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攝影師陳詠華談創作的內在時間!以鏡頭留下最自適的轉瞬之美

陳詠華_時尚攝影師_01

對時尚攝影師陳詠華來說,攝影是一種雕刻,也是對時間、對記憶的探尋。從藝人到新銳演員,無論桂綸鎂、許瑋甯、張震、李沐等等,在她的鏡頭下,總能自然展現最柔韌、飽滿的生命姿態。讓我們一同探索潛藏於陳詠華攝影作品中的內在時間。

陳詠華_時尚攝影師_02
時尚攝影師陳詠華,目前專職攝影,為多家服裝品牌拍攝形象,並拍攝多本時尚雜誌及攝影雜誌,同時撰寫攝影專欄。

今年第二次拍攝桂綸鎂,陳詠華用Polaroid底片,將她浸潤在一片深邃藍色調,對比於《藍色大門》時期剛出道的青澀,陳詠華將自己所欽羨、屬於現在的小鎂的飽滿、成熟姿態凍凝在影像中。這也是她今年的新挑戰,在《ELLE Taiwan》開啟專欄「自.畫像」,每個月為一名女星紀錄肖像,讓她們與時間、與自身展開一場場對話。

陳詠華_時尚攝影師_03
新生代女演員王渝屏在陳詠華的鏡頭中,青春年華的風貌瞬間定格。

談起陳詠華的風格,許多人會用她喜歡的電影《花樣年華》來形容:復古。但她不認為自己有將特定風格加諸在作品上:「風格是由別人去定義的,我只是專注在自己所喜歡的事物上。」儘管如此,她仍自剖是個古典的人,涵養她的靈感是《愛神:手》、《末代皇帝》、《霸王別姬》、《美麗佳人歐蘭朵》等等電影與石岡瑛子在《入侵腦細胞》中的美術設計,「我一直都很喜歡典雅的事物,東西方元素相互襯托的狀態。」擅於內觀的她也提取自己夢境與想像,「如果將夢境具體實現於影像中,是否就會真的成為現實可見的一部分?」

將感受濃縮在瞬間

既為詩人也是藝術家的父親對陳詠華影響深遠,她猶記小時候,父親騎摩托車載著手拿小小相機的自己,看眼前台北城市流光閃耀的光景。進入實踐大學服裝設計學系後,相對於縫紉機,她更鍾情影像。

在攝影工作室短暫的實習中她始終沒能捉住機會操作器材,於是她另闢途徑自學攝影,在系館樓頂、樓梯間為同學拍攝服裝作品集,也藉由朋友介紹為服飾品牌工作累積經驗。早期陳詠華深受時下雜誌流行的如Tim Walker等歐美時尚攝影大師的風格吸引,曾嘗試低彩度、高對比張力的華麗風格,經歷三年對生活與影像的探尋,才逐漸摸索出適合自己的拍攝模式。

陳詠華_時尚攝影師_04
陳詠華經常將人的肢體與花的影像錯置,互為象徵。

「那段過程我回到自己內心,很安靜地整理思緒,思考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生活的酸甜苦澀成為養分,她自承是個仰賴感受力的人,必須實際經驗、與人相處,放開直覺去感知如何創作。

2017年起,她開始嘗試以底片拍攝,倒也不是抗拒數位,就像她也正著迷於Gucci最新短片《Kaguya by Gucci》的CG風格,「數位固然有豐富的可能性,但使用底片時有張數、耗材預算等條件限制,讓感受濃縮到記憶最深刻的一個時間點,拍攝雙方也給出自己最好的那部分,我覺得很迷人。」

陳詠華_時尚攝影師_04
作品〈卵〉,近年陳詠華使用Polaroid創作,以柔和的粒子演繹模特兒的陰柔氣質。

這令人更珍惜拍攝當下的瞬間,與數位連拍千張、萬張再事後挑選影像大大不同,「一些演員跟我說起底片時代的拍攝經歷,在攝影師喊出『rolling』(意指正式開始錄影)的當下,她們就必須緊緊把握住機會,展現最精緻、最美好的狀態。」從數位攝影開始的她,反而由底片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

陳詠華也坦言自己個性內斂怕生,底片拍完後不用立即繳交成果,為現場高張力的互動關係留下一分延緩。「我是一個很敏感、很容易感受情緒的人,所以在拍攝當下希望專注在觀景窗裡面,不用接收到過多干擾。」

底片的顆粒讓影像不似數位那麼銳利清晰,有時她的作品也隨身體動作的模糊、晃動甚至失焦。她深信人的相處「近則狎」,於是在自己與他人之間留下距離,「觀看影像也好、實際交流也好,保持一個距離是美的創造、神秘感之所在。」這是她為影像蒙上的一層婉曲幽轉的紗。

陳詠華_時尚攝影師_05
陳詠華為《 PAR 表演藝術雜誌》拍攝人像作品,略為晃動、失焦的影像為鏡中人物帶出神祕感。

後青春的飽滿成熟之美

青春年華曾是貫穿陳詠華作品的主題,她說青春的狀態是好看的、美麗的、善良的,被記錄下來是寶貴的,「但後來我慢慢發覺成熟的迷人:成長所積累的東西,如何成為現在的你。」

她提到日本攝影藝術家石內都的黑白創作《1.9.4.7》,當時邁入40歲之際的石內都關注起自身身體的變化,便邀請年齡相仿的女性友人拍下身體局部,「我很喜歡這系列拍攝女性手與腳的特寫,大家覺得自己最不好看,或是最多因時間積累留下痕跡的地方,這其中蘊含了時間性。」

陳詠華_時尚攝影師_06
陳詠華在日本東京銀座的某個下午拍攝的人像作品。

她開始迷戀歲月為成熟軀體留下的細節,比如說脖子的細紋、手的青筋等等。她認為成熟能包容各種情緒,成熟是尖角磨平後的圓潤,「事物無法恆久駐足美好,接納傷害反而能讓人有所蛻變,成為養分。」成熟也是不讓情感如洪流恣肆漫溢,「成熟這件事情包含人的情緒,但以理性去克制,因而成為圓融的狀態。」她愈加能將自身的感性適度收斂在影像中,若隱若現。

陳詠華始終受到人的陰柔、脆弱氣質所吸引,近年作品的色調愈趨陰翳而濃郁,「成熟讓生命的內在可以包容更多不同色彩,我影像中的飽滿色調就是想展現人在成熟狀態的圓融。」她說這是一些來自「彼岸」的色彩,「一方面經歷親人離世與身邊事物的逝去,一方面我自己也很怪,喜歡東西曾經風華過、熱鬧過,而後留下廢墟的概念。」

陳詠華_時尚攝影師_06
陳詠華剛畢業時為《Gacha!寫真玩家》拍攝特別企劃拍攝,那時的風格尚帶有數位感。

她的鏡頭直視生命的無常與易逝,甚至死亡。死亡是時間對生命施予的暴戾,她則以最柔軟的影像承接起生命的脆弱,其中幽射出一絲柔韌的生命光輝,如同她近年影中的花卉與人體,成熟燦放終將萎落,其後化作春泥,彷若生命的寂滅與新生。

2019年,疫情的封阻讓陳詠華放緩腳步,再度回觀自身與日常,她開始拍攝「Ikebana」(花藝)系列。對靜物與人的肢體的嘗試緣於有一年她為《美麗佳人》的配飾單元攝影,「我不想制式化地單純將包包揹在肩上拍攝,就在思考要如何讓模特兒用肢體去呈現靜物。」擺置花卉的過程讓她梳理了內在情緒,她同時將花綻放的姿態對應人的肢體雕塑,展現成熟飽滿的生命狀態,互為象徵。「花」在《詩經》中也作「華」字,正巧是她名字中的一個字,花卉與她的連結彷彿宿命。

陳詠華_時尚攝影師_07
不同於人物肖像,拍攝花卉回到個人的空間,是一種內在的自我對話與靜心修煉。

活出典雅舒適自成時髦

相對於潮流更迭,陳詠華始終更關注如何走出自己的步調。「以前的時尚攝影前輩們底蘊、實力真的很強,一人要能駕馭無數風格,客戶要什麼就必須給出來,我自己沒辦法做到,所以選擇精專自己的風格。」

社群時代的到來,各色創作者眾聲喧嘩,時尚風格變幻更頻繁,她也觀察到近年風氣的轉變,整體環境相對尊重創作者,以攝影師任航之前為雜誌拍封面為例,客戶找他合作就是鎖定他的創作態度與風格。

陳詠華自然也受惠於時代,在社群上找到了發表的舞台,但也疑慮一些創作者恐怕迷失於追蹤數據與海量影像。例如近年流行的一種「怪美」(ugly beauty)風格,以表現性的美術設計與動作展現影像情緒,她儘管欣賞,卻也深知這種創作不屬於她,認為不要流於模仿,要儲存屬於自己的東西,「每個階段的狀態不同,我一直都在學習如何忠於自我,不受外界干擾,學習慢下來,跟著自己的步調節奏。」

陳詠華_時尚攝影師_07
「復古」是他人對陳詠華風格的定義,但她不覺得攝影師需要受限特定風格。

陳詠華提起安迪.沃荷的一句話:「在你的風格不受歡迎的時代,你必須堅守到底。」不要如同《安迪如何穿上他的沃荷》書中老牌的施密特餐廳,為趕潮流不停換裝,而失去它原先迷人的光彩。

「我常常在思考要如何在優雅中找尋時髦感。在我照片裡的人物多是在一種肢體緊繃的狀態下,展現某種張力平衡上的自信。」這也是陳詠華逐漸成熟的生命樣貌,人在當下那瞬間活出最舒徐、自適的姿態,就自成一種時尚的美。

陳詠華

台北人,目前專職攝影,為多家服裝品牌拍攝形象,並拍攝多本時尚雜誌及攝影雜誌,同時撰寫攝影專欄。

文|吳哲夫 

圖片提供|陳詠華

▸ 探索更多時尚精彩專題,請見La Vie 2022/9月號《跨時代的靈感之光》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台灣攝影師林祐任個展《邊界》在新竹春室!以影像探索島嶼未定、曖昧的灰色地帶

林祐任攝影展《邊界 Ambiguity》在新竹春室!以影像探索台灣未定、曖昧的灰色地帶

你會怎麼形容台灣?不可否認,台灣因為歷史、地緣政治等因素,一直難以被形容。在這座島上的人們,不停在模糊中摸索定義,以各自的方式解讀台灣;又或者,會不會這份「未定」與遊走在「灰色地帶」的曖昧,就是台灣現在的模樣?

攝影師林祐任就是其中一位探索者,他帶著相機走訪台灣高山和海的邊界,也透過潛水、登山看見山海的不同深度和切面;遊歷歐洲時,看著實景與照片上如出一轍的景色,反思台灣模仿歐風的浪潮。他自認沒有特定的影像風格,更在意創作時的感受和思考,期待帶給觀者介於現實、夢境之間的感受。

林祐任攝影展《邊界 Ambiguity》在新竹春室!以影像探索台灣未定、曖昧的灰色地帶
(攝影:林祐任)

灰色地帶,模糊卻充滿想像的未定空間

林祐任將身歷其境的觀察匯集為展覽《邊界 Ambiguity》,並推出3本攝影集:《邊界 Ambiguity》、《321》、《Penguins》,它們各有不同概念與表現手法,皆探討著「未定論」的灰色地帶——這些模糊的邊界,帶來更多的可能性與想像空間。本展即日起於新竹春室 Glass Studio + The POOL展出。

林祐任攝影展《邊界 Ambiguity》在新竹春室!以影像探索台灣未定、曖昧的灰色地帶
(圖片提供:春室 Glass Studio + The POOL)

展場由林祐任攜手W春池計畫、彡苗空間實驗籌劃,利用影像搭配互動裝置,從拓展界限、回顧記憶到探尋新境,描繪一場由灰色地帶所構築出的意象。

林祐任攝影展《邊界 Ambiguity》在新竹春室!以影像探索台灣未定、曖昧的灰色地帶
(攝影:林祐任)
林祐任攝影展《邊界 Ambiguity》在新竹春室!以影像探索台灣未定、曖昧的灰色地帶
(攝影:林祐任)

3本攝影集各訴說什麼故事?

01.《邊界 Ambiguity》:在了解自己的過程,了解台灣

在《邊界 Ambiguity》當中,林佑任探討邊緣模糊不清的「灰色地帶」,透過不同主題的討論,慢慢出找台灣的模樣,也藉由高山和海的邊界、概念模糊的影像,給出自己對台灣的定義。

林祐任攝影展《邊界 Ambiguity》在新竹春室!以影像探索台灣未定、曖昧的灰色地帶
(攝影:林祐任)
林祐任攝影展《邊界 Ambiguity》在新竹春室!以影像探索台灣未定、曖昧的灰色地帶
(攝影:林祐任)

02.《321》:觀看過去的自己,模糊與時間的距離

321》靈感來自拍照時讓人做好心理準備的倒數「321!」,書內集結了「在開始之間」的各種瞬間,紀錄林佑任成為專業攝影師之前的過程,承載著每個階段的憤怒、難過、平靜心緒。林佑任說,現在回頭看這些照片,依然會被深深觸動,想起當下的情緒和感受,彷彿回到了拍攝當下的瞬間。

林祐任攝影展《邊界 Ambiguity》在新竹春室!以影像探索台灣未定、曖昧的灰色地帶
(攝影:林祐任)
林祐任攝影展《邊界 Ambiguity》在新竹春室!以影像探索台灣未定、曖昧的灰色地帶
(攝影:林祐任)

03.《Penguins》:台灣,可以不用成為歐洲的模樣

Penguins》源自林佑任疫後兩個月的歐洲旅行,期間他反思台灣模仿歐式美感、風格的風潮,心想:「台灣,可以不用成為歐洲的模樣。」如同攝影集名稱「Penguins(企鵝)」——不是鳥都要會飛,人也是。本書探索外在的國境邊界,林佑任也試圖突破觀光客的身份,試著在每個城市快速、細膩地觀察當地人的習慣,希望能更深入他們的生活。

林祐任攝影展《邊界 Ambiguity》在新竹春室!以影像探索台灣未定、曖昧的灰色地帶
(攝影:林祐任)
林祐任攝影展《邊界 Ambiguity》在新竹春室!以影像探索台灣未定、曖昧的灰色地帶
(攝影:林祐任)
林祐任攝影展《邊界 Ambiguity》在新竹春室!以影像探索台灣未定、曖昧的灰色地帶
(攝影:林祐任)

台灣的邊界,如同顏料被暈開的線條

展覽名中的 “Ambiguity” 代表「歧義」,意指擁有一種以上的解釋,且為未定義的狀態。策展團隊認為,這個詞很適合描述台灣——因歷史發展、地緣政治的各種因素,台灣面臨邊界、定位不明確的問題;島嶼日常中所見的老舊公寓的頂加、隨性停放的機車、自由流動的小攤販,都遊走在灰色地帶。

林祐任攝影展《邊界 Ambiguity》在新竹春室!以影像探索台灣未定、曖昧的灰色地帶
(攝影:林祐任)

然而,在新舊文化、多元價值間的衝突中,這些灰色地帶卻偶爾能被人情所允許、包容。「未定論」像是台灣的一種特色,讓一切都有不同的解釋空間。

林祐任攝影展《邊界 Ambiguity》在新竹春室!以影像探索台灣未定、曖昧的灰色地帶
(攝影:林祐任)

在這樣的狀態下,林祐任所看到的台灣邊界,非清晰的實體線,更像是暈開、模糊的線條。已被暈染的界線,相互融合、交疊後形成一處可擺玩的空間,林祐任正是在此探索各種可能,以影像形容台灣的曖昧性質。

林祐任攝影展《邊界 Ambiguity》在新竹春室!以影像探索台灣未定、曖昧的灰色地帶
(攝影:林祐任)

代表色「靛色」呼應影像中的曖昧

為了呼應影像中的曖昧、模糊、流動特性,《邊界 Ambiguity》特別以「靛色」為代表色,它具備藍色的沈靜、紫色的神秘,撲朔迷離,如同本次展出的作品,都盡可能給予觀者兩種以上的觀看、解讀視角,引導出不同定義。

林祐任攝影展《邊界 Ambiguity》在新竹春室!以影像探索台灣未定、曖昧的灰色地帶
(攝影:林祐任)

互動裝置《float》映現觀者、展品間的交流

展場也特別結合了裝置作品,其中一件為玻璃與水共構的《float》,它像是一張漂浮在空中的桌子,當人們碰到桌上擺著的物品時,水缸裡的水會因晃動而產生漣漪,並透過光纖映照在天花板,形成漂亮的光影,彷彿具象化了觀者、展品之間的交流。

另外,《float》結構也呼應「邊界」概念,它沒有桌子該有的支架,又是懸掛的發光物體——那它究竟是桌子還是燈?

林祐任攝影展《邊界 Ambiguity》在新竹春室!以影像探索台灣未定、曖昧的灰色地帶
(攝影:林祐任)

《邊界 Ambiguity》透過光影的晃動、觸摸的質感、聲音的設計等,傳達各種「模稜兩可」的可能性,讓觀者沈浸探索邊界、與其邊緣的灰色地帶。

林祐任攝影展《邊界 Ambiguity》在新竹春室!以影像探索台灣未定、曖昧的灰色地帶
(攝影:林祐任)

〈邊界 Ambiguity|林祐任 個展〉

展覽期間|2024.06.14-09.08

展覽地點|春室 Glass Studio + The POOL

開放時間|每日10 : 00-17 : 30 開放,週一公休

 

策展單位|林祐任 + W春池計畫 W Glass Project

空間協力|彡苗空間實驗 seed spacelab co., ltd.

書籍設計|大象設計 Elephant Design(邊界 Ambiguity)+ 張愛眉(Penguins)

書籍編輯|涂育庭、陳杰民(321)

飲品設計|春室 The POOL

玻璃製作|春池玻璃 Spring Pool Glass + 春室 Glass Studio

視覺攝影|林祐任

攝影藝術商店MOT X ABOOK新系列!攜手林炳存、蘇益良發表以希望為題的《Echoes of Hope》

攝影藝術商店MOT X ABOOK新系列!攜手林炳存、蘇益良發表以希望為題的《Echoes of Hope》

成立一週年之際,台北攝影藝術商店「MOT X ABOOK Photography」推出全新創作《Echoes of Hope》,包含影像創作大師林炳存的《透視內在》系列,以及時尚攝影師蘇益良的《飯後甜點》系列,透過絢麗繁花與夢想的遠方,演繹攝影大師心中的希望之光。

策展思維的攝影藝術商店「MOT X ABOOK Photography」

由移動式藝廊「明日創藝 MOT ARTS」與林炳存所創立之藝術平台「ABOOK STUDIO」攜手合作、以策展思維為主軸的期間限定攝影商店「MOT X ABOOK Photography」,透過國內外知名攝影師的鏡頭,捕捉情感凝聚的瞬間,打造居室空間的微型藝廊,體現藝術即生活的美學日常。

攝影藝術商店MOT X ABOOK新系列!攜手林炳存、蘇益良發表以希望為題的《Echoes of Hope》
MOT X ABOOK Photography由「明日創藝 MOT ARTS」與「ABOOK STUDIO」共同打造。(圖片提供:MOT X ABOOK Photography)
攝影藝術商店MOT X ABOOK新系列!攜手林炳存、蘇益良發表以希望為題的《Echoes of Hope》
透過國內外知名攝影師的鏡頭,捕捉情感凝聚的瞬間,打造居室空間的微型藝廊。(圖片提供:MOT X ABOOK Photography)

林炳存、蘇益良全新計畫《Echoes of Hope》

自5月23日起,「MOT X ABOOK Photography」攝影藝術商店將正式發表展售《Echoes of Hope》全系列23件作品,由林炳存、蘇益良兩位攝影大師分別帶來的《透視內在》、《飯後甜點》系列組成,透過貼近當代日常的「攝影」途徑,傳遞生活裡不可或缺的希望。

《Echoes of Hope》以更易於入手的「輕藝術」價格,將大師攝影作品收藏至居家空間,把「家」打造成最貼近生活、反映個人風格與思想的微型藝廊;這些作品也很適合用作送禮,不僅展現送禮之人的品味,也透過創作者的影像氛圍,感受悠悠迴響於心的「希望」,拾起向明日瞻望的勇氣。

攝影藝術商店MOT X ABOOK新系列!攜手林炳存、蘇益良發表以希望為題的《Echoes of Hope》
MOT X ABOOK Photography」攝影藝術商店現正展售《Echoes of Hope》全系列23件作品。(圖片提供:MOT X ABOOK Photography)
攝影藝術商店MOT X ABOOK新系列!攜手林炳存、蘇益良發表以希望為題的《Echoes of Hope》
《Echoes of Hope》透過貼近當代日常的「攝影」途徑,傳遞生活裡不可或缺的希望。(圖片提供:MOT X ABOOK Photography)

▸ 林炳存《透視內在》|透過繁花回望內在

除了廣為人知的人像攝影外,林炳存在藝術攝影領域也以富有哲思及實驗性的風格著稱,曾先後展出《中國古代仕女圖》、《時尚.原住民》、《鏡墨.流白》、《蒼藍小點》等藝術攝影創作。

此次在《透視內在》系列15幅作品延續其對於光線的精準掌握,特意以鏡頭強調花朵瓣葉的透光性,用絢麗豔異的影像隱喻多變的內在世界。看著作品的觀眾,將帶著各自獨特的生命經驗,感受花朵的纖弱與力量如何並存為一,回望內在的自己。林炳存希望:「照片的故事不只是由創作者賦予,而是從每個人的凝視裡,創造出情感,勾動屬於自己的故事。」

攝影藝術商店MOT X ABOOK新系列!攜手林炳存、蘇益良發表以希望為題的《Echoes of Hope》
攝影師林炳存《透視內在》系列。(圖片提供:MOT X ABOOK Photography)
攝影藝術商店MOT X ABOOK新系列!攜手林炳存、蘇益良發表以希望為題的《Echoes of Hope》
林炳存《透視內在》系列:透視之5、透視之10。(圖片提供:MOT X ABOOK Photography)

▸ 蘇益良《飯後甜點》|夢想之地即是希望

全方位視覺藝術家蘇益良,過往操刀多項唱片封面及廣告,近年更以打破既有框架的藝術攝影作品著稱,曾與藝術家王九思合作融合時尚概念與東方觀點的《二十四孝》系列,也曾四度參與「小花計畫」系列展覽。

在《Echoes of Hope》企劃中,蘇益良以「希望猶如人生這場漫長宴席裡的飯後甜點」為概念,把自身最想看到卻未能抵達的他方,作為《飯後甜點》系列共8幅作品:「想做卻尚未實現的事情,便是我的希望。」他如此說道。在資訊唾手可得的時代,瀏覽取代了遊覽,人們往往妥協於「物美價廉」的虛擬;而《飯後甜點》從人人談論的「必訪之地」出發,找到黃昏的撒哈拉沙漠、入夜的烏蘭巴托等地,徘徊於現實與虛幻間,是未竟的彼岸,也是最後的希望。

攝影藝術商店MOT X ABOOK新系列!攜手林炳存、蘇益良發表以希望為題的《Echoes of Hope》
攝影師蘇益良《飯後甜點》系列。(圖片提供:MOT X ABOOK Photography)
攝影藝術商店MOT X ABOOK新系列!攜手林炳存、蘇益良發表以希望為題的《Echoes of Hope》
蘇益良《飯後甜點》系列:20240501114432。(圖片提供:MOT X ABOOK Photography)

《Echoes of Hope》:林炳存《透視內在》、蘇益良《飯後甜點》

活動地點|MOT X ABOOK Photography攝影藝術商店
活動地址|台北市中山區樂群三路200號3F
線上瀏覽|bit.ly/44Nu1ZX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