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中山休閒農業區」一日遊!手工製茶、嚐柚香料理、植物園觀景平台體驗農遊趣味

宜蘭冬山「中山休閒農業區」:中山土雞城、花間茶語、仁山植物園2

宜蘭是許多人欲逃離喧囂生活、體驗農遊趣味的首選之地,而位於冬山河上游的「中山休閒農業區」,可說是宜蘭休閒農業精華地帶,其匯聚當地17間茶莊與休閒農場,以當地盛產的「柚子」與「茶葉」為核心,推出寓教於樂的26樣體驗行程,亦研發出許多茶、柚入菜的特色料理讓訪客嚐鮮,更吸引人的是,來到這不只能大啖美食、玩手作、體驗在地農耕生活,還能走訪仁山植物園將城鎮美景收進眼底,享受一場五感滿足的愜意之旅!

宜蘭冬山「中山休閒農業區」一日遊

宜蘭冬山「中山休閒農業區」一日遊
茶葉、柚子是中山休閒農業區兩大特色農產

中山休閒農業區集結宜蘭冬山在地農民,推出多樣化活動,從採柚子、採茶等農作體驗,到手作麻糬、茶葉蛋、茶點等特色小食,以及製作小茶魚栽、藏茶等能盛裝旅行回憶的簡易手工藝品,各式體驗應有盡有,藉此讓旅人從實作過程中,感受農作生活的韻味,也順道品嚐宜蘭農產的美味。以下將推薦中山休閒農業區3個行程,當中包含特色餐廳、農耕體驗、觀景步道,下回造訪宜蘭不如就循這路線展開一日漫遊!

中山土雞城|採柚&品嚐融入茶與柚香的特色料理

中山土雞城開放式露台一旁,就是一座繁盛的柚子園,來到這裡,採柚是不能落下的行程。開採之前,可先DIY待會兒要用來裝柚子的絹印不織布提袋,款式分為兩種,第一當然是柚子圖樣,另外一款則是農耕者的最佳拍檔水牛,製程相當簡單,小朋友也能輕鬆上手。

宜蘭冬山「中山休閒農業區」一日遊
中山土雞城一旁的柚子園

宜蘭冬山「中山休閒農業區」一日遊
現場可DIY要裝柚子的絹印不織布提袋

當天帶著我們採柚的導覽人李維提到,中山村因位處雨量豐沛的冬山河上游,是栽種文旦柚的理想地,在今年台灣西岸產區柚子品質深受乾旱影響之際,冬山柚仍舊保持一定質量,多汁、肉質細嫩且甜度高。此外,李維也和大家分享了採柚秘訣:「柚子越大顆反倒越不受歡迎,尺寸相對小的味道更好。」未來有機會親身體驗,記得別只鎖定大顆的摘!

宜蘭冬山「中山休閒農業區」一日遊
本區柚樹皆未噴灑農藥,所以偶爾會為柚子們蓋上薄紗防蟲害

結束採柚行程後,可接著到餐廳享用午餐,除了招牌土雞之外,結合茶與柚子的料理如柚香排骨、柚花茶燻雞、柚醬蝦球都值得一試,每道都是平時常見的熱炒料理,但在融入茶香與柚香之後風味更顯獨特,嚐起來少了點醬燒的猛烈滋味,但多了抹甘甜清香,十分爽口。

宜蘭冬山「中山休閒農業區」一日遊
柚花茶燻雞

宜蘭冬山「中山休閒農業區」一日遊
柚香排骨

宜蘭冬山「中山休閒農業區」一日遊
柚醬蝦球

花間茶語|採茶、炒茶、揉茶體驗手工製茶樂趣

花間茶語就位在中山土雞城不遠處,由返鄉青年(也是帶著我們採柚的導覽員)李維經營,初返鄉時李維深感休閒農業漸趨飽和,因此朝生產型農業發展,後才因中山休閒農業區的邀請而融入休閒元素。來到花間茶語,可以體驗採茶、炒茶、揉茶等製茶工序,最後再將自製茶葉封裝帶回細細品味;若想帶份伴手禮,「藏茶」會是不錯的選擇,花間茶語巧妙將藏字意象與人們平時不敢說出口的話結合,讓訪客有個機會,能藉遠方帶回的茶葉傳遞情意。

宜蘭冬山「中山休閒農業區」一日遊
花間茶語

走進茶園前,別忘了繫上傳統竹簍盛裝茶葉,戴上斗笠、綁上花巾避免曬傷。採茶時要記得「一心二葉」法則,一心指的是新芽,其為茶甘甜味的根源,李維也提到東方美人茶之所以貴,就是因為它新芽很多,一泡就有約350個;二葉則是新芽下的嫩葉,是茶葉花香、果香、特殊香的香氣來源,而後續製作茶葉的工法也至關重要,即便是相同茶葉,每個師傅的處理手法不同,也會造就風味各異的茶香。

宜蘭冬山「中山休閒農業區」一日遊
採茶時用的竹簍,平時茶農的用法是繫在腰間,體驗時只要舒適、不會影響行動即可

宜蘭冬山「中山休閒農業區」一日遊

宜蘭冬山「中山休閒農業區」一日遊
採茶的最高守則就是找尋「一心二葉」的茶葉

茶葉一旦被採下後就會開始發酵,所以要抓緊時間進行「殺菁」程序,在熱鍋上以手翻炒讓茶葉軟化,並將香氣炒出,帶野性的「菁」味經此過程,會轉為乾淨純粹的「青」味。炒茶程序看似簡單,卻是決定茶葉口味的重要步驟,若是翻慢了讓茶葉燒焦,最後泡出的茶就會略帶苦味,得要時刻留意翻炒速率才行。接下來的步驟「揉茶」則是要破壞茶葉細胞壁,讓汁液附著於葉片上,使茶香更為鮮明。

宜蘭冬山「中山休閒農業區」一日遊
採集完畢後,要先將老葉挑掉再進行殺菁炒茶、揉捻程序,皆完成後會發現茶葉明顯軟化,香氣也大不相同

除了自製茶葉之外,訪客也可體驗「藏茶」儀式,將花間茶語招牌「中山紅茶」茶葉、寫有字句的紙條,一同裝進茶園特製的紅色小陶甕,最後黏上封條並蓋上木紋圓蓋,就是一份美好伴手禮。李維之所以設計這項活動,是想將茶雋永詩意的意象、香氣身為記憶載體的特質,與人際間的情意傳達結合,讓旅客不僅有製茶的實際體驗,也能將這份感受延續至未來的生活中。

仁山植物園|將宜蘭美景、海面上龜山島盡收眼底

漫步園內坡道,映入眼簾的多是有「皺桐」之稱的繁盛桐樹,這是仁山植物園最具代表性的樹木。循路爬坡約30分鐘,就會抵達遊客中心,往左側小徑再走一段路,會來到可將宜蘭風景盡收眼底的觀景平台,若天氣晴朗,還能看見遠處海面上的龜山島,綠意與海洋交織出如畫風景。

宜蘭冬山「中山休閒農業區」一日遊

宜蘭冬山「中山休閒農業區」一日遊
進入仁山植物園後步行30分鐘,就可抵達觀景平台

宜蘭冬山「中山休閒農業區」一日遊
觀景平台可觀賞宜蘭景色,天氣好時也可看見龜山島(照片中海面上朦朧的山形物就是)

植物園內也設有中式、日式、英式、法式4處庭園,每座建築風格與景觀規劃方式各不相同,若體力允許可走訪各處體驗不同風情,其中日式、中式庭園離遊客中心所在地較遠,擔心長輩或小朋友體力無法負荷的話,建議選擇造訪英與法式庭園即可。

現階段出國旅遊仍是夢想,趁這段時間重新探索、認識台灣在地美景與人文風情,再適合不過,不過疫情尚未平復,若有安排外出行程也別忘記全程戴口罩、隨身攜帶酒精、遵守實聯制等相關防疫規定!

宜蘭冬山「中山休閒農業區」一日遊

宜蘭冬山「中山休閒農業區」一日遊

宜蘭冬山「中山休閒農業區」一日遊

宜蘭冬山「中山休閒農業區」一日遊
英式庭園一景

宜蘭冬山「中山休閒農業區」一日遊
英式庭園內咖啡廳望出去的景色

▧ 宜蘭中山休閒農業區

官方網站中山休閒農業旅遊體驗詳情採柚體驗詳情

備註:更多一日遊、二日遊遊程,也可至雄獅旅遊官網查看詳細資訊。

圖片|izzie pang、雄獅旅遊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5高雄設計節「高潮指南」駁二登場!7大展區、60位創作者,帶你從不同視角認識高雄

2025高雄設計節「高潮指南」駁二登場!7大展區、60位創作者,帶你從不同視角認識高雄

由高雄市政府文化局主辦的雙年度盛事「高雄設計節」,於10月2日至11月2日在高雄駁二藝術特區P2倉庫隆重登場。本次展覽邀請高雄生長的旅日設計師林唯哲擔任總策展,以「高潮指南:你的主張 What is your voice」為題,顛覆傳統的城市行銷手法,將高雄視為一個具備街頭精神的潮流品牌,超過60位來自設計、藝術、街頭文化等領域的創作者共襄盛舉,邀請市民一起成為高雄潮流人,一同發聲,定義屬於自己的高雄態度。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重新詮釋高雄的城市個性

策展人林唯哲出生成長於高雄,現定居東京,長期關注亞洲城市的文化流動與視覺傳達,他將個人對街頭文化與設計語言的敏銳觀察,帶回熟悉的土地,以策展形式重新詮釋高雄的城市個性:「這份不爭並非消極,而是一種根植於產業底氣與庶民生活節奏的從容與自信。」高雄的態度,不是追求西裝筆挺的菁英形象,更像是一位穿著寬鬆 T-shirt、自在隨性的「街頭歐爸」。此次展覽正是要褪去城市的包袱,回歸最真實、最「Real」的街頭聲音,讓觀者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定義這座城市。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打造跨界對話的創意平台

展覽視覺以「塗鴉覆蓋」為概念,呼應了街頭文化中最純粹的行動:發聲。策展團隊表示,塗鴉不是破壞,而是對現有框架不滿、對主流敘事反動的最直接表達。它象徵著將自己的聲音「覆蓋」上去、主張立場的行動。主視覺以「試噴頭、試手感」的隨性筆畫為元素,多彩的噴漆則象徵著多元主張的共存。這場展覽是一場鼓勵人們勇敢發聲的潮流運動,讓每個「我」都有話可說,自信地說出「這就是我的高雄態度」。展覽將串聯設計、時尚、塗鴉、建築、策展、表演與數位創作等領域,打造一個跨界對話的創意平台,讓高雄成為青年世代與創作者們表達態度的能量場。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從7大展區認識高雄

「高潮指南」展覽規劃了7大主題展區,透過互動裝置、影像訪談與原創作品,帶領觀者從不同角度認識高雄。另外,展覽期間,現場也有潮流賣店「你這個潮包」,販售高雄態度周邊商品。

態度的根源:由高雄街頭天王以AR影像再現潮流。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高潮字典:以巨型辭典的形式,解析高雄獨特的城市現象,沒有官方用詞,只有來自街頭的角度。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高雄腔:透過影音裝置,帶領觀眾學習來自街頭的聲音,探索高雄獨有的口音與態度。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蝦款?高雄款!:邀請50位設計師,以高雄態度為主題進行潮T創作,將主張穿戴在身上。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高雄左岸:展出藝術家眼中的高雄態度,探討高雄文化養分如何激發原創藝術創作。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高人指點:透過五位高雄出身的音樂創作者的一鏡到底行走訪談,跟隨他們的腳步一同走在最有態度的高雄街頭。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幫高調:集結藝術家眼中的高雄態度,展現高雄不同風格的想像樣貌,鼓勵觀者定調自己的「高雄式」風格。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 高雄設計節2025 ] 
展期:10.02 (四) - 11.02 (日)
地點:高雄駁二藝術特區 P2倉庫
門票:免費入場

資料提供|選選研、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5台灣設計展「平安行」展區:走進古蹟「鹿港公會堂」,看見彰化人熟悉的歲時節慶與民俗文化

2025台灣設計展「平安行」展區:走進古蹟「鹿港公會堂」,看見彰化人熟悉的歲時節慶與民俗文化

2025台灣設計展中,位於鹿港公會堂的「平安行 Path of Pîng-an」展區,邀請觀眾走進彰化的稻田圳流,走進如祭品如山的普度場景,也走進自己內心最虔誠的祈願,在這趟平安之行裡,以心意為引,厚禮為獻,成為守候平安的行家。

從歲時節慶與民俗文化出發

「平安行 Path of Pîng-an」由創意團隊「平凡製作 studio ordinary」、在地文史團隊「發落文化」、空間團隊「三分之三設計 3/3 TRIO DESIGN」攜手打造,從彰化人生活中最熟悉的歲時節慶與民俗文化出發,帶領觀眾體會繁複厚禮中蘊含的殷切祈願與平安信念。展區位在1928年興建的縣定古蹟「鹿港公會堂」中,前身曾為奉祀蘇府王爺的「萬春宮」舊址,也曾作為鹿港八郊(指八個商會)之一的「廈郊」所在地,後轉作地方聚會場所「公會堂」,百年來始終承載著民俗與公共記憶。

「2025台灣設計展」展區「平安行 Path of Pîng-an」邀請觀眾展開平安之行,以心意為引,厚禮為獻,成為守候平安的行家。(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2025台灣設計展」展區「平安行 Path of Pîng-an」邀請觀眾展開平安之行,以心意為引,厚禮為獻,成為守候平安的行家。(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地方節俗化作討喜的當代符碼

為了讓節俗以更親切的姿態走進當代人生活之中,策展團隊邀請新銳設計師張翔與彰化出身的設計師「下一頁設計」聯手操刀展覽主視覺,以寄寓濁水溪的藍色調為主色調,搭配象徵歲時流轉的圓環線條;至於畫面上彷彿一躍而出,可愛龍虎形象則脫胎自虎型端午香包「虎仔香」及端午迎龍王的「龍王頭」靈感,將地方節俗化作鮮明討喜的當代符碼,也在飽滿視覺中寄寓滿滿的平安意象。

策展團隊邀請新銳設計師張翔與彰化出身的設計師「下一頁設計」聯手操刀展覽主視覺。(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策展團隊邀請新銳設計師張翔與彰化出身的設計師「下一頁設計」聯手操刀展覽主視覺。(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穿越「迎平安」廊道,看見對神明祈願的謹慎與講究

從此概念出發,當人們走進「平安行 Path of Pîng-an」,首先將穿越「迎平安」廊道,看見家戶如何成為祈求平安最小而真切的單位。當製作供品的職人身影在眼前開展,對照現場「頂桌」與「廈桌」上超過25件供品及圖文資訊,觀眾將發現,備齊香火的過程如何蘊含對神明祈願的謹慎與講究,以及為所愛之人祈求的真心實意。

展區以當代設計轉譯傳統藝師李奕興筆觸,打造出「迎平安」廊道。(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展區以當代設計轉譯傳統藝師李奕興筆觸,打造出「迎平安」廊道。(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展區呈現家戶如何成為祈求平安最小而真切的單位,並搭配超過25件供品及圖文資訊,彰顯備齊香火的過程如何蘊含對神明祈願的謹慎與講究。(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展區呈現家戶如何成為祈求平安最小而真切的單位,並搭配超過25件供品及圖文資訊,彰顯備齊香火的過程如何蘊含對神明祈願的謹慎與講究。(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循著信仰的軌跡,共行平安之路

循著信仰的軌跡走出家門,案桌旁的仙界工藝畫作,則以當代設計轉譯傳統藝師李奕興筆觸,營造出神祇視角的仙界氛圍,也邀請觀眾將視角拉升至神祇的高度,俯瞰彰化四時節慶景象,共行平安之路。此時,映入眼簾的是展區中央「歲時圓盤」,匯聚節俗故事、影像與地景模型,象徵歲月循環的脈動。循著圓盤向外延展,八大民俗節慶自「拜天公」至「謝下元」次第展開,以物件搭配圖文講解,節俗脈絡在眼前逐漸清晰,成為可感知的文化風景。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展區中央「歲時圓盤」,匯聚節俗故事、影像與地景模型,象徵歲月循環的脈動。(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展區中央「歲時圓盤」,匯聚節俗故事、影像與地景模型,象徵歲月循環的脈動。(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展開五感體驗,感受紮根於土地的日常

除了靜態觀賞,平凡製作與發落文化更邀請觀眾在此展開五感體驗:嗅聞巨型端午「虎仔香」散發出的艾草與菖蒲香氣;聆聽由鹿港出身、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親自誦唸的〈鹿港普度歌〉;並在互動設計團隊「馥谷餘」打造下,踏入沉浸式遊戲,親歷「南瑤宮笨港進香」回鑾橫渡濁水溪的「潦溪」場景;最後,更可於馥谷餘以科技轉譯「花壇迎燈排」的互動裝置中,輸入自己的姓氏,生成專屬「字姓燈」,體驗成為頭家爐主,與家族共享神祇護佑的榮耀時刻。

巨型端午「虎仔香」(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巨型端午「虎仔香」(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體驗完饒富意趣的互動設計後,接著別忘記抬頭仰望,彰化的真實模樣在眼前展開。六面懸掛於展區上方的大型圓弧投影,顯影出溪流邊的人群、家戶前的香案、普度時澎湃的「普肉山」,以及彰化在山河之間那最虔敬的模樣。此時,耳畔同時響起彰化出身的獨立樂團「農村武裝青年」為展覽量身打造的音樂,聲影交織之間,更深刻地感受到這些歷久不衰的習俗,至今仍緊緊紮根於土地的日常。

在全球「BenQ」的支持下,六面懸掛於展區上方的大型圓弧投影,顯影出彰化在山河之間那最虔敬的模樣。(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在全球「BenQ」的支持下,六面懸掛於展區上方的大型圓弧投影,顯影出彰化在山河之間那最虔敬的模樣。(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一字排開的平安小物,到鹿港童玩「葫蘆問」

最後,讓我們轉身走進「平安行」,此時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宛如傳統中藥櫃般的展櫃,整齊陳列著香包、香火袋、符令、石敢當、大符等各式祈福小物,呈現人們如何在日常裡寄託祈願、守護平安。

宛如傳統中藥櫃般的展櫃,整齊陳列著香包、香火袋、符令、石敢當、大符等各式祈福小物。(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宛如傳統中藥櫃般的展櫃,整齊陳列著香包、香火袋、符令、石敢當、大符等各式祈福小物。(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來到台上,鹿港傳統童玩「葫蘆問」化為色彩飽滿、造型討喜的「平安行葫蘆問」遊戲。觀眾更可在遊戲後抽取共26款獨家平安小卡,蓋上平安行限定集章,在趣味互動中一步步邁向平安的終點。從靜態凝視到身體參與,這趟涵蓋拜天公、慶上元、迎媽祖、安營、慶端午、贊中元、祭水圳、謝下元等民俗文化的彰化之旅,也在此緩緩落幕,留下平安的餘韻與祝福。

鹿港傳統童玩「葫蘆問」化為色彩飽滿、造型討喜的「平安行葫蘆問」遊戲。(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鹿港傳統童玩「葫蘆問」化為色彩飽滿、造型討喜的「平安行葫蘆問」遊戲。(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觀眾可在遊戲後抽取平安小卡,蓋上平安行限定集章,一步步邁向平安的終點。(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觀眾可在遊戲後抽取平安小卡,蓋上平安行限定集章,一步步邁向平安的終點。(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沉浸式遊戲讓人彷彿親歷「南瑤宮笨港進香」回鑾橫渡濁水溪的「潦溪」場景。(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2025台灣設計展「平安行 Path of Pîng-an」

展期| 10月10日(五)- 10月26日(六)週日至週四10:00-18:00;週五至週六10:00-20:00
地址|鹿港公會堂(彰化縣鹿港鎮埔頭街 72 號)
音樂演出|10月11日(六)15:00 - 15:30 文開國小・南音雅月
                  10月12日(日)15:00 - 15:30 華龍國小・北管新傳
文史導覽|10月18日(六)08:00 - 10:00 民俗愛好者黃雅君老師 X 拜天公平安採買
                  10月19日(日)15:00 - 17:00 民俗愛好者李宗學老師 X 找尋鹿港平安物

資料提供|平凡製作、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