化為色彩、材質與結構,讓茶的風味語言穿越感官、與空間語彙對話。

這不只是設計,也是一種跨文化的溝通實驗。穆得與七三品牌團隊反覆討論每一件展示道具與動線細節,讓「喝茶」這件事從五感體驗升級為心靈的對話方式,讓國際旅人與在地飲者都能在這裡重新遇見台灣茶文化的當代表達。

md
延續「茶風味輪」概念,將茶的香氣與風味轉化為空間語彙,以色彩、材質與結構重塑老屋;讓喝茶成為五感與心靈的當代表達,串聯在地與國際文化視角。

茶的節奏 設計的回聲

穆得設計一直關注空間如何與文化共鳴,在本案中,我們以「道具即場景、空間即展演」為設計主軸,讓每個被看見的物件,背後都藏著不被察覺的設計細節。七三茶堂的品牌理念與我們設計思維之間,有著相似的氣質與節奏感:都相信簡約裡藏有深意,留白中蘊含可能。

當茶香緩緩散開、光線輕輕流動,我們知道,這不只是一次空間改造,而是一次文化與生活方式的再編織。穆得設計,為茶而設,也為時間留下餘韻。

 

資料暨圖片提供|穆得室內裝修設計

md
「道具即場景,空間即展演」——穆得設計以細節串聯文化語境,與七三茶堂共構簡約而深意的場域,讓茶香與光影共譜生活的餘韻。

英國國家美術館「好友之家」現已開放!結合奢華餐飲的時髦藝文沙龍,打造會員限定俱樂部

英國國家美術館「好友之家」現已開放!結合奢華餐飲的時髦藝文沙龍,打造會員限定俱樂部

今年是英國國家美術館成立200週年,除了眾多展覽計畫與慶祝活動外,館方也宣布開放會員與贊助者限定的「美術館好友之家」,兼具頂級餐飲體驗、社交空間與文化沙龍,希望為藝術愛好者打造休憩和交流的優雅空間。

一座真正的「博物館好友之家」

許多博物館都設有會員專屬空間,提供休憩與餐飲服務等,但英國國家美術館好友之家(Supporters' House)的企圖不止於此。館方表示:「我們很幸運地擁有足夠的空間,能夠正大光明地稱它為一座『House』。」這座「好友之家」由原本的策展辦公室改建而成,並設有專屬出入口,透過高窗還能眺望倫敦天際線與一片綠意風景,彷彿與館藏中的風景畫相互呼應。

英國國家美術館「好友之家」現已開放!結合奢華餐飲的時髦藝文沙龍,打造會員限定俱樂部
英國國家美術館(圖片來源:National Gallery)
英國國家美術館「好友之家」現已開放!結合奢華餐飲的時髦藝文沙龍,打造會員限定俱樂部
「好友之家」擁有獨立的出入口(圖片來源:National Gallery)

以四季為靈感的色彩配置

「好友之家」的室內設計由荷蘭團隊Studio Linse擔綱,整體設計主軸圍繞北歐風景畫常見的「四季」主題展開,位於中央位置的餐廳以透納筆下的夕陽為靈感,呈現古銅色調;春日的繽紛花朵色彩點亮了休憩區;沙龍區域呼應1850年代風格的夏日氣息;酒吧充滿著琥珀色的秋季氛圍;另一間餐廳區域則以藍色系帶出溫暖冬景。

英國國家美術館「好友之家」現已開放!結合奢華餐飲的時髦藝文沙龍,打造會員限定俱樂部
餐廳以透納筆下的夕陽為靈感,呈現古銅色調(圖片來源:National Gallery)
英國國家美術館「好友之家」現已開放!結合奢華餐飲的時髦藝文沙龍,打造會員限定俱樂部
帶著春日繽紛色彩的休憩區(圖片來源:National Gallery)
英國國家美術館「好友之家」現已開放!結合奢華餐飲的時髦藝文沙龍,打造會員限定俱樂部
另一間餐廳則為藍色系(圖片來源:National Gallery)

這些色彩不僅表現在牆面,也延伸至窗框、窗簾與挑高的天花板。Studio Linse創辦人Paul Linse表示:「我想從美術館本身汲取靈感。這些畫作中反映了生活與真實世界,而我們也將這些元素帶進空間設計中,讓造訪者有如置身於美術館的中心。」為呼應展間,「好友之家」選用高光油漆保留原始紋理,呈現如油畫般的筆觸;而織品如絲綢壁紙、大馬士革窗簾則與館藏形成獨特的紋理對話。

英國國家美術館「好友之家」現已開放!結合奢華餐飲的時髦藝文沙龍,打造會員限定俱樂部
「好友之家」運用空間中的紋理與材質來呼應美術館展間(圖片來源:National Gallery)
英國國家美術館「好友之家」現已開放!結合奢華餐飲的時髦藝文沙龍,打造會員限定俱樂部
「好友之家」運用空間中的紋理與材質來呼應美術館展間(圖片來源:National Gallery)

昔日館內家具重製再生

Studio Linse團隊也透過家具選用,賦予空間濃厚的經典英倫氣質。他們從國家美術館的檔案庫中,尋找過去曾用於辦公室與展廳的家具,並加以重製、改造。其中包括一張布面沙發椅、餐廳裡的木質圓桌、深色矮櫃,以及沙發區的一座古董落地鐘。

英國國家美術館「好友之家」現已開放!結合奢華餐飲的時髦藝文沙龍,打造會員限定俱樂部
Studio Linse團隊也透過家具選用,賦予空間濃厚的經典英倫氣質(圖片來源:National Gallery)

空間中的訂製家具,也皆以館內設施為靈感,例如吧台前的皮革長椅等。除此之外,家具的配置擺放上也別具巧思,例如餐廳採用標準座椅高度,而沙龍與休憩區則以較低的椅子營造出放鬆的環境氣氛。

英國國家美術館「好友之家」現已開放!結合奢華餐飲的時髦藝文沙龍,打造會員限定俱樂部
空間中的訂製家具皆以館內設施為靈感(圖片來源:National Gallery)

成為倫敦最新潮的文化沙龍

國家美術館「好友之家」還致力於成為倫敦新興文化社交沙龍。自開幕起,一系列活動將輪番登場,包含策展人對談、作家講座與創意大師課等,期望建立起美術館會員間的交流。沒有舉行活動的日子,會員也能在此享用由義大利星級主廚Giorgio Locatelli設計的菜單,享受沉靜、奢華的城市生活時光。

英國國家美術館「好友之家」現已開放!結合奢華餐飲的時髦藝文沙龍,打造會員限定俱樂部
「好友之家」將舉辦豐富的交流活動,致力於成為時髦的文化沙龍(圖片來源:National Gallery)

如何進入國家美術館好友之家?

此空間僅對國家美術館會員、George Beaumont Group與Circle贊助人、Young Ambassadors、捐款人與企業支持者開放。國家美術館會員制度雖成立僅僅十年,卻已成為館方經濟來源的重要一環。為了強化這層連結,國家美術館也於近期同步更新舊有會員制度,讓更多人能依照自身偏好與能力支持藝術機構。

資料來源|National GalleryDesign Week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