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左營舊城「見城之道」啟用!登步道遠望龍虎塔,感受古城經300年時光淘洗的歷史風華

高雄左營舊城「見城之道」啟用!登步道遠望龍虎塔,感受古城經300年時光淘洗的歷史風華

如果熟悉高雄,會知道高鐵站所在的左營區有新、舊之分,其中「舊左營」涵蓋蓮池潭、果貿社區等知名景點,區內又因坐擁舊城遺跡、戰後興建的大量眷村,形成獨特的人文風貌,而台灣歷史上第一座石城——清代鳳山縣舊城——也坐落於此。如今造訪左營舊城,不妨登上新啟用的「見城之道」,遠望龍虎塔與半屏山,沿途撿拾隨處可見的古城歷史碎片。

FotoJet (7)
左營舊城城門。(圖片來源:高雄市政府「見城之道」成果影片截圖)

337700532_180058071040486_6287824148401710315_n
左營舊城見城之道2023年3月26日第一階段啟用。(圖片來源:高雄市文化局 Facebook)

重建左營舊城人文地景

1826年,鳳山縣城改建石城,東南西北四座城門串起城牆、護城河流於四周,以抵禦戰禍入侵保民安居;歷經數百年,期間朝代更迭,左營舊城已不復完整,城牆之間因城市道路開發而斷聯,城門各自散落於現代都市場景之中,彷彿時光的碎片。

FotoJet (13)
高雄舊城南門,1920年。(圖片來源:高雄市政府「見城之道」成果影片截圖)

FotoJet (12)
高雄舊城南門,1960年。(圖片來源:高雄市政府「見城之道」成果影片截圖)

為了讓大眾得以一探台灣現存最為完整的古城之風華,高雄市政府於2016年起推動「見城計畫」,以串接舊城為概念,重建也重見舊城的人文地景。

FotoJet (8)
左營舊城北門。(圖片來源:高雄市政府「見城之道」成果影片截圖)

重現「圍龜放蛇」舊城形勢

作為見城計畫中的一大亮點,「見城之道」縫合了1930年代因道路開闢而被分為兩半的大小龜山,目前長770公尺的路線從北門見城館外開始,向北沿著舊城牆穿越樹林、停車場,並跨越勝利路,修補了龜山被「切斷身首」分離百年的情況,重現昔日「圍龜放蛇」形勢。

337664688_1234637630516967_4657899840458573458_n
見城之道連接大小龜山。(圖片來源:高雄市文化局 Facebook)

337739524_764779498417904_2150449895839697930_n
晚間的見城之道。(圖片來源:高雄市文化局 Facebook)

步道設計無論是色彩、量體、高度都講求與周遭地景融合,比如高度模擬原始城牆,讓人們猶如步行在雄偉城牆上俯視四周;欄杆則選擇深棕色,如舊城的大石般內斂,若從步道下方往上看,會發現欄杆形如格柵,呼應城牆輪廓。白天有日光、樹影相伴,夜晚則有燈光點綴,呈現截然不同的風貌。

337812539_1621654961595834_6064045739365693674_n
見城之道考量交通安全,特意將跨越勝利路段拉高至6公尺高。(圖片來源:高雄市文化局 Facebook)

337544597_1983407371829548_8829887470456107474_n
見城之道。(圖片來源:高雄市文化局 Facebook)

左營舊城回歸進度

見城計畫執行至今已過7年,期間陸續完成護城河通水、見城館設置、城牆修復、城門遺構再現、遺址公園等建設,新興歷史文化場域逐漸成形。

其中,東門護城河整治時引蓮池潭水,既恢復水系,同時再現護城河水岸風貌,離城門不遠處更設有「見城館」保存舊城歷史;西門設置遺址公園,馬道上佇立著日本海軍震洋神社的基座、戰時的防空壕仍屹立不搖,邀請人們前來搜集台灣史前、清領、日治與戰後歷史的遺留線索;北門則有門神護衛。

FotoJet (10)
左營舊城護城河。(圖片來源:高雄市政府「見城之道」成果影片截圖)

FotoJet (11)
日本海軍震洋神社基座。(圖片來源:高雄市政府「見城之道」成果影片截圖)

FotoJet (9)
見城館中的動態模型。(圖片來源:高雄市政府「見城之道」成果影片截圖)

南門賦歸

東、西、北,那南門呢?因道路開發,南門百年來皆孤懸於圓環中央,未來則將透過路型改造,讓南門與西門遺址公園互相連結,再度「回歸」舊城。此外,不只串接陸路,見城計畫的下一步也期望打通水路,從鳳山曹公圳通到左營舊城、凹子底、愛河,真正的重建歷史。

FotoJet (4)
南門復歸前。(圖片來源:高雄市政府「見城之道」成果影片截圖)

FotoJet (3)
南門復歸後,此為模擬圖。(圖片來源:高雄市政府「見城之道」成果影片截圖)

資料、圖片|陳其邁 Facebook、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4台灣設計展在台南!9大主題展覽、5大衛星展一次看

2024台灣設計展在台南!限時16天,9大主題展覽、5大衛星展一次看

2024台灣設計展將於10月26日至11月10日登場,此次主題為「是台南,當是未來」,邀請超過百位設計師共同勾勒出臺南的過去與未來,主展區包含臺南市美術館2館、西市場、香蕉倉庫;衛星展區有321 巷藝術聚落、藍晒圖文創園區、愛國婦人會館、臺南車站、孔廟商圈、國華友愛商圈、永樂市場;淺草多功能中心則規劃為設計食堂。

2024台灣設計展懶人包!

☖ 主展區

以臺南市美術館2館、西市場及香蕉倉庫為核心,策劃9大主題展覽及相關活動,呈現臺南從傳統產業、前瞻產業及設計導入城市的全面向內容。

2024台灣設計展在臺南,本屆靜態、動態主視覺皆由臺南在地設計團隊操刀,分別出自「Path & Landforms」及「空集設計 Nulls Design」。(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2024台灣設計展在臺南,本屆靜態、動態主視覺皆由臺南在地設計團隊操刀,分別出自「Path & Landforms」及「空集設計 Nulls Design」。(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1. 南波萬

展示臺南18家隱形冠軍企業如何在艱難環境中崛起,並在全球舞台上綻放的耀眼成就。

「南波萬 No.1-Spotlight Tainan」透過「光」的多樣形態交相輝映,展示台南18家企業在艱難環境中崛起,並在全球舞台上綻放的耀眼成就。(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南波萬 No.1-Spotlight Tainan」透過「光」的多樣形態交相輝映,展示台南18家企業在艱難環境中崛起,並在全球舞台上綻放的耀眼成就。(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展覽時間:10/26-11/10;展覽地點:臺南市美術館2館1樓

2. 新力

探索臺南新民生、新農業、新生技與能資源四大領域,展現產業邁向前瞻的歷程。​​

「新力」將引領人們探索台南「新民生」、「新農業」、「新生技」與「能資源」四大前瞻領域。(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新力」將引領人們探索台南「新民生」、「新農業」、「新生技」與「能資源」四大前瞻領域。(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展覽時間:10/26-11/10;展覽地點:臺南市美術館2館1樓

3. 生活超展開

與臺南在地企業合作,呈現與日本東京墨田區的國際合作成果,跨越新舊之味,揉合成臺日當代的生活面貌。

從台灣台南到日本墨田,兩座城市因為當代產業的聯手創新,跨越新舊之味,揉合成台日當代的生活面貌。(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從台灣台南到日本墨田,兩座城市因為當代產業的聯手創新,跨越新舊之味,揉合成台日當代的生活面貌。(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展覽時間:10/26-11/10;展覽地點:臺南市美術館2館1樓

4. 未來城市想像

透過「我的城市模塊」視覺化的呈現民眾對於城市的想像,提供民眾參與公共規劃的契機。

「未來城市想像」作為參與城市共創的平台,透過「我的城市模塊」視覺化的呈現民眾對於城市的願景與想像。(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未來城市想像」作為參與城市共創的平台,透過「我的城市模塊」視覺化的呈現民眾對於城市的願景與想像。(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展覽時間:10/26-11/10;展覽地點:臺南市美術館2館2樓

5. [無]平行​​​

呈現疫情解封後完工的建築作品,今年更邀請到法國波爾多建築中心​​​​加入,同步呈現[樹]建築:Arboretum: trees as architecture展覽。​​​​

Non-Parallel: [ 無 ] 平行 2024 實構築展覽,旨在呈現疫情解封後完工的建築作品。(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Non-Parallel: [ 無 ] 平行 2024 實構築展覽,旨在呈現疫情解封後完工的建築作品。(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展覽時間:10/10-2025/2/23;展覽地點:臺南市美術館2館2樓

6. 超COOL

呈現以循環設計路徑,為升溫的地球找出降溫的解方,實踐環境與經濟、設計與日常的永續感動。

呈現以循環設計路徑,為升溫的地球找出降溫的解方。(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呈現以循環設計路徑,為升溫的地球找出降溫的解方。(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展覽時間:10/26-11/10;展覽地點:臺南市美術館2館4、5樓

7. 踅臺南.造市場

以吃和穿兩條常民生活軸線作為切入視角,打造展期限定的虛擬臺南新品牌。

展覽主題以「吃」和「穿」兩道常民生活軸線作為切入視角,策展方向兵分兩路,飲食、時尚領域的創作者們乘著巴士於台南進行實際的田野研究與採集,協同在地,在百年西市場打造一枚展期限定的虛擬台南新品牌。(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展覽主題以「吃」和「穿」兩道常民生活軸線作為切入視角,策展方向兵分兩路,飲食、時尚領域的創作者們乘著巴士於台南進行實際的田野研究與採集,協同在地,在百年西市場打造一枚展期限定的虛擬台南新品牌。(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展覽時間:10/26-11/10;展覽地點:西市場、香蕉倉庫

8. 踅seh西市

以數位融合傳統,透過各式裝置作品並結合歷史場域,從留下的找回失去的,一起看見傳統市場的未來。

以數位融合傳統,透過各式裝置作品並結合歷史場域,從留下的找回失去的,一起看見傳統市場的未來。(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以數位融合傳統,透過各式裝置作品並結合歷史場域,從留下的找回失去的,一起看見傳統市場的未來。(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展覽時間:10/26-11/10;展覽地點:西市場

9. 西門布市

將西門布市的演變脈絡,發掘淺草商圈到西門商場至今的歲月寶藏。

西門布市從淺草商圈到西門商場演變至今,歷經商業興盛與沒落。藉城市美學計畫打開商場,如手術般調修空間、活化入口及巷弄,創造夜間招牌博物館。(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西門布市從淺草商圈到西門商場演變至今,歷經商業興盛與沒落。藉城市美學計畫打開商場,如手術般調修空間、活化入口及巷弄,創造夜間招牌博物館。(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展覽時間:10/26-11/10;展覽地點:西門商場

☖ 衛星展區

包括321巷藝術聚落、藍晒圖文創園區、愛國婦人會館、臺南車站、孔廟商圈、國華友愛商圈、永樂市場,藉由設計為在地多元場域注入創新能量與活力。

1. 我住台南

2024年臺灣設計展於321巷藝術聚落再次開放,邀請訪客探索不同的老屋空間。透過環境、社區、家空間等系列展覽主題,帶領大家貼近臺南,激發居住生活的想像。

本展區透過環境、社區、家空間等系列展覽主題,帶領大家貼近臺南,激發居住生活的想像。(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本展區透過環境、社區、家空間等系列展覽主題,帶領大家貼近臺南,激發居住生活的想像。(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展覽時間:10/26-11/10;展覽地點:321巷藝術聚落

2. 座標

坐是生活的標準,生活坐落城市角落,設計定調文化高度,以座標定位品味,以思維拓展格局。

坐是生活的標準,生活坐落城市角落,設計定調文化高度,以座標定位品味,以思維拓展格局。(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坐是生活的標準,生活坐落城市角落,設計定調文化高度,以座標定位品味,以思維拓展格局。(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展覽時間:10/26-11/10;展覽地點:愛國婦人會館

3. 坐看

大專院校響應活動以「產業預備式」為核心,結合設計學生與業界合作,深入探訪臺南府城的人文歷史,創作街道家具與座具。作品通過導覽、影音、草圖、工作坊等形式,展示學生與產業結合的創意實踐與文化脈絡詮釋。

學生們的創意作品透過導覽、影音紀錄、設計草圖、模型製作以及工作坊等多元形式,這些作品將對外公開展示,讓觀眾能夠深入了解從靈感發想、設計實踐到產業協作的整個過程。(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學生們的創意作品透過導覽、影音紀錄、設計草圖、模型製作以及工作坊等多元形式,這些作品將對外公開展示,讓觀眾能夠深入了解從靈感發想、設計實踐到產業協作的整個過程。(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展覽時間:10/26-11/10;展覽地點:藍晒圖文創園區

4. 台南・進站中

進站中的臺南驛,全台第2座有洋式旅館的古蹟鐵道車站,進入府城的核心出發點,在新車站建造同時,修復中的古蹟車站也正準備轉變再現風華,微改造以優化服務設施為旨,結合半透或局部的牆面圍籬隱約透露背後的古蹟面貌。

半透材質、露出縫隙的鷹架,讓古樸的古蹟立面微露、優化牆面與照明映出挑高大廳的優雅氣度、施工圍籬與植栽襯托月台棚架的井然結構秩序,新舊併容建築與指標便當服務設施,古都車站出現修復過渡期間綠意花園生活感。(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半透材質、露出縫隙的鷹架,讓古樸的古蹟立面微露、優化牆面與照明映出挑高大廳的優雅氣度、施工圍籬與植栽襯托月台棚架的井然結構秩序,新舊併容建築與指標便當服務設施,古都車站出現修復過渡期間綠意花園生活感。(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展覽時間:10/26-11/10;展覽地點:臺南火車站1樓

5. 商圈脈動   

「商圈脈動-商圈美學設計加值計畫」由中央地方、商圈組織、專家顧問、設計團隊共同合作,以設計解鎖台南孔廟與國華友愛商圈、永樂市場三處街巷特有的生活樣貌,為地域注入能量與活力。

走進台南孔廟商圈、國華友愛商圈、永樂市場三處街巷,以設計解鎖每個區域特有的生活樣貌。(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走進台南孔廟商圈、國華友愛商圈、永樂市場三處街巷,以設計解鎖每個區域特有的生活樣貌。(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展覽時間:10/26-11/10;展覽地點:孔廟商圈、國華友愛商圈、永樂市場

☖ 設計響應

串連5項展覽及10項活動,展現臺南從藝術、街區生活、餐飲美食、文學、信仰、永續等豐富主題活動。

2024台灣設計展期間,串連5項展覽及10項活動,展現臺南從藝術、街區生活、餐飲美食、文學、信仰、永續等豐富主題活動。(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2024台灣設計展期間,串連5項展覽及10項活動,展現臺南從藝術、街區生活、餐飲美食、文學、信仰、永續等豐富主題活動。(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 設計食堂

於淺草多功能中心舉辦,邀來意想不到的廚師輪番坐鎮、驚喜上菜,歡迎大家預約體驗。另外,此次也推出主展區散步路線,讓民眾在看展之餘還能享受驚喜美食、盡情徜徉在臺南新舊交融的文化中,發掘城市中的設計能量。

一座像流星一樣帶來驚喜的食堂,有意想不到的廚師,輪番在「不存在食堂」為你上菜。(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一座像流星一樣帶來驚喜的食堂,有意想不到的廚師,輪番在「不存在食堂」為你上菜。(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展覽時間:10/26-11/10;展覽地點:淺草多功能中心

2024台灣設計展全區地圖。(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2024台灣設計展全區地圖。(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2024台灣設計展
展出時間|10.26(六)~11.10(日) (共16天)
官網 | https://designexpo.org.tw
IG@designexpo.tw

資料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彰化小西商圈新面貌!以「線」串連昔日布業榮景,改造公共空間、小吃老店建立非典型商圈品牌

彰化小西商圈新面貌!以「線」串連昔日布業榮景,改造公共空間、老店小吃建立非典型商圈品牌

2025年台灣設計展將落腳彰化,也順勢為彰化火車站週邊最熱鬧的「小西商圈」帶來嶄新面貌,巷口的公園廣場、馬路上的標線、經整理後的小吃老店面,都為街區注入了不同以往的活力。

位於彰化車站週邊的小西街,在清朝時期曾是連接舊城西門與北門的捷徑,隨著火車站的興建,鐵路運輸便利更讓這裡成為繁華的商業中心。當時,小西街一帶聚集了成衣、布料、旅社和酒樓等商家,形成熱鬧非凡的市集景象。

隨著時代變遷與交通改變,這些產業逐漸式微,現在穿梭於小西巷弄間,傳承數十年的老字號小吃攤位和復古風情的建築仍隨處可見,同時也有不少青年進駐開設個性小店,為街區注入新的活力,讓小西商圈逐漸成為融合懷舊與年輕風格的慢遊之地。

彰化小西商圈新面貌!以「線」串連昔日布業榮景,改造公共空間、老店小吃建立非典型商圈品牌
漫步小西商圈,有不少青年進駐開設個性小店,為街區注入新的活力。(圖片來源:彰化旅遊資訊網)

小西商圈與一般招牌林立的商業街有很大的不同,光是進入街區的方式就充滿探險樂趣。從彰化火車站前三角公園(中正路口摩斯漢堡旁)隔壁不起眼的巷弄鑽進進入小西街巷(長安街100巷),並一路來到長安街、永興街、陳陵路範圍,行經綠意盎然的生活感巷弄、有歷史故事的屋舍、轉角的藝術裝置,每個角落都有驚喜。

彰化小西商圈新面貌!以「線」串連昔日布業榮景,改造公共空間、老店小吃建立非典型商圈品牌
小西商圈一帶有許多乘載歷史故事的屋舍。(圖片來源:彰化旅遊資訊網)

重塑商圈品牌「小西伴線」

小西商圈美學設計加值計畫由經濟部商業發展署台灣設計研究院共同策劃、嶼人設計工作室設計統籌,期望打造出非典型的商圈品牌。

彰化小西商圈新面貌!以「線」串連昔日布業榮景,改造公共空間、老店小吃建立非典型商圈品牌
嶼人設計工作室團隊。(圖片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前面提到,小西商圈自古就是彰化市的核心地帶,而如何強化地方與彰化市連結的記憶點,就是嶼人設計工作室最著重的目標。團隊將「小西」加上彰化老地名「半線」,並變化為「伴線」、「拌線」,表達小西不僅是商業街,更是以人情味為本、還有美食好手藝的地方。

彰化小西商圈新面貌!以「線」串連昔日布業榮景,改造公共空間、老店小吃建立非典型商圈品牌
全新品牌識別導入街邊旗幟。(圖片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除了源自在地文化脈絡的品牌概念「小西伴線」外,設計團隊也運用地方商家常有的吉祥物「錢鼠」,轉化原先象徵富裕繁榮的意象,將布業的代表物件「線」畫成一隻「錢鼠」Logo,長長的尾巴捲成圓圓的錢幣,帶領旅人進入小西街巷內尋寶。

彰化小西商圈新面貌!以「線」串連昔日布業榮景,改造公共空間、老店小吃建立非典型商圈品牌
設計團隊運用地方商家常有的吉祥物「錢鼠」,將布業的代表物件「線」畫成一隻「錢鼠」Logo。(圖片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以「線」為核心概念,貫穿平面意象

「小西伴線」計畫期望強調鄰里生活與商業街共構的環境氛圍,用「線」這個元素,將原本小西商圈裡無形且分散的點,串聯為「有形」且「連續」的生活空間。「線」的概念簡單、好應用,可以勾勒出小西當地知名歷史建物「高賓閣」、代表美食的叉子湯匙、小吃攤等形象,還可以繪製成地面上的標線,在空間中穿針引「線」,邀請旅人隨著指引遊逛街巷。

彰化小西商圈新面貌!以「線」串連昔日布業榮景,改造公共空間、老店小吃建立非典型商圈品牌
「小西伴線」計畫期望強調鄰里生活與商業街共構的環境氛圍,用「線」這個元素串聯起有形且連續的生活空間。(圖片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彰化小西商圈新面貌!以「線」串連昔日布業榮景,改造公共空間、老店小吃建立非典型商圈品牌
前後對比圖。「線」的概念簡單、好應用,可以化為地面上的標線。(圖片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彰化小西商圈新面貌!以「線」串連昔日布業榮景,改造公共空間、老店小吃建立非典型商圈品牌
馬路標線不僅呼應全新商圈品牌視覺,更提醒行經車輛注意行人安全。(圖片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3處街角特色空間,兼具遊客與居民需求

「線」甚至還可以3D化,從地面上飄浮起來,在城市空間轉變為實體街道家具,成為街角的多處特色空間,包含火車站出來就能看見的「車站前公園廣場」、小西特色街巷中酒樓遺址與醫生巷交界處的「小西巷微廣場」,以及鄰近歷史建物「高賓閣」的「空地口袋公園」

彰化小西商圈新面貌!以「線」串連昔日布業榮景,改造公共空間、老店小吃建立非典型商圈品牌
車站前公園廣場改裝前後對比圖。(圖片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彰化小西商圈新面貌!以「線」串連昔日布業榮景,改造公共空間、老店小吃建立非典型商圈品牌
小西巷微廣場。(圖片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彰化小西商圈新面貌!以「線」串連昔日布業榮景,改造公共空間、老店小吃建立非典型商圈品牌
空地口袋公園改裝前後對比圖。(圖片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在這三處街道家具的設計概念是「線」從地面上漂浮了起來,變成高高低低的椅子、地圖和指標,並延伸品牌視覺形象,增設拒馬、花台和交通錐等街道設施,提供遊客蒐集地方資訊、居民日常休憩聚集。

彰化小西商圈新面貌!以「線」串連昔日布業榮景,改造公共空間、老店小吃建立非典型商圈品牌
「線」從地面上漂浮了起來,變成高高低低的椅子、地圖和指標。(圖片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彰化小西商圈新面貌!以「線」串連昔日布業榮景,改造公共空間、老店小吃建立非典型商圈品牌
這些公共空間提供遊客蒐集地方資訊、居民日常休憩聚集的場所。(圖片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在材料選擇上,嶼人設計工作室選用了多項環保材,盡可能以新技術達到環境友善,如地面標線使用冷塑型止滑塗料,不含溶劑,施作時不產生額外的碳排放,且抗滑性高、耐磨耗、耐紫外線;而隨著座椅線條一路延伸至天際線的燈具,則採用太陽能板照明。

彰化小西商圈新面貌!以「線」串連昔日布業榮景,改造公共空間、老店小吃建立非典型商圈品牌
嶼人設計工作室選用多項環保材,盡可能以新技術達到環境友善。(圖片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7商圈店家重塑空間,老字號小吃視覺更跳脫

除了商圈公共空間的重整外,許多地方商家也響應本次計畫,與設計團隊合作品牌形象與空間規劃。像是彰化限定的古早味老字號「堂記糯米炸」,保留原有的復古的攤車意象加入年輕化的視覺設計,讓街口轉角的小吃更加吸睛;專售手工蛋捲的「⾃然捲⼿感烘焙所」透過視覺阻隔打造「前店後廠」,並優化原本商品陳設空間。

彰化小西商圈新面貌!以「線」串連昔日布業榮景,改造公共空間、老店小吃建立非典型商圈品牌
堂記糯米炸。(圖片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彰化小西商圈新面貌!以「線」串連昔日布業榮景,改造公共空間、老店小吃建立非典型商圈品牌
堂記糯米炸。(圖片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彰化小西商圈新面貌!以「線」串連昔日布業榮景,改造公共空間、老店小吃建立非典型商圈品牌
⾃然捲⼿感烘焙所。(圖片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擁有超過60年歷史的「阿樹擔仔麵」以店內招牌餐點做為新的視覺形象,也規劃新的菜單組合;主打手沖精品咖啡的「桔萬咖啡」選入新的室內家具、改變陳設,讓店面更加簡潔俐落。

彰化小西商圈新面貌!以「線」串連昔日布業榮景,改造公共空間、老店小吃建立非典型商圈品牌
桔萬咖啡。(圖片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老店「阿璋肉圓」運用店面對外形象(招牌橫招及帆布等),統一原本分離兩側的店面視覺,也以減法設計重新整理菜單與牆面資訊;建於1937年的「高賓閣」則從建築外立面品牌旗幟強化視覺辨識度,並對一樓場域進行功能重新分配,打造具有整體感的消費環境。

彰化小西商圈新面貌!以「線」串連昔日布業榮景,改造公共空間、老店小吃建立非典型商圈品牌
阿璋肉圓。(圖片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彰化小西商圈新面貌!以「線」串連昔日布業榮景,改造公共空間、老店小吃建立非典型商圈品牌
阿璋肉圓。(圖片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資料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延伸閱讀

RECOMMEND