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泰美術館《聚變:AA倫敦建築聯盟的前銳時代》!亞洲首度公開Zaha Hadid、Rem Koolhaas等建築大師珍貴原稿

*7/15(四)更新

忠泰美術館自7/15(四)起恢復開館,並採線上預約制, 7/15(四)~8/15(日)凡成功預約平日參觀《聚變:AA倫敦建築聯盟的前銳時代》展覽,即可於成功報到後,享免票參觀優惠。更多預約參觀細節資訊,請參考忠泰美術館官網:https://tinybot.cc/jutbooking/ 

此外,因應疫情考量,為提供民眾更寬裕的看展體驗與時程安排,展期將延長至12/5(日)。 

忠泰美術館年度重點建築展《聚變:AA倫敦建築聯盟的前銳時代》從5/8開始至9/5止,呈現AA倫敦建築聯盟(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School of Architecture,簡稱AA)前院長阿爾文.博亞爾斯基(Alvin Boyarsky)於1971至1990年掌舵期間,充滿前衛性的辦學理念,透過教學、展覽與出版品等計畫,讓AA一躍成為培育建築大師的搖籃。

 聚變:AA倫敦建築聯盟的前銳時代
AA倫敦建築聯盟前院長-阿爾文.博亞爾斯基

展覽規劃六大主題,展出阿爾文.博亞爾斯基個人將近百件的珍貴典藏,包括繪圖作品、AA絕版出版品與紙本資料,其中包含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札哈.哈蒂(Zaha Hadid)等建築大師新銳時期的繪圖原稿,同時也是這些珍貴原稿首次在亞洲公開!期待透過回顧當時建築新銳們的建築繪圖創作,引領觀者從建築教育的創新與前衛性去探究建築與創作的本質。

 聚變:AA倫敦建築聯盟的前銳時代
本次展出將近百件的珍貴典藏,其中包含札哈.哈蒂(Zaha Hadid)等人,於新銳時期的繪圖原稿,同時也是這些珍貴原稿首次在亞洲公開展出。

AA前衛時代的紙上攻防戰:從建築繪圖、實驗策展,培育建築人才

「繪圖(Drawing)」一詞不僅是表達設計與形式的語言,更是傳遞思想與探索建築的重要媒介,同時也是1971年至1990年間擔任AA倫敦建築聯盟院長的阿爾文.博亞爾斯基所推崇的建築教育核心。《聚變:AA倫敦建築聯盟的前銳時代》與阿爾文.博亞爾斯基典藏(Alvin Boyarsky Archive)合作,透過展現這位將AA推上國際頂尖建築學府地位、培育出多名國際建築大師的關鍵人物,其辦學理念與紙上作品收藏,來剖析建築繪圖與創作本質的教育議題。

 聚變:AA倫敦建築聯盟的前銳時代
「繪圖(Drawing)」一詞不僅是表達設計與形式的語言,更是傳遞思想與探索建築的重要媒介。

阿爾文.博亞爾斯基曾以「牆上作圖,我們作戰。」這句話,表達自己透過繪圖來反抗、變革建築教育的精神。在其擔任AA院長期間,十分推崇繪圖的藝術與概念,大動作拓展出版品定位,收錄當代建築師充滿前衛思潮的紙上創作。此外,由他開創的前衛教學制度「設計教學分組單元系統」(Unit System),要求各單位指導老師向院長「推銷」設計想法應聘成功後,再向學生「簡報」概念,並「募集」學生,篩選學生繪圖作品錄取單元學員後,才算正式開課。從教學方針變革,提供新銳建築師各自對話交鋒又充滿實驗性的合作交流平台,同時,繪圖的影響力也在手繪圖稿的傳播便利性、出版品蓬勃發展與課程系統的重要地位中,逐步擴大。

 聚變:AA倫敦建築聯盟的前銳時代
忠泰美術館現場展出包括繪圖作品42件、AA絕版出版品16件與多件紙本資料。

阿爾文.博亞爾斯基的兒子,同時也是這次共同主辦單位代表暨展品提供者的尼可拉斯·博亞爾斯基(Nicholas Boyarsky)提到:「這些繪圖作為一種『對話』交流,無償致贈給我父親。透過展覽中回顧我父親不同的人生階段,與建築師間長達數十年的對話,亦能看見他們作品的發展歷程。」

亞洲首展:從六個主題脈絡剖析建築大師原稿與AA絕版出版品

本展是繼2014年首度於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米爾德雷德.萊恩.肯帕藝術博物館(Mildred Lane Kemper Art Museum at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以及次年於普羅維登斯羅德島設計學院美術館(RISD Museum, 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 Providence)展出後,首次在亞洲展出。本次將呈現將近百件珍貴典藏,包括繪圖作品42件、AA絕版出版品16件與多件紙本資料等,透過展場中六個主題:「夏季學程」、「歐洲激進派」、「繪圖的氛圍」、「繪圖實踐」、「反思現代性」、「反思歷史」,從歷史記憶、當代文化、都市主義、新科技與新媒材的實驗,映照出當時風起雲湧的國際建築文化與AA獨特的學制下,建築師們如何透過手繪圖稿去述說他們對未來世界的想像。臺灣展覽顧問曾成德表示:「(展覽中的)前衛運動雖然停在了某個時刻,不過它也開啟我們對未來想像的可能,這也是希望本展能帶給大家的。」

 聚變:AA倫敦建築聯盟的前銳時代
「反思歷史」主題關注於建築師透過繪圖表述對城市、歷史記憶和社會反思的一面,成為宛如集體記憶或歷史開放資料庫般的存在。

展覽六大主題搶先看

夏季學程

阿爾文.博亞爾斯基在任職AA院長前開設的國際設計學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Design,簡稱IID)連續三個夏季舉辦的建築聚會,匯聚各種教學方法、理論與人物,架構起建築學術交流的全球網路,成為AA獨特學制的濫觴。

 聚變:AA倫敦建築聯盟的前銳時代
「夏季學程」匯聚各種教學方法、理論與人物,架構起建築學術交流的全球網路,成為AA獨特學制的濫觴。

歐洲激進派

展品來自於阿爾文.博亞爾斯基夏季學程期間交流所得的藏品,展出活躍於60和70年代的歐洲激進派團體如:倫敦的建築電訊(Archigram)、維也納的藍天組(Coop Himmelblau)、佛羅倫斯的超級工坊(Superstudio),同時也是此次展品中創作年代最早的作品。

 聚變:AA倫敦建築聯盟的前銳時代
藍天組,維也納,1968年成立。《超級空間》,約1969年,彩色照相膠印平版印刷、絹印。

 聚變:AA倫敦建築聯盟的前銳時代
本次展出「盒裝」(Box)、「作品集」(Folio)、「大開本」(Mega)等系列出版品,其中12套Folio與4套Box均為絕版珍藏。

繪圖實踐

探討繪圖將概念視覺化後,帶來的交流與對話,展場以宛如「俱樂部」沙龍座談般的空間,再現AA學院小組制教學架構中充滿對話的學習場景,同時也展出多位建築師的手繪原稿。

 聚變:AA倫敦建築聯盟的前銳時代
「繪圖實踐」展場中規劃宛如「俱樂部」沙龍座談般的空間,再現AA學院小組制教學架構中充滿對話的學習場景。

 聚變:AA倫敦建築聯盟的前銳時代
忠泰美術館現場展出包括繪圖作品42件、AA絕版出版品16件與多件紙本資料。

繪圖的氛圍

本區展出阿爾文.博亞爾斯基擔任院長期間,積極推展的出版品計畫,從「盒裝」(Box)、「作品集」(Folio)、「大開本」(Mega)等系列,如同紙上展覽會的出版品中,能看見建築師們充滿前衛與實驗的紙上作品;其中的12套Folio與4套Box均為絕版珍藏,本次展場特別規畫部分AA出版品提供觀眾翻閱。

 聚變:AA倫敦建築聯盟的前銳時代
阿爾文.博亞爾斯基擔任院長期間,積極推展的出版品計畫,《聚變:AA倫敦建築聯盟的前銳時代》展場特別規畫部分AA出版品提供觀眾翻閱。

反思現代性

於本主題中,能看見建築繪圖對於推展及促進公共空間的全球討論,是一種極為有效的媒介,透過展示、出版或參加國際競圖,持續在現代主義中挖掘發展的可能性並與國際對話,比如巴黎拉維列特公園(Parc de la Villette)競圖所繪的圖稿,其中包含札哈.哈蒂(Zaha Hadid)以及大都會建築事務所(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簡稱OMA)、伯納德.初米(Bernard Tschumi)等在現今都極具影響力的建築大師或團體的競圖創作。

 聚變:AA倫敦建築聯盟的前銳時代
札哈.哈蒂,英國籍,生於伊拉克,1950年-2016年。《世界(89度)》,1984年,壓克力顏料手工及水洗上色、紙本。

 聚變:AA倫敦建築聯盟的前銳時代
大都會建築事務所,鹿特丹,1975年成立。雷姆.庫哈斯,荷蘭籍,1944年生。史蒂法諾.迪馬提諾,義大利籍,1955年生。《龐畢爾斯塔》,荷蘭鹿特丹,1980年,彩色絹印、3頁紙本。

反思歷史

本區聚焦建築師透過繪圖表述對城市、歷史記憶和社會反思的一面,成為宛如集體記憶或歷史開放資料庫般的存在。丹尼爾.李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約翰.黑達克(John Hejduk)在繪圖中,透過視覺反省20世紀所經歷的恐怖與災難事件。約翰.黑達克於1986年在AA校園廣場的臨時建築體《時間的崩塌》(The Collapse of Time)的模型,為其探討納粹大屠殺歷史《罹難者》系列作品之一,以真假虛實交錯的敘事方式,闡述創作與社會的關係;俄羅斯「紙上建築師」派(Paper architects)的亞歷山大.布羅德斯基(Alexander Brodsky)和伊利亞.烏特金(Ilya Utkin)的蝕刻版畫,則企圖重新捕捉被蘇聯的進步與標準化政策拒於門外的那段過往。

聚變:AA倫敦建築聯盟的前銳時代
(左)約翰.黑達克,美國籍,1929年-2000年。《柏林假面舞會》概念發想草圖,1983年,筆、墨、三張不連續的素描本內頁、一張橫線筆記本紙。(右)亞歷山大.布羅德斯基,俄羅斯籍,1955年生。《無題(捧著建築物的人)》,1984年,蝕刻版畫、Johannot紙。

本展從建築教育探問出發,展覽期間也規劃多場活動,包括開展首日(5/8)的開幕講座,邀請本展策展人伊格爾.馬里亞諾維奇(Igor Marjanović)、簡.豪爾德(Jan Howard)、阿爾文·博亞爾斯基的兒子尼可拉斯·博亞爾斯基(Nicholas Boyarsky)及過去曾經在AA就學的台灣建築師現身說法,帶我們重返那個充滿活力及競爭氛圍的現場。展期間也預計在展場中舉辦四場「ADA新銳建築師對談:建築新銳的35/45」,邀請八組2020年ADA新銳建築獎得主,以輕鬆對談的方式,分享他們人生經歷,遙相呼應AA前銳時代的對話氛圍。

 聚變:AA倫敦建築聯盟的前銳時代
忠泰美術館年度重點建築展《聚變:AA倫敦建築聯盟的前銳時代》將於5/8開展。

聚變:AA倫敦建築聯盟的前銳時代 

展覽地點|忠泰美術館(臺北市大安區市民大道三段178號)

展覽時間|2021/5/8 – 2021/12/5,週二至週日10:00-18:00(週一休館)

資料提供|忠泰美術館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4六本木藝術之夜將登場!首設「RAN Focus」邀7組台灣藝術家,裝置、影像、表演展現創作能量

2024六本木藝術之夜將登場!首設「RAN Focus」邀7組台灣藝術家,裝置、影像、表演展現創作能量

2024六本木藝術之夜將於9月27日至29日在東京六本木登場,今年新設「RAN Focus」聚焦臺灣這片充滿活力的藝術沃土,由策展人吳達坤攜手7組藝術家參展,作品形式涵蓋裝置藝術、影像、舞台表演等。

六本木藝術之夜(Roppongi Art Night)今年將邁入第13屆,每年將世界各地的藝術愛好者齊聚一堂,已成為東京首屈一指的藝術節。歷來,六本木藝術之夜以多元的藝術形式和包容的文化氛圍著稱,今年也首度以「城市、藝術、未來節日」為活動精神,以永續和向新世代扎根為目標,企圖將「六本木藝術之夜」進化為更具全球性的新型夜間活動。活動期間,六本木地區的美術館和文化機構將延長展覽開放時間,並結合周邊的街道與商業設施,透過設計、裝置藝術、音樂、表演、影像等多種形式讓大眾認識城市與藝術結合的新面貌。

首度設立「RAN Focus」台灣特別單元

隨著大眾對於臺灣文化藝術的興趣提升,越來越多的藝術節、影展、漫畫節、音樂節等,開始策劃臺灣為主題國或展演的核心。2024六本木藝術之夜就特別設立「焦點臺灣」(RAN Focus - Taiwan)單元,由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策展人吳達坤攜手7組藝術家合作參展,透過裝置藝術、影像、舞台表演等形式,用臺灣的獨特魅力點亮六本木藝術之夜。

2024六本木藝術之夜「RAN Focus」參展藝術家

01 何曉玫MeimageDance《默島新樂園 New Paradise of Silent Island 》

有「創造超現實想像的高手」之稱的何曉玫,作品深受台灣文化與社會現實啟發,透過當代性的符號及鮮明的視覺風格,挖掘人心深處的微妙情感。她的2019年作品《極相林》探討生命本源,而2018年則有《默島新樂園》重製版透過金光浮世繪反映台灣與外來文化的交織。自2011年起,她創立了「鈕扣*New Choreographer」計畫,邀請優秀的台灣旅外舞者回國創作。

2024六本木藝術之夜將登場!首設「RAN Focus」邀7組台灣藝術家,裝置、影像、表演展現創作能量
編舞家何曉玫MeimageDance舞團再現經典作品《默島新樂園》,邀請觀眾進入一段繽紛美麗的迷幻之旅。(攝影:Liu Chen-Hsiang)

02 袁廣鳴YUAN Goang-Ming《日常戰爭Every Day War》

作為台灣錄像藝術的先鋒,袁廣鳴今年代表台灣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其作品融合科技媒材與象徵隱喻手法,深入探討當代人的生存狀態。繼雙年展後,《日常戰爭Every Day War》首度在六本木藝術之夜同步呈現,作品中以詩意的語言、富含隱喻及批判的影像詩學為基底,交織著焦慮與希望,探索人類對於棲居概念的追尋。

2024六本木藝術之夜將登場!首設「RAN Focus」邀7組台灣藝術家,裝置、影像、表演展現創作能量
藝術家袁廣鳴的作品《日常戰爭》,反映對家、和平、安全等生存問題的探問。(圖:藝術家提供)

03 辛綺Xin Qi《榕光樹下》

辛綺以「樹下聚會」這一台灣常見的景象為靈感,創作了《榕光樹下》。這件作品結合傳統水墨技法與螢光金屬線風格,期望探索公共空間中的交流行為,並重現榕樹下人們分享故事的場景。作品傳遞了「找回消失親密性」的願景,也呼應了台灣與日本之間的文化交流。

2024六本木藝術之夜將登場!首設「RAN Focus」邀7組台灣藝術家,裝置、影像、表演展現創作能量
藝術家辛綺的藝術裝置以螢光與金屬構建「場域」,結合在地調查、編織及多媒體技術,表達對「消逝」的執念。(圖:藝術家提供)

04 陳普CHEN Pu《光獸Mossmo》

《光獸》是陳普的跨媒介作品,結合了手繪圖像、實體裝置與AR技術,打造出虛實交錯的生態系統。藉由跨維度的藝術表現,這件作品象徵了當代虛擬意識的生長,並以生物形態學、分類學、考古學等科學視角,構建出一個未來的虛擬世界,暗示著人類意識生成未來生命的可能,企圖打開未來生物與衍生生命的虛實想像。

2024六本木藝術之夜將登場!首設「RAN Focus」邀7組台灣藝術家,裝置、影像、表演展現創作能量
藝術家陳普透過充氣裝置,融合科學視角與跨越虛實空間,探索未來生物與新生命的想像。(圖:藝術家提供)

05 張方禹Aka CHANG《環Ring》

媒體藝術家張方禹專注於各種發光媒材的質感與溫度感知,擅長運用光線創造出獨特的視覺與聲音空間。早期他以VJ身份進入視覺藝術領域,創立了台灣當代VJ文化平台「燧人氏Zuirens」,是臺灣當代VJ文化興起的重要推手。2022年,其首次個人創作展「空間中的光結構」於 C-LAB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舉行 。

2024六本木藝術之夜將登場!首設「RAN Focus」邀7組台灣藝術家,裝置、影像、表演展現創作能量
藝術家張方禹的光線裝置,利用電腦和雷射在空間中形成純粹的光束與光結構,探索光在空間中的表現。(圖:藝術家提供)

06 西瓜姐妹Watermelon Sisters《六本木西瓜緣Watermelon Love in Roppongi》

由余政達和黃漢明組成的表演組合「西瓜姐妹」,靈感來自20世紀60年代的京劇電影與台灣電影,命名則來自兩人合作的計畫《西瓜緣》。他們以變裝形式化身為仙女姐妹,結合饒舌音樂與現場表演,表達對多元性別的想像,也傳遞愛與歡樂。

2024六本木藝術之夜將登場!首設「RAN Focus」邀7組台灣藝術家,裝置、影像、表演展現創作能量
藝術組合西瓜姐妹利用性別轉換,變裝成一對仙女姐妹,看見凡間的種種不平等。(圖:藝術家提供)

07 蔡筱淇 & 吉川公野HSIAO-CHI TSAI & KIMIYA YOSHIKAWA

蔡筱淇與吉川公野的合作作品擅長以獨特的使用手法,將生活中看似平凡無奇的素材,巧妙轉化成富有生命力的大型立體裝置。他們大量運用了色彩搭配、大膽的形狀,構建出視覺張力強烈的作品,本次展覽作品融合了花朵與氣球雕塑,呈現出多層次的空間體驗,宛如在古老建築中沉睡的祕密生物,隨著觀眾的到來而逐漸甦醒。

2024六本木藝術之夜將登場!首設「RAN Focus」邀7組台灣藝術家,裝置、影像、表演展現創作能量
藝術家雙人組蔡筱淇&吉川公野的作品將平凡素材轉化為大型立體花朵裝置,色彩繽紛、視覺張力強烈。(圖:藝術家提供)

延伸閱讀

RECOMMEND

以便便為主題的展覽「pooploop」!東京21_21以設計探索物質循環之道,兼具趣味也引發反思

以便便為主題的展覽「pooploop」!東京21_21以設計探索物質循環之道,兼具趣味也引發反思

「垃圾從哪裡誕生,又去了哪裡?當我們沖掉馬桶後,排泄物發生了什麼事?」日本設計美術館21_21 DESIGN SIGHT將於2024年9月27日推出全新展覽「pooploop」,以設計視角翻轉這些被忽視的事物,引導觀眾重新思考物質循環。

垃圾和排泄物都去哪裡了?

「pooploop」的發想,源自策展人佐藤卓的一個簡單提問:「垃圾從哪裡誕生,又去了哪裡?當我們沖掉馬桶後,排泄物發生了什麼事?當一個東西離開我們的身體,我們就立刻認為它骯髒。根據這樣的觀念來建立社會基礎設施是個好主意嗎?」他與藝術家竹村眞一討論這個話題,並針對垃圾與排泄物的去向展開了深入討論。

竹村眞一強調,自然界中不存在真正的垃圾或排泄物,所有物質都會成為另一個生命的資源,這是一個完美的生命循環。他舉例:「我們呼吸所必需的氧氣,曾經是藍綠藻光合作用中的棘手廢物。如今回收氧氣和氧化大氣的生命經濟,是生物不斷「地球化」的結果,這樣完美的循環是由生命體和這個星球共同進化才創造出來的。」

以便便為主題的展覽「pooploop」!東京21_21以設計探索物質循環之道,兼具趣味也引發反思
「pooploop」的發想源自一個簡單提問:「垃圾從哪裡誕生,又去了哪裡?當我們沖掉馬桶後,排泄物發生了什麼事?」(圖片來源:21_21)

深入循環本質,挑戰設計的可能性

「pooploop」從日常生活中被人們習慣性避開的垃圾與排泄物出發,探討了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不斷運轉的「循環」概念。世界萬物皆處於不斷變動之中,無論是物質形態的轉換還是生態系統的運作,都不存在永恆不變的事物。然而,現代社會卻將垃圾與排泄物視為需要立即丟棄或消失的東西,導致這些物質成為一個被忽略的議題。

以便便為主題的展覽「pooploop」!東京21_21以設計探索物質循環之道,兼具趣味也引發反思
「pooploop」從日常生活中被人們習慣性避開的垃圾與排泄物出發,探討了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不斷運轉的「循環」概念。(圖片來源:21_21)

事實上,沒有任何物質會立即消失,而垃圾和排泄物有遠比我們認知的更多可能。「pooploop」試圖重新審視這些被排除在外的事物,挑戰我們的既定認知,這不僅是對社會問題的反思,也重新定義設計的可能性,藉由正視循環的本質,來進行一場設計與觀念的實驗。

以便便為主題的展覽「pooploop」!東京21_21以設計探索物質循環之道,兼具趣味也引發反思
展覽重新定義設計的可能性,正視循環的本質。(圖片來源:21_21)

策展過程中最大的挑戰,莫過於如何將「循環」這一龐大而複雜的主題,轉化為一個平易近人的展覽。佐藤卓表示,有了其他許多創作者的參與,為展覽注入能量:「我們是第一個能夠在生命與地球共同進化的背景下,重新評估人類文明的世代。」團隊持續摸索如何以創新的方式呈現議題,讓觀眾既能享受展覽的趣味性,又能反思人類文明與自然循環的關係。

以便便為主題的展覽「pooploop」!東京21_21以設計探索物質循環之道,兼具趣味也引發反思
展覽試圖以創新的方式呈現議題,讓觀眾既能享受展覽的趣味性,又能反思人類文明與自然循環的關係。(圖片來源:21_21)

數百件展品取自垃圾和排泄物

「pooploop」分為兩大展區,其中Gallery 1展示了與「垃圾與排泄物」相關的物品,包含從回收資源、化石、貝殼、土壤等近400件物品,還展示了蚯蚓的生命循環、發酵相關的物品、由排泄物製成的產品,甚至是真實的排泄物等。

以便便為主題的展覽「pooploop」!東京21_21以設計探索物質循環之道,兼具趣味也引發反思
Gallery 1展示了與「垃圾與排泄物」相關的物品。(圖片來源:21_21)

於Gallery 2展出的則是新型循環研究,反思垃圾和排泄物的概念,重新界定人類與自然的關係。此外,文字創作者角尾舞所撰寫的詩作《Poopoem (Unchi-ku)》,將散佈展示於展覽空間中;展覽還設計了回收機制,觀眾丟棄的21_21 DESIGN SIGHT展覽傳單將被重新收集並再利用,實踐循環的理念。

以便便為主題的展覽「pooploop」!東京21_21以設計探索物質循環之道,兼具趣味也引發反思
「pooploop」展覽現場。(圖片來源:21_21)

pooploop

展覽地點|21_21 DESIGN SIGHT(Midtown Garden, Tokyo Midtown, 9-7-6 Akasaka, Minato-ku, Tokyo 107-0052 JAPAN)
展覽日期|2024.9.27–2025.02.16
開放時間|10:00–19:00,週二公休
入場票價|一般票¥1,400、大學生¥800、高中生¥500,國中生及以下年齡學童免費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