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卡羅》導演曹瑞原:我想呈現的不只是台灣歷史!拍出時代顛簸下的生命真情

斯卡羅曹瑞原_01

影集《斯卡羅》斥資2 億,改編自陳耀昌小說《傀儡花》,集結吳慷仁、温貞菱、法比歐、黃健瑋等卡司,上映時間8 月14 日於公視首播。故事以1867 年的羅妹號事件為背景,但導演曹瑞原說他拍的不只是歷史,而是時代顛簸下生命的脆弱與善良。

斯卡羅曹瑞原_03
斯卡羅為恆春半島南端的統治貴族,被日本人類學家描述為「排灣化的卑南族」,圖為劇中斯卡羅部落風祭司為勇士祝禱的儀式。

2019年8月《斯卡羅》在屏東開鏡,曹瑞原請自己的牧師來祝禱,祈願明天開拍一切順遂。沒想到等著他們的卻是超級颱風,正巧就從拍攝點屏東縣滿州鄉登岸,「第一天就停拍了,但其實那天就是第一堂課,讓我學習到要懂得等待,整個拍片過程真的都是等待。」屏東晴雨不定、落山風劇烈,百科全書上的5大毒蛇,一天就可以看到好幾條。採訪當天曹瑞原正在做最後的看片工作,一路走到現在已經3年,「說真的,我不知道怎麼完成的。如果問我這個片子怎麼難拍?經歷哪些困難?我一句話都講不出來,好像只有沉默才能去回答這個問題。」

斯卡羅曹瑞原_02
曹瑞原曾表示,在135天的拍攝期間至少有90天在凌晨5點多出班,半島詭譎多變的天氣,很多時候只能耐心等待。

難以言喻的不單是拍片歷程,曹瑞原與這部戲的相遇,也是理性難解的巧緣。他拍完《一把青》後,好友張大春的太太葉美瑤帶了7、8本書來訪,其中一本就是《傀儡花》。「我一看,哇那麼大本!就把它擺在書架。」之後他接到《孽子》舞台劇編劇施如芳的電話,對方正在寫一部改編劇本,想找他當導演,一問之下就是《傀儡花》。後來他才知道,公視以1.5億預算公開徵求《傀儡花》製作團隊(原為10集1.5億,後在企業投資下增為12集2億),他跟外界一樣不看好,1.5億要建構150年前的時空幾乎不可能。但他轉念思考,自己不斷催促政府大破大立投資影視產業,如果大家都冷淡以對,就不可能再有更大的投資。於是他用假日把小說看完,並和同事著手研究,「做著做著也對那個時代產生興趣,我就說,我們就去把它拿下來吧!」但當真的拿下標案後,他就知道挑戰來了。

斯卡羅曹瑞原_08
劇組於屏東、台南、新北、苗栗等地歷時135天拍攝,許多屏東海邊的場景,風吹沙劇烈,回到旅館往口袋一摸全都是沙。

建構1867 年,眼不見不表示不存在

小說以1867年的羅妹號事件為背景,在恆春半島南端琅?遭遇船難的美國商船羅妹號船員,誤闖排灣族領地遭馘首,促使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來台調查,與管轄當地原住民部落的斯卡羅大股頭卓杞篤(Tokitok)產生軍事對立,也與虛構女主角蝶妹有段情感交會。曹瑞原說,小說寫入當時台灣宗教、飲食、民俗、行政機構等,企圖讓後人理解當年庶民生活輪廓,但如果影集照原著拍,則會變成半記錄半戲劇的調性。「我們把羅妹號事件當成主要結構,但內在的故事線,需要更多戲劇性和衝突。」團隊抓出了幾條主線,首先是李仙得和蝶妹的情感,「有種愛情是似乎藏在心裡,似乎很難表白,也許是時代環境或兩人背景的關係,可是那種愛意是用內在去支撐的,在某些關鍵時刻就會洩露出來。」而蝶妹擔任洋人通譯,弟弟阿杰回歸斯卡羅部落,因分屬不同陣營而相互猜忌,也開始面對來自部落的母親身世;在琅?當地的漢人、客家人,也得在多方勢力入侵下求生存。

斯卡羅曹瑞原_09
法比歐(中)飾演李仙得、黃健瑋(右一)飾演台灣鎮總兵劉明燈,影集有加強兩人間的對立和衝突。

「要打造150年前的台灣,現成資源近乎是零,所有的一針一線、一磚一瓦,都要自己去建出來。」除了道台府在板橋林家花園、廈門領事館在紅毛城等少數實景,美術組在屏東和台南各自搭出琅?和府城聚落,數量不下100間房子。「我跟團隊講的重點是,沒有看到並不表示沒有。」他以服飾為例,當時的照片多半是外國攝影師拍下,可以想像他們來到部落,請族人穿戴華麗、手拿槍枝留影,畫面都經過安排與設計。「如果你看到照片,就斬釘截鐵說這就是當時的服飾,我覺得不對,你要再去延伸。」他也提到可以參考時代接近的西方作品,儘管服飾文化不一樣,但過去文明和科技都尚未發達,人總有共通的情感和需求,可以和東方資料比對推演出環境氛圍。攝影師出身的曹瑞原,也在畫面調光上不斷測試,不同於南台灣現在的綠意白天藍海,「我們想在調性上呈現一種蠻荒,可以感受到那個時代的荒涼和匱乏。」

斯卡羅曹瑞原_06
温貞菱、黃遠飾演蝶妹、阿杰姊弟,父親為客家人、母親為原住民,讓他們在身分認同上感到困惑。

尋找演員的磨難與魔幻

故事涉及美軍、清兵、琅?居民等眾多角色,共動員超過6,000人次的臨時演員。曹瑞原說,在屏東拍片的時候,他住的房間從窗戶往外看200公尺,就是演員組平常工作的梳化間,常常半夜都還是燈火通明,「他們為了明天一早5點的通告,想盡各式各樣的方法找演員。有一次半夜2點,我走去跟他們說,不要把拍戲當一回事,真的拍戲沒那麼偉大,你們趕快回去休息吧,明天有什麼就拍什麼。他們一聽,眼淚就滴下來了。」他說自己就是每天提出臨演需求,能不能做到他心裡有底,沒想到演員組是極力完成。

斯卡羅曹瑞原_04
查馬克・法拉屋樂(右一)飾演斯卡羅大股頭「卓杞篤」,與雷斌・金碌兒(左二)飾演的二股頭「伊沙」有多場精彩對峙戲。

而劇中的原住民演員,除了飾演卓杞篤姪子朱雷的張瑋帆有演過偶像劇,其他皆是素人。二股頭伊沙由陶藝家雷斌・金碌兒演出,「我在臉書上亂找亂看照片,覺得他的樣子很棒,我就說,我們去看看這個人吧!」屏東泰武國小古謠傳唱隊指導老師查馬克・法拉屋樂則飾演大股頭卓杞篤,「我一看到他就心裡明白,就是他了。」但首次邀約就遭查馬克拒絕,一來學校工作繁忙,二來卓杞篤是排灣族傳奇人物,演出事關重大。曹瑞原每隔幾天就請演員組到學校說服他,但都無功而返,最後決定親自出馬。

斯卡羅曹瑞原_05
排灣族女孩郭芷芸,飾演温貞菱、黃遠這對姐弟的母親「瑪祖卡」。

有一回他打聽到查馬克要帶學生參加排灣語演講比賽,一到禮堂就看到查馬克坐在最後一排,旁邊恰好有一個空位,他就悄悄坐下,直到泰武國小最後一個代表講完,才出聲說自己坐在這裡很久,「他說你怎麼跑來了?一臉驚訝,哈哈。不過他還是沒有答應,只是對我印象稍微好一點。」又一回曹瑞原聽說查馬克要帶學生到國父紀念館表演,晚上8、9點就到門口堵他,他才終於有點鬆動。不過有趣的是,在那場演講比賽中,就當曹瑞原坐在查馬克旁邊的時候,前排有個女孩身影不斷晃動,突然一個側臉轉過來,「她的五官好吸引我,我在試鏡的過程中,發現很多排灣族人都已經有點現代的味道,但她是非常純粹的原住民樣子,非常黝黑、五官非常立體。」而她就是飾演卓杞篤女兒烏米娜的程苡雅,也是當天比賽的冠軍,不過程苡雅並非泰武國小,等於是跟查馬克有競爭關係,「後來到了現場,查馬克就說,你怎麼找我的對手來演我女兒?」他直說拍片過程太艱難也太有意思,太多難以解說的事件接連發生。

斯卡羅曹瑞原_07
曹瑞原(右)與演員温貞菱(左)在片場討論。

各種性向種族職業文化,都是台灣

「這部戲上演後,各個流派、各個部落、各個政治的立場應該會排山倒海而來,我想我已經準備好了。」曹瑞原說,也許會有人批評他拍得太戲劇性、太不真實,「這我沒辦法同意,因為我必須讓它好看,才能引起討論,也才會有不同觀點的溝通。我也不想只呈現歷史,我想的還是台灣影視產業怎麼往外走?」他認為政府端應該要看到影視產業的經濟價值,甚至疫情下串流平台的影響力,而不是一直用文化產業補助的方式;創作端則因台灣影視產業從法國新浪潮到台灣新電影的脈絡,偏向文學藝術與自我創作,在工業體系上相對薄弱。「我還是很有信心,台灣年輕人經歷藍綠交戰、兩岸問題,小學哈日、高中哈韓,同時又接收南洋文化,他們其實是非常多元寬闊的,只是自己不曉得,面臨創作決定的時候,這些東西都是養分。」

斯卡羅曹瑞原_01
吳慷仁飾演社寮頭人水仔,斡旋於閩、客、部落間,也代表了台灣早期移民求生存的樣貌。

曹瑞原眼中的台灣,一直是多元匯聚的島嶼,拍《孽子》希望社會可以理解同性戀族群,《孤戀花》走進上海舞廳與台灣那卡西文化,《一把青》則對漸漸凋零的外省軍人做最後回眸與致敬,看見他們的飄泊與滄桑;《斯卡羅》將目光投向台灣早期移民,不同族群彼此衝突,但都只為了在天地間找到安身立命的角落。「我覺得這些都是台灣,大家會有不同樣貌,都是因為時代,因為不同的顛簸,可是我很想看到真正的人性光輝,人在內心底層其實是很脆弱和善良的。」大時代裡有太多人情世故與無情事故,但在曹瑞原的鏡頭下,終能共鳴於現代你我的生命故事。

曹瑞原

世新大學廣電系畢業,早年擔任攝影師、也拍攝紀錄片,後投身電視劇創作。三度改編白先勇小說為電視劇,2003年《孽子》獲第38屆金鐘獎連續劇、導演、女主角等5大獎;2005年《孤戀花》獲第40屆金鐘獎男主角、男配角等5大獎;2015年《一把青》,在第51屆金鐘獎拿下戲劇節目、導演、男主角、新進演員等6項獎項。

文|張以潔  圖片提供|公共電視

更多設計人專訪與精彩內容請見La Vie 2021/8月號《咖啡理想生活》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恐怖遊戲改編電影《8號出口》3大看點!二宮和也演技逼哭玩家、詭譎世界觀神還原,日本地鐵推「解謎逃脫遊戲」響應

恐怖遊戲改編電影《8號出口》3大看點!二宮和也演技逼哭玩家、詭譎世界觀神還原,日本地鐵推「解謎逃脫遊戲」響應

西門町竟出現「8號出口」?川村元氣執導、二宮和也主演新作《8號出口》即將於2025年9月19日全台上映,西門町真善美劇院前廣場現正搭出黃色通道!8月底日本當地上映時東京、大阪地下鐵相繼推出在真實地鐵站內「解謎逃脫」的趣味遊戲,不免讓人引頸期待台灣相關響應活動——畢竟,無論本身是否為遊戲迷,這部電影恐怕都將燃起你我的遊戲魂。

全球知名恐怖遊戲改編的真人電影《8號出口》,自今年5月在坎城影展首映後,8月底即用最快速度躍上日本院線大銀幕,且不負眾望頭3天就開出近10億日圓票房。台灣緊隨其後於9月19日和觀眾見面,持續堆疊口碑與熱潮。

恐怖遊戲改編電影《8號出口》定檔2025年9月19日在台上映。(圖片來源:《8號出口》官方X @exit8_movie)
恐怖遊戲改編電影《8號出口》定檔2025年9月19日在台上映。(圖片來源:《8號出口》官方X @exit8_movie)

原版遊戲以地下道為場景,在「發現『異狀』立即回頭,沒發現則持續前進直至找到8號出口離場」的單純架構下,成功塑造極高的心理驚悚氛圍,如今經導演川村元氣的電影感詮釋、演員二宮和也的真人化演繹,電影版將玩出什麼新花樣,還待各位親自進戲院揭曉。本文率先分製作陣容、劇情架構、玩家回饋3部分帶大家「找碴」,文末另加映日本東京、大阪地下鐵為響應電影上映特別規劃的解謎逃脫遊戲——看完電影的大家,不妨挑戰真實版?

日本王牌製作人川村元氣此次以導演身分,攜手演員二宮和也。(圖片提供:壹壹喜喜電影)
日本王牌製作人川村元氣此次以導演身分,攜手演員二宮和也。(圖片提供:壹壹喜喜電影)

《8號出口》製作陣容

熱賣電玩遊戲影視化,集人氣導演、演員賦新意

日本獨立遊戲開發商Kotake Create所打造、全球狂銷逾180萬套的同名恐怖遊戲《8號出口》,2024年底宣布將二次創作為電影時便受矚目;確認由偶像天團「嵐Arashi」成員二宮和也攜手小松菜奈,並集結河內大和、花瀨琴音及童星淺沼成共演的新鮮陣容,愈發拉高橫跨遊戲迷到電影迷的期待值;後又因入選第78屆坎城影展午夜展映單元、獲現場觀眾起立鼓掌長達8分鐘(還正巧呼應片名)掀起話題。

主演小松菜奈、淺沼成。(圖片來源:《8號出口》日本官方宣傳平台)
主演小松菜奈、淺沼成。(圖片來源:《8號出口》日本官方宣傳平台)
主演河內大和、花瀨琴音。(圖片來源:壹壹喜喜電影、《8號出口》日本官方宣傳平台)
主演河內大和、花瀨琴音。(圖片來源:壹壹喜喜電影、《8號出口》日本官方宣傳平台)

《8號出口》電影版編劇兼導演川村元氣,一人擁有導演、編劇、製作人、作家等多重身分,近年曾擔任是枝裕和《怪物》製片、過去則以新海誠《你的名字》及當代經典日片《告白》、《惡人》揚名;不僅是日本近年相當活躍的創作者,先前亦應邀來台參與過金馬電影大師課,對台灣觀眾而言並不陌生。2022年,憑導演首作《百花》成首位榮獲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Festival de San Sebastián)最佳導演獎的日本影人,2025年新作《8號出口》同步入選坎城影展午夜展映單元、多倫多影展焦點之作、釜山影展午夜激情單元等多個具關注度的國際影展單元。

叫好之餘也叫座,電影8月29日正式在日本上映,首3日票房直衝9.5億日圓(約2億台幣),毫無懸念拿下當週新片第一、佳績僅次於《劇場版「鬼滅之刃」無限城篇 第一章 猗窩座再襲》,同時登頂2025年日本真人電影開片票房冠軍。

▼ 《8號出口》官方X公開的前導預告累計突破3,000萬次瀏覽

《8號出口》劇情架構

深陷無限循環的地下道,靠簡單「找錯」破難關

一名迷路男子(二宮和也飾)被困在無盡且冰冷無機的地下道中,為了逃脫而踏上尋找「8號出口」的旅程。這場挑戰的規則很簡單:不要忽略任何異變之處。若發現異變請立刻回頭;若一切正常,就繼續前進。最後一定要從「8號出口」離開,但只要錯過一次,就會被送回起點。迷路男子是否能成功達成目標,逃出這條永無止境的地下迴圈?

▼ 中文版預告搶先看

《8號出口》玩家回饋

主創對「改編」的掌握度高,不改動原作風味下形塑極佳電影感

改編作品尤其面臨一大考驗:如何在原作的具象或抽象「底色」上,繪出改編者乃至更多觀眾腦中可能的色彩。《8號出口》遊戲2023年上市時即深獲平台玩家歡迎,有超過90%給出好評,並指出它的設計邏輯簡潔、卻能爆發心理恐怖感,緊張度與真實度都拿捏得恰到好處,遊戲中的地下通道畫面甚至讓人聯想到東京都江東區實景;電玩評論則稱其將「鬼打牆」和「大家來找碴」機制結合運用得十分出色。唯相對單一的場面和劇情設定,引眾好奇怎麼擴充至大銀幕需達到的量體和複雜性。

《8號出口》於相對單一的場景中循環,如何加以足夠的「電影感」考驗改編團隊功力。(圖片來源:《8號出口》日本官方宣傳平台)
《8號出口》於相對單一的場景中循環,如何加以足夠的「電影感」考驗改編團隊功力。(圖片來源:《8號出口》日本官方宣傳平台)

事實證明,《8號出口》電影整體調度理想,從劇本結構、導演手法到製作實踐各面向到位,被盛讚既保留遊戲的原始風格,為更突顯人性凹凸而添加的元素亦賦予故事全新張力,且幾乎沒有日式電影難免給人的老調重彈之感;作為一款遊戲改編作來說,可謂「完全沉浸」,尚不乏意外感動落淚的觀眾回饋。另方面,為熱愛原作詭譎莫測的世界觀走進戲院的原作迷群體至關重要,畢竟世界觀即為作品核心所在——捨去或丟失原作世界觀的改編作品仍可能獨立成為佳作,但從原作迷時而被氣得跳腳的案例即可見得,它必定不能被定義為「好的改編作」。關於這點,《8號出口》完成度高、故事性強,同時還有主演二宮和也水準之上的好演技為角色挖鑿深度、勾勒豐富線條,無疑將電影版再帶上層樓。

⋯⋯前所未有的心理恐怖遊戲即將於2025年9月19日在全台各大戲院啟動。

二宮和也的表現大受好評,日本觀眾多評價其演技使人物更具說服力。(圖片來源:《8號出口》日本官方宣傳平台)
二宮和也的表現大受好評,日本觀眾多評價其演技使人物更具說服力。(圖片來源:《8號出口》日本官方宣傳平台)
和童星淺沼成有精彩共演戲份。(圖片來源:《8號出口》日本官方宣傳平台)
和童星淺沼成有精彩共演戲份。(圖片來源:《8號出口》日本官方宣傳平台)

同場加映:東京、大阪地下鐵「解謎逃脫」響應活動

有趣的是,《8號出口》在日本上映的相關宣傳活動包含自上映日起和東京、大阪地下鐵合作舉辦的真實版解謎逃脫遊戲。概念與劇中類似,挑戰者購買專用解謎套件後,破解第一道謎題即可獲知第一個目的地,以此類推,逐步依循套件指示搭乘地下鐵前往不同地點,並尋找沿線散布的各種「異變」,最終破解所有謎題即算通關成功——逃出「8號出口」。除讓未玩過原版遊戲的觀眾親身體驗逃脫樂趣,也邀請遊客一面享受兩座城市地鐵魅力。

真實版解謎逃脫遊戲模擬劇中概念進行,予觀眾「角色的一日體驗」機會。(圖片提供:壹壹喜喜電影)
真實版解謎逃脫遊戲模擬劇中概念進行,予觀眾「角色的一日體驗」機會。(圖片提供:壹壹喜喜電影)
*注意事項:
1. 遊戲時間約3至5小時(期間基本上不會出站),建議10歲以上參與,由玩家自備智慧型手機。
2. 每位成人玩家必須獨立購買1份專用解謎套件,另有親子模式允許兒童共用家長購買的套件遊玩(同時配備只供家長瀏覽提示和答案的功能)。
3. 為管理遊玩進度,需與遊戲特設售票網站ESCAPE.ID連動;可直接使用Google、Line、Apple帳號或電子郵件地址註冊。

【東京場次】

  • 時間:即日起至2025年11月3日(最終日僅開放遊玩至20:00)
  • 地點:東京地下鐵各站站內及地下連通設施
  • 票種:一般版 ¥3,300/24小時版 ¥4,000(主辦單位建議選擇24小時方案,僅限於遊戲特設售票網站購買)
  • 購票方式:實體店鋪、東京地下鐵部分車站「大叔自動販賣機」(各店鋪地址和各站售票機位置詳見遊戲入口網)、遊戲特設售票網站ESCAPE.ID及其他合作網站

【大阪場次】

  • 時間:即日起至2025年10月31日
  • 地點:大阪地下鐵各站站內及地下連通設施
  • 票種:單解謎套件 ¥1,000/解謎套件+一日乘車券套裝 ¥1,500
  • 購票方式:大阪地下鐵定期票販售點(梅田站、難波站、天王寺站)
《8號出口》解謎逃脫遊戲於東京、大阪地下鐵同步展開。(圖片來源:《8號出口》日本官方宣傳平台)
《8號出口》解謎逃脫遊戲於東京、大阪地下鐵同步展開。(圖片來源:《8號出口》日本官方宣傳平台)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西島秀俊X桂綸鎂《Dear Stranger》獲選2025金馬閉幕片!懸疑劇情直搗深層人性,電影美術3大彩蛋揭亞裔夫妻祕密

西島秀俊X桂綸鎂《Dear Stranger》獲選2025金馬閉幕片!懸疑劇情直搗深層人性,電影美術3大彩蛋揭亞裔夫妻祕密

導演真利子哲也最新作品、日台美合製電影《Dear Stranger》即將於2025年9月12日在日本上映,早前主演桂綸鎂出席影展透露拍攝心得,搭配完整預告及頻頻釋出的劇照更引劇情猜測。同時,在編導演備受關注之餘,本片電影美術亦藏各種有趣暗示,本文完整帶來從主創、劇情、寓意,到拍攝選址和空間陳設的綜合看點整理。

最新消息:2025金馬影展將由西島秀俊將攜《Dear Stranger》來台閉幕

金馬影展甫公布《Dear Stranger》為2025閉幕片,導演及兩位演員確定出席影展參與映後座談。真利子哲也表示非常高興自己的新作能同許多敬愛導演的作品一樣獲選金馬閉幕片,希望能為影展劃下精彩句點;西島秀俊提到和桂綸鎂合作是一次難以忘懷的美好經驗,很榮幸成為本屆焦點影人。

2025金馬影展焦點影人西島秀俊。(圖片提供:金馬影展)
2025金馬影展焦點影人西島秀俊。(圖片提供:金馬影展)

影帝影后首次共演,台日觀眾萬千期待

熟悉桂綸鎂的觀眾,肯定都相當期待這部新作品面世。多年來,作為一個從不趕鴨子上架、所謂並不高產的演員,其作品始終揭露著一種嶄新且清澈、冥冥之中卻可感知必然經過大力自我釀造後去蕪存菁的深切表達,讓觀眾不由地也總會拿出更多幾分認真來細細品味。

那麼近期焦點除此無他——由日本知名導演真利子哲也執導、西島秀俊與桂綸鎂搭檔演出,日台美三方共製且全片於紐約取景的懸疑電影《Dear Stranger》(中文媒體多暫譯作《親愛的陌生人》,下以此稱)定檔2025年9月12日在日本上映,片方近期正陸續於社群平台發布劇照和幕後記事進行預熱。因此,本篇將以現有資訊最大值,分主創團隊、劇情大綱、電影美術3部分介紹,文末加映桂綸鎂上週出席影展時無意中透給大家釣釣胃口的拍攝感想。台灣目前雖還未有關於上映時間的明確消息,不過絕對是指日可待,讓我們一邊先行了解,一邊靜候佳音吧。

▼ 《Dear Stranger》日本版完整預告搶先看

《親愛的陌生人》主創團隊

導演真利子哲也(Tetsuya Mariko)以代表作《失序男孩》、《男人真命苦》及近年短片《遺失》為大眾所熟知,創作主體聚焦社會邊緣、困於青春迷惘的個人,尤擅以交織黑色幽默、具視覺衝擊感的鏡頭帶動觀眾感官反應,被認為是社會暴力的描繪者。且他和金馬格外有緣,《失序男孩》、《男人真命苦》皆在過去影展上大獲好評,兩度隨片來訪的他也對台灣印象深刻。

另位日方主創為男主角西島秀俊(Hidetoshi Nishijima),其於1990年代因偶像劇《愛情白皮書》成名,後轉而耕耘舞台劇和非主流獨立電影領域,曾演出包括北野武導演的《淨琉璃》、描繪江戶時代的《大奧》琢磨演技,2021年憑改編自村上春樹小說的電影《在車上》廣受國際認可,更成為首位獲得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主角的日本演員。今年金馬影展特別規劃的西島秀俊專題,也將選映他早期與黑澤清導演合作的《人間合格》、與伊朗導演阿米爾納德瑞合作《電影魂CUT》及口碑之作《在車上》等。

*該專題完整片單後續將再公布,有興趣可持續關注金馬影展官方網站官方社群
西島秀俊於《親愛的陌生人》中飾演丈夫、父親「賢治」一角。(圖片來源:東映映畫《Dear Stranger》官方社群 Instagram @d_stranger_mv)
西島秀俊於《親愛的陌生人》中飾演丈夫、父親「賢治」一角。(圖片來源:東映映畫《Dear Stranger》官方社群 Instagram @d_stranger_mv)

女主角桂綸鎂不必多言,自然是台灣觀眾自動帶入的文藝片女神,不僅出道作《藍色大門》堪稱教材般的經典,亦曾挾《女朋友。男朋友》、《聖誕玫瑰》、《白日焰火》連3屆提名金馬獎最佳女主角,並以《女朋友。男朋友》摘下第49屆后冠。

>> 在此一併推薦沒有看過《白日焰火》這部電影的觀眾可收入片單,該片為第64屆柏林影展最佳影片金熊獎得主,桂綸鎂在劇中的演出也非常精彩。
桂綸鎂於《親愛的陌生人》中飾演妻子、母親「Jane」一角。(圖片來源:東映映畫《Dear Stranger》官方社群 Instagram @d_stranger_mv)
桂綸鎂於《親愛的陌生人》中飾演妻子、母親「Jane」一角。(圖片來源:東映映畫《Dear Stranger》官方社群 Instagram @d_stranger_mv)

《親愛的陌生人》劇情大綱

「是婚姻的寓言、異文化交流的真實寫照,亦是異鄉人凝視下的2020年代美國。」作為電影首發預告文案,此話全然道出電影核心:一段在異鄉、異文化碰撞中破碎的婚姻故事,以及包裹於婚姻故事中的人性啟示。

《親愛的陌生人》大體談美國移民家庭在文化熔爐下煉不開的種族隔閡與內心孤寂。(圖片提供:金馬影展)
《親愛的陌生人》大體談美國移民家庭在文化熔爐下煉不開的種族隔閡與內心孤寂。(圖片提供:金馬影展)

劇情主要呈現在紐約生活的日本人賢治(西島秀俊飾)和台裔美國人Jane(桂綸鎂飾)原先是一對朝著創建幸福家庭邁進的移民夫妻,卻因年幼兒子突然遭遇的一起綁架案(後更發展為殺人案)而使彼此深埋的祕密浮出水面,最終在情感和道德上雙雙走向崩毀。並如演員所言,這回真利子導演亦貫徹其標誌性手法,透過非常動物性的方式探討人性,挖掘深層的愛與絕望;同時仍精準拿捏懸疑電影節奏,90秒最新預告即完美構出心理驚悚雛形。「(這個劇本)通過各種象徵和哲學性元素,靜靜地揭示著『何能謂為人』。那些表面上無法被言說的一些什麼,事實上正是人性中最有魅力、也最貼近本真的部分。」桂綸鎂於演員留言中如此寫道。

劇本以一起兒童綁架為引,深度揭露人性真實面。(圖片來源:東映映畫《Dear Stranger》官方社群 Instagram @d_stranger_mv)
劇本以一起兒童綁架為引,深度揭露人性真實面。(圖片來源:東映映畫《Dear Stranger》官方社群 Instagram @d_stranger_mv)
導演並透過一貫的動物性手法直搗那些無法被言說的「什麼」。(圖片來源:東映映畫《Dear Stranger》官方社群 Instagram @d_stranger_mv)
導演並透過一貫的動物性手法直搗那些無法被言說的「什麼」。(圖片來源:東映映畫《Dear Stranger》官方社群 Instagram @d_stranger_mv)

《親愛的陌生人》電影美術3大彩蛋

在編導演之外,電影美術往往是成就一個時空、使觀眾信服並沉浸其中的關鍵環節。據劇組至今公開的7則幕後記事,可歸納3個用以強化兩位主人公異鄉異文化背景設定的巧思。

1. 拍攝地選址布魯克林「Red Hook」區一棟「紅磚」公寓

不確定為無心或有意,但此選址對劇中角色移民身分的隱性指涉看著相當有意思。「Red Hook」因其紅土地質和有如一塊尖角的區域輪廓而最早得名於17世紀荷蘭殖民者以「Roode Hoek(紅角)」稱之,19世紀中葉後隨海運發展一度成為紐約最繁忙的貨運港區,並吸引移民勞工集中碼頭工作。然而20世紀2、30年代再隨海運移轉至紐澤西等地,此區便陷入經濟衰退、組織犯罪等長時間的動盪和沉寂,1990年代甚至被認定為全美最糟地區之一。直至近20年,經由地產開發、藝術家進駐等社區再造,逐漸復興為一處保留在地生活感的新文化地帶。

綜上所述,電影描繪2020年代的美國,無論從歷史脈絡或當今環境來看,主角一家的生活背景設定於曾經的邊陲地區,引人猜測將著墨社會議題。

2. 主角住處以畫家Edward Hopper筆下美國當代都市的不安氛圍為靈感

出身紐約的已故繪畫大師愛德華霍普(Edward Hopper),以描繪寂寥的美國當代生活風景聞名,大塊面、銳利線條和詭異燈光為其鮮明的創作特徵。直觀而言,《親愛的陌生人》在色調和構圖上皆流露這番韻味,帶來晦暗、壓迫之感。

3. 室內擺飾帶入亞洲風格

從牆上所掛的旅美日本畫家Toya Horiuchi作品、桌上翡翠色調的花瓶,到來自印尼爪哇島、峇里島傳統影戲「Wayang Kulit」所用的皮偶,主角家中陳設在在形塑亞洲風格,卻絲毫不淪為符號,反倒畫龍點睛地達到對於(未能有篇幅在劇中呈現的)角色過往的示意之效。

桂綸鎂談《親愛的陌生人》:再一次體會表演的美好

作為2025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她的一幀」單元評審(註),桂綸鎂7月份於青海出席媒體活動時回應主持人提問談起新片創作過程,「I had a great time there! 在紐約的拍攝讓我打開了一個嶄新的感官體驗。」同時分享在國際交流間收穫非常多不同的觀點,也嘗試了嶄新的表演方法,「我不確定大家看到結果會不會有不一樣的感受,但至少我在過程裡是用一個跟以往截然不同的方式在執行,而我又再一次地體會到表演的美好。」針對電影接下來將回到台灣為2025金馬影展閉幕,她則更進一步表示,「能夠參與《Dear Stranger》這部電影,我的內心充滿感激,它讓我重回表演的最初,開啟我對於藝術創作的另一扇門。謝謝金馬影展的邀請,很榮幸與你們分享這份感謝與感動。期待這部電影餘音繞樑,陪伴觀眾前進下一趟旅程。」

桂綸鎂被問新片消息表示自己在詮釋這部作品的過程中再一次體會表演的美好。(圖片來源:東映映畫《Dear Stranger》官方社群 Instagram @d_stranger_mv)
桂綸鎂被問新片消息表示自己在詮釋這部作品的過程中再一次體會表演的美好。(圖片來源:東映映畫《Dear Stranger》官方社群 Instagram @d_stranger_mv)

註:「她的一幀」為香奈兒品牌與影展方於2021年共同發起的單元獎項,顧名思義致力於關注華語新生代電影作品中多元的「她」形象,鼓勵女性主題的影像書寫,獎金由香奈兒提供。今年迎來合作設獎5週年,評審團邀請演員桂綸鎂、導演殷若昕及柏林影展電影大觀(Panorama)單元負責人Michael Stütz出任。

集結優秀團隊共同創作,《親愛的陌生人》自上映消息公開至今備受各方關注,桂綸鎂也繼盧貝松監製電影《台北追緝令》後再攜外語作品回歸影壇,流利英文台詞、毋庸置疑的細膩演技盡展於預告之中, 2025年9月12日日本朋友們將搶先一睹此片神祕風采,台灣當然也迫不及待了。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